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合集下载

浅谈长白山旅游发展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

浅谈长白山旅游发展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

设 景区污染物排放
旅游车辆 游客活动
被;动物栖息地影响;水土流失。 水体污染物浓度加大,水环境恶化;固体废弃 物、白色污染加剧;生活垃圾增多。 大气环境污染及噪声污染。 压实土壤,地表植被践踏;动物栖息地受干扰。
护的措施。 3.1 科学定位,合理规划
协调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 护的关键环节在于对自然保护区旅游 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包括开发方向
第3辑
中国环境管理
工作研究
浅谈长白山旅游发展与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
付志国,孙丽萍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局,吉林 长白山 133613)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Travel Industy and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angbai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一定数量的环境保护资金,这是永续利用绿色资 关注的问题。根据长白山独特的地质地貌条件、丰
源,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富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多变的景观资源,在保护性
开发的同时可以考虑本区申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
3 科学定位,加强管理
产称号,以获取更为有效的监督并开拓更为广泛 的资源环境保护资金来源。慎重开发长白山自然
FU Zhi-guo, SUN Li-ping
(The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Protection Agency of Changbai Mountai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Committee,Jilin Province, Changbai Mountain 133613,China)

长白山景区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长白山景区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Ecological Protection生态保护长白山景区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安 琪 金 花*(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旅游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摘 要:长白山景区森林康养旅游资源众多,且民众对森林康养旅游的兴趣与日俱增。

文章基于长白山景区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现状,归纳出其当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相应分析。

结果表明,长白山景区旅游资源丰富且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吉林省内没有出台具体的森林康养标准,相关旅游产品的特色不鲜明且宣传力度不足。

所以在现有资源和市场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的问题,从建立吉林省的森林康养平台、引进人才、完善服务设施、打造长白山景区森林康养旅游品牌、开发森林康养旅游产品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策略;长白山景区中图分类号:F592.7;F326.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到2035年要建立起1 200个国家级的森林康养基地,建成覆盖全国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到2050年,要使全民享受到更加全面的森林康养服务,把森林康养的概念深入人们心中。

森林康养旅游是以森林对人体的特殊功效为基础,以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森林资源为依托,配备相应的休闲养生与医疗康体服务设施,使人感到身心愉悦的一种旅游活动[1]。

森林康养旅游是把森林旅游形式和康养旅游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二者融会贯通的产业。

一方面对森林旅游改良和升级,另一方面将两种旅游形式有机融合。

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是实现林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长白山景区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现状长白山景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处于东亚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地貌为典型的火山地貌,每年的6—9月气候宜人,且湿度较高,是进行康养活动最好的季节,具备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的优势。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利用及生态开发前景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利用及生态开发前景

长 白山 自然保护 区位 于吉林 省的东南部 ,地 跨延边朝鲜 族 自治州 的安图县和 。长 白山自然保 护区是世 界生物圈保 留地 之一 ,是 我 国迄今为止被 纳入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 “ 人与 生物 圈 ”计划 的 l 个 自然保护区中 的最早入选 者。 2
长 白 山 自然 保 护 区 气 候 属 于 受 季 风 影 响 的 大 陆 山 地 气
候,受地势高低 的影响大 ,冬季漫长 寒冷,夏季较 短 ,温暖
湿 润。
2 4经 济适 用战略 .

