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中考生物总复习主题训练一

2021年北京市中考生物总复习主题训练一
2021年北京市中考生物总复习主题训练一

主题训练(一)

[范围:主题一、主题二、主题三限时:70分钟分值: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2020·西城二模]下列四项研究中,利用观察法即可完成的是( )

A.鸡卵的外形及内部结构

B.天竺葵叶片在光下产生氧气

C.毒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D.北海公园中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2.[2020·怀柔二模]在测量某植物叶的周长活动中,小明同学连续测量叶的周长三次,数值分别为了12 cm、

11.6 cm、12.2 cm,最终结果应记录为( )

A.12.1 cm

B.11.93 cm

C.12.2 cm

D.12.07 cm

3.[2020·房山二模]显微镜下观察叶片气孔时,若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变为图乙,①~⑤是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图ZT1-1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转动细准焦螺旋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装片

A.①→②→③→④

B.⑤→④→②→③

C.②→①→⑤→④

D.④→③→⑤→②

4.[2020·海淀二模]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将视野由甲变成乙,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 )

图ZT1-2

A.转动转换器

B.向左移动玻片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调节视野亮度

5.[2020·密云二模]月季叶肉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叶绿体

D.液泡

6.[2020·顺义二模]学校生物兴趣小组想探究“酒精对细胞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相同的新鲜杨梅各5颗分别放入编号为1号和2号的杯子中;②1号杯中加入适量的清水,2号杯中加入等量的高度白酒;③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如图ZT1-3所示。请你推测2号杯中液体颜色变红的主要原因是( )

图ZT1-3

A.酒精破坏了细胞的细胞膜

B.酒精破坏了细胞的细胞壁

C.酒精破坏了细胞的细胞质

D.酒精破坏了细胞的细胞核

7.[2020·东城二模]植物叶肉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细胞核

8.[2020·北京适应性测试]月季是北京市市花,其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

A.系统

B.器官

C.组织

D.细胞

9.[2020·西城二模]下列器官属于同一系统的是 ( )

图ZT1-4

A.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0.[2020·海淀二模]草履虫生活在水中,其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 )

A.表膜

B.鳃

C.体壁

D.肺

11.[2020·延庆一模]周末外出踏青时,小华不小心摔倒,划破了皮肤并感到疼痛,并伴随有出血。以上现象说明皮肤中包含的组织有( )

A.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B.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分生组织

C.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肌肉组织

D.营养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12.[2020·北京适应性测试]将下列人体结构从微观到宏观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

①神经元②大脑③神经组织④神经系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13.[2020·北京适应性测试]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B.在细胞内完成食物的消化

C.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可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14.下列现象主要是由于受阳光影响而产生的是( )

A.朵朵葵花向太阳

B.仙人掌的叶演变成刺状

C.植物根向地生长

D.北方森林以针叶林为主

15.仙人掌的叶呈针形,以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种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温度

B.温度、水分

C.土壤、温度

D.温度、温度

16.[2020·石景山二模]生态瓶是一个密闭的环境,里面的水草、小鱼、小虾能够生活很长时间,生态瓶里放置水草的主要目的是( )

图ZT1-5

A.增强观赏性

B.提供氧气

C.提供无机营养

D.增加二氧化碳含量

17.[2020·北京适应性测试]温榆河湿地公园是北京最大的“绿肺”,园内有多种植物,以及蝴蝶、蜻蜓等多种动物。该公园有利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调度,也为市民休闲提供了好去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园中所有动植物构成生态系统

B.蝴蝶、蜻蜓等属于消费者

C.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D.公园建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18.下列各选项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B.凤凰岭公园里的全部生物

C.北京植物园的所有植物

D.大兴野生动物园的所有动物

19.[2020·房山区适应性练习]与香山的红叶相比,坡峰岭的红叶却别有一番情致。如果说深秋香山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那么坡峰岭则是“红叶绿中游,彩练当空舞”,艳丽的色彩源自这里种类丰富的植物资源。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坡峰岭中所有的植物构成了生态系统

B.使叶片呈现红、黄、绿等不同颜色的物质都位于液泡内

C.坡峰岭中丰富的植物资源为生活在这里的动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

D.在坡峰岭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

20.生物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B.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中各个生态系统是相互独立的

21.[2020·延庆一模]下列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图ZT1-6

A.该食物网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

B.鼠与昆虫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C.草→昆虫→鸟→鹰是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D.狐和鹰的能量最终来自草固定的太阳能

22.[2020·东城一模]如图ZT1-7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ZT1-7

A.图中的青草属于生产者

B.图中一共有5条食物链

C.蜘蛛与青蛙只有捕食关系

D.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

23.[2020·房山一模]为了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从某校园不同地方(操场沙坑、枯树周围、菜园)采取土样(如图ZT1-8所示),分别放在三个培养皿中,并且在培养皿中放入卷烟纸。经单一变量处理的情况下,在恒温箱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图ZT1-8

A.实验结果说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实验结果不同可能是三个采样地分解者的数量和种类的不同

C.此校园生态系统分解者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此校园的生态系统

24.[2020·顺义初三期末]汉石桥湿地是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每年有大批迁徙的水鸟在此中转。研究者在1~12月,每半个月用高倍望远镜对观察到的水鸟进行分类计数,结果如图ZT1-9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图ZT1-9

A.春、秋两季是汉石桥湿地观鸟的最佳时期

B.鸟类的迁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汉石桥湿地为迁徙的水鸟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

D.水鸟迁徙不会影响汉石桥湿地其他生物的数量

25.[2020·东城二模]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科研人员在长白山的头道白河流域研究了与中华秋沙鸭生活在同一环境、且有关系的动物类群组成(如图ZT1-10)。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ZT1-10

A.科研人员进行此项研究时使用了调查法

B.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图中的生物种类无关

C.图中各种动物与秋沙鸭之间主要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D.保护此区域的鱼类资源是增加秋沙鸭数量的途径之一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26.[2020·房山初三期末]玉米是常见的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据图ZT1-11回答问题:

