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野外实习考察报告
长白山资源考察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4978-81长白山资源考察报告(完整版)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互惠互利共同繁荣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长白山资源考察报告(完整版)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
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长白山资源考察报告伴着美丽的朝阳,携着激动的心情,踏上梦想中的旅游巴车,我们开始了长白上的旅游资源考察,经过六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到了目的地,开始了我们的一个新的行程——漂流,漂流过后我们开始了新的旅途,蹬长白山,那种激动的心情我想以后带团时不会有的,毕竟这次我是以一个学生旅游者的身份去的。
坐着环保车,唱着从未唱过的歌,真的是山路十八弯,盘旋的山路,激动的心情,喝着我们“优美”的歌声(透漏点小秘密:是我带头的,主要是我比较有影响力呵呵~~)我们就来到了山顶,由于高原反应,我们很多人在山上到干呼吸困难,耳朵有胀的感觉,这也是我以后带团的一个经验,所以就必须事先贮备好糖补充能量,或者巧克力等,望着1236个台阶我的心狠狠的颤抖了一下,但是这是任务我是必须做到的,带着无数的不情愿开始了登山的旅途,一路上看到了很多从未看到的景象,还有施工人员在辛苦的劳作,真的很危险,但是他们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工作着,真的很伟大,那时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可以说长白山是一个以原始美得山,蹬台阶的一路我仔细看了身旁的景色,都是以原始美为基础的,长白上的美不仅是美在原始,更多的是人们赋予的传说,让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场景犹如在眼前发生,它不仅孕育着那种让人琢磨不透的美,还有一种巍峨朴素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无数旅游者的。
长白山考察报告

长白山考察报告为了探索加快旅游发展的新路子,学习外地旅游开发先进经验,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借他山之石攻玉,7月24日至28日,政协五组赴吉林学习考察。
所到之处,大家强烈感受到思想之解放、政策之开明、发展之迅猛、变化之巨大,强烈感受到旅游经济不进则退的激烈竞争,得到深刻的启迪。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印象1、长白山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总面积为19万多公顷。
森林生态系统完整,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资源十分丰富,非常罕见。
因天公不作美,所到之日阴雨绵绵,但我们带着对天池的神秘向往,历经四个小时,驶向长白山。
一路上,群山环抱,绵绵悠长,印象最深的是山脚下的美人松,或一枝独秀,或三五成群,让人不禁想起诗句“松袅袅,涧湍湍,无穷好景汇名山。
”来到天池脚下,坐巴士,盘山路,随着海拔的增高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植被种类在变化。
山脚是以阔叶林为主的参天大树,山腰是由于风的走向而向一面倾斜的灌木丛,山顶是苔藓地带,仅留下的一点点簿土长出一片片淡黄色的野花。
山顶气温只有10度左右,天空飘着小雨,风很大。
只见云雾蒸腾,往下望去雾蒙蒙的一片,风惨云暗,深不可测。
很遗憾没有领略到天池的风采,但我们感受到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神秘。
除了天池,长白山还集瀑布、温泉、峡谷、地下森林、火山熔岩林、原始森林、云雾、冰雪等旅游景观为一体,构成了一道亮丽迷人的风景线。
大自然赋予了它无比丰富独特的资源,使之成为生态旅游的胜地。
2、防川具有“一眼望三国”的特殊地理位置。
防川,濒江临海,依山傍水,是我国唯一中、俄、朝三国鼎足地带,东南与俄罗斯哈桑镇包得哥尔那亚小镇接壤,西南与朝鲜的豆满江里隔江相望。
素有“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花开香三邻,笑语传三邦”之美誉。
站在望海阁向南望,图们江缓缓远去,俄朝铁路大桥横架江上;顺江远眺,江海相连,景色壮观;转向西南,朝鲜豆满江市境内群山起伏,柳绿江蓝;俯视东南,俄罗斯境地近在咫尺;再向远望是一片平坦辽阔的濒海平原和湖泊沼泽,平原尽头,蔚蓝的日本海与天际相连,宛如一条银色丝带漂浮于天际。
长白山植物实习总结报告

长白山植物实习总结报告董永然 20130131051.实习目的及意义本次实习意在培养学生掌握植物学的野外工作方法,近距离的接触大自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与方法分析,解答自然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探究自然,崇尚科学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