2 长 白山 自然保 护区 自然资源 的利 用 .
对 于长 白山 自然 资 源 的开 发利 用 ,也 经历 了掠夺 式 开 发,导致 了长 白山很多珍 贵资源 的灭绝 , 目前长 白山资源 的
环 境产业 。
长 白山 自然 保护 区不 仅植 物类 型 复杂 多样 ,而且 种类 十分丰富 。据统计 ,这里 生存着 10 多种高等植物 ,栖息着 80
5 多种哺 乳动物 、2 0 O 8 多种 鸟类 、5 多种 鱼类和 1 0 多种 昆 0 00
豆。 王
2 3 文脉传承 战略 .
现存 的很 多 自然 资源也体现 出了文化底蕴 ,长 白山不仅 见证 了人类 的发展更是 延续了文化 的传 承 ,是 中国更是世界 的历史文化 资源 。保护 好长 白山的文化遗产 ,是 对世界文化 脉络 的传 承 。
万平方公里 。
构 ”,这是资源保护利 用最优先考虑 的问题 。
2 2 可持 续发 展战略 .
主要 是指资源 的合 理利用和节 约使用 。对 待市场需求量 较 大的 中草药 ,我们可 以利用长 白山野生 自然 资源进行人工
加 以 保 护 ,对 于 可 再 生 的 冷 资 源 可 以 加 以利 用 , 发 展 一 些 冷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状况及5年变化研究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状况及5年变化研究

