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教学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教学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教学教材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

原子核

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二、质量符号:m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 (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 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

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天平的使用方法

(1)天平的调节(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平):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 c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2)天平的使用:a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c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平高低。)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a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

b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c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三、密度符号:ρ

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3、符号:ρ单位:千克/米 3 kg/m 3 常用单位:克/厘米 3 g/cm3

4、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 103 千克/米3

5、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6、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同各物质, 密度值一定 ,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7、应用:(1)据m = ρv 可求物体的质量。(2)可鉴别物质。(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

(3)可据v = m /ρ求物体的体积。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运动情况的方法: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3)注意:研究或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没有参照物;参照物可以选取任何物体,但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为了方便,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切物体时刻都在运动,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日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状况也会不同。常说的静止或不动的物体相对于地面来说是静止的,运动方向、运动快慢相同两个物体,它们彼此也是相对静止的。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路程相同,比较时间的长短。(2)时间相同,比较路程的长短。

(3)比较速度的大小。

2、速度(V )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叫速度。 (3)公式: V=

t

S 变形得t =

v

s

S= vt v--速度-- 米/秒 S---路程--米 t---时间---秒 公式意义:当s 不变时,v 与t 成反比;当t 不变时,v 与s 成正比;当v 不变时,s 与t 成正比;使用注意:单位统一,物理量一一对应

(4)单位:主单位:米/秒 (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进率换算:1 m/s=3.6 km/h 3、运动的种类

(1)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其快慢用速度表示,其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不变。 (2)变速运动: 物体快慢发生改变的运动.其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V 平均

= 总

总t S

平均速度不能表示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它只能表示运动物体大致的快慢程度,因此在描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说清是某段路程或是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时间t :(1)单位:时(h)、分(min)、秒(s)(2)进率关系:1 h =60 min = 3600 s (3) 测量工具:钟表

2、长度:

(1)单位:米(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 千米(km )微米(u m) 纳米(n m ) (2)进率关系:1m=10 dm=100 cm= 1000mm=106

um=109

nm 1km=103

m 1 mm=103

um 1 um=103

nm (3)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方法:A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B 、让刻度尺带刻度的边缘与被测长度紧贴,沿被测长度放置。C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D 、记录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 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A 、积小成多 B 、化曲为直C 、对特殊的长度使用直尺和三角板组合 3、误差

(1)定义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2)产生原因: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有关。 (3)与错误不同: 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减少。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4)减少误差的测量方法有: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四、力(F )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 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五、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这一定律,但从定律得出的一切

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六、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2、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

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3、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 汽车安装安全带

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4、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

七、平衡力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同线、等大、反向)

八、运动和力的关系:

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第十三章力和机器

1、重力(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①大小叫重量②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③计算公式:G=mg 其中g= 9.8N/kg ,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4)施力物体:地球(5)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垂线①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6)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4)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使用前指针要对零;

B、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C、要认清它的分度值;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轴线的方向一致;

E、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3、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B、发生相对运动。

(3)种类:A、滑动摩擦;B、滚动摩擦。

(4)影响它的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增大压力 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7)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A 、减少压力

B .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C 、 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D 、 使两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 )。

(8)测量摩擦力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 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4、杠杆

(1)定义:一根 硬棒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 固定点 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支点(O) 绕着的固定点 ;动力臂(L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阻力臂(L2)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平衡条件: F1×L1=F2×L2 。 (4)种类和应用:

5、定滑轮

(1)实质是等臂杠杆,支点是滑轮的轴,力臂是滑轮的半径。 (2)特点是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6、动滑轮:

(1)实质是 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力 杠杆, (2)特点是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7、滑轮组:(1)作用 :既可省力,也可改变力的方向 ; (2)绕 线:(奇动偶定)

(3)计算滑轮组拉力的公式:( n 为动滑轮上的绳子的条数) A 、不考虑摩擦和滑轮重时F = G 物/n ; B 、考虑滑轮重时F = (G 物+G 动)/n ; C 、拉力的移动距离S = nh 。

8、轮轴:定义: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所组成的机械.实例: 汽车方向盘、扳手、螺丝刀、自行车把手、水龙头 9、斜面:斜面越长越省力.实例:盘山公路、螺丝钉、楼梯、引桥

第十四章 压强、浮力

一、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 二、压强 1.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 单位:帕斯卡(pa )1 pa = 1N/m 2

,意义:表示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5. 公式: P=F/S5、

6.

