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摘要:介绍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完善专科护士的建设机制提供借鉴。
目前,护理专业化已经成为全球护理实践趋势。
护理工作是我国卫生计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变,加之人口老龄化、二胎政策等问题,人们对于护理的需求已经不再单一。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划( 2016—2020年) 》中指出,有计划的培养一批临床需要的专科护理骨干人才,发展专科护士队伍,提高专科护理水平[2]。
本文通过介绍目前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完善专科护理的相关机制、推动其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专科护士;发展现状;Abstrac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specialist Nurses in ChinaKeywords Specialty Nurse;Development status[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吗]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WJK1 专科护士的发展概况1.1 专科护士的定义美国是专科护士发展最早也是最成熟的国家,Specialty Nurse(SN)中文含义为“专科护士”,是广义上的专科护士,是指注册护士在拥有充分的专科护理实践经验之外,接受了符合规定的继续教育培训,并且获得资格认证的护士[3]。
但由于我国在专科护士这一领域的起步较晚且发展不完善,对专科护士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此各文献中对于“专科护士”的定义均有不同。
鉴于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专科护理领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经过该领域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医疗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资格证书,能熟练运用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护理服务的注册护士[1] 。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兽医卫生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兽医卫生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10.20•【文号】农医发〔2016〕46号•【施行日期】2016.10.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兽医卫生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农医发〔2016〕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我部组织制定了《全国兽医卫生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部2016年10月20日全国兽医卫生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做好“十三五”时期兽医卫生工作,更好地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十二五”时期,我国兽医卫生事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各级兽医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攻坚克难、奋力拼搏,高质量地完成了《全国兽医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动物防疫工作步入规划引领、科学防治的新阶段;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部门合作、区域联防联控和应急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全国消灭马鼻疽,基本消灭马传贫;牛肺疫无疫状态、疯牛病风险可忽略水平通过国际认可;有效防范了非洲猪瘟等外来病的传入风险;小反刍兽疫等突发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流行强度逐年下降,全国连续多年未发生亚洲I型口蹄疫疫情,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生猪屠宰监管职责划归农业部门,打通了从养殖到屠宰卫生质量风险控制链条,理顺了监管机制;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更加规范,“十二五”期间全国产地检疫畜禽526.45亿头(只、羽),屠宰检疫畜禽304.66亿头(只、羽);查处违反《动物防疫法》案件14.83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4〕47号)正式出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建设有序推进;动物产品兽药残留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兽医卫生风险控制水平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大幅提高。
护理十三五规划

护理十三五规划护理十三五规划是指中国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制定和实施的护理行业发展规划,旨在推动护理事业的全面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理十三五规划的背景、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措施。
一、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比例的增加,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我国的护理服务体系相对薄弱,护理人员数量不足,护理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制定护理十三五规划势在必行。
二、目标1. 建立健全的护理服务体系:完善护理服务网络,提高护理服务覆盖率,满足不同人群的护理需求。
2. 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加大护理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加强护理技术研究和创新,提高护理服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加强护理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护理服务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加强对护理机构和护理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三、重点任务1. 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增加护理专业教育资源,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加强对护理教育机构的指导和监督,推动护理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2. 完善护理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护理服务网络,提高护理服务覆盖率。
加强社区护理服务,推动家庭护理服务的发展,满足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护理需求。
3. 推动护理技术创新:加强护理技术研究和创新,提高护理服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鼓励护理机构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开展护理技术研究项目。
4. 加强护理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护理服务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加强对护理机构和护理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加大对护理服务质量问题的整治力度,提高护理服务的规范化水平。
四、实施措施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增加护理事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支持,优化护理服务资源配置。
2.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护理法律法规,规范护理服务行为,保障护理服务质量。
3. 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增加护理专业教育资源,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二十一世纪初叶是我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护理是以维护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服务的工作。
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为了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医学技术进步的形势,促进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
主要表现在:(一)护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领域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截至20XX年底,护士数量发展至130.78万名,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9.8%。
护士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达到25.6%,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广大护理工作者在医疗卫生战线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辛勤工作、勤勉敬业、锐意进取,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刻,护理工作者勇于冲在最前线,不顾个人安危,不畏艰险,忠诚地履行救死扶伤、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责任,彰显了广大护理工作者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职业风貌。
(二)护理理念、工作内涵、专业技术和服务领域得到一定发展。
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对护理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丰富了护理工作内涵。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以保障病人安全和诊疗效果为目标,满足病人身心健康需求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高新技术在诊疗工作中的运用,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护理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政策的解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政策的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5.07•【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一、《规划》的制定背景“十三五”时期我国护理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2020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470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34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超70%,护士队伍学历素质进一步提高。
