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与苏北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
浅议促进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开发战略

主 要 集 中在 省 辖 市 和市 区 , 城 乡镇 十 分 短 缺 。从 结 县
构 上 分 析 , 技 能 人 才 占人 才 总 量 的 1 . 2 , 在 高 2 5 存
整 体 学历 偏 低 、 称 偏 低 的 问 题 。 Z 0 职 0 7年 , 苏北 地 区 中级 技术 职 称 以 上 的人 口为 2 . 3万 人 , 为 全 省 的 92 仅 2 . , 才资 源 分 布不 均 现 象 明显 。 42 人
兴 步伐 的加 快 , 苏北 地 区人 才 集 聚 效 应 逐 步 增 强 。但 是 随着 苏 北 地 区社 会 转 型 的加 快 , 别 是 在 加 速 苏 北 特
振 兴 的过 程 中 , 面临 的人 才 问题 是 比较 严 重 的 。这 主 要 表现 在 :
发 性 的 复合 人 才 少 , 多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存 在 知 识 结 构 许 单一 , 专业 技 能 老 化 , 续 教 育 跟 不 上 等 问 题 , 以 形 后 难
五 市 的 3 2 。 高 级 人 才 方 面 , 0 7年 苏 北 五 市 普 . 倍 20
通 高校 毕 业 人 数 5 8 . 4万 人 , 期 苏 南 普 通 高 校 毕 业 同 生 人数 为 2 . 6万 , 31 苏北 仅 为 苏 南 的 1 4 / 。高 等 级 人
作 者 简 介 :王 拮 (9 5 ) 男 , 1 8 ~ , 山东 聊 城 人 , 京 理 . 大 学 人 文 与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行 政 管 理 专 业 研 究 生 , 要 研 究 方 向为 南 T - 主
单位 , 占人 才总 量 的 5 . , 业 经 营 人 才 占人 才 总 86 企 量 的 2 . 7 。 同时 , 才 尤 其 是 高 级 专 业 技 术 人 才 0 1 人
苏南支援苏北计划

苏南支援苏北计划本世纪初,江苏针对苏南苏北发展不均衡问题提出“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口号,并且积极支持苏南五市对口支持苏北五市的经济发展,主要方式就是合建产业园跟传统工业由苏南地区转移到苏北地区。
2005年的苏北是什么局面呢?当时苏北五市常住人口共计3200万,接近江苏总人口的四成,但是苏北五市的GDP只占江苏的1/5,人均GDP更是只有江苏省平均线的1/2,所以江苏的南北巨大差异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
2005年,苏南向苏北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474个,项目总投资128亿元,江苏全省240多家单位积极参与对苏北16个经济薄弱县、区的挂钩扶贫。
苏南帮扶苏北的政策初步获得了成果,当面,苏北五市的财政收入、人均收入都出现较大幅度增长,首次超过江苏平均成绩。
“苏南提升”指的更多是苏南地区的产业升级,苏南地区尤其是苏锡常三市最初的经济起飞就是得益于“上海的星期天”,依托上海的庞大市场跟销售渠道,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跟外资企业开始蓬勃发展,苏南模式直接起飞。
但是苏南有着自己的问题,在苏南乡镇企业成立之初就暴露的病根,那就是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
2007年的无锡太湖蓝藻事件爆发更是把苏南地区的工业污染暴露在全国人们的视野之下,从那以后,苏南地区的产业升级开始加速。
苏北从那时候正式成为苏南最主要的产业外迁地。
苏中的通扬泰三市在江苏一直都是处于中游水平,由于三市分别靠近上海跟南京,又临近长江这条黄金航道,苏中的发展之路比苏北要容易的多。
一直以来苏北地区不仅仅是江苏的人口重心,更是江苏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
人口众多偏偏又工业基础薄弱,所以江苏如果想要共同致富,那么苏北就是江苏绕不过的坎。
所以江苏的策略就是最强的苏南五市对口帮助最穷的苏北五市。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泰尔指数分析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泰尔指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曾面临此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江苏备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困扰,特别是苏北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结构单一等诸多因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并且与苏南的发展差距日趋扩大。
本文利用泰尔指数分析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力求找出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GDP 泰尔指数贡献率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必须选择适当的测度指标。
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方法很多,有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之分。
常用的绝对差异测算方法有标准差、极差、平均差等;常用的相对差异测算方法有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
本文采用泰尔指数来测算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一)泰尔(Theil)指数泰尔指数又称泰尔熵、泰尔系数,它是运用信息理论推出的一个可以按加法分解的不平等指数。
泰尔指数的算法有多种,因采用的权数不同,加权计算产生不同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的计算公式为:式中:yi为i区域研究指标所占的比重;pi为权数。