图ZT1-11

(1)组成玉米植株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2)如图一所示,若A经过a过程形成B1~B4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则a生理过程指的是。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C属于,玉米相较于人体缺少的是层次。

(3)某同学观察玉米叶片过叶脉横切图时按照规范操作,看到图二中的两个视野。图乙是图甲圆形区域的放大,

从图甲到图乙是物镜换成高倍镜后,调节图三中[ ] (填“粗”或“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如果该同学感觉视野较暗,调节图三中(填序号),除此之外还可以调节遮光器上的。27.[2020·顺义区二模改编]某校七年级的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到湿地公园研学旅行,对该公园的生物与环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图一表示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ZT1-12

(1)该实践活动中,对生物种类的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

(2)图一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与昆虫的关系是,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

(3)图二中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则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图三中(填数字)过程开始的,其中作为分解者的是。

(5)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鼠和昆虫大量增多时,该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出现鼠害、蝗灾等现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6)如果该环境遭到重金属污染,由于生物体不能分解或排出重金属,导致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这种现象称为有毒物质的。

28.[2020·北京清华附中零模]近年来,我国的内陆湖泊、池塘等区域经常爆发“水华”现象。发生“水华”的水体往往会散发出腥臭,同时也影响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下表为科研人员治理某池塘水华过程中,测得的水体中各种生物的密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治理过程中的池塘

生物治理前的池塘

1天15天39天42天60天66天

藻类/

8 8 7.3 3.27 3.2 3.9 4.24

(cm3/m2)

无齿贝

0 1.5 1.5 1.75 1.79 1.79 1.792

(个/m2)

(续表)

治理过程中的池塘

生物治理前的池塘

1天15天39天42天60天66天

水草/

3 3 4.8 15.3 22.3 1

4 12.8

(株/m2)

草鱼/

0 0 0 0 0.73 0.97 1.07

(kg/m2)

(1)藻类、水草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但藻类过度繁殖会导致水体的无机盐迅速耗尽,水体中的植物随之死亡。

(2)据表可知,科研人员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水华”。治理第1天,科研人员向池塘中投放了,随着治理天数增加至第42天,池塘中藻类密度逐渐,而水草密度逐渐,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关系。

(3)与治理前相比,治理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说明其能力增强。

29.[2020·通州初三期末改编]图ZT1-13中,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图ZT1-13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2)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

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由此,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3)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4)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它通过生理过程(填序号),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地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5)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打算怎么做? 。

30.[2020·房山二模]白星花金龟(如图ZT1-14)是一种常见昆虫,成虫喜食棉花等农作物,喜鹊、乌鸦等可捕食其成虫。幼虫取食腐烂的玉米秸秆和蔬菜、水果等,可用于处理农业垃圾和餐厨垃圾,其排出的粪砂经过微生物分解后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

图ZT1-14

(1)请根据题目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 。

(2)棉花的开花期,白星花金龟取食花(除花瓣以外)各部分,致使棉花不能,造成棉花减产。在不污染环境的条件下,你有什么防治白星花金龟的好方法,请写出一条具体建议: 。

(3)白星花金龟幼虫取食腐烂的玉米秸秆和蔬菜、水果等,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它属于。排出的粪砂经过微生物分解后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促进了生态系统的。

图ZT1-15

(4)由于白星花金龟幼虫在农业和生活上的用处很大,所以白星花金龟幼虫具有养殖价值。为确定白星花金龟的饲养密度,研究人员分别放置白星花金龟幼虫3.00 kg/m2、4.00 kg/m2、5.00 kg/m2、6.00 kg/m2、7.00 kg/m2,定期投放同等质量、同等状态的玉米秸秆,连续饲养15天后,统计白星花金龟幼虫的成活率及取食率如图ZT1-15。

据图可知,当饲养密度为5.00 kg/m2时, 最高,饲养密度最适宜。

31.[2020·北京]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 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小鼠数

量/只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体重增长值/(g/只)

甲20 ? 数量多、排列整齐7.34

每日饲喂含0.3%微塑料A的普

乙20

数量少、排列散乱 1.84

通饲料8 g/只,连续27天

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

基本消失-0.12 丙20

饲料8 g/只,连续27天

(1)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

(3)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功能,导致他们体重增长值均下降。但乙、丙两组体重变化不同,表现为。(4)为消除微塑料A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小鼠的恢复饲养实验。若小肠绒毛出现的状态,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

(5)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参考答案】

1.A [解析]研究鸡卵的外形及内部结构,需要用观察法,A正确;天竺葵叶片在光下产生氧气需要用实验法,B 错误;毒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需要用调查法,C错误;北海公园中生物的种类与数量,需要用调查法,D错误。

[高效记忆]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等,其中观察法和实验法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2.B [解析]小明同学连续测量叶的周长三次,数值分别为12 cm、11.6 cm、12.2 cm,则叶的周长平均值为11.93 cm。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B [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甲中细胞小,乙中细胞大,甲为低倍镜下的视野,乙为高倍镜下的视野。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时,首先将在低倍镜下要观察的气孔移到视野的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若视野太暗,可以调节光圈或反光镜;最后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即可,故选B。

4.B [解析]若要将视野由甲变成乙,首先要把待观察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移动玻片;再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来观察物像,最后调节光圈和反光镜来提高视野亮度,故B错误。

[方法提示]低倍镜换高倍镜后视野的主要变化:物像变大、视野变暗;调节视野的过程:①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在哪个方向就往哪个方向移动装片,即可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低倍物镜换为高倍物镜;③调节视野亮度——调大光圈(入光量多)、换凹面镜(有聚光作用);④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距直至看到清晰的像。

5.B [解析]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

[高效记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细胞种类相同点不同点

植物细胞

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都有细胞膜、线粒体、细胞质和细胞核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6.A [解析]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号杯中液体颜色变红的主要原因是酒精破坏了杨梅细胞的细胞膜,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故选A。

