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与服务业上市公司绩效
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P公司为例

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P公司为例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P公司为例引言股权激励是一种企业管理策略,通过将股份或股票授予员工作为激励措施,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凝聚员工战斗力、推动企业业绩的提升。
本文将以P公司为案例,探讨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其实施的原因、方式和效果。
一、股权激励的实施原因1. 增强员工归属感和激励动力:P公司作为一家科技创新型企业,依赖于员工的知识和创造力来推动发展。
通过股权激励,公司可以将员工视为企业利益的一部分,从而增强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激励其更加积极地工作。
2. 增加企业竞争力:股权激励可以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
与传统的薪酬体系相比,股权激励可以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薪酬待遇,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
优秀的人才和团队的加入,将有效提升P公司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 促进长期发展:股权激励通常设定了一定的解锁期或剩余期,使员工不仅关注短期利益,更加注重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这有助于员工在决策过程中更加综合地考虑企业的利益,而非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
二、股权激励的具体方式1. 股票期权:P公司通过股票期权的方式,将一定数量的股票授予员工,以特定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购买。
当公司股价上涨时,员工可以按照约定价格购买股票,并实现利益增值。
2. 限制性股票:公司授予员工一定数量的股份,但在特定条件下行使,如规定的服务年限、实现特定业绩目标或公司上市或被收购等。
在行使条件达成后,员工获得股份的所有权。
3. 股票奖励计划:公司向员工发放一定数量的股票,作为员工在公司工作成果的直接回报,而非购买或行使权益。
员工可以选择自行保留或出售这些股票,从而获得经济回报。
三、股权激励的效果分析1. 激发员工积极性:通过股权激励,员工与公司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员工能够享受到公司成长和发展的红利,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员工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绩效和自身利益,提高了工作动力和工作质量。
股权激励制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股权激励制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第一章绪论股权激励制度是企业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激励手段,其通过赋予员工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以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进一步推动企业的业绩提高。
本文旨在分析股权激励制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探讨其优势、局限性及应用前景。
第二章股权激励的优势2.1 提高员工积极性股权激励的核心作用在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此外,股权激励也能让员工更好地理解企业发展战略与走向,增强他们的企业归属感,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2.2 激发创造力在股权激励制度下,员工们可以将目光聚焦在企业长期发展上,更加注重内部管理、创新和研发等方面,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股权激励系统下,员工与公司利益高度绑定,以至于他们愿意 and dared to take more applicable risks,避免过于保守,尝试出更多创意。
2.3 增强竞争力通过股权激励制度,企业可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员工的士气,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因为对股票持有者而言,企业成长代表着股价上升,而员工们在这个过程中也能获得随之而来的收益。
第三章股权激励的局限性3.1 税收成本高股权激励制度对企业、员工和政府都有着不同的税收影响,其中企业的税收成本最高。
公司通过分配股份方式激励员工,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需要预缴20%的所得税,组成企业民生基金。
此外,通常情况下,企业还需要按照所得税法扣除股权激励所涉及的费用。
3.2 形成“平民富豪”效应在股权激励制度下,企业股票价格一旦出现大幅波动,将会导致员工的收益水平出现巨大落差;更严重的是,在一些公司出现问题和股票价格暴跌的情况下,员工相当有可能钱袋子空空,无法兑现那些Promised股份,让人nervous和失望。
而这种财富动荡也容易激发社会上的不满情绪,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and risk.3.3 与企业规模相关企业运用股权激励制度的操作成本不低,在一些规模较小、发展比较初期的企业上,可能会对企业的整体流动性产生过大的影响,导致企业资金积压不流通,影响经营业绩。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假设 2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呈负相 :
