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党员进社区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提高全省“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的实施意见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地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启动和组织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提高活动开展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现就深入开展全省“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坚持尊重党员意愿、量力而为、简便易行、务求实效的原则,积极组织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在职党员可根据实际报到),深入开展服务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活动,建立健全广大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长效机制,促进党员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更好地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努力构筑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加的开放性、区域性社区党建新格局,有效提升全省社区治理和服务群众工作水平,加快幸福社区建设。

二、把握关键环节

坚持从实际出发,指导在职党员、机关(单位)和社区党组织明确任务目标,把握关键环节,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组织开展好活动。

(一)报到登记

1.思想发动。全省各级、各领域机关(单位)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活动的目的要求,经常性搞好思想发动和教育培训,增强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组织督促在职党员及时到社区报到,定期对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对具备条件但未按时报到或已经报到但未发挥作用的在职党员进行思想教育。

2.组织报到。机关(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共同做好对接工作,组织在职党员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分散报到、集体报到等方式,前往机关(单位)所在地或党员居住地社区报到服务。社区内大单位、党员居住地相对集中单位和与社区结对共建的单位,可组织党员统一前往社区报到。工作地、居住地发生变化和新发展、新调入的党员,要按照相关要求在1个月内到社区报到。市(州)、县(市、区)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重点选择基础薄弱、情况复杂、困难较多的社区建立联系点,带头到社区报到,开展帮扶活动。

3.登记备案。在职党员前往社区报到前要认真填写机关(单位)党组织印制的《在职党员进社区联系卡》,报到后将社区党组织填写的联系卡回执交机关(单位)单位党组

织存档备案并统一建立台账。

(二)设岗定责

1.广泛调查。社区党组织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入户走访群众、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了解掌握社区建设和居民群众服务需求。

2.设定岗位。社区党组织根据居民群众需求设立政策宣传、环境整治、治安维护、便民利民、困难帮扶、文体活动等各类服务岗位,组建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

3.认领岗位。社区党组织依据党员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采取一人一岗、一人多岗、多人一岗等方式,将在职党员编入志愿者服务队,明确岗位职责,为在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每名在职党员至少要认领1个服务岗位,每年参与服务群众活动不少于2次。

(三)开展活动

1.制定计划。社区党组织每年制定活动方案或计划,科学组织在职党员采取定期与不定期、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分批次、灵活多样地开展服务活动,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将每年“七一”前的一周确定为全省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周,由社区党组织统一组织在职党员开展服务群众活动。

2.丰富载体。各地要紧紧围绕幸福社区建设,广泛开展适合在职党员特点的主题实践活动,打造各具特色的党建

服务品牌。开展“主题服务日”活动,组织党员利用重要节日和公共长假时间,开展以红色教育、民俗节庆、道德论坛、邻里守望、以及关心青少年、关爱空巢老人等主题服务日活动,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新风尚。开展“爱心志愿者”活动,组织在职党员积极参加社区政策宣讲、卫生保洁、治安巡逻、民事调解、义务维修、医疗保健等便民利民活动,推动平安和谐社区创建。开展“阳光关爱”活动,组织在职党员与老弱病残及下岗失业、进城务工人员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为弱势群体送去关爱和温暖。开展“点亮微心愿、共圆中国梦”活动,由社区党组织定期征集居民群众需求愿望,组织在职党员在力所能及条件下一人或多人认领并帮助实现,以党员“微力量”圆群众“微心愿”。每名在职党员每年应认领完成1-2个社区群众微心愿。

3.创新方式。针对群众多样化需求,组织在职党员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效果。包括定点服务,利用社区活动场所及辖区单位服务设施,设立在职党员工作站、党员接谈室,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组织在职党员利用业余时间与群众沟通交流、帮助解决问题。菜单服务,推行“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搞好供需对接,引导在职党员提供精细化服务。网络服务,运用社区党组织服务民生平台、远程教育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党员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面对面”

与“键对键”相结合,提供民事代办、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网上服务。

(四)监督纪实

1.服务公示。社区党组织将在职党员的姓名、单位、服务岗位、服务内容、完成时限以及参加活动的次数等情况,通过社区宣传栏、公告栏、显示屏、社区网站等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2.档案纪实。社区党组织建立党员服务表现档案,如实记录每名在职党员的服务过程、服务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作为在职党员参加活动情况的评价依据。

3.定期反馈。社区党组织定期将在职党员的活动表现情况进行反馈,使党员所在机关(单位)党组织及时掌握情况,提醒和督促在职党员更好参加社区活动。

(五)考评激励

1.综合评定。社区党组织在每年底采取多种方式展示党员服务业绩,也可根据党员服务事项、次数、成效和群众满意度等情况,实行党员奉献积分或星级管理,对在职党员服务效果作出综合评价,调动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2.考核激励。各机关(单位)党组织要在党员个人年度考核、民主评议、职级晋升以及预备党员转正时,将社区党组织的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各级组织部门要将驻区单位组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情况作为年度党建考核和创先评优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干部考察、后备干部培养管理、

拟提拔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时,根据需要深入社区对其服务群众情况进行延伸考察,结果作为提拔使用的参考依据。

三、强化保障措施

各地要把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作为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有效抓手,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1.明确职责任务。各级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机关工委、高校工委、国资委党委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抓好深入发动和组织实施。社区党组织要做好报到对接、跟踪管理、沟通反馈等工作,形成工作整体合力,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2.强化工作指导。各地区、各行业系统要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部署,根据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实际,科学谋划,加强指导。市(州)要认真制定指导性意见,县(市、区)要制定整体工作方案,街道、社区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健全各项机制,抓好活动落实,真正做到单位好组织、社区好操作、党员好参与。

3.严格督促检查。各级党组织和相关部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督促检查,保证具备条件的党员全员参加、不走过场。对活动组织不力的党组织和不认真参加活动的党员,要严肃批评、教育帮助,督促尽快改正。

4.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手机平台等媒体,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发现、

宣传在职党员进社区的先进典型,总结交流好经验、好做法,强化示范引领,努力营造有利于活动开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1.机关(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联系卡

2.机关(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台帐

3.机关(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情况反馈卡

附件1

机关(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联系卡

机关(单位)党组织(盖章)

年月日机关(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联系卡回执

你单位同志于年月日到我社区报到。认领的服务项目:。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

社区党组织(盖章)

年月日

附件2

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台帐

填表单位:单位党组织书记姓名:联系方式:

- 9 -

附件3

机关(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情况反馈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