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考试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考试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考试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总要求: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与通信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类、仪器仪表类以及计算机应用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信息学院平台课程之一。

一、考试基本要求:

1. 熟练掌握电路分析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语法知识;

2. 能熟练地运用电路分析基础知识解决电路问题的能。

二、考核知识范围及考核要求:

第一篇总论和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一章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A)

§1-2 电路变量电流、电压及功率(A)

§1-3 基尔霍夫定律(A)

§1-5 电阻元件(A)

§1-6 电压源(A)

§1-7 电流源(A)

§1-8 受控源(A)

§1-9 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A)

§1-10 两类约束(A) KCL、KVL方程的独立性(B)

§1-11 支路电流法和支路电压法(A)

第二章运用独立电流、电压变量的分析方法

§2-1 网孔分析法(A)

§2-2 节点分析法(A)

第三章叠加方法与网络函数

§3-1 线性电路的比例性(A) 网络函数(B)

§3-2 叠加原理(A)

§3-3 功率与叠加原理(B)

第四章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

§4-1 分解的基本步骤(A)

§4-2 单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A)

§4-3 单口网络的置换——置换定理(A)

§4-4 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A)

§4-5 一些简单的等效规律和公式(A)

§4-6 戴维南定理(A)

§4-7 诺顿定理(B)

§4-8 最大功率传递定理(A)

第二篇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六章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6-1 电容元件(B)

6-2 电容的VCR(A)

6-3 电容电压的连续性和记忆性(A)

6-4 电容的贮能(A)

6-5 电感元件(B)

6-6 电感的VCR (A)

6-7 电容与电感的对偶性(A)

6-8 电容电感的串并联(B)

第七章一阶电路

7-1 分解的方法在动态电路分析中的运用(A)

7-2 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B)

7-3 零输入响应(A)

7-4 零状态响应(A)

7-5 线性动态电路的叠加原理(A)

7-6 三要素法(A)

第八章二阶电路

8-1 LC电路中的正弦振荡(A)

8-2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A)

8-3 RLC串联电路的完全响应(A)

(上述内容中,A的内容是重点,必须讲清讲透,要求学生掌握;B的内容重要程度次于A,要求学生熟悉)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内容比例:试卷内容将覆盖全部7章。其中:第1、2、

3、4等4章所占比例为70-80%,其余3章所占比例为20-30%。

3、试卷难易比例:易、中、难分别为40%、40%和20%。

4、试卷题型比例:简单计算题占60-70%;复杂计算题占30-40%。

Ⅳ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教科书:李瀚荪编,《简明电路分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Ⅴ 题型示例

一、简单计算题(每题8分,共64分)

1.(本小题8分)如下图电路中,已知, 15, 1061A I A I ==求5I 。

二、复杂计算题(每题12分,共36分)

1. (本小题12分)试用网孔分析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2

2018年度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考试大纲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考试大纲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 币及金融、统计、会计、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基 础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楚 1市场需求、供給和均衡价格。理解市场需求、市场供給和均衡价格,运用市场基本理论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关系。 2.消费者行为分析。理解经济人假设、预算约束和消费者均衡,掌握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的效应,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生活中的消费现象。3.生产和成本理论。理解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形成的理论,辨别成本函数的基本形式和短期成本函数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4.市场结构理论。理解市场结构和价格歧视,掌握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决策理论,辨别不同类型市场结构及其生产者行

为。 5.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理解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掌握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基本内容,理解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决定方法。 6.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理解资源配置原理、最优配置和帕累托最优状态,掌握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的基本理论,解释市场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辨别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和措施。 7.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辨别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消费、储蓄、投资、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理解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之间关系。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 9.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理解价格总水平、就业和失业、就业弹性系数 10.国际贸易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辨别影咱国际贸易规模和特征的因素,辨别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调控和干预方式。 第二部分财政

电路分析基础

1、图示电路中电流i等于( ) 1) 1A 2) -1 A 3)3)2A 4) 12 A 2、图示电路中电流I等于( ) 1) 2A 2) -2 A 3) 6 A 4) -6 A 3、图示直流稳态电路中电压U等于( ) 1) 0V 2) -6V 3) 6V 4) -12V 4、图示电路中电压U等于( ) 1)2V 2) -2V 3) 6V 4) -6V 5、图示电路中3V电压源吸收功率 P等于( ) 1) -3W 2) 3W 3) -9W 4) 9W 6、图示电路中受控源的发出功率P等于( ) 1) -8W 2) 8W 3) -16W 4) 16W 7、图示单口网络的输出电阻等于 ( ) 1) -1Ω 2) 2Ω 3) 5Ω 4) 1Ω 8、图示单口网络的等效电阻等于( )