7.D [解析]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细胞质的流动性加速了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B不符合题意。叶绿体是能量转换器,将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不符合题意。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遗传信息,因此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D符合题

意。

8.D [解析]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9.A [解析]①为大脑,属于神经系统,②是肺,属于呼吸系统,③为肝脏,属于消化系统,④是胃,属于消化系统,所以属于同一系统的为③④。

10.A [解析]草履虫为单细胞动物,其结构较简单,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表膜。A正确。

11.A [解析]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表皮位于皮肤的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小华不慎划破了皮肤,流出了血,并感到疼,说明伤到了真皮,真皮内有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

[高效记忆]动物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

[易错分析]保护组织与上皮组织易混淆。保护组织是植物组织,上皮组织是动物组织。

12.B [解析]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大脑为器官。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故B正确。

[高效记忆]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13.C [解析]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所有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A、B、D正确。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C不正确。

[高效记忆]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14.A [解析]朵朵葵花向太阳所表现出的是生物(葵花)能对外界的刺激(太阳)作出反应(向太阳),因此朵朵葵花向太阳是由于受阳光影响而产生的,A正确;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的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与阳光无关,B错误;根向地生长是受体内生长素的影响,与阳光无关,C错误;北方的冬季温度很低,针叶林可以适应寒冷的天气,与阳光无关,D错误。

15.A [解析]仙人掌的叶子变成刺,可以减少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 6 ℃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的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得晚,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16.B [解析]该生态瓶属于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其中水草属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并制造有机物,不仅供给了植物自身需要,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所以放置水草的主要目的是消耗二氧化碳提供氧气,同时制造有机物,B正确。

17.A [解析]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蝴蝶、蜻蜓等动物属于消费者。公园中生物种类繁多,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故A错误。

[高效记忆]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8.A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既包括了公园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正确。凤凰岭公园里的全部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北京植物园的所有植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生产者,没有其他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大兴野生动物园的所有动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动物部分,没有其他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错误。

19.C [解析] 坡峰岭中所有的植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生产者,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叶绿体中也含有使叶片呈现出绿色和黄色等不同颜色的物质,B错误;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C正确;没有分解者,各种动植物的遗体、粪便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D 错误。

20.D [解析]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A正确。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B正确。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C正确。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错误。

21.C [解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由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草→昆虫→鼠→蛇→鹰是最长的一条食物链,C错误。

22.C [解析]青蛙以蜘蛛为食,它们之间有捕食关系;青蛙和蜘蛛又都以食草昆虫为食,它们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

23.D [解析]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A正确。不同环境中分解者的数量和种类也不同,B正确。生态系统中任何生物的能量都最终来自太阳能,C正确。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光、温度等)组成,D错误。

24.D [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春、秋两季是水鸟数量最多的时候,是汉石桥湿地观鸟的最佳时期,A正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方面,鸟类的迁徙就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

应,B正确。汉石桥湿地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为迁徙的水鸟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C正确。水鸟为消费者,水鸟迁徙会影响汉石桥湿地其他生物的数量,D错误。故选D。

25.B [解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由于长白山的头道白河流域范围很大,所以科研人员在进行此项研究时使用了调查法,A正确。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调节能力就越弱。所以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图中的生物种类有关,B错误。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各种动物与秋沙鸭之间主要是捕食和竞争关系,C正确。由题图中可以看出秋沙鸭的食物中主要是鱼类,其次是两栖类,所以保护此区域的鱼类资源是增加秋沙鸭数量的途径之一,D正确。故选B。

26.(1)细胞(2)细胞分化器官系统

(3)⑥细⑦光圈

[解析](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经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新形成的细胞不断长大,慢慢地一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群细胞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由此可见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因此C代表器官。绿色开花植物相较于高等动物缺少系统层次。

(3)图甲放大倍数较小,视野较亮,图乙放大倍数较大,视野较暗。把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应调节[⑥]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若视野较暗,应调节[⑦]反光镜和遮光器上的光圈。

27.(1)调查法(2)捕食和竞争消费者

(3)丁→乙→甲→丙昆虫(4)① C

(5)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6)鹰富集

[解析](1)通过调查法,研究生物的种类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2)图一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与昆虫都吃绿色植物,而杂食性鸟还捕食昆虫,所以二者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图二表示该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与图一中的食

物链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相对应,故乙表示的生物是昆虫。

(4)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即图三中的[①]光合作用。根据图中A、B、C间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关系判断,C为分解者。

(5)在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度的,若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

(6)生物体不能分解或排出重金属,导致鹰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这种现象称为有毒物质的富集。

28.(1)生产者

(2)无齿贝类下降上升竞争

(3)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解析](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材料中的藻类、水草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据表可知,科研人员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水华”。治理第1天,科研人员向池塘中投放了无齿贝类,直至42天,池塘中藻类密度呈现下降趋势,而水草密度呈上升趋势,可见藻类和水草存在竞争关系。

(3)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或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治理后该池塘内多了无齿贝类、草鱼等动物,使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

[高效记忆](1)如图表示生物之间竞争关系曲线图,呈现“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2)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29.(1)生态因素

(2)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增多减少

(3)蛇捕食和竞争

(4)生产者②碳-氧平衡

(5)多使用节能技术及其产品(或节约水电,植树造林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均属于生态因素。

(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减少,但肉食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这种自动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越多,故图二中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对应图一中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甲对应的生物是蛇。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此生物与鹰存在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4)由分析可知,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植物,它通过生理过程②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维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5)践行“低碳生活”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如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植树造林等,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

30.(1)棉花→白星花金龟→喜鹊(或棉花→白星花金龟→乌鸦)

(2)传粉、结(果)实利用性外激素吸引并杀死雄性白星花金龟(或引入白星花金龟天敌,合理即可)

