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作战序列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作战序列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 1937年底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军政干校第1军分区兼第1支队(辖第1 、2、 3 大队)第2军分区兼第2支队(辖第4、 5 、6 大队)第3军分区兼第4支队(辖第10 、11 、12 大队)第4军分区兼第3支队(辖第7、 8、 9 大队)第5支队人民自卫军(辖第1 、2、 3 团,特务团,第58支队)河北游击军(辖1 2 3师,第1 、2、 3 、4、5 、6 、7 、8、 9 、10、 11 、12路,小8路,河北民军,游击第1师,第22、23、 24团,军政干部学校)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 1938年秋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兼第1支队(辖第1 、2、 3 团)第2军分区兼第2支队(辖第4、 5 、6 大队)第3军分区兼第4支队(辖第10 、11、 12 大队)第4军分区兼第3支队(辖第7、 8、 9 大队)独立第1旅晋察冀游击军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第7支队兼第1军分区(辖第19、20、21大队,独立第2团)第8支队兼第2军分区(辖第22、23、24大队)第9支队兼第3军分区(辖第25、26、27大队)第10支队兼第4军分区(辖第28、29、30大队、特务团,独立第1、2、12、13、14团)独立第1支队兼第5军分区(辖第1、2、3、4大队,游击第1、2、3团)独立第2支队(辖第1、2大队)独立第3支队(辖第1、2、3大队)独立第4支队(辖第1、2、3大队)独立第5支队(辖第1、2大队)回民总队挺进支队民众抗日自卫队津南自卫队八路军第4纵队第11支队(辖第31、32、33大队)第12支队(辖第34、36大队,骑兵大队)陈支队包支队单支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 1939年冬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军区教导团军区特务团抗日特务团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第1军分区第1支队(辖第1 、 3 团)第2支队(辖第25、26团)独立第1支队独立第2支队第2军分区(辖第4、19团,游击第1、2支队)第3军分区(辖第2、20团,游击第1、2支队)第4军分区(辖第5团,平井获游击支队)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教导团骑兵第2团回民支队警备旅兼第6军分区(辖第28、31团,游击总队)第8支队兼第7军分区(辖第17、22团,游击总队)第9支队兼第8军分区(辖第25、26、27大队)第10支队兼第9军分区(辖第18、24、33团,游击总队)第6支队兼第10军分区(辖第27、29、32团,第5总队)第7支队(辖第16、21团)冀热察挺进军(辖第31、33、34、35、37、38团)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 1940年10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军区教导团军区骑兵团军区青年游击支队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第1军分区第1支队(辖第1 、3 团)第5支队(辖第25、26团)第2军分区(辖第4、19团)第3军分区(辖第2、20团)第4军分区(辖第5团,特务团、平井获游击支队)第5军分区(辖第6团,游击军、察绥游击支队)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骑兵第2团教导团第6军分区兼警备旅(辖警备第1、2团,游击总队)第7军分区(辖第17、22团,游击总队)第8军分区(辖第23、30团,游击总队)第9军分区(辖第18、24、33团,游击总队)第10军分区(辖第27、29、32团,游击总队)南进支队(辖第16、21团,回民支队)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辖第1、2、3、4科)政治部(辖组织部、宣传部、民运部、锄奸部)平西军分区(辖第7、9团,河北游击支队)平北军分区(辖10团、挺进支队、骑兵大队)冀东军分区(辖第12、13团)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 1941年12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军区教导团军区青年支队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第1军分区(辖第1 、3 、6、20、25、34团,第1、2、3区队,察绥支队)第2军分区(辖第4、19、26团,第4、5区队)第3军分区(辖第2团、骑兵团、游击军,第6、7区队)第4军分区(辖第5团,特务团、第8、9区队)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教导团骑兵第2团第6军分区兼警备旅(辖警备第1、2团,第31、40、44区队)第7军分区(辖第17、22团,第32、36、45区队)第8军分区(辖第23、30团,第33、37、41区队)第9军分区(辖第18、24团,第34、38、42区队)第10军分区(辖第27、29团,第35、39、43区队)南进支队(辖第16、21、33团,回民支队)冀热察挺进军平西军分区(辖第7、9团,河北游击支队)平北军分区(辖10团、骑兵大队、平北支队、龙延怀区队、龙赤区队、龙崇区队)冀东军分区(辖第12、13团,第1、2区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 1942年9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军区教导团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第1军分区(辖第1 、3 、6、20、25团,第1、2、3、10区队,雁北支队)第2军分区(辖第4、19、34团,第4、5区队)第3军分区(辖第241、42团、骑兵团,第6、7区队)第4军分区(辖第5、35、36团,第8、9区队)第11军分区(辖第7 、9团,第42区队,昌延区队)第12军分区(辖第8、10、40团,骑兵大队、第13、14、15区队)第13军分区(辖第11、12、13团,第1、2、3、4区队)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辖第31、40、44区队)第7军分区(辖第第32、36区队)第8军分区(辖第33、37、41区队,武饶献区队)第9军分区(辖第34区队、蠡博南区队,六清支队)第10军分区(辖第35、43区队)警备陆(辖警备第1、2团)第6支队(辖第27、29团)第8支队(辖第17、22团)第10支队(辖第18、24团)南进支队(辖第16、21、33团,回民支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 1943年9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军区青年支队军区独立团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辖第1、2、3、4大队)第1军分区(辖第1 、3 、20、25团,第1、2、3区队)第2军分区(辖第4、19、34团,第4、5区队)第3军分区(辖第2、42团、骑兵团,第6、7区队)第4军分区(辖第5、30、35、36团,第8、9区队)第6军分区(辖第31、44区队)第7军分区(辖第第32、36、45区队)第8军分区(辖第33、37、41区队)第9军分区(辖第34区队)第10军分区(辖第35、43区队)第11军分区(辖第7 、9团,第12区队)第12军分区(辖第6团,第10、11区队)第13军分区(辖第11、12、13团,第1、2、3、4、5、6、7区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 1945年2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晋军区第2军分区(辖第4、19、43团)第3军分区(辖第2、42团)第4军分区(辖第30、35、36团)第5军分区(辖第6团)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辖第31、40、44区队)第7军分区(辖第32、36、45区队)第8军分区(辖第33、37、41区队)第9军分区(辖第24团、第34、38、42区队)第10军分区(辖第35、39、43区队)冀察军区第1军分区(辖第3、25、45团)第11军分区(辖第7 