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简介

合集下载

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简介基本概况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河北省涉县赤岸村中央,占地面积1834?1平方米,由下、上、后旧址三个具有北方民族风格的四合院组成。

下院原为村里的社房院,也即老百姓祭祀诸神之庙,院里设置了司令部会议室、一二九师办公室、刘伯承师长宿办室、李达参谋长宿办室、警卫员宿舍、机要室、马棚等,还有当年师首长刘伯承、邓小平、李达亲手栽种的丁香和紫荆树。

上院位于下院西南角上方。

该院设置有一二九师军政办公室,太行区党委书记、太行军区政委李雪峰的宿办室和房东宿舍。

后院和上院相通,南房5间原为司令部作战处办公室,刘邓首长就在这里指挥了大小战役31000多次,收复了198个县城。

现在,司令部作战处办公室已改设为太行木刻版画展室,里面陈列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太行部队文艺工作者在当年创作的木刻版画,它再现了当年太行军民在艰苦岁月中抗击敌顽的斗争生活。

北房5间为刘师长宿舍,东房3间为邓政委宿舍,西房3间为太行区党委书记赖若愚宿办室。

穿过后院南小门,有司令部的防空洞,洞深9米,里面潮湿阴暗,是当年师首长预防敌机轰炸的窑洞。

建馆情况1982年7月,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司令部旧址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公布为全省首批22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6年11月,司令部旧址被国务院旧址一角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司令部旧址被中宣部列入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列。

1999年5月至7日,省政府拨款15万元,省文物局拨款10万元,由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建,对司令部旧址进行了旧址旧貌复原,生动展示刘邓首长和一二九师的光辉业绩。

1995年,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22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重点工程项目之一,该项目共有五部分组成:一、兴建八路军一二九师陈列馆;二、征集革命文物;三、民居征集;四、旧址旧貌复原;五、印制宣传品。

八路军文化园简介

八路军文化园简介

八路军文化园简介
门票:
欣欣价-八路军文化园成人门票:69元起(省21元);开放时间:
09:00—18:00 交通概况:
自驾:太长高速公路——武乡出站口(出站)——太行东街——马牧桥(驶入太行西街)——八路军文化园(泊车场)
八路军文化园简介:
山西长治八路军文化园主要设有八路村、军艺社、抗战雕塑等主题景不雅和情景剧《反扫荡》、影视蒙太奇体验剧《太行游击队》、《欢庆胜利》大巡游三大精彩演艺,以及水、陆、空多种拓展项目。

您在这里可以穿军装、扛步枪、吃小米饭、住老区炕、唱抗战歌曲、看抗战戏剧,让您接受一次不同以往的体验式红色革命传统教育。

同时,还可承办中、小型商务会议、年终会议以及各类旅游、会议接待及业务培训。

★主题景不雅八字双枪大门、八路村、军艺社、胜利坛、九曲桥等多处含义独特的景不雅让游客在闲暇之余,不仅可以不雅赏到斑斓的风景,更可品味建筑艺术的魅力与其背后的灵魂。

★精品演艺情景剧《反扫荡》、影视蒙太奇体验剧《太行游击队》、《欢庆胜利》大巡游、戏剧鼓书等各种表演以最热烈的民间艺术形式、极具鲜明的舞蹈、杂技、武术表示特征,为您提供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激情体验,打造了一个个亦真亦幻的红色经典。

★拓展训练水面、陆地、高空多种拓展项目,可供参与“当一天八路军”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团体、学生团队进行军事训练,激发自身潜能,提升团队协作凝聚力。

★餐饮住宿八路军文化园可供宾客吃一顿八路军饭,尝一回小米加步枪套餐,住一宿八路村客栈。

风味十足的八路军套餐,温馨舒适的八路村客栈,让您穿越历史时空,真实感受八路军文化魅力,深度体验八路军生活。

革命烈士叶成焕的生平简介

革命烈士叶成焕的生平简介

革命烈士叶成焕的生平简介叶成焕是深受刘伯承器重和战士拥戴八路军优秀指挥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成焕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团长,为129师在抗战初期的“三战三捷”做出了重大贡献。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革命烈士叶成焕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叶成焕的生平简介叶焕成1914年出生在河南新县郭家河乡吴河村。

他的家庭非常的贫困,小时候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作为长子的他就个家里放牛。

后来终于有机会可以进入私塾读书,叶焕成非常的珍惜这一次的机会,因为他是他们家族这一辈兄弟姐妹中唯一一个能够进入学堂读书的人。

1929年年仅15岁的叶焕成开始了他的革命之旅,这一年他正式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0年参加鄂豫皖红军,由于他出色的表现在战场上的他屡建战功,大家都认识了这位年纪不大的师长、师政委,他成为了红四方面军的一位非常著名的战将。

