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专项练习题

生物进化专项练习题

一、单选题(30分,每题2分)

1.图所示为一个未受破坏的岩石断面及在每层所发现的化石物种(用①~⑤表示),I→V表示由近及远的5个地质年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①比较高等、结构比较复杂B.物种②不可能由物种①进化而来

C.从Ⅲ到Ⅱ可能发生了环境巨变D.物种⑤一定生活在陆地环境中

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两大学说组成: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绝灭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其行为特点

B.鱼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的早期胚胎中均有鳃裂,这一事实提供了进化的胚胎学证据

C.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的差异,可用于分析它们亲缘关系的远近和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D.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这可以作为生物有共同的祖先的证据

3.科学家比对了人类与黑猩猩、大猩猩、猩猩的相应DNA序列,得出如下四种生物之间的进化树: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相应DNA序列相似度越高,亲缘关系越近,相应DNA序列相似度越低,亲缘关系越远

B.分析上述生物的相关蛋白质的结构也可以判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C.黑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的远近不相同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比通过比较DNA序列更可靠和全面

4.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变异不断积累D.生存斗争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害变异也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并不一定越适应环境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基因型

D.适应不仅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6.抗生素对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种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原因是细菌产生了抗药性。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达尔文对于遗传和变异的认识还局限于性状水平,不能科学地解释其本质

B.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就有抗药性强的变异

C.在未使用抗生素时,抗药性强的变异不是有利变异,这样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不占优势

D.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了抗药性,抗药性强的个体能产生更多的后代,杀菌效果下降

7.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

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

C.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D.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

8.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的,以利于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保护自己,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表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能够很好地完全适应冬季环境

B.适应就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适合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C.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是:该现象是雷鸟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结果

D.群体中出现的可遗传变异和冬季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9.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适应环境的性状来源于可遗传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C.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

10.先让一个物种的亚种甲种群在某隔离的小岛上生活一段时间,发生进化后将其移入一个已被该物种的另一亚种乙种群占有的岛屿上生存。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亚种甲在隔离小岛上因自然选择其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若要亚种乙形成新物种,必须要经过地理隔离、自然选择和突变

C.亚种甲和乙相遇后有可能会进行自由交配并产生出可育的后代

D.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亚种甲和乙中个体的表型

11.某地区有一种蝴蝶,其翅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黑色(A)对白色(a)为显性。20世纪时,该地区树干颜色很浅,1970年基因型频率为AA=10%、Aa=20%、aa=70%;之后,工业排出的煤烟将树皮熏成黑色。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A基因频率远小于a,树干变黑后A基因频率会远大于a,说明自然选择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若1970年后每年白色个体减少10%,黑色个体增加10%,则1971年A的基因频率约为22.9% C.蝴蝶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

D.蝴蝶的翅色有黑色和白色的原因是环境交替变化诱导产生了不同的变异类型

12.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的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p=a时,此时a=1/3

B.只有p=b时,F1中HH、Hh,hh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4、1/2,1/4

C.p=a时,F1中显性性状所占比例为5/9

D.p=c时,F1自交,其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5/9

13.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X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D.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Y、Z过程

1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则该种群中基因的种类可能会发生变化

B.自然选择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可能不同

C.生物进化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但不一定会产生新物种

D.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都会向着同一个方向不断进化

15.美洲热带地区的纯蛱蝶幼虫主要取食西番莲叶片,西番莲受到纯蛱蝶的伤害之后,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使纯蛱蝶幼虫死亡,但仍有少数纯蛱蝶能抵抗该化学物质。观察发现,西番莲通过改变叶片形状,“造出”一种黄色假卵(叶片上蜜腺稍微隆起形成卵状结构)等办法来迷惑纯峡蝶,以减少纯蛱蝶在此产卵;还通过分泌出一种“花外蜜露”引诱蚂蚁和蝇类前来捕食纯蛱蝶幼虫。在此过程中,纯蛱蝶也增强了寻找并发现西番莲的能力。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在纯蛱蝶觅食的刺激下,西番莲发生了叶形和叶片蜜腺的突变

C.协同进化也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D.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蛱蝶觅食行为的变化说明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二、多选题(6分,每个2分)

16.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A 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自然选择具有不定向性

B.A→B 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

C.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D.B→C 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17.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②表示自然选择

B.③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出现差异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自然选择对这些基因突变不起作用

18.中科院协同进化研究组利用DNA序列,重建传粉榕小蜂、造瘿非传粉小蜂的系统发育树,揭示了传粉榕小蜂与造瘿非传粉小蜂之间是通过竞争相同的雌花资源而协同进化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B.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是通过种间竞争、捕食、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实现的

C.传粉榕小蜂与造瘿非传粉小蜂在协同进化的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D.传粉榕小蜂与造瘿非传粉小蜂都以DNA为遗传物质,是二者协同进化的结果