泰尔系数T越大,表示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反之,就表示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小。
泰尔指数的优点在于可以细分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可以按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进行分解,将组内与组间的差距或不平等综合成总体的差距。
把江苏的总体差异进行分解,泰尔指数分解如下:T=T1+T2即总体差异T=区域间差异T1+区域内差异T2。
以江苏省为例,具体计算如下:T1=NS•In(ns/GDPs)+nm•In(nm/GDPm)+nn•In(nn/GDPn)T2=ns•Ts+nm•Tm+nn•TnT=T1+T2=T1+ns•Ts+nm•Tm+nn•Tn方程两边同除以T,得:式中:TS、TM、TN分别表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泰尔指数;GDPi 表示某市GDP占江苏省GDP的比重;GDPs、GDPm、GDPn分别表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GDP占江苏省GDP的比重;ni表示某市人口占江苏省人口的比重;ns、nm、nn分别表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人口占江苏省人口的比重;、、、分别为地区间、苏南、苏中、苏北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
2025年江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与对策分析

2025年江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与对策分析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凸显。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省份,其人口老龄化现象尤为突出。
预计到2025年,江苏省的人口老龄化将达到新的高度,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2025年江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江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1.1 人口老龄化的定义与背景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通常指60岁及以上)占比增加的现象。
江苏省自198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省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2043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6.09%,高出全国4.92个百分点。
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上升,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1.2 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老龄人口比重增加: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逐年上升,且增速较快。
老龄化城乡差异明显:乡村人口老龄化率高于城镇,但乡村养老机构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短缺、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突出。
区域老龄化不均衡:苏中、苏北地区由于劳动力流出多,常住人口老龄化率高于苏南,但养老机构设施供给明显低于苏南。
二、2025年江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2.1 经济社会压力增大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将显著增大。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将大幅增加,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同时,老年人口对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对社会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
2.2 劳动力市场变化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劳动力供给减少。
这对经济发展构成挑战,特别是在制造业、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短缺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此外,随着老年人口退出劳动市场,年轻一代的就业压力也将增大。
2.3 消费需求结构变化老年人口的增加将促进养老服务、医疗保健、旅游休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江苏经济发展现状

江苏经济发展现状江苏经济发展现状江苏经济的发展处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中产阶级家庭很多。
据统计,江苏仅千万富豪就有59500名,排名全国第5位,一个苏州的朋友告诉我,这里每3个家庭就拥有一辆车,可见江苏的经济是非常强劲的。
纵观整个江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梯次。
第一梯次,南京、苏州、无锡三足鼎立,领跑江苏经济。
这三个城市都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强市,经济基础条件优越。
第二梯次,常州从传统的苏锡常阵营逐渐分离,镇江开始奋起直追。
常州作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一度处于高度繁荣的"苏锡常"阵营,但近年来常州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与苏州、无锡两个城市的差距拉大。