1) 11Ω 2) -1Ω 3) -5Ω 4) 7Ω 9、 图示电路中电压U 等于( ) 1) -1V 2) 3V 3) -5V 4) 9V 10、 图示电路中负载电阻R L 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 1) -2W 2) 2W 3) -6W 4) 6W 11、 图示电路的时间常数等于( ) 1) 0.5s 2) 1s 3) 2s 4) 4s 12、图示电路中电流i S (t )=5cos t A ,则电流 i C 等于( ) 1) A cos 10t 2) A )90cos(5 +t 3) A )180cos(5 +t 4) A )180cos(10 -t 13、 图示单口网络的端口电压u (t )=2cos t V ,则电压u C 等于( ) 1) V )90cos(2 +t 2) V )90cos(4 +t 3) V )90cos(2 -t 4) V )90cos(4 -t 14 图示电路中i (t )=10cos(2t )A,则单口网络相量模型的等效阻抗等于( ) 1) (0.5+j0.5)Ω 2) (0.5-j0.5)Ω 3) (1+j1)Ω 4) (1-j1)Ω 15、For the circuit in Fig.15, the Thevenin equivalent impedance at terminals a-b is: (a) 1Ω (b) 0.5-j0.5Ω

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 《电路分析基础》期末试卷(A卷)(...

(89) 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学学院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 《电路剖析基础》期末试卷(A卷) 留意:1、本次考试为闭卷,时刻为120分钟。 2、不答应学生带着任何纸张进入考场。 3、可带着黑或蓝色笔、批改带(液)、计算器等文具进入考场。 一、判别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电压、电流的相关参阅方向是指电流由低电位流向高电位。 【】 2.当电压、电流选用相关方向时,P大于零,则该段电路供给功率。 【】 3.有两个电阻,其间一个比另一个电阻大得多,在并联运用时,电阻较大的一个的能够去掉。 【】 4. 电感上的uL和iL均为状况变量。 【】 5.但凡周期性交流电,其最大值与有用值之间即是倍的关系。 【】 二、挑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一般电路中的耗能元件是指【】。 A) 电阻元件; B) 电感元件; C) 电容元件; D) 电源元件。 2. 实践运用的电源,按其外特性可等效为【】。 A) 电压源或电流源; B) 电压源与电阻串联; C) 电压源与电阻并联; D) 电流源与电阻串联。 3. 线性电路的两类束缚是【】。 A) KVL和KCL; B) KVL和VCR; C) 拓扑束缚和元件束缚; D) KCL和VCR。 4. 电容【】效果,电感【】效果。 A) 对直流有隔绝, 对交流有短路; B) 对交流有隔绝, 对直流有短路; C) 对直流有隔绝, 对直流有短路; D) 对交流有隔绝, 对交流有短路。 5.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 A) 有用值、角频率和初相位; B) 频率、幅值和相位差; C) 周期、瞬时值和频率; D) 均匀值、相位和幅值。 三、根本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求单口网络ab端的等效电阻。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考试大纲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1.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解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均衡价格,运用市场基本理论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关系。 2.消费者行为分析。理解经济人假设、预算约東和消费者均衡,掌握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東、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的效应,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生活中的消费现象。 3.生产和成本理论。理解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形成的理论,辨别成本函数的基本形式和短期成本函数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4.市场结构理论。理解市场结枃和价格歧视,掌握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决策理论,辨别不同类型市场结构及其生产者行为。 5.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理解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掌握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基本内容,理解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决

定方法 6.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理解资源配置原理最优配置和帕累托最优状态,掌握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的基本理论,解释市场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辨别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和措施。 7.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辨别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消费、储蓄、投资、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理解消费、储蓄、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 8.经济増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 9.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理解价格总水平就业和失业、就业弹性系数 10.国际贸易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辨别影响国际贸易规模和特征的因素,辨别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调控和干预方式。 第二部分财政 11.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理解公共物品、财政职能、现代财政制度,掌握公共选择理论和政府失灵的原因,理解政府经济活动范围、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与主要任务。 12.财政支出。理解我国财政收支趋势,理解财政支出数据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掌握财政支出的类型和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掌握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辨别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最新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必考考点归纳(最全版)