(3)分解者物质循环(5)成活率和取食率

[解析](1)题干中提示的食物链有:棉花→白星花金龟→喜鹊;棉花→白星花金龟→乌鸦。

(2)白星花金龟取食棉花的雄蕊和雌蕊,致使棉花不能传粉、结(果)实,造成棉花减产。在不污染环境的条件下,可以用生物防治法来防治病虫害,如利用性外激素吸引并杀死雄性白星花金龟;引入白星花金龟天敌等。

(3)白星花金龟幼虫取食腐烂的玉米秸秆和蔬菜、水果等,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排出的粪砂经过微生物分解后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据图可知,当白星花金龟幼虫饲养密度为5.00 kg/m2时,成活率和取食率最高,饲养密度最适宜。

31.(1)微塑料A

(2)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 g/只,连续27天

(3)消化和吸收乙组体重增长,而丙组体重降低

(4)数量多、排列整齐

(5)c

[解析] (1)由题目及表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微塑料A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由于实验中的变量是微塑料A的含量,甲组起对照作用,所以甲组的饲料中不添加微塑料A,其他处理均与乙、丙两组相同,即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 g/只,连续27天。

(3)小肠绒毛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所以当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时,会影响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由表可知,乙、丙两组体重的变化不同,表现为乙组体重增长值为1.84 g/只,说明乙组体重在增长,而丙组体重增长值为-0.12 g/只,说明丙组体重在降低。

(4)由表可知,如果乙、丙两组小鼠的小肠绒毛和甲组小鼠的小肠绒毛相同,出现数量多、排列整齐的状态时,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

(5)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不能减少微塑料的产生。

2018中考生物专题训练:人体的营养(带解析)

专题训练:人体的营养 一.选择题 1.(2017·苏州学业考)下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③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 D.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 【解析】选A。本题考查食物的消化过程。分析示意图可知,④和⑤为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在小肠内将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彻底消化,选项A正确。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选项B错误。③为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选项C错误。X是小肠,能够吸收a葡萄糖、b 氨基酸、c甘油和脂肪酸,选项D错误。 2.(2017·长沙学业考)某中学为了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举办了以“食品安全与健康”为主题的校园漫画竞赛。下图是一幅获奖作品。请回答问题:

(1)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更应注意合理营养,合理营养是指____________而平衡的营养。 (2)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们应每天按营养学家设计的“____________”均衡地吃那五类食物。 (3)购买包装食品时,除了要注意是否有QS标志外,一定要查看生产日期和____________期。 (4)向食品中添加防腐剂可以防止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食品腐败,但要遵照国家标准规范使用。 (5)作为一名中学生,当发现商家有类似漫画中的违法行为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解析】(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2)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地摄取五类食物。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①层为谷类、薯类及豆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因此每日摄取量最多的应为第①层食物,因为该层食物富含糖类,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②层为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③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④层为奶制品、豆制品,③④层主要提供蛋白质;⑤层为油脂类,能提供脂肪,

2018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带解析)

专题训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选择题 1.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血缘关系”,这里的“血缘关系”实质上是指( ) A.血液 B.遗传物质 C.血细胞 D.血浆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血缘关系的理解。血缘关系实质上是指遗传物质,血缘关系近的人,遗传物质越相似。 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兔的白毛和白毛 B.兔的白毛和黑毛 C.兔的白毛和长毛 D.兔的白毛和猫的白毛 【解析】选B。本题考查相对性状的判断。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即判断相对性状有三个关键点: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判断时三者缺一不可。选项A为同一表现类型;选项C不是同一性状;选项D不属于同一种生物,故选B。 3.下图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的代码1、2、3、4依次为( ) A.细胞核、染色体、基因、双螺旋结构 B.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 C.遗传信息、染色体、基因、双螺旋结构 D.遗传信息、细胞核、双螺旋结构、基因

【解析】选C。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 4.某生物的体细胞中有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图解中正确的是 ( ) 【解析】选C。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基因成对,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选项A 中,A、a位置不同;选项B中,A与B,a与b不是一对基因;选项D中,成对基因的位置不同,因此只有选项C正确。 5.下列关于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B.出现频率高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C.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D.隐性性状只有在子二代中才能表现出来 【解析】选C。本题考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

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综合计算题》

题型复习(四)综合计算题 第1讲力学计算 题型之一压强和浮力的综合计算 1.(2017·威海 )夏鸥在研究某种物质的属性时发现该物体要浸没在煤油中保存.于是他将体积为1×10-3 m3、重为6 N的该物体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250 cm2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部,并浸没在煤油中,如图所示.(煤油的密度为×103kg/m3,g取10 N/kg)求: (1)细线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若细线与物体脱落,待物体静止后煤油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多少 2.(2017·咸宁)底面积为100 cm2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现将体积为500 cm3、重为3 N的木块A轻放入容器内的水中,静止后水面的高度为8 cm,如图甲所示,若将一重为6 N的物体B用细绳系于A的下方,使其恰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水未溢出),不计绳重及其体积,ρ水=×103kg/m3,g取10 N/kg,求: (1)图甲中木块A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 (2)物体B的密度.甲乙 (3)图乙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2017·天水 ) 如图甲所示,不吸水的长方体物块放在底部水平的容器中,物块的质量为kg,物块的底面积为50 cm2,物块与容器底部用一根质量、体积均忽略不计的细绳相连,当往容器中缓慢

