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进化复习题

生物的进化复习题

第1篇:生物的进化复习题

1、在生命起源的初级阶段,水蒸气、氨和**等气体在雷电、紫外线和高温的作用下形成了()

a、原始生命

b、微生物

c、简单有机物

d、单细胞生物

2.“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外星球”这一生命起源的推测得到了部分人的认可理由是()

a.米勒的实验为该推测提供了*据b.原始地球条件下不可能形成有机物

c.陨石和星际空间发现了有机物d.在其它星球上已经发现了原始生命

3.右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

b.乙和*都是由*进化来的

c.戊最有可能是水生的

d.丁的结构比*的复杂

4、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a、数量越多

b、种类越丰富

c、越简单、越低等

d、越复杂、越高等

5.下列对地层中化石出现顺序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较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较低等,较简单

b、较晚近的地层中,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c、较晚近的地层中,有较复杂,较高等的生物化石

d、较晚近的地层中,没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6、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得晚,由此可知()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物种a比物种b的结构复杂

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物种b一定是从物种a进化

而来

7.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

①原始哺乳动物②原始鸟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2篇:生物的进化复习知识点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科学的推测:

①需要有确凿的*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

②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

③也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在36亿年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1、原始地球特点: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表面笼罩着原始大气。

2、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气、氨、**、二氧化碳、硫化*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生命起源的条件:原始大气、原始海洋、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

4、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5、生命起源的过程: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6、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中

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7、根据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8、蛋白质、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3篇:八年级生物暑假作业生物的进化复习题

1.科学家推测,原始生命的形成的时间,大约的在地球形成后的多少年()

a.10亿年

b.15亿年

c.20亿年

d.30亿年

2.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可靠的*据是()a、地层b、化石c、火山喷发

d、岩浆

3.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a、原始大气b、原始海洋c、宇宙空间

d、a和b两项

4.原始大气中没有()a、氧气b、氮c、**d、水蒸气

5.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进化系统树)来看,地球上现存的动、植物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依次是()

a、爬行动物和种子植物

b、鸟类和被子植物

c、哺乳动物和裸子植物

d、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6.下列()可能是原始大气的成分

a.**、氨、水蒸气、氧气

b.**、氨、水蒸气、*气

c.**、氨、二氧化碳、氧气

d.氨、水蒸气、*气、二氧化硫

7.“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外星球”这一生命起源的推测得到了部分人的认可,理由是

a.米勒的实验为该推测提供了*据

b.原始地球条件下不可能形成有机物

c.陨石和星际空间发现了有机物

d.在其它星球上已经发现了原始生命

8.下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

b.乙和*都是由*进化来的

c.戊最有可能是水生的

d.丁的结构比*的复杂

9.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下面关于化石在地层中分布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古老的地层中可以找到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生物进化论试题练习

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始祖鸟可以*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b.原始大气中有*、**等气体,但不存在氧气

c.现代人类是由黑猩猩经长期自然选择的过程进化而来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2.由于某种原因,使森林中几乎所有的树木颜*都变成了灰白*。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得该森林中不同颜*的蛾的相对数量发生了变化,下列各项中最能表示这一变化结果的是()

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

b.功能由低等到高等

c.形态由小型到大型

d.结构由简单到复杂

4.“生物进化树”可以简明地表示出生物进化的规律,下列不符合生物进化规律的是()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水生到陆生

d.由胎生到卵生

5.在下列有关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从体积小到体积大

b.由简单到复杂

c.由低等到高等

d.由水生到陆生

6.在动物的进化历程中,最早成为真正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a.鱼类

b.爬行类

c.两栖类

d.哺乳类

7.生物化石之所以能*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

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关于初一生物复习资料之生物进化

生命的起源关键就在于这些生命物质的起源,即在没有生命的原始地球上,由于自然的原因,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作用,产生出多种有机物和生物分子。

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进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evolution,原义为“展开”,一般用以指事物的逐渐变化、发展,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1762年,瑞士学者邦尼特最先将此词应用于生物学中。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非个体。

古代人们在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关于生物的形态、构造和生活习*的知识,注意到生物机体的变化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逐步形成了朴素的生物进化思想。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通过对他那个时代有关动物的知识的系统整理,把540种动物按*状的异同分为有血的和无血的两大群,每群之下又分为若干类。他进一步提出生物等级即生物阶梯的观念,认为自然界所有生物形成一个连续的系列,即从植物一直到人逐渐变得完善起来的直线系列。*战国时期汇集的《尔雅》一书记载了生物类型的变化;汉初的《淮南子》一书,不仅对动植物作了初步分类,而且提出各类生物是由其原始类型发展而来的。

总结:一般说来,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从有机大分子组成能自我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多分子体系;从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生物进化课题的学习方法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

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作*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生物进化的历程巩固习题

