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感统活动方案设计一

合集下载

4到6岁儿童感统训练教案

4到6岁儿童感统训练教案

4到6岁儿童感统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感统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2.培养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

3.提高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

4.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

二、教学重点。

1.感统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感统训练的基本动作和方法。

3.感统训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1.如何针对不同儿童进行感统训练。

2.如何将感统训练融入日常教学中。

四、教学准备。

1.教学材料,感统训练器材、音乐、游戏道具等。

2.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或活动场地。

3.教学人员,具有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老师或教练。

五、教学过程。

1.感统训练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

通过简单的例子和图片,向儿童介绍感统训练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他们了解感统训练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进行感统训练。

2.感统训练的基本动作和方法(30分钟)。

老师向儿童展示一些感统训练的基本动作和方法,如平衡训练、重力反馈训练、触觉训练等,让儿童亲自尝试并体验,引导他们探索不同感官的刺激和反馈。

3.感统训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20分钟)。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儿童了解感统训练对他们身体和智力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感统训练的实际操作(40分钟)。

老师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感统训练活动,如搭积木、走平衡木、玩感统球等,让儿童在游戏中进行感统训练,提高他们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5.感统训练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20分钟)。

老师向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介绍如何将感统训练融入日常教学中,如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感统训练的小游戏和活动,或者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儿童一些感统训练的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儿童了解了感统训练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了一些感统训练的基本动作和方法,体验了感统训练的乐趣和效果,同时也了解了如何将感统训练融入日常教学和生活中。

希望通过感统训练的学习和实践,能够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培智学校感统训练教学设计

培智学校感统训练教学设计

培智学校感统训练教学设计培智学校感统训练教学设计感统训练指的是通过刺激儿童的感觉系统,帮助他们发展和整合感觉系统,提高感觉统合的能力。

培智学校是一所专门为特殊儿童提供教育服务的学校,感统训练对于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设计一节适合培智学校特殊儿童的感统训练课程。

课程名称:感统训练课程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发展和整合感觉系统,提高感觉统合的能力。

2. 提升学生的运动协调性和平衡感。

3. 培养学生的身体意识和空间感知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认知能力。

教学内容:1. 感觉刺激:通过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的感觉刺激,启发学生感觉系统的发展。

例如,利用触摸球、各种材质的物品、音乐和味道等刺激儿童的感官。

2. 运动训练:通过各种运动和体操动作,提升学生的运动协调性和平衡感。

例如,利用跳绳、投掷球、平衡器械(如平衡木、小板凳)、赛跑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身体控制和协调能力。

3. 空间感知训练:通过游戏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身体意识和空间感知能力。

例如,让学生在空间中进行定向练习、参与追逐游戏、解决迷宫等,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空间方向感。

4. 合作和集体活动:通过团队活动和合作游戏,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

例如,进行小组活动,协作完成任务,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和沟通。

教学过程设计:1. 热身活动:进行短暂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等,以提高学生的身体活动性和准备感统训练。

2. 感觉刺激环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感觉刺激活动,例如触觉刺激活动、听觉刺激活动等。

老师可以在教室内或户外设置不同的感觉刺激站点,让学生自由选择体验。

3. 运动训练环节:设计一些简单而有趣的运动训练活动,如平衡游戏、跑步比赛、接力赛等,让学生在运动中锻炼身体控制和协调能力。

4. 空间感知训练环节:利用游戏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身体意识和空间感知能力。

例如,利用方向和位置概念游戏和迷宫解谜游戏,让学生通过有限的线索找到正确的方向。

5. 合作和集体活动环节:选择适合的团队合作游戏,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

幼儿园感统训练活动方案 幼儿园活动

幼儿园感统训练活动方案 幼儿园活动

幼儿园感统训练活动方案一、概述感统训练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感统训练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有利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

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幼儿园感统训练活动方案,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园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活动目的1.提高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

感统训练活动旨在通过多种感觉刺激,激发幼儿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促进感觉信息的整合和加工,使幼儿更好地感知和适应周围环境。

