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文献综述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文献综述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文献综述我们将从股权激励的定义和种类入手,介绍股权激励的相关概念。
我们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总结过去的文献中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
我们将结合现实案例,说明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股权激励的定义和种类股权激励是指公司为了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经营活动而向员工提供公司股票或其它股权形式的奖励机制。
股权激励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
股票期权是指公司向员工发放的购买公司股票的权利,员工可以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在一定期限内购买公司股票。
限制性股票是指公司向员工发放的股票,但员工在一定期限内无法转让或者抛售这些股票。
股权奖励是指公司向员工发放的股票或股权,作为员工的薪酬或者奖励。
二、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探索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从过去的文献综述中可以看出,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确实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股权激励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员工持有公司股票或其它股权形式后,会更加关注公司的发展和业绩,因为公司的绩效与他们的收益直接相关。
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股权激励也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使员工更加愿意为公司的长远发展着想,而不仅仅是追求眼前的利益。
股权激励可以提高公司的绩效。
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促使他们为公司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股权激励也可以降低公司的成本,因为股权激励可以替代一部分薪酬支出,从而降低公司的人力成本。
三、现实案例分析股权激励的案例实践也证实了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积极影响。
以谷歌公司为例,谷歌在创立初期就推行了股权激励机制,员工可以通过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参与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
这一激励机制使得谷歌公司吸引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这些员工以谷歌的成功为己任,积极为公司创新和发展贡献力量。
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文献综述

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文献综述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文献综述摘要:股权激励是一种常见的企业激励手段,为员工和管理层提供了直接或间接持股的机会,以激励其为企业创造价值。
本文通过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了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中的机制和因素。
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作用,但其具体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环境、公司治理和员工类型等。
在实施股权激励时,企业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股权激励的有效性。
1. 引言股权激励作为一种企业激励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为员工和管理层提供持股机会,股权激励可以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
然而,股权激励是否能够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机制和因素。
2. 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方面,股权激励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使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另一方面,过度的股权激励可能会导致管理层过于追求短期利润,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研究表明,适度的股权激励可以提高企业的绩效,但过度的股权激励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3. 股权激励的机制和因素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受到多种机制和因素的影响。
首先,股权激励可以激励员工和管理层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研究表明,持股员工往往更加关注企业的发展,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绩效。
其次,股权激励可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加股东的监督和约束力度,有助于减少代理问题。
此外,股权激励还可以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
然而,股权激励的有效性受到市场环境、公司治理结构、员工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股权激励的效果。
4. 股权激励在不同行业和国家的应用股权激励在不同行业和国家的应用情况存在差异。
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文献综述

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文献综述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文献综述引言股权激励是指企业通过向员工提供股权或类股权的方式来激励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和分享企业利润的一种激励方式。
近年来,股权激励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被世界各国的企业所重视。
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业界和学术界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代理理论、经济学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理论。
代理理论认为,股权激励可以解决代理问题,通过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减少经营风险。
经济学理论认为,股权激励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激励员工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
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股权激励可以满足员工的个人成就感和认同感,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股权激励的类型与设计股权激励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奖励等。
不同类型的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不同。
在股权激励的设计上,要考虑到员工的背景、能力、经验和职位等因素,以及激励方案的目标和激励方式等因素。
三、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不同的结果和观点。
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股权激励可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增加产出和效益。
其次,股权激励可以减少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再次,股权激励可以促使员工更加珍惜和保护企业利益,减少经营风险。
然而,也有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有限的。
例如,某些情况下,员工股权激励可能导致员工的短期利益和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产生矛盾,而影响企业的绩效。
四、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调节因素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还受到一些调节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企业的规模、行业性质、经营环境和员工特征等因素都会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2024年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范文

《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已经成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手段。