1936年,叶成焕升任红31军第93师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不久后就爆发了,红四方面军的93师改编为八路军129师第386旅772团,叶焕成就任该团团长。

1937年叶焕成就带领部队挺进大别山,在太行山一带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随后,叶焕成率领的772团在长生口与日军第一次作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同年的11月叶焕成又智慧部队获得了黄岩底战争的胜利,这一站彻底打出了772团的名声。

1938年叶焕成参加了神头岭等战斗,总共歼敌1500多人,为创建晋东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8年时,叶焕成在保卫太行的战役中被子弹打中了头部,4月18日凌晨壮烈牺牲了,年仅24岁,这么年轻的英雄救离开了我们。

2009年9月14日,叶成焕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叶成焕后人叶焕成15岁就加入了革命,在战场上屡屡立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将才,也非常得刘伯承的器重。

由于叶焕成少年离家,父母也是担心他在战场上有个三长两短,便催促他回家成亲好留一个子嗣,纵使以后有不幸发生,也有个人送终,这些其实都是父母的一片好心。

八路军军政杂志简介

八路军军政杂志简介

《八路军军政杂志》是八路军总政治部机关刊物,由八路军军政杂志社编辑。

1939年1月15日创刊,1942年3月25日终刊。

该杂志为月刊,24开本。

发行数约3000份,共出4卷39期,其中1~3卷各12期,第4卷3期。

在毛泽东、郭沫若、王稼祥、萧劲光、萧向荣五人组成的编委会领导下进行工作,萧向荣兼任主编,毛泽东撰写了发刊词。

该杂志是八路军政治部编辑出版的军事、政治综合性刊物,确定的编辑方针是:“为了提高八路军的抗战力量,同时也为了供给抗战友军与抗战人民关于八路军抗战经验的参考资料。

”撰稿人主要为直接参加战斗的干部,八路军政治部向各部队派出的前线记者,以及一些特约著名作家。

杂志辟有“专载”、“战地通讯”、“八路军”、“新四军捷讯汇报”、“译丛”等栏目。

杂志刊登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对于抗日战争的主张和抗日战争中军政建设的意见,研究抗日战争经验,报道前方将士英勇抗战的事绩,揭露日军和汉奸的暴行。

刊物每期有木刻画页、铜版照片、图画、地图、题词等。

读者对象主要是营以上干部。

该杂志深受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欢迎,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机关、团体、人民群众中也深有影响。

朱德生平经历简介

朱德生平经历简介

朱德生平经历简介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

192017年初到昆明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

192017年10月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

192017年12月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

1917年7月任滇军旅长,在四川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段琪瑞的护法战争。

1921年春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等职。

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2年8月为寻求革命真理赴德国,在柏林结识周恩来和其他共产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在德国格丁根市一所大学里留学。

1925年年内返回柏林,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驻德支部执行委员,因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两次被德国政府逮捕,并被驱逐出境。

1925年7月到苏联学习军事。

1926年夏回国,受中共中央派遣到四川军队中进行革命工作。

1927年初到江西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培训革命军事干部。

1927年7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军长。

起义军南下广东后,主力在潮汕地区被国民党军队击败,他率领余部转至湖南南部,发动农民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

1928年4月率部万余人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随即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他和毛泽东指挥部队多次战胜国民党军的“进剿”、“会剿”,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9年1月和毛泽东率部向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进军,为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30年8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他先后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四次大规模军事“围剿”。

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935年1月在贵州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1940百团大战简介

1940百团大战简介

1940百团大战简介推荐文章百团大战后中条山战役热度:百团大战的战果是什么热度:百团大战的影响都有哪些热度:曹甸战役背后故事热度:百团大战的意义是什么热度:近代爆发的战争有很多,你知道1940年8月20爆发的是什么战役吗?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1940百团大战简介,希望对大家有用。

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晚8时,日寇在华北所有的重要交通线同时遭到猛烈袭击。

在纵横数千里的敌后战线上,到处是枪炮的轰鸣声。

这次巨大的攻势是八路军主力部队发动的。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收复了大片失地,建立起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华中、华南等一系列敌后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新四军的积极抗战,引起了日寇的极大恐慌,他们将侵华的86万侵略军中的54万军队压向解放区战场。