2.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为2015年7月11日到7月20日,实习地点为吉林省白山市露水河镇3.实习内容7月11日下午孙老师为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同学们讲解有关长白山的基础性知识,以便于我们接下来的实践。
7月12日上午我们出发去了露水河镇永青林场,在那里采集植物,晚上认识植物、做标本并贴标签写采集记录。
7月13日下午我们处理一部分同学和老师非常辛苦从南山采集来的植物,由于植物表面的泥水比较多,所以处理起来比较麻烦。
7月14日上午我们去了露水河镇的水电站,进入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偏僻的深山,进行植物标本的采集工作。
下午回到大本营之后就开始认识植物、做标本并贴标签写采集记录。
7月15日虽然主要是动物学与生态学实习,但是在红松种子园和红松王,我们也采集了一些在别的地方没见到过的植物,回来之后也对其进行了处理。
7月16日去了五道江口,在那个河漫滩草地上,我们也采集了一些生态实习的时候遇到的植物比如头穗莎草、翼果苔、狼把草、长芒野稗等。
7月17日我们去了长白山核心景区,那奇特的植被类型及植物旺盛的生命力带给我们很大的震撼。
7月18至20日,我们也采集了很多植物标本,但是重心在于鉴定标本,采集记录的整理。
4.主要实习成果长白山植物学实习贯穿整个实习过程,因为有之前的早春花实习,所以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当然经过长白山实习,也知道采集植物标本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藤本植物应该斩断后挖根,雌雄异株的植物应该分别都采集,同种植物同一生境下应该有复份标本,同种植物要采集不同生境下的植株,植物采集时应该保持根茎叶花果实的完整性等。
最后,我们一共做了200多份植物标本,并认识了唇形科、伞形科、大戟科、蓼科、豆科、虎耳草科等多种科的许多植物。
长白山天池火山地貌实践活动研究

长白山天池火山地貌实践活动研究长白山天池位于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区内,是一座海拔2189米的火山湖泊。
长白山火山地貌特别丰富,包括了火山口、火山温泉、火山岩、火山水等多种形态。
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我们选择了长白山天池作为研究对象。
我们对长白山火山地貌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
通过参观天池景区,我们了解到长白山火山地貌的形成是与火山喷发密切相关的。
长白山是一个活跃火山群,其喷发活动始于1000多万年前,最近一次喷发是在约3000年前。
这次喷发形成了一个直径约4.9千米的火山口,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天池。
在天池周边,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火山岩。
这些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经过凝固、破裂和风化形成的。
火山岩种类繁多,包括了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
通过对这些火山岩的观察和采集,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长白山火山的喷发历史和岩浆成分。
长白山还有许多火山温泉。
火山温泉是由地下热水与火山岩的热力作用形成的。
在长白山,火山温泉主要分布在火山口周边和天池附近。
通过实地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这些火山温泉的地下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益处。
除了以上的火山地貌,长白山天池还有一些其他的自然景观,如山峰、森林、湿地等。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长白山生态环境的独特之处,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重建工作。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实验和研究。
我们通过采集火山岩样本,利用显微镜和化学试剂,研究了火山岩的成分和结构。
我们还对天池的水质进行了采样和分析,探究了火山温泉的矿物质含量和温泉的地热活动。
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加深了对长白山火山地貌的认识,还学到了很多实践技能。
我们学会了野外考察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了地质样本采集和实验分析的基本技能。
我们还增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克服了困难和挑战。
长白山天池火山地貌实践活动是一次富有成果和收获的研究。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我们对长白山火山的形成和演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长白山实习报告(三)