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 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2)减小受力面积 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 减小压强的方法:(1)减小压力 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积 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 三、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故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侧壁都会产生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种类 特征 优缺点 应用举例(2个以上)

省力杠杆 L1 >L2 省力但费距离 羊角锤 起子 撬棒 独轮车 刹车闸 动滑轮

费力杠杆 L1

等臂杠杆 L1 =L2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天平 定滑轮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 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 而与体积、质量无关。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 P=F/S,得到压力 F=PS 。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四、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大气压还受气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

9、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应用: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获得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物体的浮沉条件:

4、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称量法:F浮=G物-F拉漂浮悬浮法:F浮=G物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排液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无关。

5、浮力的应用:

1)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里充入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要小。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多少的物理量.

2、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3、公式:W=Fs

4、单位:主单位:焦耳(J),1J= 1N·1m常用单位:千瓦时(kwh) 1 kwh=3.6x106J

5、判断力对物体做功的方法:

(1)看是否具备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若同时具备,则力

做了功。

(2)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或势能是否发生变化,若有变化,则力做了功。

6、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理想情况下:W机械= W人即:Fs=Gh

二、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

3、公式:P=W/t

4、单位:主单位:瓦(w)常用单位:千瓦(kw) 1 kw=1000w

5、测量功率方法:(器材、步骤、表达式)

三、机械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例子:流动的水、运动的汽车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速度

2、势能:(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例子:高山上的石块、空中的飞机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被举高度。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例子:被拉弯的弓、被压缩的弹簧

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弹性形变的大小

(3)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化.

四、机械效率

1、物理意义:表示机械性能优劣的物理量。2.定义: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3.公式: η= W有用/W总4、注意:(1)W有用小于W总,η< 1 (2)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5.提高η的方法:1)

减少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2)加润滑油以减少摩擦力

6、测定η的实验方法:(器材、要测的物理量、步骤、表达式)

(1)测斜面的机械效率:影响η斜面因素:斜面的倾度、粗糙程度。

(2)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影响η滑轮因素: 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摩擦力、被提高货物的重力。

7、注意以下物理量的区别: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区别:

(2)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区别

A、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功率越大的机械,单位时间里做的功越多,做功越快。

B、机械效率反映的是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机械效率越高,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份额越大,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越高。

C、功率大的机械,其机械效率不一定高,功率小的机械,其效率也不一定低。

十六章热和能

一、分子:

1、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的直径约为 10-10 米,合 0.1 纳米.

2、分子的运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

3、扩散现象

1)定义: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现象可在气体间产生,如:炒菜时,我们闻到了菜的香味。

扩散现象可在液体间产生,如:一滴红墨水滴入水杯中,整杯水变红了

扩散现象可在固体间产生,如:一堆煤堆在墙角,时间久了,墙体变黑

3)扩散现象表明: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也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4、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

例: 铁丝很难拉断,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固体和液体难以压缩,证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二、内能:

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单位:J

3、大小:物体具有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和质量有关.

对于同种物质, 质量相同时, 温度越高, 内能越大

温度相同时, 质量越大, 内能越大

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5、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1)热传递; 例如: 烧开水(2) 做功; 例如: 不停地弯折铁丝,铁丝的弯折处变热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注: 这两种方法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热传递现象

1、定义:使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热传递

2、产生条件:存在温度差终止条件: 温度相同传递的是内能 ;

传递的方向: 内能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传递实质: 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四、热量:

1、定义: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2、单位:J

3、计算公式:吸收热量 Q 吸=C m △t = C m (t-t0)

放出热量 Q 放=C m △t = C m (t0-t)

4、比热容:C

(1)物理意义: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和热量.

(3)单位:J/(kg.℃), 读作:焦儿每千克摄氏度

(4)性质: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的大小与质量和温度都没有关系

(5)记住水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

表示质量是1 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五、燃料的热值(又叫燃烧值)

1、定义: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 读作:焦耳每千克3.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 Q = m q

六、热机

1、定义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蒸汽机

2、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

3、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汽油机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的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的.其中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汽车获得动力.