日寇在解放区周围建立了许多碉堡,封锁、分割各解放区,对解放区实行“囚笼政策”。

为了砸碎敌人的“囚笼”,八路军主力部队集中了100多个团约30万兵力,经过充分准备,打响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

纵横交错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线,是日寇“囚笼”的柱子和链子,敌人利用这些交通线把抗日根据地割裂成一个个小块,并凭借这些交通线对根据地进行“蚕食”和“扫荡”。

因此,百团大战的重点是对敌人交通线的总进攻,并在破坏敌人交通线的同时,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从8月20日到9月10日,是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八路军拔除了敌人在华北各主要铁路、公路上的无数大小据点,提出“不留一条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座桥梁”的战斗口号,他们把路基一段一段挖掉,把枕木烧毁,使敌人在华北的交通网完全陷于瘫痪。

在战役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八路军继续扫除了交通线两侧和深入革命根据地内部的敌人据点,并粉碎了敌人大规模的报复“扫荡”。

12月5日,百团大战以我军取得辉煌胜利而告结束。

在这次战役中,我军一共进行了1800多次战斗,拔除敌人据点约3000个,击毙击伤日伪军2.58万人,俘虏敌人1.8万多人,并且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

浅析百团大战简史及历史意义

浅析百团大战简史及历史意义

浅析百团大战简史及历史意义作者:王温馨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21年第01期[摘要] 1940年,在抗日战争的第4个年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广袤千里的华北敌后,进行了一次持续百余天的百团大战,歼灭日伪军约3万人。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第一次主动地向侵华日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有组织的进攻性大会战。

百团大战的胜利,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敌人,而且大大振奋了全国人民和抗日友军,谱写了一首大长民族志气,大灭敌人威风的燕赵凯歌。

[关键词]八路军;进攻;日军;战斗[作者简介]王温馨(1996-),女,汉族,河南郑州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中图分类号] E2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01-0042-031940年,中国抗战处于困难的相持阶段。

日军为巩固其占领区,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进攻,对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根据地推行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不断压缩八路军的抗战空间。

为了克服这一严重危机,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于1940年8月发动了百团大战,该战役分为三个阶段,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交通破袭战。

第一阶段:八路军大闹正太路1940年8月20日20时整,随着彭德怀一声令下,一颗颗攻击的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刹那间,在5000里长的敌后战场上八路军全线出击,一场以正太铁路为重点的、声势浩大的交通总破袭战打响了。

聂荣臻和晋察冀军区负责破袭正太路东段,此段有敌坚固设防的天险娘子关和重要燃料基地井陉煤矿。

20时,担任主攻任务的晋察冀军区右路纵队第5团偷偷潜入大口村,解决了村里的伪军,随后以大口村为依托向城关隐蔽接近,仰攻日军碉堡。

22时,随着一发红色信号弹升起,按照计划,2营从绵山北面、侧面架设云梯向绵山发起攻击,3营从绵山南面陡坡正面进攻。

但日军依托有利地形和碉堡工事,对进攻的八路军战士发起反攻,正面进攻的八路军官兵在敌人密集的火力压制下纷纷中弹,滚落悬崖,鲜血洒满了整个娘子关。

三五九团简短简介

三五九团简短简介

三五九团简短简介359旅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部队,前身为1930年10月成立的湘东红军独立第1师,后发展为红8军、红6军团,创建了湘赣边区革命根据地,参加了红二方面军的长征。

1937年8月,红6军团与红32军改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是八路军最早的6个主力作战旅之一,曾转战冀西和晋东南,后回师延安保卫党中央,以开展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而闻名于世。

1944年10月,359旅抽调717团两个营、718团全部、719团一个营及补充团、特务团组成八路军独立第1游击支队(即南下1支队),由旅长王震率领南下华中。

1945年3月改称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

抗战胜利后,该部北返中原,恢复359旅番号,归中原军区2纵建制,旅长郭鹏,政委王恩茂。

1946年6月参加中原突围,返回陕甘宁边区。

1946年11月,359旅划归新成立的晋绥军区2纵建制。

1947年3月随2纵西渡黄河编入西北野战兵团。

7月改称西北野战军2纵359旅。

1949年1月,359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军第5师,师长徐国贤,政委李铨,所属717、718、719团依次改称为13、14、15团。