、44团)第12军分区(辖第10、40团)第13军分区(辖第20团、独立团)冀热辽军区军区第19团第14军分区(辖第13、16团)第15军分区(辖第11、17团,第3区队)第16军分区(辖第12、18团、第7区队)第17军分区(辖第14团)第18军分区(辖第4、10区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 1945年9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晋军区第2军分区(辖第4、19、43团)第3军分区(辖第2、42、46、49团)第4军分区(辖第30、36、47团)第5军分区(辖第6、35、48团)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辖第32、71、72、82团)第7军分区(辖第22、26、33、79、80、81团)第8军分区(辖第23、31、61、62、63、64、65、66、67、68、69、70团)第9军分区(辖第24、27、28、73、74团)第10军分区(辖第75、76、77、78团)冀察军区第1军分区(辖第3、25、45团,新1、2、3团)第11军分区(辖第7 、44团,新4、5团)第12军分区(辖第10、40团,新6、7团)第13军分区(辖第20团、新8、9、10团)冀热辽军区第14军分区(辖第13、16、53、54、55团)第15军分区(辖第11、17、50、51、52团)第16军分区(辖第12、18、46、47、61团)第17军分区(辖第14、48、49、60团)第18军分区(辖第15、56、57、58、59团)。
八路军年谱

八路军序列及军区沿革:(1937.8--1945.8)1(2009-01-14 15:40:07)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革命军事委员会】:(1937.8洛川会议决定正式成立) 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周恩来王稼祥(1938.11增)刘少奇(1943.3增)彭德怀(1943.9增)委员: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林彪贺龙刘伯承张浩徐向前叶剑英王稼祥(1938.11增)刘少奇(1943.3增)参谋长:肖劲光滕代远(1938) 王若飞(1940) 叶剑英(1941.2)秘书长:杨尚昆陶铸(后) 伍云甫(后)总参谋部部长:聂鹤亭(中将)第一局局长:郭天民(上将)第二局局长:曾希圣第三局局长:王铮(中将)第四局局长:江华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王稼祥/毛泽东D王稼祥组织部部长:胡耀邦宣传部部长:肖向荣(中将)锄歼部部长:吴溉之敌工部部长:王学文联络部部长:谭政(大将)总后勤部部长:叶季壮供给部部长:张永励卫生部部长:饶正锡(中将)兵站部部长:张令彬(中将)【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八路军分会书记:朱德副书记:彭德怀委员:朱德彭德怀任弼时林彪聂荣臻贺龙关向应刘伯承张浩秘书长:任弼时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序列】:(1937.8.25成立,1937.9.11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八路军总部:总司令:朱德(元帅)副总司令:彭德怀(元帅)参谋长:叶剑英(元帅)副参谋长:左权(42.5) 王若飞(40.5增) 滕代远(42.8增)政治部主任:任弼时王稼祥(38.8继)副主任:邓小平傅钟(38.2增) 谭政(38.2增)供给部部长:赵尔陆(上将) 杨立三副部长:谢今古(黄达)司令部:秘书处长长:舒同参谋处处长:彭雪枫副处长:边章伍 (彭44.9牺牲后阎揆要继)副官处处长:唐延杰(中将) 副处长:余忠良炮兵处主任:武亭政委:李文楷政治部:宣教部部长:陆定一副部长:黄镇组织部部长:谭甫仁(中将)敌工部部长:蔡乾保卫部部长:杨奇清地工部部长:傅钟(上将)供给部:兵站部部长:叶季壮副部长:周玉成(中将)卫生部部长:姬鹏飞随营学校长:韦国清(上将) 政委:张平凯特务团团长:朱水秋政委:邱创成(中将) 八路军前方指挥部:(1938.2成立)总司令:朱德(元帅)副总司令:彭德怀(元帅)参谋长:左权(42.5XS)滕代远(42.8继)副参谋长:杨立三(43.9增)政治部主任:傅钟(上将) 罗瑞卿(40.5继)副主任:陆定一张际春(43.9增)后勤部部长:杨立三政委:杨立三副部长:周玉成(中将)特务团团长:尹先炳(大校) 政委:李志民(上将)炮兵团团长:武亭政委:邱创成(中将)随营学校长:韦国清(上将) 政委:陈卜明(1942年秋,八路军前指机关编成情况):司令部:秘书处处长:韩进机要科长:段连绍参谋处处长:彭雪枫?一科科长:王政柱二科科长:魏国运三科科长:吴子云四科科长:朱早观情报处处长:滕代远一科科长:林一二科科长:钱江三科科长:项本立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周恒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副部长:王东明敌工部部长:漆克昌秘书处处长:陈志斌后勤部:供给部部长:周玉成政委:周文龙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军工部部长:刘鼎副部长:刘鹏冀南银行长:高捷成政委:高捷成副行长:熊光炳特务团团长:欧致富政委:武开胜驻各地办事处:太原办主任:薄一波西安办主任:叶剑英香港办主任:廖承志南京办主任:周恩来桂林办主任:李克农新疆办主任:邓发兰州办主任:谢觉哉武汉办主任:王明重庆办主任:王若飞广州办主任:张云逸长沙办主任:徐特立第一一五师:(由红军第一军团、第十五军团、陕南红七十四师改编)师长:林彪(元帅)副师长:聂荣臻(元帅)参谋长:周昆(38.2潜逃)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元帅)副主任:萧华(上将)作战科科长:王秉璋(上将)侦察科科长:苏静(中将)管理科科长:石新安(少将)宣传部部长:肖向荣(中将)锄奸部部长:朱涤新(湖北省政府副主席)民运部部长:潘振武(少将)供给部部长:邝任农(中将)卫生部部长:叶青山(少将)第三四三旅旅长:陈光(54.6自杀) 副旅长:周建屏(38.6病逝) 政训处主任:萧华(上将) 参谋长:陈士榘(上将) (由红一军团改编)第685团团长:杨得志(上将) 副团长:邓华(上将) 政训处主任:邓华(上将) 参谋长:彭明治(中将) 政训处副主任:吴法宪(中将)第686团团长:李天佑(上将) 副团长:杨勇(上将) 政训处主任:符竹庭(43.11牺牲) 参谋长:彭雄(牺牲)第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大将) 政训处主任:黄克诚(大将) 参谋长:陈漫远 (由红十五军团改编)第687团团长:张绍东(38.3叛变) 副团长:田守尧(43.3牺牲) 政训处主任:崔田民(中将) 参谋长:兰国清(38.3叛) 政训处副主任:谭甫仁(中将)第688团团长:陈锦绣(38.1牺牲) 副团长:韩先楚(上将) 政训处主任:刘震(上将) 参谋长:卢绍武(少将) 政训处副主任:吴信泉(中将)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上将) 副团长:黄永胜(上将) 政训处主任:罗元发(中将) 参谋长:熊伯涛(少将)师教导队队长:韦国清(上将) 随营学校校长:孙毅(中将) 师留守处主任:陈先瑞(中将)第一二零师:(由红二方面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独立一、二师、赤水警卫营、前总直属队等改编)师长:贺龙(元帅)副师长:萧克(上将)政训处主任:关向应(46.7病逝)副主任:甘泗淇(上将)参谋长:周士第(上将)供给处处长:陈希云副处长:赵熔(中将)军医处处长:刘运生副处长:蒋耀德司令部:第一科科长:唐健伯(少将) 第二科科长:郭辉勉第三科科长:刘忠(中将) 第四科科长:杜世兴军法处处长:黄新远政治部:总务处处长:金如柏(少将) 宣传部部长:张平化组织部部长:朱明(中将) 敌工部部长:吴西(少将) 民运部部长:罗贵波第三五八旅旅长:张宗逊(上将) 副旅长:李井泉政训处主任:张平化参谋长:姚喆(中将) (由红二方面军红二军团、红二十八军改编)第715团团长:王尚荣(中将) 副团长:顿星云(中将) 政训处主任:朱辉照(中将) 参谋长:喻楚杰 (由红二军团四师改编)第716团团长:宋时轮(上将) 副团长:廖汉生(中将) 政训处主任:伍晋南参谋长:曾来古 (由红二军团六师、红二十八军改编,贺炳炎37.10继任团长) 第三五九旅旅长:陈伯钧(上将) 副旅长:王震(上将) 政训处主任:袁任远参谋长:刘子奇(少将) (由红二方面军红六军团、红三十二军及前总特务团改编)第717团团长:刘转连(中将) 副团长:陈宗尧政训处主任:刘道生(中将) 参谋长:欧阳家祥(少将) (由红六军团改编)第718团团长:文年生(中将) 副团长:贺庆积(少将) 政训处主任:罗志敏参谋长:帅荣 (由红三十二军和红军总部特务团一个营改编)师教导团团长:彭绍辉(上将) 政委:刘型 (由红二十七军大部改编)师留守处主任:贺晋年(少将) 副主任:王兆相[1938.1整编后的第一二零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副师长:萧克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第三五八旅旅长:张宗逊政委:李井泉第714团团长:顿星云政委:彭德大 (以山西忻崞独立团改编)第715团团长:王尚荣政委:朱辉照第716团团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第三五九旅旅长:王震政委:王震第717团团长:刘转连政委:晏福生第718团团长:陈宗尧政委:刘子奇 (原718团留陕编为警备第八团,新718团以河北平山独立团改编)第719团团长:贺庆积政委:陈文彬 (以山西崞县独立团改编)。