【 关键词】上市公 司 股权激励
一
公 司绩效
关关系。当管理 者持股 比例增加 时 , 会使管理 者有更多的权利
控制企业 , 外界 对管理层的约束 力下 降 , 管理者 会更 多地 以牺 牲其他股东的利益为代价 , 通过追求 自利 目标而 不是公司价值 目标来实现 自身福利最大化 。 假设 3 上市公司的成长能 力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 系有 : 显著影响。在有效 率的资本市场上 , 公司成长性越强 , 资者对 投 其未来经营预期越好 , 从而公司的市场价值 表现就越 好 ; 反 , 相 公 司风 险越大 , 未来收益越不确 定 , 资者对其 价值判断 也就 投
公 司 业 绩
RE 0
MR GR W 0
净 资 产 收 益 率
股 权 激 励 授 予 的 股 权/ 公 司 总 股本 每 股 收 益 增 长 率
解 释 变 量 股 权 激 励 股 本 比例 公 司成 长 能 力 控 制 变 量
样本 , 21 年年报报告 中披露的数据作为样本数 据 , 以 00 各指标
并进入实施 阶段的公司只有 9 家 。纵观 国内外学 者的相关研 5 究文献 , 对于股权激励 的效果 , 仍存在争议 。有些学者指 出 , 股
权 激励与公司业绩正相关 。有些学者认为 , 权激励与公司业 股 绩存在 负相关或者相关性微弱 。本文将对股权激励和公司业绩
进行更深入 的研究 。
表 1 变量描 述
变 量 性 质 变 量 名 称 变 量 符 号 变 量 定 义
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 间的关 系 , 选择 2 1 00年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 公司 , 剔除 s T公 司 以及缺少相关数据的公司 ,最终选 取 5 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 究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长效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核心业务人员。
第三条股权激励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公平、公正、公开;(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三)长期与短期激励相结合;(四)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股权激励计划第四条股权激励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激励对象;(二)激励方式;(三)激励数量;(四)激励条件;(五)激励期限;(六)激励价格的确定;(七)解锁条件;(八)行权安排;(九)其他相关事项。
第五条股权激励计划应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并提交股东大会批准。
第三章激励对象第六条激励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一)为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核心业务人员;(二)在公司任职满一定年限;(三)对公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四)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无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章激励方式第七条股权激励方式包括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等。
第八条限制性股票是指在一定期限内,激励对象按照约定价格购买公司股票,但股票权利受到一定限制,如解锁期限、解锁条件等。
第九条股票期权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约定价格购买公司股票的权利。
第五章激励数量第十条激励数量应根据公司规模、激励对象的贡献程度、公司股价等因素合理确定。
第十一条激励数量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
第六章激励条件第十二条激励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一)公司业绩达到一定指标;(二)激励对象个人绩效评价合格;(三)公司股价达到一定水平。
第七章激励期限第十三条激励期限应根据激励对象职位、贡献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最长不超过10年。
第八章激励价格的确定第十四条激励价格应不低于以下两者中的较高者:(一)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布前1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二)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布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西方学 者对 于股权激 励和 企业绩 效 的相 关性研 究始 于 2 O 世纪 3 0年代 ,最早是见于 B e r l e&Me a n s( 1 9 3 2 )的著作一 “ T h e M o d e m C o no r a t i o n a n d P i r v a t e P mp e  ̄ y ” 中, 他们认 为 : 在 股权较 分散 的公 司 , 管理层 和股 东 目标严 重背离 , 公司的资产被管理层 用来 追求 自身利益 , 这 与股东的利益是冲突 的, 公司的经营绩效 难以保证 , 而这种 冲突会 随着管理者股权份额 的增加相应 减轻 。 随后 , J e n s e n& Me e k l i n g ( 1 9 7 6 ) 通过研究 发现 , 将公 司 的管理层 看作 是内部股东 , 当他们 没有 或者只有很少 的公 司股权 时 , 管理 层更 热衷于在职消费 ; 而 当内部股东股权份额不断增加 , 他们与 所有 者的利益 趋向一致 , 会提 高公 司的经营业绩 。此后 , 西方学 者对股权 激励和公 司绩效 的相关性进 行了大量 的研究 , Mu sh y ( 1 9 9 0 ) , C o u g h l a n& S e h m i d t( 1 9 8 5 ) , J o s c o w、 R o s e& S h e p a r d ( 1 9 9 3 )都 证 明了高管 持股 和公 司绩 效的正 相关 性 。J e n s e n& Mu r p h y ( 1 9 9 0 ) 的研 究结论更 是直接 指出 : 对首席 执行官进 行股 权激励是使之与所有权人 目标一致 的最有力手段 。 相对 于西方 , 我 国在 此方面研究时 间较短 。魏 N( 2 o o o ) 通过