2011年10月8日至2011年10月16日在我们学校的菌物研究所进行了药用菌物学的实习,为了加深我们对菌物的印象和对菌物有更好的了解老师先给我上了一节理论课,这使我们在以后的实习中更好的了解和认识菌物,以及菌物的生产和加工,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们认识了多种药用菌和各种食药用菌,如冻蘑、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马勃等。
让我们对药用菌物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1.了解药用菌物学的发展现状;2.掌握药用菌的食用价值;中国已知的药用菌有很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
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药用菌具有多种功效: 1止血活血消炎祛痛,如竹黄、安络小皮伞、肉球菌粉瘤菌。
2 清热解表,如麦散黑粉、雷菇。
3 息风镇惊,如蝉花、香棒虫草。
4 驱虫,,如雷丸。
5 抗菌抑菌,如大奇果菌,头状马勃。
6 调节机体代谢,如硫黄菌。
7 降压,如白栓菌、草菇、香菇。
8 利尿,如猪苓、茯苓。
9 消食和胃,如红曲、玉鬓、羊肚菌、华美牛肝。
10滋补,如冬虫夏草、银耳、金耳、黑柄炭角。
11抗肿瘤,种类:药用菌有几十种,包括灵芝、猪苓、茯苓、冬虫夏草、桑黄、香菇、草菇、姬松茸等等。
机理:药用菌抗肿瘤的主要成分为真菌多糖,如灵芝多糖、猪苓多糖、茯苓多糖、香菇多糖、等研究认为其抗肿瘤作用不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而是通过免疫调节起作用的。
二实习内容(一)长白山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了许多的菌物如香菇、冻蘑猴头等。
香味成分主要是香菇酸分解生成的香菇精(lentionione)。
所以香菇是人们重要的食用、药用菌和调味品。
香菇的鲜味成分是一类水溶性物质,其主要成分是5′-鸟苷酸、5′-AMP、5′-UMP等核酸构成成分,均含0.1%左右。
其香味成分主要是香菇酸分解生成的香菇精。
长白山资源考察报告

长白山资源考察报告伴着美丽的朝阳,携着激动的心情,踏上梦想中的旅游巴车,我们开始了长白上的旅游资源考察,经过六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到了目的地,开始了我们的一个新的行程——漂流,漂流过后我们开始了新的旅途,蹬长白山,那种激动的心情我想以后带团时不会有的,毕竟这次我是以一个学生旅游者的身份去的。
坐着环保车,唱着从未唱过的歌,真的是山路十八弯,盘旋的山路,激动的心情,喝着我们“优美”的歌声(透漏点小秘密:是我带头的,主要是我比较有影响力呵呵~~)我们就来到了山顶,由于高原反应,我们很多人在山上到干呼吸困难,耳朵有胀的感觉,这也是我以后带团的一个经验,所以就必须事先贮备好糖补充能量,或者巧克力等,望着1XX个台阶我的心狠狠的颤抖了一下,但是这是任务我是必须做到的,带着无数的不情愿开始了登山的旅途,一路上看到了很多从未看到的景象,还有施工人员在辛苦的劳作,真的很危险,但是他们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工作着,真的很伟大,那时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可以说长白山是一个以原始美得山,蹬台阶的一路我仔细看了身旁的景色,都是以原始美为基础的,长白上的美不仅是美在原始,更多的是人们赋予的传说,让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场景犹如在眼前发生,它不仅孕育着那种让人琢磨不透的美,还有一种巍峨朴素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无数旅游者的。
长白山的天气可以说是“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我们做好了充分的登山准备,一路上有说有笑也就不觉得怎么累了,好不容易蹬上了山顶,唯一安慰我们大家心灵的是看到了天池,关于天池的传说一幕幕“播放".看着眼前是真但像假的景观真的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真的让我的知识丰富了很多,此次行程最大的体会莫过于开拓我的视野。
而且在我们准备的工作中就无形的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而查找资料的过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长白山的资源开发有待进一步的规划,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应该以不破坏原有的资源为基础,进一步开发和开拓无限的资源为辅,而这种开发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真的要好好的规划和构思,长白山的魅力不在于表面的景色,不在于山的衬托,花的臣服,而是它以他独特的魅力无形的刻在每位登山人的心中。
长白山及中朝边界考察报告

长白山及中朝边界考察报告长白山位于中国吉林省和朝鲜境内,是中国东北地区的著名山脉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长白山的多样的自然环境及其充沛的人文历史,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围绕着长白山及中朝边界这一话题进行考察,并提出一些评估和展望。
自然地理环境长白山是倒木河山脉的主峰,地处中国东北-朝鲜半岛交界处,总面积达到2800平方公里,是中国大陆最大的一片原始森林。
