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边区银行
人民币的发行历史

人民币的发行历史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12月1日发行,1955年5月10日全面停止流通。
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生产,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以后,经中共中央批准,以各解放区印钞厂为基础,人民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跟到哪里。
这套人民币共设计生产了12种面值、62种版别。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共有11种面额、13种版别。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已经着手进行全国范围的经济恢复与建设,金融物价已趋稳定,财经状况好转,并争取两三年内根本好转的形势下,为适应国内外经济情况而进行的货币改革。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0年4月20日开始发行, 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共7种面额,分币仍采用第二套的。
1980年4月15日发行1角、2角、5角、1元4种硬币。
票面尺幅较第二套小,面额结构合理,纸、硬币品种丰富。
这是我国自行设计、使用自己研制生产的印钞专用设备和固定水印钞票纸印制的,是我国印钞造币工业进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新时期的重要标志。
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从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到1985年定案,历时18年。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三次上报方案,于1985年国务院常务会批准,1987年4月27日起陆续发行,共9种面额、12种版别。
第五套人民币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货币流通的要求,199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68号令,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的历史背景发行第一套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各革命根据地货币,革命根据地货币是在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封锁的情况下产生的,统一货币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抗日战争胜利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就展开了统一本解放区货币的工作。
华中解放区发行了统一的华中币,回收原来新四军开辟各抗日根据地时发行的多种地方货币,其它解放区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统一货币。
人民币发展史:五套人民币的历史

人民币发展史:五套人民币的历史作者:邹平来源:《中国防伪报道》2015年第08期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是从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开始发行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使用(其中10000元和50000元面额在1955年4月1日就已停止流通)。
第一套人民币是在统一各革命根据地货币的基础上发行的。
发行统一的货币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革命根据地货币是在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封锁的情况下产生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就开展了统一货币的工作。
如华中解放区发行统一的华中币,收回和统一原来新四军开辟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发行的多种名称不同和市值不等的地方货币。
其它解放区也采取了类似的统一货币的措施。
但是,在各解放区统一货币工作尚未完成时,国民党反动派就发动了全面内战,解放区许多地方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统一各解放区货币工作不得不暂时停止。
1947年夏,解放区战争进入我人民解放军胜利反攻阶段,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在各解放区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取得了一个个重大胜利,为了各解放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华北、西北、华东解放区逐步连成一片,各解放区之间贸易联系、物资交流日益发展。
