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 第三单元 练习题

三上 第三单元  练习题
三上 第三单元  练习题

1、

1)

2)

1)谁花的钱多一些,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张阿姨花了多少元?李叔叔呢?

3)如果每种商品只买一个,买哪三种商品能获得大礼包?算一算。

1)如果买200块糖,可以怎么买?(想出两种方法)

2)如果每种糖各买2包,够500块吗?

5、

1)李阿姨买一件上衣和一顶帽子,付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2)请你再提出一个可以用连减解决的问题,并试着解答。

6、

7、

8、1)红气球上午卖出395个,下午卖出315个,还剩多少

个?

2)蓝气球上午卖出255个,下午卖出340个,还剩205个,原来有多少个

9、

10、

1)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2)算一算,几个月节余的钱才能买到一台洗衣机?

11、

12、九月节余260元,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多少元?画图计算。

13、人民剧场楼下有425个座位,楼上比楼下少185个座位,人民剧场一共有多少个座

位?画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列式计算。

14、

15、王爷爷买了一台电冰箱。先付500元,余下

部分每月付260元,几个月能全部付清?

16、

1)水上天地比冒险乐园少售出多少张票?

2)冒险乐园和卡通世界一共售出多少张票?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17、淘气一家开车去古都旅游。他家距古都1000千米,第一天行驶255千米,第二天行驶240千米,第三天行驶305千米。

1)三天共行驶多少千米?

2)还要再行驶多少千米到达古都?

18、

19、(列式)

20、滑雪场上午来了256人,中午有142人离开,又有150人到来。这时滑雪场有多少人?

21、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电饭煲在煮饭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是() A、机械能 B、电能 C、化学能 D、声能 2、正常人平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A、1.3米/秒 B、1.3厘米/秒 C、13米/秒 D、1.3千米/秒 3、用撬棒撬石头,如图所示,手握在撬棒的未端比握在撬棒的中部要更容易些;这一过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以上都不对 4、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人坐在软席沙发上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 C、用力压气球,气球被压扁 D、足球运动员用头把飞来的足球顶回去 5、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A、音调改变了 B、响度改变了 C、音色改变了 D、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了 6、能引起我们听觉的声音频率在( ) A、20赫以下 B、20—20000赫之间 C、85--1100赫之间 D、20000赫以下 7、以下属于光源的是( ) A、白雪 B、月亮 C、平面镜 D、萤火虫 8、要使人的眼睛看到物体,其必要条件是( ) A、物体是光源 B、必须有光射入眼睛 C、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D、只有白天才能看到物体 9、“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站在岸边的人通过平静的水面能看到“姑苏人家”在水中的倒影,该“倒影”是( ) A、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B、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 C、光的反射所成的实像 D、光的折射所成的实像 10、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D、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11、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钟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使玻璃罩内成为真空,则( )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电铃继续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D、电铃停止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12、“神舟五号”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像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 ) A、用刻度尺测长度 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D、用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13、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 A、枯黄的树叶落地 B、电铃声传入人耳 C、太阳光照射大地 D、桃树上结出了桃子 14、下列感受器存在于皮肤上的是( ) A、味觉 B、冷觉 C、听觉 D、视觉 15、小明和小宇两同学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小明说,我们跑相同的跑程,看谁用的时间短,短者为胜;小宇说,我们都跑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跑程长,长者为胜。对

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二学生想要学好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知识,加强练习很关键,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行伍(hng) 跬步(kuǐ) 锋镝(d) 锲而不舍(qi) B. 逡巡(qūn) 鞭笞(chī) 句读(du) 经传(zhun) C. 氓隶(mng) 劲驽(jn) 瓮牖(yǒu) 参省(xǐng) D. 中规(zhng) 槁暴(p) 遗镞(z) 老聃(dān) 解析:C项,"劲"应读jng。 答案:C 2.下列加点的词语,完全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③以致天下之士 ④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⑦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A.①③⑤ B.②⑥⑦ C.③④⑤ D.②④⑧ 解析:①"然而"意为"这样,那么"; ②"肥饶"与现代汉语相同;③"以致"意为"用来招纳"。④"逡巡" 与现代汉语相同;⑤"以为"意为"把......设为";⑥"用心"意为"使用心力";⑦"从而"意为"跟随并且";⑧"先后"与现代汉语相同。 答案:D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①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①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解析:A项,①连词,表递进,并且;②连词,表转折,却。B项,①连词,表因果,所以;②形容词,原来的。C项,①代词,它的;②副词,大概。D项,①②都是助词,的。 答案:D

