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论

合集下载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 第二,在文学艺术创作论上,弗洛伊德主张创作 动因产生于力必多的冲动,创作活动是无意识的 或自由联想的心理活动。强调精神分析的个体性 和独立性,因此他在文学批评方面,也和病理性 分析时一样,将个体的无意识(冲动和童年经验 的混合体)作为文学作品产生的强大的,也是唯 一的驱动力。所以文学创作是欲望的表现,作家 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使本能欲望经过改装得到满 足和升华
• 第三,在文学批评的方法上,批评家应抓 住“俄狄普斯情结”等力必多情结来分析 作品主体,用艺术家性本能升华作用来评 价人物塑造。弗洛伊德研究人类的心理发 展非常重视人的童年时代。
• 因此,形成了通过探讨作家的无意识心态、揭示 人物的无意识心理、阐释作品的潜在意义、探究 文学创作中的集体无意识以及关注读极大地拓展了文学批评的领域。
Psychoanalysis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李岩
精神分析学说
• 其实就是精神分析理论,又称心理分析论,是现 代西方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该 理论是在治疗精神障碍的实践中产生的,后来成 为一种强调无意识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有时称为 “深层心理学”。
• 19世纪末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在人类 文化史上矗立起了一块划时代的丰碑,它的巨大 而深刻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心理学的领域,而且波 及到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学.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不仅影响了现代文学创作活 动,还影响了现代西方文艺批评思潮。
• 精神分析学批评( psychoanalytic criticism)作为 20世纪西方思想文化界最具有冲击力的一种理论 思潮和文学批评界具有最广泛与持久影响的一种 批评理论,便起始于弗洛伊德心理学,是弗洛伊 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在文学批评上的运用

弗洛伊德心理学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心理学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心理学主要观点一、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1856-1939)是精神分析流派的主要创始人。

自十九世纪末以来,他的精神分析的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这一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导论》一书中简要的阐明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及方法,他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潜意识理论观点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是和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表层的精神活动,是人的精神结构中很小,很微弱的一部分。

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

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无意识包括本能的冲动欲望,人的行为是受本能支配的,但又现实的制约。

他把无意识的作用提到了一个高度,认为潜意识起决定作用,认为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是潜意识的。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的核心。

2、人格理论在无意识概念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人的精神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

佛洛伊德认为人格的三种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

不平衡时则会产生心理异常。

3、性欲论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

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及弗洛伊德对人格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及弗洛伊德对人格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及弗洛伊德对人格心理学发展的贡献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和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反思。

这些方法帮助他深入了解人类的无意识心理和行为背后的动机与冲突。

1. 自由联想:这是弗洛伊德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他鼓励病人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感受,不论这些想法是否与他们的问题相关。

通过这种方式,弗洛伊德能够揭示出病人无意识中的欲望、冲突和防御机制。

2. 梦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梦是通往无意识的窗口,他强调对梦的解析是理解个体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

通过解析梦,弗洛伊德可以深入了解病人在清醒状态下无法触及的无意识心理状态。

3. 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反思:弗洛伊德强调对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经验的观察与反思。

他鼓励病人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情感反应,并思考它们背后的意义。

通过这种方式,弗洛伊德能够深入了解病人的人格结构和心理动态。

弗洛伊德对人格心理学发展的贡献弗洛伊德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理论框架为后来的心理学家提供了深入研究和理解人类心理的框架。

他的理论和方法对人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女性主义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他对人格心理学发展的主要贡献:1. 无意识心理的发现:弗洛伊德揭示了人类心理中无意识层面的存在。

他挑战了传统的心理学观点,即人们完全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弗洛伊德的发现为心理学家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并引发了对人类心理复杂性的深入探讨。

2. 人格结构的阐述: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的三个组成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了人的本能欲望和冲动,自我是现实世界的代表,超我则代表了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

这三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的行为和情感反应。

3. 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解释了人们如何应对内心冲突和压力。

这些机制包括压抑、投射、否认、理想化等。

对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心理策略和反应。

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介绍

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介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

它有以下几种基本理论:一、精神层次理论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

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

下意识乃界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二、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简述弗洛伊德对意识层次的阐述