和 探 究 了现 阶 段 股 权 激 励 在 我 国发展 和 实 践 。 研 究发 现 : 股 权 激 励在我 国发展依 然处在 不成熟阶段 ,股权激励 的激励 作用在理 论上 的可行性和有 用性 ,与现 实中国市场情 况的不完备 尚存在 冲突,从 而导致股权激励在 某些行业和公 司的正 面作 用表 现不 明显 , 甚 至 出现 反 作 用 。
二零二四年度股权激励合同: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与绩效考核协议3篇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二零二四年度股权激励合同: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与绩效考核协议本合同目录一览1. 定义与解释1.1 合同术语定义1.2 相关法律法规2. 激励对象2.1 高管范围2.2 激励对象资格要求3. 激励方案3.1 激励股票数量3.2 激励股票分配比例3.3 激励股票行权条件4. 激励股票行权4.1 行权时间4.2 行权价格4.3 行权程序5. 绩效考核5.1 绩效考核指标5.2 绩效考核周期5.3 绩效考核结果6. 激励股票锁定6.1 锁定期限6.2 锁定条件6.3 解锁程序7. 股权激励资金来源7.1 资金来源渠道7.2 资金筹集方式8. 股权激励资金管理8.1 资金用途8.2 资金使用监督8.3 资金审计9. 保密与竞业限制9.1 保密义务9.2 竞业限制条款10. 违约责任10.1 违约情形10.2 违约责任承担11. 合同解除与终止11.1 合同解除条件11.2 合同终止条件12. 争议解决12.1 争议解决方式12.2 争议解决机构13. 合同生效与变更13.1 合同生效条件13.2 合同变更程序14. 其他约定事项14.1 法律适用14.2 合同份数14.3 合同附件第一部分:合同如下:1. 定义与解释1.1 合同术语定义1.1.1 “公司”指乙方所在的企业,全称为______;1.1.2 “激励对象”指根据本合同规定享有股权激励资格的公司高管;1.1.3 “激励股票”指公司根据本合同授予激励对象的股票;1.1.4 “行权”指激励对象按照本合同规定购买激励股票的行为;1.1.5 “绩效考核”指公司对激励对象进行的年度绩效考核;1.1.6 “绩效考核指标”指公司设定的用于衡量激励对象绩效的具体指标;1.2 相关法律法规1.2.1 本合同未尽事宜,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1.2.2 本合同如与相关法律法规相冲突,以法律法规为准。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作者:***来源:《中国证券期货》2021年第03期关键词:股权激励公司绩效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一、引言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公司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为了解决两权分离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公司股权激励应运而生。
股权激励是指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员工进行的长期激励。
股权激励起源于美国,在国外得到迅速发展,是目前上市公司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
我国股权激励起步较晚,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股权激励才开始在国内迅速发展。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A股共有33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股权激励预案公告,股权激励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激励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于股权激励的效果,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且研究者结论均不同。
二、相关研究综述股权激励效果尤其是与股权激励伴生的公司绩效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Of'ek和Yermack (2000)发现股权激励对持股较少的高管有较好的激励作用,但是对于持股较多的高管的激励作用则会削弱。
Brown等(2007)认为股权激励可能对公司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Bhagat和Bolton (2014)则发现股权激励政策与企业财务欺诈紧密相关,从而出现负面影响降低企业价值。
高雷和宋顺林(2007)认为高管人员持股规模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相关性。
姚国姮和吴琼(2014)发现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
李春玲和张好圆(2014)则从股权激励范围入手,基于产业要素角度,发现股权激励对技术密集型产业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是超过一定比例则产生抑制作用。
尹美群等(2018)研究了创新投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但是发现股权激励在创新投入和公司绩效关系中效果并不显著。
