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分类
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词鉴赏阅读【含答案】

1《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北京市高考题)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共12分)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
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
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
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
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
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
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
④总戎:主帅。
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12.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人城骚扰。
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13.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14.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
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
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6分)答:答案:12D13B14、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与隐痛。
2晃补之《临江仙》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题)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1顾炎武《日知录》之《贵廉》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北京市高考题)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8分)贵廉汉元帝时,贡禹上书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
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疑者以与民,无赎罪之法。
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天下断狱仅四百,与刑措亡异。
“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
自见功大威行,遂从嗜欲。
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
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
郡国恐其诛,则择便巧史书①、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奸究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
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
故俗皆曰: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
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
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
’故黥劓而髡钳者,犹复攘臂为政于世,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
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杰,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
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败坏,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②崇财利而诛不行之所致也。
“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
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辄行其诛,亡但免官,则争尽力为善,贵孝弟,贱贾人,进真贤,举实廉,而天下治矣。
”呜呼,今日之变,有甚于此!自神宗③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
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于此矣。
《书》曰:“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
”④必如是而后可以立太平之本。
贡禹又言:“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卖,与民争利。
犯者辄免官削爵,不得仕宦。
”此议今亦可行。
自万历以后,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无不属之豪绅,相沿以为常事矣。
(取材于顾炎武⑤《日知录》)【注】①便巧史书:这里指善于舞文弄墨。
②相守:诸侯国相、郡守。
③神宗:明朝皇帝,年号万历。
④“不肩好货”句:大意是不任用贪财的人,而举用懂得养民、能改善百姓生活的人。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解析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10分)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
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①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②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③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专题07 文言文二:文言散文类(解析版)-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结合“江南佳山川,造物者勒畀于人,而惟僧佛者可以得而居之”“而用心之公私广狭,……岂止于系一亭之兴废而已哉”分析,此处通过不同建造者建造寒光寺的不同目的对比,阐明僧佛者得享江南佳山水的原因,有力地论证了用心之公私广狭关系一亭之兴废的道理。
结合“亭之下为寺,曰白龙”“功完事具,寺僧乃为进士君置祠”和第三段“江南佳山川,造物者勒畀于人,而惟僧佛者可以得而居之”分析,其中与寺庙相近的记叙,引出所谓江南山水佳者多为僧道所居的观点。
结合第③段中“僧佛之乐,常愿与人同之。故人之从之,材者不吝于言,仁者不吝于财”可知,作者驳斥这一观点,提出僧道所居之所以美在于其用心为公,能为人共赏,所以人们乐于献言助财,使之日臻于美。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奉化万竹有彦受者,筑读书之堂于所居之东而请名于余,余名之‘清华’”可知,化彦受在他自己居住的东面修筑读书堂,并向我请求为(这个)堂命名,我给堂命名为“清华堂”;根据后文又说“彦受……游歌于此……之上”分析,这里是说彦受在闲暇时间,在清华堂里优游歌舞,故应把“台”改为“堂”。
2024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寒光亭记
(元)戴表元
①寒光亭在溧阳州西五十里梁城湖上。亭之下为寺,曰白龙。岁月湮漫,不知兴创之所由始。宋元丰间重修塔记称:“父老相传,已七百载。”则沿而至今,可知其久也。
