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氯介质中pH对316L不锈钢和Q235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合集下载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在化工生产中,腐蚀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普遍发生,是导致压力容器产生各种缺陷的主要因素之一。

普通钢材的耐腐蚀性能较差,不锈钢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Cr 和Ni 是不锈钢获得耐腐蚀性能最主要的合金元素。

Cr 和Ni 使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生成一层十分致密的氧化膜,使不锈钢钝化,降低了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的腐蚀速度,使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提高。

氯离子的活化作用对不锈钢氧化膜的建立和破坏均起着重要作用。

虽然至今人们对氯离子如何使钝化金属转变为活化状态的机理还没有定论,但大致可分为2 种观点。

成相膜理论的观点认为,由于氯离子半径小,穿透能力强,故它最容易穿透氧化膜内极小的孔隙,到达金属表面,并与金属相互作用形成了可溶性化合物,使氧化膜的结构发生变化,金属产生腐蚀。

吸附理论则认为,氯离子破坏氧化膜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氯离子有很强的可被金属吸附的能力,它们优先被金属吸附,并从金属表面把氧排掉。

因为氧决定着金属的钝化状态,氯离子和氧争夺金属表面上的吸附点,甚至可以取代吸附中的钝化离子与金属形成氯化物,氯化物与金属表面的吸附并不稳定,形成了可溶性物质,这样导致了腐蚀的加速。

电化学方法研究不锈钢钝化状态的结果表明,氯离子对金属表面的活化作用只出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着1 个特定的电位值,在此电位下,不锈钢开始活化。

这个电位便是膜的击穿电位,击穿电位越大,金属的钝态越稳定。

因此,可以通过击穿电位值来衡量不锈钢钝化状态的稳定性以及在各种介质中的耐腐蚀能力。

2 应力腐蚀失效及防护措施2. 1 应力腐蚀失效机理在压力容器的腐蚀失效中,应力腐蚀失效所占的比例高达45 %左右。

因此,研究不锈钢制压力容器的应力腐蚀失效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应力腐蚀,就是在拉伸应力和腐蚀介质的联合作用下而引起的低应力脆性断裂。

应力腐蚀一般都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①只有在拉应力的作用下。

②产生应力腐蚀的环境总存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不锈钢在含有氧的氯离子的腐蚀介质及H2SO4 、H2S 溶液中才容易发生应力腐蚀。

不锈钢材质耐氯离子腐蚀标准以及不锈钢鉴别知识

不锈钢材质耐氯离子腐蚀标准以及不锈钢鉴别知识

不锈钢材质耐氯离子腐蚀标准参考关于不锈钢材质耐氯离子腐蚀标准可参照《火电厂循环水处理》一书第179页,明确约定:⑴、T304不锈钢氯离子含量为0-200mg/L⑵、T316不锈钢氯离子含量为<1000mg/L⑶、T317不锈钢氯离子含量为<5000mg/L选择影响因素除了上述的循环水中氯离子含量多少、水的温度和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外,还有循环冷却水的酸碱度,同样的氯离子含量,在酸性环境下腐蚀性增强,反之减弱.如316不锈钢材料,对于1.20×10I4(120 ppm,)氯离子含量的循环冷却水,在pH值为5时,不腐蚀的合适温度为:4o℃,在pH值为9时,不腐蚀的合适温度可以大于130℃202不锈钢相关资料:202不锈钢相当于我国的 1Cr18Mn8Ni5N,其中Cr前面的1是表示它的平均碳含量为0.1%(实际≤0。

12%).奥氏体不锈钢按其化学成分又分为铬镍系(美国为300系)奥氏体不锈钢和铬锰系(美国为200系)奥氏体不锈钢两个系列。

铬锰系(200系)奥氏体不锈钢实在铬镍系奥氏体不锈钢基础上,往钢中加入锰和(或)氮代替贵重金属镍元素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奥氏体元素,除锰之外还有氮,一般还有适量的镍(4%~6%)。

钢中锰起稳定奥氏体的作用。

由于氮强烈的形成并稳定奥氏体且起很好的固溶强化作用,提高了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度,因此这个系列的不锈钢,适宜在承受较重负荷而耐蚀性要求不太高的设备和部件上使用.在200系列的不锈钢中,是用足够的锰和氮来代替镍,镍的含量越低,所需要加入的锰和氮就越高,形成100%的奥氏体结构,因此200系不锈钢具备奥氏体钢的无磁特性。