题1原始生命的摇篮是()

a.原始陆地b.原始海洋c.原始大气d.土壤

解原始的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因此,原始海洋被称为生命的摇篮。选项b正确。

题2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

a.古代鱼类b.古代两栖类c.文昌鱼d.古代爬行类

解脊椎动物中,鱼类是最低等的,它的出现比两栖类、爬行类都要早。文昌鱼并不是真正的鱼,不属于脊椎动物,在它的体内只有比脊椎原始得多的脊索,属于一种原始的头索动物。选项a正确。

题3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

a.运动方式不同b.细胞结构不同

c.营养方式不同d.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同

解原始生命最初的形式是异养厌氧的,它出现分化的根本原因是营养方式不同,一部分进化成有叶绿体的、自养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则进化为无叶绿体的、异养的单细胞动物。选项c正确。

题4地球上最先从水中登陆的动物类群是()。

a.节肢动物b.爬行类c.两栖类d.鸟类

解动物的进化历程大致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动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种类繁多的原始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这几类动物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但它们都不能脱离水环境,生物试题《生物进化的历程习题精选》。后来发展成了原始的节肢动物,它们有了外骨骼和分节的足,脱离了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生物进化的*据课后习题

跟踪训练:

同源器官:

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怎样的特*?

分子生物学*据

1.细胞*素c具有怎样的特点,适合人类研究生物进化?分析讨论哪种生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

2.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

当堂检测

1.生物进化的*据很多,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据是()

a.胚胎学上的*据

b.分类学上的*据

c.地质年代中的化石*据

d.遗传学上的*据

2.始祖鸟既有鸟类特征,又有爬行类特征,这说明鸟类起源于()

a.古代的昆虫

b.古代鱼类

c.古代爬行类

d.古代哺乳类

3.鱼和鲸是不同的动物,但它们都有相似的外部形态,这是由于()

a.进化方向不同

b.有共同的祖先

c.自然界的偶然巧合

d.相同的环

境自然选择的结果

4.生物化石之所以能*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

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5.在进化论上,始祖鸟化石的发现,从古生物学家的角度*了()

a.爬行类起源于两栖类

b.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

c.哺乳类起源于鸟类

d.鸟类起源于两栖类

6.人体保留了哺乳类所具有的阑尾、体毛和尾椎骨等痕迹,人体的这些痕迹器官在生物进化中属于()

a.古生物学*据

b.比较解剖学*据

c.胚胎学*据d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生物化学的习题

生物化学pdf篇一:生物化学解析习题电子版

第一章糖类化学

一:填空题

1.糖类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结构的一大类化合物。根据其分子大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2.判断一个糖的d-型和l-型是以________________碳原子上羟基的位置作依据。

3.糖类物质的主要生物学作用为(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4.糖苷是指糖的________________和醇、*等化合物失水而形成的缩醛(或缩*)等形式的化合物。

5.蔗糖是由一分子________________和一分子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糖苷键相连。

6.麦芽糖是由两分子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糖苷键相连。

7.乳糖是由一分子________________和一分子________________组成,

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糖苷键相连。

8.糖原和支链淀粉结构上很相似,都由许多________________组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高一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题

1、拉马克学说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学说的改进方面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1、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库①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不是一成不变?____________

③对于处于一个长期处于地理隔离的小种群,若其数量不断减少,其潜在的危险是基因库将_______________。

基因频率①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完,继续阅读 >

投诉

2020年生物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生物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单元复习题一、选择题 1.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A.海尔蒙特B.林奈C.米勒D.达尔文 2.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B.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C.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 D.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3.根据化石推断,下列生物出现年代最早的是() A.古代两栖类B.古代鱼类 C.古代爬行类D.古代哺乳类 4.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是() A.哺乳动物B.爬行动物 C.两栖动物D.鸟类 5.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100年间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是() A.生存竞争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D.过度繁殖的结果 6.科学家推测,原始生命形成的时间,大约是在地球形成后的多少年左右() A.30亿年B.20亿年 C.15亿年D.10亿年 7.在“海洋化学起源说”的假设中,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是() A.原始大气成分 B.火山喷发、熔岩横溢 C.简单的小分子有机物 D.高温、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 8.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越古老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 B.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C.被子植物由古代裸子植物进化而来 D.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小到大 9.下列不是生物保护色的是() A.冬天的雷鸟体色为白色 B.生活在树上的树蛙体色为绿色 C.生活在城市的人衣服五颜六色 D.生活在草丛中的蝗虫体色为绿色 10.下面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色鲜艳的箭毒蛙在自然界能长期生存,不能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 B.生物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C.米勒的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氨基酸等有机物 D.在晚近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11.下列比较研究中,能直观说明生物由简单到复杂进化趋势的是() A.各类脊椎动物心脏结构的比较 B.人和几种脊椎动物上肢结构的比较 C.诸城发现的各类恐龙化石的比较 D.山旺发现的鸟类化石与其他地区鸟类化石的比较 12.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推测正确的是() A.是上帝创造的 B.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C.是通过非生命物质人工合成的 D.由原始的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的 13.研究发现,多数新型农药应用10年后就逐渐失效,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害虫已经进化出很强的抗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害虫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变异,这些变异经逐代积累和加强便产生了抗药性 B.害虫在争夺食物和空间时进行生存斗争,强壮的个体生存下来,产生了抗药性