②东闽浙,西淮襄,宦客游人之所必至,至必有歌诗咏叹,以发寒光之美,无虚览者。张安国、赵南仲、吴毅父雄词健墨,最为人所推重。而栋宇垂废,不足以相映发。州有进士汤君,以文辞为之徼施①于江湖之往来,值一二名公卿喜之,亭得改立。如此十年,又废。大德辛丑年,进士君之诸孙实来相游寻。顾瞻徘徊,则昔之华榱画槛,惟荒榛存焉。喟然曰:“兹亭之兴,吾祖固有力,今安得隳其勤?”倾资庀②工,亭又加筑。既又捐田白龙,以为修葺之助。功完事具,寺僧乃为进士君置祠,而来征记于余。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字音解析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字音解析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字音解析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奇葩(pā)刎(wěn)颈之交睥睨(nì)猝(cù)不及防B.瞻(zhān)仰趑(zī)趄不前莅(lì)临夙(sù)兴夜寐C.冻馁(něi)暴殄(tiǎn)天物禅(chán)让惴(zhuì)惴不安D.籼(xiān)稻残羹冷炙(zhì)祓(bá)除殒(yǔn)身不恤答案:A B.赡(shàn)C.禅(shàn)D.祓(fú)2、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菁华(qīng)宁可(nìng)冠心病(guān)翘首回望(qiáo)B.吐蕃(fān)庇护(bì)歼击机(jiān)呱呱坠地(gū)C.请帖(tiě)梵文(fán)发横财(hèng)按捺不住(nà)D.链接(liàn)创口(chuāng)倒春寒(dào)拈花惹草(niān)答案:D A.菁华(jīng);B.吐蕃(bō);C.梵文(fàn)。
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作坊(zuō)心广体胖(pán)处方(chǔ)给予帮助(jǐ)B.燕山(yān)戎马倥偬(zǒng)落枕(lào)格外兴奋(fēn)C.干系(gān)呼天抢地(qiǎng)饮马(yìn)供不应求(yìng)D.泡桐(pāo)济济一堂(jǐ)空余(kòng)附识(shí)答案:A 答案解析】B、格外兴奋(fèn)C、呼天抢地(qiāng)D、附识(zhì)4、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诠释出其制胜瞩(zhǔ)人才荟( kuài )萃B.杀戮宁静致远莅(wèi )临鸢( yuān )飞鱼跃C.平添励精图治缜( zhěn )密鹬( yù )蚌相争D.松弛老奸巨猾揣度( duó) 深陷囹圄( wú )答案:C A项错别字"奇",荟"huì";B项莅"lì";D项圉"yǔ"5、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鸡肋(lèi) 蛮横(hèng)不着边际(zhuó)大楷字帖(tiè)B、内讧(hòng)哂笑(sh?n)断壁残垣(yuán)不落窠臼(kē)C、惊悚(s?ng)愤懑(m?n)怙恶不悛(quān)狼奔豕突(sh?)D、难处(ch?)括弧(hú)唾手可得(tuò)不胫而走(jìng)答案:C C((mǎn)应为mèn)上一篇:高考语文:六种手段攻克文言解词下一篇:初一下册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总结2022。
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词鉴赏阅读【含答案】

1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北京市高考题)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共12分)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
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
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
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
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
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
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
④总戎:主帅。
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12.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人城骚扰。
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13.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14.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
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
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6分)答:答案:12D 13B14、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与隐痛。
2 晃补之《临江仙》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题)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古文翻译

试题分类汇编—古文翻译(1)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
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踰旬朔。
理人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
(2)殷景仁等名位素不踰之,并见任遇,意既不平,多称疾不朝直。
(1)对管理民众、听取诉讼(审理案件)的事情,不再关心,所到之处总是(就是)作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2)殷景仁等人的名位向来不超过他,却都被赏识重用,心里很不平衡,于是常常声称有病而不上朝值班。
(1)韩文将率九卿劾刘瑾,疏当首吏部,以告芳。
(2)后段炅见瑾昵张彩,芳势稍衰,转附彩,尽发芳阴事于瑾。
(1)韩文将率领九卿弹劾刘瑾,上疏应当由吏部首倡,就把这事告诉了焦芳。
(2)后来段炅见刘瑾对张彩亲近,焦芳的势力渐渐衰落,转而依附张彩,把焦芳私下干的坏事全部向刘瑾揭发。
(1)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2)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1)他自己没有办法来装殓,儿子没有办法来办丧事。
他只是把救济贫寒、养活亲族的道义,留传给儿子罢了。
(2)后代一定会有史官记载他的事迹的,我可以不用记录了。
唯独推崇他的道义,于是把它留给世人。
(1)然上所以宾君于王邸者,欲君以道义规益,非遣君为声色狗马之友也。
(2)稽首称臣于敌,奉其正朔,以苟岁月,而君臣相语乃如此。
(1)然而皇上在王宫将你视为上宾的原因,是希望你能用道义来规范辅佐,不是叫你来做追求声色犬马的朋友。
(“所以”1分,“于王邸”状语后置1分,“规益”1分,最后一句1分,整个句子翻译通顺1分)(2)向敌人跪拜称臣,遵奉敌人的历法,来苟活岁月,但君臣之间互相谈话竟然像这样。
(每句1分,整体通顺1分,其中“稽首”1分,“奉正朔”1分,“苟岁月”1分,“乃”1分)(1)阁臣徐溥等以诏敕繁,请如先朝故事,设官专领。
(5分)(2)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
疏出,天下传诵。