但由于抗晶间腐蚀和抗点腐蚀能力明显低于300系不锈钢,使用范围具有局限性。

四种不锈钢的鉴别方法①光谱:用高压电激发光谱枪(该仪器体积小,携带方便)打光谱可定性区分出钢的元素种类,以及含量的大致高低。

②化学试剂:有一种专门的试剂叫镍定性液,将其滴在不锈钢表面,通电后瞬间氧化,生成淡白色或浅黄色,说明该不锈钢不含镍;生成淡玫瑰红色且马上褪色变成深黄色,说明该不锈钢含镍在1%—2%左右;生成玫瑰红色且不褪色,说明该不锈钢含镍在4%以上,玫瑰红色越鲜艳说明含镍量越高。

氯离子腐蚀及不锈钢知识

氯离子腐蚀及不锈钢知识

氯离子对热力机组的腐蚀危害极大,其腐蚀表现形式主要是破坏金属表面的钝化膜,进而向金属晶格里面渗透,引起金属表面性质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氯离子对金属腐蚀的机理,并针对热力系统内部氯离子的来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岭澳核电站循环水过滤系统316L不锈钢管道点腐蚀的理论分析Analysis of Pitting Corrosions on 316L Stainless Steel Pipes ofCirculation Water Filtering System in Ling抋o Nuclear Power Station简隆新1 ,时建华2(1.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124;2.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124)简单介绍了循环水旋转滤网反冲洗系统及316L不锈钢管道的使用情况,分析了316L不锈钢的抗腐蚀性。

详细介绍了点腐蚀形成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了316L不锈钢点腐蚀的情况,提出了对反冲洗管道可采取的防护措施。

316L不锈钢;管道;点腐蚀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rotating drum filter back flushing system and the usage of 316L stainless steel pipes. It also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anti-corrosion of 316L stainless steel. At the same time, it gives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mechanism of forming pitting corrosion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its form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pitting phenomena and suggestion for the pipe material selection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316L Stainless steel; Pipe; Pitting corrosion1 循环水旋转滤网反冲洗系统简介循环水过滤系统(CFI)的主要设备是旋转海水滤网,在其运行中要不断清除滤出的污物,通过反冲洗系统来实现。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在化工生产中,腐蚀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普遍发生,是导致压力容器产生各种缺陷的主要因素之一。

普通钢材的耐腐蚀性能较差,不锈钢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Cr 和N i 是不锈钢获得耐腐蚀性能最主要的合金元素。

Cr 和Ni 使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生成一层十分致密的氧化膜,使不锈钢钝化,降低了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的腐蚀速度,使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提高。

氯离子的活化作用对不锈钢氧化膜的建立和破坏均起着重要作用。

虽然至今人们对氯离子如何使钝化金属转变为活化状态的机理还没有定论,但大致可分为2 种观点。

成相膜理论的观点认为,由于氯离子半径小,穿透能力强,故它最容易穿透氧化膜内极小的孔隙,到达金属表面,并与金属相互作用形成了可溶性化合物,使氧化膜的结构发生变化,金属产生腐蚀。

吸附理论则认为,氯离子破坏氧化膜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氯离子有很强的可被金属吸附的能力,它们优先被金属吸附,并从金属表面把氧排掉。

因为氧决定着金属的钝化状态,氯离子和氧争夺金属表面上的吸附点,甚至可以取代吸附中的钝化离子与金属形成氯化物,氯化物与金属表面的吸附并不稳定,形成了可溶性物质,这样导致了腐蚀的加速。

电化学方法研究不锈钢钝化状态的结果表明,氯离子对金属表面的活化作用只出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着1 个特定的电位值,在此电位下,不锈钢开始活化。

这个电位便是膜的击穿电位,击穿电位越大,金属的钝态越稳定。

因此,可以通过击穿电位值来衡量不锈钢钝化状态的稳定性以及在各种介质中的耐腐蚀能力。

3. 2 防止孔蚀的措施(1)在不锈钢中加入钼、氮、硅等元素或加入这些元素的同时提高铬含量,可获得性能良好的钢种。

耐孔蚀不锈钢基本上可分为 3 类:铁素体不锈钢;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奥氏体不锈钢。

