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汉济渭工程对陕南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合集下载

引汉济渭调水系统工程规模论证

引汉济渭调水系统工程规模论证
秦 岭 隧洞 是 连 接 调 水 区 与受 水 区 的 唯 一 输 水 工 程 , 进 口 其
济、 环境等方面进行多方案 比选 。拟 定原则 : ①根据 允许可
收 稿 日期 :09 卜 l 20 —1 2 基 金项 目 : 西 省 “3 1 重 点项 目( 20 0 。 陕 115” 规 0 9— 2)
5 3% 。 4.

2 2 调水 区允许 可调水量 .
在 基 本 不 影 响南 水 北 调 中线 一 期 工 程 供 水 的条 件 下 , 多 经 方 案 优 化 比选 , 午 河 人 汉 江 河 口断 面 22 子 0 0水 平 年 多 年 平 均
允许可调水量 为 l .6 m 。调水过程的特点 : 05 亿 最大年调水量 为 l.6亿 m , 63 最小年调水量 为 1 1 .3亿 m , 小于 1 O亿 m 的
有 1 , 4 .% ; 大 句 调 水 量 为 1 1 7年 占 0 5 最 . 8亿 m , 小 旬 调 水 最
量 为 0 。
3 2 调度效 果 .
按照拟定 的调 度规则 , 在遵循工程调 水原则情况下 , 调水 系统 四水源联合调度 , 发挥黄金峡 水库 的调 蓄作用 , 可完成 工程设计标准条件下 2 3 00水平年调水 1 亿 m 5 的任务 。
第3 2卷第 8期
21 0 0年 8月

民 黄

Vo . 2. o. 13 N 8 Au ., 0 0 g 2 1
YELL0W RI VER
【 利水 电工 程 】 水
引汉 济 渭调 水 系统工 程 规模 论证
彭穗 萍
( 西省 水 利 电力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 陕 陕西 西 安 70 0 ) 10 1

渭河生态基流分析及其保障问题探讨ppt

渭河生态基流分析及其保障问题探讨ppt

对1972-2006年林家村宝鸡峡渠首引水前后的河道生态基 流量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水前河道基本满足生态基
流要求,而引水后、特别是1994-2002年生态基流的满足程度 明显降低。渠首35年间年平均引水量占到河道径流量的33%, 由此可见灌区引水对河道生态基流量影响较大。魏家堡水电站 的引水发电对渭河宝鸡市区段生态基流的缺失也有一定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在考虑渭河宝鸡市区段生态基流的基础上,来 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有效调度来达到资源最优化。 此外支流补给虽对生态基流缺水有缓解作用。 目前我们正在研发渭河关中段生态基流保障与水质改善多 目标调控模型,为渭河关中段水资源的综合调控与基流保障服 务。
5、结语及展望
通过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实施、渭河水专项 的深入开展,以及渭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运用和合理调 度,渭河的水问题有望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实现经 济发展与水环境的双赢。从长远看,通过水资源的合 理配置及合理拦蓄以丰补枯,使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 用水得到合理安排,提高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 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水沙运行状况,对保持渭河生态 系统平衡,缓解渭河下游防洪形势,加快渭河流域综 合治理,最终实现再造一个“生态渭河、健康渭河” 的目标。
1.2 渭河存在的主要问题 渭河关中段水环境存在的问题,用当地百姓的话 说,叫“上游水干了、中游水脏了、下游塞满了”。 即缺水、污染、淤积。主要表现在于:
(1)水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用水得不到保障; (2)水质恶化,河段水体功能无法满足,危及人体 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安全; (3)水土保持不容乐观,水沙流失严重。
2.2 渭河宝鸡段生态基流计算
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期,陆续出现了许多河道 生态基流量的计算方法。最初根据水文历史资料提出了一些 基于水文学的方法,如7Q10法、Tenant法等;后来水力学 家根据河道断面参数判断河流所需流量,形成了基于水力学 的方法,如湿周法、R2CROSS法等;再后来又将水力分析 与生境评价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生境适宜性评价和模拟的方 法,如IFIM法等。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河流连续统等 思想的提出,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理论开始完善,又出现了一 些注重对河流生态系统整体考虑的新方法,如BBM法、澳 大利亚的整体法等。 国外河道最小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很多。但由于生态系 统的复杂性,没有一种被公认的通用方法。多数计算方法为 经验的和半经验的方法。由于我国生态资料缺乏,一些计算 方法无法使用。因此,研究适合我国河流生态特性和资料条 件的计算方法成为生态需水研究的重要问题。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图为中国台湾区域图及其东北部沿海“女王头”景观图,“女王头”由砂岩构成。