1.2012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2.第一部分经济学 3.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a)需求是指在 一定时间和 一定价格条 件下,消费 者对某种商 品或服务愿 意而且能够 购买的数量 4.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5.影响需求最 关键的因素 还是:该商 品本身的价 格 6.市场供给是 所有生产者 供给的总和 7.影响供给的 因素主要 有:产品价 格、生产成 本、生产技 术、预期、 相关产品的 价格、其他 因素,包括 生产要素的 价格以及国 家政策等 8.市场上商品 或服务的供 给量和市场 价格呈正向 关系变化 9.需求价格弹 性指,需求 量对价格变 动的反应程 度,是需求 量变动百分 比与价格变 动百分比的 比率 10.通常可以 把需求价格 弹性分为三 种:1)当需 求变量百分 数大于价格 变动百分 数,需求弹 性大于1时, 叫做需求富 有弹性或高 弹性;2)当 需求变量百 分数等于价 格变动百分 数,需求弹 性等于1时, 叫做需求单 一弹性;3) 当需求变量 百分数小于 价格变动百 分数,需求 弹性小于1 时,叫做需 求缺乏弹 性; 11.影响需求 价格弹性的 因素:替代 品的数量和 相近程度、 商品的重要 性、商品用 途的多少、 时间与需求 价格弹性的 大小至关重 要 12.影响供给 价格弹性的 因素:时间 是决定供给 弹性的首要 因素、资金 有机构成不 同影响供给 弹性的大 小、供给弹 性还受生产 周期和自然 条件的影 响、投入品 替代性大小 和相似程度 对供给弹性 的影响也很 大 13.消费者收 入变动与需 求的变动呈 同方向变 化。价格与 需求之间的 这种呈反向 变化的关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下册(李翰荪著)课后答案下载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下册(李翰荪著)课后答案下载电路分析基础以电路理论的经典内容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电路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以下是由关于《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下册(李翰荪著)课后答案下载地址,希望大家喜欢! 点击进入:《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下册(李翰荪著)课后答案下载地址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1 1.1电路模型1 1.1.1实际电路的组成与功能1 1.1.2电路模型2 思考题4 1.2电路变量4 1.2.1电流4 1.2.2电压5 1.2.3电功率8 思考题10 1.3欧姆定律11 1.3.1欧姆定律11 1.3.2电阻元件上消耗的功率与能量12 思考题13 1.4理想电源14 1.4.1理想电压源14

1.4.2理想电流源16 思考题18 1.5基尔霍夫定律18 1.5.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19 1.5.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21 思考题25 1.6电路等效26 1.6.1电路等效的一般概念26 1.6.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等效27 1.6.3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等效33 思考题36 1.7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互换等效36 1.7.1实际电源的模型36 1.7.2实际电压源、电流源模型互换等效37 思考题39 *1.8电阻Π、T电路互换等效40 1.8.1Π形电路等效变换为T形电路40 1.8.2T形电路等效变换为Π形电路42 思考题44 1.9受控源与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44 1.9.1受控源定义及其模型44 1.9.2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46

思考题48 1.10小结48 习题152第2章电阻电路分析57 2.1支路电流法57 2.1.1支路电流法58 2.1.2独立方程的列写59 思考题63 2.2网孔分析法63 2.2.1网孔电流63 2.2.2网孔电流法64 思考题69 2.3节点电位法69 2.3.1节点电位70 2.3.2节点电位法70 思考题76 2.4叠加定理、齐次定理和替代定理77 2.4.1叠加定理77 2.4.2齐次定理80 2.4.3替代定理81 思考题83 2.5等效电源定理84 2.5.1戴维宁定理84

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金融专业

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金融专业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金融专业理论原理,掌握专业工作方法和专业技术,了解专业相关法律、规范(规定),以及是否具有运用上述知识从事金融专业实务工作,科学、合理实施金融服务与管理的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 1.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理解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的性质、类型,理解货币市场及其工具,理解资本市场及其工具,理解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工具,分析我国的各类金融市场及其工具,理解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模式,分析我国的互联网金融。 2. 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计算单利与复利、现值与终值,理解利率风险结构、利率期限结构和利率决定理论,计算各种收益率,理解并掌握金融资产定价,分析我国的利率市场化。 3. 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理解金融机构的性质、职能、类型及体系构成,理解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金融制度,分析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与金融制度。 4.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理解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内容、原则和关系,开展商业银行的负债、贷款、中间业务和理财业务的经营,进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资本、风险、财务的管理,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5. 投资银行与证券投资基金。理解投资银行的性质、经营机制、功能和股权管理,分析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理解证券投资基金的性质、特点、参与主体、法律形式、运作方式和类别等内容,理解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分析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 6. 信托与租赁。理解信托的性质、功能、起源与发展、设立及管理、市场及其体系,掌握信托公司的经营与管理,理解租赁的性质、种类、特点、功能、产生与发展,理解租金管理、融资租赁合同与融资租赁市场体系,掌握金融租赁公司的经营与管理。 7.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理解金融工程及其内容、产生与发展,应用基础知识、管理风险的方式及优势、应用领域、分析方法,理解和应用金融远期合约、金融期货、金融互换和金融期权,理解金融风险理论、类型、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应用金融风险管理的流程,分析各类风险管理,理解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和完善,分析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 8.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理解货币需求理论,分析不同货币需求理论的影响因素及