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植被种类丰富,数量众多,是全球少有的冰川雪山与林海草原交织的地区之一。
在长白山这个天然保护区的地区内,具有许多学术价值的自然景观包括有珍稀的高山湿地及许多独有的植物,比如说昆仑山梅花杜鹃、长白中腰位置的高山桦、坑泽草甸上的长叶杜鹃等许许多多。
除此之外,还有总共约有43条河流,在长白山脉上运行,其中以倒木河流域跨越中朝两国边界,总长大约115公里。
长白山上还有不少动物种类,其中有14种珍稀野生动物在国际野生物交易中被列入禁止交易名录之中。
长白山出现玄武岩和玄武岩流,情况可培育各种珍贵的地质体,包括长白山脉特殊的草甸沼泽景观和关键的石灰岩地貌。
长白山建立了自己的保护机制,像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长白山特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委员会等,为了保护长白山的生态环境,也是吸引了学者们的目光。
中朝边界长白山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中朝边界。
中朝边界长约1416公里,其中长白山脉成为了边境线的一个自然界标志。
自建国以来,中朝边境一直处于战争状态,长白山成为了两国之间一个敏感的地区,也就更多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长白山在中朝边界中的位置,使得它在两国交流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近些年,随着中朝经济合作的加深,中朝边境的贸易也开始活跃起来。
但由于交流的缺乏,目前双方之间的合作仅限于贸易和一些自然资源的互换,而对于文化交流、科技交流等方面的合作还有待加强。
而学者们的到访以及学术合作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加相互了解,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厚朴合作的发展。
长白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

长白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长白山是我国的名山,与五岳齐名。
我国人民对它的了解有着悠久的历史,周秦之前其为不咸山,意即“有神之山”,汉朝时称其为单单大岭,魏朝时称其为盖马大山,后魏时则称其为太白山,直至宋朝以后才称其为长白山。
夏古以来,人们一直喜爱它的美丽和富饶,敬仰它的洁白与崇高,许多关于它的神话故事世代流传。
因此,《长白山志》称其特点为“天工、神奇、博大”。
1.长白山的自然地理及生物资源概况1.1 自然地理概况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27º56′—128º06′、北纬41º58′—42º06′它涉及范围较广,跨延边、白山和通化三个地区。
其范围大致北起自我国安图县的松江镇,南和东南则沿伸至朝鲜境内,西始于抚松县,东止于和龙县的南岗岭。
在我国众多的名山中,唯有长白山的纬度最高(长白山天池位于北纬42º00′,东经128º03′),也是欧亚大陆东部最高的山峰(海拔高达2749m)。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亚欧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
经过几次地质运动以后,喷出的熔岩和各种碎屑物堆积在火山口四周的熔岩高原和台地上,形成了以天池为主要火山通道的庞大的火山堆。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地貌为典型的火山地貌区域。
纵现长白山,可按高度和地貌部位将其分为三大部分,即火山锥体、山前熔岩高原和山前熔岩台地三个环状地带。
火山锥体是长白山的最上部分,范围为海拔2000—2700m,分上下两部分。
上部坡度很陡,河流沟谷呈放射状分布,流速湍急。
下部为山麓斜坡,如裙状围绕锥体,上覆较厚的火山灰、火山砂,坡度较陡,冲沟发育较多,河流以侵蚀为主,多“V”型谷。
该带气候较为寒冷,为温带山地苔原气候型。
年平均气温在-5℃以下,最高气温亦不超过10℃,无霜期约为60天,一年内约250天被冰雪所覆盖。
山前熔岩高原是长白山高峰(火山锥体)和玄武岩台地相联的缓斜地带,海拔1000—2000m,呈环状围绕着山体,为一熔岩高原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白山野外实习考察报告
长白山野外实习考察报告
2001年7月15日晚8:30我们一行20人由何老师带领乘坐北京开往长春的T59次列车,开始了为期7天的毕业实习考察。
本次实习考察设有两个地点:长春和长白山。
7月16日早7:00我们到达本次实习的第一站:长春。
长春的实习时间为两天,住在站前的天池宾馆。
东北师范大学的王教授为我们介绍了长春城市地理概况,并利用两个半天的时间驱车带领我们参观了长春市容,介绍了长春市发展的历史。
在短暂的参观过程中使我感到这座坐落在东北平原腹地的城市正以自己独特的优势,持续快速地发展着。
长春是一座新兴的城市,建成历史200多年,现为吉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面积20571平方公里,人口713万人。
长春地处东北地区的中心,自然条件优越,位于中温带,土壤肥沃,属黑土带,年均温4—5摄氏度,地貌类型为长白山到北部平原过渡的山前地带,因此城市街道呈波状起伏。
在市区内的东部自南向北有伊通河流过,是长春地区的一条重要的水运线。