王吕锐和李梦元( 2018)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来检验股权激励效果,发现股权激励有效性只在股权分散的企业中显著。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可追溯  ̄ 1 ] B e r l e 和M e a n s ( 1 9 3 2 ) , 但正式研 究的形 成则始于 J e n s e n 和M e c k l i n g ( 1 9 7 6 ) , 他们 以管理层持 股 比例作 为股 本文选取 了2 0 1 1 年1 2 月3 1 日公布的沪深A 股上市公司 权激励 的变量 , 研究 了股权激励与公 司业绩 的关系 , 发现 作为研究对象 , 剔除被S T 、 * S T 、 P T 以及没有实施管理层持 两 者 呈 现 正 相 关 的关 系 。 J e n s e n 和M u r p h y ( 1 9 9 0 ) 以C E O 财 股的企业 , 研究样本数为1 0 4 1 家。 富的增加衡量高管薪酬 的激励作用 , 分析了1 2 9 5 家公司在 1 . 1 研究 假 设 1 9 7 4 年至1 9 8 6 年共 1 3 年 的数据 , 结果显示股东财富每增加 H1 : 企业绩效与股权激励 正相关 。 公司业绩越好 , 管 1 万美元 , C E O 财富仅增加3 2 . 5 美元 ,从而说 明公 司业绩的 理层越看好公司发展前景 , 持股 比例也会增加 , 提升股权 提 升对 C E O 的激励 作用不 大。 Me h r a n ( 1 9 9 5 ) 以T o b i n ’ Q 、 资 激励作用。 产 收益率表示公司业绩 , 高管持股 比例 、 权益薪酬 占总薪 H 2 : 股权激励 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管理层持股 比例增 酬比例作为股权激励指标 ,对 1 9 7 9 至1 9 8 0 年 间的1 5 3 家制 加 , 可 以增 强管理层提高盈利水平的激励作用 , 从而提升 造业公 司进行研究后发现公 司业绩 与股权激励显著正相 企 业业 绩 。 关。 S h o a 和K e a s e ( 1 9 9 9 )  ̄ I 以股东权益报酬率衡量公 司业 1 . 2 模型 构 造及 变 量选 取 绩, 对1 9 8 8 至1 9 9 2 年 间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 的2 2 5 家U K 本文以净资产收益率、 每股收益两个指标衡量公司绩 公 司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 结果表 明公司业绩与高管持股 效 , 以高管持股 比例作为股权激励 的衡量指标 , 另外考虑 比例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 到公司总资产和 国有持股 比例对公 司绩效和实施股权激 国内对 于两者关 系 的研究 较 晚 , 始于 1 9 9 9 年。 魏 刚 励的影响 , 将总资产 的 自 然对数和国有持股 比例作为两个 ( 2 0 0 0 ) 研究 了1 9 9 8 年上市公 司年报 中公布的高管 的报酬 控制变量进行分析。 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 情况和持股情况这类经验数据 , 结果表明我 国上市公司中 Di r = a o + a l R o e / E p s + a 2 S i + a 3 S o + e ( 1 ) 普遍存 在高管“ 零持股 ” 的现象 , 高级管理层 的薪酬与经营 Ro e / E p s = b 0 + b l D i r + a 2 S i + a 3 S o + e ( 2 ) 业绩并 不存在“ 区间效应 ” 。 杨 梅( 2 0 0 4 ) 采用2 0 0 3 年1 0 0 0 模型1 是从上市公司绩效角度探讨上市公司高级管理 家上市公 司年报数据 , 实证研究 了上市公 司高管持股 比例 人员的股权激励 ;模型2 则从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角度讨 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 结果发现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之 论上市公 司管理层实行股权激励 的效果。式 中的D i r 表示 间呈 现 显 著 的非 线 性关 系 。 韩亮 亮 等 ( 2 0 0 6 ) 对2 0 0 4 年 深 交 管理者持股 比例 , 用高级管理人员持有股份/ 总股本表示 , 所 的7 8 家民营上市公司进行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 发 R o e 表示年末 的净 资产 收益率 , E p s 表示年末每股收益 , s i 现高管持股 比例和以T o b i n ’ Q 衡量的公 司业绩之间存在显 表示公 司规模 ,用年末总资产的 自然对数表示 , s o 表示国 著 的非线性关系 。 陈笑雪( 2 0 0 9 ) 实证分析了2 0 0 6 至2 0 0 7 年 有 持股 比例 。 的8 7 2 家 上市公 司的高管持 股 比例与股东权益 报酬率数 1 . 3 实证 结 果 据, 发现两者之 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关系。 乐琦等 ( 2 0 0 9 ) 进 对 于模 型 1 : D i r = a o + a 1 R o e / E p s + a / S i + a 3 S o + e 和模 型2 : 步 扩大 研 究 范 围 ,选 取 了6 5 l 家 上 市公 司 集 团 的母公 司 R o e / E p s = b 0 + b D i r + a 2 S i + a S o + e , 我们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之后 及子公司的数据进行 分析 ,发现无论是母公司还是子公 得到统计结果见表1 、 表2 。 司, 高管持股数量越多 , 公司 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 从表 1 可以看 出,每股收益E p s 和净资产收益率R o e 分 越高。 虽然国内外对于上市公 司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 别通过了l %和5 %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这说 明上市公司的 系的研究结果 不一致 , 从总体上来讲 , 大部分研 究表 明上 绩效与管理层持股 比例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在一 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 本文适用 定条件下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会随着净资产收益率( 每股收 益) 的提高而增加 , 假设 I 成立。 对 于控制变量 , s i 和s o 的系 作者 简介 : 赖惠云, 女, 广 东梅 州人 , 硕 士研 究生 。 