生物的进化练习题

生物的进化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布丰和拉马克观点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A、布丰认为物种是不变的,而拉马克认为物种是可变的 B、拉马克认为物种是不变的,而布丰认为物种是可变的 C、布丰认为生物是直线式进化的,而拉马克认为现代生物是其他物种进化而来的 D、布丰提出了“用进废退”学说,而拉马克提出物种不变论 , 2、原始哺乳动物是由() A、原始两栖类进化而来的 B、原始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原始鸟类进化而来的 D、原始鸟类和原始爬行类共同进化而来的 3.对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解释,科学史上有着多种观点,其中有一种观点叫做“宇宙胚种论”。它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中的其他天体。近年来,科学家分析陨石成分时,发现在其他天体上存在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某些彗星成分的分析也表明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由此,你认为“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 A、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 B、错误的,因为课本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 C、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D、一种假设,事实根据很少,至今还不能证实 ? 4.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生物进化的是() A、孔雀蛋变成孔雀 B、幼虫变成蝴蝶 C、古猿变成人 D、蝌蚪变成青蛙 5.始祖鸟具有两翼,身被羽毛,翼端有爪,喙内有齿,以上特征可说明() A、古代爬行动物由古代鸟类进化而来 B、古代鸟类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C、古代哺乳动物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D、古代爬行动物由古代哺乳动物进化而来6.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 A、森林中雨水充足使鹿的身体高大,则颈也长 B、生活在食物充足环境中长颈鹿脖子长得长 & C、由于生活环境不同,使鹿的颈有长有短 D、长颈变异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一代积累而成 7、最早的较为系统地阐明生物如何进化的科学家是法国的博物学家布丰,下列观点不是布丰的进化观点是() A、物种是可变的,现在活着的种类是已经不存在的种类演变形成的 B、物种可变是因为生活的环境特别是食物和气候发生了改变 C、生物是直线式进化的 D、自然界中的生物的进化,是生物本身存在着一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力量 8、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其中解释物种进化原因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三大发现之一的。下列观点不符合达尔文的进化思想的是() 】 A、地球上一切生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都有一定的亲缘关