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提高,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护理服务模式不断创新,老年护理服务快速发展,护士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
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护理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护理事业创造了新条件。
为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国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要求,在全面评估、深入调研和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分析“十四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制定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二、《规划》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护理工作服务于人民健康。
二是坚持高质量发展。
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核心任务。
三是坚持补短板强弱项。
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护理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发展。
图解学习解读《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课件可编辑全文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四
全文学习
本作品由远近团队制作,欢迎下载使 用,不 得转卖 。 本作品由远近团队制作,欢迎下载使 用,不 得转卖 。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规划》的全文学习
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为适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四
保障措施
本作品由远近团队制作,欢迎下载使 用,不 得转卖 。 本作品由远近团队制作,欢迎下载使 用,不 得转卖 。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切实将护理工作纳入本地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 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持续深化医改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部署,同步推动实施。二是加强监测评估。各级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制定完善本地区“十四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监测评估方案,做好规划实施情况动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二
基本原则
本作品由远近团队制作,欢迎下载使 用,不 得转卖 。 本作品由远近团队制作,欢迎下载使 用,不 得转卖 。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规划》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护理工作服务于人民健康。
步丰富和拓展;护理领域相关体制机制仍需健全完善等。
(二)“十四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
设的重要部署,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护理事业需要紧紧围绕人民健康需求,构建
“十三五”护理工作发展规划

“十三五”护理工作发展规划“十三五”护理工作发展规划(2016-2020年)未来五年是我院加快学科发展、提升综合实力、建设“一城四中心”的关键时期。
为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的精神,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依据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新时期医疗卫生改革方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落实三级甲等医院各项指标。
坚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强化护士岗位管理,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便捷、价廉”的医疗保健服务。
为实现在建院80周年时建成三级甲等强院,建院100周年时建成专科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知名品牌医院而奋斗。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培养或引进护理研究生3-5名,本科学历护理人员达到50%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护理人员达到90%以上,院内护理专业小组达到15个,护理离职率≤5%。
完善新入职护士岗位培训制度,有计划的培养一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骨干人才。
到2020年,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建立完善的护士岗位管理模式,建立体现“能级应对”的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制度,科学设置护理岗位,根据岗位需求,对护士的人力配置、绩效考核、职称普升、岗位培训等实施科学管理,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到2020年,形成管理科学规范、专业特色突出、服务品质优良的护理管理和护理服务模式,同时按照医院十三五规划,建立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和居家护理,强力推动“五所八院十中心”建设。
三、具体工作目标及保障措施(一)优化护士队伍结构,维护护士合法权益目标:按照国家卫计委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在2017年我院床护比达到卫计委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要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护理》
【年(卷),期】2022(22)5
【摘要】为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国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2年5月7日发布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从背景、“十四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5个方面进行阐述。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护理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7个方面。
【总页数】1页(P1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3.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发布《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
4.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5.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结合当前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现状,我委制定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11月18日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护理工作是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精神,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程中,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取得显著成效。
护士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截至2015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24.1万,与2010年相比,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52人提高到2.36人。
全国医护比从1:0.85提高到1:1.07。
医院医护比从1:1.16提高到1:1.42。
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
护士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改善,大专及以上护士占比从51.3%提高到62.5%,其中本科及以上护士占比为14.6%。
各省(区、市)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了不同程度护士岗位培训和专科护士培养,护理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护理服务不断改善,更加贴近社会和群众需求。
通过实施护理专业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护理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改革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服务面貌持续改善。
截至2015年底,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有1022所三级甲等医院实现全院覆盖,占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总数的87.0%;有4858所二级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占全国二级医院总数的82.6%。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护理管理水平提升,护士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
各省(区、市)按照深化医改和护理改革发展的工作要求,以实施护理岗位管理为切入点,不断改革创新护理管理体制机制,在护士人力资源科学管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科学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取得积极效果,有效调动了护士队伍的积极性。
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得到响应。
