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药化学成分预实验大全

合集下载

常见中药主要有效成分一览表

常见中药主要有效成分一览表

常见中药主要有效成分一览表化学成分/含量测定蚌壳蕨科狗脊原儿茶醛/原儿茶酸鳞毛蕨科贯众间苯三酚类绵马精马兜铃科细辛细辛脂素/挥发油蓼科大黄蒽醌: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番泻苷,鞣质蓼科虎杖蒽醌: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氐三酚(白藜芦醇)/虎杖苷蓼科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四羟基二苯乙烯葡萄糖苷;结合蒽醌: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苋科牛膝甾类:B-蜕皮甾酮;单萜皂苷:齐墩果酸商陆科商陆商陆皂苷甲石竹科银柴胡石竹科太子参毛茛科威灵仙齐墩果酸/常春藤苷元毛茛科川乌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毛茛科附子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毛茛科白芍芍药苷毛茛科赤芍芍药苷毛茛科黄连盐酸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毛茛科升麻异阿魏酸防己科防己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防己科北豆根蝙蝠葛苏林碱/蝙蝠葛碱罂粟科延胡索延胡索乙素十字花科板蓝根告依春/精胺酸/靛蓝/靛玉红蔷薇科地榆没食子酸/鞣质豆科苦参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豆科山豆根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豆科葛根葛根素豆科甘草甘草苷/甘草酸/甘草甜素/甘草次酸/黄酮类豆科黄芪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多糖远志科远志远志山酮III/细叶远志皂苷/3,6二芥子酰基蔗糖葡萄科白蔹五加科人参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g1 五加科西洋参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f11/人参皂苷Rg1 五加科三七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 伞形科白芷香豆素类: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挥发油伞形科当归挥发油:藁本内酯;有机酸:阿魏酸伞形科羌活挥发油;香豆素类: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羌活醇/紫花前胡苷伞形科前胡挥发油、香豆素: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伞形科川芎挥发油、川芎嗪、内酯类、阿魏酸伞形科藁本阿魏酸伞形科防风挥发油、色原酮: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亥茅酚伞形科柴胡三萜及其皂苷类: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 伞形科北沙参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龙胆科龙胆龙胆苦苷龙胆科秦艽龙胆苦苷/马钱苷酸萝藦科徐长卿丹皮酚/强心苷萝藦科白前萝藦科白薇紫草科紫草紫草素/BB-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苯酚及苯醌类唇形科丹参菲醌类:丹参酮I/丹参酮IIA/隐丹参酮;酚酸类:原儿茶醛/丹参酸B 唇形科黄芩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玄参科玄参哈巴苷/哈巴俄苷玄参科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梓醇/毛蕊花糖苷;多糖类:RPS-b 玄参科胡黄连胡黄连I/II/香草酸/桂皮酸/阿魏酸/肉桂酸茜草科巴戟天耐斯糖茜草科茜草羟基茜草素/大叶茜草素/茜草素/异茜草素川续断科续断川续断皂苷VI 