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农418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河南

《百农418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百农418是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近年育成审定的高产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2015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5014。该品种成功地将高产、优质、抗逆、综合抗病性良好地结合于一体,解决了长期以来品质、高产、抗性三者之间难以同时提高的矛盾。为更好的将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服务于广大农村,助力脱贫攻坚。《百农418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标准起草单位根据《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农业标准管理办法》等要求,从2018年开始,通过田间试验、生产示范、专家建议、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等,完成了本技术规程的征求意见稿,以期为百农418高产稳产栽培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现将本征求意见稿的编写编制情况说明如下: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1、编制背景

小麦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约一半人口的口粮。小麦生产对于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我国对小麦消费量逐年增加。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人口将达成14.2亿,粮食总需求将达到6.14亿吨,其中小麦需求量将达到1.61亿吨,

而2016年我国小麦总产量为1.29亿吨,到2020年要实现我国小麦的自给自足还有至少3200万吨的差额。而近5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甚至有所下降,要满足小麦需求的大幅增长,只能依赖于单产水平的大幅提高。

河南省作为我国小麦的主产区之一,小麦栽培面积占全国小麦栽培面积的22.6%,产量占全国的26.9%,是我国小麦中高产小麦生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河南省小麦的高产稳产对于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干旱、严寒、酷热等极端天气事件和病虫害频繁发生,给河南省的小麦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威胁小麦高产稳产。因此,培育一批兼具高产、抗逆、抗病虫害、优质的小麦品种迫在眉睫。同时,优良的品种还需配套相应的高产栽培管理措施以应对各种自

然灾害,才能确保高产优质小麦的生产。

百农418是河南省科技学院小麦中心近年育成审定的高产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成功地将高产、优质、抗逆、综合抗病性良好地结合于一体,解决了长期以来品质、高产、抗性三者之间难以同时提高的矛盾。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早熟中筋优质小麦品种。其突出优点是苗壮抗冻,年前生长量大,综合抗病又抗倒,根系活力强,成熟落黄好,高产稳产,广泛适应,具有650 kg/667 m2以上的产量潜力;中筋优质,适合生产和加工制作面条、馒头、饺子、方便面、拉面等专用

粉;适应性广,充分适应黄淮麦区的气候特点和生产水平。在百农矮抗58的基础上,实现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又一突破。

2、可行性分析

为了真实体现百农418的生理特性,保证百农418的产量和品质指标满足生产和加工需要,我们已对其水肥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栽培技术、品质等主要技术措施和指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特制定了本标准。

3、标准制定的意义

通过制定《百农418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将有利于小麦品种百农418高产优质小麦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栽培管理技术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市场提供优质的中筋小麦,满足加工企业对优质中筋小麦的需求。据此,特制定该技术规程。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1、任务来源

根据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河南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的公告[(2019年第49号)]和印发《2019年河南省地方标准立项指南》(豫市监[2019]218号)的通知要求。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申请,经河南粮食作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核,根据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9年河南省地方标

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批准立项(项目编号为20193110132)。由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牵头,新乡市种子管理站、河南省金蕾种苗股份有限公司、沈丘县工信局协助,根据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农业厅支持项目《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产业技术体系》、2016年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小麦-玉米节能减投高产保质一体化栽培技术研究”、2017年国家十三五计划项目“超高产育种新材料创制与新品种选育”、2017年新乡市科技重大专项“高光效小麦系列品种培育与示范应用”以及2018年河南省小麦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科技服务项目“河南省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专项”等部分研究内容的要求,本着百农418在不同生态区域实现高产、优质、稳产、高效、广适、生态的原则,并严格遵照GB/T 1.1-2009的有关规定,对河南省地方标准《百农418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进行了起草、制定和修定。并通过试验,经过多项技术集成、生产实践形成了《百农418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完成了征求意见稿。

2、编制原则

(1)标准编制遵循国家现有的农业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严格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及《农业标准管理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

(2)标准编制遵循“科学、适度、可行”原则,既考虑标准

前瞻性,又顾及种植户、企业的生产实际,同时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的目标,通过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标准可以作为政府部门监督、指导生产的依据,在生产上切实可行,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获取满足加工需要中强筋小麦产品。

(3)标准编制遵循真实性和实用性原则。编制过程中严格按照试验示范结果进行编制,同时充分听取相关领域专家、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协调生态适宜区,使标准和生产实际协调统一,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增强实用性。

三、编制过程

1. 工作过程

(1)工作基础

本标准的制定是以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先后承担了2015年河南省中原学者获资助项目“高光效小麦亲本培育与品种创新”、2016年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小麦-玉米节能减投高产保质一体化栽培技术研究”、2017年国家十三五计划项目“超高产育种新材料创制与新品种选育”、2017年新乡市科技重大专项“高光效小麦系列品种培育与示范应用”等,围绕百农418实现安全、高产、优质、稳产、高效技术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分别在焦作市、周口市、南阳市、新乡市、漯河市、济源市等地进行相关研究,为本标准的制定积累了大量试验数据及技术经验,为制定本地方标准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