晋察冀军区八路反围攻战役

晋察冀军区八路反围攻战役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1月至12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离队粉碎日伪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首次围攻的战役。
八路军参战部队:聂荣臻指挥的晋察冀军区部队和游击队约一万余人;日军部队:第5、第14、第109师团和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各一部及伪军共2万余人。
战果:八路军共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从日寇手中解放30余个县。
1937年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对日军占领之北平(今北京)、石家庄、太原、张家口等战略要地及平汉(北乎至汉口)、平绥(北平至归绥)、同蒲(大同至风陵渡)、正太(正定至太原)铁路等主要交通线造成严重胁威。
对此,日军于11月下旬调集第5、第14、第109师团和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各一部及伪军共2万余人,分兵8路围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企图以分进合击战术,摧毁初建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消灭或驱逐八路军,确保其后方和铁路运输安全。
晋察冀军区部队和游击队,在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指挥下,采取以游击队袭扰、疲惫和消耗日伪军,集中主力寻机歼灭日伪军,以打破日伪军围攻的作战方针,展开反围攻战役。
24日起,日军4000余人由怀涞、阳原、应县等地向蔚县、广灵进攻。
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部队,为避其锋芒,主动撤离县城,与日军周旋,先后在乱岭关、北府口歼灭日军400余人。
由保定、易县西犯涞源的日军3000余人途经北奇村、紫荆关、王安镇等地,连遭军区骑兵营和第1军分区部队打击。
军区伸向日军侧后的部队,破坏日军补给线,袭击交通要点,在大龙华战斗中,歼灭日军200余人。
进占涞源之日军由于连遭袭扰,且交通受阻,补给困难,被迫于12月19日弃城撤退。
军区部队遂乘胜收复涞源城和紫荆关。
代县等地日军出犯后,沿途遭八路军和游击队袭击。
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部队,乘日军出犯,后方空虚,于14日夜袭原平镇,歼日军100余人。
由定县、井陉、平定等地分别向曲阳、平山、孟县进犯之日军5000余人,也遭晋察冀军区第3、第4军分区部队打击。
八路军编制序列

八路军编制序列1937年八路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37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编制序列,其为八路军在最初时期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团结抗日。
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
同年9月11日,按照全国抗一的战斗序列,又称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为朱德,副总司令为彭德怀。
1937年8月,八路军共下属:115师、120师、129师、后方总留守处约5.1万人。
其中119师1.5万,120师1.4万,129师1.3万,余部与三个师的后勤辎重队一起改编为留守兵团(约9000人)至1938年12月,其下属已经包括115师、山东纵队、120师、129师、晋察冀军区、陕甘宁留守兵团。
总兵力为156700人。
至1940年,其下属已经包括115师、山东纵队(原第1纵队)、120师兼西北军区、129师、冀鲁豫军区兼第2纵队、晋察冀军区兼第3纵队、第4纵队、第5纵队、陕甘宁留守兵团、抗日军政大学等。
总兵力为400,000人。
至1942年秋,其下属已经包括115师、山东军区、120师兼晋绥军区、129师、冀鲁豫军区、晋察冀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抗日军政大学等。
总兵力为340,000人至1945年夏,其下属已经包括山东军区、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绥军区、八路军独立第1游击支队、八路军独立第2游击支队、八路军独立第3游击支队、河南军区、抗日军政大学等。
总兵力为1,028,893人。
1937年1938年1940年1942年1945年夏2 总部3 115师3.1 司令部3.2 政训处3.3 343旅3.4 344旅3.5 师直属部队4 120师4.1 司令部4.2 政训处4.3 358旅4.4 359旅4.5 师直属部队5 129师5.1 司令部2 总部3 第115师3.1 344旅3.2 东进抗日挺进纵队3.3 师属其他部队4 山东纵队4.1 直属部队4.2 第二支队4.3 第三支队4.4 第四支队4.5 第五支队4.6 第六支队4.7 鲁东游击指挥部(7、8支队)4.8 第十二支队4.9 陇海南进支队5 第120师2 总部3 第115师3.1 教导第一旅3.2 教导第二旅3.3 教导第三旅兼鲁西军区3.4 教导第四旅兼湖西军区3.5 教导第五旅3.6 教导第六旅兼冀鲁边军区3.7 鲁南军区4 山东纵队(原第1纵队)4.1 第一旅4.2 第二旅4.3 第三旅2 总部2.1 司令部2.2 野战政治部2.3 其他部门3 第115师3.1 教导第一旅3.2 教导第二旅3.3 教导第三旅3.4 教导第四旅兼湖西军区3.5 教导第六旅兼冀鲁边军区3.6 教导第7旅3.7 鲁南军区4 山东军区4.1 鲁中军区4.2 清河军区2 总部2.1 司令部2.2 抗日军政大学3 山东军区3.1 第一师3.2 第二师3.3 第三师3.4 第四师3.5 第五师3.6 第六师3.7 第七师3.8 第八师3.9 鲁中军区3.10 鲁南军区3.11 滨海军区3.12 胶东军区3.13 渤海军区5.1.1 385旅5.1.2 386旅6 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5.1 师部5.1.1 司令部5.1.2 政治处5.1.3 直属部队5.2 358旅5.3 359旅6 第129师6.1 师部6.1.1 司令部6.1.2 政治部6.2 直属部队6.3 第385旅6.4 第386旅6.5 第344旅6.6 青年抗日纵队(独立旅)6.7 晋冀豫军区6.8 晋豫边支队6.9 东进纵队与冀南军区6.10 八路军第五支队7 晋察冀军区7.1 第1军分区兼第1支队7.2 第2军分区兼第2支队7.3 第3军分区兼第4支队7.4 第4军分区兼第5支队7.5 独立第1旅7.6 晋察冀游击军(河北游击军)7.7 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7.8 八路军第四纵队8 陕甘宁留守兵团8.1 第385旅8.2 保安司令部8.3 绥德警备司令部8.4 直属部队4.4 第五旅4.5 第一支队4.6 第四支队4.7 第五支队4.8 第三军区5 120师兼西北军区5.1 独立第2旅兼第2军分区5.2 第358旅兼第3军分区5.3 独立第1旅兼第4军分区5.4 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第8军分区5.5 