简述弗洛伊德对意识层次的阐述

弗洛伊德是20世纪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他对意识层次的阐述是他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意识是由不同层次组成的,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介绍弗洛伊德对意识层次的阐述。

一、意识的三个层次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1. 意识:意识层次是我们能够直接感知和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在意识层次,我们能够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感觉、思维和行为,能够主动控制和加以认识。

当我们看到一朵鲜艳的花时,我们会意识到这朵花的美丽,并产生相应的情感和感觉。

2. 前意识:前意识层次是我们没有立刻意识到,但稍加注意或努力回忆就能够使其进入意识的心理活动。

在前意识层次,信息处于半意识状态,需要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够使其成为清晰的意识内容。

我们在回忆起昨天的晚饭菜谱时,需要稍加努力才能回忆起来。

3. 潜意识:潜意识是指我们意识之下的心理活动,这些活动可能并不受到自我控制和监控,在平常情况下我们并不会意识到这些活动的存在。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储存着一些被压抑的愿望、冲动和记忆,这些内容可能会对我们的行为和情感产生影响。

一些童年的创伤经历可能会被压抑到潜意识中,但却会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影响我们的情感和行为。

二、意识层次的作用和特点弗洛伊德对意识层次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对其结构的描述,同时也对其作用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1. 意识的作用: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是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是对内在心理活动的监控和调节的重要途径。

通过意识层次,我们能够清晰地感知到外界的事物和刺激,也能够自我监控和调节内在的心理活动,使得我们的行为更加灵活和适应环境。

2. 意识的特点: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意识是有限的,在同一时间段内,我们只能清晰感知到有限的信息,而没有意识到的信息则会存储在前意识和潜意识中。

意识是有选择性的,我们能够选择关注和忽略某些刺激和信息,从而使得我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和专注。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历程综述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历程综述

此外,弗洛伊德还强调了人的情感和意识的作用。他认为,人的情感和意识是 相互关联的,情感是在潜意识中产生的,而意识则是对这些情感的反应。情感 和意识在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社会影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社会和个人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该理论 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了现代心理学的基石之一。精神分析 理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 理论和实践框架。
结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对心理学、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理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了重要 的框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也启示我们在教育、管理和文化等领域中人 的情感、动机和内在需求。然而,这一理论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挑战,如对 潜意识的过度强调、主观性和难以验证等问题。
在教育领域,精神分析理论启示教育者要学生的情感和需要,理解他们内心的 矛盾和冲突。通过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情感,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体 发展和学习效果。
在管理领域,精神分析理论提醒管理者要员工的情感和动机,了解他们内心的 需求和意愿。通过理解员工的潜意识冲突和矛盾,管理者可以更好地调动员工 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1、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部分。意识只占心理很小的 一部分,而潜意识则包含着人的本能、冲动和原始欲望。这些欲望因为社会道 德、法律等原因被压抑在潜意识中,但它们仍然在无形中影响着人类的行为。
2、性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人的基本本能之一,它推动着人类行为的发展。他认 为,人的许多行为都可以追溯到性本能的驱使化和社会也产生了影响。该理论揭示了人 类心理的复杂性和内在的驱动力,这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信 仰和文化传统。同时,精神分析理论也促进了社会和个人在面对心理问题和挑 战时的观念转变。

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学中的地位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心理学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观点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是由无意识所支配的,无意识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根源。

弗洛伊德将无意识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其中本我是人的本能欲望和冲动,自我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存在的,超我是道德和伦理的约束。

因此,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了人的无意识因素在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二、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学中的地位1.奠定现代心理学的基础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诞生。

它不仅对传统心理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而且为现代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构建奠定了基础。

精神分析理论对人的无意识、人格结构、心理防御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为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2.揭示人类心理的深层结构精神分析理论揭示了人类心理的深层结构,即无意识、人格结构等方面。

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3.促进心理治疗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为心理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在精神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心理治疗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三、未来发展趋势1.跨学科融合随着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精神分析理论将与其他学科进行更加深入的融合。