三、非选择题(普通班4个大题50分,实验班5个大题60分)

1.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接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以后,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锵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下图为内华达州1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

(1)一万多年后,D湖中的________________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________________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2)在5000年前,A湖的浅水滩生活着甲水草(二倍体),如今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些植株较硕大的乙水草,经基因组分析,甲、乙两水草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分析,水草甲含有18对同源染色体,水草乙的染色体组数是水草甲的2倍。则乙水草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水草甲与乙

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物种。

(3)如果C湖泊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这一年该种群____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进化,该种群_______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进化成一个新物种。

(4)锵鱼与其天敌之间在进化上密切相关,锵鱼与内华达州地区的环境之间也相互影响。像这样,

________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称为协同进化。

2.“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千万数。首尾连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每年的4、5月间,大理蝴蝶泉一带有数量庞大的大丽王蝴蝶种群,它们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比例是AA(20%)、Aa(70%)、aa(10%)。若它们随机交配,请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计算并回答:

(1)该种群产生的配子中,A配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Aa的基因型频率是

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蝴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应具备的条件有

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方面)。

(2)若该种群出现了白翅蝶且数量逐年增多,说明该蝴蝶种群发生了进化,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大丽王蝴蝶中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属于同一个物种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丽王蝴蝶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时间,一般认为新物种形成经过的3个基本环节是

___________________。近几年该种群数量明显减小,观赏价值降低,专家提出要加以保护大丽王蝴蝶的生存环境,这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纵观整个生物界,捕食者与被捕者之间总是进行着激烈的“军备竞赛”。位于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大峡谷北缘的凯巴森林,生活着黑尾鹿种群和它们的主要捕食者美洲狮和狼。1905年以来,该地黑尾鹿种群保持在4000头左右的水平,为了发展鹿群,美洲狮和狼被大量猎杀,鹿群数量开始上升,到1925年达到最高峰,约有10万头,由于连续多年的过度利用,草场极度退化,结果使鹿群数量猛降,到1942年,黑尾鹿种群数量仅剩8000头,而且大都身体瘦小,体质衰弱。20世纪70年代,当地政府制定并实施“引狼入室”计划,黑尾鹿种群数量逐渐上升,凯巴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凯巴森林中黑尾鹿种群被一条大河分隔成两个黑尾鹿种群,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由于两个黑尾鹿种群被大河隔开,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黑尾鹿种群间不能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两个不同黑尾鹿种群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而栖息环境和食物不同,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久而久之,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就产生了明显差异,当两个种群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就形成了两个不同物种。

(2)黑尾鹿遇上美洲狮时常常靠快速奔跑来逃脱,而美洲狮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黑尾鹿的机会,两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黑尾鹿种群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黑尾鹿的某一相对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抽样调查得知当年雌雄个体的比例为1:1,雌性个体中XAXA、XAXa、XaXa三种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50%、30%和20%,雄性个体中XAY、XaY两种基因型各占50%。则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不含A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致使黑尾鹿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由此说明该黑尾鹿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4.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个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研究中。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______的一群生物。物种a 的两个种群a1和a2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不能发生基因交流,这种现象叫做______。

(2)由于食物和栖息条件上不相同,a1和a2发生的突变和______可能不同,通过_______保留下来的基因也不相同。久而久之,a1和a2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导致b和c出现______,从而进化出b和c

两个物种。

(3)在此过程中,不论a1和a2,都是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得以保存和积累,从而使控制有利变异的______提高,导致生物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由此可见,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

(4)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令其自交,则自交子一代后,该种群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

5.(实验班附加题)螺旋蝇是家畜的毁灭性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快速下降后逐渐上升的原因

____________。

(2)螺旋蝇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18%)、Aa(64%)、aa(18%)。若它们随机交配,则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其后代翅色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题干给出的特点外还应具备哪些条件?(答2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蝇,专家分析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改变。请分析白翅基因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高考生物生物进化练习题及答案

2023高考生物生物进化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进化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进化是指物种在短时间内发生突变 B. 进化是指物种通过自然选择逐渐改变 C. 进化是指物种在整个漫长历程中不会发生变化 D. 进化是指物种通过人工选择逐渐改变 答案:B. 进化是指物种通过自然选择逐渐改变 2.以下哪种进化证据可以用来支持物种共同祖先的理论? A. 变异性研究 B. 比较胚胎学 C. 人工选择 D. 环境适应性 答案:B. 比较胚胎学 3.以下哪个进化领域研究的是物种形态结构的变化? A. 分子进化 B. 生态进化

C. 形态进化 D. 对比进化 答案:C. 形态进化 4.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对个体有利的性状才会在自然选择中传递下去 B. 自然选择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 C. 自然选择是随机的过程 D. 自然选择导致物种的适应性增强 答案:D. 自然选择导致物种的适应性增强 5.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适应性辐射的推动因素? A. 霸主竞争 B. 环境变化 C. 生态位空缺 D. 迁移和隔离 答案:D. 迁移和隔离 二、简答题 1. 简述变异性在进化中的作用。