但是各地货币不统一,货市比价不固定,成为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的重大障碍,给野战军的机动作战带来很大困难。
因此,迫切需要改变各解放区货币版别多、种类繁杂、比价不同、相互折算不便的状况,统一各解放区货币。
194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华北财经办事处成立,统一领导华北区财经工作,并着手开展统一货币工作。
不久,晋察冀边区银行币停止发行,冀南银行币成为华北解放区的统一货币。
1948年1月,西北解放区停止发行陕甘宁边区银行币,西北衣民银行币成为西北解放区的统一货币。
10月,山东解放区北海银行币与华北解放区货币相互流通。
11月,华北解放区统一流通北海银行币。
从此,北海银行币成为山东和华中各解放区的统一货币。
1948年底,全国各解放区除中原、东北等解放区自成独立货币体系外,华北、西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货币统一工作基本完成。
1951年1000元纸币天价密码

1951年1000元纸币天价密码第一套人民币1000元牧马饮水图的发行时间是1951年,在1955年就停止流通了,它的流通寿命仅仅为四年时间。
该纸币的正面主色调为蓝绿色,主图案是牧马饮水图,藏界对其称呼由此而来。
在上方印着中国人民币银行几个字样以及其面值。
背面的主色调是茶绿色,设计由花符图案以及用维文拼写的行名几个部分组成。
1、正面中间为牧马图主蓝绿色背面花符及维文行名和面值主茶绿色、无水印。
2、底纹由“中国人民银行”组成。
3、此券正面图案借用晋察冀边区银行1946年版1000元券正面图案,只是帐篷前的马车边上少画一匹马。
4、暗记:背面中间维文面值左侧花卷中有“1000”。
5、背面印有维文行名和面值,在新疆地区发行,珍稀。
6、样票只见双张一种:正背面均印有红色空心楷体大字“票样”字样和红色七位票样编号。
人民币壹仟圆马饮水不断升值的过程,就是人民币收藏市场的不断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只有这枚壹仟圆马饮水人民币会升值,其他的第一套人民币也会跟随市场的高速发展而不断的提升收藏价值,特别是在第四套人民币的带动之下,几乎整个人民币收藏市场都走向了收藏高潮,人民币票券的价值提升整体不会是暂时的,而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未来的人民币收藏市场上面,它们的人气必然会更旺,收藏价值必然会更高!建国初期很多制度及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是处于摸索阶段,很多都是不规范,不系统的,就如人民币的发行也是如此。
本来人民币作为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就应该是属于全国范围使用的一种货币,但是在建国初期的时候就是会有一些纸币是例外的。
壹仟圆牧马饮水就是这么一枚纸币,它的发行时间是1951年,在新疆发行的一枚纸币,而它的票面设计也是非常有新疆特色的。
不仅如此,它的使用范围也多是新疆地区,在我国很多地区甚至都没有见过这么一枚纸币,因为它的流通时间仅仅只是三年,在还没有流通到其他地区的时候就已经被国家回收了,所以很多地区的人都没有一睹其真容的机会。
人民币的诞生与奇迹

中国发展观察文化陈忠海人民币诞生于解放战争后期。
作为一种信用货币,本应有充足的金银、外汇作储备才能稳固立足,但新中国成立前后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人民政权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成为人民币强大的信用基础,使其迅速取得成功,创造了世界货币史上的奇迹。
应运而生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金融”虽然也创办过一些银行,发行过一些纸币,但由于创建的政权及根据地分割在不同区域,所以发行的纸币也无法实现通用。
这种状况到解放战争后期得到改变。
1948年,解放战争的发展形势越来越明朗,尤其在华北地区,随着石家庄于1947年底解放,华北各解放区连成了一片,统一货币提上了议事日程。
1948年3月,华北人民政府召开了华北五大解放区金融贸易会议,提出“计划创设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统一货币,整理地方货币”。
4月,华北银行在石家庄成立,由华北解放区的原冀南银行和晋察冀边区银行合并而成。
华北银行成立后,把工作重点放在统一各解放区的货币上,并为在全国发行新货币做准备。
9月,中共中央决定由华北人民政府财经工作委员会统一华北、华东及西北等3个解放区的经济、财政、贸易、金融、交通等工作,并特别指出金融、货币发行工作要先行。
随后,中共中央批准筹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由华北人民政府财经工作委员会指导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设计和印制。
此时,东北全境已解放,平津解放指日可待,人民币的发行显得更加紧迫。