六年级奥数竞赛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奥数竞赛试题 一.计算: ⑴. =?+???+?+?+?100991431321211 ⑵. 13471711613122374?+?+?= ⑶. 222345567566345567+??+= ⑷. 45 13612812111511016131+++++++= 二.填空: ⑴.甲、乙两数是自然数,如果甲数的 65恰好是乙数的4 1.那么甲、乙两数之和的最小值是 . ⑵.某班学生参加一次考试,成绩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已知该班有21的学生得优,有31的学生得良,有71的学生得及格.如果该班学生人数不超过60人,则该班不及格的学生有 人. ⑶.一条公路,甲队独修24天完成,乙队独修30天完成.甲乙两队合修若干天后,乙队停工休息,甲队继续修了6天完成,乙队修了 天. ⑷. 用0,1,2,3,4,5,6,7,8,9十个数字,能够组成 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⑸.“IMO ”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缩写,把这三个字母写成三种不同颜色,现有五种不同颜色的笔,按上述要求能写出 _______种不同颜色搭配的“IMO ”. ⑹不定方程172112=+y x 的整数解是 . ⑺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84平方分米,体积是512立方分米,这个正方体棱长的总和是 .

⑻. 把19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重叠起来堆成如右图所示的立方体, 这个立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⑼.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千米,相遇时两车离中点3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 千米. ⑽.六一班有学生46人,其中会骑自行车的17人,会游泳的14人,既会骑车又会游泳的4人,问两样都不会的有 _人. ⑾.从学校到少年宫有4条东西的马路和3条南北的马路相通(如图),李楠从学校出发,步行到少年宫(只许向东或向南行进),最多有 种走法. ⑿.算出圆内正方形的面积为 . ⒀.如图所求,圆的周长是厘米,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正好相等.图中阴影部分的周 长是 厘米.)14.3(=π ⒁.一付扑克牌共有54张(包括大王、小王),至少从中取 张牌,才能保证其中必有3种花色. ⒂.规定:6※2=6+66=72,2※3=2+22+222=246, 1※4=1+11+111+1111=※5= . ⒃.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在广场上踢足球,打碎了玻璃窗,有人问他们时,他们这样说: 甲:“玻璃是丙也可能是丁打碎的”; 乙:“是丁打碎的”; 丙:“我没有打坏玻璃”; 丁:“我才不干这种事”; 深深了解学生的老师说:“他们中有三位决不会说谎话”。那么,到底是谁打碎了玻璃 答: 是 打碎了玻璃。 北 少年宫 学校6厘米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卷 基础百花园(48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6分) 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12分) 形态( )( ) 名扬( )( ) ( )( )戏珠 学富( )( ) ( )( )遥望 世界( )( ) 三、比一比,组词语。(8分) ?????桥( )轿( ) ?????州( )洲( ) ?????史( )吏( ) ?????创( )刨( ) ?????倍( )陪( ) ?????拦( )栏( ) ?????厉( )历( ) ?????官( )宫( ) 四、用“√”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7分) 1.爸爸说:“根据我多年积累. (léi lěi lèi)的果树种植经验判断,今年秋天的果园里将果实累.(léi lěi lèi)累,鲜. (xiǎn xiān)红的苹果会像一盏盏小灯笼. (long lǒng)挂满枝头。” 2.《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都. (dōu dū)城汴京热闹的场面。