答:变异性是指在一个物种中,个体在遗传性状上存在差异。这些 差异可以通过遗传基因的组合方式来引起,也可以通过突变等方式引起。在进化过程中,变异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变异性使得个体 在面对环境选择时有所不同,一些性状可能更有利于生存和繁殖,而 一些性状可能不利于生存和繁殖。通过自然选择,只有那些拥有有利 性状的个体才能在繁殖中生存下来并向后代传递这些有利性状的基因,从而促进了物种的进化。 2. 举例说明地理隔离对物种分化的影响。 答:地理隔离是指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得物种的个体群之间无法 直接进行基因交流。这种隔离会导致群体内部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进而推动物种分化。例如,一座高山区域可能存在着两个相对隔离的 鸟类个体群,在山脉分割的作用下,它们无法互相交流基因。随着时 间的推移,由于自然选择的压力不同,两个个体群的基因频率开始发 生变化,适应各自的环境。随着物种的不断分化,最终可能会形成两 个不同的物种。 三、解答题 1. 简述分子证据在进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分子证据是指通过对物种基因组的序列或比较分析来推测物种 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史。它是进化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分子证 据不受物种形态的影响,更加客观和精确。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DNA 序列或蛋白质序列,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些物种之间的分子进化距离, 进而推断它们的进化关系和演化历史。分子证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

生物进化专项练习题

生物进化专项练习题 一、单选题(30分,每题2分) 1.图所示为一个未受破坏的岩石断面及在每层所发现的化石物种(用①~⑤表示),I→V表示由近及远的5个地质年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①比较高等、结构比较复杂B.物种②不可能由物种①进化而来 C.从Ⅲ到Ⅱ可能发生了环境巨变D.物种⑤一定生活在陆地环境中 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两大学说组成: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绝灭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其行为特点 B.鱼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的早期胚胎中均有鳃裂,这一事实提供了进化的胚胎学证据 C.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的差异,可用于分析它们亲缘关系的远近和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D.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这可以作为生物有共同的祖先的证据 3.科学家比对了人类与黑猩猩、大猩猩、猩猩的相应DNA序列,得出如下四种生物之间的进化树: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相应DNA序列相似度越高,亲缘关系越近,相应DNA序列相似度越低,亲缘关系越远 B.分析上述生物的相关蛋白质的结构也可以判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C.黑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的远近不相同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比通过比较DNA序列更可靠和全面 4.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变异不断积累D.生存斗争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害变异也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并不一定越适应环境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基因型 D.适应不仅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6.抗生素对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种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原因是细菌产生了抗药性。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达尔文对于遗传和变异的认识还局限于性状水平,不能科学地解释其本质 B.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就有抗药性强的变异 C.在未使用抗生素时,抗药性强的变异不是有利变异,这样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不占优势 D.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了抗药性,抗药性强的个体能产生更多的后代,杀菌效果下降 7.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 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 C.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D.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 8.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的,以利于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保护自己,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表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能够很好地完全适应冬季环境 B.适应就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适合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C.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是:该现象是雷鸟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结果 D.群体中出现的可遗传变异和冬季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9.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适应环境的性状来源于可遗传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C.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 10.先让一个物种的亚种甲种群在某隔离的小岛上生活一段时间,发生进化后将其移入一个已被该物种的另一亚种乙种群占有的岛屿上生存。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亚种甲在隔离小岛上因自然选择其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若要亚种乙形成新物种,必须要经过地理隔离、自然选择和突变 C.亚种甲和乙相遇后有可能会进行自由交配并产生出可育的后代 D.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亚种甲和乙中个体的表型 11.某地区有一种蝴蝶,其翅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黑色(A)对白色(a)为显性。20世纪时,该地区树干颜色很浅,1970年基因型频率为AA=10%、Aa=20%、aa=70%;之后,工业排出的煤烟将树皮熏成黑色。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A基因频率远小于a,树干变黑后A基因频率会远大于a,说明自然选择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若1970年后每年白色个体减少10%,黑色个体增加10%,则1971年A的基因频率约为22.9% C.蝴蝶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 D.蝴蝶的翅色有黑色和白色的原因是环境交替变化诱导产生了不同的变异类型 12.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的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生物进化知识练习题

生物进化知识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关于进化的理论,以下哪个是正确的? A. 进化是指物种的适应性改变 B. 进化是指物种的物理变化 C. 进化是指物种的遗传变化 D. 进化是指物种的行为改变 2. 以下哪个是进化的驱动力? A. 环境变化 B. 物种数量增加 C. 遗传突变 D. 天灾人祸 3. 在进化中,哪个过程是指个体适应环境的变化? A. 自然选择 B. 遗传漂变 C. 突变 D. 迁移 4. 以下哪个是进化中的障碍? A. 突变

