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论文

物理论文
物理论文

大学物理之质点力学

牛顿定律为基础的力学理论被称为牛顿力学或经典力学,它曾经被尊为完美普遍的理论而兴盛了约三百年。尽管在二十世纪初发现了它的局限性,其在高速领域被相对论所取代,在微观领域被量子力学所取代,但在一般的技术领域,如机械制造、土木建筑,甚至航空航天技术中,经典力学仍保持着充沛的活力而处于基础理论的地位。另外,由于经典力学是最早形成的物理理论,后来的许多理论,包括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形成都受到它的影响。后者的许多概念和思想都是由经典力学的概念和思想发展、改造而来。经典力学在一定意义上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

经典力学中的质点力学和刚体力学基础是大学物理中的必修内容,而质点力学又是大学物理中的开篇内容。质点力学在中学物理中就开始讲授,但在中学物理中质点力学仅限于处理质点作匀速、匀变速运动,质点受恒力作用问题,而在大学物理中的质点力学,不仅仅讲述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而且将物理学中最常用、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体现出来,这对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后继内容,乃至后继的相关课程都很重要。本文从三方面分析质点力学在大学物理中的作用。

一、建立物理模型的研究方法

质点力学中建立的第一个、也是最简单的物理模型是质点,它从两个方面反映了运动物体的主要特征:几何点反映了物体的位置;质量反映了物体的惯性。一个物体如果作平动,它的各个部分具有完全相同的运动状态,即具有相同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可以用一个点的运动代表物体整体的运动。如果一个物体自身的线度与它的运动范围的线度相比微不足道,或者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允许忽略物体各部分运动状态的差异,这样的物体可按质点模型处理。一般对平动物体来说,某个物体能否采用质点模型,并不在于它的大小,而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以及对精度的要求来决定的。如果研究问题允许忽略物体各部分运整理动状态的差异,就可以将物体视为质点,否则就要按其实际形状讨论。

由质点模型的建立我们看到,模型取代原型有助于概念的形成和运用,有助于问题的分析。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模型的提出有利于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表述。例如刚体、理想弹簧、理想气体、点电荷、线电流、光线等等,都是物理规律赖以表达的基本物理模型。

物理学理论的普适性与运动客体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将研究对象理想化。人们对大量物理过程进行清理与概括,寻找过程的基本物理特征,再经过对原型信息的简化压缩,构造出原型的替代物,即模型。物理模型有意突出现象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忽略一切非本质的细节,形成简明的物理图像。一个好的模型具有简单性、概括性和与实验的一致性等特点。[2]模型是理性思维的产物,数学是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建立物理模型是运用数学的前提。

二、微积分思想和方法的运用

在中学物理中,主要应用代数运算来分析简单的物理问题。而在大学物理中,微积分的分析方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学生学习大学物理时感到困难的地方。因此,如何使学生理解微积分思想,熟练运用微积分方法来分析物理问题,就成为大学物理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研究都是以最简单的现象和规律为基础的。对于实际中的复杂物理问题,可以先把它分割成许多在较小时间、空间等范围内的相应局部问题,只要局部范围被分割到足够小,小到对于这些局部范围内的问题都可以近似处理为简单、基本、可研究的问题,然后再将所有局部范围内研究的结果积累起来,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结果。在理论分析时,把分割

过程无限地进行下去,局部范围就无限地小下去的过程,便是微分。把所有的无限多个微分元中的结果求和过程,便是积分。这就是大学物理中运用的微积分思想和方法。它把复杂物理问题进行时间、空间范围上的有限次分割,在有限小的局部范围内进行近似处理,然后让分割无限地进行下去,局部范围也就无限地变小,因此近似处理也就变得越来越精确,这样,从理论上就能得到精确的结果。通过微积分方法中有限向无限的转化来实现由近似到精确的分析过程,是大学物理中运用微积分思想和方法的关键,而这些思想和方法在质点力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也是在学习质点力学时第一次接触到用微积分解决物理问题。下面通过例题来进行说明。

例1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和m的质点,其中质点M固定不动,m经任意路径由a点移到b点,求在此过程中万有引力所做的功。

分析求解:取M的位置为参考点,设a、b两点距M的距离分别为ra和rb。设在某一时刻质点m距质点M的距离为r,相对于M的位置矢量为r,er为位置矢量r的单位矢,此时m受M的万有引力为F=-G 。

在m沿任意路径由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F为变力,不能用恒力做功的公式。我们可以取一位移元dr,在此位移元中,F可近似看成是恒力,则在此位移元中F所做的功为: dA=F?dr=Fcos(π-θ)|dr|=-Fcosθ|dr| (1)

由于|dr|cosθ=dr代入(1)式得dA=-G 。

当质点m从a点沿任整理意路径到达b点,F所做的功为:

A= dA= -G dr=GMm( - )

这个例题是质点力学中把复杂物理问题进行空间范围上的有限次分割,然后在有限小的局部范围内进行近似处理,再通过微积分将有限向无限的转化,实现由近似到精确求解的一个典型例题。

下面再举一个质点力学中把复杂物理问题进行时间范围上的有限次分割的典型例题。

例2,有一冲力作用在质量为0.3kg的物体上,已知力的大小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为: 25×104t 0≤t≤0.02