葫芦科天花粉桔梗科桔梗桔梗苷A/C/D/菊塘/黄酮桔梗科党参党参苷/党参炔苷/菊塘桔梗科南沙参皂苷菊科木香挥发油:木香内酯/木香羟内酯/去氢木香内酯;菊塘;生物碱菊科川木香挥发油:木香内酯/木香羟内酯/去氢木香内酯;菊塘菊科白术苍术酮/白术内酯菊科苍术苍术醇/苍术酮/苍术素/糖苷类菊科紫苑紫菀酮黑三棱科三棱泽泻科泽泻泽泻醇/23-乙酰泽泻醇B 莎草科香附挥发油:a-香附酮;大黄素甲醚天南星科天南星黄酮:芹菜素;生物碱天南星科半夏多种氨基酸;芳香族;有机酸,如琥珀酸;生物碱;甾醇类天南星科石菖蒲挥发油百部科百部生物碱百合科川贝母贝母素乙/西贝母碱百合科浙贝母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百合科黄精无水葡萄糖百合科玉竹葡萄糖百合科重楼重楼皂苷百合科土茯苓落新妇苷百合科天冬百合科麦冬麦冬皂苷(以鲁斯可皂苷元计)/糖类/黄酮百合科知母甾体皂苷:如知母皂苷BII,黄酮:如芒果苷薯蓣科山药化学定性鉴别:蛋白质/氨基酸/还原糖类鸢尾科射干黄酮类:次野鸢尾黄素/鸢尾苷元;射干酮/射干醛姜科莪术挥发油姜科姜黄姜黄素/挥发油姜科郁金姜黄素/挥发油兰科天麻天麻苷(天麻素)兰科白芨木通科木通木通科大血藤鞣质;游离蒽醌: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苷类豆科苏木巴西苏木素、色原烷类、黄酮类、挥发油豆科鸡血藤异黄酮、二氢黄酮、查耳酮,如芒柄花素豆科降香瑞香科沉香挥发油:沉香螺萜醇、白木香酸、白木香醛五加科通草茜草科钩藤钩藤碱、异钩藤碱桑科桑白皮黄酮、香豆精、挥发油毛茛科牡丹皮丹皮酚、牡丹酚苷、芍药苷、挥发油木兰科厚朴挥发油:a-桉油醇、B-桉油醇;新木脂素类:厚朴酚、和厚朴酚;生物碱、鞣质樟科肉桂桂皮醛杜仲杜仲松脂醇二-B-D葡萄糖苷、杜仲胶豆科合欢皮(-)-丁香树脂酚-4-O-B-D-呋喃芹糖基-(1-2)-B-D-吡喃葡萄糖苷芸香科黄柏小檗碱、黄柏碱、巴马汀、黄柏酮芸香科白鲜皮木樨科秦皮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秦皮素萝藦科香加皮 4-甲氧基水杨醛茄科地骨皮水龙骨科石韦绿原酸柏科侧柏叶槲皮苷小檗科淫羊藿淫羊藿苷十字花科大青叶靛蓝、靛玉红蔷薇科枇杷叶熊果酸、齐墩果酸豆科番泻叶番泻苷A\B\C\D,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夹竹桃科罗布麻叶金丝桃苷、槲皮素、异槲皮素、山奈素唇形科紫苏叶挥发油菊科艾叶桉油精木兰科辛夷挥发油、木脂素类:木兰脂素、生物碱豆科槐花总黄酮:芦丁桃金娘科丁香丁香酚茄科洋金花东莨菪碱、莨菪碱、去甲莨菪碱、阿托品忍冬科金银花绿原酸、木犀草苷菊科款冬花款冬酮菊科菊花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菊花酮、胆碱菊科红花红花苷、芦丁、山奈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 香蒲科蒲黄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芸香苷、槲皮素鸢尾科西红花西红花苷I/II、西红花醛藜科地肤子地肤子皂苷Ic 木兰科五味子木脂素:五味子醇甲、乙;五味子甲素、乙素;挥发油:柠檬醛;有机酸:柠檬酸十字花科葶苈子槲皮素-3-O-B-D-葡萄糖-7-O-B-D-龙胆双糖苷蔷薇科木瓜苹果酸、枸橼酸、齐墩果酸、熊果酸蔷薇科山楂槲皮素、枸橼酸、绿原酸、熊果酸蔷薇科苦杏仁苦杏仁苷蔷薇科桃仁苦杏仁苷蔷薇科乌梅枸橼酸蔷薇科金樱子金樱子多糖:无水葡萄糖豆科沙苑子沙苑子苷豆科决明子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决明素、橙黄决明素豆科补骨脂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芸香科枳壳柚皮苷、新橙皮苷芸香科吴茱萸吴茱萸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萸烯、柠檬苦素大戟科巴豆脂肪油、巴豆苷鼠李科酸枣仁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斯皮诺素伞形科小茴香挥发油(茴香油):反式茴香脑、茴香醛;黄酮:槲皮素伞形科蛇床子蛇床子素山茱萸科山茱萸马钱苷、酒石酸、没食子酸、熊果酸木樨科连翘连翘苷、连翘脂苷A、连翘酚、齐墩果酸木樨科女贞子特女贞苷、齐墩果酸、熊果酸马钱科马钱子番木鳖碱(士的宁)、马钱子碱旋花科菟丝子金丝桃苷、槲皮素旋花科牵牛子牵牛子苷、咖啡酸茄科枸杞子枸杞多糖、甜菜碱茜草科栀子栀子苷、番红花素、绿原酸葫芦科瓜蒌三萜皂苷、有机酸菊科牛蒡子牛蒡苷菊科鹤虱禾本科薏苡仁薏苡仁油、甘油三油酸酯棕榈科槟郎槟榔碱姜科砂仁挥发油:乙酸龙脑酯姜科草果挥发油姜科豆蔻挥发油、桉油精姜科益智挥发油。