注水至如图乙所示位置,停止注水,此时,物块上表面距水面10 cm ,绳子竖直拉直,物块水平静止, 绳子的拉力为2 N .已知ρ水=×103 kg /m 3 ,g 取10 N /kg .求: (1)物块的重力. (2)物块的密度. 甲 乙 (3)注水过程中,绳子刚好竖直拉直时到图乙所示位置时,水对物块下表面压强的变化范围. 4.(2017·贵港)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100 cm 2,装有20 cm 深的水,容器的质量为 kg ,厚度忽略不计.A 、B 是由密度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两实心物块,已知B 物块 的体积是A 物块体积的1 8 .当把A 、B 两物块用细线相连放入水中时,两物块恰好悬浮,且没有水溢出, 如图乙所示,现剪断细线,A 物块上浮,稳定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60 Pa ,物块A 有1 4 体积露出 水面.已知水的密度为×103 kg /m 3 ,g 取10 N /kg .求: (1)如图甲所示,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细线被剪断前后水面的高度差. 甲 乙 (3)A 、B 两物块的密度. 5.(2016·柳州)正方体塑料块A 的边长为L A = m ,它所受的重力G A =6 N ,另一圆柱体B 高h B = m ,底面积S B =5×10-3 m 2,它的密度ρB =×103 kg /m 3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103 kg /m 3,g 取10 N /kg )求:

2020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含答案)

专题训练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一、选择题(请将各小题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在下面答案栏相应的空格内) 1. 下列关于海带、葫芦藓、肾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葫芦藓可作为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B. 海带有根和叶,没有茎 C. 三种植物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D. 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 2. 地球上的生物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有关下图四种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绵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卷柏用孢子繁殖后代 C.银杏有果实,属于被子植物 D.月季有花、果实等器官 3. 下列关于樱桃植株生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B.芽在发育时,营养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 C.茎加粗生长是茎的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D.植株生长需要施肥,主要是给植物提供有机物 4. 清代诗人袁枚在《苔》中描写苔藓为“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下列有关苔藓和牡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苔藓和牡丹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B.苔藓和牡丹都有根、茎、叶 C.苔藓和牡丹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苔藓和牡丹都能开花结果

5.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B.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胚乳构成 C.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D.木本植物的茎能逐渐加粗,主要是因为茎中有形成层 6. 玉米被誉为长寿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在开花期恰逢阴雨连绵,就会因传粉不足果穗缺粒减产 B.玉米籽粒中的营养物质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玉米籽粒里的淀粉主要在胚芽内 D.玉米果穗上有许多籽粒是因为其子房内有许多胚珠 7. 2019年,位于北极圈附近的世界种子库已建成10年,其储存的种子样本已经超过100万份。下列关于种子的储存和萌发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较低的温度有利于种子的储存 B.低氧条件下种子能储存较长时间 C.只要有充足的水分种子就能萌发 D.建立种子库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8. 菜豆种子萌发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符合事实的是( ) A.菜豆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B.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C.菜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的是胚乳

中考生物备考专题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生物备考专题复习资料大全 专题一科学探究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纵观东营近五年中考,科学探究的方法中对照实验的设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中考中都有考查,分值在2~4分之间,主要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尤其是近几年开始出现实验中设计表格、实验变量的控制,考查比较明确。预测2019年将继续加重学生实验能力的检测。显微镜的使用及其常见的几个问题、动植物细胞的观察以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都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预测2019年也一定会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关于细胞裂、生长和分化以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常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出现进行考查,预测2019年对本专题的考查变动不大。 命题点一科学探究过程 1.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2.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等。 3.实验设计的几点注意事项: (1)要设计对照实验; (2)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3)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需要数值时求多组的平均值,尽量减小误差; (4)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要设计重复组或增加实验对象数量,减小实验偶然性。 命题点二细胞的结构与观察 1.显微镜使用问题汇总。 (1)成像问题:显微镜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物像,与玻片上的图像相比,呈180°旋转,即将试卷旋转180°,倒过来看到的图像与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是一致的。 (2)移动问题:由于显微镜所成的像为倒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方向相反,即偏哪就向哪移,如物像偏左上方,玻片就向左上方移动。 (3)视野亮度问题: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大光圈。 (4)倍数问题: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视野中的三变: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变少、细胞图像变大。 2.细胞的结构功能与观察。 (1)细胞的观察: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大致经过以下几步:擦、滴、取、放、盖、染。其中植物细胞滴清水,动物细胞滴生理盐水,染色用碘液。注意:盖的时候一定要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产生气泡。 (2)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细胞结构整合:

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电学计算专题

专题十电学计算专题 类型一开关、变阻器引起的电路变化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9 V,并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20 Ω,小灯泡上标有“6 V 3 W”字样。求: (1)灯泡的电阻和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少; (2)当S闭合,S1、S2都断开时,要使灯泡正常工作,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多大; (3)保持滑动变阻器的位置不变,闭合S、S1、S2,此时电流表示数为2 A,求R0的阻值是多少。

类型二电路安全前提下的取值围问题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 V,小灯泡标有“4 V 1.6 W”的字样,定值电阻R=20 Ω,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滑动变阻器上标有“0~20 Ω 1 A”字样。求: (1)小灯泡的电阻为多大。 (2)若只闭合S、S1时,要使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小,此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哪端移动;此时电路消耗最小功率是多少瓦。 (3)若电流表的测量围为0~0.6 A,电压表的测量围为0~3 V,当只闭合S与S2时,在不损坏用电器的前提下,求滑动变阻器的取值围。

3.(2017·一模)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L标有 “4 V 1.6 W”字样,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20 Ω,定值电阻R2=20 Ω,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求: (1)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 (2)只闭合开关S、S2和S3,移动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使电流表示数为0.5 A 时,R2消耗的电功率为1.25 W。此时滑动变阻器R1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是多少。 (3)只闭合开关S和S1,移动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小灯泡L的I-U图像如图乙所示,在保证各元件安全工作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R1允许的取值围是多少。

初中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带解析)