但是整体情况还是非常不错,西利亚常州加盟店月均营业额和苏州的加盟店基本持平。
第三梯次,扬州、南通、泰州、徐州。
南北差距有所缩小,传统意义上的苏南苏北划分界线不再泾渭分明,扬州、南通、泰州三市已从传统意义上的苏北地区脱胎而出,成为连接南北经济、富有活力的苏中板块,它们与徐州构成了江苏城市经济发展的第三纵队。
第四梯次,淮安、连云港、盐城、宿迁。
均分布在传统意义上的苏北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很显然,对于一个成熟的中档饰品品牌来讲,苏南地区是一个很好的介入市场。
2005年4月28日西利亚(饰品)国际连锁机构于郑州成立,公司成立至今发展势头迅猛,截至08年加盟店已达到上千家。
四年来,随着加盟队伍的不断扩大,公司自身的人才储备和管理经验的日益成熟,入主富裕的华东地区成为公司一步重要的棋局。
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和筹备,2008年11月1日,西利亚苏州分公司正式成立,负责管理运作整个华东市场,通过苏州来直接开发沿沪宁高速线的无锡、常州、镇江及南京一线的A级市场,作为启动整个江苏市场的基础市场,并逐步向苏中、苏北辐射,这样在前期可以有效的集中公司的各种资源,把苏南市场做好,并有效的降低运营成本,便利人员安排,为江苏市场布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72/农村老年人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基于对苏南、苏北地区的调查

口增长同步进行 等特 点 。由于 广大的
的农村 老年人集 中在 6 —7 年龄段 , 0 9
显 低于 苏南地区 ,前者约为2 0 元 , 00 后 者约为 3 0 元 。其次 ,农 村老 00
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
丧偶老年人。
72
9%的老人依 靠子女 和 自己负担 医疗 0 费用 ,从合作 医疗保险中受益较 少。
中还发现 ,尽管有 9% 2 的老 人参加了 农村 合作医疗保险 ,但由于保障 的低 的治疗费用不可报 销 ),合作医疗制 度 并没有给农村老 年人较大的支持 。
的30 6名老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
28 2 人有配偶 ,占样本总体 的6 .%; 67
此次调查共发放 问卷3 0 ,回收有效 9 未婚 , 占2 6 6份 人 .%;1 4 丧偶 , 占 水 平性 和高限制性 ( 0人 如多种慢性疾病 问卷3 7 ,运 用S S 1 .统计软件对 3 .%。其中女 }丧偶老年人 多于男性 4份 P S 5 1 0 4 生
状 态究竟如何 ?不同经济社会 条件 下
的老年人 患有慢性 病 ,且 8% 3 是低龄
114 教信 仰 :调查对 象中 ,发 老 年人 ,而定期做检 查或治疗的仅有 .. 宗 7% 6 的农村 老人的生存状 态有何差异 ?如 现有7人 ( 2 . 信仰宗教 ,而且 2 . 。可见 ,大多数农村老人 自我保 0 占 0 %) 8 重 视 ,不及时前往就诊 。此外 ,调查
的压力 、家庭道 德伦 理功能 的退化 等 政 府面临巨额社会福 利支出的严 重挑 于劳动 所得 ,有的是从 事农业生产劳
苏南模式新的发展的趋势

苏南模式新的发展的趋势苏南模式是指中国苏北地区(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山东等地)特别是苏南地区的一种发展模式,该地区以制造业为主导,依托人口红利、地理优势以及政府的支持和配套政策,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全球竞争的加剧,苏南模式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苏南模式将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
在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苏南地区的制造业正面临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压力。
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苏南模式将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苏南模式将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正在面临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和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因此,苏南地区的企业将加大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的投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与此同时,苏南模式还会推动企业从简单的组装加工转向研发设计、品牌创造和服务创新,提高附加值和利润率。
第三,苏南模式将注重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
随着国内外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苏南地区将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推动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苏南模式将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第四,苏南模式将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苏南地区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竞争。
苏南模式将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开拓新的出口市场,扩大进口规模,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国际标准的采纳和推广,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苏南模式将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在苏南地区加快,大量农民工流入城市,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