画中的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pùpū),还有形态各异 的人。桥头一个人骑着马,差点儿撞上对面来的一乘.(shèng chéng)轿子,多么惊险啊! 五、选词填空。(5分) 保留保存 1.故宫博物院里()着许多奇珍异宝。 2.他的藏书大部分都捐赠给国家图书馆了,自己只()了一小部分。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3.()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4.琳琳()学习成绩优异,()还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5.()太阳离我们太远了,()看上去只有盘子那么大。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0分) 1.这幅画有八九百年的历史,早已名扬中外 ....。(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国古代灿烂的艺术宝库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换一种说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水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物质),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 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 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 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 念。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B );物体获得热量,温度(D)。 A、没有变化 B、下降 C、有变化 D、上升 2、水的状态变化与(C )有关。 A、温度 B、气候 C、热量 D、环境 3、从不同的角度看温度计的液面,可以读出几个不同的温度。我们应选择哪个角度观察温度 计上的读数作为测得的温度呢?(B ) A、俯视 B、平视 C、仰视 D、斜视 4、我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A )的水能凝固成(C )的冰,(C )的冰 能融化成(A )的水;(A )的水会蒸发成(E )的水蒸气,(E )的 水蒸气又会凝结成(A )的水。 A、液态 B、动态 C、固态 D、静态 E、气态 F、变态 5、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D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A、华伦海特 B、摄尔休斯 C、阿尔伯特 D、伽利略 二、多项选择题。 1、水在自然界有(ACE )三种存在状态。 A、液态 B、动态 C、固态 D、变态 E、气态 F、静态 2、使用温度计前需要弄清楚的问题:(ABCD)

A、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 B、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 C、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D、它能测量的最低温度是多少? 3、测量水温的方法:(BCDEF) A、手拿温度计的下端 B、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C、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D、视线与温度计持平 E、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F、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三、填空题。 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物体的(温度)) 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2、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3、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4、物体的冷热也总是在变化着:一杯热水会慢慢地变(冷),而电水壶里的水又在慢慢 地变 (热)。水冷到一定的程度会结成(冰),而电水壶里的水烧开了,又会变成(气) 冒出来。 5、25摄氏度可以写成(25℃),(25℃ )可以读为25摄氏度。 6、零下8摄氏度可以写成(-8℃),(-8℃ )可以读为零下8摄氏度。 7、当环境温度低于(0℃ ),水的温度下降到(0℃ ),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8、当环境温度高于(0℃ ),冰的温度升至(0℃ )时开始融化;并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 ),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求 乙的存款 9600×(1-40%)=5760(元)5760÷2+120=3000(元) 3000÷(1-40%)=5000(元) 2育才小学原来体育达标人数与未达标人数比是3:5,后来又有60名同学达标,这时达标人数是未达标人数的9/11,育才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 3÷(3+5)=3/8 9/11÷(1+9/11)=9/20 60÷(9/20-3/8)=800人 3、甲、乙、丙三人各有巧克力豆若干粒,要求互相赠送.先由甲给乙、丙,甲给乙、丙的豆数依次等于乙、丙原来各人所有豆数.依同办法,再由乙给甲、丙,所给豆数依次等于甲、丙各人现有的豆数.最后由丙给甲、乙,所给的豆数依次等于甲、乙各人现有的豆数.互赠后每人恰好各有豆32粒,问原来三人各有豆多少粒? 4、六年级举行一次数学竞赛,共有若干名同学得奖,其中得一等奖的同学比余下的得奖人数的五分之一少三名,得二等奖的占领奖人数的三分之一,得三等奖的人数比二等奖的人数同学多21名,问得奖人数是多少? 解答:设获奖人数为x,则

所以x=111(人) 5、 甲仓有粮80吨,乙仓有粮120吨,如果把乙仓的一部分粮调入甲仓,使乙仓存粮是甲仓的60%,需要从乙仓调入甲仓多少吨粮食?  ①甲仓有粮:(80+120)÷(1+60%)=125(吨). ②从乙仓调入甲仓粮食:125-80=45(吨). 6、有一堆苹果平均分给幼儿园大、小班小朋友,每人可得6个,如果只分给大班每人可得10个,问只分给小班时,每人可得几个?、 7狗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狗跑7步,现在狗已跑出30米,马开始追它。问:狗再跑多远,马可以追上它?、 :根据"马跑4步的距离狗跑7步",可以设马每步长为7x米,则狗每步长为4x米。 根据"狗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可知同一时间马跑3×7x米=21x 米,则狗跑5×4x=20x米。 可以得出马与狗的速度比是21x:20x=21:20 根据"现在狗已跑出30米",可以知道狗与马相差的路程是30米,他们相差的份数是21-20=1,现在求马的21份是多少路程,就是 30÷(21-20)×21=630米 8计算