4、热机的效率:

(1)定义: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2)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A、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b.减小热损失

5、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能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

(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

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附:1、温室效应:地表受热后,也会产生热辐射,向外传递热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阻挡这种辐射击,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外效应。 减弱温室效应的方法:1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2 多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2、热岛效应:城市温度高于郊区。 减弱热岛效应的方法:1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2 多使用公交车,限制机动车的使用。 3、多植树造林,在城市建人工湖,增大水域面积

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化石能源:由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

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

3、二次能源: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得到的能源。 如:电能

4、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如:食物中的化学能

5、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化石能源 、核能

6、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

7、人类家族中现在常用的能源是 化石、电能 能源,

练习:在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电能中:A 、属于一次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

B 、属于二次能源的是:电能

C 、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

D 、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二、核能1、核能: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2、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4、聚变:氘核与氚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 这就是聚变。聚变目前是不可以控制的

5、今后开发理想的能源应该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

A 、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B 、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C 、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

D 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6、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 太阳能 和 核能 的开发,对我们解决能源问题将有重大的意义。 7、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种途径,一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 另一个途径是: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一、 长度1km=1000 m=106

mm=109 um=1012

nm2、1m=10dm=100cm=1000mm=106

um=109 nm 二、 面积1、1m 2

=100dm 2 1 dm 2

=100cm

2 1

cm 2 =100mm 22、1m 2=102dm 2=104cm 2=106

mm 2

三、 体积1、1m 3

=103

dm

3

1 dm 3

=103

cm

3 1

cm 3

=103

mm 3

2、1m 3

=103

dm 3

=106

cm 3

=109

mm 3

1 L=1000mL

四、 时间1、 1h= 60 min 1min= 60 s 1h= 3600 s 五、

速度1、1m/s= 3.6 km/h 1km/h=

6

.31

m/s2、20m/s= 72 km/h 六、 质量1t=1000kg= 106 g = 109 mg 1

g=10-3

kg 1

mg=10-6

kg 七、 密度1g/cm 3

= 103

kg/m 3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总体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一本全新的教材,该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下面是我对本教材的一点总体分析。 1、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体系: 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第十三章《》,介绍质量和密度等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质的问题。 第二部分:由第十一章《运动和力》组成,介绍了运动与力的关系。 第三部分:即第十二章《力和机械》,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介绍温介绍了力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第四部分:由第十四章《机械能》,第十五章《热和能》、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介绍能量的相关知识。 二、教材的内在结构 1、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 在上述基本内容的外观之下,整个教材内部还始终隐含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这种结构几乎体现在每一自然节中,它是本册书的灵魂: ⑴讨论:在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及探究的各个环节步骤等内容的操作时,必须需要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才能完成,STS、科

学世界等栏目也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场所。因此,学生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体现在本教材的各个角落。 ⑵探究:所谓探究,简单地说就是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变成模拟科学家搞科研的过程。探究的实质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因此,探究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程序,它同时也就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步骤、教师进行探究教学的程序。 ⑶创造:本册书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与功能,。 三、各章节分析 1、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增加了多彩的物质世界一节,使知识结构更趋合理,教材紧紧围绕着物质这个主线展开,从探索奥妙的宇宙开始,把知识展显在眼前。对无限的宇宙、教材出示二幅图画,增强了学生研究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 对照新课程标准和现行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的不同:(1)、增加了宇宙是物质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及物质固、液、气状态性质,这样做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更加条理化,形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2)对知识目标的总体要求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标和意识目标要求有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参入过程和方法及相互协作精神的要求明显提高。 2、第十一章《运动和力》 本章内容共有三大部分:运动、力、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些内容非常切近学生生活,却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矛盾重重,特别是

九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答案人教版 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 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 cm。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 多少倍? 2. 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例如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它有时又对人们有害,如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请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 3. 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 4.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 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 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

力向上拉玻璃板(图13.1-8)。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5. 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 微观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图13.1-8 测力计的 示数有变化吗? 图13.1-8 测力计的示数有变化吗? 第一节课后习题答案 1?10-2m81. 分子的直径大约为10m,该正方形每条边排列的分子数目为n==1010-10m-10 个,故该正方形中约有的分子数为108×108=1016个,全球人口数目约为60亿, 1016