苏南模式将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和政策的实施,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就业创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苏北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农 经 与 技2 8 第l卷 2 总 1期 村 济 科 0 年 9 第l期(第21 ) 0
苏北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冯 燕 。 宁宁 。 金 玲 刘 董 徐 州 2 10 ) 2 08 ( 州工程 学 院经济 学院 , 苏 徐 江
【 摘 要】 本文在对 苏北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 借
【 关键词】 苏北; 苏南; 融机构 ; 金 政策
13 农 业 信 贷 支 持 。 农 业信 贷 支 持来 看 , 20 .1 . 从 至 0 6年 末 , 苏 江
省 农 村 信 用 合 作 社 累 计 贷 款 余 额 为 2 7 1亿 元 ,其 中 苏 南 26
1 苏北 农村金 融发展现 状 Βιβλιοθήκη 12 农 业发 展 现 状 I
金 融 机 构 和 有 实 力 的私 营 金 融机 构 大量 涌人 小 额 信 贷 和农 村金
整体 上 看 , 南 已经 进 人 工业 化 中后 期 , 苏 北 仍 处 于 工业 苏 而 化 初期 。 产 值来 看 , 从 苏北 的第 一 产业 总 产 值 近 年来 一 直 比苏 南
镇 企 业 , 业 务 基 本 上 与普 通农 户 没 有 直接 关 系 。 其
城镇居民人 农村居 民人
GP D 区 域 ( 元 ) G P 元) 入 ( 亿 D( 亿元 )
入 ( ) 元 ( ) 元
人 均
财政 总收 产 业 结 构 均 可 支 配收 均 纯 收入
农 业 处 于 重要 地位 , 但农 民收 入并 不 理想 , 苏 南 相 比仍 有 一 定 与
差 距 ( 表 3) 见 。
鉴 苏 南成 功经 验 。 政 策 支持 、 在 改善 农 村 金 融机 制 等 方 面 提 出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南与苏北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
——分别以常熟和连云港为例
我们的课题为:苏南、苏北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期中苏南地区一
常熟市为例,苏北地区以连云港市为例。
如今,我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之下,在这个拥有这世界上最
多人口的特殊国度,人口势必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经济
实力较为强大的江苏省就更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了。
一、 两市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数据。常熟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230.7亿元,按
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增速比上年回落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30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36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人均GDP为115405元
连云港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1.13亿元,按可比价格较上
年增长13.6%,增长幅度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369.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1000.1亿元,增长28.6%。人均GDP为19181元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2.经济结构。2009年常熟的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57.8∶40
调整为2.2∶56.2∶41.6 。连云港由16.4:47.3:36.3调整为16.4:
46.3:37.3。两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二、 两市目前的人口状况
1. 人口总数的变化情况。截至2009年末,常熟的户籍人口总数为
1066417人。出生率6‰,死亡率7.55‰,自然增长率-1.55‰,
连云港市户籍人口总数为490.64万人。出生率12.58‰,死亡率
7.69‰自然增长率4.89‰。由此得出两市均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
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这主要是因为人口计生
工作的全面稳步展开,晚婚晚育得到广泛提倡,人们的生育观念
逐步转变。但不难看出常熟的人口水平明显优于连云港市。
2. 人口年龄结构的情况(老龄化情况)。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
普查结果,常熟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97%,同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1.01个百分点。连云港市为
9.18%,上升了2.13个百分点。总体看来两市的老龄化水平都远
超国际衡量标准的7%,且老龄化的进程都在加快,这是对经济社
会的巨大挑战。
3. 人口素质状况。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同2000年
第五次普查相比常熟市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615
人上升为9184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0666人上升为16925
人,文盲率由6.06%下降了3.19个百分点。连云港具有大学文化