B. 迁移 C. 遗传漂变 D. 自然选择 5. 下面哪个因素不属于自然选择的要素? A. 遗传变异 B. 适应性 C. 繁殖能力 D. 环境压力 二、判断题 1. 进化是指物种的适应性变化。 ( ) 2. 进化的驱动力是物种数量的增加。 ( ) 3. 自然选择是指物种适应环境的变化。 ( ) 4. 遗传漂变是进化的障碍。 ( ) 5. 自然选择的要素包括遗传变异、适应性、繁殖能力和环境压力。 ( )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自然选择?请举例说明。 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界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进而将其有利的遗传特征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例如,考虑一种虫子生活在树上,它们的颜色有浅色和深色两种变体。由于树的颜色有所不同,浅色的虫子更容易被鸟类发现,而深色的虫子则更难以察觉。因此,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深色的虫子相对于浅色

的虫子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出更多的后代,逐渐使得该虫种的整体颜色变为深色。 2. 什么是遗传漂变?它与自然选择有何不同? 遗传漂变是指由于随机事件(如自然灾害、种群迁移等)导致的基因频率的随 机变化。与自然选择不同,遗传漂变不受个体适应性的影响,而是由于偶然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遗传漂变通常在小型种群中更为常见,因为随机事件对小型种群的影响更为显著。与自然选择相比,遗传漂变的结果对物种的适应性没有明显的改变。 3. 突变在进化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突变是指基因组中的变异,它是进化的基础之一。突变可以引起物种的遗传变异,从而使得物种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特征。某些突变可能会对个体的适应性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其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然而,突变也可能是不利的,甚至是致命的。因此,突变在进化中起到了增加遗传多样性的作用,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变异的基础。 四、应用题 1. 根据以下数据,请计算物种A和物种B的适应度。 物种A:个体数量100,繁殖数量80 物种B:个体数量50,繁殖数量30 适应度的计算公式为:适应度 = 繁殖数量 / 个体数量 物种A的适应度 = 80 / 100 = 0.8 物种B的适应度 = 30 / 50 = 0.6 2. 请解释为什么自然选择在进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专题练习七—生物的进化(答案)

生物的进化 一、选择题 1.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 D.自然选择 答案:D 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产生的种种变异,由自然选择决定是否能够生存下来。因此,我们说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有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答案:D 解析:A、B、C选项都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变异是生物本身产生的,不是由动物的意愿所决定的(植物根本无神经系统,只有应激性)。D选项是错误的。 3.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答案:C 解析:鹰锐利的目光使鹰捕食了保护色更差些的野兔个体,选择性地保留了保护色更好些的个体,这种客观的选择是定向的;同理,更好的保护色使得只有目光更锐利的鹰才有更多机会获得食物(野兔)生存,并把可遗传的变异传给后代,在这里,野兔保护色的不断进化客观上对鹰的锐利目光构成选择作用。 4.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植株。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这种现象说明 A.物种是可变的 B.过度生殖,生存斗争C.选择的不定向性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答案:B 解析:生物的高繁殖率和低成活率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是因为在生存斗争中,绝大多数个体死亡,少量个体生存。 5.果蝇多是有翅的,但后来产生了残翅的类型,这些类型的个体在森林中难以生存,但在海岛上却