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班级:座号:姓名:得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A、陌.生(mò)宿.儒(s ù)秕.谷(bǐ)暂.时(zàn) B、确凿.(záo)绽.开(dìng)惭愧.(kuì)赠.送(zēng) C、自卑.(bēi)浸.满(qìng)弹簧(dàn)尴尬.(gà) D、蝉蜕.(duì)搓捻.(niǎn)唾.沫(cuí)贪婪.(lán)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3、回顾课文结合语境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 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B、他是渊博的宿儒 ..,这些知识不至于不知道。 宿儒:书念得多的老学者。 C、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 ..地吞读下去。 贪婪:贪得无厌。 D、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 ....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词语。 不求甚解: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月球“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C、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D、她那活泼可爱的形象,清脆悦耳的嗓音,时时浮现在眼前。 5、下列句子只采用一种修辞方法的一项是(C)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D、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 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①岁晚②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③。 [注释]①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②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所以叫岁晚。③参差:不齐的样子。 6.诗中写实的诗句是(A ) A、律回岁晚冰霜少 B、春到人间草木知 C、便觉眼前生意满 D、东风吹水绿参差7.下面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诗人紧紧把握住立春这一节气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D.此诗流露出了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 8.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2分) 逢老媪方磨铁杵 9.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去:_离开______ 方:___正________ 欲:__想要_______ 还:____回去_____ 10.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2分) (1)问之,曰:“欲作针。”__代老妪___________ (2)学而时习之____代以前学过的知识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2分) _______铁杵磨针。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无论多么难的事情都会成功。________________ ___ 13.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增、漏、错、别字均不得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论语》中表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三人行___ ,必有我师焉。 (5)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三分春色一分愁》,完成第14-18题。(16分)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形成性测试参赛试卷评价等级优良 达标待达标在相应等级上划“√” 一、填一填:(2×20=40分) 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 )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的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也不同。 * 2、运动的快慢需要用( )来判断,就是常说的 ( )。 3、物体运动的方式有:( )、( )、( )、( )。 4、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以上的运动方式。 5、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斜坡的()有关,斜坡越(),小车冲出去的距离越()。 6、小车运动的快慢与()的大小有关,拉力越(),走得越(),拉力越(),走得越()。 二、连线:(2×5=10分)将左右相关的内容用直线相连拍皮球青蛙跳直线运动风车转动转动荡秋千摆动滑滑梯往复运动三、判断题:(2×10=20分) 1、世界上没有完全静止不动的物体。()2、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椅子为参照物,司机动了,方向盘也动。() 3、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 4、在斜坡上滑行的木块是直线运动,小朋友立定跳远时从脚的运动轨迹看属于曲线运动。() 5、运动形式只有一种。() 6、参照物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7、速度的大小与所用时间没有任何关系。 8、小车的运动只与路面有关。() 9、摆的快慢与摆的质量有关。() 10、公路上的汽车在运动。()四、简答:(4×5=20分) 1、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2、说出三种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有例子? 3、你能用什么方法判断月亮是在运动? 4、说一说人们是按照什么给物体的运动方式分类的? 五、动手做:(2×5=10分) 1、思考并填空: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旁小树,小树是。当我们站在地上看路旁小树,小树是。我明白了:。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3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5 ?昆明一中月考)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 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B.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D. 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2?《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 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②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③注重理论研究④以科学实验见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古代中国人通过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了天文学知识,萌生和发展 了古代的天文学。这说明古代中国人掌握天文知识的目的是() A.神话统治阶级 B.服务于小农经济 C.服务于祭祀活动 D.战胜自然灾害 4.1262年,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主持编订了《授时历》,与今天世界 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授时历》其名取意于“敬授民时”。这主要 说明 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农业科技特色古代很早就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统治者重视天文立法是“重农”政策的体现 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③中国 5?“民以食为天”,古代农书对农业生产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下列有关农书《齐民要术》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B. 主要记载了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 C. 是北魏贾思勰所著 D. 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6.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黄帝内经》一一中医奠基之作 B. 《伤寒杂病论》一一“万盛宝典” C.张仲景一一“医圣” D. 《本草纲目》一一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 姓名朝代著作 贾思勰北朝《齐民要术》 郭守敬元朝《授时历》 李时珍明朝《本草纲目》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②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③表中者作一脉相承 A.①② B. ③④④农耕经济史古代科技发展保障 C.②④ D.① () 7. (2013 ?西安高二检测)阅读古代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如图,长方形ABCD中,E为的AD中点,AF与BE·BD分别交于G·H,OE垂直AD于E,交AF于O,已知AH=5cm,H F=3cm,求AG. 2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如右图,在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取一点C,分别以AC 和BC为直径在△ABC外作半圆AEC和BFC.当C点在什么位置时,图中两个弯月型(阴影部分)AEC和BFC的面积和最大。