2.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感统训练活动旨在通过各种动作训练和体能活动,促进幼儿身体的协调和灵活性,提高他们的身体控制能力。

3.促进幼儿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感统训练活动旨在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和动作训练,提高幼儿的意识集中能力和持续注意能力,促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品质。

三、活动内容1. 触觉刺激活动针对幼儿的触觉刺激活动,可以设置触觉板、触觉球等设施,让幼儿通过触摸和揉捏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品,感受不同的触觉刺激,以提高他们的触觉感知和觉醒。

2. 视觉刺激活动在视觉刺激活动中,可以设置图形识别游戏、色彩辨认游戏等,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辨认不同图形和色彩,提高他们的视觉感知和辨识能力。

3. 平衡训练活动平衡训练活动可以设置单脚站立、走直线、跳绳等项目,让幼儿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平衡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4. 运动协调活动运动协调活动可以设置接力赛、搭配游戏等项目,让幼儿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他们的运动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 空间定位活动空间定位活动可以设置迷宫游戏、方向判断游戏等项目,让幼儿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他们的空间意识和方向判断能力。

四、活动要求1.活动时间:每天安排感统训练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以确保活动的效果和效果。

2.活动空间:确保活动场地的安全性和适用性,保证幼儿在参与感统训练活动时不会造成意外伤害,同时要保证活动场地的通风和采光情况良好。

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教案设计

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教案设计

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教案设计教案标题: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帮助特殊儿童发展感觉统合能力,提升他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处理能力。

2. 促进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与其他认知、运动和社交技能的发展相互协调。

3. 提供适合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

教案步骤:1. 熟悉学生:了解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包括他们的感觉敏感度、感觉过滤能力等。

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和目标。

2. 制定个性化目标: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确定感觉统合训练的个性化目标,例如提高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和运动感觉等方面的能力。

3. 设计活动:选择适合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a. 触觉训练:使用不同材质的触觉刺激物,如绒毛、沙袋等,让学生触摸、握持、摩擦,以提高他们的触觉敏感度和触觉刺激的感知能力。

b. 听觉训练:利用音乐、声音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分辨不同的声音、定位声源、模仿声音等,以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和听觉刺激的处理能力。

c. 视觉训练:使用视觉刺激物,如图形卡片、颜色卡片等,让学生观察、辨认、分类,以提高他们的视觉敏感度和视觉刺激的感知能力。

d. 嗅觉训练:利用不同的气味物质,如香水、花朵等,让学生辨认、分类、描述气味,以提高他们的嗅觉敏感度和嗅觉刺激的感知能力。

e. 运动感觉训练:通过平衡训练、运动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运动感觉,如重力、速度、力量等,以提高他们的运动感觉和身体协调能力。

4. 实施训练活动: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目标和活动设计,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进展,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5. 评估与反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进展和表现,进行评估,并向学生及其家长提供反馈。

评估可以包括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如观察记录、测评工具等。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个性化。

幼儿园感统训练活动设计

幼儿园感统训练活动设计

幼儿园感统训练活动设计一、引言感统训练是针对幼儿发展的一种活动,通过不同的感觉刺激和经验,帮助幼儿建立感觉统合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感统训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对于幼儿的语言、认知、社交和情绪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设计有效的感统训练活动对于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运动感统训练活动1. 跳绳:幼儿可以通过跳绳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同时也能够增强身体的肌肉控制力。

2. 走绳:在园内设置绳子迷宫,让幼儿在绳子上走过去,既能够锻炼幼儿的平衡感,又能够培养他们对自身空间的掌控能力。

3. 爬行:设置各种障碍物,让幼儿进行爬行运动,能够锻炼他们的力量和平衡感,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

4. 球类运动:进行一些简单的投掷和接球游戏,帮助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方向感。

三、触觉感统训练活动1. 双手摸箱:在盒子中放置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让幼儿用双手去感受,培养他们对不同材质的识别能力。