股权激励通过将企业与员工的利益紧密结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推动企业绩效的提升。
本文旨在研究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表明,股权激励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
同时,股权激励还能够优化企业的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股权激励的实施也需要注意适度原则,避免过度激励导致的管理风险和股东利益冲突。
三、理论框架本文以股权激励为核心,构建了包括企业治理结构、员工激励、企业绩效等多个维度的理论框架。
首先,股权激励通过优化企业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
其次,股权激励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推动企业绩效的提升。
最后,企业绩效的提升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股权激励的实施,形成良性循环。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依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通过实证研究法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探讨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法对具体企业进行深入分析,验证理论框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五、实证研究本文以某上市公司为例,对其实施股权激励前后的企业绩效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后,该企业的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也有所提升。
同时,该企业的治理结构得到了优化,代理成本降低,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最终,该企业的整体绩效得到了显著提升。
《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研究》范文

《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股权激励旨在通过给予员工股份或股票期权等形式的权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升企业的业绩。
本文旨在探讨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对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大部分研究认为,股权激励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企业的业绩。
具体而言,股权激励能够使员工更加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减少短期行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股权激励还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收集了一家上市公司过去五年的数据,包括股权激励的规模、公司业绩等指标。
通过统计分析,探讨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
四、实证分析(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本研究选取了一家在A股市场上市的公司,收集了该公司过去五年的数据。
样本选择的原因在于该公司的数据较为完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变量定义与度量本研究涉及的变量包括股权激励规模、公司业绩等。
其中,股权激励规模以公司授予员工股份的数量和价值来衡量;公司业绩则以净利润、营业收入等指标来衡量。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具体而言,当公司的股权激励规模较大时,公司的业绩表现也相对较好。
这表明股权激励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的业绩。
进一步地,我们还发现股权激励对不同职位的员工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
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等关键岗位的员工在获得股权激励后,对公司的业绩贡献更为显著。
这表明股权激励在激励关键岗位员工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五、讨论与建议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企业应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根据员工的职位、工作表现等因素确定股权激励的规模和方式。
公司绩效与股权激励的文献综述

公司绩效与股权激励的文献综述公司绩效与股权激励是重要的管理工具,它们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整体的绩效,并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组织发展。
本文综述了关于公司绩效与股权激励的现有文献。
首先,简要介绍了股权激励的定义、特点及其作用,然后,综述了关于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包括传统观点和新观点,最后,对现有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股权激励的定义及特点股权激励是指企业使用股票、期权等股权工具激励个人或团队表现的行为活动。
股权激励是一种复杂的管理技术,其中,股权工具对员工具有三大作用:一是提供对未来收入的承诺;二是强化员工与企业利益一致性;三是提高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关注度和动力。
此外,股权激励还可以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传统观点认为,股权激励有助于改善公司的绩效。
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对公司整体的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特别是对公司的长期绩效有积极作用,因为股权激励可以增强员工对公司投资和决策的信心,使得员工在公司战略计划、管理实践和创新发展上都能够发挥积极正向作用。
此外,股权激励也能够激励员工克服短期目标偏见,促进绩效持续改善。
新观点认为,股权激励会导致公司绩效的下降,因为股权激励会增加管理层的收入和绩效,但这些激励没有证据表明它们真正能促进公司的绩效提升。
此外,由于股权激励分配不公平,会导致管理层个人利益驱动,而非企业整体利益,这又会影响公司的绩效。
总结本文综述了关于公司绩效与股权激励的现有文献。
首先,介绍了股权激励的定义、特点及其作用;然后,综述了关于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包括传统观点和新观点;最后,对现有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总的来说,对于公司绩效的改善,股权激励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但是,也需要考虑到股权激励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设计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保证激励的有效性和公平性,促进企业绩效的持续改善。
《股权激励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3000字》

股权激励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1.1股权激励实施的动因考虑到股权激励的作用,目前主要依托于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理论。
有些学者认为股权激励可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从而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提升企业绩效。
Jensen et al.(1976)基于利益趋同效应假说,认为对高管实行股权激励,可以减少股东和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谭洪涛(2016)认为股权激励可以减少企业管理者的短视行为,鼓励管理者投资风险较高但是回报丰厚的创新活动,进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Ederer&Manso(2013)认为股权激励可以提升高管对于创新失败的容忍度,更利于企业进行创新;何世文(2015)认为股权激励可以缓解委托代理问题。
对员工实施股权激励,可以起到留住人才、吸引更多人才加入的作用。
陈云萍(2006)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研究,认为企业的知识员工,利用自己的脑力为企业创造价值,是企业发展和创新的主要人员,能否成功的吸引和留住此类人员,对于企业的成功也至关重要,因此便要对知识员工进行激励,股权激励通过满足知识员工的心理公平感,增强其主人翁意识,进而留住人才;唐昭(2013)通过对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上市公司实施大范围员工激励计划的效果,发现大范围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可以更好地留住现有员工,并且吸引新员工;同样的,龙丽群(2008)认为期权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可以把员工和企业的利益相统一,吸引并留住人才,对稳定公司的核心员工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陈艳艳(2015)通过对2005-2012年的41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对员工进行股权激励大多是出于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原因,而激励员工的动因较弱;陈功焕等(2013)认为核心知识员工对于企业有深远影响,要从多个方面对这类员工进行激励,除去薪酬激励外,更要将其与企业目标相一致,可以给这类型员工部分股权,使员工更注重企业的长远利益。