3·巧克力豆;(高等难度) 甲·乙·丙三人各有巧克力豆若干粒,要求互相赠送,先由甲给乙·丙,甲给乙·丙的豆数依次等于乙·丙原来各人所有豆数,依同办法,再由乙给甲·丙,所给豆数依次等于甲·丙各人现有的豆数,最后由丙给甲·乙,所给的豆数依次等于甲·乙各人现有的豆数,互赠后每人恰好各有豆32粒,问原来三人各有豆多少粒? 4·得奖人数;(高等难度) 六年级举行一次数学竞赛,共有若干名同学得奖,其中得一等奖的同学比余下的得奖人数的五分之一少三名,得二等奖的占领奖人数的三分之一,得三等奖的人数比二等奖的人数同学多21名,问得奖人数是多少?

粮食问题;(高等难度) 5·甲仓有粮80吨,乙仓有粮120吨,如果把乙仓的一部分粮调入甲仓,使乙仓存粮是甲仓的60%,需要从乙仓调入甲仓多少吨粮食? 6·分苹果;(高等难度) 有一堆苹果平均分给幼儿园大·小班小朋友,每人可得6个,如果只分给大班每人可得10个,问只分给小班时,每人可得几个?· 7·巧算;(中等难度) 计算;

8·四位数;(中等难度) 某个四位数有如下特点;①这个数加1之后是15的倍数;②这个数减去3是38的倍数;③把这个数各数位上的数左右倒过来所得的数与原数之和能被10整除,求这个四位数, 9跑步 狗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狗跑7步,现在狗已跑出30米,马开始追它。问;狗再跑多远,马可以追上它?· 10排队 有五对夫妇围成一圈,使每一对夫妇的夫妻二人动相邻的排法有()·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我的判断(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一些物质(食物、石油、煤等)中贮藏着能量,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释放出来。(√) 2、能量储存在燃料中而食物中没有能量。(×) 3、只有电才能向其他能量转化。(×) 4、磁铁有南极和北极,而电磁铁没有南极和北极。(×)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通过增加线圈的圈数和电池的数量能够增强电磁铁的磁力。(√) 6、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离不开能量的转化(√) 7、煤是由亿万年前的植物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可以通过煤的特点和地层特点推测出来。(√) 8、风、流水、电、汽油都具有能量。(√) 9、电能只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 10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二、我的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0分) 1、、磁铁能把下列哪种物体吸起来。(①) ①、回形针②、玻璃杯③、铝锅 2、改变(③)不会改变电磁铁的xx。

①、电池的正负极②、线圈绕线方向③、线圈的圈数 3、"条形磁铁的哪部分磁性最强。(①) ①、两端②、中间 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②)没有关。 ①、线圈圈数②、线圈的缠绕方向③、线圈中电流的强度 5、"可以改变小电机的转子转动方向的是(①) ①、电池的正负极的接法②、磁铁的数量③电池的数量 6、和运动有关的能量叫(②) ①、化学能②、机械能③、光能 7、电池是把(③)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①、声能②、热能③、化学能 8、煤所具有能量最初来源于(③) ①、植物②、动物③、xx 9、电灯也是一个能量转化器,它能把电能转化为(①) ①、光能②、机械能③、磁 10、"1820年,丹麦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②) ①、电磁铁有xx②、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三、我的探究(32分) 1、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1)我的假设: 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有:

32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19道经典试题

6 人教版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 甲乙在银行存款共 9600 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 40%,再从甲存款 中提 120 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求 乙的存款 9600×(1-40%)=5760(元)5760÷2+120=3000(元)3000÷(1-40%) =5000(元) 2 小明和小亮各有一些玻璃球,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 1/4!”小亮说: “你要是能给我你的 1/6,我就比你多 2 个了。”小明原有玻璃球多少个? 4*1/6=2/ 3 4-2/3=3 又 1/3(份) 3+2/3=3 又 2/3(份)3*2=6(个) 4*6=24(个) 3 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甲需要 10 小时,乙需要 12 小时,丙需要 15 小时.有同 样的仓库 A 和 B ,甲在 A 仓库、乙在 B 仓库同时开始搬运货物,丙开始帮助甲搬 运,中途又转向帮助乙搬运.最后两个仓库货物同时搬完.问丙帮助甲、乙各多 少时间? 60 × 2÷(6+ 5+ 4)= 8(小时)(60- 6× 8)÷ 4= 3(小时)(60- 5× 8) ÷4= 5(小时) 4 一件工作,若由甲单独做 72 天完成,现在甲做 1 天后,乙加入一起工作,合作 2 天后,丙也一起工作,三人再一起工作 4 天,完成全部工作的 1/3,又过了 8 天,完 成了全部工作的 5/6,若余下的工作由丙单独完成,还需要几天? 5/6-1/3=1/2 1/2÷8=1/16, 1/16×4=1/4 1/3-1/4=1/12 [1/12-1/72× 3]/2=1/48 1/16-1/72-1/48=1/36 [1-5/6]÷1/36=6 天 答:还需要 6 天 5 股票交易中,每买进或卖出一种股票都必须按成交易额的 1%和 2%分别交纳 印花税和佣金(通常所说的手续费)。老王 10 月 8 日以股票 10.65 元的价格买 进一种科技股票 3000 股, 月 2 6 日以每月 13.86 元的价格将这些股票全部卖出, 老王卖出这种股票一共赚了多少钱? 10.65*1%=0.1065(元) 10.65*2%=0.213(元)10.1065+0.213=0.3195(元) 0.3195+10.65=10.9695(元)13.86*1%=0.1386(元) 13.86*2%=0.2772(元) 0.1386+0.2772=0.4158 13.86+0.4158=14.2758(元)14.2758-10.9695=3.3063(元) 答:老王卖出这种股票一共赚了 3.3063 元. 6 一件工程原计划 40 人做,15 天完成.如果要提前 3 天完成,需要增加多少人? 解: 设需要增加 x 人 (40+x)(15-3)=40*15 x=10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21分) 1.指南针是用来的仪器,它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 2. 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电池数目相同,线圈圈数多的电磁铁磁力。线圈圈数少的电磁铁磁力。 3.电磁铁也有两极,一级为极,一级为极。电磁铁的两极随的方向和连接电极的不同而变化。 4.蓄电池充电时是把能转化成了。 5.普通电池的能也可以转化成电能。 6.由和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磁铁有和。 7.转向器的作用是电流,并电流方向。 8.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有关,电池少则磁力,电池多则磁力。 二、选择题(10分) 1.磁力大小和()有关系。 A变流B电压C电阻 2.摩托车要运动起来,需要使用汽油中的()。 A热能B机械能C化学能 3.下列属于机械能的是()。 A生能B光能C动能 4.电磁铁和磁铁相比,其优点是()。 A有磁力B有两级C两极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5.与电磁铁磁力大小无关的是()。 A使用的电池数量B线圈圈数C通电时间 三、判断题(5分) 1.切断电源后,电磁铁的磁性马上消失。() 2.各种能量的转化都需要一定的装置。() 3.石油天然气,煤是新能源。()