中草药化学成分性质汇总

中草药化学成分性质汇总

中草药化学成分性质汇总一.糖类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多视为无效成分。

(但有的可直接供药用:蜂蜜、饴糖、葡萄糖等。

)分类:单糖类,低聚糖,多糖类。

(一)单糖类: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未,味甜,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不溶于已醚。

(二)低聚糖:由2-9个单糖分子成,有甜味、能溶于水,难溶于或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醇沉法可除去)(三)多糖类:是由10个分子以上或更多的单糖缩合而成的高聚物(分子量很大)已失去了一般糖类的性质,多不溶于水,可溶于热水生成胶体溶液(如淀粉),也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无甜味。

主要有:淀粉、菊糖、粘液质、果胶、树胶等,这类成分多无生理活性,通常作为杂质除去(醇沉法)。

1.淀粉多存于中药的种子、果实、根茎(如半夏、茯苓、山药等)没有显著的药效(但可水解成葡萄糖,是一种营养物质),淀粉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600C以上的热水易糊化成粘稠状的胶状溶液,不易过滤,故含淀粉较多的中药不宜用水煎煮提取。

通常作为杂质除去——可用醇沉法除去。

2.菊糖性质和淀粉类似,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它有机溶剂。

中药中的菊糖多为无效成分,亦可用醇沉法除去。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①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中(如知母、黄柏、车前子等)。

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水提液往往因粘稠性大而很难过滤。

除去方法:a.沉醇法b. 加石灰水或醋酸铅—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而除去。

②果胶—存在植物的果实中,具有抑菌、止血作用。

③树胶—是植物受伤害后所分泌出的一类保护性胶体化合物(透明或半透明固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遇水膨胀而形成胶体物质。

——也可用醇沉法除去二、氨基酸、蛋白质和酶1.氨基酸——动植物组织中的一种含氨有机物,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多为有效成分。

2.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由a-- 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

即由一个氨基酸的羟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的链状结构。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中药中所含的化学成分种类很多,因此在研究一种中草药的有效成分,首先应大致知道其中含有哪些类型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皂苷、黄酮类等。

一般可先进行简单的预试验,以便对今后的提取分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预试验的方法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根据研究的需要,重点检查某类成分,进行单项预试验,例如需要寻找含生物碱类成分,仅需进行生物碱的定性反应,以检查生物碱的存在与否;另一类是系统试验法,即选用简单的定性方法对中草药中各类成分进行较为全面的试验。

【目的要求】1、熟悉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2、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鉴别方法3、了解各种不同的中药材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原理】预试验室采用中草药初步提取、分离后加入检出各类化学成分的试剂,观察反应现象以判定结果。

由于植物提取液颜色大多较深,各种检出反应的颜色变化在试管内观察时难以判明正或负反应、有些定性反应常为几类成分所共有,有时又可由于成分间的相互干扰或由于定性反应本身的局限性(如反应的灵敏度较差等)等原因,所以预试验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尚需进行薄层或纸层析,将各类成分展开后,再喷定性的显色剂加以判断,灵敏度可进一步提高。