(完整word版)生物进化论复习题

生物进化论复习题 一 1. 简述现代综合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综合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为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使生物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主张两步适应即变异经过选择的考验才能形成适应。 第二,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机制的研究属于群体遗传学的范畴。第三,认为突变、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2. 谈谈你对进化生物学发展新方向的见解。 1、分子古生物学 答:化石DNA可直接了解其进化历程,为DNA重复序列、基因结构的起源进化,生物大分子的突变重排及遗传信息在发展过程中的传递提供线索。使了解承重作用的分子机制,沟通了古生物形态特征与DNA分子特异性之间的关系。 2、分子进化工程 答:即实验室进化。在试管里对以核酸为主的多分子体系施以选择压力,模拟进化历程,以达到创新基因、蛋白质、新物种的目的。其包含三个往复化学过程,扩增、突变、选择,可获得新型的催化剂、酶和新药 3、法语机制 答:发育是高度程序化的过程,不同时空有特定的基因表达,控制着特定器官与个体的发育。主要分为两大同源框基因家族HOX SOX两大类。为创造生命提供可能,进化-——发育生物学比较基因组学。 二 1 简述生命的本质。 生命就其本质而言也是物质的,它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在其化学组成上有其同一性,在结构上表现了高度的有序性,在功能上具有复杂性。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自我更新、自我复制、自我调控和自我突变。所以,生命实际上主要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的,以及向多方向发生突变并可复制自身的多分子体系。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不断地从环境吸取负熵,用以克服自身还活着的时候不得不产生的全部的熵,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有序结构。 2试述遗传密码进化的Dayhoff假说的内容及其合理性。 内容:最原始的三体密码大概是GNC三体密码。第一次扩展时由GNC扩展为GNY,Y代表C或U两种嘧啶。第二次扩张时由GNY扩展为RNY,R代表G或A两种嘌呤。第三次扩展是由RNY扩展为RNN。最后一次扩展是由RNN扩展为NNN。 合理性:Dayhoff及其同事认为密码的进化路线是由GNC→GNY→RNY→RNN→NNN。在这一进化路线中,在GNC和GNY阶段,仅第二位碱基才决定氨基酸的种类,实质上相当于单体密码;在RNY密码中第一位剪接和第二位碱基共同决定氨基酸种类,因此相当于二体米娜;在RNN和NNN密码中,三位碱基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氨基酸种类的决定,实质上已过渡到真正的三体密码。所以,Dayhoff及其同事的密码进化学说包含了过去的一体、二体、三体学说,是目前最合理的假说。 三为什么说真核细胞更可能起源于古细菌? 因为研究发现古细菌的一系列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特征与真核生物有不少相似之处。例如,古细菌的细胞壁不含真细菌细胞壁的成分(胞壁酸),与真核细胞一样不受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影响;真细菌的起始性甲硫氨酰tRNA需甲酰化,而古细菌与真核生物的都没有甲酰化;古细菌可利用真核生物的氨基酰tRNA合成酶;古细菌与真核生物的肽链延长因子对白喉毒素均有反应;古细菌的5S rRNA与真核生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1、生物的进化复习题 湘科版 含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的进化》复习题 班次:姓名: 一、《生命的历程》 1、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朔到(35亿)年以前。 2、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 3、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答: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化石)。 4、研究地球生物(演变)最重要的证据是(化石)。 5、科学家在(5亿)多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发现只有(海洋生物)。如(奥帕宾虫)(三 叶虫)。 6、距今(4.08亿年前)的化石中出现了最早的(陆生动植物),如(陆生植物)(蜘蛛)。 7、科学家发现(3.60亿)年前的陆生脊柱动物化石中,只有(两栖动物)。如(娃娃鱼) 8、距今(1.44亿)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出现了(哺乳动物),如(爬虫兽)(穹窿兽)。 9、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变化的?(即地球上生物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答:由(水生)向(陆生)发展,由(简单低级)向(复杂高级)发展。 10、形成化石和发现化石都是(偶然的),所以化石为我们提供远古生物的信息是(跳 跃的)、(不连续的)。 11、认为生物的种可以改变的人是(拉马克)。 12、(居维叶)认为地球的发展经历了多次突发的变革或灾变,造成生物的灭绝与创造, 而生物的种是不变的。 13、1859年提出(生物进化论)的人是(达尔文)。 二、《物竞天择》1、现代的马是由(始祖马)进化到(草原马),再进化到(现代野马)。 2、(始祖马)的体形只有(狗)那么大,前肢长有(4个脚趾),后肢长有(3个脚趾)。 3、(草原古马)前后肢均只有(3个脚趾),其(侧趾)已退化,主要靠(中趾)行走。 4、(现代野马)又叫(蒙古野马),前后肢均变为(单趾)蹄子。 5、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蛙通过(保护色)来适应环境。 6、竹节虫、枯叶蝶、叶虫的颜色、形态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我们称之为(拟态)。 7、问答题:骆驼刺的哪些结构适合沙漠的生活环境? 答:叶片小,减少蒸发,防止水分流失,发达的根系有利于植物吸收水价,针状的枝,防止天敌啃食叶片。 8、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什么? 答: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9、问答: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地球环境的变化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促进生物进化。 10、动物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它的构造特征具有自我保护的效果,这叫(拟态)。 三、《人类的起源》 1、人们很早就发现(猩猩)、(黑猩猩)、(大猩猩)和(长臂猿),这些动物与人有很 多相似的地方,因此称它们为(类人猿)。 2、(类人猿)与(人类)有共同的祖先,那就是(森林古猿)。 3、(南方古猿)生活在(300万)年前,脑容量为(450~530)毫升,不会(用火),能 (直立行走)。 4、(蓝田猿人)生活在距今(115~65万)年前,脑容量为(780)毫升,能(制造石器)。 5、(北门猿人)生活在(70~23万)年前,身高约(1.56米),脑容量为(1088)毫升, 能(制作石器和骨器),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人工取火)。 6、说说人与猿类动物的区别? (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系统树:生物各种族的系统关系有如树状,可用图来表示其状态,此称为系统树。 2.分子系统树:根据生物大分子的序列资料建立起来的、用图解法表示的、类似树状的分子进化模型。 3.同源性(homology):进化过程中源于同一祖先的分支之间的关系。在进化上或个体发育上的共同来源而呈现的本质上的相似性,但其功能不一定相同。 4.直系同源: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的某一部分具有的同源性,不是整个物种之间的对比,只是其中的某些基因序列例如蛋白质的同源性,DNA序列的同源性。 5.并系同源:同一个基因组中有不同功能的同源基因,通过基因组、基因复制等过程形成。 6.分子进化(molecular evolution):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的演变现象。主要包括蛋白质分子的演变、核酸分子的演变和遗传密码的演变。 7. 基因家族:在基因组进化中,一个基因通过基因重复产生了两个或更多的拷贝,这些基因拷贝就组成了一个基因家族。 8.基因水平转移:指在差异生物个体之间,或单个细胞内部细胞器之间所进行的遗传物质的交流。 9.表观遗传:生物在其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某些基因表达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且引致表型的改变,而这种改变能以较稳定的状态遗传给后代。 10.中性突变:在分子水平上,大多数进化演化和物种内的大多数变异,不是由自然选择引起的,而是通过那些对选择呈中性或近中性的突变基因的随机固定实现的。