6即6×10,故这些分子的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1.67×10倍。 96?1092. 扩散现象有用的例子:为了预防感冒,在教室里熏醋,不久醋味就扩散到教 室的每个地方。扩散现象有害的例子:一个人吸烟,由于烟的扩散,会让房 间里所有人都被动吸烟。 3. 在热水杯中的水更甜。我们感觉到甜味是由于糖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扩散。由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热水杯中的糖分子扩散更快,糖水更甜。 4.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增大。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但这种力只在距离很小时才比较显著。用干净的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就使一些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距离达到很小,产生分子引力,使玻璃和水吸在一起,所以用力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增大。 5. 很小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修订版)修订说明(新课程标准)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修订版)修订说明 一、教材修订的背景情况 (一)课标修订,教材相应修订 如,删去“颜料混合”内容,将“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改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增加了几个知识点:“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摩擦起电”“磁场、地磁场” (二)教材使用已十年多,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 整体反映教科书整体难度合适,联系生活,活动多、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起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除正面的意见外,老师们反映较多的问题是 1. 教科书的文字量略少,不利于学生自学 2. 个别探究实验应调整 3. 框架结构最好能调整(部分地区意见) 4. 有些习题不好完成,特别是一些参加社会实践类的任务 二、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符合修订后义课程标准的要求。 2、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体现时代发展新要求、社会新变化和科学技术新进展。 4、内容与结构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心理规律,注重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5、精选教科书内容,对内容过多、要求过高、难度过深的内容进行调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6、增加教科书的可读性。注意适当的铺垫,适量的案例分析、说明,使学生好学,便于自学。 三、修订教材的主要变化 修订教材的主要变化,一是内容方面的变化,二是编排方面的变化。 (一)内容方面的变化 1、次序调整 (1)将原8年级的电学内容放到9年级学习。原教材电学在8年级,当时的考虑是新课程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较多,电学活动所用的仪器相对力学所用的仪器要少些,探究活动较易安排,也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实验下来,大部分教师也逐渐习惯这种安排。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地区不习惯这样的安排,而且反应比较强烈。如福建省、四川省、陕西省的部分地区的学校。考虑到这些不适应地区的意见,同时我们也征求一些比较认同电学放在8年级学习的教师们的意见,他们认为如果将电学调到9年级学习也能够接受。故此次修订将电学内容调到9年级学习。 (2)将原教科书9年级“机械运动”的内容调整到现在的第一章,先学习“速度”的内容,方便后续“声速”“光速”的学习。另外,有了第一章测量的知识,在学到后面的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等仪器时,也有了读数的基础。 (3)将“重力”“弹力”的内容提前到“二力平衡”之前,以便学习二力平衡内

(完整word)初中物理人教版最新教材目录.pdf

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第3节声的利用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物变态化 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 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第2节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

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内能的利用第2节热机第3节热机效率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电荷摩擦起电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 第4节电流的强弱第5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第4节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1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3节电阻的测量 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电能第2节电功率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能源家族第2节核能第3节太阳能 第4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相关专题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子课本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第 1 节 两 种 电 荷在干燥的天气里,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尘;与 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塑料笔杆,能吸起纸屑;用 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两种电荷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些现象呢?这是因为摩 擦过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electric charge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 电。带电的物体间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呢? 演 示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 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手持一根玻璃棒, 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玻璃棒(图15.1-1)。观察有 什么现象发生。 2. 手持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被吊起 的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图15.1-1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2 物理 九年级

2 实验发现,电荷间有相互作用,相同电荷及不 同电荷间相互作用不同。 人们还发现,无论用什么方法带电,物体所带 的电荷或者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 或者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自然界 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 电荷叫做正电荷(positive charge ),用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negative charge )。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物体所带电荷有多有少,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 量。为了方便起见,电荷量也可简称电荷。电荷量 的单位是库仑(column ),简称库,符号是 C 。一 根实验室中常用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摩擦后所带的 电荷量大约只有10 C 。 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 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 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 荷,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图15.1-2)。 金属球 金属杆 绝缘垫 金属箔原子及其结构 图15.1-2 否带电 验电器能显示物体是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 子、原子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有的分 子只由一个原子构成。 20 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也有进一步的结 构,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 数目的电子(electro n )在核外运动。 电子是带有 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 1.6×10 C 。 原子核带正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 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 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 氢原子的结构最简单,原子核中有 1个正电荷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33 - -19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练习题答案