4.食物里面不能储存能量。() 5.电磁铁是一种将磁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四、连线题(4分) 把下列物品与其使用的能量形式连起来。 A电池1太阳能 B核电站2化学能 C风力发电机3原子能 D太阳能热水器4机械能 五、简答题(4+3+3=10分) 1、下图是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什么? 2、列举生活中可以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质量检测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质量检测(60分) 一、基础巩固(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行伍(háng)跬步(kuǐ) 锋镝(dí) 锲而不舍(qiè) B.逡巡(qūn) 鞭笞(chī) 句读(dòu) 经传(zhuàn) C.氓隶(méng) 劲驽(jìn) 瓮牖(yǒu) 参省(xǐng) D.中规(zhòng) 槁暴(pù) 遗镞(zú) 老聃(dān) 2.下列加点的词语,完全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③以致天下之士④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⑦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A.①③⑤B.②⑥⑦C.③④⑤D.②④⑧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①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①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咎,归罪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 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弱点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断绝 5.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①⑤⑧/②/③⑥/④⑦B.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D.①⑤⑧/②/③/④⑥⑦

小升初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小升初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题-001】抽屉原理 有5个小朋友,每人都从装有许多黑白围棋子的布袋中任意摸出3枚棋子.请你证明,这5个人中至少有两个小朋友摸出的棋子的颜色的配组是一样的。 【题-002】牛吃草:(中等难度) 一只船发现漏水时,已经进了一些水,水匀速进入船内.如果10人淘水,3小时淘完;如5人淘水8小时淘完.如果要求2小时淘完,要安排多少人淘水? 【题-003】奇偶性应用:(中等难度) 桌上有9只杯子,全部口朝上,每次将其中6只同时“翻转”.请说明:无论经过多少次这样的“翻转”,都不能使9只杯子全部口朝下。 【题-004】整除问题:(中等难度) 用一个自然数去除另一个整数,商40,余数是16.被除数、除数、商数与余数的和是933,求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题-005】填数字:(中等难度) 请在下图的每个空格内填入1至8中的一个数字,使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8个数字都互不相同.

【题-006】灌水问题:(中等难度) 公园水池每周需换一次水.水池有甲、乙、丙三根进水管.第一周小李按甲、乙、丙、甲、乙、丙……的 顺序轮流打开小1时,恰好在打开某根进水管1小时后灌满空水池.第二周他按乙、丙、甲、乙、丙、甲……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灌满一池水比第一周少用了15分钟;第三周他按丙、乙、甲、丙、乙、甲……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比第一周多用了15分钟.第四周他三个管同时打开,灌满一池水用了2 小时20分,第五周他只打开甲管,那么灌满一池水需用________小时. 【题-007】浓度问题:(中等难度) 瓶中装有浓度为15%的酒精溶液1000克,现在又分别倒入100克和400克的A、B两种酒精溶液,瓶中的浓度变成了14%.已知A种酒精溶液浓度是B种酒精溶液浓度的2倍,那么A种酒精溶液的浓度是百分之几? 【题-008】水和牛奶:(中等难度) 一个卖牛奶的人告诉两个小学生:这儿的一个钢桶里盛着水,另一个钢桶里盛着牛奶,由于牛奶乳脂含量过高,必须用水稀释才能饮用.现在我把A桶里的液体倒入B桶,使其中液体的体积翻了一番,然后我又把B桶里的液体倒进A桶,使A桶内的液体体积翻番.最后,我又将A桶中的液体倒进B桶中,使B桶中液体的体积翻番.此时我发现两个桶里盛有同量的液体,而在B桶中,水比牛奶多出1升.现在要问你们,开始时有多少水和牛奶,而在结束时,每个桶里又有多少水和牛奶? 【题-009】巧算:(中等难度) 计算: 【题-010】队形:(中等难度) 做少年广播体操时,某年级的学生站成一个实心方阵时(正方形队列)时,还多10人,如果站成一个每 边多1人的实心方阵,则还缺少15人.问:原有多少人?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线段有( )个端点,射线有( )个端点。 2.( )角小于90°,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 )。 3. 1平角=( )直角 1周角=( )直角 1周角=( )平角 4.下图中,∠1与∠2组成的角是( )角,已知∠1=40°,那么∠2=( )。 5.在时钟上,时针与分针成90°是( )时与( )时;时针和分针形成平角的时刻是( )。 二、写出下面用三角尺拼出的角的度数。 ( ) ( ) ( ) 三、选择题。(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1.过一点可以画( )条射线。 A. 1 B. 2 C. 3 D.无数 2.角的两条边是两条( )。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曲线 3.9:30,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是( )。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平角 4.在一个5倍的放大镜下看一个5°的角,看到的角是( )。 A. 5° B. 25° C.30° D. 45° 5.可以测出长度的是( )。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角的边 四、给下面的角分类。 93° 24° 100° 89° 2° 75° 121° 90° 锐角 直角 钝角 五、先量一量,再在 里填上“>”或“<”。