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8月份降水量多于7月份。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 “女王头”的形成过程是A. 流水侵蚀一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B. 外力侵蚀一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C. 地壳断裂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D. 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7. 决定图示区域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B. 河流C. 气温D. 交通8. 该地区8月份降水量多于7月份的原因是8月份A. 多台风降水B. 多地形雨C. 夏季风势力强D. 气温偏高参考答案:6. D7. A8. A6. “女王头”由砂岩构成,判断“女王头”的形成过程先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砂岩。

然后经地壳抬升,砂岩岩层出露地表,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酷似地貌,D对。

A、B、C错。

7. 根据城市符号,图示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决定图示区域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A对。

河流、气温、交通不是城市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原因,B、C、D错。

8. 该地区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8月份降水量多于7月份的原因是8月份多台风降水,A对。

夏季一般用7月份表示,7月夏季风势力强,在迎风坡多地形雨,B、C错。

7月气温偏高,D错。

2.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带农业发展与分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部地带商品粮基地数量最多,故为我国主要农业基地B.西部地带有三大牧区,在我国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C.东部地带各省.市.区都临海,是我国的海洋渔业基地D.三个地带都有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分布参考答案:D3. 下面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南端某城市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逐月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如图所示,平均太阳总辐射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5.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月份却不是平均太阳总辐射最大的月份,原因是( ) A.寒潮的影响B.台风的影响C.梅雨的影响D.大气污染的影响参考答案:B C4. 下图中DE为昏线,读图完成A、B、C、E四地中日出较早的是A.A B.B C.CD.D参考答案:B5.甲、乙图分别是某市城市化过程及该市距市中心地租水平变化图,读图回答8~9题。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讲义(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讲义(

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概况(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

(2)地域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

(3)供需矛盾突出:北方需水量大,但水资源贫乏。

2.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有利条件(1)位于我国的丰水区:流域广、水量大,人均、单位耕地平均占有水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流量稳定: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较北方河流相对均衡。

(3)调水距离近{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靠近缺水严重的华北平原思考南水北调能从根本上解决华北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吗?正确的对策应是什么?答案不能。

正确的对策应是:大力发展节水技术,降低单位产值水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大力宣传,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管理,加大治污力度,杜绝浪费等。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1.西线工程(1)路线:位于地势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2)优点: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可以自流供水。

(3)不足: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

2.中线工程(1)路线: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到华北地区。

(2)优点:可自流供水到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

(3)不足:挖掘河道工程量大,占用农田多等。

3.东线工程(1)路线: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沿京杭运河到华北地区。

(2)优点:有京杭运河可利用,工程量小。

(3)不足:黄河以南因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缓解争水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2)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

控制地面沉降。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工程为例)(1)长江径流量减少,枯水季节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高中地理】资源跨区域调配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高中地理】资源跨区域调配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2资源跨区域调配同步练习我国各类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但主要的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却普遍面临着能源资源短缺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开发。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订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

下图为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

读图完成1-4题。

1.关于我国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B.我国跨区域调配的能源资源是天然气C.我国水资源分布集中,南多北少,为缓解南方洪涝灾害而实施南水北调工程D.我国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是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原因2.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D.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3.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A.管道运输B.高压输电C.水陆联运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4.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有关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下图为某区域主要地理要素联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与图中甲、乙对应的是A.草场退化、土壤次生盐碱化B.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C.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D.土壤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短缺6.解决乙问题的合理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②退耕还林③治沙治水④节约用水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高考《地理》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地理》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短缺,经济发 展受到限制;西部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开发利用;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天然气是清洁能源; (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
3.西气东输的影响
对于西部地区:
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缓解能源紧张,有利于保护生态。
区火电丰富,而东部地区缺乏电能。 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消耗量却 很大,能源短缺制约经济的发展。
3.实施西电东送的影响
对输入地:
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轻 环境污染;减轻铁路、公路交通运输压力 对输出地: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机会;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
考点0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资源:南水北调;能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
1.自然资源在区域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 2.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 赋存的资源不匹配; 3.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4.资源短缺现象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原因——为什么要调? 意义——调了有何好处(调出区、调入区)?
(2)春季甲地区农业灌溉用水与引汉 济渭调水的矛盾突出,简析其原因。
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量大; 春季降水量少,上游集水面积小, 水源供给相对较少。
3.意义——调了有何好处(调出区、调入区)? 经济效益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社会效益
1.缓解争水矛盾,促进社会安定; 2.缓解水资源对北方城市发展的制约,促进北方城市化进程; 3.合理配置水资源,改善投资环境,为创造良好社会提供条件;