2.0×105(t-0.07)2 0.02≤t≤0.07

式中F的单位为N,t的单位为s。求0~0.07s时间间隔内F的冲量大小。

分析求解:在0~0.07s时间内F为变力,不能用恒力冲量的公式。我们可以任取一时间元dt,在此时间元中,F可近似看成是恒力,则在此时间元中F的冲量大小为:

dI=Fdt

在0~0.07s时间间隔内F的冲量大小为:

I= F(t)dt=

这个例题是质点力学中把复杂物理问题进行时间范围上的有限次分割,然后在有限小的局部范围内进行近似处理,再通过微积分将有限向无限的转化,实现由近似到精确求解的一个典型例题。

三、三个基本守恒定律的提出质点力学指出,当力作用于质点或质点系时,往往有一段持续时间,或者持续一段距离,这就是力对时间的积累作用以及力对空间的积累作用,在这两种积累作用中,质点或质点系的能量、动量或角动量将发生变化或转移。当系统外力满足一论定条件时,在变化过程中的系统作为整体可能出现守恒的运动量。在质点力学中,由牛顿定律推出了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三个守恒关系,使复杂的力学研究得以简化。但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比牛顿定律更为广泛,它们不仅适用于力学,而且为物理学中各种运动形式所遵守。例如在微观领域中,牛顿定律已不适用,但这些守恒定律依然适用。比如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提出,就是在微观领域中运

用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而康普顿效应的解释,则是在微观领域中运用了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在物理学中,守恒定律是最强有力的分析手段。它们的实质是:在某种确定环境下,相互作用的物体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仍然有这种或那种可测度的量(如能量、动量、角动量等)的总和,在整个观察期间保持不变。守恒定律能透过零乱复杂的表面变化,指出一种或几种潜在的内部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一旦被确认,系统便由混乱变得井然有序。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例题略见一斑。

例3,一质量为1kg的小球系在长为lm的细绳下端,绳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起初把绳子放在与铅垂线成30°角处,然后放手使小球沿圆弧下落,试求绳与铅垂线成10°角时小球的速率。

分析求解:当绳与铅垂线的夹角为θ时,小球受到绳的拉力T和重力mg的作用。由于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T是变化的,因此用牛顿定律解决此题比较麻烦。但由于T方向始终与小球的运动方向垂直,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不做功,而mg则是保守力,因此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先设小球质量为论文联盟https://www.360docs.net/doc/f45166191.html,整理m,绳长为L,在起始时刻绳与铅垂线的夹角为30°,小球的速率v0=0;当绳与铅垂线的夹角为10°时,小球的速率为v。并设小球的末位置所在水平面为零势面,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mg(Lcos10°-Lcos30°)= mv2

=1.53m?s-1

例4,一静止的物体,由于内部作用而炸裂成三块,其中两块质量相等,并以相同的速率30m?s-1沿相互垂直的方向分开。第三块质量3倍于其它任一块的质量,求第三块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分析求解:由于物体因内部作用而炸裂,外力(重力)远小于内力,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满足动量守恒条件。由于物体最初动量为零,故炸裂后三块的总动量也应该为零。设三块的速度分别为v1、v2、v3,质量分别为m1、m2、m3,则有:

m1v1+m2v2+m3v3=0或m3v3=-(m1v1+m2v2)

即第三块的动量与第一、第二两块动量的矢量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

已知v1与v2相互垂直,故有

(m3v3)2=(m1v1)2+(m2v2)2

已知m1=m2,m3=3m1,v1=v2=30m?s-1(2)

图4 图5

由(2)式可得:(3v3)2=。

解得v3= v1= ×30=14.1m?s-11。

又有tanθ 。

此结果说明v3与v1之间的夹角为135°。

例5,一人造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地球的中心O为该椭圆的一个焦点,如图5所示。已知地球的平均半径R=6370km,人造卫星近地点P1的高度h1=439km,速度为v1=8.11km?s-1,远地点P2的高度h2=2384km,求人造卫星在远地点P2的速度。分析求解:人造卫星的运动可认为仅受地球对它的引力,由于该引力始终指向地球中心O,相对于O点的力矩为零,因此人造卫星在运动中相对于点O的角动量守恒。

人造卫星在近地点P1的角动量为:L1=mv1(R+h1)。

在远地点P2的角动量为:L2=mv2(R+h2)。

由角动量守恒定律得:

mv1(R+h1)=mv2(R+h2)

v2=v1 =6.31km?s-1

四、结论

在质点力学中,讲述了物理学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建立物理模型;训练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的方法——微积分分析方法;同时还提出了物理学中各种运动形式所遵守基本守恒定律。因此,质点力学是大学物理中第一块、也是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毕业论文教学大纲案例:物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611104612 课程名称:毕业论文 周数/学分:12/12 适用专业:物理学 开课教研室:物理教育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性质与任务 1.毕业论文(设计)的性质:是本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落实该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2.毕业论文的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科研、应用工作的基本训练。 二、基本要求 学生在阅读相关文献、进行专题讨论等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指导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写出开题报告,并初步确定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结构框架;然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写出毕业设计(论文)的初稿。经指导教师的多次审阅,参考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或建议,学生逐步修改、完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每周指导每位学生至少2次,每次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 三、选题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必须经物理教育教研室集体讨论确定,经系主任审批通过,报教务处确认后下达任务书。课题可以由指导老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论文(设计)选题要求符合综合训练的基本要求,要与科研、实际相结合,难易程度要合适,工作量要考虑在12周内完成。要及时向学生公布毕业论文题目,实行师生“双向选择”。 四、撰写要求 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交给指导教师审阅和修改;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或建议对论文进行校正和补充,再交指导教师修改。指导教师至少应修改8次。 1.格式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正式文本包括以下内容:(1)封面;(2)目录;(3)中、