生物的进化练习题

生物的进化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布丰和拉马克观点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A、布丰认为物种是不变的,而拉马克认为物种是可变的 B、拉马克认为物种是不变的,而布丰认为物种是可变的 C、布丰认为生物是直线式进化的,而拉马克认为现代生物是其他物种进化而来的 D、布丰提出了“用进废退”学说,而拉马克提出物种不变论 , 2、原始哺乳动物是由() A、原始两栖类进化而来的 B、原始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原始鸟类进化而来的 D、原始鸟类和原始爬行类共同进化而来的 3.对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解释,科学史上有着多种观点,其中有一种观点叫做“宇宙胚种论”。它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中的其他天体。近年来,科学家分析陨石成分时,发现在其他天体上存在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某些彗星成分的分析也表明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由此,你认为“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 A、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 B、错误的,因为课本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 C、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D、一种假设,事实根据很少,至今还不能证实 ? 4.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生物进化的是() A、孔雀蛋变成孔雀 B、幼虫变成蝴蝶 C、古猿变成人 D、蝌蚪变成青蛙 5.始祖鸟具有两翼,身被羽毛,翼端有爪,喙内有齿,以上特征可说明() A、古代爬行动物由古代鸟类进化而来 B、古代鸟类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C、古代哺乳动物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D、古代爬行动物由古代哺乳动物进化而来6.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 A、森林中雨水充足使鹿的身体高大,则颈也长 B、生活在食物充足环境中长颈鹿脖子长得长 & C、由于生活环境不同,使鹿的颈有长有短 D、长颈变异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一代积累而成 7、最早的较为系统地阐明生物如何进化的科学家是法国的博物学家布丰,下列观点不是布丰的进化观点是() A、物种是可变的,现在活着的种类是已经不存在的种类演变形成的 B、物种可变是因为生活的环境特别是食物和气候发生了改变 C、生物是直线式进化的 D、自然界中的生物的进化,是生物本身存在着一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力量 8、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其中解释物种进化原因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三大发现之一的。下列观点不符合达尔文的进化思想的是() 】 A、地球上一切生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都有一定的亲缘关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基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2.下列关于物种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强 C.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4.关于证明“生物有共同的祖先”的各项证据,分类不正确的是() A.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化石证据 B.脊椎动物的前肢与人的上肢骨骼的比较——比较解剖学证据 C.脊椎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比较——胚胎学证据 D.脊椎动物DNA碱基序列比较——最直接证据 5.从微小的酵母菌,到独木成林的细叶榕;从善于攀援的黑猩猩到人类,不同生物之间具有很大差异。然而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却能揭示它们有共同的祖先,下列说法不能为“生物有着共同起源”提供证据支持的是() A.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是以ATP作为能量“货币”的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自养的 C.几乎所有生物几乎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D.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 6.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全国野生大熊猫共有1864只,圈养的有375只,栖息地有258~349万公顷,栖息地保护区有67个,大熊猫在国内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若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栖息地保护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就地保护是保护濒危动物最好的方式 B.在一个栖息地保护区中,所有大熊猫和其他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C.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栖息地保护区可以提高当地的物种多样性 D.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栖息地保护区可以改变大熊猫种群的数量和基因频率 7.枯叶蝶在停息时,它的翅很像一片枯叶,这是枯叶蝶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同枯叶蝶一样,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下列关于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分析正确的是 A.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C.枯叶蝶的这种性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适应具有普遍性,且是绝对的、完全适应的 8.如图是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原理及流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的处理Ⅰ和Ⅱ都是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B.三倍体植株高度不育是因为其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C.秋水仙素通过抑制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三倍体无子西瓜很难形成可育的种子,说明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间存在生殖隔离 9.蜗牛严重危害大白菜的生长,喷洒杀虫剂R是控制害虫的措施之一,但几年后效果不明显,于是通过放养青蛙来控制害虫,如图是几年中蜗牛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生物进化练习题

生物进化练习题 1.下列哪项不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不可遗传的变异D.染色体变异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种群内的个体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C.一个草原上所有的羊是一个种群 D.一个树林中的全部马尾松是一个种群 3.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基因库的组成 4.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总数的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总数的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总数的4%,那么,基因A和基因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24%和72% B.36%和64% C.57%和43% D.60%和40%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子)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6.调查某校学生中关于某种性状的各种基因型及比例为: A.6%、8% B.92%、8% C.78%、92% D.8%、92% 7.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大于a的基因频率 D.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

初中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综合题(共20题) 1、(6分)比较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除对不同年代化石进行纵向比较之外,还可以对现存生物种类进行横向比较.下列是对两栖类、鸟类、哺乳类生殖发育特点的比较,从中可以发现它们的进化趋势. (1)两栖类的繁殖行为相对简单:鸟类具有比两栖类更为复杂的繁殖行为,如, ___________________等(请列举其中的两种),这使它们具有更高的卵孵化率和后代成活率,哺乳类则具有更加复杂的繁殖行为,如,母狮会凭经验把幼师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以躲避狗的袭击,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这属于_______________行为. (2)两栖类的青蛙雌雄抱对后将受精卵和精子产到水中,进行体外受精,而鸟类和哺乳类都是体外受精.两栖类的受精卵必须在水中发育;鸟卵和哺乳类的生殖和发育都不受 ___________限制,它们的分布范围因而更加广泛. (3)两栖类和鸟类都是卵生,而哺乳类是胎生,这使得哺乳类的后代成活率大大提高.与胎生的生殖方式相适应,哺乳类体内特有的器官是______. (4)通过以上生殖发育特点的比较,可以看出这三类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2、生物“进化树”(如右图所示)形象而简明地表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②所代表的动物属于 _____ 纲。 (2)家蚕是图中①的代表生物之一,它的发育类型是 _____ 。 (3)图中属于我国一级保护裸子植物的是 _____ 。 (4)结合进化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扬子鳄与丹顶鹤的亲缘关系较蚯蚓远 B.⑤代表的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是最高等的植物类型