电路分析基础(1)

《电路分析基础》离线作业 一、计算题(总分100分) 1、用节点电压法,求下图所示电路的电位Va ,Vb 。已知:R1=1Ω,R2=3Ω,R3=2Ω,Is1=4A ,Is2=2A ,Is3=4A ,U=4V 。 解:因为电阻R1的存在,不能直接用结点电压法求UAB 的. 但是用支路电流法很容易得出(我附件图片不知道是不是能够正常上传) 先根据上面四个结点处的电流关系(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以得到: I8 = I9= I7 + 2 = 也等于 = I10 + 4 ① 再根据回路的电压关系(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以得到: Vc = I8 * R2 = -I7*R1 - I8*R3 + U ② 最后代入数值得到:Vc =3* I8 = - (I8 - 2) - 2 * I8 + 4 ③ 解得: I8 = 1A 所以: Va = Vc = I8 * R2 = 3V Vb = Vd = Vc - I7 * R1 = 2V 2、电路如图所示,us (t )=240COS3000t V ,R 1=1.5K Ω,R 2=1K Ω,L=31 H,C=61 uF,求ic (t ) R 1R 2C 解:?t=3000t=2πf t Xc=1/2πfc =1/3000*61 *10-4=2000Ω X L =2πf L=3000*31 =1000Ω R 2与C 串联 2000Ω+1000Ω=3000Ω 再与L 并联3000*1000/(3000+1000)=750Ω 再与R 1串联 750+1500=2250Ω I m=U m /R=240/2250=4√2/225

ic=I m *COS3000t=4√2/225*COS3000t 3、 下图所示某电路中的一个回路,通过A ,B ,C ,D 四个节点与电路的其他部分相连接,求电阻R 的大 小 解:由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知道4R i A =, 故910122213CD AC AB CB BD U V U V U V U V U V ==-===- 由上可知134 BD R U R i ==Ω=3.25Ω 4、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法,把下图转换为一个电压源和电阻相串联的单回路,并求I 的值。 解:6V 转电流源6V/2Ω=3A 与6A 并 3A+6A=9A 2/2=1Ω 再转电压源 9A*1Ω=9V 2A 转电压源 2Ω*2A=4V I=(9V-4V )/(1Ω+2Ω+7Ω)=0.5A

重邮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一、初试科目 (以下科目名称按音序排列,下同) 1. C语言程序设计: 《C程序设计》,谭浩强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周建方,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3.电磁场与电磁波: 《电磁场与电磁波》,谢处方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电磁学与电动力学: 《物理学(上、下册)》(第五版),电磁学部分,马文蔚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动力学》(第二版),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和静电场部分,郭硕鸿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法理学: 《法理学》,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系列“九五”规划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张文显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1月版。 6.概率论与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江大学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编,(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7.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科数学分析(上、下册)》,马知恩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工业工程基础: 《基础工业工程》,易树平、郭伏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 9.光电子技术及应用: 《光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朱京平著,科学出版社,2009。 10.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二版),谢希仁,人民邮电出版社。 11.计算机网络应用: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陈军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12.力学与理论力学: 《物理学(上、下册)》(第五版),力学部分,马文蔚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理论力学教程(第二版)》,分析力学部分,周衍柏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14.普通生物学: 《普通生物学》,陈阅增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5.生物医学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生物医学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彭承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6.数据结构: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练习题 @复刻回忆 1-1在图题1-1所示电路中。元件A 吸收功率30W ,元件B 吸收功率15W ,元件C 产生功率30W ,分别求出三个元件中的电流I 1、I 2、I 3。 解61=I A ,32-=I A ,63=I A 1-5在图题1-5所示电路中,求电流I 和电压U AB 。 解1214=--=I A ,39442103=?+?+=AB U V 1-6在图题1-6所示电路中,求电压U 。 解U +?-=253050 V 1-8在图题1-8所示电路中,求各元件的功率。 解电阻功率:123223=?=ΩP W , 82/422= =Ω P W 电流源功率: 电压源功率: 1(44=V P W 2-7电路如图题2-7所示。求电路中的未知量。 解1262=?=S U V 2-9电路如图题2-9 3 I 解得2-8电路如图题2-8所示。已知213I I =解KCL :6021=+I I 解得451=I mA,152=I mA. R 为 6.615452.2=?=R k ? 解(a)由于有短路线,R (b)等效电阻为 2-12电路如图题2-12所示。求电路AB 间的等效电阻AB R 。 A 3R U 3W 123=P Ω