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中华北街一栋小楼里正式成立。
当天,华北人民政府发布“金字第四号”布告,公布了3种人民币票样,分别是10元、20元、50元,之后还发行了1元、5元和100元等3种面额,组成了第一套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直属印钞厂印制,图样反映的是工业、农业、商业、纺织、交通、运输、工厂和矿山等当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场景,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夕人们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北平和平解放后,军管会作出决定,暂停国民党发行的“金圆券”交易15天,在此期间大量投放人民币。
小灰楼:人民币与人民银行的“钱世今生”

小灰楼:人民币与人民银行的“钱世今生”作者:余玮来源:《中华儿女》2019年第01期人民币是中国国家名片,是国家经济生活的血液。
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和首套人民币的发行,预示着一个全新的人民中国将要诞生。
“开国第一城”石家庄孕育了众多新中国的第一。
在新中国金融史册扉页上,位于石家庄中华北大街的“小灰楼”最亮眼,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在这里建立、第一套人民币在这里诞生。
在周围现代建筑的映衬下,小灰楼略显沧桑。
围栏上中国人民银行行徽和古钱币的造型,表征着这里的与众不同,毕竟这里是战火时代诞生的首套人民币的见证,更是新中国金融事业起步的见证。
在这里,可以寻根红色央行的诞生,破解人民币的“钱世今生”。
1948年以前,各解放区处在被敌人分割、包围、封锁的状态,互相之间几乎没有多少经济联系,财政金融基本上是分散经营,各自都有自己的银行和货币。
当年,解放区的货币有东北币、关东币、长城币、晋察冀边币、冀南币、西北农民币等。
为此,1947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五大战略区财经要员齐集现在的河北武安县召开著名的华北财经会议。
为统一思想,中央派遣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常委、华北财经办事处筹备处主任董必武前往指导会议。
小灰楼前的董必武与南汉宸并肩站立铜像到武安县参加华北财经会议的董必武一行从陕北一路东行,到晋察冀边区的五台县时,随身的干粮吃光了,想去买几个烧饼和烤红薯充饥,谁知付款时对方竟不接受陕甘宁根据地的边币,只收晋察冀根据地发行的边币。
最后,董必武夫人只得用一块新布料,换来了两个烧饼。
“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在解放区上演,让董必武深切地感受到统一货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这年8月1日,董必武将拟定的《华北财经办事处组织章程》上报中央,于16日得到批准。
如今,小灰楼内展出了一张章程文件的实物,上面写有:“第五条:筹建中央财政及银行。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分散在华北的各个解放区逐渐连成一片,为适应人员、物资的交流需要,解放区亟需建立起统一的财政金融机构。
江西新八校高三5月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东乡一中都昌一中丰城中学赣州中学景德镇二中上饶中学上栗中学新建二中新八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综合试题(文科)政治主命题:都昌一中王卫兵副命题:丰城中学熊军龙历史主命题:上饶中学聂道霞副命题:新建二中张桂凤地理主命题:都昌一中詹宝金副命题:丰城中学黄金根考试时间:2016年5月12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左传》中谈到九鼎的铸造:夏朝初年,夏王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
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
从此,九鼎象征着九州,夏王亦顺应“天命”,成为天下共主,九州也成为叶l国的代名词,这表明( )A.九鼎象征王权高度集中B.夏王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C.夏朝王权威渐趋强化D.夏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25.《汉书·元帝纪》载:宣帝的太子刘爽“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宣帝作色日: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乃叹日:‘乱我家者,太子也!”下列思想符合太子追求的是( )A.儒法并行B.以法治国C.无为而治D.仁政治国26.西晋占田制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
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唐朝规定只有成年男子授田,妇女一般情况下不授田。