生物的进化例题分析及习题精选

生物的进化例题分析及习题精选 典型例题 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 ( ) A.化石证据 B.胚胎发育上的证据 C.解剖证据 D.科学的推测〔答案〕A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是很多的,涉及不同学科领域,但是古生物学所研究的化石是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虽然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等证据也能通过推测说明现存的生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发展而来并存在着亲缘关系,但化石的研究却能将这些原始共同祖先真正呈现在人们面前。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 对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方法中,最重要的是() A.比较B.想像C.猜测D.幻想 2. 下列关于比较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 B.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C.对不同生物种类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D.比较可以确定任何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科学家发现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有差异:人与黑猩猩的差异最小,与马的差异大一些,与果蝇、向日葵的差异则更大。这说明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马B.果蝇C.向日葵D.黑猩猩 4.根据始祖鸟身体结构跟爬行类、鸟类动物都有相同之处,经逻辑推理可得出如下结论() A.爬行类进化成鸟类B.鸟类进化成爬行类 C.爬行类与鸟类有亲缘关系D.生命起源于无机物 5.青岛巿某座小山上有许多含有贝类化石的珊瑚礁岩,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为() A、这些珊瑚是现在已灭绝的陆生种珊瑚 B、这些珊瑚是被海浪冲上来的 C、这些珊瑚离水登陆生活 D、小山是由海底上升所形成的 6.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主要的证据是 A、现在生存的生物 B、动物的胚胎 C、细胞色素C D、化石 7.下列植物中,最简单的是 A.藻类植物 B.裸子植物 C.苔藓植物 D.被子植物 二、非选择题 1、识图作答:[]内填图中标号,_____上写文字。下图示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请据图回答:

生物的进化练习题

生物的进化练习题 1.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有明显的不同,下列不属于原始大气成分的是() A.硫化氢 B.甲烷 C.氧气 D.氢气 2.下列有关生命起源的叙述,与现代生物学中生命起源研究成果不吻合的是() A.原始生命出现在地球温度下降以后 B.原始生命可以生活在缺氧的环境中 C.有机物的形成是原始生命出现的前提 D.关于生命起源,我们有充足的实验证据 3.下列关于原始海洋的叙述,不属于现代生物学生命起源观点的是() A.原始海洋中有有机物 B.原始海洋与现代海洋的成分相似 C.原始海洋温度比较高 D.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活生生的摇篮 4.1953年,米勒的实验是为了证明() A.原始大气中存在着氨基酸 B.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合成氨基酸 C.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D.现在人们可以合成氨基酸 5.教材中介绍的斯巴兰让尼的实验中,一组烧瓶是开口的,另一组是加棉塞的。加棉塞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瓶内肉汤被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B.使瓶内形成缺氧的环境 C.防止瓶内肉汤在加热煮沸时溢出瓶外 D.防止飞进苍蝇等小动物 6.科学的推测需要有确凿的证据,下列哪项不属于科学的推测() A.经过对许多化石的研究,人们认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B.经过对陨石的研究,人们认为地球以外的星球存在着形成生命的条件 C.由于地球上频繁出现UFO,由此人们认为存在着外星人 D.米勒的实验结果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合成出有机物 7.下列有关化石的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化石是指古代的生物 B.化石是生物的遗体在地层中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C.较晚近的地层中不可能出现低等生物的化石 D.与鱼类化石相比,哺乳类化石出现的地层更接近地表面 8.下列关于比较的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 B.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C.对不同生物种类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D.比较可以确定任何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9. 根据生物进化的观点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 B.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有的是由神创造出来的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D.研究生物进化经常用到比较的方法 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 B.功能由低等到高等 C.形态由小型到大型 D.结构由简单到复杂 11.抗流感病毒的疫苗过几年就要更新,目的是要克服病毒对疫苗产生的抵抗力,这种对疫苗具有抵抗力的病毒产生的原因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病毒只向抵抗力强的方向变异的结果 D.大量繁殖的结果 12. 下列有关18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体色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桦尺蠖成虫体色的深或浅是可以遗传的 B.工业污染把树干熏成黑褐色是导致桦尺蠖体色变化的环境因素 C.鸟儿是对桦尺蠖体色进行选择的自然因素之一

生物进化专题练习

生物进化专题练习 选择题 1. 进化是指生物在什么条件下逐渐发生变化和适应环境?- A. 研究新的生存技能 - B. 增加体内有害物质 - C. 随机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 - D. 获得更长的寿命 2. 下列哪个过程与进化没有直接的联系? - A. 自然选择 - B. 基因突变 - C. 遗传漂变 - D. 群体分化 3. 进化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 A. 外部环境的稳定性 - B. 生物个体的自愿行为 - C. 遗传变异和适应性