2. 筛米粒:在盆子中放入米粒,让幼儿用手筛去米粒,既能够锻炼他们的手部精细动作,又能够激发他们的触觉感知。

3. 翻拍子:在拍子上贴上不同的质地纸张,让幼儿用手去翻拍子,并描述纸张的质地,培养他们的触觉辨别能力。

4. 触碰游戏:准备不同质地的物品,让幼儿闭上眼睛,通过触摸来判断物品的质地。

四、听觉感统训练活动1. 声音辨别: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幼儿判断声音的来源,并描述声音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听觉辨别能力。

2. 跟读游戏:播放一段儿歌或故事,然后让幼儿试着跟着唱或者说,培养他们的听觉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听觉迷宫:布置一组由不同声音组成的迷宫,让幼儿通过听声音来找到正确的路径,培养他们的听觉空间定向能力。

4. 听觉绘画: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进行绘画,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创造力。

五、视觉感统训练活动1. 目标击中:在墙上或地上画上不同颜色或形状的目标,让幼儿投掷小球击中目标,锻炼他们的目标定位和手眼协调能力。

特殊儿童感统优秀教案集

特殊儿童感统优秀教案集

特殊儿童感统优秀教案集1. 引言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感知、研究、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障碍或障碍风险的儿童。

感统训练是帮助特殊儿童发展感觉统合能力的重要方法。

本教案集汇集了一些优秀的感统训练教案,旨在为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

2. 教案1:视听觉统合训练- 教案名称:听觉追踪游戏- 目标:提高特殊儿童的听觉追踪能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内容:通过播放音频并引导特殊儿童跟随音频中的指令进行相应动作,训练儿童的听觉追踪能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 教材/工具:音频播放器、音频文件、指令卡片等- 教学步骤:1. 播放音频,并示范指令所示的动作;2. 要求特殊儿童跟随音频中的指令进行相应动作;3. 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和尝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4. 反馈和总结本次活动,鼓励儿童分享感受和体验。

3. 教案2:触觉统合训练- 教案名称:触觉感知游戏- 目标:培养特殊儿童的触觉感知能力和手部协调能力- 内容:通过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引导特殊儿童进行触觉感知,并进行相应的手部活动,以培养儿童的触觉感知能力和手部协调能力。

- 教材/工具: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绒布、木块、沙袋等)- 教学步骤:1. 准备不同材质的物品,并放置在课堂上;2. 引导特殊儿童触摸这些物品,并通过询问引导儿童描述触感;3. 鼓励儿童进行相应的手部活动,如用绒布擦拭、用木块搭建等;4. 鼓励儿童分享自己的触感体验和互动交流。

4. 教案3:运动统合训练- 教案名称:平衡训练- 目标:提升特殊儿童的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 内容:通过一系列平衡训练活动,帮助特殊儿童提升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

- 教材/工具:平衡板、教具球等- 教学步骤:1. 引导儿童站在平衡板上,练保持平衡;2. 引导儿童进行平衡板上的各种动作,如单脚站立、走平衡木等;3. 组织儿童进行平衡球的传递、接球等活动;4. 鼓励儿童探索和尝试新的平衡训练活动。

5. 总结本教案集提供了几个优秀的特殊儿童感统训练教案,分别从视听觉统合、触觉统合和运动统合三个方面进行训练。

特殊教育智力障碍学生感觉统合训练教学设计

特殊教育智力障碍学生感觉统合训练教学设计

特殊教育智力障碍学生感觉统合训练教学设计一、课型:新授二、课时:一课时三、学情:中度智力障碍学生。

四、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感统小游戏,增强游戏兴趣,提高前庭觉平衡能力,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提高注意力。

五、教学重点:学生平衡能力训练与跳跃能力训练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难点:在跷跷板上保持平衡的过程中还能集中注意力将小球投进筐篮里是本节课难点。