但是Hochberg(2010)认为员工激励的作用效果并没有那么好,对公司的业绩也没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杨华领和宋常(2016)对2006-2015年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进行分析,认为扩大激励范围可以有效地提升员工工作效率,且可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徐宁(2012)认为上市公司应该根据自身企业的特性、规模和成长性等因素,来划分股权激励的对象范围,通过股权激励,使核心员工与企业利益相一致,形成长期的利益共同体。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文献综述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文献综述摘要: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否发挥了应有效用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长期关注和争论的热点。
为了检验股权激励机制的效用,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
不同的学者在研究问题时的政策环境、选择的样本、指标及分析方法等存在差异,导致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
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1、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2、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3、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具有区间效应,即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关键词:股权激励;公司绩效;综述Re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ty Incentive and CorporatePerformanceAbstract:Whether the equity incentive system, as a long term incentive, has played its due effect is concerned and debated long-term by theory and practice.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equity incentives,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d done a lot of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ty incentiv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But the conclusions are not uniform, because of different scholars research policy environment,samples and research methods.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the following three viewpoints, first of all, equity incentive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corporate performance.Secondly, equity incentiv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are not related.Thirdly, equity incentive has interval effect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which as to say that there is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ty incentiv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Keywords:equity incentive;corporate performance;review一、引言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通过授予高级管理者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将高管的个人收益与公司利益紧密联系,以激励高管努力工作,减少短视行为,从而改善公司治理,优化股权结构,提升公司绩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文献综述摘要: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否发挥了应有效用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长期关注和争论的热点。
为了检验股权激励机制的效用,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
不同的学者在研究问题时的政策环境、选择的样本、指标及分析方法等存在差异,导致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
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1、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2、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3、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具有区间效应,即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关键词:股权激励;公司绩效;综述Re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ty Incentive and CorporatePerformanceAbstract:Whether the equity incentive system, as a long term incentive, has played its due effect is concerned and debated long-term by theory and practice.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equity incentives,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d done a lot of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ty incentiv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But the conclusions are not uniform, because of different scholars research policy environment,samples and research methods.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the following three viewpoints, first of all, equity incentive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corporate performance.Secondly, equity incentiv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are not related.Thirdly, equity incentive has interval effect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which as to say that there is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ty incentiv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Keywords:equity incentive;corporate performance;review一、引言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通过授予高级管理者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将高管的个人收益与公司利益紧密联系,以激励高管努力工作,减少短视行为,从而改善公司治理,优化股权结构,提升公司绩效。
股权激励使经营者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
中国股权激励的实践源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二、国外关于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Morck,Shleifer和Vishny (1988) 以美国1980年《财富》500强的371个公司研究样本,选取托宾Q值为被解释变量,以拥有的股份不少于0.2%的董事们的持股比例之和来衡量管理层持股比例,对样本的横截面数据运用分段回归,根据管理层持股的利益一致假说和战壕挖掘假说,提出管理层持股可能区间有效并设计模型实证检验得出:持股比例在0一5%范围内,托宾Q值与董事的持股比例正相关;持股比例在5%一25%范围内,托宾Q值与董事的持股比例负相关;超过25%,二者又正相关,但托宾Q值与持股比例的关联程度在这一区间有所减弱。
Morck认为,正相关关系在小公司中维持较高的比例,在大公司较低。