设计时应优先选用耐孔蚀材料。

(2)降低氯离子在介质中的含量,操作时严防跑、冒、滴、漏等现象的发生。

(3)在工艺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加入缓蚀剂。

氯离子腐蚀不锈钢原理

氯离子腐蚀不锈钢原理

氯离子腐蚀不锈钢原理不锈钢作为一种耐腐蚀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化工、海洋工程、食品加工等领域。

然而,有时候不锈钢也会受到腐蚀的影响,其中氯离子腐蚀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那么,氯离子是如何腐蚀不锈钢的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氯离子腐蚀不锈钢的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锈钢的腐蚀机理。

不锈钢之所以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是因为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这一氧化膜可以有效地阻隔外界介质对不锈钢的侵蚀。

然而,当氯离子存在时,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氯离子可以破坏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使得金属表面暴露在介质中,从而引发腐蚀反应。

其次,氯离子腐蚀不锈钢的原理主要是由于氯离子对不锈钢表面的影响。

当氯离子浓度较高时,它们会与不锈钢表面的铬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不溶于水的氯化铬沉淀物。

这些沉淀物会破坏不锈钢表面的致密氧化膜,导致表面的微小裂缝和孔洞,从而加速了腐蚀的进行。

此外,氯离子还可以与不锈钢中的铬元素形成氯化铬络合物,使得不锈钢表面的铬元素减少,从而降低了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

特别是在高温、高压、高氯离子浓度的环境下,氯离子腐蚀对不锈钢的影响更加显著。

为了防止氯离子腐蚀对不锈钢材料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是控制介质中氯离子的浓度,尽量减少氯离子对不锈钢的侵蚀。

其次是采用合金化的不锈钢材料,增加材料中抗腐蚀元素的含量,提高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

另外,对于特定环境下的使用,可以考虑采用涂层保护或者电化学保护等方法,有效减少氯离子腐蚀对不锈钢的影响。

总之,氯离子腐蚀不锈钢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破坏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加速了金属表面的腐蚀反应。

了解氯离子腐蚀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和使用不锈钢材料,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工程设备的安全运行。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氯离子含量对设备材料腐蚀的影响分析

氯离子含量对设备材料腐蚀的影响分析

氯离子含量对设备材料腐蚀的影响分析摘要:渗透检测是材料表面缺陷检出灵敏度非常高的无损检测方法,但耗材中氯离子含量过高,会导致被检材料氯离子腐蚀现象的发生,本文主要阐述了氯离子对核电设备主要材料的腐蚀机理和原因分析。

.关键词:氯离子含量;设备材料腐蚀渗透检测是目前主要无损检测方法之一,因其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设备,费用低廉,缺陷显示直观,对设备和材料表面缺陷具有极高的检出灵敏度,因而广泛应用于黑色和有色金属锻件、铸件、焊接件、机加工件以及陶瓷、玻璃、塑料等表面缺陷的检查。

本文主要对氯离子含量超标对核安全设备的主要金属材料产生的腐蚀破坏进行描述和分析。

一、奥氏体不锈钢氯离子破坏的国内外案例奥氏体不锈钢因具有较好的塑韧性、耐腐蚀性能和加工性能,但氯离子腐蚀造成应力腐蚀开裂(SCC)的敏感性,会使得SCC在内部迅速扩展导致部件失效,结果会使得设备停止运行,并带来检查、维修和更换成本的增加。

因我国核电发展起步较晚以及国内先进的核安全理念下,目前尚未有核安全设备发生氯离子腐蚀的案例报道,但在国际核电业,也出现过很多设备材料因氯离子腐蚀导致失效的案例。

二、氯离子对金属的腐蚀机理氯元素一般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净化液体和气体中,具有强氧化性。

氯离子破坏金属的主要方式有:点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和均匀腐蚀等。

1、点蚀:一般发生在表面生成氧化膜或钝化膜的金属材料上,或有阴极性镀层的金属上,是一种外观隐蔽而破坏性较大的局部腐蚀形式。

2、缝隙腐蚀:在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表面之间狭窄的缝隙内,存在闭塞电池的作用,导致氯离子富集而出现的腐蚀现象。

3、应力腐蚀(SCC):敏化材料在拉应力和腐蚀介质的联合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出现低于材料强度极限的脆性开裂,致使金属材料失效的现象。