革命战争年代,359旅久经考验,战功卓著。

不仅以开垦南泥湾创造了战争环境下的农业奇迹享誉天下,更以“三次长征”即“红军长征、南下北返、进军新疆”的伟大壮举而载入史册。

在解放军所有部队中,359旅走的最远最长,堪称最能走的部队。

解放战争时期,南下北返和中原突围使359旅元气大伤,后经多次补充整训及战斗磨练,仍不失为我军西北主力部队。

该旅在晋西南、汾孝、陕北三战三捷、陇东、榆林、沙家店、运城、宜川、西府、澄合、荔北、扶郿等重要战役战斗中表现良好,共作战188次,歼敌41470人,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逐步掌握了大规模的攻坚战和运动战规律。

359旅(5师)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西北的解放也付出了重大代价,共牺牲1779人,负伤6186人,团以上干部烈士就有12人。

作为历史悠久的红军师,359旅给国家和军队培养了大批领导干部和栋梁之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路军简介八路军: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以后,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逐步形成。

7 月 15 日,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发表宣言,决定“取消红军的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8 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称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辖一一五师、一二零师、一二九师。

8 月 25 日,中央军委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

原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以任弼时为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

同日,第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通电就职,决心“效命疆场,誓驱日寇,收复失地,为中国之独立自由幸福而奋斗到底!” 9 月 6 日,八路军总部由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左权、邓小平诸同志率领从陕西三原县云阳东进。

所属各师先后东渡黄河,向华北抗日前线进军。

9 月 11 日,第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习惯仍称八路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改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简称集总),朱德为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

1938 年12 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简称“前指”,设立于晋东南。

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左权,野战政治部主任傅钟,副主任陆定一。

1943 年 9 月 8 日,彭德怀离开麻田总部,同刘伯承一起回延安。

10 日,又任命杨立三为前指副参谋长。

10 月 6 日,中共中央决定一二九师于总部合并(保留一二九师番号),仍沿用“前方总部”名义。

前方总部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滕代远,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副参谋长杨立三,供给部部长周玉成,政委周文龙。

八路军前总工作由邓小平同志主持。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部队不断发展壮大。

1937 年 8 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共 4.5 万人,遵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八路军三个师分别以晋东北之五台山、晋东太行山、晋西吕梁山以及晋南太岳山一带为活动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壮大抗日武装。

10 月23 日,一一五师政委聂荣臻奉命率一一五师一部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1 月7 日,建立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个军区——晋察冀军区(北岳、冀中、平西、平北、冀东),此后,又创建了晋绥(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冀鲁豫、鲁西、湖西)、山东(鲁中、鲁南、冀鲁边、清河、胶东、滨海)等军区。

到抗日战争结束的 1945 年 8 月,八路军的三个师分别兼任山东军区、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

在八年抗战中,各师扩大了编制,又一度组建了第一至第五纵队以及冀察热挺进军等,总兵力由改编时的 4.5 万人发展到 102 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我八路军共与日伪作战 12 万次,毙伤、俘虏日伪 125 万人,创造面积达 246 万平方公里,人口近 1 亿的抗日根据地,为中国人民民族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

1947 年 6 月,八路军全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八路军总部(集总): 1937 年 8 月 25 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

八路军指挥机关的组成是:司令部秘书长舒同,下设参谋处,处长彭雪枫(后为阎揆要),副处长边章伍;副官处,处长唐延杰,副处长余忠良;炮兵主任武亭;政治处主任李文楷。

政治部设有宣传教育部,部长陆定一,副部长黄镇;组织部,部长谭甫仁;敌工部,部长蔡乾;保卫部,部长杨奇清;地方工作部,部长傅钟。

供给部,部长赵尔陆,副部长谢今古(后改名黄达);兵种部,部长叶季壮,副部长周玉成;卫生部,部长姬鹏飞。

随营学校,校长韦国清,政委张平凯。

特务团,团长朱水秋,政委邱创成。

9 月 11 日,根据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简称集总(习惯仍称八路军)。

由八路军司令部、政治部和供给部组成。

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副主任邓小平,供给部长杨立三。

1937 年 9 月 15 日,总部机关由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转战华北,指挥作战,年底进入太行山区,之后一直驻扎在此,直至抗战胜利。

1938 年 1 月 5 日,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不再任总政副主任。

2 月 28 日,为统一对外名义,军委总政治部以八路军政治部出现,主任任弼时,副主任傅钟、谭政。

1938 年 8 月 4 日,中央和军委发布通知,王稼祥从苏联回国,担任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并兼八路军政治部主任。

1938 年 12 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简称“前指”,设立于晋东南。

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左权,野战政治部主任傅钟,副主任陆定一。

后勤部部长杨立三,供给部部长周玉成,“前指”秘书长申伯纯。

总部所属特务团(团长尹先炳,政委李志民)、炮兵团(团长武亭,政委邱创成)、随营学校(校长韦国清,政委陈卜明)。

1940 年 5 月朱总司令返回延安, 1940 年 5 月 25 日,中央军委任命罗瑞卿为野战政治部主任,接替傅钟职务( 1943 年 9 月 10 日,张际春任副主任)。