Hall,Jeffrey,Liebman研究了478 家美国大公司在1980~1990 年间CEO 的薪酬和股票市值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公司股东价值与经理人员持有的公司股权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McConnell和Servaes(1990)选取1976年的1 173家和1986年的1093家样本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次方程研究托宾Q值与公司内部人持有的普通股比例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托宾Q值与公司内部人持有的普通股比例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呈倒U型。
托宾Q值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当持股比例达到40%一50%后,托宾Q值随着该变量增加而减少。
Hermalin和Weisbach(1991)以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的142个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滞后公司绩效一期的管理层股权数据研究两者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两者的相关性呈M形,临界点为1%,5%和20%。
Himmetberg和Palia(1999)等研究发现,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关系。
三、国内关于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国内关于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的研究,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结论。
主要的观点有以下几种:1、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邓新荣(2010)出于企业经营管理层中激励对象的不同,把公司经营管理高层的股权激励细分为董事股权激励和高管股权激励两类,分别论证分析这两类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作用差异并比较两类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大小。
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和公司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公司高层管理者持股比例和公司绩效也具有正相关性;对二者的激励效果分析对比发现:高管持股激励效果不及董事持股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效果大。
树友林(2011)选择2004-2008年有详细持股数和持股比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以单一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为替代变量的公司绩效与高管报酬显著正相关,而与因子分析法计算的综合绩效指标不存在统计上的相关性。
这说明高管薪酬激励在现有制度下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可能导致高管对显性绩效的片面追求。
另外,通过对比回归系数发现,股权激励的效果比货币报酬的效果要好。
这意味着:高管持股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协调高管和股东的利益关系,并激励高管去努力改变公司绩效。
高管权力对股权激励效应没有直接影响。
就单一盈利导向的公司绩效而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好于非国有上市公司。
唐春燕(2010)选择了9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管理层不持有公司股份的上市公司的绩效比管理层持有公司股份的上市公司绩效差。
2、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回归系数很显著,管理层持股会对公司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人均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也显示出有正相关关系。
2、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
肖淑芳,金田(2011)以2006年—2008年公告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为样本,将股权激励水平、股权集中度和公司绩效视作内生变量,建立联立方程,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股权激励水平、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并没有显著影响,而公司绩效对股权激励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公司绩效越好的公司越倾向于实施股权激励。
安东尼(2008)采用引入股权激励收益这一因素之后的数值来考察上市公司绩效和股权激励之间的关系,从实证结果来看,股权激励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为0.0000319,虽然为正数,但其数值非常小,可见其相关性不显著。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不完善的证券市场弱化了股价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联性;2、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没能为股权激励的实施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3、不健全的考核指标体系是股权激励的效果难于评价。
杨惠贤,李丽瑛(2008)选取了3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截面回归的统计研究方法,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股权激励比例和公司业绩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此外,常数项、公司规模和激励比例的回归系数都不显著。
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比例对公司业绩没有显著影响。
3、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具有区间效应,即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褚晓琳,张立中(2011)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当经理层持股比例增加,经理层减少私人收益时,经理层持股比例可与企业利润及市场价值正相关;当经理层持股比例增加,经理层增加私人收益时,经理层持股比例可与公司利润和市场价值负相关。
该结论表明股权激励只有真正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减少其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时,股权激励才能起作用。
因此,股权激励之外有效的内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很重要。
孙堂港(2009)通过对2008年9月30日前在我国境内上海、深圳股票交易所上市且施行了股权激励的63个样本公司进行实证检验,综合运用对配对样本T值检验法、因子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检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前后各项财务指标有无明显变动,以V的分值作为衡量公司业绩的综合值,引入控制变量,用最小二乘法对企业业绩和股权激励相关性进行整体回归,可得股权激励确实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了显著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是否因采用不同激励标的物、不同股权激励比例对经营绩效产生差异,可得期权可以比股票更好的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只有在[4%,7%]区间内,公司经营业绩与股权激励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在[0,4%]和[7%,10%]区间内,公司经营业绩与股权激励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存在区间效应。
葛军、毛强(2009)通过理论分析和构建相关数学模型,对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以1999-2005年的上市公司资料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
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不是呈线性关系,其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程度随股权激励比例变化而相应变动。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在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公司间存在一定差异。
刘曦腾(2011)研究发现:第一,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有促进作用,但是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由于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本身的业绩就比较好,而且股权激励模式单一,因此,股权激励的效果不明显。
第二,股权激励的效果存在行业的差距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三,不同股权激励模式的使用频率和效果不同,我国上市公司多倾向于用股票期权激励模式,因此我国在这种模式的股权激励实施上相对成熟,但从效果上说,还是虚拟股票和复合模式的股权激励政策对绩效的提高作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