【实验操作】1、试液的制备预试验项目(1)水浸液:取中草药粗粉3~5g,加蒸馏水50 mL,在70~80℃的水浴上加热15 min后,抽滤得药材水浸液样品,做以下成分类型检测试验:糖和苷类、皂苷、生物碱、有机酸、酚类与鞣质、氨基酸与蛋白质等。

1)酚醛缩合反应(Molisch反应):取供试水液1 mL,加入5% α-萘酚乙醇溶液1~2滴,摇匀,倾斜试管,沿管壁徐徐加入1 mL浓硫酸,在两液层交界面上出现棕色、蓝色或紫色环。

2)泡沫试验:取供试水液2 mL于试管中(具塞),用力振摇1分钟,如产生大量蜂窝状泡沫,放置10min,泡沫没有显著消失即表明含有皂苷成分。

3)生物碱鉴别:碘化铋钾试剂、硅钨酸试剂4)pH滤纸检验、5)1%FeCl3、明胶试验6)茚三酮试剂:0.2%茚三酮乙醇溶液试剂、7)双缩脲反应:1%硫酸铜和40%氢氧化钠(2)乙醇提取液:取中草药粗粉3~5g,加95%乙醇50 mL,在水浴上加热回流提取30 min,抽滤得药材乙醇提取液样品(如果原料含有很多叶绿素,可将乙醇滤液加水稀释成70%的浓度,摇匀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加少量石油醚震荡,使叶绿素转到上层石油醚中,分出70%乙醇液)。

中草药的主要化学成分

中草药的主要化学成分

中草药的主要化学成分
中草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
1. 生物碱:如麻黄碱、阿托品、咖啡因等。

2. 鞣质:如丹宁酸、栲胶等。

3. 挥发油:如薄荷脑、樟脑、柠檬烯等。

4. 多糖类:如葡萄糖、果胶、麦芽糖等。

5. 苷类:如皂苷、甾苷等。

6. 酚类:如黄酮类、酚酸类、酚氨等。

7. 生物鹼类:如槲皮素、咖啡鹼、豆辨醌、藥巷醌、野豬草堿、纈帶菖蒲堿等。

8. 醣苷类:如农术次氏糖等。

9. 胺类:如肌氨酸、赭石胺等。

10. 胆硷类:如胆硷胆行、胆硷苦杏等。

在不同的中草药中,其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各不相同,因此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

中药毛桐根的化学成分预试实验

中药毛桐根的化学成分预试实验

中药毛桐根的化学成分预试实验作者:周燕园甄汉深钟振国李志冰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年第01期【摘要】目的:通过预试验,初步探索毛桐根的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试管法,对毛桐根的石油醚、水、95%乙醇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初步推断毛桐根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

结果:通过预试验,提示毛桐根中可能含有多肽、糖类、皂苷、糅质、有机酸、黄酮类、酚、香豆素类等化学成分。

结论:此试验为进一步进行该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关键词】:毛桐根;化学成分;预试验【中图分类号】R28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001-03Prilliminary Test of Chemical Components for Mallotus barbatus (Wall.) Muell. Arg.ZHOU Yan-yuan,ZHEN Han-shen,ZHONG Zhen-guo,LI Zhi-bing(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Nan Ning in Guang Xi 530001,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Mallotus barbatus (Wall.) Muell. Arg. by preliminary test. Methods:The extracted mixture of Mallotus barbatus (Wall.) Muell. Arg. from petroleum ether,purified water and 95%ethanol were studied by test tube method.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Mallotus barbatus (Wall.) Muell. Arg. was primarily demonstrated by precipitation reaction or color reaction with various indicator. Results:The priliminary test indicated that Mallotus barbatus (Wall.) Muell. Arg. may cont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such asPolypeptides,sugars,saponins,tannins,organic acids,flavonoids,phenols,coumarins. Conclusion:The results of priliminary test provide evidence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Mallotus barbatus (Wall.) Muell. Arg..【Key words】Mallotus barbatus (Wall.) Muell. Arg.,chemical components,priliminary test 毛桐根为大戟科植物毛桐Mallotus barbatus (Wall.) Muell. Arg.的根。