物理专业导论论文

通过对物理专业导论的学习,我对物理学这门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科学有了新的认识,在高中的基础上又加深了对物理学的理解与体会。 物理学导论这门课程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明白了物理学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理学更成为高新技术的基础。 物理学的发展经过了2000年,如今物理学的发展日臻完美,虽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物理学给世界、给全人类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其中的每一段历史都值得我们去铭记。 从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到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最早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物理学家;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即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再到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6.67×11-11N?m2/kg2 。至此经典力学的体系似乎已经完美了。但1905年的奇迹,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波尔,普朗克,海森堡,薛定谔建立量子力学,指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使得力学朝向另一个高度发展。 从库仑借助卡文迪许扭秤装置并类比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到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再到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针发生偏转(电流的磁效应)再到伟大的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最后由麦克斯韦问鼎电磁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并从理论上得出光速等于电磁波的速度,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著名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如石教授说的那样)像诗一样美丽! 关于光学和原子物理,20世纪更是擦出了惊天大火花,历史上关于光的本质的说法一直争论不休,有人支持牛顿主张的微粒说,有人相信惠更斯的波动说,群雄争霸中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论诞生!它开启了物理学领域的新纪元。原子的结构也被历代争论不休,从汤姆孙的西瓜模型到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式。当经典的原子理论站不住脚的时候,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原子的量子理论,也直接催生了量子学派 物理学是一门纯科学,但这决不是意味着物理学与社会无关,恰恰相反,物理学或者说纯科学的发展正是人类社会由落后走向先进的最根本原因!正如石老师在课上谈到的美国第一任物理学会会长亨利·奥古斯特·罗兰说的,“……我常常被问及这样的问题:纯科学和应用科学究竟哪个对世界更重要?为了应用

高中物理教学小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小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篇一 摘要:高中物理作为高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每个高中的学生 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高中教学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而且 物理属于比较抽象的科目,存在很多的公式和推理,比较枯燥乏味。很多高中老师通过对相应物理教学方法的总结,逐渐在教学中运用 了教学设计这种系统的物理教学方法。笔者通过对这种教学方法的 分析总结出高中物理设计中教学中的几个关键点,并对高中物理教 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要点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不断的改革创新,很多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在教学中,教学设计这种较为系统的物理教学方法,在不断的运用过程中逐渐表现出较为良好的作用。从整体上来说, 教学设计就是根据课程和授课的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 学过程分为教学目标、方式和安排。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对物理实验引起相应的重视,并在实际教学中,更加注意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将物理实验教学的观点进 行转变,逐渐实现高质量的教学。由于新观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 运用,以及保障实验课程的安排,作为教师,要摆脱陈旧观念的影响,以学生为主体,并以此发展高中物理的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增强物理实验教学,并让学生参与其中。只有不断的提升高中 物理教学的多方面要求,才能保证高中物理教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 和人们的需要。 二、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需关注的几个要点 1.采用开放式设计策略,强调以理解为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所谓的满堂灌的模式,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设计教学方式并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设计教学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通过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分析,结合实际的教学要求,进行的不同的物理教学设计。一般来说,这种方式跟家注重学生的自身特征,并根据高中得知识教学体系,进行相应的变化,最终实现高中物理的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从基础做起,并针对不同的策略进行开放式的设计,最终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2.采取结构式设计方式,强调知识架构为重点 对于高中物理来说,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很多的,而且需要根据高中的物理要求不断的构件相应的知识理论体系。在进行设计高中物理教学的时候,需要将知识的框架进行总结性的设计,并对结构中恶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时候,不断掌握各个知识点,并最终形成高中物理知识框架的自我构建。对于高中教学中的物理实验,也应该引起相应的重视,通过实际的实验,加深学生的认识,并将物理和生活之间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物理本质的掌握,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3.采取探究式设计方法,强调学法分析为关键 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和练习题,应该通过高中物理培养学生自身分析物理的能力。通过设计高中物理教学,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并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想要实现这种方式,就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融入物理分析的内容,并将目光从传统的知识点教学中移开,真正实现教学设计的高目标。通过学生对相关物理情况的分析,实现学生的自主思维,并提升自身的物理分析能力。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多思考,并以试验带动理论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指导了,多引导,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对物理的整体思维能力。 三、对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几点建议 1.演示实验课课有,学生实验细细做