解(a)Ω=+=++=75210//10)8//82//(6//6AB R (b)Ω=+=++=612//62)104//4//(64//4AB R 3-4用电源变换的方法求如图题3-4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 、(c) 解ab U 3-144-2用网孔电流法求如图题4-2?????=-++=-+-+=-+0)(31580 0)(4 )(32100)(4823312322211I I I I I I I I I I I 解得: 26.91=I A ,79.22=I A , 98.33-=I A 所以79.22==I I x A 4-3用网孔电流法求如图题4-3所示电路中的功率损耗。 解显然,有一个超网孔,应用KVL 即11015521=+I I 电流源与网孔电流的关系 解得:101=I A ,42=I A 电路中各元件的功率为 200102020-=?-=V P W ,36049090-=?-=V P 1806)10520(6-=??-=A P W ,5102+?=电阻P W 显然,功率平衡。电路中的损耗功率为740W 。 4-10用节点电压法求如图题4-10所示电路中的电压0U 。 解只需列两个节点方程 解得 501=U V ,802=U V 所以 1040500=-=U V 4-13电路如图题4-13解由弥尔曼定理求解 开关S 打开时: 20/140/120/30040/300-=+-=U 1Ω4I 6I 12I 2I 0V

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总结

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总结 通过电路基础的学习,我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 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下学期我们学习电子技术打下了基础。 对于我们具体的学习内容,第一到第四章,主要讲 了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电路等效原理等,而后面 的知识主要是建立在这四章的内容上的,可以说,学好 前面这四章的内容是我们学习电路基础的关键所在。在 这些基础的内容中又有很多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对于第 五章的内容,老师让我们自主讲解的方式加深了我们的 印象,同时也让我们学会如何去预习,更好的把握重点,很符合自主学习的目的。至于第六章到第十章的内容则 完全是建立在前四章的内容上展开的,主要就是学会分 析电路图结构的方法,对于一二阶电路的响应问题,就 是能分析好换路前后未变量和改变量,以及达到稳态时 所求量的值。 对于老师上课方法的感想:首先感谢窦老师和杨老 师的辛苦讲课,窦老师声音洪亮,讲课思路清晰,让我 们非常受益,杨老师的外语水平让我们大开眼界,在中 文教学中,我们有过自主学习的机会,也让大家都自己 去讲台上讲课,加深了我们的印象,而且对于我们学习

能力有很大提高,再是老师讲课的思路,让我受益不凡,在这之中感受到学习电路的方法。在双语班的教学中, 虽然外语的课堂让我们感觉很有难度,有的时候甚至看 不懂ppt上的单词,临时上课的时候去查,但是老师上 课时经典的讲解确实很有趣味,不仅外语水平是一定的 锻炼,同时也是学习电路知识,感觉比起其他班的同学,估计这应该是一个特色点吧。 对于学习电路感想:学习电路,光上课听老师讲课 那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没有老师 的强迫,所以必须自己主动去学习,首先每次上完课后 的练习,我觉得很有必要,因为每次上完课时都感觉听 的很懂,看看书呢,也貌似都能理解,可是一到做题目 就愣住了,要么是公式没有记住,要么是知识点不知道 如何筛选,所以练习很重要,第二点,应该要反复回顾 已经学过的内容,只有反复记忆的东西才能更深入,不 然曾经学过的东西等到要用就全都忘记了,不懂得应该 多问老师,因为我们是小班,这方面,老师给了我们足 够的机会。 另外,我们电路分析基础的课程网站,里面的内容 已经比较详实,内容更新也比较快,经常展示一些新的 内容,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DOC)