2015年5月防 护 林 科 技M a y,2015第5期(总140期)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N o .5(S u m N o .140)文章编号:1005-5215(2015)05-0079-02收稿日期:2015-03-11作者简介:孟凡胜(1967-),男,高级工程师,从事环境监测和生态监测工作.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状况及5年变化研究孟凡胜,杨振国,赵洪岩(吉林抚松长白山生态环境监测站,吉林白山134500)摘 要 以2008年和2013年2年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采用 3S 宏观监测技术和地面常规环境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遥感数据为基础,综合地面监测统计数据,系统获取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及近5年动态变化信息,全面掌握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系统格局㊁质量㊁服务功能等变化特征,综合评估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研究提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㊂关键词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状况;变化中图分类号:S 759.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3601/j.i s s n .1005-5215.2015.05.0301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概况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成立于2005年,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行政区域地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安图县㊁白山市的抚松县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该区域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毗邻㊂地理坐标为127ʎ28ᶄ 128ʎ16ᶄE ;41ʎ42ᶄ 42ʎ25ᶄN ㊂全区南北最大长度为128k m ,东西最宽达88k m ,总面积为3070k m 2㊂辖区为包括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内的池北㊁池南和池西3个经济管理区㊂2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状况及其5年变化2.1 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为研究人类活动对生态功能特别是自然系统的影响,将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土地覆被类型合并为三大类:自然生态系统㊁半自然生态系统(耕地)和人工生态系统(人工表面或建设用地)㊂经遥感解译和地面调查得知,2013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土地总面积为307029.28h m 2,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以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为主,面积为303210.53h m 2,占总面积的98.76%;半自然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为810.39h m 2,占总面积的0.26%;人工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为3008.37h m 2,占总面积的0.98%㊂其中区域森林总面积为293211.10h m 2,占区域总面积的95.50%,是区域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草地面积为3736.65h m 2,占区域总面积的1.22%;水域总面积为980.11h m 2,占区域总面积的0.32%;耕地总面积为810.39h m 2,占区域总面积的0.26%,也是唯一的半自然生态系统㊂2.2 生态系统类型转换特征分析2008 2013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系统动态变化主要集中在耕地㊁林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具体见表1㊂表1 2008-2013年长白山保开发区一级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净增减量及年变化率一级生态系统类型面积/h m -22008年2013年面积净增减量/h m -25a变化率/%耕地834.99810.39-24.60-2.95林地293335.36293211.10-124.26-0.04草地3742.143736.65-5.49-0.15水域977.35980.112.760.28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2872.753008.37135.624.72未利用地5266.685282.6715.990.302.2.1 区域耕地面积略有减少 区域耕地减少的净面积为24.60h m 2,相比减少了2.95%;其中主要转为其他建设用地16.41h m 2,转为城镇用地为11.06h m 2,说明耕地减少的去向主要是转到其他建设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上,主要由于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所致㊂2.2.2 区域林地面积略有减少 区域林地净减少面积124.26h m 2,相比减少了0.04%㊂其中林地的变化主要是转为其他建设用地上,转化面积为99.07h m 2;转为裸土地面积为4.53h m 2,说明林地减少的去向主要是转为建设用地,但相对总的林地面积,减少量占比非常少,这主要得益于林业采伐的限制和退耕还林政策的认真落实㊂2.2.3 区域草地面积略有减少 区域草地净减少面积5.49h m2㊂其中草地的变化主要是由一些荒草地转为耕地,转出面积为6.94h m2㊂主要为农村居民用地和有林地转来,说明新增草地主要来自于林地㊁农村居民用地㊂这是由于林业采伐㊁废弃荒地和绿化造林所致㊂2.2.4区域水域面积相对增加水域面积在本区域占比非常少,其变化主要与降水量的大小相关㊂2.2.5区域城镇建设用地相对增加较多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净增加面积135.62h m2,相比增加了4.72%㊂其中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主要是由林地转来102.7h m2,占城镇建设用地增加量的75.73%;由耕地转来的净面积为27.92h m2,占城镇建设用地增加量的20.59%㊂2.2.6区域未利用土地略有增加区域未利用地增加的净面积为15.99h m2,相比增加了0.3%㊂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裸岩和苔原,保护区外相对较少㊂增加部分主要在保护区外围,以林地㊁耕地㊁和城乡建设居民用地转来为主,主要是处在林地采伐后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过程中的过渡阶段㊂2.3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状况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 J/T192-2006)中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 I)计算得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2008年和2013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 I)值分别为93.50和93.49㊂按照生态状况分级E Iȡ75时,生态环境状况为 优 ,判断长白山保护开发区2008年和2013年生态环境状况均为 优 ㊂且按照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幅度分级,将变化幅度分为4级,即无明显变化(∣ΔE I∣ɤ2),略有变化(2<∣ΔE I∣ɤ5)㊁明显变化(5<∣ΔE I ∣ɤ10)㊁显著变化(∣ΔE I∣ȡ10),而2008年和2013年ΔE I值为-0.001,表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状况无明显变化㊂3开发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3.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3.1.1区域项目和道路建设,导致森林资源减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扩张㊁区域公路㊁铁路㊁机场的建设和项目建设等正在蚕食着区域的森林,使之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但相对总的林地面积,减少量占比非常少㊂同时由于森林采伐和大量人工纯林面积的增加,使森林林龄㊁林种和树种结构的不合理,林分结构失调,导致森林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度下降㊂随着林业采伐的限制和退耕还林政策的认真落实,此现象会有所改善㊂3.1.2森林景观趋向破碎化和生境片段化根据遥感解译数据统计,2008年有林地的平均斑块面积为973h m2,到2013年为969h m2㊂平均斑块面积减少而数量相对增加,说明森林景观趋向生境破碎化㊂主要由于森林被林业作业㊁毁林开荒㊁滥砍盗伐和道路广泛开通等分割成无数片状或岛屿状,野生动植物的生存㊁栖息㊁繁衍生境遭到破坏㊂特别是长白山保护区环区公路的建设,未设置生物通道,对野生动物起到阻隔作用㊂3.1.3城市扩张,导致耕地资源减少由于城市建设速度加快, 摊大饼 式的扩展,致使城市边缘区土地被蚕食,优质耕地㊁菜地不断被侵占㊂农村往往追求眼前利益,竞相出售土地或自己建房出租,导致区域本来就不多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㊂3.2生态环境保护的改善对策和建议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存在许多生态环境问题,为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维护区域生态系统长期稳定和生态资源的持续利用,服务新时期政府部门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进行统一监督管理,今后须加大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合理的政府官员考核体系,树立长远的可持续的政绩观;加强土地管理措施,控制非法占用耕地;依法保护,确保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突出加快发展主题,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㊂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必然产生一定程度的冲突,要解决这种矛盾,就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㊂从区域的实际出发,优化制定各项生态建设标准,落实各部门领导目标责任制㊂不能盲目开发,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也不能一味孤立地强调保护,背弃经济社会共同进步的宗旨㊂必须坚持 保护优先,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 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开发㊁利用和保护生态资源㊂第一,搞好决策前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和论证,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搞好开发,确保适度合理发展㊂第二,进一步规范㊁严格执行 天然林保护工程 ㊁ 商品林基地建设工程 和 退耕还林 等重点工程㊂可适度扩大天然林保护范围;大力发展商品林基地建设,但要注意林种不要单一化,避免发生森林病虫害和林相单一㊁林分结构简单,人为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计划地开展 退耕还林 ,避免耕地的加速流失㊂第三,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不同形式的部门联系制度和信息情况通报㊁共享制度㊂08防护林科技2015年。