11.遗传漂变:小种群某一基因由于某种偶然原因而增减或丢失,引起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现象称为基因漂变,又称赖特效应。 12.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群落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13.生态位: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14.分子钟:是利用已知的分子系统学数据和古生物数据建立的表示分子进化变化量与进化时间之间的关系的通用曲线 14 假基因:是基因组中与某一功能基因的序列高度同源但却没有功能的DNA片段。 15 致同进化:一个基因家族的成员通过遗传上的相互作用,使得所有成员可以作为一个做整体一起进化。 16进化基因组学: 17 协同进化: 18 生态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 19 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20.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及其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从生物组织的不同层次揭示进化的原因,也从时间上追溯进化过程。 二、问答题 1简述分子树构建的基本步骤。 答:1.多序列比对;

2020届高考生物同步复习专题系统练: 专题7.4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系统练专题7.4生物的进化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变异都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可选择的原材料 B.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害虫抗药性增强是杀虫剂诱导害虫发生突变所致 D.显性基因频率增加更有利于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状 2、下列有关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只对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的变异起作用 B.自然选择过程的发现引起达尔文注意到人工选择 C.自然选择是导致种群发生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 D.自然选择在淘汰不利变异的同时使有利变异积累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不是修改的内容( )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 B.生物进化是个体有利变异逐代积累最终导致的 C.物种形成的关键环节是形成生殖隔离 D.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4、抗生素的滥用,会使细菌的抗药性增强。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会使细菌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B.抗生素使细菌细胞中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 C.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细菌逐渐向抗药性增强的方向突变 D.抗生素诱发细菌产生基因突变,使细菌中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隔离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即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自然选择,一个随机交配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6、某植物果穗的长短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种群中短果穗、长果穗植株各占一半。从该种群中随机取出足够数最的短果穗、长果穗植株分别自交,发现50%长果穗植株的子代中出现短果穗,而短果穗植株的子代中未出现长果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强化集训:生物的进化(含多选)

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强化集训:生物的进化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是生物繁衍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B. 生物的变异都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 生物进化过程都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 生殖隔离的形成不一定需要经历漫长时间 2. 下列有关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杂交育种增加了家养动物变异多样性 B. 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C. 植株形态和花色明显不同的两个种群一定属于不同物种 D. 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3. 如图所示的是施用某种杀虫剂以后,昆虫种群所发生的改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该杀虫剂未能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 B. 抗性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可遗传变异,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一定来源于遗传 C. 若连续使用该杀虫剂,则抗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1 D. 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 4.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消费者的出现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B.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一定会导致生物的进化,地理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D. 狼和兔奔跑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漫长的共同进化逐渐形成生物多样性 5. 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 v基因频率降低了50% B. V基因频率增加了50% C. 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 D. 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 6.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物种的基因库中的基因完全不同 B. 无自然选择的作用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发生变化 C. 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D. 达尔文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7.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生殖的基本单位 B. 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形成的三倍体西瓜是新物种 C. 外界环境发生变化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其适应能力不一定越强 8.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单倍体生物也可产生可育后代,多倍体生物可能产生不育后代 B. 具有适应环境性状的个体有更多生存繁殖机会,导致相应基因频率上升 C. 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竞争和捕食等均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 可遗传变异可改变种群某基因的频率,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9. 考古学家发现,长尾巴恐龙是目前已知的体形最大的窃蛋龙,其前肢具有流苏状羽毛,头上有像母鸡一样的冠毛,拥有鸵鸟般细长的双腿,前肢有尖锐的爪子,与鸟类有密切渊源,科学家戏称其为“来自地狱的鸡”。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