护理服务领域逐步从医疗机构向社区和家庭拓展,服务内容从疾病临床治疗向慢病管理、老年护理、长期照护、康复促进、安宁疗护等方面延伸,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二)“十三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对护理事业提出了新要求。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十三五”时期需要加大护理服务供给,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健康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和老龄化进程加速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新课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老龄化加剧、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释放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加快发展护理事业,将护理服务内涵与群众健康需求密切对接起来,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扩大社会就业、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新课题。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护理事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
护理服务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在满足群众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药卫生体制的不断深化,为调动广大护士积极性,解决长期以来影响护理事业健康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问题提供了新机遇。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护理事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十三五”时期,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必将推动护理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发生深刻转变,为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效率、改善护理服务体验、实现科学护理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与经济社会进步、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比,我国护理事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护士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二是调动广大护士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完善。
三是护理服务内涵需要不断丰富,护理服务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
二、“十三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按照推进卫生和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促进护理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1.整体规划,分级负责。
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制定护理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配套政策,进行业务指导和评估检查;各省(区、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和评估。
2.提升能力,服务大局。
增加注册护士总量,提高整体素质,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服务能力。
以持续改善护理服务为重点,全面推进护理事业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规范行为,保障安全。
完善并实施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工作制度、技术规范和服务指南,加强护士执业准入和执业管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4.创新管理,扩展服务。
建立并完善护理管理体系,通过改革创新,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
以需求为导向,丰富护理专业内涵,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慢病管理、康复促进、安宁疗护等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达到以下目标:——护士队伍的数量、素质、能力基本能够适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新入职护士和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基本建立,有计划的培养一批专科护士,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向纵深开展。
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延伸至县级和基层医疗机构;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全面推行,护理专业内涵更加丰富,群众获得感显著提高。
——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
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根据护士临床服务能力,结合职称等,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
护士执业管理制度和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对护士人力配置、绩效考核、岗位培训和执业规则等进行科学管理,护士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
——老年护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和机构建设得到大力加强,老年护理服务行为更加规范。
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不断发展,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安宁疗护以及护理服务业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
“十三五”期间护理事业发展主要指标指标2015年性质1. 注册护士总数324万445万预期性2.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2.363.14预期性3. 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1:1.071:1.25预期性4. 三级综合医院、部分三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全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0.6:10.4:10.8:10.6:15. 二级综合医院、部分二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全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0.5:10.4:10.7:10.5:1约束性6. 在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工作的护士数64.6万100万预期性7. 二级及以上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比例/90%预期性8. 三级综合医院新入职护士参加培训比例9. 社区护士参加培训比例10. 设立护理院的地级市比例11. 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比例////90%90%90%90%预期性预期性预期性预期性四、主要任务(一)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1.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采取有力措施督促医疗机构落实《护士条例》等,在保证人力配置、提升薪酬待遇、防控和减少护理职业健康危险因素等方面加大落实力度,切实维护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稳定和发展好护士队伍。
大力宣传在护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护士,依法严惩伤害护士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护士人身安全。
2.增加注册护士总量,满足临床工作需求。
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增加注册护士数量,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护士数量。
根据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工作量等科学合理配置护士人力,满足临床工作需求。
3.建立护士培训机制,提升专业素质能力。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
国家卫生计生委制订培训大纲和培训要求,并指导各地开展培训工作。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护士培训工作。
重点加强新入职护士、专科护士、护理管理人员、社区护士、助产士等的培训,切实提高护理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4.建立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明确护士职业发展路径。
建立符合护理工作特点的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
以护士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指标,结合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层。
将护士分层管理与护士的薪酬分配、晋升晋级等有机结合,明确护士职业发展路径,拓宽护士职业发展空间。
5.发展专科护士队伍,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选择部分临床急需、相对成熟的专科护理领域,逐步发展专科护士队伍。
建立专科护士管理制度,明确专科护士准入条件、培训要求、工作职责及服务范畴等。
加大专科护士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 完善护理工作制度、服务指南和技术规范。
根据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和临床诊疗工作需求,完善护理工作规章制度,临床护理服务指南和护理操作技术规范。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实际,细化有关内容并具体落实,提高护理服务的专业性、规范性。
2.继续深入推进优质护理。
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院覆盖,提高开展优质护理的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比例。
继续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大力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护士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群众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康复促进、心理护理等服务,体现人文关怀。
3.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
建立完善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机制,运用科学方法不断改进临床护理实践;明确护理质量控制关键指标,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定期监测、反馈制度,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