药学科研方法-中药化学成分研究PPT课件

药学科研方法-中药化学成分研究PPT课件
• 优点:提取专属性强,易回收浓缩。
• 缺点:价高、易燃、有毒,穿透性差;对设备要 求高。
-
57
提取方法
浸渍法 (冷浸)
煎煮法 (热提)
水蒸气 蒸馏法
渗漉法 (连续冷浸)
连续提取法
回流法 (有机溶剂)
-
58
• 冷提法
• 1.浸渍法:是用水或醇浸渍药材一定 时间,然后合并提取液,并将其减 压浓缩的方法。该法因为一般都是 在低温下进行的,不用加热,所以 适合于挥发性成分及受热易分解成 分的提取。但提取的时间较长,效 率低。用水浸提时还要注意提取液 的防腐问题。
-
11
第四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晶
-
12
1、结晶条件
•溶剂
•温度与湿度
•化合物的纯度
•制备衍生物
2、结晶技术
•溶剂的选择
•结晶速度的调控
•刮壁
•添加晶种
•晶体培养
-
13
第五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纯度测定
-
14
• 晶型 • 熔点和熔距 • TLC • HPLC • NMR • MS
-
15
第六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 定
•简便、快速、准确
6、圆二色谱(CD)
7、CD激子手性法
8、振动圆二色谱(VCD)
9、数据库:SciFinder、Beilstein等
-
19
第七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修饰
-
20
•使药物在特定的部位发挥作用,提高药物的组 织选择性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改善药物的溶解性
•改善药物的吸收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1、影响化合物极性的因素: (1)、化合物分子母核大小(碳数多少):分子

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

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一、引言中药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医学体系,被广泛应用于中华医学世界。

其中,中药材是中医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疗效的重要基础,在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的主要内容(一)中药材化学成分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种类极其丰富,包括单体、多元醇、酚酸类、萜类、黄酮类、植物碱、黄酮异黄酮和皂苷等。

(二)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目前,常用的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和荧光法等。

1. 色谱法色谱法作为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交互作用特点,将混合物中不同成分分离出来,单独检测分离物的性质及组成。

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其中气相色谱法主要用于食品、环境和医药等行业中的成分分离和测定,液相色谱法则常用于中药材、食品中的糖类、蛋白质和多酚类成分的分析和测定。

2. 质谱法质谱法是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的另一种主要方法,它是一种以精确的质量测量为基础的分析手段。

常用的质谱法包括飞行时间质谱法、三重四级杆质谱法等,质谱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定量分离物,并且能够实现不同分子量的化合物的鉴定、分子结构的解析和构成的确认。

3. 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法又称原子核磁共振谱仪,是一种采用核磁共振光谱技术对有机分子结构进行研究的手段。

核磁共振法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的结构鉴定、药物的合成和新药的发现等方面。

4. 荧光法荧光法是一种通过特定的荧光团标记物质表面,采用荧光仪观测其特定的荧光强度的技术。

中药材中的许多成分具有荧光性质,通过荧光法可以实现化学成分的分析和测定。

(三)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在中药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种类繁多,维持着中药的多种药理活性。

根据不同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学活性,可以进行中药作用机制的分析和研究,为中药的疗效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四)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不仅能为中药的药理活性和疗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并且能够为新药开发提供重要的原料及结构分析。

中药千年健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药千年健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对中药千年健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并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从中药千年健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5-pentylresorcinol-β-glucoside(1),原儿茶酸(2),对羟基苯甲酸(3),香草酸(4),5-羟甲基-2-呋喃甲酸(5),2-呋喃甲酸(6),5-羟甲基-2-糠醛(7),(R)-苹果酸(8),(R)-苹果酸二甲酯(9),1,2,3-丙烷三羧酸三甲酯(10),4-羟基-四氢呋喃-2-酮(11)和三羟基薄荷烷(12)。

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4~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标签:天南星科;千年健;化学成分中药千年健是天南星科Araceae千年健属Homalomena植物千年健Homalomena occulta(Lour.)Schott的干燥根茎。