- D. 研究新的生物技能 4. 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 进化是一个快速发生的过程 - B. 进化是一个在个体生命周期内发生的过程 - C. 进化是个体之间的竞争过程 - D. 进化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 判断题 1. 进化可以使物种适应新的环境。 ( True / False ) 2. 生物个体可以主动选择自己的遗传变异。 ( True / False ) 3. 进化是一个非常快速的过程,通常在几个月内就会发生变化。( True / False ) 4. 进化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的竞争过程,只有最强壮的个体才能 存活和繁殖。 ( True / False )

简答题 1. 请简述自然选择的原理及其作用。 2. 请列举两个生物进化的证据。 3. 进化是如何与遗传变异相关联的? 4. 进化为什么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请简要说明。 解答题 1. 自然选择是指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导致某些个体更适合当前环境而生存和繁殖的过程。这种适应性较强的个体会传递其有利的遗传特征给下一代,从而使整个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得到提高。 2. 生物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和比较解剖学。化石记录显示了物种在演化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而比较解剖学考察了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揭示了它们的共同祖先和进化关系。

中考生物:生物的进化专题复习题

中考生物:生物的进化专题复习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如图表示部分动物进化树,序号代表不同的动物类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的自述B.④的自述C.①的自述D.③的自述 2. 在下列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 A.黑猩猩B.猕猴C.长臂猿D.狒狒 3.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 () A.数量越多B.种类越丰富 C.越简单,越低等D.越复杂,越高等 4. 现存生物中,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是因为这些生物能() A.制约环境B.影响环境C.改变环境D.适应环境 5. 下列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B.人类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C.北京猿人属于智人 D.人类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6. 在农田中施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人们发现随着使用年数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B.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C.害虫会自然发生并巩固抵抗农药的 变异 D.农药的质量越来越差 7. 有关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表述正确的是( ) A.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B.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C.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D.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8. 竹节虫的身体形态与竹枝十分相似,试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观点分析这种进化的原因是 A.竹节虫对环境进行选择的结果B.环境对竹节虫进行选择的结果C.竹节虫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D.竹节虫发生不利变异的结果 9. 自然选择过程中,对生物起选择作用的是() A.其他生物B.环境条件C.人类D.同种其他个体 二、多选题 10. 关于寿光大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良种寿光大鸡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 果 B.孵化出的雏鸡属于早成雏 C.孵卵由雌雄鸡轮流担任D.卵细胞由卵黄、卵黄膜和胚盘构成 11. 从生物进化的历程看,狗比鱼更高等.你认为下列做法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A.比较狗和鱼的心脏结构B.将狗和鱼放在一起,看谁吃谁C.比较狗和鱼的脑,看哪个更复杂D.比较狗和鱼的生存环境 三、单选题 12. 对于过度繁殖的错误认识是() A.生物的生殖能力远远超过了环境的容纳能力 B.生物这种强大的生殖能力有利于物种的发展

初中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判断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判断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判断题(共30题) 1、现今生活在地球上的爬行动物仍然能进化成为鸟类和哺乳类。() 2、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而且是唯一证据。() 3、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4、脊椎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始祖先。() 5、现今生活在地球上的爬行动物不能再进化成为鸟类和哺乳类。() 6、现今生活在地球上的爬行动物仍然能进化成为鸟类和哺乳类。() 7、林奈所采用的自然系统分类法,揭示了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对研究生物的进化有很大帮助。() 8、植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进化程度最高的是被子植物。 9、在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 10、越古老的地层中化石所对应的生物越简单、低等,生活在水中的生物种类也越多. 11、在越早的地层中化石的种类越少,在越晚的地层中化石的种类越多。 ( ) 12、关于生物进化的历程问题,现在的科学家已经研究得很清楚,没有必要再花精力去更深入地研究。 ( ) 13、人类与其他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各类生物之间存在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14、爬行动物和鸟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 物() 15、生物遵循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植物到动物的发展规律,不断进化和发展。 16、过去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低等生物的化石,现在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高等生物的化石。 17、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过程中,四肢越来越长,中趾越来越退化. () 18、高等生物的化石在新近形成的地层和古老的地层里都存在。 19、科学家在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古人类化石。()

2023届中考生物专题强化训练: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含答案)

2023届中考生物专题强化: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一、选择题(共12题) 1.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角马,繁殖季节雄性角马往往用尖锐的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如图).按照 达尔文的观点,现代角马的角发达的原因是 A.代代使用的结果 B.发生了定向有利变异的结果 C.繁衍后代的结果 D.角发达的雄角马有机会繁衍后代而保留下来 2.达尔文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 的喙不同,大多为尖而长(如图)。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 B.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 C.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 D.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 3.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在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4.如图是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得到样品中测得有蛋白质等物质 B.装置中的氧气、氢气、氨气、甲烷等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 C.B烧瓶中的沸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D.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5.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A.生物的遗传决定的B.生物的变异决定的 C.生物的生存斗争决定的D.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的 6.某些热带海域中生活着一种黑白条纹体色的海蛇,而生活在采矿污染海域附近的同种海蛇体色多 为全黑。与形成上述现象无关的是 A.生物的遗传B.生物的变异C.采矿污染D.人工筛选 7.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适应污染的环境,桦尺蛾的体色由浅色变成深色 B.昆虫的保护色和食虫鸟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变得很长 D.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8.下列哪项不能作为比较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A.比较生物的化石和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存在情况 B.对动植物器宫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 C.比较和研究动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 D.比较动植物体的大小