第120师骑兵支队6 第129师6.1 太行军区(由129师直接兼)6.2 第386旅兼太岳军区6.3 冀南军区6.4 第385旅6.5 新编第一旅6.6 新编第四旅6.7 新编第十旅6.8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6.9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三纵队6.10 山西新军政卫队第212旅7 第2纵队兼冀鲁豫军区7.1 华北抗日民军第1旅7.2 新编第2旅7.3 新编第3旅7.4 第344旅7.5 南进支队8 晋察冀军区8.1 第一军分区8.2 第二军分区8.3 第三军分区4.3 胶东军区4.4 第五旅5 120师兼西北军区(晋绥军区)5.1 第358旅兼第3军分区5.2 第359旅5.3 独立第1旅兼第4军分区5.4 独立第2旅兼第2军分区5.5 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第8军分区5.6 第5军分区6 第129师暨晋冀鲁豫边区6.1 第385旅6.2 新编第一旅6.3 太行军区(由129师部兼)6.3.1 第1军分区6.3.2 第2军分区6.3.3 第3军分区6.3.4 第4军分区6.3.5 第5军分区6.3.6 第6军分区6.4 第386旅兼太岳军区6.4.1 决死第1旅6.4.2 第386旅6.4.3 军分区6.4.4 豫晋联防区6.5 冀南军区6.5.1 新4旅6.5.2 新7旅6.5.3 新8旅6.5.4 军分区7 冀鲁豫军区7.1 教导第3旅7.2 教导第7旅7.3 南下支队7.4 军分区8 晋察冀军区3.14 军区警备旅3.15 军区独立旅4 晋绥军区4.1 吕梁军区4.2 雁门军区4.3 绥蒙军区4.4 晋绥野战军4.4.1 第358旅4.4.2 独立第1旅4.4.3 独立第2旅4.4.4 独立第3旅4.4.5 独立第4旅5 晋冀鲁豫军区5.1 冀鲁豫军区5.1.1 第1军分区5.1.2 第2军分区5.1.3 第3军分区(原第11军分区)5.1.4 第4军分区(原第9军分区)5.1.5 第5军分区(原第10军分区)5.1.6 第6军分区(原第12军分区)5.1.7 第22军分区5.2 冀南军区5.2.1 独立第4旅5.2.2 第7军分区5.2.3 第8军分区5.2.4 第9军分区5.2.5 第10军分区5.2.6 第11军分区5.3 太行军区5.3.1 第12军分区5.3.2 第13军分区5.3.3 第14军分区5.3.4 第15军分区5.3.5 第16军分区5.3.6 第17军分区5.4 太岳军区5.4.1 第18军分区5.4.2 第19军分区5.4.3 第20军分区8.4 第四军分区8.5 第五军分区8.6 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8.7 第六军分区8.8 第七军分区8.9 第八军分区8.10 第九军分区8.11 第十军分区8.12 冀热察挺进军9 第四纵队10 第五纵队10.1 第一支队10.2 第二支队10.3 第三支队11 后方留守兵团11.1 保安司令部11.2 第385旅兼陇东军分区11.3 第359旅兼绥德警备司令部11.4 警备第1旅兼关中警备司令部8.1 第一军分区8.2 第二军分区8.3 第三军分区8.4 第四军分区8.5 第十一军分区8.6 第十二军分区8.7 第十三军分区8.8 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8.8.1 第六军分区8.8.2 第七军分区8.8.3 第八军分区8.8.4 第九军分区8.8.5 第十军分区8.8.6 警备旅8.8.7 第6支队8.8.8 第8支队8.8.9 第10支队9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9.1 警备第1旅9.2 警备第3旅9.3 第385旅5.4.4 第21军分区5.4.5 独立旅5.5 第1纵队5.5.1 第1旅5.5.2 第2旅5.6 第2纵队5.6.1 第4旅5.6.2 第5旅5.6.3 第6旅5.7 第3纵队5.7.1 第7旅5.7.2 第8旅5.7.3 第9旅5.8 第4纵队5.8.1 第10旅5.8.2 第11旅5.8.3 第12旅5.8.4 第23旅5.9 第6纵队5.9.1 第16旅5.9.2 第17旅5.9.3 第18旅6 晋察冀军区6.1 冀察军区6.1.1 第一军分区6.1.2 第十一军分区6.1.3 第十二军分区6.1.4 第十三军分区6.1.5 第十九军分区6.2 冀晋军区6.2.1 第二军分区6.2.2 第三军分区6.2.3 第四军分区6.2.4 第五军分区6.3 冀中军区6.3.1 第六军分区6.3.2 第七军分区6.3.3 第八军分区6.3.4 第九军分区6.3.5 第十军分区6.4 冀热辽军区6.4.1 第十四军分区6.4.2 第十五军分区。
[转]冀中军区的地区队
![[转]冀中军区的地区队](https://img.taocdn.com/s3/m/64cd88b1dd3383c4bb4cd2ca.png)
[转]冀中军区的地区队地区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地方武装的主力,由各军分区将民兵、游击队的精锐部分集中组建而成,地区队的规模约千人左右,相当于小团辖3至5个连队,在保卫地方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九四二年二月,晋察冀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关于敌后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发布了“精兵简政”的命令,正式规定:地方军分为地区队、县基干游击队与区基干游击队。
据此命令,当时北岳、冀中、平北、冀东等地区共编成三十九个地区队。
此种编制形式是晋察冀军区所独有的,其他的八路军部队没发现有使用这种编制的。
主力团、基干团、地区队、县、区武装、民兵构成了晋察冀军区独特的武装体制。
冀中军区的地区队在晋察冀军区中是发挥作用最大的。
因为“五一反扫荡”之后,冀中军区的主力部队都转到了外线,在冀中坚持斗争的部队除了9分区第24团之外,五个军分区的主力部队都是地区队。
后来一些地区队为适应武装工作队任务的要求和独立执行任务的需要,所辖的连改为大队,设正副大队长,正副指导员,并建立党支部,大队下设分队,分队设分队长和政治战士,并建立党支分部,政治战士为党支分部书记。
冀中军区的地区队是分区的主力部队,是正规的游击部队,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不穿军装,都是老百姓装束。
就是这些不穿军装的主力部队,硬是在大平原上上演了一出人民战争的活报剧,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卓绝游击战争,使冀中根据地基本上恢复到了“五一反扫荡”之前的局面。
这些正规的游击部队简要介绍如下:第6军分区,辖第31地区队、第40地区队、第44地区队。
第31地区队是1941年9月以6分区游击总队1营及警备旅2团两个连为基础组建的。
初建时主要在束鹿南、宁晋北和衡水以西地区活动,因此也称宁束衡区队。
1942年上半年,经常派小股部队到宁赵元栾正获地区活动,进行反蚕食斗争。
"五一反扫荡"后,主要以小股部队活动,进行分散隐蔽游击战争。
1944年形势好转后,部队又集中在深束、束晋、束冀地区活动。
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

1938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简称"前指",设立于晋东南。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左权,野战政治部主任傅钟,副主任陆定一。后勤部部长杨立三,供给部部长周玉成,"前指"秘书长申伯纯。总部所属特务团(团长尹先炳,政委李志民)、炮兵团(团长武亭,政委邱创成)、随营学校(校长韦国清,政委陈卜明)。1940年5月朱总司令返回延安,1940年5月25日,中央军委任命罗瑞卿为野战政治部主任,接替傅钟职务(1943年9月10日,张际春任副主任)。任命王若飞为八路军副参谋长,驻军委办事。鉴于叶剑英已回延安,1941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叶剑英仍兼八路军参谋长,驻延安办公,王若飞调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左权在战斗中牺牲。8月25日,中央军委任命滕代远为八路军副参谋长兼前指参谋长。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部队不断发展壮大。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共4.5万人,遵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八路军3个师分别以晋东北之五台山、晋东太行山、晋西吕梁山以及晋南太岳山一带为活动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壮大抗日武装。10月23日,一一五师政委聂荣臻奉命率一一五师一部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1月7日,建立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个军区--晋察冀军区(北岳、冀中、平西、平北、冀东),此后,又创建了晋绥(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冀鲁豫、鲁西、湖西)、山东(鲁中、鲁南、冀鲁边、清河、胶东、滨海)等军区。到抗日战争结束的1945年8月,八路军的3个师分别兼任山东军区、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