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1]。

具有祛风湿,健筋骨的功效,主要用于风寒湿痹,腰膝冷疼,下肢拘挛麻木等的治疗[2]。

关于千年健中化学成分研究的报道相对较少,目前已经分离得到化学成分主要有倍半萜类[3-5],此外,还有文献报道对其中的挥发油,酚酸类等成分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6],酚酸类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及抑制β-分泌素活性[7]。

5-羟甲基-2-糠醛的抗氧化性质对小鼠CCl4肝损伤模型和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8]。

本实验采用各种色谱分离方法深入研究千年健中其他类型的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出12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而化合物4~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1 材料Varian INOV A-400型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TMS为内标;Bruker esquire 6000质谱仪;柱色谱(200~300目),薄层色谱(GF254,10~40 μm)硅胶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出品;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为瑞典GE Healthcar公司出品;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化学成分预实验大全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7 中药化学成分预试验大全 系统预试法——应用一些简单的定性试验,对中药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作全面检查。 单项预试法——根据需要,有重点的检查某类成分或某药效成分。 方法:试管反应+薄层层析检查 中草药主要来源于植物。植物的化学成分较复杂,有些成分是植物所共有的,如纤维素、蛋白质、油脂、淀粉、糖类、色素等。有些成分仅是某些植物所特有的,如生物碱类、甙类、挥发油、有机酸、鞣质等。 各类化学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特性,一般可由药材的外观、色、嗅、味等作为初步检查判断的手段之一。如药材样品折断后,断面不油点或挤压后有油迹者,多含油脂或挥发油;有粉层的多含淀粉、糖类;嗅之有特殊气味者,大多含有挥发油、香豆精、内酯;有甜奈者多含糖类;味若者大多含生物碱、甙类、苦味质;味酸者含有有机酸;味涩者多含有鞣质等等。 中草药所含化学成分均为多类的混合物,分析时常常互相干扰,不易得到正确结果。因此需根据中草药所含各种化学成分的溶解度、酸碱度、极性等理化性质,再用各类成分的鉴别反应加以鉴别。 一、 预试溶液的制备 1、 水提取液——糖、多糖、有机酸、皂苷、酚类、鞣质、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2、 乙醇提取液——酚类、鞣质、有机酸、香豆素、强心苷、黄酮、蒽醌、甾体…… 3、 5%HCl-乙醇提取液——生物碱 4、 石油醚提取液——甾体、萜类、脂肪油…… (一)鉴别注意事项 1.根据各灰成分不同性质,选用适宜的溶剂提取,以保证等成分能被提取出来。 2.检品提取液的浓度应足以达到各该反应的灵敏度。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7 3.检品提取液的酸碱度(pH)值应不致影响鉴别反应中所需要的pH值。相差甚大时应事先调节。 4.提取液较深时,常易影响观察鉴别反应的效果,此时可适当稀释,或进一步提纯。 5.鉴别反应时应注意防止多类成分的相互干扰,以免出现假阳性,或颜色不正等情况。最好在化学鉴别的同时,做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用已知含某类成分的中草药或纯品做阳性对照)。 6.在鉴别试验中,如果某一类成分的几个鉴别反应结果不一致时(即有的呈阳性反应,有的呈阴性)则应进行全面分析。首先应注意呈阳性反应的试验是否属于该类成分的专一反应,否则应检查其他类成分能否产生该反应,从多方面加以判断。但也应注意,某些反应只能对某一类成分中的某个化学基团呈性反应,如检查黄酮类的盐酸――镁粉试验,它只对黄酮类中的羟基黄酮类(黄酮醇类)反应明显,其余类的黄酮类则不甚明显,但也不能轻易否定不是黄酮类,为了避免孤立和片面的下结论,一定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 中草药化学成分一般鉴别试验屯只是一个初步判断,最后确证尚需进一步提纯,以鉴定后才能予以肯定。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1)加热沉淀试验:加热煮沸 →混浊或沉淀 (蛋白质)+5%H2SO4(不加热)→混浊或沉淀 (2)双缩脲反应:+40%NaOH,1%CuSO4 →紫色、红色或紫红色(多肽、蛋白质) (3)茚三酮反应:+0.2%茚三酮试液 →蓝或蓝紫色(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4)吲哚醌反应:+吲哚醌试液 →各种颜色(氨基酸) (5)Millon反应:+Hg,H2NO2 →红色(蛋白质分子中有酪氨酸组成)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7 (6)Hopkins-Cole反应:+乙醛酸,浓硫酸 →各色(蛋白质分子中有色氨酸组成) (7)氨基酸的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G 展开剂—— n-BuOH,n-BuOH:HAc:H2O 显色剂——0.25%茚三酮试液 →紫红色斑点 (1)加热或矿酸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于试管中,加热至沸或加5%盐酸,如发生混浊或有沉淀示含有水溶性蛋白质。 (2)缩二脲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10%氧化钠溶液2滴,充分摇匀,逐渐加入硫酸铜试液,随加摇匀,注意观察,如呈现紫色或紫红色示可能含有蛋白质和氨基酸。 凡蛋白质结构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CONH-)者均有此反应,能在碱性溶液中与Cu2+生成络合物,呈现一系列的颜色反应,二肽呈蓝色,三肽呈紫色,加肽以上呈红色,肽键越多颜色越红。 (3)茚三酮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入茚三酮试液2-3滴,加热煮沸4-5分钟,待其冷却,呈现红色棕色或蓝紫色(蛋白质、胨类、肽类及氨基酸)。 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水合作物作用,氨其酸氧化成醛、氨和二氧化碳,而茚三酮被还原成仲醇,与所后成的氨及另一分子茚三酮缩合生成有蓝紫色的化合物。 【注】 ①茚三酮试剂主要是多肽和氨基酸的显色剂,反应在1小时内稳定。试剂溶液pH值以5-7为宜,必要时可加吡啶数滴或醋酸钠调整。 ②此反应非常灵敏,但有个别氨基酸不能呈紫色,而呈黄色,如脯氨酸。 (4)氨基酸薄层层析检出反应: ①吸附剂:硅胶G。 ②展开剂:(1)正丁醇:水(1:1)(2)正丁醇:醋酸:水(4:1:5)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7 ③显色剂:0.5%茚三酮丙酮溶液,喷雾后于1100烘箱放置5分钟,显蓝紫允或紫色。