引嘉济汉对引汉济渭工程不均匀供水过程改善研究

引嘉济汉对引汉济渭工程不均匀供水过程改善研究

引嘉济汉对引汉济渭工程不均匀供水过程改善研究
高小芳;刘哲
【期刊名称】《陕西水利》
【年(卷),期】2017(000)004
【摘要】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重点水利工程,从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调水到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将从根本上改变陕西水资源配置格局,促进陕南关中水资源互连互通,如何解决引汉济渭不均匀供水过程一直是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在分析引汉济渭不均匀供水过程的基础上,对比引嘉济汉在无调节及有支线双庙崖水库调节下补水引汉济渭对不均匀供水过程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引嘉济汉补水引汉济渭后不均匀供水过程有显著改善.
【总页数】3页(P60-62)
【作者】高小芳;刘哲
【作者单位】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01;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4
【相关文献】
1.引汉济渭福祉三秦——访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水利厅厅长王锋 [J], 王辛石;张智吾;王剑
2.引汉济渭水利枢纽供水工程贴边斜岔管制作工艺研究 [J], 刘锐; 邹振忠
3.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南干线布局方案研究 [J], 王刚
4.引汉济渭秦岭隧洞5号支洞岩爆微震响应研究 [J], 段文硕; 张治强; 唐烈先; 王玉成; 李玉波
5.引汉济渭南干线1#隧洞施工控制网的建立研究 [J], 杨昆仑;王朝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省东营市某校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山东省东营市某校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山东省东营市某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一、选择题1. 如图为我国南部沿海部分区域地图,读图回答问题。

(1)广东省的简称是A.广B.鄂C.粤D.赣(2)位于海南省与广东省间的我国内海是A.渤海海峡B.琼州海峡C.台湾海峡D.平潭海峡(3)既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又与我国海南省隔海相望的A国是A.菲律宾B.马来西亚C.泰国D.越南2. “北纬30°中国段”被誉为最美的风景走廊,东起浙江舟山市,西至西藏日喀则地区,“北纬30°中国行”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旅游节目。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①省区东部濒临的海A是()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2)②省区是中国行的终点省份,该省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A.傣族B.朝鲜族C.蒙古族D.藏族3. 中国饮食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下图是四个餐饮品牌的商标设计。

读下图,完成下题。

图中餐饮品牌各具特色,其所属省区确是()A.①——云B.②——琼C.③——滇D.④——贵4. 读我国某地形剖面图,回答(1)~(2)题.(1)有关我国地形、地势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级阶梯地形以盆地和平原为主B.四川盆地位于第一级阶梯C.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D.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A.四川盆地B.横断山脉C.巫山D.长江中下游平原5. 下图为“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一月最冷的地方位于A.青藏高原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云贵高原D.黑龙江省(2)我国东部地区,1月等温线走向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人类活动6. 塔里木河的汛期是每年7--9月,主要原因是()A.山地降水丰富B.蒸发量少C.冰雪融水多D.地下潜水涌出多7. 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河口、桃花峪分别为黄河上游和中游、中游和下游的分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汉济渭工程对陕南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陕西省关中及陕北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不容忽视,经多方论证,实现
省内调水工程是缓解关中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唯一出口,省内实现引汉济渭工
程必然会对受水区及调水区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论文就引汉济渭工程产生的效益
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做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

关键词:引汉济渭;生态环境;陕南;生态补偿
Abstract: The central shaanxi province and the condition of the severe water
shortages in shanbei region cannot be ignored, demonstrated by many, and realize the
province is to alleviate the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n the middle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only export, province han Wei project has led
realize how to water supply region benefited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ffect. This
has led Chinese Wei engineering benefi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ts effect of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lead the han ji We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uthern shaanxi;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陕西省是一个水资源问题十分突出的省份,黄河流域的陕北和关中地区,
面积占全省的65%,人口数量占全省的77%,经济总量则占了80%以上,而水
资源量只占了不足30%。进入20世纪90年代,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
度上靠超采地下水和挤占农业及生态用水来维持。由于缺水,不仅严重制约了陕
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且造成西安、咸阳等地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面裂
缝不断增加扩展,水文地质灾害日趋严重。

1引汉济渭工程概况
“引汉济渭”工程即引汉(江)济渭(河)南水北调工程,是陕西省最大
的水利工程,计划2009年讯后主体工程开工建设,2015年建成。工程从汉江干
流的黄金峡水库和子午河的三河口水库取水,一期完成后年可调水量5亿m3,
二期完成后年均总调水量15.5亿m3,饮水量相当于为关中再造一条渭河,重点
解决关中地区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兼顾生态环境用水。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关
中地区的骨干水源,能满足13个中小城市的工业用水和1400万城乡居民的生活
用水。