【毕业论文选题】物理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物理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20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目睹了人类分裂原子、拼接基因、克隆动物、开通信息高速公路、纳米加工和探索太空。很难设想,若没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生活将是什么样子。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样,物理学也经历了极其深刻的革命。可以说,物理学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发展,其活跃的前沿领域很多,是最有生命力、成果最多的之一。下面学术堂为你提供了物理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物理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一: 1、MATLAB在大学物理实验仿真中的应用 2、基于Flash的大学物理电学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 3、量子点和一维量子线相耦合系统在Kondo区物理性质的研究 4、基于时域物理光学方法的半空间上方目标散射研究 5、有机光电材料的光物理特性研究 6、基于激光混沌的全光物理随机数发生器 7、基于超导电路系统的量子模拟和基础量子物理研究 8、金属亚波长结构阵列电磁场增强及光学异常透射的机理研究 9、微型热电系统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与性能优化研究 10、外尔半金属的反常物理性质研究 11、中子光子输运物理过程蒙特卡罗处理方法研究 12、红外视景仿真关键技术研究 13、关于拓扑物理的量子模拟研究 14、高真实感红外场景实时仿真技术研究 15、氢化非晶硅薄膜结构及其物理效应 16、PIC数值方法以及激光-物质相互作用若干物理研究 17、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快速计算方法研究 18、钙钛矿半导体中的瞬态物理过程研究 19、基于激光自混合效应的多物理参数同步测量方法研究 20、高性能多物理场数值算法研究及其应用 21、超薄Bi薄膜的电子态研究 22、铁电基复合薄膜的光伏效应及其调控研究 23、高增益短波长自由电子激光相关物理研究 2

物理研究性学习论文

物理学与世界进步论文 摘要:物理学是一科探究一切物质的运动规律及其组成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各种运动之间的关系的广博而丰富的学问。物理学的进展密切联系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物理学在自身的发展进步中积累的思想方法是人类思想领域的瑰宝。对物理的研究或学习要永远抱着一颗敬畏和永不止步的心。 关键词:物理学、牛顿、工业革命、物理思想、物理与战争、中国的物理 物理学是一科探究一切物质的运动规律及其组成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各种运动之间的关系的广博而丰富的学问。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基础科学,物理学历来是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同时作为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奥秘的强有力工具,物理学又是一种方法论和哲学观。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岁月中,这种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学科为我们造就了一个个光辉的里程碑。 物理学的进展密切联系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电话的发明到当代互联网络实现的实时通信;从蒸汽机车的制造成功到磁悬浮列车的投入运行;从晶体管的发明到高速计算机技术的成熟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物理学对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的贡献。当今时代,物理学前沿领域的重大成就又将会引领着人类文明进入一片新天地。 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涌现了一大批物理学先驱,大师,他们性格可能或好或坏,但无可争议的是他们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牛顿在担任皇家学会会长期间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甚至到晚年还开始研究神学,但也有许多人认为牛顿还是有许多用当时科学和他的学识无法解释的事,所以才开始研究神学,以得到解释,但不管怎么说牛顿是经典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是无可争议的。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它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化学、生物、地理、气象等自然科学,大大加速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分化独立,甚至形成了新的独立学科或分支学科.如天体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地球物理学、流体力学、生物物理、物理化学、量子化学等等,使人们更全面地探索、认识自然界的规律。作为现代科学基石的物理学,在科学文化和创立现代世界的技术文化中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物理学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物理学的成就直接发展了各种各样的工程技术,形成了今天门类齐全、多样的工业体系.今天的许多高新技术也仍然是以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这些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比如,机械、建筑科学就是经典力学原理的实际运用.今天的电力、电子工业是电磁学发展的结果,光学特别是激光技术使得光纤通信、互联网、激光医学等蓬勃发展,在万有引力定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航天技术使得人类的足迹不断地向宇宙深处延伸。 在近代一次又一次的世界大变革中,好像没有中国的身影,特别是物理学中更是不见了以往“天朝上国”的身姿,这和中国自古传统以及和中国以人为核心的思想有关,当然最大的关系是,中国自古的教育体系有关,我们也无法去评价他的好坏,他阻碍了中国的科学发展,但不得不说,中国能在历史长河中一直保持自身的完整性,也是这种教育模式的功劳。但其实在中国物理并不是没有发展,而是一直得不到壮大和正视。 在中国,早在2300年之前,有关物理的名词就出现了。与今日之含义相比较,那时的含义要宽泛得多。它泛指人类对自然界及人类自身的理性认识。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自然界的规律和人文社会的规律是统一的,人文社会的法则也应该归结为天地、自然的法则;后来有人把这个观点概括为“天人合一”。从这点来看,当时的物理学与哲学是混为一体的。 中国古代的学者很关注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的《大学》中,曾把对人的教育过程描写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物理小论文--生活中的趣味物理

生活中的趣味物理 物理揭示了我们所生存的物质世界的种种奥秘,是一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影响深远的学科。作为一个正处于一个观察、发现问题的黄金时期的中学生,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身边的物理现象,通过利用学过的知识以及互联网、书籍,深入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科学道理,做一个懂的科学、善于发现的人。 以下列是一些生活中观察得到的有趣现象: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

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 4.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 5.在火车上观看窗外开阔的原野,远处的物体相对观察者移动缓慢,近处的快,远处景物朝火车前进的方向旋转。 6.两艘船并排高速行驶时常常会相撞。

7.看电影时,从各个角度都能看见银幕上的画。 8.要在铁轨衔接处留空隙。 9.冬天下雪后,为了融雪要在马路上撒盐.