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 【内容提要】电路理论一门是研究由理想元件构成的电路模型分析方法的理论。本章主要介绍: 1、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分析的概念; 2、电路中常用的基本物理量; 3、电路的基本元件; 4、基尔霍夫定律; 5、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6、简单RC电路的过渡过程 本章重点: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分析的概念 一、电路及其作用 1、电路:电路是为了某种需要,将各种电气元件和设备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2、电路的作用:电路的基本功能可分为两大类: ①是实现对信号的传递和处理。话筒→放大器→喇叭。 ②是实现能量的传输和转换。 发电机→升压变压器→导线→降压变压器→用电设备。 3、电路的组成:显然,任何一个电路都离不开提供能量的电源(或信号源)、消耗能量的负载(灯泡、喇叭)以及中间环节(连接二者之间的各种装置和线路)。电源、中间环节和负载是构成电路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二、电路分析和设计 ①电路分析:在已知电路结构和元件参数的条件下,求解电路待求电量的过程。 ②电路设计:在设定输入信号或功率的条件下,求解电路应有结构及参数的过程。 三、电路模型 1、电路元件①电路元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忽略某些实际电器器件的次要因数,近似地将其理想化后所得到的只有单一电磁性能的元件----理想元件。 ②理想元件有:电阻元件R、电容元件C、电感元件L、电源。 2、电路模型:电路是由具体的电子设备和电子器件联接组成的。为了便于分析,通常将这些设备和器件理想化,并用规定的图形符号来表示这些元件,由此所得到的能反映实际电路联接方式的图形符号(电路图)称为电路模型,简称电路。 干电池 灯 泡 图1.1 手电筒实际电路 R L s U S R S 图1.2手电筒电路模型 电路模型是电路分析的基础。我们通过一个手电筒的实际电路来理解电路模型的建立过程。 (1)手电筒电路由电池、筒体、开关和灯泡组成;

最新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所有曲线.pdf

2018年经济基础所有曲线 第一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一、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P:价格;Qd:需求量含义: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规律: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面变化(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的的两种变化情况: 1、需求数量变动: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 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变动(点移动) 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 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移动) 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1、消费者偏好增强; 2、收入增加; 3、替代品价格上涨; 4、互补品价格下降 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或者向右移动的因素: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需求量变小,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PS:价格;QS:供给量 含义: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规律: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 1、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 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 这样的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产品价格不变,以下因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A、生产成本降低; B、生产技术提高 供给曲线向左或者向右移动的原因: 生产成本上升时,供给量下降,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生产成本下降时,供给量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 1、消费者的偏好;1、产品价格;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2、生产成本; 3、产品价格;3、生产技术; 4、替代品的价格4、相关产品;

电路分析基础练习及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库汇编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 1-1.所谓电路,是由电的器件相互连接而构成的电流的通路。 1-2.实现电能输送和变换的电路称为电工电路;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处理的电路称为 电子电路。 1-3. 信号是消息或信息的表现形式,通常是时间的函数。 2-1.通常,把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定义为电流。 2-2.习惯上把正电荷运动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2-3.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能量的得失量定义为这两点间的电压。 2-4.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称为关联参考方向。 2-5.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反,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2-6.若P>0(正值),说明该元件消耗(或吸收)功率,该元件为负载。 2-7.若P<0(负值),说明该元件产生(或发出)功率,该元件为电源。 2-8.任一电路中,产生的功率和消耗的功率应该相等,称为功率平衡定律。 2-9.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说明在集总参数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流出(或流出)任一节点或封闭面的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2-11.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说明在集总参数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沿任一回路巡行一周,各元件的电压代数和为零。 2-12.用u—i平面的曲线表示其特性的二端元件称为电阻元件。 2-13.用u—q平面的曲线表示其特性的二端元件称为电容元件。 2-14.用i— 平面的曲线表示其特性的二端元件称为电感元件。 u(t),与流过它的电流i无关的二端元件称为电压源。 2-15.端电压恒为 S i(t),与其端电压u无关的二端元件称为电流源。 2-16.输出电流恒为 S 2-17.几个电压源串联的等效电压等于所有电压源的电压代数和。 2-18.几个同极性的电压源并联,其等效电压等于其中之一。 2-19.几个电流源并联的等效电流等于所有电流源的电流代数和。 2-20.几个同极性电流源串联,其等效电流等于其中之一。

下学期电路分析基础期末试卷

电子、通讯专业10级《电路基础》试卷(A卷)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正弦量的三要素是指()、()、()。 2、图示电路中,2A电流源的电压U=()。 3、用叠加定理求解电路时,当某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将其余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 4、电路如图所示,开关S合上时,R ab=( );开关S打开时,R ab= ( )。 5、图示电路a、b二端可等效为一个电路元件,这个元件是()。 6、若电压o U U120 ∠ = ? V,电流o I I30 - ∠ = ? ,则其对应的正弦量u 与i的相位关系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答案 1、下列各选项正确的是() A 电压源只供出功率 B 电压源只吸收功率 C 电压源只储存能量D电压源既可供出也可吸收功率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应用于( )。 A支路B节点C回路 3、正弦电压u(t) =2U cos (ωt + θu )对应的相量表示为。 u U U Aθ ∠ = . u U U Bθ ∠ = ? . u U U Cθ ∠ =2 . u U U Dθ ∠ = ? 2 . 4、A、B两点间的电压U AB等于( )所做的功。 A电场力把单位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 B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 C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B点移到A点 D洛仑兹力把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 5、图示电路中的acb支路用图支路替代,而不会影响电路其他部分的电流和电压。 得分评卷人 得分评卷人