西晋的占田、隋唐的均田只授田丁男,不授或少授田丁女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C.重农抑商的政策D.国有土地有限27.唐朝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赳_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人民币背后的故事

人民币背后的故事第一套人民币10元背面。
人民币的发行已经历时61年了,当初人民币是如何设计的?为什么人民币上面的字体至今仍是一成不变?其背后又有哪些故事?1947年决策发行人民币194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华北财经办事处成立,董必武任主任,南汉宸任副主任。
董必武向党中央建议,组建中央银行,统一发行货币。
新成立的银行起名为“中国人民银行”。
同年11月,“华北财办”确定由南汉宸负责组建筹备组,又从晋察冀边区银行总行调来了何松亭、秦炎、王厚朴、石雷、孙及民等到“筹备组”工作。
原计划1949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然而战争把时间表大大提前了。
解放军马上就要进入北京,不能带着多种货币到北京街头买东西,必须加紧赶制全国统一货币——人民币。
毛主席一拒其像上钞票“筹备组”成立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人民币的设计。
最初的设计,票版上设计了毛主席像,上报中央审查,中央回电不同意。
毛主席指出:“票子是政府发行的,不是党发行的,我现在是党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怎么能把我的像印上呢?以后人民政府成立后再说吧。
”第一次没通过,又推倒重来,这一次,设计人员根据董必武指示,要求票面上要反映出解放区建设图景,重新设计了版样,顺利通过了中央审批。
今天,我们翻开第一套人民币可以看到,票面上几乎都是解放区军民生产劳动的图景。
题写行名和金额的重担落在了董必武的身上。
票版设计完了,紧接着就是人民币的印刷。
第一批人民币的印刷是在东北佳木斯完成的,钞票纸由苏联进口,钞票印好后再运到石家庄。
毛主席再拒其像上钞票长期以来,人民币设计者的工作和行踪都处于严格的保密之中。
作为人民币总体设计师,罗工柳先生的设计工作是从第二套人民币开始的。
1950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进行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
经过美术专家们认真研究,反复论证,1951年2月上报了新币的设计、印制方案。
开始设计时,参考了前苏联的卢布,卢布上有列宁像,于是他们在人民币上也设计上了毛主席头像。
中国人民银行历任行长简介---全国金融办联席会议中心

中国人民银行历任行长简介---全国金融办联席会议中心南汉宸(1949.10——1954.10)南汉宸:(1895-1967),山西洪洞人。
1911年入太原师范学校。
辛亥革命期间,参加太原起义。
1913年被选为山西征蒙军的队长。
1914年考入北平政法学校,不久回乡,当过两年的小学教员。
1918年参加倒阎(锡山)活动,遭阎通缉,逃亡在外。
1920年后经营过煤炭、纺纱、轧棉等实业。
1923年到天津,从事反对北洋军阀的活动。
1924年入冯玉祥部,任国民第三军军需官、参议,次年任干部训练处处长。
1926年冯玉祥五原誓师后组织国民联军,他任第三军政治部主任。
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后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和统战工作,曾利用他在国民党地方政府中的合法地位,多次帮助、营救和掩护过党的一些同志。
1927年他在冯玉祥属下任河南省政府秘书主任兼第一科科长。
同年冬受党的派遣赴皖北组织特委,搞武装暴动。
1928年春暴动失败后回河南,到鹿钟麟部,曾被委为信阳县县长。
1929年调回省政府任秘书主任。
1930年代理省民政厅厅长,后随杨虎城部入陕,任陕西省政府秘书长。
1932年遭南京政府通缉逃亡日本,第二年回国。
1933年曾为孙殿英部的高等顾问。
1934年到天津,和吉鸿昌等组织反法西斯大同盟,不久调往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35年秋再至天津,与王世英等继续从事党的统战工作。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到西安做团结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的工作。
1937年秋随八路军到山西,任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组织部长。
为组织山西人民抗日武装、壮大山西新军,推动山西的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贡献。
1939年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被阎锡山解散后,回到延安。
1940年春到晋西北帮助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同年秋返延安,任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