10.一架抽水机,理论上最多能把10米深的水抽到地面。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有趣的现象呢? 通过查阅资料和互联网,我揭晓了答案: 1.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这是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这是由于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5.这是由于产生视差的缘故。 6.这是由于船间的水流速快,压强低, 7.这是因为银幕产生了光的漫反射 8.这是因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9.这是因为盐和冰混合后融点降低 10.这是因为抽水是依靠大气压力,大气压只能把水提高10米。 可见,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让我们看不见它们的只是一双缺少发现的眼睛和一个不勤于思考的大脑。

物理教育毕业论文

关于水对流的探究式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按照传统的观念,课程实施过程是知识的传递过程,由此形成的以教师和教科书为中心的课程实施模式,就决定了学生完全被动的学习地位。探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性探究,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建构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本文,笔者将从一个比较普通的生活现象引入,与学生一起探讨为什么热得快放在水桶中间给水加热时水桶底部的水没有被迅速加热,研究“热得快”电加热器给水加热热量传递的方式,探究以活动的形式为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从而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探究活动对流思考 【正文】 一、前言 都说西方的教育制度与我国的教育制度不一样,这也是人们近几年来讨论最多的话题,以致人们都有些怀疑我国现在的教育体系,为什么西方国家能教育出那么多诺贝尔获得者,而我国的却寥寥无几。且看教学模式上就有很大的差异,西方国家的中学教学主要是以讨论为主,老师甚至与学生围在一块,在聊天中进行教学,我而我国历来都是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学生在下方井然有序的坐着,传到授业解惑,老师主要以“灌输式”的把知识传给学生。当然我们还不能断章取义,觉得西方的教育就是成功的,但我们也在尝试着进行“探究式”教学,从中收获这样教学模式的益处我国也在尝试着发展探究式教学,但应试教育使我们的课堂无法有根本性改变。应试教育的高节奏使得老师们不得不尽快地把知识传输给学生,好让学生在考试中容易过关,因为我国对人才的考试都是以考试为主的。以考试为主的应试教育有时是我们感到困惑,“高分低能”的例子屡见不鲜,学生学到了一套套理论,在考试中如鱼得水,遇到实际点的问题则束手无策,或者使深究其原理时,也是无法解释。从小学到大学,经历了十几年的应试教育的我,在赵老师的一个最基本问题前却无法解释清楚:空气阻力的本质时什么?我们几个竟然只能不约而同地回答:空气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究竟如何阻碍,阻碍

大学物理热力学论文[1]

《大学物理》课程论文 热力学基础 摘要: 热力学第一定律其实是包括热现象在内的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则是指明过程进行的方向与条件的另一基本定律。热力学所研究的物质宏观性质,特别是气体的性质,经过气体动理论的分析,才能了解其基本性质。气体动理论,经过热力学的研究而得到验证。两者相互补充,不可偏废。人们同时发现,热力学过程包括自发过程和非自发过程,都有明显的单方向性,都是不可逆过程。但从理想的可逆过程入手,引进熵的概念后,就可以从熵的变化来说明实际过程的不可逆性。因此,在热力学中,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关键词: (1)热力学第一定律(2)卡诺循环(3)热力学第二定律(4)熵 正文: 在一般情况下,当系统状态变化时,作功与传递热量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如果有一个系统,外界对它传递的热量为Q,系统从内能为E1 的初始平衡状态改变到内能为E2的终末平衡状态,同时系统对外做功为A,那么,不论过程如何,总有: Q= E2—E1+A 上式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意义是:外界对系统传递的热量,一部分

是系统的内能增加,另一部分是用于系统对外做功。不难看出,热力学第一定律气其实是包括热量在内的能量守恒定律。它还指出,作功必须有能量转换而来,很显然第一类永动机违反了热力学第一定律,所以它根本不可能造成的。 物质系统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又回到初始状态,这样的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称为循环过程,或简称循环。经历一个循环,回到初始状态时,内能没有改变,这是循环过程的重要特征。卡诺循环就是在两个温度恒定的热源(一个高温热源,一个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循环过程。在完成一个循环后,气体的内能回到原值不变。卡诺循环还有以下特征: ①要完成一次卡诺循环必须有高温和低温两个热源: ②卡诺循环的效率只与两个热源的温度有关,高温热源的温 度越高,低温热源的温度越低,卡诺循环效率越大,也就 是说当两热源的温度差越大,从高温热源所吸取的热量Q1 的利用价值越大。 ③卡诺循环的效率总是小于1的(除非T2 =0K)。 那么热机的效率能不能达到100%呢?如果不可能到达100%,最大可能效率又是多少呢?有关这些问题的研究就促进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 第一类永动机失败后,人们就设想有没有这种热机:它只从一个热源吸取热量,并使之全部转变为功,它不需要冷源,也没有释放热量。这种热机叫做第二类永动机。经过无数的尝试证明,第二类永动

