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柑橘黄龙病的研究和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柑橘黄龙病的研究和防治

摘要:介绍柑橘黄龙病病原及其危害、主要发生区域。根据黄龙病发病机理控制其病害的传播,减少经济损失,促进柑橘业的发展。

关键词:柑橘黄龙病病原植物病理防控措施

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柑橘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20世纪初在我国的华南地区首先发现了黄龙病,以后在福建、广西、海南、江西、浙江、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和和台湾等地区相继发现。目前,柑橘黄龙病在印度次大陆、亚洲、东南亚、阿拉伯半岛和非洲等地方都有发生;2004年,巴西和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也发生了黄龙病。黄龙病至今没有根治的方法,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其综合防治的效果并不理想,给柑橘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加强对黄龙病的研究很有必要。

1.柑橘黄龙病的病原研究

1919年Reinking报道我国华南地区发生了柑橘黄龙病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该病害的病因并没有得到确认。水害、镰刀菌、线虫、植株缺素等都曾经被认为是引起柑橘植株黄化的原因。1956年,林孔湘证实了兵书的单芽或枝条嫁接传播此病害,从而否认了水害、镰刀菌、线虫和缺素症等观点,并将该病害命名为柑橘黄龙病。之后曾有人认为该病害是由一种状病毒引起的。1979年,柯冲等在电镜下观察到了黄龙病原,菌体多数病原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线粒或不规则形,大小为(50~600)nm×(170~1600)nm,其外围的单位膜是由3层膜构成,内、外的电子密度较浓,而中间的电子密度较薄,厚度为17~33nm,内部似有核糖蛋白体及似脱氧核糖核酸的构造。但是,由于无法通过人工培养,该病原曾被称为类病原体(MLO)、类立克次体(RLO),后来又将其归于类细菌。柑橘黄龙病是由一种叫做韧皮部杆菌的病原引起的,已经确定的病原有亚洲、非洲和美洲3个种。病害通过种苗、嫁接和木虱介体等途径传播。病害可根据田间症状诊断,也可以通过血清学、电镜技术和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目前,柑橘黄龙病主要依靠综合防治的方法。;开展病原的人工培养、抗病育种、致病机理和病害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对揭示病原特性和病害防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病原对热的反应、流行区域、虫媒种类等,以及单克隆抗血清反应、克隆的DNA片段的序列分析和DNA-DNA杂交反应等特征,将黄龙病病原分为亚洲和非洲两个种。2004年,巴西的圣保罗州发现了黄龙病,通过对症状、柑橘病叶和介体木虱等方面的研究,以及rDNA序列比较等,确定该病害主要由一个新的黄龙病病原引起,命名为黄龙病美洲种。

2.柑橘黄龙病的危害

柑橘黄龙病又叫黄梢病,它不仅使叶片转黄,果实发育不全,使柑橘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病情严重时会使根系腐烂,影响地上植株的生长,甚至造成整片柑橘被毁,是柑橘管护中的重要防治对象。

2.1症状表现

黄龙病的典型症状有3种,即黄梢型黄龙病、黄斑型黄龙病和缺素型黄龙病。黄梢型黄龙病的症状表现是,在病树外围部分枝条或树顶的新梢叶片不转绿而呈均匀的黄化,多发生在初发病树和夏秋梢少,叶片呈均匀的淡黄绿色,且极易脱落。斑驳型黄龙病的症状表现是,患病新叶转绿后从叶片基部、叶脉附近或边缘开始褪绿黄化,并逐渐扩大成黄绿相间的不均匀的斑块,在春、夏、秋梢上均有发生。缺素型黄龙病的症状表现是,开花多、结果少且小而畸形,病叶小,叶片的主侧脉绿色,而脉间叶肉呈淡黄或黄绿色,类似缺乏锌、锰、鉄等微量元素的症状。

2.2 发病机理

黄龙病的病原是类菌原体。它不能由汁液摩擦传播,也不能由土壤传播。主要通过苗木调运和带病病穗进行远距离传播,使无病的橘园成为病区。柑橘园内主要通过木虱和其它传病昆虫(如橘蚜)进行传播。病菌不耐高温,抗热力极差,在48℃的环境下经过5小时、60℃的环境下经过5分钟即会失去活力。黄龙病的发病率和病情轻重与许多因素有关。柑橘园内病树多、木虱量大时,黄龙病的发生率就大;从树龄来看,幼树易感病,中成年树较耐病;从树势上比较,树势强的抗病力强,树势弱的易感病;从季节上来看,春梢发病轻,夏秋梢发病重;从品种上来看,柑、橘、橙、柚类均可感病,但它们之间耐病力不同,柑、橘耐病力弱、感病后衰退快,而柚类、橙类耐病力较强。

3 综合防治措施

对柑橘黄龙病,至今尚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能彻底治愈。对其防治,只能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主要防治措施有:

(1)加强苗木检疫,防止病源的侵入和外输。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杜绝病穗、病苗和病果进入新种植区和无病区。

(2)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壮苗。

苗圃地应选择在无病区、隔离条件好的地区,或实行塑料棚隔离封闭式育苗。砧木种子应采自无病的树,播种前进行热水浸泡处理,即种子浸入50℃左右的热水中5分钟,捞出后再浸入55℃左右的热水浸泡50分钟。也可用1000倍的盐酸四环素液或盐酸土霉素液浸泡2小时。接穗应取于无病母树,最好是采自无病区,在嫁接前用1000倍的盐酸四环素液浸泡1.5小时,之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嫁接。

(3)及时防治虫害,消灭传播媒介,主要是消灭木虱和橘蚜。

做好冬季清园。冬季气温低,越冬期的木虱活动能力差,通过喷药能有效的杀灭,这是全年防治的关键。在春夏秋梢抽发整齐时,用40%水胺硫磷乳油800倍液、5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000-3000倍液喷杀木虱。在1/3以上的新梢上有蚜虫发生时,用50%马拉硫磷乳油或40%乐果乳油1000倍喷杀。

(4)尽快挖除病树,减少病菌来源。

在每次嫩梢转失去结绿后,要认真全面地检查每一棵树。一旦发现病株,要尽快挖除,不留残桩,并将其运至橘园外的空隙地全部烧成灰烬。橘园内应做到品种一致,及时摘除零星枝梢,使抽梢整齐,以减少产卵场所。砍除已果能力的衰弱树,减少病虫源。(5)及时注射药剂,降低危害程度。

对初发病的结果的树,用1000倍的盐酸四环素或青霉素液注射树干,对黄龙病有一定的抑制和防治效果。

(6)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对幼龄树,在生长的季节的4-8月份,每月施1次稀薄水肥,年施肥4-6次。对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