【最全最给力】进化生物学复习期末考试题(含答案)_大学生考试专用_生物科学专业

一.选择题 1.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关系是: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 2.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变异、选择、隔离 3.有一个老鼠的种群,最初都生活在一个地域,后来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将该种群分成 A 和 B 两个种群。如果 A 种群生活的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而 B 种群的地区没有变化,则种群 A 进化的速率很可能是( D )。 A.比 B 慢 B.比 B 快 C.与 B 相同 D.开始比 B 慢,后来比 B 快 4.下面哪个不属于绝灭的类型( B )。 A.常规绝灭 B.特殊绝灭 C.集群绝灭 D.很短时间一个物种的绝灭 5. 仙人掌(仙人掌科),仙人笔(菊科)植物形态结果非常类似,以适应相同的环境条件,这种现象称为趋同。 6. 对生物生存制约性小的分子进化速度( C )。 A.慢 B.不快不慢 C.快 D.恒定 7. 结构域不但是蛋白质的结构单位和可能的功能单位,而且还是蛋白质的一种( B )。 A.序列 B.进化单位 C.突变单位 D.重组单位 8. 列描述哪个是正确的( C )。 A先有人类的生物进化,后有人类的文化进化 B先有人类的文化进化,后有人类的生物进化 C.人类的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同时存在 D.上面描述都不对 10.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D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11.生命现象的本质特征是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作为原始生命体必然是一个( A ) A.开放系统 B.封闭系统 C.半开放系统 D.半封闭系统 12.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氨基酸的科学家是( B )。 A.爱因斯坦 B.米勒 C.爱迪生 D.牛顿 13.最新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揭示整个生物界进化可归为三条主干分支,它们分别代表古细菌、真细菌和( A )。A.真核生物 B.原核生物 C.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D.藻类 14. 自我复制、调控、更新和( C )等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A.自我抑制 B.自我繁殖 C.自我突变 D.自我利用 15.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DNA 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C )的差异。 A.碱基的种类 B.碱基的序列 C .G、C 含量的减少 D. A、U 含量的增加 16.硅化木属于( B )化石。 A.不变质的遗体化石 B.变质的遗体化石 C.遗物化石 D.遗迹化石 17.下列哪些行为不属于利他行为( D )。 A.双亲行为 B.不育的雌峰,雌蚁自己不产卵繁殖但却全力帮助蜂后,蚁后喂养自己的同胞 C.寄生在细菌体内的质粒 D.两条毒蛇争斗时用头去碰撞对方而不是用毒牙去咬对方

中考生物:生物的进化专题复习题

中考生物:生物的进化专题复习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如图表示部分动物进化树,序号代表不同的动物类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的自述B.④的自述C.①的自述D.③的自述 2. 在下列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 A.黑猩猩B.猕猴C.长臂猿D.狒狒 3.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 () A.数量越多B.种类越丰富 C.越简单,越低等D.越复杂,越高等 4. 现存生物中,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是因为这些生物能() A.制约环境B.影响环境C.改变环境D.适应环境 5. 下列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B.人类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C.北京猿人属于智人 D.人类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6. 在农田中施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人们发现随着使用年数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B.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C.害虫会自然发生并巩固抵抗农药的 变异 D.农药的质量越来越差 7. 有关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表述正确的是( ) A.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B.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C.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D.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8. 竹节虫的身体形态与竹枝十分相似,试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观点分析这种进化的原因是 A.竹节虫对环境进行选择的结果B.环境对竹节虫进行选择的结果C.竹节虫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D.竹节虫发生不利变异的结果 9. 自然选择过程中,对生物起选择作用的是() A.其他生物B.环境条件C.人类D.同种其他个体 二、多选题 10. 关于寿光大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良种寿光大鸡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 果 B.孵化出的雏鸡属于早成雏 C.孵卵由雌雄鸡轮流担任D.卵细胞由卵黄、卵黄膜和胚盘构成 11. 从生物进化的历程看,狗比鱼更高等.你认为下列做法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A.比较狗和鱼的心脏结构B.将狗和鱼放在一起,看谁吃谁C.比较狗和鱼的脑,看哪个更复杂D.比较狗和鱼的生存环境 三、单选题 12. 对于过度繁殖的错误认识是() A.生物的生殖能力远远超过了环境的容纳能力 B.生物这种强大的生殖能力有利于物种的发展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单项版)含答案

生物的进化 一、选择题 1.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大熊猫是其设计原型。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在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熊猫种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 B.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概率为57.1% 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 b X b、X b 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40% 解析:选B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正确;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概率约为1/2×48%/(36%+48%)≈28.6%,C错误;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雌性个体中X b X b的基因型频率为X b基因频率的平方,因雌雄比例为1∶1,则X b X b 基因型频率为1/2×40%×40%=8%,同理雄性个体X b Y的基因型频率为1/2×40%=20%,D 错误。 2.(2022·青岛二中调研)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两大学说: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阐述,不合理的是() A.根据共同由来学说可以推断,现在的生物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B.达尔文是在了解了遗传和变异本质的基础上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大部分物种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逐渐形成的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成因 解析:选B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A 合理;达尔文并不是在了解了遗传和变异本质的基础上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达尔文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还局限于性状水平,B不合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大部分物种是通过长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

专题15 生物的进化 高频考点 考点1生物进化理论 该考点中基础部分训练内容为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重难、综合部分为利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生产、生活等方面中的生物进化问题,考查考生知识运用能力。 基础 1.(2021浙江6月选考,9,2分)现代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物种的进化体现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下列能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是( ) A.自然选择 B.基因重组 C.随机交配 D.大的种群 答案 A 2.(2021浙江1月选考,14,2分)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 C.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 D.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 答案 C 3.(2018江苏,4,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答案 A 重难 4.(2022广东,14,4分)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图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 ..