物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

物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物理教学研究方向 1 新课标下基础物理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2 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的比较研究 3 从批判性思维走向批判性教学 4 试论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5 激发物理学习动机的策略 6 物理教学中体验性活动项目的建设与研究 7 高中物理实验的改革研究 8 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 9 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10 论中学生物理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 11 物理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12 物理教学中的决策能力的培养 13 谈微型物理实验 14 物理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15 21世纪的网络教育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16 物理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17 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 18 物理教学中的科学价值观教育 19 物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20 物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21 浅谈物理创造教育的模式 22 习题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23 论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化学史教育 24 谈物理教师的素质结构 25 论物理教育中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6 谈物理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7 物理课外活动的现状与对策

28 论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29 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培养研究 30 物理式样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31 物理实验教学与环境意识的培养 32 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3 物理实验教学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34 物理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35 物理课堂顺应教学方法研究 36 定义不完善问题(ill-defined problem)教学研究 37 李约瑟难题与中学物理教育 38 从经营教育到大众教育~我国中学物理教材沿革回顾 39 中学物理学习“差生”的归因分析 40 不同类型高级中学学生学习物理动机的比较分析 41 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42 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无限性与教学时间、教学空间有限性的矛盾 43 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思考 44 物理实验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45 教育人才的培养与高师教育改革的新思维 46 特殊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关系与培养 47 在教学中“育人”与理想教育 48 科学用脑和发展高效性学习 49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效益问题 50 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研究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物理力学论文

物理力学论文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物理力学论文 古代人无法理解地球下面的人为什么不会掉下去,此困惑是由于以自己为参考系而产生的。今天的人们无法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及天体的公转运动也是惯性运动,此困惑是由于以牛顿惯性为"参考系"而产生的。惯性的实质就是:物体通过某种运动状态来保持或主动改变某种运动状态来达到其内部的熵状态的一种属性。整体科学体系是研究自然整体的整体性质与功能、有序内部结构及其起源与演化过程的科学理论系统。 惯性力学 严格说来:牛顿第三定律(互为作用力定律)应该是力学"体系"定律,是在各种作用方式力以及各种属性力之间建立关系的定律;去掉牛顿第三定律后的广义力学核心四定律(见[2]文),应该称为"惯性力学"核心三定律(以下简称"惯三律")。"广义"是相对牛顿力学及牛顿惯性而言的。之所以还保留"广义惯性"一词,也是因为只有惯三律被大多数人接受后,才会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再改变为"惯性"一词。牛顿第一第二定律(以下简称牛二律)是惯三律的物体外部空间在ρ均匀空间情况下的定律,是其推论,不再是惯性力学的核心公设性质的命题。 (一)广义惯性使牛顿力学进化 爱因斯坦独具慧眼,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及自由落体运动与质量因素无关的经验事实,总结出了等效原理,且明确与准确地说:物体的同一性质按照不同的处境或表现为"惯性",或表现为"重性"([3]第55页)。这个同一性就是广义惯性,这个处境就是空间。牛顿第二定律实质是其第一定律涵义的数学表达式。所以,广义惯性的发现,其革命意义是指动摇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核心地位。广义惯性包含了牛顿惯性,所以,又是其进化。同时,也说明了需要建立一个取代牛二律的进化性质的核心命题系统的新力学理论。广义惯性又引出了两种空间及其区别的新问题。这个新问题困扰了爱因斯坦的一

物理系论文格式(DOC)

学士学位论文 系别: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学科专业: 姓名: 2014年06月

量子纠缠 系别: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学科专业: 姓名: 学号: 2015年06月 2

论文题目□□□□□【宋体二号加粗居中】【段前24磅段 后18磅】 摘要:【此二字黑体四号加粗】□□□□□□□□□□□□□□□□□□□□□□□□□□□□□□□□□□□□□□□□□□□□□□□□□□□□□□□□□□□□□□□□□【宋体四号,1.5倍行距】 【空一行】 关键词:【此三字黑体四号加粗】□□□;□□□;□□□【宋体四号, 1.5倍行距,关键词至少3个】【段前0磅段后0磅】 【以上单独一页】

Title(英文题目)□□□□□【Times New Roman二 号居中加粗】【段前24磅段后18磅】 Abstract:【此单词加粗】□□□□□□□□□□□□□□□□□□□□□□□□□□□□□□□□□□□□□□□□□.【Times New Roman 四号,1.5倍行距】 【空一行】 Keywords:【此单词加粗】□□□;□□□;□□□【Times New Roman 四号】【以上单独一页,中英文摘要A4纸单双面打印】 4

目录【黑体二号加粗居中,单倍行距】【段前24磅段后18磅】 1 引言 (1) 2量子纠缠 (2) 2.1 量子力学基础 (2) 2.2 量子纠缠态的定义 (3) 2.3 量子纠缠态的分类 (6) 2.3.1纯态量子纠缠态 (6) 2.3.2混合态量子纠缠态 (6) 2.4 量子纠缠态的物理表现 (7) 3 量子纠缠态的度量 (8) 3.1 纠缠度的描述 (8) 3.2 形成纠缠度 (11) 4 量子纠缠在量子信息中的作用 (12) 4.1 量子通信 (13) 4.3 量子密码 (18) 5 结束语 (20)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1级标题宋体三号,1.5行距】【2级标题宋体四号,1.5行距,左缩进2字符】【3 级标题宋体四号,1.5行距,左缩进4字符】 【以上单独一页】