皂苷 (1)泡末试验:振摇 →大量持续性泡末 +0.1M HCl 二管泡末高度相同(三萜皂苷) +0.1M NaOH 碱管高于酸管(甾体皂苷) (2)溶血试验:+2%红血球悬浮液 →溶血 (3)Lieberman—Burchard反应:+醋酐-浓硫酸—— 紫红色(三萜皂苷) 黄-红-紫-污绿(甾体皂苷) (1)泡沫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2ml于带塞试管中,用力振摇3分钟,即产生持久性蜂窝状泡沫(维持10分钟以上),且泡沫量不少于液体体积的1/3。 【注】常用的增溶剂吐温、司盘,振摇时均能产生持久性泡沫,要注意区别。 (2)溶血试验:取试管4支,分别加入滤液0.25、0.5、0.75 ml,然后依次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25、2.0、1.75、1.5 ml,使每一个试管中的溶液都成为2.5ml, 再将各试管加入2%的血细胞悬液2.5ml,振摇均匀后,同置于37℃水浴或25-27℃的室温中注意观察溶血情况,一般观察3小时即可,或先滴红细胞于显微镜下,然后滴加检液看血细胞是否消失。如有溶血现象示正反应。 【注】①鞣质对血红细胞有凝集作用,干扰溶血试验的观察,应事先除去(可用取胜酰胺粉吸附或用明胶沉淀)。 ②检液应为中性溶液。 (3)醋酐浓硫酸试验(Liebrmann Burchard反应)取检品的水溶液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蒸干,残渣加入少量冰醋酸使溶解,再加入醋酐浓硫酸(19:1)试液,呈现红紫色并变成污色绿色(甾类、三萜类成分或皂甙)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7 (4)区别甾体皂甙和三萜皂甙:取带塞试管两支,各盛检品的水溶解1 ml,1支加0.1N盐酸溶液2ml,另一支加0.1N氢氧化钠溶液2ml用力振摇1分钟(需左右手交替振摇各半分钟),观察两管泡沫的多少,若两管泡沫体积相同或酸管多,示含三萜式皂甙;若加碱管泡沫多于加酸管示含甾示含甾体皂甙。 三萜皂甙为酸性皂甙在酸性水溶液中形成较稳定的泡沫;甾体皂甙为中性皂甙在碱笥溶液中能形成较稳定的泡沫。 浓硫酸、高氯酸、高氯酸-香草醛、浓硫酸-香草醛等的显色原理主要是使羧基脱水,增加双键结构,再经双键位移,双分子缩合等反应生成共轭双键系统,又在酸作用下形成阳碳离子盐而显色。