2018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一.选择题 1.如图是生物分类的图解,其中①②③依次代表的生物正确的是( ) A.桃树、酵母菌、流感病毒 B.草履虫、枯草杆菌、乙肝病毒 C.醋酸菌、蘑菇、眼虫 D.小麦、醋酸菌、甲型流感病毒 【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分析图示,①同时满足有细胞结构、有成形细胞核、有叶绿体,属于植物;②同时满足有细胞结构、无成形细胞核,属于细菌;③没有细胞结构,属于病毒。 2.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 ) A.形态特征 B.内部构造 C.生理功能 D.生存环境 【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物的分类依据。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将生物划归为种属等不同的等级单位,叫做生物的分类,生存环境不是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3.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称,最近七年,在大湄公河流域发现了279种鱼类、15种哺乳动物、4种鸟类、88种蜘蛛、46种蜥蜴等近千种新生物。科学家进行如上归类的主要依据是( ) A.生存环境 B.形态结构 C.运动方式 D.生活习性 【解析】选B。本题考查生物分类的依据。对于动物要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内部构造以及生理功能进行分类。 4.小李同学把小麦、杨梅和雪松归为一类,把卷柏、海带和葫芦藓归为另一类,则小李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种子的有无 B.果实的有无 C.根的有无 D.陆生或水生 【解析】选A。本题考查植物的分类。卷柏、海带和葫芦藓等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小麦、杨梅和雪松等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可见其分类依据是有无种子。 【互动探究】 (1)根据生活环境,可以把上题中的植物分为哪两类? 提示:水生:海带;陆生:小麦、杨梅、雪松、卷柏、葫芦藓。 (2)根据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可以把上题中的植物分为哪两类? 提示: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小麦、杨梅、雪松、卷柏。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海带、葫芦藓。 5.下表列出了四种植物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是( )

201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专题训练

201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6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①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②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注:①肱:(gōng)胳膊。②义:遵守道义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3分) .. 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古来共.谈共:②夕日欲颓.颓: 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⑵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请说说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18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昔周人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王充《仕数不遇》)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2)用老主亡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4分) (1)才美不外见.()(2)策.之不以其道()(3)泣涕.于途者()(4)是以未尝.一遇()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一食或.尽粟一石人或.问之 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吾年少之.时学为文 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武节始就. D. 其.真不知马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018年中考物理 光路图专题练习题

光路图 1.(l)图1中OA′是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BO的折射光线OB′的大致位置. 【答案】如下图所示 2.作出下列图3中各图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 【答案】 3.如图所示,一束光从半球面上的A点沿半径方向射入半球形玻璃,已知半球形玻璃的球心为O,请画出这束光线在半球形玻璃左侧平面发生的折射、反射光路图. 【答案】如下图所示

4. 完成下列图7中各透镜的光路 【答案】 5.如图SA是由水底射灯射出的一条光线,请画出SA的折射光线和被平面镜反射处的光线. 【答案】如下图所示

6.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置于O处,恰能使光线AO被平面镜反射后照亮墙壁上的B点,请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答案】 7.如图8所示,A′O′是AO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答案】 8. 如图所示,一束光经凸透镜后射在平面镜上,请完成光路图. 【答案】

9.如图所示物体AB通过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像A′B′,请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并确定该 透镜焦点F. 【答案】如下图所示 10.根据题目的要求作图: (1)做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2)根据图中的两条光线找到光源的位置.并画光路图标出人的影子的长度.; 【答案】 11.如右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法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在图上标明三条光线的名称)

【答案】如图所示: 12.如图所示,一束水平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在交界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图上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答案】如下图所示 13.如图,一束光从空气射到水面O点,反射光线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点A。(1)画出反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2)大致画出该入射光线进入水的折射光线;(3)A在水中的像到A的距离为____________cm。 【答案】(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word

2018学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 临近中考,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着老师“跑”没用。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查字典大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1.(1分)(2018?郴州)美国学者米勒探索生命起源的模拟实 验表明,在原始地球上可以产生( ) A. 复杂的蛋白质 B. 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 原始藻类 D. 原始单细胞动物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 解答:解: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

段. 根据米勒的实验装置可知: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选:B 2.(1分)(2018?郴州)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B. 在越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 C.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D. 在越浅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试卷及答案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试卷及答案

目录 实数专题训练 (4) 实数专题训练答案 (8) 代数式、整式及因式分解专题训练 (9) 代数式、整式及因式分解专题训练答案 (12) 分式和二次根式专题训练 (13) 分式和二次根式专题训练答案 (16) 一次方程及方程组专题训练 (17) 一次方程及方程组专题训练答案 (21) 一元二次方程及分式方程专题训练 (22) 一元二次方程及分式方程专题训练答案 (26)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专题训练 (27)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专题训练答案 (30) 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专题训练 (31) 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专题训练答案 (35) 二次函数及其应用专题训练 (36) 二次函数及其应用专题训练答案 (40) 立体图形的认识及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训练 (41) 立体图形的认识及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训练答案 (45) 三角形专题训练 (46) 三角形专题训练答案 (50) 多边形及四边形专题训练 (51) 多边形及四边形专题训练答案 (54) 圆及尺规作图专题训练 (55)

圆及尺规作图专题训练答案 (59) 轴对称专题训练 (60) 轴对称专题训练答案 (64) 平移与旋转专题训练 (65) 平移与旋转专题训练答案 (70) 相似图形专题训练 (71) 相似图形专题训练答案 (75) 图形与坐标专题训练 (76) 图形与坐标专题训练答案 (81) 图形与证明专题训练 (82) 图形与证明专题训练答案 (85) 概率专题训练 (86) 概率专题训练答案 (90) 统计专题训练 (91) 统计专题训练答案 (95)

2018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12【12个专题汇总,含解析】

专题1 走进物理世界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8?钦州)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的是() A.1.6m B.7.5dm C.18cm D.70um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为18cm。 故选:C。 2.(2018?黄石)下列物理学家中,早在19世纪20年代,对电流跟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研究的科学家是() A.欧姆 B.法拉第C.伽利略D.焦尔 【分析】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电阻的单位。 【解答】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 故选:A。 3.(2018?杭州)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A.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 B.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D.用 PH 试纸测出某溶液的 PH 【分析】在物理学中,要想进行比较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故每个物理量都有各自的单位。