大学物理实验小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小论文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大学物理实验小论文 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主要介绍我在本次大学物理实验中获得的知识与体会。 关键词:认识体会数据处理总结 一、对大学物理实验的认识 大学物理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我们掌握实验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培养我们严谨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别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对于我们将来独立从事实际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大学物理实验中的体会 1、养成实验前预习的好习惯。 实验时,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高效率地完成实验,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需要认真地预习,才能在课上更好的学习,收获的更多、掌握的更多。根据实验教材的相关内容,弄清楚所要进行的实验的总体过程,弄懂实验的目的,基本原理,了解实验所采用的方法的关键与成功之处;思考实验可能用到的相关实验仪器,对照教材所列的实验仪器,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正确的操作步骤,特别是要注意那些可能对仪器造成损坏的事项。然后写预习报告,包括目的,原理,仪器,操作步骤等。

2、上课时认真听老师做讲解,切记老师所讲的重点内容。 记下老师实验指导的内容有助于自己实验时避免犯错及实验报告的书写。 3、大学物理实验培养了我做事的耐心与细心。 课堂操作时需要严格的遵守实验的各项原则,要将仪器放置在合理的位置,以方便使用和确保安全。读数,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尤其是对一些精度比较高的仪器,读数一定要按照正确的读数方法并且一定要细心。对于数据的记录,则要求我们要有原始的数据记录,它是记载物理实验全部操作过程的基础性资料。 4、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现在,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大学物理实验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平台。每个实验我都亲自去做,不放弃每次锻炼的机会。 三、大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 1、作图法 选取适当的自变量,通过作图可以找到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便于找出其中的规律,确定对应量的函数关系。作图法是最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之一。 描绘图象的要求是:①根据测量的要求选定坐标轴,一般以横轴为自变量,纵轴为因变量。坐标轴要标明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②坐标轴标度的选择应合适,

物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对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的探究 摘要:本文主要用变限积分函数求导法、通量法则和电动力学方法,通过对感应电动势的形成进行了探究,证明了当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同时存在时,感应电动势等于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之和,其中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没有交叉项,它们是相互独立的。 关键词: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变限积分函数;通量法则;电动力学方法

目录 引言: (1) 1 对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的简单介绍 (1) 1.1 动生电动势的来由及大小 (1) 1.2感生电动势的来由及大小 (3) 2 变限函数求导法 (5) 3 电动力学方法 (7) 4 通量法则方法 (8) 结语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引言: 电磁感应一章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内容,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许多容易混淆和疑惑的问题,如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看似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根据楞次定律的法拉第定律表达式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得到感应电动势。大家知道: 当穿过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 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动势。按照磁通量变化原因的不同, 又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动生电动势:磁场B不随时间变化,而闭合回路的整体或局部在运动中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另一种为感生电动势:闭合电路的任意一部分都不动而磁场随时间变化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但是在一些复杂的问题中,如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同时存在时,很多人可能就会迷惑,有太多的不确定,一时下不了手。就比如说,能不能单独把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先算出来,然后再进行简单的相加呢?为了使更多的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大胆的毫无顾忌的使用这一结论。本文就是通过用积分变量函数求导法、通量法则和电动力学方法,对感应电动势的形成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证明了感应电动势是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之和,其中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没有交叉项,它们是相互独立的。 1 对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的简单介绍 法拉第定律说明,只要闭合电路的磁通有变化就有感应电动势,不问这种变化起于什么原因。按照磁通量变化原因的不同, 又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动生电动势:磁场B不随时间变化,而闭合回路的整体或局部在运动中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另一种为感生电动势:闭合电路的任意一部分都不动而磁场随时间变化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1.1 动生电动势的来由及大小 如下图1所示,一段直导线放在矩形导轨上,直导线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匀强磁场B垂直向里穿过导轨。直导线相对于导轨以速度v向右沿AD方向运动,导体棒内每个自由电子也就具有随棒一起运动的速度v,因而每一个自由电子都

大学物理下小论文

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电磁学已成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电磁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电磁学理论的发展不仅是电工学、无线电电子学、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他新科学、新技术发展的理论依据,而且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电磁感应熔炼金属磁悬浮技术电磁炮 正文: 电磁感应是指因为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电磁学领域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不仅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为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转化奠定了实验基础,为人类获取巨大而廉价的电能开辟了道路,在实用上有重大意义。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标志着一场重大的工业和技术革命的到来。事实证明,电磁感应在电工、电子技术、电气化、自动化方面的广泛应用对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熔炼金属 交流的磁场在金属内感应的涡流能产生热效应,这种加热方法与用燃料加热相比有很多优点:加热效率高,达到50~90%;加热速度快;用不同频率的交流可得到不同的加热深度,这是因为涡流在金属内不是均匀分布的,越靠近金属表面层电流越强,频率越高这种现象越显著,称为“趋肤效应”。工业上把感应加热依频率分为四种:工频(50赫);中频(0.5~8千赫);超音频(20~60千赫);高频(60~600千赫)。工频交流直接由配电变压器提供;中频交变电流由三相电动机带动中频发电机或用可控硅逆变器产生;超音频和高频交流由大功率电子管振荡器产生。 磁悬浮技术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模拟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悬浮技术已成为进行相关高科技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的悬浮技术主要包括电磁悬浮、光悬浮、声悬浮、气流悬浮、静电悬浮、粒子束悬浮等,其中电磁悬浮技术比较成熟。电磁悬浮技术(electromagnetic levitation)简称EML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场在金属表面产生的涡流来实现对金属球的悬浮。 磁悬浮技术的系统,是由转子、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4部分组成,其中执行器