6、影响感抗和容抗大小的因素是正弦信号的 A 振幅值B初相位C频率D相位 7、图示三个耦合线圈的同名端是 Aa、c、e B a、d、f C b、d、e D b、c、 f 8、已知电阻元件在图(a)所选参考方向下的伏安特性如图(b)所示,则元件的电阻为( )。 A 0.5Ω B -0.5Ω C 2Ω D -2Ω 9、表征一阶动态电路的电压、电流随时间变化快慢的参数是: A 电感L B电容C C 初始值D时间常数τ 10、在换路瞬间,下列各项中除( )不能跃变外,其他全可跃变。A电感电压B电容电压C电容电流 四、计算题(共60分) 一、电路如下图所示,求当K为何值时,电流I1=0?(5分) 二、用戴维宁定理求下图电路中的电流I。(14分) 得分评卷人 得分评卷人

电路分析教程(第三版)答案---燕庆明

电路分析教程(第三版)答案---燕庆明

《电路分析教程(第3版)》 第2章习题解析 2-1 求图示电路(a)中的电流i和(b)中的i1和i2。 题2-1图 解根据图(a)中电流参考方向,由KCL,有 i = (2 – 8 )A= – 6A 对图(b),有 i1 = (5 – 4) mA = 1mA i2 = i1 + 2 = 3mA 2-2 图示电路由5个元件组成。其中u1 = 9V,u2 = 5V,u3 = -4V,u4 = 6V,u5 = 10V,i1 = 1A,i2 = 2A,i3 = -1A。试求: (1)各元件消耗的功率; (2)全电路消耗功率为多少?说明什么规律? 题2-2图

解 (1)根据所标示的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有 P 1 = u 1 i 1 = 9 × 1 W= 9W P 2 = u 2 ( - i 1) = 5 × ( -1 )W = -5W P 3 = u 3 i 2 = ( -4 ) × 2W = -8W P 4 = u 4 i 3 = 6 × ( -1 ) W= -6W P 5 = u 5 ( - i 3) = 10 × 1W = 10W (2)全电路消耗的功率为 P = P 1 + P 2 + P 3 + P 4 + P 5 = 0 该结果表明,在电路中有的元件产生功率,有的元件消耗功率,但整个电路的功率守恒。 2-3 如图示电路,(1)求图(a)中电压u AB ;(2)在图(b)中,若u AB = 6V ,求电流i 。 题2-3图 解 对于图(a),由KVL ,得 u AB =( 8 + 3 × 1 - 6 + 2 × 1)V = 7V 对于图(b),因为 u AB = 6i - 3 + 4i + 5 = 6V 故 i = 0.4A 2-4 如图示电路,已知u = 6V ,求各电阻上的电压。 题2-4图 解 设电阻R 1、R 2和R 3上的电压分别为u 1、u 2和u 3,由分压公式得 u 1 = 3211R R R R ++·u = 12 2× 6 V= 1V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考试内容:掌握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最优决策原则;熟悉各种收益概念的含义及其公式 (一)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某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 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决定其均衡价格,如34页1-19中(a)所示。 (二)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 收益是指企业出售产品的收入。企业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获得的全部收入叫做总收益。(用R表示) R=P?Q 平均收益是按销售量平均计算的收益。(用AR表示) AR=R/Q=P 边际收益是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时总收益的增加量。(用MR表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MR=AR MR=△R/△Q 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AR、MR是相等的。单个企业的AR、MR、需求曲线是同一条线。(三)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 在任何一个市场上,无论长期决策还是短期决策,企业进行产量决策的依据是:MR=MC的原则,因为此时企业的利润最大。利润最大的含义:有利润时利润最大,有亏损时亏损最小。 (四)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供给曲线 单个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其供给曲线。(企业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来选择其最优生产规模) 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考试内容:掌握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最优决策原则;熟悉价格歧视的含义及其条件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 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这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二)完全垄断企业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即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重合的;但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而且比平均收益曲线陡峭。 (AR=DD) (三)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 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也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完全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企业的成本曲线是相同的。完全垄断企业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了均衡产量,根据这个产量就可以确定均衡价格。 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较,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向市场供应的产品数量较少,而产品价格较高,完全

