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中学生的挫折教育》学年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中学生的挫折教育》学年论文

浅谈我国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摘要:中日少年夏令营较量的有关报道见报之后,“挫折教育”一时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热门话题,对中学生开展挫折教育既是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我国中学生受挫力低下的现状,我国教育工作者主要从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社会这四大方面系统性地为挫折教育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实施途径,为促进我国中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生挫折教育实践意义原因分析开展途径

一、挫折教育提出的背景

“挫折”一词,在中国古代是分而言之的。“挫”为屈辱、受挫之义,“折”为断、曲、弯之义,可引申为坎坷、死亡等。《后汉书·冯异传》中将两字合二为一,其意为“失利、挫败”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挫折”可解释为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由于遇到无法克服或者自认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而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内心所产生的紧张状态的消极的情绪反应。①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学乃至哲学著作中,就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关于挫折磨练、挫折教育的论述,而所谓的“挫折教育”就是提高人们耐挫能力的教育行为。《周易·乾》记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也曾在《孟子·告子下》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还有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教育家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论毅力》中也对挫折教育有了精辟的论述。而西方学者对挫折问题也有专门的研究,比如英国著名的策动心理学派创始人麦独孤、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美国心理学家米勒和多拉德都提出了诸多有关挫折的理论,(1)但他们都以挫折产生的原因作为研究的重点,而对挫折教育却极少论述。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从整体上看,我国青少年与美、英、日、德青少年在身①

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8.第22页

诃夫说“困难与磨难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该是脆弱的铁屑,煅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风平浪静的人生没有成功的喜悦,只有当水与礁石相碰撞才有浪花的激情,所以苦难也是一种来之不易的宝贵财富,请让我们的中学生在自由与约束的天空中翱翔,让他们不仅采摘到胜利的甜果,也要尝到行为结局的苦果。

现在大部分的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养尊处优,被父母过分地溺爱和娇惯。父母生怕孩子受一丁点委屈,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让孩子参加任何劳动锻炼,生活地无忧无虑,就如同生长在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稍稍遇到一点挫折,就只想着逃避,缺乏严重的意志力,心理障碍问题非常突出,抗挫折能力不容乐观。“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对着如此巨大的重任,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想法设法地去解决好这个突出的问题,积极地对中学生开展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挫折承受力,这已成为德育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将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挫折教育既是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又是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既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又是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3)

三、我国中学生受挫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的原因

孩子天性就喜欢被表扬、赞许,他们习惯听好话,一味的鼓励滋长了他们的“自以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膨胀,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的过分强调自我,唯我独尊,不愿接受老师、家长的善意的批评、帮助,有意反其道而行之,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当别人的思想认识与自己的相冲突时,就想与之抗衡,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极端的心理。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就表现出很无助的样子,很难从挫折中走出来。这足以说明了青少年没有正确认识挫折的一种表现,是值得我们帮以引导和改正的。

2.家庭教育的缺失

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到他们,只好把他们交给爷爷、奶奶照顾,这样不但不能给予正确的教育,反而更多的是溺爱和娇宠。家长缺乏应有的交流与沟通,使他们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甚至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惊慌失措,甚至精神崩溃。

另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愿望导致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对孩子的缺点看多而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甚至产生对自己的能力的怀疑。(4)家庭教育的缺失,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大大折扣,同时也容易造成家长与子女的紧张关系,得不偿失。

3.学校教育的错位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然而这种学习状态已经被扭曲了,现在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他们不想学习,也不愿学习,学习成为他们的负担、压力。虽然我国一再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升学率、学生成绩仍然是衡量学校、教师的硬性指标,所以在“一分决胜负、一考定终身”的强大压力下,教师的眼睛只盯在学生的成绩上,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考试进行的。成绩一旦不好,学生的挫折感就“油然而生”,表现出焦虑、失意、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导致厌学、逃学等严重后果。

4.社会环境的熏染

青少年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到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极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下,需要社会尽可能净化社会风气,还青少年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四、如何开展我国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一)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加强自我教育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挫折对于人生来说,既是必然性、普遍性,又具有两面性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首先具有自然属性,它以本能的需要为基础,与大自然进行抗争,向大自然索取,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这一活动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然而,人又是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