任命王若飞为八路军副参谋长,驻军委办事。

鉴于叶剑英已回延安, 1941 年 2 月 14 日,中共中央决定叶剑英仍兼八路军参谋长,驻延安办公,王若飞调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42 年 5 月 25 日,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左权在战斗中牺牲。

8 月 25 日,中央军委任命滕代远为八路军副兼前指参谋长。

1942 年秋,八路军总直机关的编成情况是:司令部,秘书长韩进;机要科长段连绍,参谋处一科科长王政柱,二科科长魏国运,三科科长吴子云,四科科长朱早观;情报处,处长滕代远兼,一科科长林一,二科科长钱江,三科科长项本立。

野战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周恒;宣传部长,部长陆定一兼,副部长王东明;敌工部,副部长漆克昌;秘书处,处长陈志斌。

后勤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下辖供给部,部长周玉成,政委周文龙;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军工部,部长刘鼎,副部长刘鹏;冀南银行行长兼政委高捷成,副行长熊光炳。

特务团,团长欧致富,政委武开胜。

1943 年 9 月 8 日,彭德怀离开麻田总部,同刘伯承一起回延安。

10 日,又任命杨立三为前指副参谋长。

10 月 6 日,中共中央决定一二九师于总部合并(保留一二九师番号);中共太行分局合并于北方局,邓小平任北方局代理书记,主持八路军前方总部工作。

1945 年 8 月,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同时撤销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

八路军政治部:八路军的政治工作机关。

其前身为红军总政治部。

1937 年 8 月25 日成立, 9 月 11 日,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政治部改称十八集团军政治部,主任任弻时,副主任邓小平,下设宣传教育部、组织部、敌工部、保卫部、地方工作部。

1938 年 1 月,邓小平调一二九师任政治委员,任命傅钟、谭政为副主任。

为统一对外名义, 2 月 28 日,中共中央决定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以八路军政治部名义出现,同时决定将华北前线的八路军政治部改为野战政治部。

8 月 4 日,中央军委决定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兼八路军政治部主任,机关设在延安。

王稼祥赴苏后,毛泽东兼代主任,主持工作。

王稼祥回国后,继续任政治部主任, 1943 年 1 月恢复军委总政治部。

八路军野战政治部:1938 年 2 月 28 日,中共中央决定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以八路军政治部名义出现,同时决定将华北前线的八路军政治部改称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傅钟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兼野政主任, 1940 年 5 月傅钟调中央军委工作,罗瑞卿为野政主任,陆定一为副主任。

1942 年,野政成立党务委员会,罗瑞卿为书记,彭德怀、罗瑞卿、陆定一、周恒、滕代远、杨立三等六人为委员。

1943 年 9 月,中央军委又任命张际春为野政副主任。

1945 年 8 月,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改为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

八路军后勤部:八路军总部成立后,开始设供给部,部长赵尔陆;卫生部,部长姜齐贤;兵站部,部长杨立三。

1940 年设立后勤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政治部主任谢翰文。

下属供给部,部长周玉成;卫生部,部长孙仪之;军工部,部长刘鼎;兵运部,部长刘颂;财政经济部,部长张慕光;冀南银行,行长高捷成。

1945 年 8 月编为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

军政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在其军队中设立的党的集体领导机关,负责部队的军事、政治和党的工作。

一一五师军政委员会由林彪、聂荣臻、周昆、肖华组成,林彪为书记;一二零师军政委员会由贺龙、关向应、肖克、甘泗淇、王震组成,贺龙为书记;一二九师军政委员会由刘伯承、张浩、徐向前、陈赓、王宏坤组成,刘伯承为书记。

1941 年 2 月 7 日,中央军委颁布《军政委员会条例》,规定在军、师、旅、团及纵队、支队、军区、军分区成立军政委员会,作为党的领导机关,集体讨论决定军队重大问题,领导部队的军事、政治和党的工作。

1947 年,随着军队党委制的恢复(军队党委制在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下于 1931 年11 月取消),军政委员会被撤消。

华北军分会: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敌后的军事领导机构,是根据中共中央1937 年8 月29 日的决定成立的,当时称前方军委会分会(简称为前方军分会)。

1941 年 4 月16 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前方军分会改称华北军委分会,简称华北军分会,朱德任主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