六、教学用具:感统按摩坐垫、感统跳高架、跷跷板、感统独脚凳、儿童海洋球、跳高架标志桶。

七、教学过程:(一)课前常规:(1)点名一通过点名,提高学生注意力,将学生思绪引入本节课堂中来。

(2)拍手踏脚操一通过活动四肢,帮助学生身体进行放松,以达到本节课感统训练目的。

(二)新课开始:(1)教师示范:“同学们,今天我们做新的游戏,大家看老师做,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上来做”注意:教师做动作示范时务求把速度放慢、动作标准做细。

动作分解:A:两脚踩在感统按摩坐垫上,平稳站立,然后进行下一动作。

B:两手打开,双腿程半蹲姿势,积蓄腿部力量进行跳跃跳高架。

C:双脚站立在跷跷板,保持平稳,手持标志桶。

D:看准地上倒放的标志桶,将桶内海洋球扔进地上的标志桶里,将桶内海洋球扔尽为止进行下一动作。

E:跳跃跳高架后,双腿着地,坐在独脚凳上,然后缓缓单腿抬起,数数20秒。

课型示范结束。

(2)学生练习:”下面老师请每个同学上来练习一下,大家不要着急,按顺序进行。

”注意:在年龄小的学生进行练习时,要对学生进行辅助,防住出现跌倒磕伤。

同时要对动作做的标准的学生进行表扬,增强玩游戏积极性,对于动作标准欠缺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增强其信心。

(3)课堂巩固:对于游戏方式方法要重复练习,及时巩固,形成肌肉记忆。

感统训练教案(特殊教育适用)

感统训练教案(特殊教育适用)

感统训练教案(特殊教育适用)
引言
研究困难儿童或特殊儿童的研究过程受到感统不良的影响。

因此,他们需要感统训练,以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和生活质量。

目的
本教案旨在提供特殊儿童感统训练的有效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研究和日常生活中。

方法
以下是几项感统训练活动,可应用于特殊儿童:
1. 使用球类训练平衡和协调性:让特殊儿童在两个手之间传递或接住球。

这能够练他们的平衡和协调性。

2. 运用塑料瓶进行手部协调性训练:让特殊儿童抓住瓶子,转动和翻转它们,这有助于训练他们的手部协调性。

3. 跳绳训练:让特殊儿童不断跳跃绳子,可以提高他们的平衡
和心肺耐力。

4. 运动感觉训练:比如让特殊儿童去试着找到不同部位的感觉,如拿住手指等,可以提高他们的运动感觉。

5. 使用色彩和形状进行认知训练:这可以帮助特殊儿童辨认识
别色彩和形状。

结论
通过采用上述方法,特殊儿童可以增强运动协调性、平衡能力、手部协调性和感觉认知能力。

除此之外,这个方法也会有利于特殊
儿童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适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活动方案设计一
鼻涕虫儿(66)
一、训练主题
触觉训练
二、训练对象分析
受训对象在触觉功能方面存在异常,表现在触觉过于迟钝,对疼痛刺激不敏感,身体活动协调性差,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害怕拥挤,缺乏自信;其在动作能力方面也存在异常,表现在走路不稳定,摇摇晃晃,不走直线,用指尖拿东西,并且东西经常会掉在地上。

三、训练目标
1、通过呼吸放松训练和肢体放松训练,促进呼吸系统整体功能的提高,激发呼吸肌群进行有效运动,促使所有用于运动和摆姿势的肌群之间达到协调与平衡;
2、通过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3、借助球类对儿童进行被动训练,加强身体与各刺激物的接触,提高大脑统整处理触觉信息与活动中获取其他信息的能力,增加儿童各种感觉间的协调。

具体量化目标:完成用大笼球对儿童进行振动、揉搓、滚压部分的训练;
4、通过走直线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走路的稳定性以及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具体量化目标:能够独立完成大约十米的直线行走,不脱离直线。

四、训练资源要求
训练器材:大笼球、触觉球、粉笔
训练的主要组织者(主训):***
训练的辅助者(辅训):*** ***
五、训练项目及技术要素
(一)训练准备情况检查
受训学生活动技术要素训练教师活动技术要素
1.选择自己训练空间,排查周围危险物。