例如,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将为精神分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实证研究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精神分析理论的实证研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可以验证精神分析理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为该理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3.应用领域的拓展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除了传统的心理治疗领域外,还将在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医生、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发展起来的精神治疗方法。

它的核心概念是“精神分析”,认为通过分析自我,对治疗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和社会问题有着重大作用。

今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仍然是心理治疗的重要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临床心理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弗洛伊德最早在1896年发表《流氓精神病学》一书,提出了他的精神分析理论。

他的理论认为,人的思维运作有三种层次,即潜意识、意识和超意识,并且认为潜意识的内容决定了人的行为。

弗洛伊德利用精神分析法引导患者探索潜意识,以解开患者心智的锁链,释放被抑制的冲动,从而以正常的方式实现人们自我解放。

此外,弗洛伊德认为,分析自我不仅能够开拓治疗心理疾病的新思路,也能够破解隐晦的家庭关系,揭露因婚姻、家庭环境等原因造成的心理疾病。

弗洛伊德认为,个人的成长受到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某些思想不能充分发展,因而导致心理紊乱。

他提出了婴儿期抑郁症(PPD)的理论,认为母亲在婴儿期抑郁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抑郁孩子以及孤独孩子都是极其复杂的问题,必须用细致入微的心态与之相处,促使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发展出正常的社会能力。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有助于促进精神健康,它强调开发潜在的能力,发现先前未被发现的情绪和想法,并解决引起压力的因素。

这种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自己,提高自尊,更有效的处理现实和潜在的社会问题,改善个人关系,改善婚姻关系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实践中,极大地刺激了心理治疗技术的发展。

自从他提出这种理论以来,精神分析师和心理咨询师以弗洛伊德的方式来探索病人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除心理压力,改变错误的认知,改善个人情绪,为他们重新找到人生的信念和坚强的自我。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他的理论仍面临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弗洛伊德主要将焦点放在个体精神状态和行为上,而忽略了实质性地考虑人际关系,他也没有详细阐述他的理论,而其常见的治疗方式也令许多心理专业人士感到头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結構2
自我:與真實外在世界接觸的部分,有 組織、合理、現實取向,無價值 觀,完全實際,做得通的事。 現實原則 次級思考歷程(secondary thought process) ---同時顧及本我、現實和良心。
3 人格結構
超我:人格中道德部分,由父母傳達的