1941年调任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厅长兼参议会秘书长。
为整理边区的财政、克服面临的经济困难,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发展边区的生产和保障边区人民的生活,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冀察边区革命根据地
晋察冀边区银行(一)
1937年10月,随着抗日武装斗争的不断胜利,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决定,八路军115师的独立团、骑兵营等共约2000兵力,在聂荣臻的率领下,在五台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
11月7日,成立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
晋察冀根据地建立初期,境内主要流通国民党法币和伪币,此外还有各种地方小票、杂钞充斥市场,金融秩序十分混乱。
为了统一边区币制、筹集军费、打击杂钞,边区政府开始考虑创办边区银行,统一印钞,保护和发展边区经济。
12月12日,晋察冀边区司令员聂荣臻向吕正操阐明在冀中建立平原根据地的重要性,还介绍了建立根据地银行、抵制伪钞的设想。
吕正操积极响应,以在安国商会收缴的3万多块钱作启动基金,推荐时任人民自卫军军需官的关学文负责银行的筹建工作。
1938年1月10日至15日,召开晋察冀边区军政民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通过"边区为统治与建设经济得设立银行,发行钞票"的决议案。
1938年3月20日,晋察冀边区抗日民主政权在山西省五台县石嘴镇的普济寺内成立了晋察冀边区银行,边区银行的任务,根据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的决定,“发行边币、代理金库、承募公债、货币斗争”。
除执行上述任务外,并经营一般银行所得经营之业务。
工作重点:打击伪钞,开拓边币市场,发行边币,稳定金融物价,发展边区农工商业与合作事业。
首任经理关学文、副经理胡作宾。
总行设有发行科、出纳科、会计科、营业科、秘书室、文书股、庶务股、运输队和警卫队,下设冀中、晋冀、冀察三个分行及各专区办事处。
创建于残酷战争环境中的晋察冀边区银行因敌人扫荡不断转移,银行也自然成为“背篓银行”,从石嘴村到河北完县杨家庄,再到阜平县的上庄;1940年初迁到蘇棚,在这里召开了银行成立2周年大会;1941年初迁到灵寿县南枪杆村,又召开了成立3周年大会。
随后又转移到平山县王家湾,再到灵寿县境内的大湾村、东寺岭、南刁窝村、魏沟,后来又迁到阜平县双庙村,最后到达闸北村。
1941年5月到1943年,由于战争环境恶劣,边区银行机构精简缩编,冀中分行撤销。
1944年3月,根据边区行政委员会的决定,在闸北银行进行了缩编,和财政合并,经理关学文去党校学习,当时的财政处长张苏兼任银行经理,办事处主任由专署财政科科长兼任,总行一度只留3人,办事处留1人。
1945年,边区形势好转。
同年夏,边区银行恢复独立体制,机构组织迅速扩大。
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边区银行已有3个分行,即冀西的阜平分行、冀中的河间分行、热河的承德分行,以及其下属的6个支行、15个办事处、50个营业所、36个兑换所、33个派出所和1个代办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晋察冀边区银行(二)
日本投降后,根据上级指示,关文学在学习结束后去河北省张家口接收伪蒙疆银行。
同时,在张家口又重新组建了晋察冀边区银行,人员组成主要有晋察冀边区银行的老同志和从延安过来的同志以及伪蒙疆银行的留用人员等。
1946年7月末,国民党向晋察冀解放区进攻;8月,边区银行随边区政府撤出石家庄,重回老根据地山西省灵丘县城,后又转移到阜平县的光城村。
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后,银行也随之进驻石家庄,晋察冀解放区和晋冀鲁豫解放区联成一片。
1948年4月12日,晋察冀边区银行总行与冀南银行总行在石家庄
合署办公,从4月15日起,边币与冀币在两大解放区准许相互流通,比价固定为10:1。
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及其领导机构合并,组成中共华北局、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
同年7月22日,晋察冀边区银行与冀南银行奉命合并,改称华北银行;从10月1日起,原晋察冀边区银行所属机构,一律改称为华北银行分支机构。
同年12月1日,华北、华东、晋绥、陕甘宁四个解放区在当时华北解放区的政治经济中心石家庄,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三行合并,联合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人民币。
同时,晋察冀边区银行的下属各级机构都改组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下级地方机构。
晋察冀边区是八路军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银行于1938年3月20日正式成立,到1948年7月22日,与冀南银行合并组成华北银行止,历经10年。