第13章 13.1分子热运动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6.25×1014 8.93×104 解析:一般分子直径约为4×1010m,则一个分子所占的面积为1.6×10- 19m2,边长为1 cm的正方形面积为1 cm2,即10-4m2,则正方形中的分子 个数n=全球人口约为70亿,即7×109人,则分子数是人口数的倍数为: ≈8.93×104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有用的例子:在房间中放上固体清新剂,整个房间中都有香味;有害的例子:大量汽油扩散到空气中易引发爆炸。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答案 热水杯中的更甜。因为热水温度高,糖分子运动速度快,即扩散得快。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答案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水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从而使弹簧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增大。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5题答案 物态微观特性宏观特性

13.2内能 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1)冰粒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 (2)火箭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3)子弹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解析:冰粒在下落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使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冰粒的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火箭在升空过程中速度、高度均增大,所以它的动能、重力势能均增大,故机械能增大,同时与空气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温度升高,使内能增大;子弹击中木板后嵌在木板中,静止后动能为零,机械能减小,温度逐渐降低说明内能减小。 13.3比热容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C 解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与物质的形态、质量等无关。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B 解析:由于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当相同质量的铜和铝吸收相同热量时,铜上升的温度较高。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答案 由于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与水同样质量的沙子温度升得更高,所以在烈日当空的海边,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 第14章 14.1热机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用到热机的还有:拖拉机、坦克、火箭、导弹、轮船等。其中用到内燃机的有:拖拉机、坦克、轮船。 解析:本题在举例时从热机的定义来考虑,只要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都是热机。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如图14-1-13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总体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一本全新的教材,该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下面是我对本教材的一点总体分析。 1、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体系: 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第十三章《》,介绍质量和密度等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质的问题。 第二部分:由第十一章《运动和力》组成,介绍了运动与力的关系。 第三部分:即第十二章《力和机械》,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介绍温介绍了力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第四部分:由第十四章《机械能》,第十五章《热和能》、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介绍能量的相关知识。 二、教材的内在结构 1、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 在上述基本内容的外观之下,整个教材内部还始终隐含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这种结构几乎体现在每一自然节中,它是本册书的灵魂: ⑴讨论:在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及探究的各个环节步骤等内容的操作时,必须需要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才能完成,STS、科学世界等栏目也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场所。因此,学生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体现在本教材的各个角落。 ⑵探究:所谓探究,简单地说就是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变成模拟科学家搞科研的过程。探究的实质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因此,探究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程序,它同时也就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步骤、教师进行探究教学的程序。 ⑶创造:本册书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与功能,。 三、各章节分析 1、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增加了多彩的物质世界一节,使知识结构更趋合理,教材紧紧围绕着物质这个主线展开,从探索奥妙的宇宙开始,把知识展显在眼前。对无限的宇宙、教材出示二幅图画,增强了学生研究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 对照新课程标准和现行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的不同:(1)、增加了宇宙是物质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及物质固、液、气状态性质,这样做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更加条理化,形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2)对知识目标的总体要求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标和意识目标要求有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参入过程和方法及相互协作精神的要求明显提高。 2、第十一章《运动和力》 本章内容共有三大部分:运动、力、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些内容非常切近学生生活,却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矛盾重重,特别是力和运动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力学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也是物理学的基础,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批判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力图从纵横两个视角、分教材特色和教学建议两个方面对本章内容做如下阐述。 3、第十二章《力和机械》 《课程标准》对科学内容中“机械运动和力”有这样的说明: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本章即是在此要求基础上编撰而成的。本章内容有五节,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三节,分别介绍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第二部分包括四、五两节,

最新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材下册各章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最新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材下册各章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第7章力 第1节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能通过生活实例,归纳总结出这一概念,并能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力的现象;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通过实验和对生活体验的分析、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会画力的示意图,并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判断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难点:认识力的概念; 第2节弹力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利用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弹性和塑性的不同; 2.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3.知道在弹性限度,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重点: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第3节重力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分析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2.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会根据G-m图象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确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找到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4.了解重力的由来。 重点: 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难点:分析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第8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认识牛顿第一定律;3.能通过生活经验和大量事实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用物体