生活中的物理(物理论文)

生活中的物理(物理论文) 摘要: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物理渗入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存在物理学家同学们身边科学意识科学学习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5.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国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再如下面一个例子: 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

关于初中物理论文精选3篇

关于初中物理论文精选3篇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有一次,我在厨房帮助妈妈煮菜,没想到忙没帮成,还帮了倒忙——把胡椒粉和盐混在了一起。哎,这下可完了,盐和胡椒粉颗粒都这么小,现在只有三个办法了:一是耐心地把它们一点一点地分出来;二是把盐和胡椒粉倒入有孔的小盒子让胡椒粉漏出来;三是借助科学的手段来把它们分离。 说干就干,我先采用了第一种方法。 我拿来了两只干碟子.带上一次性手套,一点一点地分。可是才不到两分钟我已手脚发麻,看看碟子,才几个盐巴。我顿时像一只泻了气的皮球,对这一招失去了信心。 第一招不见效,我只好采取第二招。 我把胡椒粉和盐巴一起倒入小盒子,使劲的摇晃,我原先是这样想的:盒子中有小孔,胡椒粉比盐巴的颗粒小,胡椒粉通过小孔漏下来,而盐比胡椒粉大,所以不会掉下来。可是我错了,这种方法也不

能使他们很好地分离,不是孔太小了胡椒粉和盐都没有漏下来,就是孔太大胡椒粉和盐都漏下来了。 我们何不用摩擦起电的方法来分离盐和胡椒粉呢?于是我找来了要用的小塑料汤勺,小盘子。 这一次,我拿着小塑料汤勺在衣服搓了又搓,使它能够产生静电,因而达到把胡椒粉吸起来的效果,等到摩擦了一定的时间后,我将汤勺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果然不出我所料,胡椒粉像着了魔似地沾在了汤勺的底部,最后感觉胡椒粉被牢牢地吸在了汤勺上。这真是一个奇迹!我迅速将胡椒粉放在了事先准备好的小盘子里,一边大叫“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原来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产生了静电,因为胡椒粉比盐巴轻,所以就吸起来了!我终于发现怎样将混合在一起的胡椒粉和盐巴怎样分离了! 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于初中物理论文精选3篇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学好物理就必须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实验是物理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符合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正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

大学物理小论文

九江学院 Jiu jiang university 课程小论文(设计)题目:机械振动 院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陈冬 年级:****** 学号:***号 指导老师:**** *****年**月**号

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mechanical wave)。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关键字:波源介质横波纵波 波源 波源也称振源,指能够维持振动的传播,不间断的输入能量,并能发出波的物体或物体所在的初始位置。波源即是机械波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电磁波形成的必要条件。波源可以认为是第一个开始振动的质点,波源开始振动后,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就以波源的频率做受迫振动,波源的频率等于波的频率。 介质 广义的介质可以是包含一种物质的另一种物质。在机械波中,介质特指机械波借以传播的物质。仅有波源而没有介质时,机械波不会产生,例如,真空中的闹钟无法发出声音。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率是由介质本身的固有性质决定的。在不同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横波 物理学中把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称作横波。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称为波峰,凹下的最低处称为波谷。

绳波是常见的横波。 纵波 物理学中把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的波,称作纵波。质点在纵波传播时来回振动,其中质点分布最密集的地方称为密部,质点分布最稀疏的地方称为疏部。 声波是常见的纵波。 波长 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两个相邻的、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和振动方向总是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称作波长,常用λ表示。在横波中,波长等于“波峰-波峰”的长度或“波谷-波谷”的长度;在纵波中,波长等于“密部-密部”或“疏部-疏部”的长度。 频率与周期 波上任意一个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时间称为周期,常用T 表示;介质中的质点每秒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做波的频率,常用f 表示。频率是周期的倒数。 波速 波速为波长和频率的乘积(v=λf ),表示波在的传播速度。机械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固定的。 所以m k 1412.0+= λ ,则f=Hz k v )14(50+=λ (K=0,1,2,3,……) 例.一列横波沿x 轴传播,波速大于6m/s ,当位移x 1=3cm 处的 A 质点在x 轴上方最大位移处时,位于x 2=6cm 处的 B 质点恰好在平衡 位置,并且振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试求这列波的频率f. 解: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f45166191.html,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学物理教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中国教育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8期.邢红军.陈清梅. [2].试论低成本实验在民族地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民族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1期.范增.吴桂平. [3].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学科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1年9期.曾志旺. [4].西藏中学物理教学成就、挑战及其对策研究. 《民族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4期.李凯. [6].中学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科教文汇》.2009年23期.王杰.尹钊. [8].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年12期.张启. [9].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与科学素质培养. 《教育界》.2015年33期.叶秋香. [10].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体系现代化的思考与分析. 《教师》.2014年11期.刘连军. 二、中学物理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次数:33 作者:李沐东.教育·教育技术学上海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 [2].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次数:26 作者:吴海荣.课程与教学论·物理西南大学2010(学位年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