数均为负 , 说明企业规模 、 国有持股 比例与管理层持股 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从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PFIZER公司第一个发行经理股票期权之后,许多发达国家也开始效仿此方法,掀起全球股权激励的热潮。股权激励在中国发展的起步时间较晚,直到近几年才开始受到重视。因此直到2005年5月,中国才开始改革股市的股权结构,变革股权制度,允许管理者对于公司股票进行回购,鼓励实行员工持股制度。本文运用实证分析,验证股权激励制度是否与服务业上市公司绩效呈正相关,探讨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此拓展企业的研究思路,希望能够为服务业上市公司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二、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Jensen和Meckling(1976)首先提出了“利益趋同”假设,这个假设基于委托生成理论,即持有更多股份的经理人会使经理人和其他股东拥有更多的共同利益。Kadany和Yang(2006)发现,股权激励水平与公司业绩改善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公司的高层以及管理层对于操纵财务信息的动机随着股权激励比率的提高而增强,这会对公司经营的绩效造成损害。Mat侑jka(2011)认为,管理层在被授予长期股权激励后将更容易把公司的长期利益纳入考量,即股权激励水平越高,管理层就越倾向于合理地增加一些在投资和期间费用上的支出,这些理性的支出可以为公司带来长远利益,增加利润率,提高企业经营绩效。Mehran(1995)在1979耀1980年的制造业公司里选取153家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部董事越多,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效果越强,管理层持股比例和公司绩效之间呈正相关。(二)国内研究综述。在国内,有不少支持股权激励计划的研究者:董斌、陈婕(2015)以2006耀2013年所有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选择2006耀2011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作为加工组样本,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股权激励可以提高公司业绩的结论。宋玉臣和李连伟(2017)选取251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宣布并实施2007耀2013年的股权激励
计划,得出不公平的激励会降低公司的绩效的结论,但是较为公平的股权激励则会对公司的净收益起到促进作用。谷文林、李爽、尹雨萱(2017)以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耀2015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建立回归模型,研究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能够有效抑制非效率投资,提高公司的投资效率,有效提升公司业绩,投资效率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还有部分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苏冬蔚、林大庞(2010)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提出或通过激励计划的公司在CEO行权后的公司业绩大幅下降,从而得出股权激励对公司治理产生负面影响的结论。曹小莉、杨敏(2014)采用混合回归方法对2008耀2011年共计4,593个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执行权
益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杨英(2012)的研究说明在我国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下,管理层持有股份的比例增加,企业每股收益则会变小,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关系。(三)评述。股权激励在我国已经越来越引起关注,大量学者们从理论层面和实证层面做了许多有关股权激励的研究。但是从结果看,学者们对于如何评价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效果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本文认为有三点可能的原因:第一,选取的样本不同,因为许多学者都是结合自身擅长领域进行单一行业的抽样,因此缺乏全面性;第二,财务绩效衡量指标不同;第三,政策的不确定性,这与我国社会环境与经济运行环境
股权激励与服务业上市公司绩效□文/李玥莹(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南京)
[提要]“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我们要继续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速度;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因此,探索促进服务业高速优质发展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沪深A股服务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根据实证结果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对我国股权激励机制的深入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服务业企业;股权激励;公司绩效基金项目:南京财经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10327070X)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9年4月16日
管理/制度No.7x圆园19叶合作经济与科技曳