2.检查随身携带的物品。

3.提前完成饮水、排便。

4.衣着宽松、带/扣紧切。

5.如有身体不适情况,报告训练人员。

1.安排受训学生训练场地,组织受训学生排除周围危险物。

2.要求学生排查随身携带的物品。

3.询问学生的饮水、排便情况。

4.观察并询问学生的身心状态,做出合适的安排。

(二)全身准备活动
结合呼吸放松训练进行全身性的准备活动和下肢关节肌肉的准备活动,提高个体的整体代谢水平,防止肌肉、关节在训练中受损。

虽然该活动是作为准备活动,但实质上已经开始了身体肌肉、协调能力的训练。

1、双肩交替运动
2、双臂划圈运动
3、体转运动
4、手腕、踝关节运动
(三)针对性训练
1、手部精细动作训练
器械:小触觉球
体位及姿势:站立
动作: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右手五指抓握小触觉球,然后传给左手,传递五次保持不掉;然后是拇指和其中的三指抓握小触觉球,进行左右手传递,传递五次保持不掉;
此后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拇指和其中的两指以及拇指和其中的一指抓握小笼球的操
作练习。

难度调节与变式:增加传递次数,保持不掉
2、触觉的被动训练
器械:大笼球
体位及姿势:俯卧位
动作:训练人员将大笼球放置于儿童背部做动态的振动,但不弹起,然后从背部出发,向四肢处进行振动的训练;对儿童躯体进行揉搓的触觉训练,从背部出发,向四肢
处移动大笼球;将大笼球放置于儿童躯体做动态的滚动和静态的挤压。

注意采取上下、前
后、左右等多种方向的滚压。

难度调节与变式:儿童可取仰卧位,进行训练;先采用滑面大笼球,然后用粗面大笼球进行训练。

指导与支持:每一训练环节中,训练人员用简洁的言语要求儿童闭眼或睁开眼感受、集中注意力感受;或要求儿童告知刺激的方向、大小等
3、走直线的练习
器械:粉笔
体位及姿势:站位,行走
动作:教师在地上画一条直线,示范给儿童要按照直线行走。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教
师在旁边辅助。

难度调节与变式:倒退行走或儿童手扶一根直线闭眼行走
指导与支持:教师需要对儿童进行给予适当的言语鼓励、支持。

(四)放松活动
完成上述全面训练项目后,进行全面的放松活动,舒缓肌肉紧张、促进机体代谢物排泄、加快身体恢复。

六、训练难点及应对策略
训练难点:对于大笼球滚压训练时,儿童身体紧绷,明显感觉到儿童很紧张
应对策略:教师给予言语上的鼓励,安慰,告知儿童要放松。

七、训练项目调整
根据每个项目中的难度调节和变式,在训练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八、训练注意的问题和处理
本堂活动课的设计中,教师在进行大笼球滚压时要十分小心儿童的面部(儿童采取仰卧位时),可以尝试在用毛巾遮挡儿童面部的情况下进行,动作要轻柔。

九、家庭训练
本堂活动课中的第一个项目以及第三个项目能在家庭环境中完成。

在学生能初步掌握动作技能后,家长可以在过程中加入认知训练及听觉言语训练。

如制作小卡片,在孩子走步时家长掩口进行音位对比练习,如“pǎo-bǎo”。

或者在儿童进行手部精细动作训练时,家长有节奏的让儿童进行左右手的接球传递。

十、课后反思
本堂练习课上完后,学生能基本达到已定的目标,但课堂中发现关于疲劳应对的问题。

由于本节感统课安排在下午最后一节课,近日学生进入考试复习阶段,学习压力较大,在进入课堂时教师就发现该生精神状态不佳,已进入较疲劳状态。

教师应该在授课中,尽量改变训练的方式方法,避免加重这种疲劳,并应该及时给予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