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练习含解析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1、下列有关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枯叶蝶的翅很像一片枯叶,这是枯叶蝶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B.个别生物不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C.适应有局限性 D。适应有相对性 2、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C。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D。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 3、细分析下列现象,哪一项不符合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 A。啄木鸟的长喙是长期啄食树内昆虫、反复伸长的结果 B.在暗洞中生活的肓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 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获得匍匐行进的习性 D。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着相互选择 4、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 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 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5、下列叙述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不相符的是( ) A。地球上的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B.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C。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D。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不变的 6、如图是马的前肢进化过程图,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A.始祖马的化石出现在更晚的地层中 B。现代马比始祖马更适应环境 C。马的进化过程说明突变是定向的 D。马前肢的进化是由于环境变化引起的 7、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B。“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8、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的是() A.生存斗争 B。过度繁殖 C。获得性遗传 D。适者生存 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初中生物动物进化的原因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生物动物进化的原因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综合题(共20题) 1、如图是一个太阳能黑光灯灭虫装置,上方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为诱虫的黑光灯及高压金属触杀网供电。 (1)长期使用农药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这是____的结果,而用黑光灯诱杀害虫,对虫害的防治更具有可持续性,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含镉(Cd)化合物是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原料,所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镉的固体废弃物,长期露天堆放会造成土壤污染。溶解在土壤中的镉会被植物吸收,并通 过 ____ 进人人体,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 2、(6分)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这样的昆虫不容易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多,请分析回答: (1)在这个海岛上,昆虫的无翅或残翅属于_________ (填“有利”或“不利”)变异.(2)大风对海岛上的昆虫起了_________ 作用.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_________ . 3、观察经过整理后的人成对染色体排序图,请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_______存在的。 (2)上图是(填男性或女性)成对染色体排序图,其性染色体组成是,男性可以产生种精子。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和蛋白质。 (3)如果一对夫妇面颊上都有酒窝,他们生育了一个有酒窝的孩子,这是生物的现象。这对夫妇都有耳垂,但孩子却没有耳垂,这是生物的现象。 (4)已知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能卷舌的基因(D)是显性基因,决定不能卷舌的基因(d)是隐性基因。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育了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那么这个孩子的基因组成是,父亲的基因组成是,母亲的基因组成是。 4、研究人的舌能否向中间卷起这一性状时,有人调查了100个家庭,结果如下: 组别家庭(个)父母性状子女数(个)子女性状 一组 44 一方能卷舌,一方不能卷 舌 50 29人能卷舌21人不能 卷舌 二组 26 父母均能卷舌 29 21人能卷舌8人不能 卷舌 三组 30 父母均不能卷舌 33 子女均不熊卷舌 (1)该调查研究的性状是______,该性状的相对性状是__________。 (2)根据上表中的第_____组,可以判断出显性性状是______。 (3)父母均能卷舌,生了一个能卷舌的孩子,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如果再生第二胎,却生了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用A和a表示)。 (4)如果一对夫妇,父方不能卷舌,母方能卷舌,生一个能卷舌的孩子,那么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是分别是(父)________和(母)_________。 (5)父母控制性状的基因是以_________为“桥梁”传递给子女的。 5、已知在人眼皮的性状中,A为控制双眼皮的显性基因,a为控制单眼皮的隐性基因。若一对夫妇控制眼皮性状的基因均为Aa,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专项练习题

1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中的个体 B.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D.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 •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相比,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特有的观点是() A. 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 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D. 遗传使有利变异在后代中不断积累和加强 3 .经调查发现,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使用农药导致青菜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 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 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D. 环境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4 .花生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数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花生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A. 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 B. 改变了花生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含 油 址 % 】 ID 2() 3D 轴50

C. 淘汰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 D. 定向诱导了控制高含油量基因的自由组合 5.在5 000只小鼠群体中,A i和A是一对等位基因,研究表明该群体中 1 00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 i A i,2 00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 i 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 i和A2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 B. 基因突变能改变A i和A2的基因频率 C. A i和A2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 D. A i的基因频率为40%, A2的基因频率为60% 6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新物种产生不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生物进化一定产生新物种 B.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但解释了进化的实质 C. 野生型红眼果蝇群体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 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7 .某小鼠群体中,A*、A、a互为等位基因,该种群基因型及个体数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的基因频率是35% B. A: A、a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 A和A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 D. 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 A、a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