85--的特殊性有着很大的关系。除此之外,数据量较少和时间跨度较短都会对实证分析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尝试选取时间跨度较长的大样本进行研究,运用ROE(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利用多元回归模型来探析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三、研究设计(一)提出假设。根据利益收敛假设、智力资本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现代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经营者往往追求自身利益而容易欠缺长远视角,所有者缺乏对称信息,委托代理问题应运而生。股权激励是代理成本的代付途径之一,可以从人力资本角度对经营者予以承认,使经理层着眼于企业的长久利益,为最大化股东价值而非一己之私而努力。高管人员手中持有部分股权赋予了他们和大股东类似的经营目的,从而一定程度上规避代理成本,规范公司的管理运营。我国引进股权激励制度时间不长,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会像西方一样采取较大的股权激励比例,管理者对公司股权的控制十分有限,因而也不存在管理者防御的情况。要探究到底股权激励制度对公司绩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需要结合具体的实证证据,据此本文提出假设H: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可以提高公司业绩,股权激励的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二)设置变量与模型建立。此处汇总所用变量的说明和符号,见表1。(表1)为验证假设,本文建立模型如下:ROE越茁0垣茁1GQ垣茁2ALR垣茁3Ln(SIZE)垣茁4Ln(FCF)垣着其中,茁为变量的系数,茁0为常数项,而着为未考虑到的随机干扰项。(三)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12耀2018年期间沪深A股服务业上市公司作为原始样本,为了保持数据有效性,
我们依以下原则进行筛选:(1)根据第三产业的证监会分类方法,即服务业包括运输和仓储、信息技术、批发和零售贸易、金融、房地产、社会服务。同时剔除了金融业上市公司,因为其业务处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且薪酬相对偏高;(2)剔除缺少财务数据或治理数据的上市公司,以确保样本数据的完整性,并保证研究的可行性;(3)剔除ST和*ST公司。最终,本文选取了245个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国泰
安CSMAR数据库。四、实证分析(一)描述性统计。本文针对245个上市公司,共1,715个筛选后的数据,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Eviews进行数据分析。首先进行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表2中,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最小值为0.04217,最大值为0.4221,而均值为0.12689,说明服务业企业绩效各不相同。其中,GQ的均值为0.03624,最小为0,即有些服务业企业并没有进行股权激励,但是有些企业却会
进行股权比例较大的股权激励。资产负债率最小值为0.0347,并且最大值为0.8856,表明各种制造企业资产负债比差别很大,平均值为0.447613,这是一个相对平衡的数字。而服务业企业的现金流以及企业规模情况亦是不尽相同。(表2)(二)相关性关系。之后对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获得的结果如表3所示。最大系数的绝对值仅为0.481,自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小于0.5。因此,很容易判断变量之间没有共线性。GQ与ROE之间的相关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表明股权激励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业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表3)(三)平稳性检验。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进
变量类型因变量控制变量变量名称企业绩效企业规模变量符号ROESIZE变量描述净利润/平均净资产股权激励数量/总股本量化期末公司总负债/总资产营业收入现金流量净额-资本支出
表1模型的变量定义一览表股权激励比例资产负债率自由现金流GQALRFCF自变量
ROEGQALRlnFCFlnSIZE有效的N(列表状态)N17151715171517151715极小值0.0421700.034719.639017.3268极大值0.42210.2500.885627.169633.2618均值0.126890.036240.477622.644520.2718标准差0.52180.41000.19771.47041.2368
表2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
1715
Testcriticalvalues:1%level5%level10%levelt-Statistic-14.30224-3.462737-2.875680-2.574385
Prob.*0.0000
表4ROE(公司绩效)的ADF检验结果一览表
AugmentedDickey-Fullerteststatistic
Testcriticalvalues:1%level5%level10%levelt-Statistic-14.52929-3.462737-2.875680-2.574385
Prob.*0.0000
表5GQ(股权激励)的ADF检验结果一览表
AugmentedDickey-Fullerteststatistic
VariableGQALRLNFCFLNSIZER-squaredCoefficient1.022183-0.0125340.0231600.0323780.81236Std.Error0.0426370.1274890.0027970.001236t-Statistic4.821862-0.1437898.2805357.237193Prob.0.03620.87360.00000.00000.802315
表6模型回归结果一览表AdjustedR-squared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