4、均匀腐蚀:通常腐蚀速度比较稳定,腐蚀不是特别严重,主要影响是材料由于腐蚀而逐渐变薄。

5、晶间腐蚀:是在晶粒或晶体本身未受到明显侵蚀情况下,发生在金属或合金晶界处的一种选择性腐蚀,会使材料力学性能剧降,以致造成结构损坏或事故。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在化工生产中,腐蚀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普遍发生,是导致压力容器产生各种缺陷的主要因素之一。

普通钢材的耐腐蚀性能较差,不锈钢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Cr 和Ni 是不锈钢获得耐腐蚀性能最主要的合金元素。

Cr 和Ni 使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生成一层十分致密的氧化膜,使不锈钢钝化,降低了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的腐蚀速度,使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提高。

氯离子的活化作用对不锈钢氧化膜的建立和破坏均起着重要作用。

虽然至今人们对氯离子如何使钝化金属转变为活化状态的机理还没有定论,但大致可分为2 种观点。

成相膜理论的观点认为,由于氯离子半径小,穿透能力强,故它最容易穿透氧化膜内极小的孔隙,到达金属表面,并与金属相互作用形成了可溶性化合物,使氧化膜的结构发生变化,金属产生腐蚀。

吸附理论则认为,氯离子破坏氧化膜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氯离子有很强的可被金属吸附的能力,它们优先被金属吸附,并从金属表面把氧排掉。

因为氧决定着金属的钝化状态,氯离子和氧争夺金属表面上的吸附点,甚至可以取代吸附中的钝化离子与金属形成氯化物,氯化物与金属表面的吸附并不稳定,形成了可溶性物质,这样导致了腐蚀的加速。

电化学方法研究不锈钢钝化状态的结果表明,氯离子对金属表面的活化作用只出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着1 个特定的电位值,在此电位下,不锈钢开始活化。

这个电位便是膜的击穿电位,击穿电位越大,金属的钝态越稳定。

因此,可以通过击穿电位值来衡量不锈钢钝化状态的稳定性以及在各种介质中的耐腐蚀能力。

2 应力腐蚀失效及防护措施2. 1 应力腐蚀失效机理其中在压力容器的腐蚀失效中,应力腐蚀失效所占的比例高达45 %左右。

因此,研究不锈钢制压力容器的应力腐蚀失效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应力腐蚀,就是在拉伸应力和腐蚀介质的联合作用下而引起的低应力脆性断裂。

应力腐蚀一般都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①只有在拉应力的作用下。

②产生应力腐蚀的环境总存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不锈钢在含有氧的氯离子的腐蚀介质及H2SO4 、H2S 溶液中才容易发生应力腐蚀。

不锈钢 氯离子 温度 对照表

不锈钢 氯离子 温度 对照表

不锈钢氯离子温度对照表不锈钢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在氯化工生产中。

氯离子是氯气中的离子形式,它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温度则是一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的重要因素。

对于不锈钢在氯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我们需要特别关注氯离子和温度对不锈钢的影响。

一、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影响1.1 氯离子介绍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氯离子。

氯离子是氯气中的离子形式,它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强氧化剂,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在氯化工生产中,氯离子的存在会对不锈钢材料造成腐蚀,降低其使用寿命。

1.2 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机理氯离子通过和不锈钢材料表面的铬氧化物形成氯化铬,破坏不锈钢的耐蚀性。

这种化学反应会导致不锈钢表面形成坑洞,加速材料的腐蚀速度。

1.3 对策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减轻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影响,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比如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或者选择抗氯化腐蚀能力更强的不锈钢材料等。

二、温度对不锈钢的影响2.1 温度对不锈钢性能的影响温度是一个影响不锈钢性能的重要因素。

在高温下,不锈钢材料容易发生晶粒长大、析出相变化等现象,导致材料性能下降,甚至出现脆化现象。

需要特别注意温度对不锈钢材料性能的影响。

2.2 对策针对温度对不锈钢性能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比如控制工艺温度、选择耐高温不锈钢材料等,以保证不锈钢材料在高温下的优良性能。

回顾性总结:本文主要探讨了氯离子和温度对不锈钢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氯离子的腐蚀机理,以及对不锈钢材料的损害。

然后分析了温度对不锈钢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不锈钢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需要特别注意氯离子和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以保证其长期稳定的使用。

个人观点:作为化学工程师,我深知不锈钢在化学工业中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腐蚀性能和耐高温性能,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不锈钢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不锈钢材料的了解将会更加深入,为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