[ 转自铁血社区 / ]
1943年9月8日,彭德怀离开麻田总部,同刘伯承一起回延安。10日,又任命杨立三为前指副参谋长。10月6日,中共中央决定一二九师于总部合并(保留一二九师番号);中共太行分局合并于北方局,邓小平任北方局代理书记,主持八路军前方总部工作。1945年8月,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同时撤销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的战斗序列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的战斗序列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革命军事委员会(洛川会议时改组)书记(俗称主席):毛泽东副书记(俗称副主席):朱德、周恩来委员: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林彪、贺龙、刘伯承、任弼时、叶剑英、张浩、徐向前军委参谋长:肖劲光军委秘书长:杨尚昆中共北方局军事部部长:朱瑞中共南方局军事部部长:叶剑英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尹林平中共湖南省委军委书记:聂鸿钧中共闽粤边特区委军事部部长:谭震林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张爱萍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彭雪枫军委总参谋部:部长:聂鹤亭二、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王稼祥(后,1938年8月底)总政副主任:邓小平野战政治部主任:傅钟(1938年8月底)总部秘书长:舒同总兵站部部长:杨立三总供给部部长:张元寿总卫生部部长:姜齐贤总部特务团团长:韦杰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由“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称)教育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校长兼政治委员:林彪副校长:罗瑞卿教育长:刘亚楼政治部主任:傅钟副主任:张际春训练部部长:陈伯钧第一大队大队长:苏振华第一大队政治委员:胡耀邦第二大队大队长:冯达飞第二大队政治委员:方正平第三大队大队长:王赤军第三大队政治委员:何长工第四大队大队长:韦国清第四大队政治委员:徐德操四、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八路军分会(1937年8月29日成立)书记:朱德副书记:彭德怀常委兼秘书长:任弼时委员:朱德、彭德怀、任弼时、林彪、聂荣臻、贺龙、关向应、刘伯承、张浩五、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由红军第一军团、第十五军团、七十四师改编)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王秉璋侦察科科长:苏静管理科科长:石新安师政训处宣传部部长:肖向荣锄奸部部长:朱涤新民运部部长:潘振武师供给部部长:邝任农师卫生部部长:叶青山副部长:谷广善第三四三旅(由红一军团一师、二师、四师改编)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孙毅、陈士榘(不久)六八五团团长:黄永胜副团长:邓华六八六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政训处主任:符竹庭第三四四旅(由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七十五师、七十八师改编)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参谋长:陈漫远、卢绍武(不久)政训处主任:崔田民六八七团团长:张绍东副团长:韩振纪六八八团团长:陈锦绣副团长:田守尧政训处主任:刘震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师教导队炮兵营(由红七十四师改编)骑兵营(由红七十四师改编)辎重营(由红七十四师改编)师留守处主任:陈先瑞六、八路军第一二零师(由红二方面军二十七军、二十八军、独立一、二师、赤水警卫营、前总直属队等改编)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参谋长:周士第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师司令部第一科科长:唐健伯第二科科长:郭辉勉第三科科长:刘忠第四科科长:杜世兴军法处处长:黄新远师政训处总务处处长:金如柏组织部部长:朱明宣传部部长:张平化敌工部部长:吴西民运部部长:罗贵波师供给处处长:陈希云副处长:赵熔师军医处处长:刘运生副处长:蒋耀德第三五八旅(由红二方面军四师、六师及红二十八军改编)旅长:卢冬生(未到职)副旅长:张宗逊参谋长:姚喆政训处主任:张平化七一五团团长:王尚荣副团长:顿星云参谋长:喻楚杰政训处主任:黄延卿七一六团团长:宋时轮副团长:廖汉生参谋长:曾来古政训处主任:伍晋南第三五九旅(由红二方面军六军、三十二军及前总特务团改编)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参谋长:刘子奇七一七团团长:刘转连副团长:陈宗尧参谋长:欧阳家祥政训处主任:刘道生七一八团团长:文年生副团长:贺庆积、帅荣(不久)参谋长:帅荣政训处主任:罗志敏师教导团(由红二十七军大部改编)团长:彭绍辉副团长:苏启胜师炮兵营(由红二十七军一部改编)师辎重营(由红军赤水警卫营改编)师特务营(由红独立一师改编)师工兵营(由红独立二师改编)师骑兵营(由红骑兵一团改编)师留守处主任:贺晋年副主任:王兆相七、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由红四方面军二十九军、三十军和陕甘宁独立第一二三四团和红十五军团一部改编)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师参谋处处长:李达师供给处处长:周玉成副处长:徐林主任:赖勤师卫生处处长:钱信忠主任:陆加汉师军法处处长:丁武选师锄奸部部长:邱积成师留守处主任:阎红彦副主任:甘渭汉师教导团(由编余干部和西路军归队干部组成)团长:张贤约政治处主任:袁鸿化第三八五旅(由红四方面军四军改编)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耿飚政训处主任:苏精诚第七六九团(由红四方面军四军十师改编)团长:陈锡联副团长:汪乃贵参谋长:范朝利政训处主任:丁先国第七七零团(由红四方面军四军十二师改编)团长:张才千副团长:曾广泰、胡奇才(不久)参谋长:袁渊政训处主任:肖元礼第三八六旅(由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改编)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参谋长:李聚奎政训处主任:王新亭第七七一团(由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一师改编)团长:徐深吉副团长:韩东山参谋长:刘金轩、黄新友(不久)政训处主任:黄振堂第七七二团(由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三师改编)团长:叶成焕副团长:王近山参谋长:孙继先政训处主任:谢富治师炮兵营(由陕甘宁独立第一、二团一部改编)师辎重营(由陕甘宁独立第三、四团一部改编)师特务营(由红二十九军改编)师工兵营(由红三十军改编)师骑兵营(由红骑兵三团改编)回答:2007-06-03 19:40共0条评论...