糖和苷 (1)斐林试剂:+硫酸铜、酒石酸钾钠 —— 砖红色沉淀(还原糖) (—)+1%HCl +NaOH 沉淀(苷元) △30min 上清液(+)(多糖、苷) (2)Molish反应:+α-萘酚-浓硫酸 →紫红色环 (3)银镜反应:+0.1N硝酸银、5N氨水 →银褐色(还原糖) (4)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G或纤维素 展开剂—— n-BuOH:Pd:H2O;15%HAc 显色剂—— 苯胺-邻苯二甲酸 (1)碱性酒石酸铜试液:取检品的水溶液1-2ml(如为醇溶液须将醇蒸发除去),加入碱笥酒石酸铜试液1ml,于沸水浴上加热5分钟,产生棕红色或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示有还原糖。 还原糖能使二价铜盐(蓝色)还原成氧化亚铜,醛糖的醛基氧化成羧基: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7 【注】①如检液呈酸性,应先碱化。 ②此反应所产生的沉淀由于条件不同,其颜色也不同,质点上的呈黄色,质点大的呈红色。有保持性胶体存在时,也常产生黄色沉淀。 ③职样品中含有其他醛、酮及还原较强的其他成分,或中划药制剂中附加的抗氧剂、;葡萄糖等均可显阳性反应。 (2)α萘酚试验(Molisch紫环反应):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5%萘酚试液数滴振摇后,沿管壁滴入5-6滴浓硫酸,使成两液层,待2-3分钟后,两层液面出现紫红色环(糖、多糖或甙类)。 多糖类遇浓硫酸被水解成单糖,单糖被浓硫酸脱水闭环,形成糠醛类化合物,在浓硫酸存在下与α萘酚发生酚醛缩合反应,生成紫红色缩合物。 【注】①甙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糖基,一般属于单糖类,如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但也有含二分子糖(双糖)或多分子糖(多糖)。在上述反应条件下,甙被水解成单糖,因此甙萘酚试验,系分子中糖部分的反应。 ②由于此反应较为灵敏,如有微量滤纸纤维或中草药粉末存在于溶液中,都能产生上述反应。故滤过时应加注意。 (3)多糖的确证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5ml于水蒸发至干,加入1ml蒸馏水,再加入乙醇5ml,如出现沉淀,滤过收集后用少量热乙醇洗涤,再将沉淀物溶于3ml蒸馏水中,做下例试验。 ①碘试验:取检品的不溶液1ml,加碘试液1滴,观察颜色变化,如呈蓝黑色为地衣糖;紫黑色为糊精;蓝色加热消失,冷后蓝色再现为淀粉。 ②多糖水解: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入稀盐酸5滴,置沸水浴中加热10-15分钟,然后用10%氢氧化钠液中和至中性,再加新配制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液4滴,另取检液1ml,不加酸水解直接加入上述试液4滴,两管同置水浴上煮沸5-6分钟。如果水解后生成棕红色物的量比未经水解的多,则示有多糖。 多糖水解后产生单糖,利用单糖的还原性,使铜离子还原成氧化亚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