(5分)(1)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服于贼。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2020-2024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五年高考真题)参考答案与解析目录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高考真题) (1)参考答案与解析 (1)一、2024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2)二、2024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3)三、2024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 (4)四、2024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 (6)五、2023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9)六、2023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9)七、2023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11)八、2023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12)九、2023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13)十、2023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14)十一、2022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16)十二、2022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17)十三、2022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18)十四、2022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19)十五、2022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19)十六、2022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21)十七、2021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22)十八、2021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23)十九、2021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24)二十、2021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25)二十一、2021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26)二十二、2021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28)二十三、2020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 (30)二十四、2020全国Ⅰ卷(实用类文本) (31)二十五、2020全国Ⅱ卷(论述类文本) (32)二十六、2020全国Ⅱ卷(实用类文本) (33)二十七、2020全国Ⅲ卷(论述类文本) (35)二十八、2020全国Ⅲ卷(实用类文本) (35)二十九、2020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 (37)三十、2020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 (38)一、2024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C2.(3分)D3.(3分)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病编)2007年高考全国共有18套语文试卷,除福建、上海两省市未考病句外,其他16份试卷均考了病句题。
命题形式和去年一样,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除湖南卷要求选出有语病的一句外,其他试卷都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或选出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现将46个病句按错误类型解析于下。
一、语序不当1.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全国Ⅰ卷)2.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音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全国Ⅱ卷)3.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无数竞技才能练就出来。
(宁夏、海南卷)4.玛丽安在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奇特的化石牙齿,兴奋异常,却始终认不出那是属于什么动物的。
(辽宁卷)5.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
(浙江卷)6.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江苏卷)7.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广东卷)8.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卷)解析:例1“每年”应放到“10%”前面。
例2“详细的”应放到“介绍了”前面。
例3“临场的无数竞技”应改为“无数的临场竞技”。
例4“化石牙齿”应为“牙齿化石”。
例5“具有指纹识别功能”并非“使用了太阳能电池”的结果,应把“具有指纹识别功能”提到“它使用了”的前面。
例6“一代代艺术家”应放在“通过”的前面;另外“优秀艺术传统”不能用“提高、升华”修饰,可将“提高、升华”改为“发扬光大”。
例7“两千多年前”应放到“新出土的”之前。
例8“发展和重视”应改为“重视和发展”。
二、搭配不当1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
(全国Ⅰ卷)2.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江苏卷)3.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辽宁卷)4.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天津卷)5.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来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从对外国史学的一般性介绍走向研究和判断的层面,从而为中外史学家的真正对话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湖南卷)6.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
(四川卷)7.厚道有如参天的大树,替你遮挡暑热炎凉;厚道有如母亲的怀抱,替你抚慰喜怒哀乐。
(重庆卷)8.请柬的封套上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
(重庆卷)9.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北京卷)10.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山东卷)解析:例1~例5为主谓搭配不当,例1中“社会公众专利意识”与“不断提高”不能搭配,可改为“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众专利意识不断增强”。
例2中“公众的专利意识”与“不断提高”不能搭配,可改为“公众的专利意识明显增强,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例3中“挖掘机”“装载机”“翻斗车”不会在人的“指挥”下工作,应将“指挥”改为“操纵”。
例4可将“创造的”改为“创造了”,使主语为“王维”。
例5中的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了,如果补出主语来,这个分句就是“中国史学家显示出学术含量”,主谓搭配不当。