评论┆举报8341dlts[先知] 第一二九师(8月由红四方面军及陕北红军一部改编)直属:特务营(红二十九军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炮兵营(红三十军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骑兵营(陕北骑三团改编)辎重营(独立三团、警卫营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工兵营(独立一、二、四团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教导团(由编余干部及西路军归队干部组建)三八五旅(红四军第十、十二师改编,旅部归后方留守处建制)七六九团(第十师改编)七七○团(第十二师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三八六旅(红三十一军九十一、九十三师改编)七七一团(第九十一师改编)七七二团(第九十三师改编)东进纵队(12月由七六九团四个步兵连及师机枪连、骑兵连编成)独立游击支队(11月由教导团五连与太谷、榆次游击队组成)太行支队(12月由七六九团一个连及地方游击队组成)太行第四游击支队(11月由峰峰、元河沟煤矿工人抗日队伍组成)第一二○师(8月由红二方面军及陕北红军一部改编)直属:特务营(陕北独一师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工兵营(陕北独二师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炮兵营(赤水警卫营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辎重营(二十七军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通信营(总部特务团二营改编)骑兵营(军委骑兵团改编)教导团(红三十二军九十六师改编)学兵团(10月由师随营学校组建)绥蒙支队(12月由绥远蒙旗地方武装改编而成)宋支队(9月由七一六团二营组成,亦称雁北支队)三五八旅(红二军团、红二十八军一部改编)七一五团(红二军团红四师及二十八军一部改编)七一六团(红二军团红六师及二十八军一部改编)忻崞独立团(12月由忻县游击队为主组建)三五九旅(红六军团、红三十二军一部改编)七一七团(红六军团改编)七一八团(红三十二军九十四师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平山独立团(12月由平山游击队为主组建)崞县独立团(12月由崞县游击队为主组建)第一一五师(8月由红一方面军及陕北红七十四师改编)独立团(红一师改编,11月编入晋察冀军区)直属:炮兵营(七十四师一部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辎重营(七十四师一部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教导大队(新组建,归后方留守处建制)骑兵营(陕北骑二团改编)第三四三旅(红一军团改编)第六八五团(红二师改编)第六八六团(红四师改编)补充团(12月以六八六团六连为基础组建)第三四四旅(红十五军团改编,11月暂划归总部直接指挥)第六八七团(红七十三师改编)第六八八团(红七十五师改编)第六八九团(12月组建)第五支队(11月以六八五团二营与平山游击队合编亦称永兴支队)。
八路军的序列

八路军的序列八路军(1937年8月成立)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第十八集团军(1937年9月改称)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总参谋长:叶剑英滕代远(1942年8月)副总参谋长:左权(1942年5月牺牲)王若飞(1940年5月—1941年2月)杨立三(1943年9月)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王家祥(1938年8月)总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1938年1月离任)前方指挥部(1938年12月成立)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傅钟罗瑞卿(1940年5月)政治部副主任:陆定一张际春(1943年9月)一一五师师长:林彪(1938年由陈光代,后由罗荣换代)副师长:聂荣臻(1937年10月认政委)参谋长:周昆政治部主任:罗荣桓(1938年3月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三四三旅旅长:陈光(1940年改为杨勇)副旅长:周建屏政委:肖华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1938年改为杨得志)政委:黄克诚(1938年任)一二零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关向应(1937年11月认证伟)政治部副主任:甘泗淇三五八旅旅长:张宗逊副旅长:李井泉三五九旅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政治部主任:张浩蔡树藩(1938年6月任)政治部副主任:宋任穷刘志坚(1938年3月任)黄镇(1940年任)政委:张浩(1937年10月任)邓小平(1938年1月任)三八五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三八六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陕甘宁晋绥联防军(1942年5月成立)司令员:贺龙副司令员:徐向前肖劲光(1942年6月任)政委:关向应副政委:谭政(1943年2月任)政治部主任:谭政(1943年2月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1943年2月任)晋察冀军区(1937年10月成立)司令员:聂荣臻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唐延杰政治部主任:舒同延安总部留守处(1937年8月—1942年5月) 主任:肖劲光第一纵队(1939年8月成立)司令员:徐向前政委:朱瑞第二纵队(1940年2月成立)司令员:左权政委:黄克诚副司令员:杨得志第三纵队(1938年4月成立)司令员:吕正操政委:王平副司令员:孟庆心第四纵队(1938年5月成立)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邓华第五纵队(1940年7月成立)司令员:黄克诚政委:黄克诚(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37-39)晋察冀军区(11月由一一五师独立团、骑兵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部等组成)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政治部主任舒同参谋长唐延杰副参谋长郭天民司令部第一科长李廷赞第二科长石浩第三科长刘彬第四科长路遐机要科长黄鹏管理科长刘显宜秘书科长刘贞文政治部组织部长王宗槐宣传部长潘自力敌工部长厉男锄奸部长余光文总务处长吴志远供给部长查国桢卫生部长叶青山军政干校(11月由一一五师随营学校改成)校长孙毅独立第一师(11月由一一五师独立团改成兼一分区,12月为一支队)师长杨成武政委邓华参谋长熊伯涛政任邓华第一团(11月由独立团一、二营及蔚县游击队编,12月改为一大队)团长陈正湘政委罗元发第二团(11月由涞源游击队、察南别动队改成,12月改为第二大队)团长黄寿发政委袁升平第三团(11月由独立团三营、各营四连、广灵游击队合编)团长季光顺政委张襄国第一军分区兼第一支队(11月独立第一师兼,12月改为兼第一支队)司令员杨成武政委邓华参谋长熊伯涛政任邓华(12月免)罗元发(12月任职)第一大队(12月由独立第一师一团改称)大队长陈正湘政委罗元发(12月离职)王道邦(12月任职)第二大队(12月由独立第一师二团改称)大队长黄寿发王天存(12月任职)政委袁升平第三大队(12月新建)大队长邱蔚政委肖锋第二军分区兼第二支队(11月由总部特务团团直和三营扩编,12月兼二支队)司令员赵尔陆政委赵尔陆(兼)参谋长刘兴隆政任朱潘显第四大队(11月以总部特务团团直为主编成)大队长李和辉政委肖文玖第五大队(11月以当地游击队为主编成)大队长熊德臣政委易苗第六大队(11月以总部特务团三营为主编成)大队长刘兴隆(兼)政委赖伟雄第三军分区兼第四支队(11月由一一五师教导队扩编,12月兼第四支队)司令员王平陈漫远(11月任)政委王平副司令黄永胜参谋长刘少白第十大队(11月由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三路编成)大队长王紫峰兼政委第十一大队(11月由师教导队与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二路编成)大队长朱仰兴政委张毅忱第十二大队(11月由师教导队与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二路编成)大队长辛立生政委李光辉第四军分区兼第三支队(11 