()() ()() 六、量出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 七、按要求画一画。 1.以A点为顶点画一个50°的角,并在角的一边上截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用合适的方法画出下面度数的角。 135°110°72° 八、看图填一填。 图中有()条射线,()个角,其中有()个直角,()个锐角,()个钝角。 九、看图计算。 1.已知∠1=35°,那么∠2=(),∠3=(),∠4=()。 2.已知∠1=65°,那么∠2=(),∠3=(),∠4=()。

【强烈推荐】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4、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 5、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 6、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什么,为什么? 7、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8、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 9、侵蚀有什么危害? 10、生物会对岩石造成什么影响?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及答案

2、腐殖质: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植物肢体腐烂以后变成的,叫做腐殖质。 3、侵蚀: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4、冰川:地质学家把在地表缓慢移动的大冰体称为冰川。 三、问答题: 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形成的,它能引起地裂、水灾、火灾等。 2、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①冷和热的作用②水流的作用③植物的作用④动物活动的作用。 3、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 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构成的。 4、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 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时,因为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覆盖着黄土,没有树,没有草,下大雨时,雨水秀容易把黄土冲下山坡,流入黄河,黄河里的泥沙多起来,水就变黄了。 因为黄河流到下游,流速变慢,水中泥沙沉积到河底,使河床越来越高。在雨季水大时,非常容易泛滥成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5、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 河流上游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6、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什么,为什么? 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容易形成平坦辽阔的冲积平原。因为大江大河的下游,水流流速减慢,起到了沉积作用。 7、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一是地球内部力量,如火山和地震等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二是来自地球的外部力量,如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也会改变地形地貌。 8、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 人类自身的活动如破坏植被、过度放牧等,都加剧了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应该适度开采矿产,妥善保护植被。 9、侵蚀有什么危害? 侵蚀会让土地支离破碎,形成的山洪冲毁房屋,冲毁道路,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10、生物会对岩石造成什么影响? 植物的种子落进岩石缝隙中,生根发芽后,植物根系的膨胀作用会使岩石破碎产生风化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阶段水平测试卷(十七) 考查范围: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读山西省煤炭年产量增长图,回答1~3题。 1.山西省作为能源基地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因为 () A.能源资源丰富,采煤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B.全省产煤量的2/3供外调出口 C.山西省煤田地质条件良好,采煤成本低 D.已形成完整配套的采煤体系,综合利用水平全国第一 2.山西省煤炭产量增长快是因为 () A.全国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需求量大 B.重视采煤技术创新,开采速度快 C.交通运输发达,铁路网密布 D.人口多,劳动力多 3.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正确战略抉择应是 () A.坚持以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B.以二次能源和高能耗原材料工业为主 C.改变原来以煤炭为主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农业 D.调整经济结构,延长生产链 [解析]第1题,山西煤炭的开采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58.4%供外调出口,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第2题,煤炭产量增长主要和市场需求、采煤技术有关。第3题,目前山西能源基地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 [答案] 1.C 2.B 3.D 读图,回答4~6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能源是煤炭,分布最多的省是山西省 B.②能源在世界上分布最多的地区是东南亚 C.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的是③能源 D.④能源在东北地区分布最多 5.①能源在我国分布最多的地区的资源特点是 () ①分布范围广②煤种单一③埋藏浅,易开采④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A.①②B.①③④ C.①③D.③④ 6.德国鲁尔区工业的最初兴起靠的是 () A.②B.① C.④D.③ [解析]本题组综合考查图表阅读分析能力。读图知,①应为煤炭,②为石油,④为天然气,③为水电,故第4题A项正确。第5题,考查山西煤炭资源的优势条件。第6题,德国鲁尔区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著名工业区。 [答案] 4.A 5.B 6.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