(完整版)2019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

市场 需求 市场 供给 在均衡价格之上 ①点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小场合需求量无穷小②弧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大场合 ①点弹性公式:弧弹性公式: E>1高弹性或富有弹性反方向E<1缺乏弹性或者低弹性同方向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 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需求交叉弹性公式: ①E d>0替代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②E d<0互补品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③E d=0无关系 ①E=1 ②E>1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③E<1必需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 入的增加④E=0 ⑤E<0低档品 需求收入弹性公式: ①E>1供给价格弹性充足②E<1供给价格弹性不充足③E=1供给价格弹性为1④E=0供给完全无弹性(少

供给价格弹性公式: 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即斜率,随商品消费量增加,为获得一种产品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另外一种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少,是递减的。 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而且变动都快于其他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府的干预 保险市场与道德风险市场一方不能观察到另一方行动,则另一方就可能采取不利于对方的行动 政府对 市场的 干预 垄断①通过法律手段②进行公共管制,是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外部性①税收和补贴手段②相关企业合③明晰产权;科斯定理:财产权是明确的,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信息不对称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 和简单 的宏观经济模型国民收 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按市场价格计算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国民总收入收入概念;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概念 计算方法 生产法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生产税净额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不包括所得税 收入法 支出法 公式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四个部分居民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GDP=C+I+G+(X-M) 宏观经 济均衡 的基本 模型 含义从支出角度看GDP从收入角度看GDP储蓄-投资恒等式两部门消费者(居民)和企业GDP=Y=C+I GDP=Y=C+S投资I=S储蓄 三部门同上增加了政府部门GDP=Y=C+I+G购买GDP=Y=C+S+T税收I=S+(T-G) 四部门同上增加了国外部门 GDP=C+I+G+(X- M) Y=C+S+T I= S+(T-G)+(M-X) 消费 储蓄 投资 消费理论 ①凯恩斯的消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收入是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因素; 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 倾向②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③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 储蓄函数(1-β)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1 投资函数投资乘数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总需求 总供给 总需求①利率②货币供给量③政府购买④税收⑤预期⑥价格总水平3种效应: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出口效应 总供给基本因素:价格与成本,企业的预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分为:①长期(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②短期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第八章 经 济 增 长 和 经 济 发 展 经济 增长 含义用现行价格计算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GDP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基本因素 1.劳动的投入数量; 2.劳动生产率; 3.资本的投入数量; 4.资本的效率 因素分解 两因素分解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三因素分解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 经济 周期 和 经济 波动 周期含义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 类型 ①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经济增长负增长②增长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经济增长率正值 ①长周期(50-60年) ②中周期(8年) ③短周期(3-5年)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的是中周期 波动原因①投资率的变动②消费需求波动③技术进步状况④预期变化⑤经济体制变动⑥国际经济因素的冲击 波动指标 ①一致指标(也叫同步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②先行指标(也叫领先指标如: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 广义货币M2)③滞后指标(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经济基本理论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②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核心④国民收入分配状况逐步改善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

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 【容提要】电路理论一门是研究由理想元件构成的电路模型分析方法的理论。本章主要介绍: 1、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分析的概念; 2、电路中常用的基本物理量; 3、电路的基本元件; 4、基尔霍夫定律; 5、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6、简单RC电路的过渡过程 本章重点: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分析的概念 一、电路及其作用 1、电路:电路是为了某种需要,将各种电气元件和设备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2、电路的作用:电路的基本功能可分为两大类: ①是实现对信号的传递和处理。话筒→放大器→喇叭。 ②是实现能量的传输和转换。 发电机→升压变压器→导线→降压变压器→用电设备。 3、电路的组成:显然,任何一个电路都离不开提供能量的电源(或信号源)、消耗能量的负载(灯泡、喇叭)以及中间环节(连接二者之间的各种装置和线路)。电源、中间环节和负载是构成电路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二、电路分析和设计 ①电路分析:在已知电路结构和元件参数的条件下,求解电路待求电量的过程。 ②电路设计:在设定输入信号或功率的条件下,求解电路应有结构及参数的过程。 三、电路模型 1、电路元件①电路元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忽略某些实际电器器件的次要因数,近似地将其理想化后所得到的只有单一电磁性能的元件----理想元件。 ②理想元件有:电阻元件R、电容元件C、电感元件L、电源。 2、电路模型:电路是由具体的电子设备和电子器件联接组成的。为了便于分析,通常将这些设备和器件理想化,并用规定的图形符号来表示这些元件,由此所得到的能反映实际电路联接方式的图形符号(电路图)称为电路模型,简称电路。 干电池 灯 泡 图1.1 手电筒实际电路 R L s U S R S 图1.2手电筒电路模型 电路模型是电路分析的基础。我们通过一个手电筒的实际电路来理解电路模型的建立过程。 (1)手电筒电路由电池、筒体、开关和灯泡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