A.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 B.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 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 D.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 答案 D 5.(2022海南,15,3分)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某鸡群中野生型个体占20%,匍匐型个体占80%,随机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1中匍匐型个体的比例为12/25 B.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高 C.F2中野生型个体的比例为25/49 D.F2中a基因频率为7/9 答案 D 6.(2021湖北,5,2分)自青霉素被发现以来,抗生素对疾病治疗起了重要作用。目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下列关于抗生素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生素同时使用,可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B.青霉素能直接杀死细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畜牧业中为了防止牲畜生病可大量使用抗生素 D.定期服用抗生素可预防病菌引起的肠道疾病 答案 A 7.(2022南通如皋一模,17)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现代生物技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的基因重组,该变异是定向的 B.体细胞杂交技术是人为造成染色体变异的方法,它突破了自然界生殖隔离的限制

中考生物:生物的进化专题复习题九年级生物专题练习(2022年上期)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中考生物:生物的进化专题复习题九年级生物专题练习(2022年上期)试卷带解析及答 案 选择题 如图表示部分动物进化树,序号代表不同的动物类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②的自述 B. ④的自述 C. ①的自述 D. ③的自述 【答案】B 【解析】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如图所示:①节肢动物,②两栖动物,③爬行动物,④鸟类。 ①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正确;②代表的动物是两栖类,幼体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或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体外受精,变态发育,正确;③代表的动物是爬行类,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完全用肺呼吸,体内受精,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但输送氧的能力差,体表没有保温结构,体温不恒定,正确;④代表的动物是鸟类,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储存气体,不可以进行气体交换,错误。所以④的自述错误。 选择题 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 A. 长臂猿 B. 猕猴 C. 黑猩猩 D. 狒狒 【答案】C 【解析】长臂猿、猕猴、狒狒虽都属于灵长类哺乳动物,但不属于类人猿。而黑猩猩是类人猿,且一些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以及一些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与人类都十分相似,且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黑猩猩与人类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为零。所以,黑猩猩应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选择题 在越新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

A. 数量越多 B. 种类越丰富 C. 越简单、越低等 D. 越复杂、越高等【答案】D 【解析】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 科学家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少、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在越新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多、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较多;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选择题 现存生物中,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是因为这些生物能() A. 制约环境 B. 影响环境 C. 改变环境 D. 适应环境 【答案】D 【解析】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

中考生物精品复习专题训练:生物进化的历程(含真题及答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达尔文对生物的理论贡献是() A.物种分类 B.生物进化论 C.物种遗传 D.物种变异 2.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长颈鹿的长颈和高的前肢是()A.由长颈鹿的意愿决定的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长颈鹿随世代的延续颈必然变长 D.经常使用而逐渐发达的结果 3.自然选择学说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 A.巴斯德B.达尔文C.孟德尔D.牛顿 4.某岛屿上存在两种桦尺蛾,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为工业区,下表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者的数量比: 两种桦尺蛾出现上面的变化的原因是: A.工业煤烟使灰桦尺蛾变为黑桦尺蛾 B.灰桦尺蛾迁离,黑桦尺蛾迁入 C.自然选择的作用 D.定向变异的结果 5.解释物种进化原因,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关“自然选择”学说的关键词,下列哪项是完全正确的 ( ) ①物种不变;②过度繁殖;③环境污染;④生存斗争;⑤遗传、变异;⑤适者生存。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 6.按照达尔文进化论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活在地穴水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 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伸长所致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7.各种各样的抗生素对治疗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解释,其原因是 ( ) A.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B.细菌对抗生素的选择作用 C.产品的质量下降 D.人类的体质下降 8.某种农药对杀灭蚊、蝇有独特的效果,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种农药的质量越来越差 B.这种农药选择了蚊、蝇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C.这种农药使蚊、蝇发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D.蚊、蝇等能自然发生并顽固抵抗这种农药的变异 9.19世纪,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著名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生物学家是 A.达尔文B.孟德尔C.罗伯特•虎克D.巴斯德 10.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的生物个体是 A.类似亲本的个体B.体形高大的个体 C.结构复杂的个体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 11.您一定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吧。狼和羊在漫长的生存斗争中都得到进化,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狼和羊进化是的结果 A.人工选择B.自然选择C.生物变异D.生物遗传 12.古代长颈鹿有颈长的和颈短的,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是由于() A.新陈代谢的结果 B.过度生长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13.达尔文对生物的理论贡献是() A.物种分类 B.生物进化论 C.物种遗传 D.物种变异 14.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为尖而长(如图).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生物进化的复习题

生物进化的复习题 生物进化的复习题 进化是生物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生物种群在时间中的变化和适应。通过进化,物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且产生出更加适应的后代。下面是一些关于生物进化的复习题,帮助我们回顾和巩固这个重要的概念。 1. 什么是进化?请简要解释。 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时间中的变化和适应。它是指物种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逐渐适应环境的过程。 2. 进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 进化的主要驱动力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导致某些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从而传递其有利的特征给下一代。 3. 进化的证据有哪些? 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和实验室研究等。化石记录可以显示物种的演化历史,生物地理学可以解释物种分布的原因,比较解剖学可以揭示物种的共同祖先,分子生物学可以研究基因的变化和亲缘关系,实验室研究可以模拟自然选择的过程。 4. 什么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指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导致某些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从而传递其有利的特征给下一代。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之一。 5. 进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还是一个快速的过程? 进化可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也可以是一个相对较快的过程。缓慢的进化可以在数百万年的时间尺度上发生,而快速的进化可以在几代内发生,特别是在环