人教版九年级课本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和答案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人教版九年级课本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和答案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1 ?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从多方面说明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 答:此题让学生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引导学生从形状、体积、流动性等方面归 纳总结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 2 ?银河系有多大?用什么长度单位表示最方便。 2115m。一束光穿1光年答:银河系巨大,其尺度在10=9.46 X 10m左右。长度单位用光年,越银河系要十万年。 3 ?组成物质的分子有大多?用什么长度单位最方便? 答: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忆分之几米,长度单位用nm,—般分子直径大约为0.3至0.4nm。 4?固体、液体、气体都由分子组成,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答:从微观模型考虑。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结构可采用如下列表比较的方法。 状态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分子运动情况特征 有一定体积很小固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无规则振动很大有一定形状 有一定体积比固体稍大比固体小振动和移动液体无一定形状 无一定体积除碰撞外做匀速直线运动很小气体很大无一定形状 5 ?古人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关于这个猜想,你认为应做哪些修正。 答: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一一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质子和 中子也还有更精细的结构一一夸克。 第二节质量 1?在宇宙飞船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如果把物体从地面带到月球上、带到宇宙飞船中,这个 物体的质量改变吗?答:不变。 2?如何称岀一个大头针的质量?说岀你的测量方法,并实际测一测。 答:取10个大头针,用天平测岀它们的总质量m,则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m=m/10。总总3?一 块质量为100g的冰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答:A A.仍是100g ; B.大于100g; C.小于100g 4 ?某同学用天平、测一块金属的质量时,使用了4个砝码,其中有1个100g,1个50g,2个 10g,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1.2-4所示。这块金属的质量是多少?答:170.32 g 5?有些商店使用一种台秤(图11.2-5),它的工作原理与天平相同,不过两臂长度不等。这种台 秤的哪两部分相当于天平的两个盘?什么相当于天平的砝码、游码?怎样判定它的横梁是否水平? 它的平衡螺母在什么位置?怎样调整才能使横梁平衡? 答:秤盘、砝码盘;槽码和游码;秤杆水平;左边;秤杆左偏向右调整调零螺丝,秤杆右偏向 左调整调零螺丝。?

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目录经典.doc

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目录(最新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光的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光的折射 第5节光的色散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眼睛和眼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 第2节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第2节弹力 第3节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二力平衡 第3节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 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第2节功率 第3节动能和势能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第2节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第2节内能 第3节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热机 第2节热机的效率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第2节电流和电路 第3节串联和并联 第4节电流的测量 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 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 第4节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 第3节电阻的测量 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 的应用 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电能电功 第2节电功率 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焦耳定律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1节家庭电路 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第2节电生磁 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4节电动机 第5节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能源 第2节核能 第3节太阳能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的内容,具体内容:在新学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教师们你们的教学计划完成的怎么样了呢?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欢迎阅读!(一)一、指导思想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 在新学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教师们你们的教学计划完成的怎么样了呢?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欢迎阅读! (一)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后进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后进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物理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物理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物理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能力,以便在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补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素养和物理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从纪律来看还可以,学习的气氛也比较正常,具体到每个同学来说,还是不够均匀,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直接关系到这个班学生的总体发展,本班学困生的数量还较大,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均在平均成绩的半数