月由三五九旅工作团、六八五团二营扩编,12月兼第三支队)司令员周建屏政委刘道生参谋长蒋树第七大队(11 月以三五九旅工作团为基础编成)大队长阮平政委陈宜胜第八大队(11月由六八五团二营一部扩编)大队长叶长庚第九大队(11月由六八五团二营一部扩编)大队长陈祖林政委袁子钦第五支队(12月由原活动在平西地区的国民抗日军改编)司令员赵侗副司令员高鹏参谋长常戟武政治部主任汪之力第一总队总队长纪亭谢政治主任陈大凡第二总队总队长宋明皋政治主任杜伯华第三总队总队长刘风梧政治主任林一民晋察冀军区(1938年)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政治部主任舒同参谋长唐延杰副参谋长郭天明(8月离职)司令部副官处处长刘显宜(2月任职)第一科科长李廷赞第二科科长石浩(8月离)王福元(8月任)第三科科长刘彬第四科科长路遐机要科科长黄鹏管理科科长刘显宜(2月离职)秘书科科长刘贞文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王宗槐宣传部部长潘自力敌工部部长厉男锄奸部部长余光文总务处处长吴志远供给部部长查国桢卫生部部长叶青山军政干校(10月结束)校长孙毅游击军(8月由游击队编成)司令员李允声(12月离职)王溥(12月任职)副司令员王溥(12月离职)第一军分区兼第一支队司令员杨成武政委邓华(2月离)杨成武(2月兼)参谋长熊伯涛(6月离职)政治部主任罗元发第一大队(11月第五支队第二总队并入)大队长陈正湘政委王道邦第二大队(11月第五支队第一总队并入)大队长王天存(7月逃跑)黄寿发(7月任)政委袁升平(7月离职)张如三(7月任职)第三大队(11月第五支队三总队并入)大队长邱蔚(7月离职)纪亭榭(7月任职)政委肖锋(7月离职)袁升平(7月任职)第三团(2月编入邓支队)团长季光顺政委张襄国第五支队(7月编入第一军分区,11月分编)司令员赵侗(7月叛逃)副司令员高鹏参谋长常戟武政治部主任汪之力(6月离职)第一总队(11月并入第一支队二大队)总队长纪亭榭(7月离职)王建中(7月任职)政治主任陈大凡(7月离职)张如三(7月任职)第二总队(11月并入第一支队一大队)总队长宋明皋(7月离职)韩庄(7月任职)政治主任杜伯华第三总队(11月并入第一支队三大队)总队长刘风梧(7月离职)林一民(7月任职)政治主任林一民(7月离职)史进前(7月任职)第二军分区兼第二支队司令员赵尔陆(8月离职)郭天民(8月任职)政委赵尔陆参谋长刘兴隆(5月离)朱潘显政任朱潘显(6月离职)汪之力(7月任)第四大队大队长李和辉政委肖文玖第五大队大队长熊德臣(8月离)何能彬政委易苗(8月离职)黄文第六大队大队长刘兴隆(5月离职)黄永胜政委赖伟雄(5月离职)林接彪第三军分区兼第四支队司令员陈漫远政委王平(5月离职)朱良才副司令员黄永胜(5月离职)参谋长刘少白政任王平(5月免)朱良才第十大队大队长王紫峰(5月离职)黄天明政委王紫峰(5月免)孙远桥(11月牺牲)梁达三第十一大队大队长朱仰兴(8月牺牲)成少甫政委张毅忱(8月离职)杜文达第十二大队大队长辛立生(7月牺牲)李金才政委李光辉独立第四团(5月由河北游击军三团改编)团长许佩坚政委金中第四军分区兼第三支队(10月冀中独立第一旅一、三团编入)司令员周建屏6月病故)熊伯涛政委刘道生参谋长蒋树(7月离职)第七大队大队长阮平政委陈宜胜(11月牺牲)胡进平)第八大队大队长叶长庚第九大队大队长陈祖林政委袁子钦(7月离职)蒋树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4月由人民自卫军、河北游击军合编)司令员吕正操政委王平(8月到职)副司令员孟庆山参谋长李英武政治部主任孙志远第七支队兼第一军分区(4月由人民自卫军一、三团改编)司令员赵承金参谋长刘玉璋政治部主任许涛第十九大队(人民自卫军一团改编)大队长李亚峰政治主任王一平第二十大队(人民自卫军一团改编)大队长李星伍(7月离职)肖治国(7月任职)政治主任王伟第二十一大队(人民自卫军一团改编)大队长赵东寰(7月离职)刘从杰(7月任职)政治主任赵君侠独立第一团(人民自卫军三团改编)团长王宝均独立第二团(10月由独立第一旅二团改编)团长庞大川第八支队兼第二军分区(4月由人民自卫军二、六、七团改编)司令员于权伸政委吴西参谋长张珍政任刘哲华第二十二大队(人民自卫军二团改编)大队长杨书明政治主任杨经国第二十三大队(人民自卫军六团改编)大队长唐朴农政治主任魏洪亮第二十四大队(人民自卫军七团改编)大队长翟家骏政治主任何元富第九支队兼第三军分区(4月由人民自卫军四、五团、特务团改编)司令沙克(10月离职)阎九祥政委王远音参谋长王洗凡政治部主任刘洪涛第二十五大队(人民自卫军五团改编)大队长李剑卜(8月离)黎光政治主任何继元第二十六大队(人民自卫军四团一部改编)大队长张胜昆政治主任任海山第二十七大队(人民自卫军四团一部、特务团改编)大队长胡乃超政治主任赵正洪特务大队(人民自卫军四团一部、特务团改编)大队长郝宝祥政治主任贾一民第十支队兼第四军分区(4月由河北游击军改编)司令员孟庆山(兼)政委王紫峰参谋长霍雨村政治部主任黄兴义第二十八大队(游击军一、四团改编)大队长董庆云政治主任阎均(10月离职)李文光(10月任职)第二十九大队(游击军五团改编)大队长杨万伦政治主任黎彦昌第三十大队(游击军二团改编)大队长刘亦珂政治主任石以铭(10月离职)阎均(10月任职)特务团(游击军十一、十二团改编)团长吕书元独立第一团(游击军六团改编)团长贾桂荣独立第二团(游击七、八团、独五团改编)团长张汉声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兼第五军分区(5月由人民自卫军独立一团、河北游击军九团合编,10月兼第五军分区)司令员朱占魁副司令阎力瑄参谋长饶民孚政治部主任杨雨民第一大队大队长刘树芬政治主任王逸群第二大队大队长崔文炳政治主任陈德仁第三大队大队长阎力瑄(兼)政治主任李晓阳第四大队大队长王录祥(12月离职)周正明(12月任职)政治主任梁金龙特务大队大队长曹玉振(12月离职)杨秀昆(12月任职)政治主任杨子华游击一团(12月组建)团长张吟飞政治主任黄柳树游击二团(12月组建)团长马雅周游击三团(12月组建)团长边孟炎政治主任李鸿章独立第二游击支队(5由月人民自卫军独立二团改编)司令员柴恩波政委张毅忱副司令员徐恩荣参谋长李剑卜(8月任职)政治部主任铁英第一大队大队长杨秀昆政治主任佟汝勋第二大队大队长马吉庆政治主任邹鲁独立第三游击支队(5月由河北游击军第十路改编)司令员赵玉昆参谋长宋学飞第一大队大队长马以然第二大队大队长翟秀逢第三大队大队长尹玉虽独立第四游击支队(5月由河北游击军第五路改编)司令员高士一政委辛世修参谋长陆冠洲政治部主任杨琪良第一大队大队长黄久征政治主任谢云清第二大队大队长韩溪泉政治主任高万德第三大队大队长戈声福政治主任李兰芳独立第五游击支队(5月由华北人民抗日联军二十七支队改编)司令员魏大光政委王同安参谋长赵振国政治部主任李公侠第一大队大队长杨洪才第二大队大队长徐立树政治主任刘佑东独立第六游击支队(5月由华北民众自卫军改编)司令员江东升政委唐保蘅副司令员左清臣政治部主任刘佩荣回民教导总队(5月由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改编)司令员马本斋政委马玉槐副司令员马仲三参谋长刘邦俊政治部主任杨铁成北上挺进支队(5月由华北民众自卫军改编)司令员赵东寰政委谭斌政治部主任李修来独立第一旅(2月由人民自卫军独立游击第一师改编,10月分编)旅长高顺成(4月离职)王光文(4月任职)政委朱潘显副旅长王光文(4月离职)参谋长张海春政治部主任朱利第一团(10月编入晋察冀军区北岳第三支队)团长王泽东政治主任燕蔷第二团(10月编为冀中第一军分区独立二团)团长庞大川政治主任曹曲冰第三团(10月编入晋察冀军区北岳第三支队)团长宋侠政治主任郭书元邓支队(2月由一分区三团为主组建,亦称挺进冀东支队、第六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邓华参谋长易耀彩第四纵队(5月由一二○师宋支队和邓支队合编)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邓华参谋长李钟奇政治部主任伍晋南政治部副主任苏梅第十一支队(由邓支队改编)司令员邓华(兼)第三十一大队大队长季光顺政委杨克武第三十二大队大队长赵文进(8月离职)彭寿生(1月任职)政委刘慎之第三十三大队大队长肖思明政委李志远第十二支队(由邓支队改编)司令员宋时轮(兼)第三十四大队大队长陈仿仁政委王再兴第三十六大队大队长唐家礼政委丁盛(8月离职)王季龙(8月任职)骑兵大队大队长王正川政委李炳雄冀东八路军军政委员会(10月由第四纵队撤退时留下的人员组成)书记苏梅第一支队(10月由四纵三十三大队特务连为主组成)支队长陈群政委苏梅(兼)第二支队(10月由四纵三十三大队十一连为主组成)支队长包森政委姜林第三支队(10月由四纵三十四大队一部为主组成)支队长单德贵政委赵立业(1939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政治委员聂荣臻(兼)政治部主任舒同参谋长唐延杰(