【解答】解: A、用天平可以测出某物体的质量,通过物体质量与砝码的比较得出测量值,故A正确; B、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通过物体的重力与弹簧的伸长的比较得出测量值,故B正确;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时,通过血液的位置变化得出结论,是观察法,故C错误; D、用 PH 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值,通过对比得出测量值,故D正确。 故选:C。 4.(2018?攀枝花)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支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 B.攀枝花市夏季平均气温约为50℃ C.一瓶500mL的矿泉水质量为5kg D.复兴号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50m/s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17cm左右。故A符合实际; B、攀枝花市夏季高温炎热,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5℃,但平均气温要低于35℃.故B不符合实际; C、一瓶500mL=500cm3的矿泉水的质量在m=ρV=1.0g/cm3×500cm3=500g=0.5kg左右。故C 不符合实际; D、复兴号高铁运行速度可以达到350km/h。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5.(2018?济宁)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正确的是() A.米粒 B.柳絮 C.细菌 D.原子 【分析】首先对PM2.5的直径作出估测,然后根据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了解作出选择。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有答案))

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一.选择题 1.同卵双胞胎胖瘦相差很大的原因可能是( ) A.显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B.隐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C.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改变 D. 生活环境和条件不同 2.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和基因关系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 DNA位于染色体上 B. 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C. 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D. 染色体是由DNA和基因组成 3.我国春秋末期的大军事家孙武,世称孙子,是古乐安即今广饶县人,其第22代嫡长孙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体内的遗传物质能确定是从孙武身上继承下来的是 A.显性基因 B.Y染色体 C.X染色体 D.常染色体 4.关于人的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子的性染色体为XY B.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一条性染色体 c.卵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X D.精子和卵细胞的性染色体都是23条 5.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正常男性体细胞及精子中染色体组成的是() A.44+XY和X、Y B.22+XY和X、Y C.44+XY和22+X D.44+XY和22+X、22+Y 6.科学家将某些农作物的种子放在神舟八号飞船里,在太空飞行返回地面后,经试种,个别种子的某些性状发生了较大改变,其原因是() A.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B.使种子里的一些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淘汰了某些不良性状D.改变了农作物种子的营养成分 7.如图为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C DNA上只有一个基因 D DNA中储存有遗传信息 8.鸡冠有两种性状,玫瑰冠和单冠。如果亲代个体都为玫瑰冠,后代个体有玫瑰冠和单冠,(用R 表示显性基因,r表示隐性基因)。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玫瑰冠是隐性性状 B.单冠是显性性状 C.亲代的玫瑰冠基因型均为Rr D.子代的玫瑰冠基因型均为Rr 9.一对夫妇,父亲为双眼皮,母亲为单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已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

2016学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

[键入文字] 2016 学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 临近中考,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着老师“跑”没用。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大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1.(1 分)(2014?郴州)美国学者米勒探索生命起源的模拟实验表明,在原始地球上可以产生( ) A. 复杂的蛋白质 B. 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 原始藻类 D. 原始单细胞动物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 解答:解: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根据米勒的实验装置可知: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 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 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 1

2018年语文中考综合性学习训练题及答案

中考综合性学习训练题及答案 (一)班级开展“走近‘锐词’”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8分) (1)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有关“锐词”的材料。根据材料,说说什么是“锐词”。(3分) 【材料一】锐词: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出全面部署。 【材料二】锐词:四海八荒体随着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出而出现的网络流行文体,句式特点为:句中要带有“四海八荒”几个字。如“四海八荒中最美的上神”“四海八荒谁敢惹帝君”“四海八荒中谁比得了太子夜华”等等。比如你想称赞一个姑娘美,只会说倾国倾城就落伍了,要说“四海八荒第一绝色”。 【材料三】近年来的一些锐词:一带一路人工智能共享单车无人超市两免一补厕所革命二次元电竞 (2)根据下面材料,提炼出一个“锐词”。(2分) 【材料四】在2017年底结束的利比里亚总统大选中,51岁的前AC米兰传奇球星乔治·维阿,成为利比里亚新总统。维阿从小就展露出足球天赋,逐渐成长为世界级球星。 也曾囊括世界足球先生、欧洲足球先生以及非洲足球先生的称号,如今则以首位“球星总统”的荣誉再次创造历史。 (3)就“‘锐词’要不要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班上展开辩论。反方同学认为:不必收入,因为社会发展很快,“锐词”很快就会过时。如果你是正方同学,你将怎样反驳?(3分)

(三)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2017年12月发布“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它们是:“十九大”、新时代、雄安新区、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金砖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人工智能、天舟一号。其中,与“十九大”有关的流行语有五个,分别是:“十九大”、新时代、雄安新区、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 【材料二】据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是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结合人工后期处理,经提取、筛选而获得的。语料来源包括《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等国内15家报纸2017年1月1日至11月底的全部文本,语料运用量近5亿字次,突显了我国主流媒体的高关注度和使用的高频度。 请你探究这些词语成为流行语的原因。 (四).语言啄木鸟行动(共5分) 小红搜集到《咬文嚼字》公布的“2017年十大语文差错”,其中“敬请期待”和“一言九鼎”两个词语榜上有名。请仔细品读,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不得体的礼貌用语“敬请期待”呈流行趋势。商店即将开张,商家总会挂出横幅:“开业在即,【A】敬请期待”;电视剧即将播出,电视台也会推出预告:“开播在即,【B】敬请期待”。 写出【A】【B】两处的正确用语。(每处1分,共2分) 【A】【B】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学案(含答案)

第一讲、光学专题(学案) 一、 知识点睛 色散 二、 精讲精练 【板块一】光现象 1.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柳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线折射形成的 B .黑色物体能够反射黑色光 C .光线在电影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 .影子是光反射形成的 光 现象 光 的 直 线 传 播 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光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的反射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图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 成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图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图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 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的颜色 凸透镜 凹透镜 作用:________________。 成像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 应用:______________。 透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透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 红外线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 紫外线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显微镜