2 引汉济渭工程的效益
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不仅能缓解关中、陕北地区水资源的严重不足,
为这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且能给这些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社
会、生态环境效益。

2.1 引汉济渭工程的社会效益
受水区是陕西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发达地区,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
将通过改变自然资源自然分布的空间格局,巩固和促进受水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
发展,提高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质量。引汉济渭工程的开工建设,需要大量的
人力、物力,从而增加了工程周边地区人们的就业机会,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繁
荣。还可避免一些地区长期饮用有害深层地下水引起的水源性疾病,提高人民的
健康水平[2]。

2.2 引汉济渭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
受水区是调水的主要受益地区,调水工程的实施将不仅有利于改善关中
及陕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而且将极大提高渭河纳污和冲沙能力。其次,调水
能够缓解受水区灌溉用水与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争水的局面,增加受水区城市生
活、工业用水,改善卫生条件,促进城市化建设。同时,还可减少对地下水的超
采,缓解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和漏斗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沉降对建筑
物造成的危害。

3工程的实施对调水区的影响
引汉济渭工程协调了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打破了水资源对于
陕西关中及陕北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对当地的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积
极促进作用。但是,调水工程对于水源区也有一些不利影响。

3.1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首先,是河岸生态系统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植被的生长。还可能破坏
原有的水流模式,导致河岸植物群落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植被模式。

其次,对陕南水文状况产生影响,由于引汉济渭工程而兴建的输水和灌
溉渠道使得河流原有的水文情势和水质发生改变,形成新的人工水文地理网,进
而影响陕南地区的水盐平衡、表土层、植被、地表生态系统。

第三,对陕南局部小气候产生影响,由于水生生物相对比较脆弱,在南
水北调和引汉济渭工程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使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进
而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3]。

3.2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陕南农业发展有自身的限制因素,耕地资源有限,且土壤条件差,由于
保护水源地,陕南需加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小流域治理的力度,耕地面积不
断减少,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另外,为保护水资源,陕南关停了许多农产品加工
企业,影响当地农业发展。

调水工程限制陕南工矿业发展,同时还造成工人失业率上升。陕南矿产
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已经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烟草、医药制造为核心
的支柱产业。但是,作为水源地,要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受
到一定限制。

4 陕南调水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面对南水北调中线及引汉济渭双重调水,陕南面临着保护生态、提高水
质和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陕南应在进一步加快高速公路、铁路建设,打破交通
瓶颈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以实现经济的协调和突破发展。

4.1 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和实施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
作[4]。

(1)科学规划水源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在监测水源区水质水量变动情况
的基础上,对水源区水质水量变化与控制污染源、植树造林等措施间的相关关系
进行分析,确定生态环境建设规模。

(2)科学核算水源区成本和经济损失。科学评估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成
本及对水源区和受水区带来收益,从而确定补偿总额。

(3)建立政府监管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的进程实施过程监督。水源区所
在政府建立生态环境补偿基金使用评价体系,评估政府部门和管理部门履行职能
的状况并及时将评估结果通报给受水区及上级部门。

4.2加大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力度[5]
实施引汉济渭工程应加大环境保护执法的力度,确保在汉江流域污染防
治的投入,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将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的投入,并制定相应
的政策,将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当作生态产业加以规划和发展,流域内各级政府
要进一步强化环保和治污工作责任制,把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化,列入干部政绩
考核的内容。

4.3 加强对汉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和科学研究
对于引汉济渭工程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要在现有观测点的基础上,
主要控制水库、湖泊、河流断面、地下水供水井建立水质监测网点,同时,对规
划区内的生态环境,如大型水域环境质量的变化、植被覆盖及类型的变化、水土
流失的变化、污染源进行动态监测,为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4.4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陕南应在深入调查分析市场的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绿色、
集约、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把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加大力度开发
出区域特色显著,科技含量高、质量好且附加值高的农副产品,形成完善的绿色
产业体系,实现陕南突破发展[3]。

参考文献
[1]徐少军,林德才等.跨流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J].人民
长江.2010,41(11),1-4

[2]高丽,王继涛.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水利科技与经
济.2008,14(2),131-133

[3]李小燕,马彩虹.双重调水工程对陕南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及对策[J].陕西
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4),14-17

[4]董正举,严岩.南水北调中线对水源区影响及其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J].生
态经济.2010,2,149-152

[5]杜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J].科技与
社会.2005,20(6):477-4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