境变化剧烈的情况下。 6. 进化是否意味着一个物种会逐渐变成另一个物种? 是的,进化可以导致一个物种逐渐变成另一个物种。这个过程被称为物种分化或物种形成。它通常发生在物种隔离的情况下,其中两个种群在地理上或生态上分离,导致适应环境的差异。 7. 进化是否意味着物种变得更加复杂? 不一定。进化并不一定意味着物种会变得更加复杂。进化可以导致物种变得更加适应环境,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会变得更加复杂。有些物种可能会经历简化,以适应特定的环境条件。 8. 进化是否意味着生物会变得更强壮和更适应? 是的,进化可以使生物变得更强壮和更适应。通过自然选择,那些具有更适应环境的特征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从而传递这些有利特征给下一代。 9. 进化是否意味着生物将来会完美无缺? 进化并不意味着生物将来会完美无缺。进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生物会不断面临新的环境挑战和变化。适应环境的要求会不断变化,因此生物也需要不断适应和演化。 通过回答这些复习题,我们可以巩固对生物进化的理解。进化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物种如何适应和演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练16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生物的进化 考试要求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3.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题组冲关] 题组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2021·1月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突变与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D.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 A 2.(2021·6月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B.生物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 C.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D.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答案] D 3.(2021·7月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达尔文发现兰花(虫媒传粉)都具有唇瓣结构,但不同种的兰花其唇瓣形态差异极大。如图是3种兰花的唇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唇瓣形态的差异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B.唇瓣形态的演化与其它物种无关 C.具有不同唇瓣的兰花可能有共同祖先 D.兰花唇瓣的形态在未来不会继续变化 C 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生物之间存在协同进化,B错误;兰花唇瓣的形态可能会继续随环境变化而变化,D错误。 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B.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 D.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 C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了定向变异 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答案] A 题组二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 1.某昆虫种群有1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50只,aa的个体有40只,则该种群中A 的基因频率为( ) A.40% B.45% C.50% D.55% D 由题意知,AA=50%,Aa=10%,aa=40%,因此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为A=50%+1/2×10%=55%,故选D。 2.某一兔子种群中有白色和灰色两种体色的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灰色(A)对白色(a)为显性。如果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A.43%、57% B.57%、43% C.82%、18% D.36%、64% A 由题意分析可知,AA=4%,Aa=78%,aa=18%,根据公式知:A=(2×4+78)/(2×4+2×78+2×18)=43%,a=1-A=57%,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3.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纯合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F1中A基因的频率和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 A.30%,21% B.30%,42% C.70%,21% D.70%,42% D 亲本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5%,aa的个体占15%,所以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A基因的频率=(55×2+30)/200×100%=70%,a基因的频率=1-70%=30%。由于在自由交配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不变,所以F1中A的基因频率为70%,a的基因频率为3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 4.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5%,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5%。该种群中,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 ) A.85%、15% B.55%、45% C.50%、50% D.25%、75% [答案] B 题组三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1.下列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专题复习24:生物的进化(附答案)

专题复习24:生物的进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实例中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的是() A.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蛾被保留,浅色桦尺蛾被淘汰 B.杂合高茎豌豆连续自交多代,导致后代纯合子比例升高 C.将人工繁殖的麋鹿放归野生种群,增加其遗传多样性 D.利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并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2.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种蛋白质,约有104个氨基酸。据测算,它的氨基酸序列每2 000万年才发生1%的改变。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生物名称黑猩猩猕猴狗鸡金枪鱼小麦酵母菌氨基酸差异/个0 1 11 13 21 35 44 A.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是造成不同物种生殖隔离的原因 B.表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远的动物是金枪鱼 C.各种生物都具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D.人与猕猴的DNA序列相似程度比较高,而与酵母菌的DNA序列相差比较大 3.达尔文发现兰花(虫媒传粉)都具有唇瓣结构,但不同种的兰花其唇瓣形态差异极大。如图表示3种兰花的唇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唇瓣形态的差异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B.唇瓣形态的演化与其他物种无关 C.具有不同唇瓣的兰花可能有共同祖先 D.兰花唇瓣的形态在未来不会继续变化 4.如图为太平洋岛屿鸟类的分布情况,甲岛分布着S、L两种鸟,乙岛的鸟类是S鸟的迁移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显示S鸟与L鸟有明显差异,而S鸟种群内部也存在个体差异,这分别显示了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B.乙岛的鸟类与S鸟可能具有生殖隔离 C.甲、乙岛的自然条件决定了鸟类的进化方向 D.甲岛所有的鸟类不可称为一个种群,但可称作一个物种 5.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下列说法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