浅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浅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第27卷 第2期2008年6月 吉 林 地 质J I L I N GEOLO GY Vol 127 No 12Jun 12008 文章编号:10012427(2008)0212104浅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王慧玲延边大学,吉林延吉 133002摘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较早的和典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其主要功能是进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但是,为了克服保护资金短缺境况,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将发展旅游业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资金支持的一条途径,而旅游业曾长期被认为是对生态环境影响微乎其微的产业,但自长白山开始发展旅游业以来,经济效益的实现似乎掩盖了原本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本文在分析了长白山旅游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之后,提出了一系列在长白山旅游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以期兼顾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发展和保护两大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23;改回日期232作者简介王慧玲(62),女,吉林延吉人,延边大学旅游管理系助教。

Eco 2environm ent pr otecti on of the C hangba iM oun ta i n Na tur e Res er veWANG Hui 2lingYanbian U niversity ,Y a nji 133002,J ilin,ChinaAbstra ct:The Changbai Mounta in Nature Re serve is a typical rese r vati on and a lso one of the rese r vati ons that a r e established early .Itsma j or function is t o pr otect the eco 2envir onment .To overco m e the disadvantage of shortage of cap ital f or pr otecting the eco 2envir onm ent,The Changba iMountain Rese r ve takes t ouris m devel opment a s a way of eco 2envir onm ent p r otec tion,because touris m ha s been considered less eco 2envir onment destr oyed.B ut the truth is that the pr otecti on goal has been substituted f or the ec onom ic goal since The Changbai N atur e Re serve devel oped touris m.This thesis gives ce rtain m ethods,which can be used t o p r otec t the eco 2envir onment during t ouris m deve 2lopment,t o ba lance the t wo goals of pr otecti on and deve l opm ent .Key wor ds:Changbai Mountain Nature Rese r ve,touris m devel opm ent,eco 2envir onment p r otection1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历史沿革和旅游发展现状111 历史沿革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家划定较早、面积较大、组织比较健全的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如何评估

长白山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如何评估

长白山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如何评估长白山,这座神秘而壮丽的山脉,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长白山的旅游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要全面、准确地评估长白山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一、生态资源保护状况长白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的保护是其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

评估生态资源保护状况,首先要关注森林覆盖率、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森林是长白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森林面积的监测以及森林质量的评估,可以了解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

如果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或有所增加,且森林的生长状况良好,说明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物种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

长白山拥有众多珍稀的动植物物种,如东北虎、紫貂、人参等。

对这些物种的数量、分布范围以及生存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能够反映出生态环境对生物生存的支持程度。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是评估的关键。

观察是否存在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态问题,以及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可以判断长白山的生态系统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保障游客体验和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

交通设施方面,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等的通达性和便利性。

便捷的交通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也减少游客在路途上的时间和精力消耗。

住宿设施的数量、质量和类型也需要评估。

从高档酒店到经济型民宿,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住宿设施的环保性能,如节能减排、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情况,也应纳入考量。

餐饮设施的卫生状况、菜品特色以及对当地食材的利用程度,既能反映旅游服务的质量,也关系到当地生态农业的发展。

此外,景区内的游览设施,如步道、缆车、观景台等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及标识系统的清晰完善程度,都直接影响游客的游览体验。

三、旅游服务质量优质的旅游服务能够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长白山生态环境如何保护