以下,既拖了整个班级的后腿,他们学习成绩的落后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但这是实实在在的,差生在给别人造成影响的同时也直接影响了自己的发展,自己的压力也是重的,作为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 三、差生差的原因 究其原因,差生各有差的原因,有的是基础太差,知识欠缺多,有的是智力方面的因素,有的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并沾染了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在学生中的影响很坏,有的是学习没有动力,更谈不上积极性欠主动性,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有厌学的情绪,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懒惰成性,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都不想做,略微好点的是抄袭、照搬照抄,消极对付在校时间纯属应付公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部分学生不仅学习上不用功,反而还影响班内其他同学,想学习的同学也受到他们极大的制约,所以导致师生对他们较为反感,但是越是这样,他们越是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差得越来越差,两极分化的现象颇为严重。 四、转化目标: 1、加强对培优补差的常规管理. 2、认真组织相关的学生参与活动中去,使50%的学生参与到培优补差活动中去。 3、通过培优补差,使90%的学生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 册教材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总体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一本全新的教材,该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下面是我对本教材的一点总体分析。 1、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体系: 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第十三章《》,介绍质量和密度等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质的问题。 第二部分:由第十一章《运动和力》组成,介绍了运动与力的关系。 第三部分:即第十二章《力和机械》,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介绍温介绍了力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第四部分:由第十四章《机械能》,第十五章《热和能》、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介绍能量的相关知识。 二、教材的内在结构 1、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 在上述基本内容的外观之下,整个教材内部还始终隐含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这种结构几乎体现在每一自然节中,它是本册书的灵魂: ⑴讨论:在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及探究的各个环节步骤等内容的操作时,必须需要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才能完成,STS、科学世界等栏目也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场所。因此,学生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体现在本教材的各个角落。 ⑵探究:所谓探究,简单地说就是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变成模拟科学家搞科研的过程。探究的实质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因此,探究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程序,它同时也就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步骤、教师进行探究教学的程序。 ⑶创造:本册书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与功能,。 三、各章节分析 1、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增加了多彩的物质世界一节,使知识结构更趋合理,教材紧紧围绕着物质这个主线展开,从探索奥妙的宇宙开始,把知识展显在眼前。对无限的宇宙、教材出示二幅图画,增强了学生研究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 对照新课程标准和现行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的不同:(1)、增加了宇宙是物质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及物质固、液、气状态性质,这样做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更加条理化,形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2)对知识目标的总体要求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标和意识目标要求有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参入过程和方法及相互协作精神的要求明显提高。 2、第十一章《运动和力》 本章内容共有三大部分:运动、力、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些内容非常切近学生生活,却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矛盾重重,特别是力和运动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力学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也是物理学的基础,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批判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力图从纵横两个视角、分教材特色和教学建议两个方面对本章内容做如下阐述。 3、第十二章《力和机械》 《课程标准》对科学内容中“机械运动和力”有这样的说明: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本章即是在此要求基础上编撰而成的。本章内容有五节,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三节,分别介绍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第二部分包括四、五两节,针对杠杆等简单机械从原理和使用上作了简单介绍。

新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课本中想想议议的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课本中“想想议议”的参考答案 【想想议议】是课堂中的一些学习活动。参考书目有初中物理课本、教师教学用书、新课标物理英才教程等。 一、八年级课本中有33个想想议议 1、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学们说一些比较 新奇的发生现象吗?例如,禅是怎样发生的?(八上第一章第一节 P13) 解答:蝉的腹部有发音器官(发音膜),当蝉的发音膜振动时才 发声;又如笑树的果实外壳上有很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会撞 击壳壁发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2、我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你能找出事实或做实验来支持你的说法吗?(八上第一章第一节P15) 解答:能,把一发声体(如闹钟)放在塑料袋中密封好后,放入液面下进行验证。 3、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八上第一章第三节P21)