1894-1895年日俄战争以后,长春市区以二道沟为界形成沙俄和日本国的附属地,现都有遗址保留。
1931-1945年侵华战争期间,长春为伪满州皇都,成为殖民地城市。
日本人在此开发,形成以同心圆(单中心)为中心的放射状街道布局形式。
1948年长春市解放以后,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国家在此先后兴建了汽车厂、客车厂、机车厂、东北光学仪器厂等一批重点企业。
成为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
长春市的科教育事业发达,是全国知识密集区。
科研单位众多,力量雄厚,著名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市物理研究所,等成为全国研究中心。
吉林大东北师范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等一批大专院校,均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
发达的科技和教育,使长春蕴涵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长春有森林城的美誉,城市绿化覆盖率近40%,列全国大城市前列。
位于市区东北部的伪满州皇宫,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第三次“登基”时的宫殿。
此外,伪满政府的“国务院”等“八大部”旧址成为国家级旅游景点。
一天半的长春之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使我深深感到这座城市的蒸蒸日上,极大的发展潜力。
愿长春市有更美好的未来。
7月17日下午乘K59列车从长春出发开往白河,第二天
上午到达长白山。
长白山的考察内容包括:参观长白山自然博物馆,观林-海;登主峰天池;长百第一瀑布,小天池,及地下森林的考察。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部,是中、朝两国的界山,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区南北最大长度为80公里,东西最宽达42公里,总面积196465公顷。
该地区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变化带。
长白山堪称自然资源宝库,同时又是一座拥有神奇自然景观的山。
这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从山下到山上,完整的垂直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令人称奇。
从山脚的阔叶红松混交林带到半山腰的暗针叶林带,从山腰的高山岳桦林带到高山苔原带,层次分明。
长白山森林资源丰富,且有林地大部分为天然林,在天然林中,主要的优势树种是混交林、针叶林、云杉林、阔叶林和落叶松林。
其中针叶林占59%,主要树种为红松、云冷杉、落叶松,阔叶林占41%,主要树种为水曲柳、胡桃楸、椴树、柞树等。
长白山地森林资源丰富,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植物种类也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的有2277种,其中低等植物17目59科550种,高等植物56目187科1727种。
高等植物中有36种珍稀物种,如:人参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还有刺人参、岩高兰、山楂海棠、长百松、天麻、刺五加、草苁蓉、野大豆等名贵药用植物有人参、d参、东北刺人参、黄芪、贝母、天麻、红景天、木灵芝等。
此外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动物种类繁多,是一座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目前野生动物有1225种,一级保护动物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5种,这些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构成了长白山天然的自然博物馆,1980年长白山加入了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列为世界自然保护区。
1986年,国务院批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神奇、古朴的自然风光、别具一格的气候成为著名旅游胜地。
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环抱天池有十六峰,形态各异,主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有人说她是“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
长白山天池,海拔2189米,集水面积21.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4米,湖水终年不停向外流淌,行程68米高的长百瀑布,流入二道白河,成为松花江的正源。
登上白头山,俯看天池,恰逢晴空万里,水平如镜,湖水透蓝深邃,蓝天、白云、群峰倒映水中,有“处处奇峰镜里天”之美。
《长白山野外实习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