边区银行设在边区行政委员会所在地,在冀晋、冀中、冀热辽、冀察各设分行。
总行之下,按行政区域与业务需要设置分行及支行以下办事处、营业所、兑换所、派出所等。
晋察冀边区银行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最早的一家银行,也是敌后19个抗日根据地中唯一经当时国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家银行。
晋察冀边区银行对新中国银行业发展有重要的开创和奠基作用,为华北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晋察冀边区银行所制定的一些货币政策、规章制度,如为配合征收而紧缩贷款、加大库存以应对存款户提现的措施以及会议汇报制度的建立,都对新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
晋察冀边区银行印钞厂
要建立银行,首先就要发行货币,筹建印钞厂是首要任务。
1937年12月中旬,经理关学文几经周折建立了人民自卫军军需处印刷所,并选派有设计制版能力的赵毅林、李德义二人制作票版,要求钞票图案设计主题要突出抗日的色彩。
1938年1月,李德义、赵毅林二人成功地设计出壹圆小黑马样票(横式,主色为金红,底纹为粉红,主景图案是小黑马耕地),经上级审验合格后赶制印版,在八里庄法华村装机并正式开印。
不到20天,首批钞票印成,打印上经理关学文、副经理胡作宾的签章,加印号码,经检验封装,不久即投入使用。
随后印刷所又赶印制出了伍圆券。
经聂荣臻批准,发行自己设计印制的首批壹圆券和伍圆券,有力地开展了对敌经济斗争,维护了边区人民的利益,促进了生产。
边区银行成立时附有印刷部,行长关学文也兼任印刷部领导。
1938年6月,印刷部与银行分离,成立“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印刷局”(下称边区印刷局)。
同时,银行还另有加印部。
中共党员吕东任印刷局长兼银行监督,中共党员罗琪任印刷局工务主任,协助吕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着手建立党组织。
1939年7、8月间,印刷局和银行加印部辗转到阜平和灵寿县交界的油盆村一带,加印部从此脱离银行归印刷局领导。
油盆村高山环抱,树木浓郁,只有四五户人家,在万分之一比例的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它。
在油盆村期间,边区印刷局除了完成自己的生产任务外,还为冀南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印刷过伍角、壹圆、伍圆等面额的钞票。
有力地支援了晋冀鲁豫边区和晋西北地区的抗日战争。
晋察冀边区银行从1938年成立到合并组成华北银行止,共发行了15种面额、57种版别的纸币(不包括期票、地方流通券),发行总额为5546亿元。
1938年成立的当年就发行了5种版别的纸币,分别为1角、2角、5角、1元、5元券各1种;1939年发行了4种版别的纸币,分别为20枚、1元、2元和5元券各1种;1940
年发行了2种版別的纸币,分别为2角和10元券各1种;1941年只发行了1种版别的50元券纸币;1943年发行了2种版别的纸币,分别为10元、50元券各1种;1944年发行了5种版别的纸币,分别为5元、1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券各1种;1945年发行了20种版别的纸币,分别为5元券2种,10元券6种,50元券4种,100元券6种,200元券、500元券各1种;1946年发行了12种版别的纸币,分别为10元券1种,100元券2种,200元券2种,500元券5种,1000元券2种;1947年发行了6种版别的纸币,分别100。
元券2种,2000元券1种,5000元券3种。
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条件十分艰苦,印刷设备简陋,所以边币印刷质量不高,而且边币主要在农村地区流通,所以保存环境很差。
尽管如此,这些钱币仍是珍贵的革命文物,史料价值很高。
追忆红色金融中的那些经典片段,我们不难看出晋察冀边区银行为新中国的金融建设积累的丰富经验都凝聚在这一张张边币中。
旧址:1.山西省五台县石嘴镇石咀村
2.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上庄村
3.河北省张家口市长青路
4.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油盆村
5.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王家湾村
6.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1号
晋察冀边区银行旧址
参考文献:1.王纪洁:红色金融晋察冀边区银行及其货币
2.潘琦: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金融机构
3.贾章旺:晋察冀边区的烽火记忆抗日战火中的边区货币
4.郝建贵:晋察冀边区银行的成立和发展
5.许斌:明月关山千里_晋察冀边区银行的创始人关学文纪略
6.周有旭:筹建印钞厂始末_晋察冀边区斗争忆闻
7.高峰毅:晋察冀边区银行旧址亟待抢修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