显 微 镜 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1)①是 ,②是 ,④是 。 (2)反光镜[ ]:一面是 (光线强时用),一面是 (光线弱时用)。 (3)粗准焦螺旋[ ]:转动它,镜筒的升降范围 ; 细准焦螺旋[ ]:转动它,镜筒的升降范围 。 (4)遮光器[ ]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 。 知识总结: 1、光线强时,用 面镜, 光圈;光线弱时,用 面 镜, 光圈。 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 、 。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3、区分目镜和物镜: 上有螺纹, 上没有 螺纹。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 越 。 二、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与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略偏 的位置。 2、对光:转动 ,使 物镜正对通光孔;将遮光器的一个适合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要 。转动反光镜,目镜内出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 。 3、观察: (1)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让标本正对 。用压片夹固定后,从侧面看着 ,转动 ,使镜筒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为止。 (2)左眼在 上观察,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看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可略微转动 ,使物像清晰。 4、收镜:压片夹转向 ;反光镜移到 方向;转动转换器,将两个物镜偏到载物台的 ;镜筒降至 。 三、显微镜的成像 1、显微镜视野里成的像是 像。 2、物像移动: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光线到达眼睛依次经过的结构: → → → → → → →眼睛 视野中的黑点可能存在的三个位置: 、 、 。 标本 视野中的物像 6 b p 69 bpdq

4 、视野中的:一般来说,在显微镜视野中显现为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 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发亮(见下图)。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它就会变形或移动。 5、低倍镜和高倍镜下的视野: 右上图①是下的视野,②是下的视野。 对比可知,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内的3点变化:细胞体积由变,细胞数目由变,视野的明亮程度由变。 四、基础练习 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将视野亮度调得暗一些,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此时除调节遮光器(光圈)外,还可以调节()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细准焦螺旋 2.当显微镜视野过暗时,应该怎样调亮() ①选用大光圈②选用小光圈③选用平面反光镜④选用凹面反光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用显微镜观察写在载玻片上的英文字母“d”,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A.d B.q C.p D.b 4.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发现视野内有一淋巴细胞(如右图)。为了进一步 对该细胞进行观察,应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则临时装片的移动方向为()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5.若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一个污点,移动玻片和转动转换器后,污点仍然不动, 则污点在() A.目镜上B.物镜上C.玻片上D.反光镜上 6.下面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增多 B.目镜和物镜都能放大物像 C.对光时光线太暗应选用凹面镜、大光圈 D.如果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 7.右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8.请结合显微镜操作要领,回答下列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所用显微镜的目镜倍数为10×,物镜倍 数为40×,则物像被放大了倍。 (2)小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找到一个细胞(如右图),如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 应将载物台上的装片向方向移动。 9.有甲、乙、丙三位同学使用不同的显微镜镜头组合(如右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

武汉市2018年中考语文选词填空专题训练(有详尽解析)

武汉市2018年中考语文选词填空专题训练(有详尽解析) 【考点解读】 武汉市中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 ①学会积累:正确理解与运用课内外常见的词语; ②学会揣摩:拿捏词义的轻重,明确词语的范围,体会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语意;③学会勾连:同一语境中,根据上下文的因果、对比、修饰等关系来明确词语语意;④学会辨析:辨析近义词,揣摩词义侧重点,分清词性和语法功能。 做好这个题,除要熟悉课下注释、课后词语积累中的生字词和《新视野》第9-12页所罗列的高频词汇外,通过做题来掌握方法和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注意总结归纳方法,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大技巧:拿捏词义的轻重 近义词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但在表现事物的某种特征或程度上,往往有轻重之别。我们辨析时就要注意区别。 例如:“损坏”“毁坏”“破坏”其表现的程度就层层升级,依次加重。再如:“陌生”与“生疏”,两个词都有“不熟悉”的意思。但“陌生”表示对一个人或事物因初次接触而不熟悉;“生疏”则可表示对一个人或事物以前熟悉或曾经有过接触,因相隔时间长变得不熟悉了,或者因接触时间不长次数不多所以不熟悉。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们_________陈水扁,立即停止在葬送两岸和平合作双赢的邪路上一意孤行,不要再给台湾同胞和两岸关系带来更大的危害。 ②同志们都非常敬仰这位功勋_________的老英雄。 ③对常犯错误的同学,老师要_________帮助,但不能歧视他。 A.警告显著批评 B.正告卓著批评 C.正告显著批判 D.警告卓著批判答案:B (“正告”指严正的告诉,比较庄重,程度较重;“警告”是指提醒、告诫,程度较轻。“显著”与“卓著”,都有“突出”之意,但“显著”指非常明显,而“卓著”则为突出的好,是好上加好,“卓著”比“显著”词义重。“批评”与“批判”都含有一个“批”,但“批评”指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批判”则指对缺点错误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后者语意重。结合语境应选“批评”。)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岳飞被秦桧_________,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②当前,语言文字的运用仍然存在混乱现象,许多人在文章中_________文言、方言、乱写繁体字。③他的手挺________ ,能做各种精致的小玩意儿。 A.诬陷滥用灵巧 B.诬蔑乱用灵活 C.诬陷乱用灵活 D.诬蔑滥用灵巧答案:A (“诬蔑”与“诬陷”这两个词都有“硬说别人做了坏事”之意,但“诬蔑”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词义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结合语境选“诬陷”。“滥用”指胡乱的,过度的使用;“乱用”任意随便的使用。应选“滥用”。“灵巧”是灵活而巧妙;“灵活”敏捷,不呆板和善于随即应变,不拘泥。应选“灵巧”) 第二大技巧:限定词义的范围 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所指范围却有大有小,这种分别也是辨析近义词的一个标准。例如:“边疆”“边境”“边界”范围是越来越小。“边疆”指远离中心的地方,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同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边境”指靠近国界的地方,范围较小,同时这个概念比较具体。“边界”仅指一条界限,范围最小。再如:“年纪”与“年龄”。“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