化價值觀和禁忌的內化。包括兩 種主要內容: a. 良心 --- 使人自覺無價值或罪惡感。 b. 自我理想 --- 使人有榮譽感和自我 價值。 ■道德原則
人格/行為改變的涵意
提升ego的力量 能覺察潛意識的衝突 減少不適應的心理防衛方式 的運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論的運用
(1)夢的解析 ---使用自由聯想和夢
象徵的解釋 (說明)
(2)日常謬誤的潛意識意圖分析 (3)心理治療:移情和反移情、抗拒
現象、情感的宣洩 (next)
a.隱藏的夢 (latent content): 反映潛
Freud心理分析論的 重要建構
前言
1.Freud根據與病人接觸的經 驗、對自己夢境的分析以及各 種不同學科廣泛的閱讀心得。
2.非常強調人類行為的潛意識 動機的解釋。
3.心理動力論強調:以動機、 驅力、需求及衝突間相互作 用的結果解釋行為。行為是 這些力量之間掙扎與妥協的 結果。
4.科學活動、藝術努力、以及所 有文化的產物都是性和攻擊能量 的表現(昇華)。因為如果直接 表現的話,會遭受阻礙。衝突的 結果便是痛苦和精神官能症。
退化 regression --- 個人的libido在面臨壓力和焦慮時會回到早 期的發展階段的行為表現。 退化通常是暫時性的,而固著作用需要耗費較 多
投射 projection 內射 introjection --- 把另一個人的正向特質納入自己的自我。 --- e.g.,年輕人對於偶像的崇拜與模仿。 Freud將個體對於戀親情結的解決看作是內射的 原 型(將父母的權威和價值加以內射 兒童的超 我) 昇華 sublimation --- e.g.,藝術創作、文學、人類的關係和各種社 會的追求。 合理化 --- 酸葡萄和甜檸檬心理
*人具有封閉的心理能量系統。
*兩種主要的驅力或本能 (1)生命本能--- 性驅力 (2)死亡本能--- 破壞性或攻
擊性
本能源自id,但受ego的控制。
生之本能的心理能量叫做
libido 死亡本能的心理能量並未命 名
性本能的四個特性 --驅力強度量(意指:去除性興奮 狀態並帶來快樂) 來源 ---精神力能源來自身體 構造的興奮狀態。
人格發展3
•潛伏期 (六歲到青春期之間) 性本能受到抑制 以及種族系統天賦 對於性活動的克制(內發的羞愧、 罪惡和道德感)心性發展的表面靜 止(其實是潛伏中)。 個體將libido昇華為社會和文化的 實踐(例如專心於學校課業以及友 誼的發展)。
4 人格發展
兩性期 (青春期以後) 自我性愛 客體性愛 男女性器官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性快樂的快感區由口腔、肛門 轉至性器上。 性本能的本質未變,但性活 動形式改變。
有關自我防衛機制的結論
所有的防衛機制都是在保護自我對抗 焦慮。 幾乎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使用。
任何一種防衛機制與壓抑合用,都有
可能演變成精神病態。
在正常的運用下,防衛機制對個體是有
利的,但對社會並無害處,尤其是昇
華,對社會是有益的。
健康人格的指標 ---心性發展成 熟的個體特徵
具有愛與各種功能能適度發 揮(工作)(Work)的能力。
人類的心靈層次
•意識 consciousness •前意識 preconsciousness •潛意識 unconsciousness---並 非所有的潛意識歷程都是童年事 件經驗的壓抑,也有些潛意識歷 程是源自種族系統天賦的遺傳經 驗。
1 人格結構
☆將心靈分成三個部分(結構):本我 (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本/原我:與生俱來、屬於潛意 識層面,存有本能驅力(性和 攻擊驅力),無價值觀,邏輯 和倫理要求立即滿足。 快樂原則 原始思考歷程(primary thought process)
人格發展1
■非常重視個體在五、六歲以前的人格
發展情形 口腔期 (出生到一歲左右) 斷奶問題與吸吮需求 固著現象 口腔性格 肛門期 (兩歲至三歲左右) 如廁訓練與自主性需求 固著現象 肛門性格
人格發展2
性蕾期 (四歲至五歲之間) 戀親情結 Oedipus Complex 男孩:戀母情結 閹割恐懼 認同 • 父親的開始 • 女孩:陽具羨慕 戀父情結 沮喪 認同母親 戀親情結衝突的解決 --- 在父母共 同愛的照顧下,內化父母的價值與 正向特質到兒童的ego之中。 固著現象 性蕾性格
焦慮與心理防衛機轉1
(1)焦慮 (Anxiety) •焦慮是由於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間不能適當的控 制心理能量的一種衝突的結果。 •焦慮的功能 --- 自我保存機制(selfpreserving mechanism)。給予自我(ego)一種信 號 --- 好像有危險即將發生。除非自我能事當 衡量,並能加以壓制,否則危險會升高。 當自我不能以理性或直接控制焦慮時,自我會形 成非現實性的狀態,亦即:出現自我防衛的行為。