长白山生态环境如何保护

长白山生态环境如何保护长白山,这座位于中国东北的神秘山脉,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长白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有效地保护长白山的生态环境,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长白山的生态环境具有极高的价值和脆弱性。

这里拥有广袤的原始森林,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如东北虎、紫貂、人参等。

其丰富的水资源不仅滋养着周边地区,也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的发源地。

此外,长白山的火山地貌、温泉等地质奇观也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然而,当前长白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森林砍伐、过度开采、非法捕猎等人类活动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游客,由此产生的垃圾和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压力。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长白山的生态平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长白山的生态环境呢?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关键。

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其次,要科学规划和管理旅游业。

合理控制游客数量,避免旅游旺季的过度拥挤。

加强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设置足够的垃圾回收设施,并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再者,加强生态监测和研究工作。

通过建立完善的生态监测体系,及时掌握长白山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保护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大对生态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对于当地居民,要加强生态保护的教育和宣传。

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长白山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在保护中的责任。

鼓励居民参与生态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

在经济发展方面,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例如,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避免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型产业,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长白山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哪些挑战

长白山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哪些挑战

长白山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哪些挑战长白山,这座位于中国东北的雄伟山脉,不仅是壮丽的自然景观,更是生态系统的瑰宝。

然而,在其美丽的外表下,长白山的生态环境保护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首先,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长白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随着游客数量的逐年攀升,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大规模的酒店、道路和停车场的修建,不可避免地破坏了部分原始植被和生态栖息地。

游客的涌入还带来了大量的垃圾和污染物,如塑料瓶、食品包装等,对山区的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了污染。

此外,一些游客在游玩过程中不遵守规定,随意践踏植被、破坏生态景观,甚至干扰野生动物的生活,这都给长白山的生态平衡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次,长白山地区的森林资源面临着一定程度的破坏。

过度的采伐和非法盗伐现象虽然在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仍时有发生。

森林的减少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等,还导致了许多珍稀物种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同时,森林火灾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威胁。

尽管防火工作不断加强,但由于气候异常等因素,火灾隐患始终存在。

一旦发生大规模森林火灾,将对长白山的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再者,气候变化对长白山的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温升高、降水模式的改变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都使得长白山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

例如,冰川和积雪的融化速度加快,影响了水资源的储备和分配。

一些适应寒冷气候的物种可能面临生存困境,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同时,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病虫害的爆发频率和危害程度增加,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新的挑战。

另外,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也给长白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周边地区的农业活动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能会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流和土壤,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质量下降。

畜牧业的发展可能导致草原退化和水土流失,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长白山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采矿活动可能会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导致土地塌陷和水土流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长白山区位于吉林省和辽宁省交界处,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景点之一。


白山区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开发利用的同时也需要保护环境,实现资源永续
利用。

本文将从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两方面介绍长白山区的现状。

资源开发
长白山区是丰富的矿产资源区,主要矿产有铁、锰、黄金、银、钼、锑、石墨等。


年来,长白山区政府积极推动资源开发,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资本,加大投入,创
新管理模式,加快了矿产资源的开发进程。

其中,黄金矿产资源开发最为突出,矿业公司
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黄金生产和管理体系,仅是全省黄金产量就占到了一半以上。

同时,长白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气候宜人,依托长白山的自然风光和
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旅游业成为长白山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政府投入加大,基
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游客数量逐年增长,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长白山区资源丰富,但由于资源开发的方式和方法不当,以及游客开发带来的压力,
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长期以来,长白山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
强人文关怀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统一,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管理
体制,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具体来说,政府对矿产资源的采掘实行合理、科学的开发方式,加强矿山环境监测和
管理,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减少野外开采和废矿堆放,实现了资源开发和绿色发展的平衡。

针对旅游业带来的影响,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修复植被和生态环境,强化旅游区管理,
规范旅游经营行为,提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的来说,长白山区在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践过
程中还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管,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加快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