程度的由2532人上升到7189人,高中文化程度的由9867人上升
为14116人,文盲率由7.45%下降了2.6个百分点。由此得出,两
市人口受教育程度都明显提升,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4. 城市化水平。至2009年底常熟的城市化率为69%比08年上浮了两
个百分点,连云港的城市化率为44,3%,比08年上浮了1.8个百
分点,均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升,连云港的城市化水平需要进一
步提高。
5. 外来劳动力的情况。
常熟市2010年外来人口为754088人,而连云港至2010年末还不到
13万, 长年外出务工的有82万人。由此明显可以看出,连云港市典
型的人口迁出地,而常熟是明显的人口流入地。但是新时期两地面对
不同的发展状况应该确定不同的战略来应对。
三、 目前产生的问题
1. 在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两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保持
在较低水平,尤其是常熟市,已经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近年来,
国家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大力支持以及其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
导致人口回流现象的出现,这对于常熟这样的对外来劳动力还有
一定依存度的城市来说意味着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人口红利期
已接近尾声,劳动力成本将大大提高,这迫切需要通过产业结构
的优化升级来改变现状,传统的相对粗放的,低水平的劳动密集
型经济已不再适应目前的状况了。而对于连云港而言,其长年外
出务工的有82万人,其中大部分到上海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打工,
如今江苏沿海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需要扩大吸收外来
人口与流出人口回流来支持相关建设。
2. 虽然表面上看来两地的教育水平都有所提高,高等教育也正在普
及,但各方面的高素质技术人员仍然相对紧缺,就常熟市而言,
中级职务以上人员占总专业技术人员的25.59%,其中高级职务的
仅占4.87%,水平比较低。而连云港的中高级职称在全部从业人员
中占15.36%,比重也是比较低的。已经影响到了创新能力及高技
术产业的发展,长此以往,一旦人口红利窗口关闭,老龄化继续
推进,地方财政将不堪重负,经济发展将受到重创。
3. 就业压力仍然较大,虽然两市的自然增长率都有所下降,但据全
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两市15—64岁人口比重都有所上升,常
熟市较之第五次普查上升了33.68个百分点,连云港市上升了
35.19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就业压力的进一步加大,社会竞争依
然强烈,再加上如今企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高,高素质人才
供不应求,就更加剧了这个状况。
4. 连云港市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城市化发展仍然严重滞后于工业
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与实
现现代化目标的“巨大瓶颈”。据研究,我国城市化没每提高1
个百分点,由于对消费品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拉动,按
保守估计也可带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低水平的城市化将
导致城乡消费断层。同时,第三产业对要求服务对象相对集中,
在人口分散的乡村地区发展余地有限,而且成本相对较高,低
水平的城市化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且不利于剩余劳动力的
吸收。
四、 应采取的措施
1. 提升人口素质。人口素质的提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
要把控制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要在继续注重并
且加大力度发展高等教育,同时也要高度关注职业教育,多创造
出社会需要的高精尖技术人才,要在观念上打破传统的只有上大
学才有出路的想法,只有真正掌握一门被社会所需要的技术那才
是最重要的。
2. 积极创新。在当前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增长的前提下企业要
得到长远的发展只有对自身的技术进行创新,不断减少产品的成
本,并且在产业链中要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这样也有利于对外
资的吸引从而反过来刺激自身的转型。同时也要注意管理运营模
式的创新,这样企业才会不断有新鲜的血液注入。当然也离不开
政府的扶持。除了在财力上的支持还要营造利于企业家创新,使
企业家敢于创新、便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3. 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分为两部分,对本市居民特别是老龄人口的
保障,与对外来人口的保障。要建立健全对外来人口的福利制度,
加宽保障面,保障他们在异地他乡有幸福感,归属感,这将有利
于外来人口的流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经济转型。对本
市人口的保障力度也要加强。最近《华尔街日报》称,英国汇丰
银行最新公布的一项17国调查显示,高达75%的中国人认为他们
退休后会比父辈过得好,位于世界第二,中国人成为对退休生活
最乐观的群体之一。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说明社会保障正在向号
的方向发展,但仍需加强。同时,就像刚刚提到的,老龄人口的
保障需要特别注意,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目标,
当然,要大力发展老年产业,从生产、经营和服务等方面为老年
人提供产品和服务,发挥老年产业的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