6月离职)聂鹤亭(6月任职)副参谋长唐延杰(6月任职)司令部副官处长刘显宜第一科长李廷赞第二科长王福元(6月离职)罗文坊(6月任职)第三科长刘彬第五科长路遐机要科长黄鹏秘书科长刘贞文(6月离职)刘柯政治部组织部长王宗槐宣传部长潘自力敌工部长厉男锄奸部长余光文总务处长吴志远供给部长查国桢兵工部部长刘再生(6月设任职)政委杨成(6月任职)卫生部部长叶青山军区教导团(2月由学兵营扩编)团长唐延杰(6月离职)郑维山政治委员郑维山(6月离职)罗化民(6月任职)军区特务团(2月成立)团长王光文政委陈海涵(12月离职)骑兵团(5月由骑兵营扩编)团长刘云彪政委蔡顺礼抗日游击军司令员王溥第一军分区兼第一支队(3月整编撤消支队,冀中独立第三支队编入)司令员兼政委杨成武副司令员高鹏(3月任职)参谋长黄寿发(3月任职)政治部主任罗元发第一大队(3月编入第一支队一团)大队长陈正湘政委王道邦第二大队(3月编入三分区二团)大队长黄寿发政委张如三第三大队(3月编入第一支队三团)大队长纪亭榭政委袁升平第一支队(3月新组建)司令员陈正湘政委匡唐伟(12月离职)袁升平参谋长杨尚坤第一团(3月由原一大队和三分区十大队编)团长宋玉琳政委朱遵斌(12月离职)陈海涵(12月任职)第三团(3月由原三大队编)团长邱蔚(12月离)肖应棠政委邓经纬第五支队(3月由冀中独立第三支队及四分区部分部队编)司令员赵玉昆政委王道邦副司令员韩庄副政委王建中参谋长晨光(12月离职)宋学飞第二十五团(3月由冀中三支队一大队及四分区部队编)团长宋学飞政委张如三第二十六团(3月由冀中三支队三大队及四分区部队编)团长韩宝书政委詹道奎独立第一支队(3月由察南游击队改编)支队长邱会魁政委邱会魁(兼)独立第二支队(3月由涞源、易县、蔚县游击队改编)支队长王凤翔独立第三支队(3月由广灵游击队改编)支队长曾雍雅政委曾雍雅(兼)第二军分区兼第二支队(3月整编,撤消支队)司令员郭天民政委赵尔陆参谋长朱潘显(8月离职)赵冠英(8月任职)政任汪之力第四大队(3月编入四团)大队长李和辉政委肖文玖第五大队(3月编入十九团)大队长何能斌政委黄文第六大队(3月编入十九团)大队长黄永胜政委林接彪第四团(3月由四大队、六大队一个营编)团长韩伟政委肖文玖第十九团(3月五大队、六大队部分编)团长李和辉政委林接彪第二支队(3月五、六大队部分及崞县新兵大队编)支队长熊德臣政委罗亦经(11月离职)智生元(11月任职)第三军分区兼第四支队(3月整编,撤消支队)司令员陈漫远(11月离职)黄永胜政委朱良才(11月离职)王平参谋长刘少白(11月离职)詹才芳政任朱良才(11月免兼)詹才芳第十大队(3月编入一分区一团)大队长黄天明政委梁达三第十一大队(3月编入二团)大队长成少甫(1月免代)唐子安政委杜文达第十二大队(3月编入二十团)大队长李金才政委李光辉独立第四团(3月编入二十团)团长许佩坚(1月牺牲)窦尚初(2月任职)政委金中第二团(3月由第十一大队与一分区二团合编)团长唐子安政委黄文明第二十团(3月由第十二大队、独四团编)团长窦尚初(12月离职)李金才政委李光辉(12月离职)赵乃禾游击第一支队(3月由唐县完县游击队编)支队长赵国泰(12月离职)赵复兴政委俞忠良(12月离职)杜文达游击第二支队(3月由望都宝县曲阳游击队编)支队长成少甫政委李振声第四军分区兼第三支队(3月进行整编,撤消支队)司令员熊伯涛政委刘道生参谋长叶长庚(11月任职)第七大队(3月编入第五团)大队长阮平政委胡进平(6月牺牲)廖庆先(6月任)第八大队(3月编入第五团)大队长叶长庚第九大队·平井获游击支队(3月与平山游击队合编为平井获游击大队)大队长陈祖林(3月离职)陈庆生(3月任3月牺牲)韩光宇政治委员蒋树(3月离职)高唏(3月任3月牺牲)彭龙飞)第五团(3月由第七、八大队编)团长陈祖林政委肖锋察绥游击支队(11月由察绥游击军编成)支队长刘苏政委陈凤桐政任安汝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政委王平(2月离职)程子华(2月任职)副司令员孟庆山参谋长李英武(5月离职)孙毅(5月任职)副参谋长李英武(5月任职)政任孙志远副主任谭冠三(3月任职)第七支队兼第一军分区(5月进行整编)司令员赵承金政委旷伏兆(1月任5月离)谭冠三(5月兼职)参谋长刘玉璋政任许涛第十九大队(5月与二十大队合编为第二十一团)大队长李亚峰政治主任王一平第二十大队(5月与十九大队合编为第二十一团)大队长肖治国政治主任王伟第二十一大队(5月与独立一、二团合编为第十六团)大队长刘从杰政治主任赵君侠独立第一团(5月与二十一大队、独二团合编为第十六团)团长王宝均独立第二团(5月与二十一大队、独一团合编为第十六团)团长庞大川第十六团(5月由二十一大队、独立一、二团合编)团长庞大川(12月离职)盛治华(12月任职)政委邓东哲第二十一团(5月由十九、二十大队合编)团长肖治国政委马泽迎第一游击总队(5月新编)总队长张大成政委张逢时第八支队兼第二军分区(5月进行整编)司令员于权伸政委吴西副司令员阎九祥(5月任职)参谋长张珍(5月离职)阎九祥(5月兼职)政治部主任刘哲华第二十二大队(5月与二十四大队编为第十七团)大队长杨书明政治主任杨经国第二十三大队(5月编为第二十二团)大队长唐朴农政治主任魏洪亮第二十四大队(5月与二十二大队编为第十七团)大队长翟家骏政治主任何元富第十七团(5月由二十二、二十四大队合编)团长杨书明政治委员翟家骏第二十二团(5月由二十三大队编成)团长唐朴农(10月离职)欧阳霖(10月兼职)政委梁达三第二游击总队(5月新编)总队长尹诗炎政治委员张雪峰冀中人民自卫团(1月由民军二团与分区警卫营合编)团长常子平政治主任程化仁第九支队兼第三军分区(5月进行整编)司令员阎九祥(5月离职)常德善(5月任职)政委王远音副司令徐恩荣(5月任职)刘子奇(5月任职)参谋长王洗凡(10月离职)李弗畏(10月任职)政任刘洪涛(5月离职)张逊之(5月任职)第二十五大队(5月与二十六大队合编为三十团)大队长黎光政治主任何继元(2月离职)张兴(2月任职)第二十六大队(5月与二十五大队合编为三十团)大队长张胜昆(2月离职)杜雷(2月任职)政治主任任海山第二十七大队(5月与特务大队合编为二十三团)大队长胡乃超政治主任赵正洪特务大队(5月与二十七大队合编为二十三团)大队长郝宝祥政治主任贾一民第二十三团(5月由二十七、特务大队合编)团长张培荣政委魏洪亮(10月离职)赵正洪第三十团(5月由二十五、二十六大队编)团长黎光(12月离)高法宝政委王威第三游击总队(5月新编)总队长王凤斋政委翟晋阶任河大队(5月由当地游击队新编)大队长丁占明政委贾泉第十支队兼第四军分区(5月进行整编)司令员孟庆山政委王紫峰(2月离职)帅荣(2月任10月离)魏洪亮(10月任职)副司令员聂鹤亭(2月任6月离)孙然(6月任职)参谋长霍雨村(5月离职)聂鹤亭(5月兼6月离)孙然(6月兼职)政治部主任黄兴义(2月离职)李天焕(2月任10月离)袁心纯(10月任职)第二十八大队(5月与二十九大队合编为第十八团)大队长董庆云政治主任李文光第二十九大队(5月与二十八大队合编为第十八团)大队长杨万伦政治主任黎彦昌第三十大队(5月编为第三十三团)大队长刘亦珂(5月牺牲)政治主任阎均特务团(5月与独立一、二团合编为第二十四团)团长吕书元独立第一团(5月与特务团、独立二团合编为第二十四团)团长贾桂荣独立第二团(5月与特务团、独立一团合编为第二十四团)团长张汉声第十八团(5月由二十八、二十九大队合编)团长焦玉礼(12月离职)杨万伦(12月任职)政委王志第二十四团(5月由特务团、独立一、二团合编)团长贾桂荣政委黄明正第三十三团(5月由第三十大队编)团长万振西政委钟华农第四游击总队(5月新编)总队长候北之政委罗玉川(8月离)吴立人(8月任)独立第一(六)游击支队兼第五军分区(5月改为第六支队)司令员朱占魁政委周彪(1月任10月离)帅荣(10月任职)副司员阎力瑄参谋长饶民孚(5月离职)肖新槐(5月任职)政治部主任杨雨民(2月离职)钱应麟(2月任职)第一大队(5月与第三大队合编为三十二团)大队长刘树芬(2月离职)刘秉彦(2月任职)政治主任王逸群第二大队(5月与第四大队合编为二十九团)大队长崔文炳政治主任陈德仁第三大队(5月与第一大队合编为三十二团)大队长阎力瑄(1月免)候海楼(1月任政治主任李晓阳(1月离职)张硕甫(1月任职)第四大队(5月与第二大队合编为二十九团)大队长周正明政治主任梁金龙特务大队(改为第二十七团)大队长杨秀昆政治主任杨子华游击一团(5月与二、三团合编为第五游击总队)团长张吟飞政治主任黄柳树游击二团(5月与一、三团合编为第五游击总队)团长马雅周游击三团(5月与一、二团合编为第五游击总队)团长边孟炎政治主任李鸿章第二十七团(5月由特务大队改编)团长杨秀昆政委杨子华(11月离职)覃继先(11月任职)第二十九团(5月由第二、四大队合编)团长崔文炳政委陈德仁第三十二团(5月由第一、三大队合编)团长刘秉彦(11月离职)江中(11月任职)政委王逸群(7月离职)覃继先(7月任11月离)吴国华(11月任职)第五游击总队(5月由游击队一、二、三团合编)团长舒行政委马戴独立第二游击支队(5月整编时编散)司令员柴恩波(2月叛逃)政委张毅忱副司令员徐恩荣参谋长李剑卜(2月牺牲)政任铁英第一大队大队长杨秀昆政治主任佟汝勋第二大队队长马吉庆政治主任邹鲁独立第三游击支队(3月编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五支队)司令员赵玉昆参谋长宋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