重要的理論建構
1.人類的言行舉止、感覺和思想, 都是有意義和目的。換言之,我 們的行為基本上是早已被決定的。 2.潛意識動機:人類大部分的行 為、思想和感情主要是由我們完 全不知的動機所決定(即所謂的 潛意識動機)。
3.人格的動力 --- 本能
*人類行為的動機在於尋求快 樂(即減除緊張與焦慮)。而這些 動機係由源自本能的生理和心理 能量。
大部分的願望的實現都是以隱藏的夢形式出 現,只有經由夢的解釋才能解開願望的謎 底。 基本假設的例外:曾遭受心理創傷的精神官 能症病患的夢。這些病患的夢境內容通常是 重複的創傷經驗,而不是願望的實現。 --- 強迫性重複原則
夢的偽裝
Freud相信夢都是以潛意識形式出現,為了要使 得這些潛意識的願望變成意識的,這些願望必 須逃過兩檢查哨 加以偽裝。有兩種基本 形式: a. 將夢的內容以壓縮 (condensation)或取代 (displacement) 的方式加以扭曲,以致無 法辨識 ---顯性的夢境不像隱藏的夢境那般廣泛。 ---兩者都透過象徵(symbols)的使用。 b.藉由情感的抑制或反向以達欺騙作夢者。回
•Freud的心理分析理論主 題結束 •下一研習主題 –Adler 的個體心理學 (Individual Psychology)
意識裡的材料,都可追溯到童年的經 驗。 b.顯性的夢(manifest content): 夢的表面意義或作夢者的意識的描述。 與最近發生的經驗有關。 顯性的夢境幾乎與前幾天的意識或前意 識經驗有關,而只有隱藏式的夢境才具 有心理分析的重要性。
Freud的基本假設:所有的夢都是願望 的實現 (wish fulfillments)。
防衛的行為功能 --- 保護自我對 抗焦慮的痛苦
焦慮的型態 • 神經質焦慮Neurotic Anxiety ---對莫名危險的懼怕。這種感覺存於ego中, 但源自本我的衝動。亦即:對原始性衝動 突然進入意識而產生的反應。無法控制本 能而產生的恐懼。 ---例如:有些人面對教師、雇主或其他權威 人士時,會激發這些人在生命早期對於父 母的破壞性衝動。而這些有敵意的衝動通 常又伴隨懲罰的害怕,這種害怕會類化成 潛意識的神經質焦慮)。
健康人格:三我間的平衡
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間維持著相當的平衡狀態。 ego能有效合理調控id和superego(亦即:個體的需 求能以合理的方式獲得滿足)。 id的衝動能得到合理的表達,而不至於有羞 愧和 罪惡感。 superego能超越父母的認同和控制,而無對立或亂 倫的遺跡。 自我的理想是實際的、與ego一致的,事實上,ego 和superego之間的界線幾乎是沒有感覺的。
道德性焦慮(moral anxiety) --- 源自自我與超我間的衝突。 --- 例如:當我們有性誘惑的念頭,或 當我們做錯事時會有罪惡感。
現實焦慮(Realistic anxiety) --- 客觀的焦慮 ---對來自真實世界的威脅反應 避開 危險
自我防衛機轉的形式
•壓抑 repression •反向作用 reaction formation •轉移目標 displacement •固著作用 fixation ---libido永久的依附在早期的/原始的發展階段 --- e.g.,口腔性格、肛門性格及性蕾性格等
全身充滿libido,除了性器外, 口腔和肛門也都能產生性快感,所以, 它們也是快感區 (erogenous zones)
終極目標 --- 減除性緊張。
目標雖不能改變,但達到目標可有 不同的途徑。換言之,性快樂未必來自 性器,其他器官也是可能的。
對象/客體 (Object) ---libido灌 注的人事物 libido的客體形式是多變的、可取 代的,可以是他人或自己。
性驅力的顯現2
(2)愛 (Love)---把libido灌注在一個客體或他人 身上。 ■兒童的第一個性愛對象通常是照顧他的 人,通常是母親。但通常這種以家人為性愛對 象的愛,通常是被壓抑的。 ★性愛目標抑制的愛(love aim-inhibited love),而這種愛將持續終生(e.g.,對父母 的性愛加以抑制而成孝順,對兄弟姊妹的性 愛抑制而成手足之愛) (3)虐待狂(sadism)和被虐待狂 (masochism) ■生之本能和死亡本能的融合。例如成人的 活動。
1 性驅力的顯現
•(1)自戀 (Narcissism) ■原始的自戀 (primary narcissism) --在嬰幼兒時期,兒童的libido灌注在ego上。 隨著ego的發展,兒童的libido會慢慢轉移 到他人身上。 ■次級的自戀 (secondary narcissism) ---個體到了青春期,青少年會把libido 再轉回ego上,變得很在意自己的外表以 及其他與自己有關的興趣上。雖然這不 是普遍的現象,但中等程度的自愛,幾 乎是每個人都有的情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