例6、例7为动宾搭配不当,例6中“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应为“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挖掘特色文化内涵”。
例7中“炎凉”一般只用它的比喻义,即人事中的亲疏冷暖,用在这里不恰当,也不能与“遮挡”搭配;“喜”“乐”是不需要“抚慰”的,因此也有搭配不当的问题。
例8为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古色古香”虽为形容词,但一般只作定语,不作状语,可将原句改为“古色古香的请柬封套上印着青铜器”。
例9为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可将“一台”改为“一个”或“一部”,也可把“剧本”改为“话剧”。
例10“没抱太大的希望”显然只能是对“稿子被刊用”,该句犯了两面一面不照应的错误。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1.成分残缺⑴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
(山东卷)⑵初始阶段,由于对滩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了勘探队多次与遇到的油层擦肩而过。
(安徽卷)⑶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北京卷)⑷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正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
(全国Ⅱ卷)⑸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辽宁卷)⑹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
(天津卷)⑺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浙江卷)⑻为确保大熊猫入港随俗,科研人员专门安排它们接受语言训练,提升普通话、广东话和英语的能力,为在香港定居做好准备。
(天津卷)⑼中国印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由实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门类,受到文人、书画家和收藏家的推崇。
(湖北卷)⑽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四川卷)解析:例⑴~例⑶为主语残缺,例⑴可在“5月3日”前加上“纪念园”。
例⑵“由于”、“导致了”两词可删去其中一个。
例⑶可删去最后一个分句中的“使”字。
例⑷~例⑺为宾语残缺,例⑷可在“现象”后加上“的环节”,使之做“正是”的宾语。
例⑸应在句末加上“关注”的宾语“的现象”。
例⑹可在“差异”后加“的能力”。
例⑺“表达”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上“的愿望”。
例⑻为定语残缺,应在“能力”前加“接受”。
例⑼为中心语残缺,应在“审美”后加“价值”。
例⑽介词缺失,“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应改为“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
2.成分赘余⑴当地造纸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导致鱼虾绝迹,各种水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
(重庆卷)⑵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
(山东卷)解析:例⑴“导致鱼虾绝迹”与“各种水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语意重复,可删去“导致鱼虾绝迹”。
例⑵“预支”已有提前的意思,前面再说“提前”,属于重复罗嗦。
四、表意不明1.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江西卷)2.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广东卷)3.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
(安徽卷)解析:例1“严禁”的宾语是个联合结构,到底要不要捕杀野犬、狂犬呢?表意不明。
例2“看了十天的报纸”有歧义,是看了“十天报纸”,还是看了“十天的报纸”?表意不明。
例3“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有歧义,可理解为“江苏和浙江这两省各自的部分地区”,也可理解为“浙江的部分地区”。
五、结构混乱1.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宁夏、海南卷)2.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五针松、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而橡皮树、丁香、腊梅等最好放在阳台上。
(四川卷)3.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浙江卷)4.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苏卷)5.《全宋文》的出版,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献、填补宋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特别重大。
(湖北卷)6.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广东卷)解析:例1“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句式杂糅,应改为“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这个中心”或“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
例2“五针松、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 句式杂糅,可删去“比较合适”。
例3“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 句式杂糅,可删去“显示看”,或改为“从‘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来看”。
例4“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与“苏通大桥的建造,拉近了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了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种句式杂糅,可改为上述两种句式中的任何一种。
例5结构混乱,可将“的意义特别重大”改为“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例6结构混乱,可删去“使读者”。
六、不合逻辑1.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不同的邂逅和相逢,正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轨迹不停地相交,才编织成这大千世界纷繁的生活。
(全国Ⅰ卷32.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湖北卷)3.工作之余,他不仅是个小提琴爱好者,大家公认的演奏能手,也是个文学爱好者,能写出很好的美妙诗篇。
(全国Ⅱ卷)4.很少有以7毫米以下口径制造狙击步枪的国家,因为狙击要求威力大,精度高,但中国狙击步枪偏选择了小口径。
(北京卷)5.为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
(宁夏、海南卷)6.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江西卷)7.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