解答:蝴蝶翅膀振动频率小于10Hz ,蚊子振动频率为500~600 Hz。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生的声音。 4、过节燃放鞭炮是我国的传统。近年来,许多大城市采取了一些禁止性的方法。从环境保护以及喜庆的角度,发表你对此事的看法,并且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更合理的建议。(八上第一章第四节P27) 解答:过节燃放鞭炮可以增添喜庆的气氛,但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把鞭炮的响声用录音机录下来后重新播放。 5、岸边的树木和房屋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你能说明 其中的道理吗?(八上第二章第三节P44) 解答:平静的水面就好像是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 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 树木和房屋上的各点与水面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的像距 水面就越近。 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得了。 6、请你猜测,如果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是否发生折射现象?射到空气中的光线将向 看这种假设和猜想是否正确?(八上第二章第四节P47)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 §1分子热运动 1、把分子看成球形,紧密平铺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Lcm,分子的直径约为d×10-10m,该正方形中约有个分子,每个分子占有的面积是 m2。 2、下列不属于扩散带来的危害的是()。 A.花香四溢 B.腌咸菜 C.加油站的汽油扩散到空气 D.空气清新剂的使用 3.向两杯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放入相同的糖块,过一会,杯中的更甜。说明扩散块慢与有关。 3、把干净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测力计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 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玻璃板的重力,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4 §2 1、分析以下过程内能和机械能的变化。 (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雨滴。内能;机械能。(2)火箭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内能;机械能。(3)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内能;机械能。 (1)冰粒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2)火箭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3)子弹的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2、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炙手可热”是指利用热传递使手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砖木取火”是指克服摩擦力做功即对木头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 3、生活中有时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有时又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请你各举两个实例。 冬天利用电热毯在睡觉时取暖及爆炒菜时将火开得很大等都是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利用暖水壶来装开水及为了防止液化气钢瓶爆炸,不能将其放在烈日下暴晒是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4、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图钉温度有什么变化?解释这种变化。 摩擦后的图钉变热,这是因为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使图钉的温度升高。§3、比热容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C.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均无关。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一、情况: ***班是新分的班,总的特点来讲,同学们爱学习,对学习物理更有一种执着的追求;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学科成绩也在不断的提高,优秀率也在逐步提高。但由于学生思维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能及格,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然后,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二、?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改革精神,狠抓基础教育,努力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切实保证教育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使每一个学生真正能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三、工作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四、工作措施: 1、认真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是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每一个实验都要写好实验报告,写好实验体会。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双向交流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教材目录 第十三章内能o第1节分子热运动

o第2节内能 o第3节比热容 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o第1节热机 o第2节热机的效率 o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o本章复习与测试 o第1节热机 o第2节热机的效率 o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o第1节两种电荷 o第2节电流和电路 o第3节串联和并联 o第4节电流的测量 o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o第1节电压 o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o第3节电阻 o第4节变阻器 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o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o第2节欧姆定律 o第3节电阻的测量 o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八章电功率 o第1节电能电功o第2节电功率 o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o第4节焦耳定律 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o第1节家庭电路 o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o第3节安全用电 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十章电与磁 o第1节磁现象磁场 o第2节电生磁 o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o第4节电动机 o第5节磁生电 o本章复习与测试 o第1节磁现象磁场 o第2节电生磁 o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o第4节电动机 o第5节磁生电 o本章复习与测试 o第1节家庭电路 o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o第3节安全用电 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o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o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o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o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全)

新人教版八年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变态化 第1节温度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光的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光的折射 第5节光的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 第2节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第2节弹力 第3节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第2节二力平衡 第3节第3节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 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第2节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第2节内能 第3节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内能的利用 第2节热机 第3节热机效率 第十五电流和电路 第1节电荷摩擦起电 第2节电流和电路 第3节串联和并联 第4节电流的强弱 第5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 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 第4节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3节电阻的测量 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电能 第2节电功率 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1节家庭电路 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第2节电生磁 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4节电动机 第5节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九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答案人教版 篇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课后习题 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 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 cm。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多少倍? 2. 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例如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它有时又对人们有害,如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请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 3. 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 4.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 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 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 力向上拉玻璃板(图13.1-8)。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5. 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 微观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图13.1-8 测力计的 示数有变化吗? 图13.1-8 测力计的示数有变化吗? 第一节课后习题答案

1?10-2m81. 分子的直径大约为10m,该正方形每条边排列的分子数目为 n==1010-10m-10 个,故该正方形中约有的分子数为108×108=1016个,全球人口数目约为60亿, 1016 6即6×10,故这些分子的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1.67×10倍。 96?1092. 扩散现象有用的例子:为了预防感冒,在教室里熏醋,不久醋味就扩散到教 室的每个地方。扩散现象有害的例子:一个人吸烟,由于烟的扩散,会让房 间里所有人都被动吸烟。 3. 在热水杯中的水更甜。我们感觉到甜味是由于糖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扩散。由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热水杯中的糖分子扩散更快,糖水更甜。 4.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增大。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但这种力只在距离很小时才比较显著。用干净的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就使一些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距离达到很小,产生分子引力,使玻璃和水吸在一起,所以用力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增大。 5. 很小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 无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 很小无一定形状无一定体积 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 1. 请分析在以下过程中,冰粒、火箭箭体和子弹的内能是在增大还是减小?机械能在增大还是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