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第七章 复习资料

《大学物理》第七章 复习资料
《大学物理》第七章 复习资料

§11.1 磁感应强度 磁场的高斯定理 一、电场线与磁感应线的区别:

1、电场线是不闭合线,电场是有源场。

?=

?0εq S d E ?? 0=??

l d E ?? 2、磁感应线是闭合线,磁场是无源场。

0=??S d B ?? I l d B L

∑?=?0μ??

二、毕奥-萨伐尔定律:

??=204r e

l Id B r ???π

μ

???

????

⊥⊥??=)

,( sin 4 20r r e e B l d B l Id r Idl B ??????方向:大小:α

πμ

计算B ?

的解题步骤:

1. 取l Id ?,求B d ?

(大小、方向);

2. 将B d ?

分解成y x dB dB 、 ;分析对称性;

3. 求B ?

的大小和方向。

载流长直导线的磁感应强度: a I B πμ20= 载流圆线圈圆心处的磁感应强度:R

I B 20μ=

运动电荷的磁场:

204r e v q B r ????=πμ

B

?

1. 磁场环路定理的表达式为______;它表明磁场是________场。磁场高斯定理的表达式为______;它表明磁场的磁感应线是_______的。

2.如图,两段共心圆弧与半径构成一闭合载流回路,圆心角为θ,电流强度为I 。求圆心处的磁感应强度。

3. 内外半径分别为a 、b 的圆环,其 匀带有面密度为σ 的电荷,圆环以角速度ω 绕通过圆环中心垂直于环面的 轴转动,求:

μo σω(b 4.如图,两段共心圆弧与半径构成一闭合载流回路,圆心角为θ,电流强度为I 。求圆心处的磁感应强度。

方向向内)

(444sin 42

1020

202

012

020B B B a Idl B b Idl B r Idl r Idl dB a b -=====??θθπμπμπμαπμ

如图,一无限长薄平板导体,宽为a , 通有电流I ,求和导体共面的距导体 DDD 一边距离为d 的P 点的磁感应强度。

?

+====

d a d

dB

B dr

ar

I dB dr dI a I r dI dB πμπμ2200

dI

三、安培环路定理

安培环路定理: I l d B L

∑?=?0μ?

?

载流长直螺线管内的磁场:

nI B 0μ= 环形螺线管内的磁场:r

NI

B πμ20=

四、磁通量: ???=S d B m ?

?φ 穿过闭合曲面的磁通量

0cos >=θφBdS m

0cos <=θφBdS m

磁场的高斯定理: ??=?0S d B ?

习 题

1.磁感应强度B

沿闭合线L 安培环路定理为___________ 。 2.一根很长的半径为R 的圆柱形 导线均匀通有电流I ,现作一平面 S ,如图,长为 ,宽为2R 。试计算 通过平面S

的磁通量。

3.

矩形截面的螺绕环总匝数为N , 尺寸如图所示,求螺绕环内的磁感 强度B 和通过环截面的磁通量Φm 。

2.一根很长的半径为R 的圆柱形 导线均匀通有电流I ,现作一平面 S ,如图,长为 ,宽为2R 。试计算通过平面S 的磁通量。

2

102

2202

2020

1002222m m m R m R R m ldr

R Ir BdS R Ir B R I

r I I Bdl R

r ldr

r

I BdS r I B I Bdl R

r φφφπμφπμππμπμφπμμ+====

=''=<====>??????

五、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洛仑兹力: B v q F ?

???=

???

?????=)

的正负注意方向:大小:q qvB F B v q (sin ?

(qB mv R ⊥= , qB

m T π2= )

例1: 一带电粒子在磁场和电场区域留下径迹21l l ,若已知1l 半径为1R ,2l 半径为2R ,外

磁场B ?

均匀,CD 间电势差为U ,计算该带电

粒子的荷质比。

× × × ×

2

1

2221

22221122121BR BR U m q mv mv qU M

qBR v M qBR v qB mv R -=-==

==

例2:一块厚a 、宽b 的半导体放入B ?

的均

匀磁场中,通以电流。测得霍尔电势差为

)0(>=CD CD U V U 。求:(1)半导体是

P

型还是N 型?(2

(1) N 型

(2) Bb

V v Bvb bE V U Bv

E eE evB

F F H CD H H e m =======

六、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

一.安培定律: B l Id F L

???

??=

计算F ?

的解题步骤:

1.取l Id ?,求F d ?(大小、方向),B l Id F d ????=

2.将F d ?

分解成y x dF dF 、

;分析对称性 3.积分求F ?

的大小和方向 B l Id F L

?????=。

七、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

1.磁矩: n NIS P m ?

?=

??

???=

方向:面积的正法线方大小:NIS P m 单位:

2m A ?

2.磁力矩: B P M m ?

???=

???

????---?=右手螺旋法则

方向:大小:B P NISB M m ??θsin 单位: m N ?

M NISB =

M=

max

?∑=?∑=??∑=??=??????

?

??????

?

????∑L L r

i I

l d H I l d B B H H B q S d D S d E E D D E S S i q

r ???

????????????? 安培环路定律: = 场 = 磁场强度: 磁感应强度: 磁 高斯定理:= 场 = 电 电位移矢量: 电场强度: ----------

------------------------------ μμμμμε

εεεε00

例:如图所示,正方形线圈,边长为a ,通有电流I,置于磁场中,则线圈的磁矩m P ?

的大小为________,方

向________。线圈所

受磁力矩的大小

为________,

方向________。

例:如图所示,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线圈放在一无限长直导线旁,且两者共面.长直导线中通有电流I 1,三角形线圈中通 有电流 I 2,求线圈各

边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I

例:半径为R 的平面圆形线圈中载有电流I 2 ,另一无限长直导线AB 中载有电流 I 1,设 AB 通过圆心,并和圆形线圈在同一平面内(如图),求圆形线圈所受的磁力。

习 题

1.如图,半径为R 的半圆形导

线载有电流I ,放在 B

的匀强磁场中。求该半圆形导线所受的磁场力的大小和方向。

I

o

x

y

B

2.如图所示,一平面半圆形线圈放在一无限长直导线旁,且两者共面。长直导线和半圆形线圈中都通有电流 I 。求(1)AB 边受的磁场力的大小和方向;(2)BCA 半圆受的磁场力的大

小和方向。 (2cos 1cos x

tg x dx x x -=+?)

R

R

I

C

B

A I

3.如图所示,四分之一圆弧状的导线半径为R , 通以电流I, 处于B 的均匀磁场中。求圆弧状导线所受的安培力。

O

Y

4.正方形线圈可绕Y 轴转动,边长为l ,通有电流I 。现将线圈放置在方向平行于X 轴的均匀磁场B 中。求:(1)线圈各边所受的作用力;(2)要维持线圈在图示位置所需的外力矩。

Z

B X

Y

I

l

30o

大学物理学上下册公式(整合版)

大学物理公式集1 1概念(定义和相关公式) 1.位置矢量:r ,其在直角坐标系中:k z j y i x r ++=;222z y x r ++=角位置:θ 2.速度:dt r d V = 平均速度:t r V ??= 速率:dt ds V = (τ V V =)角速度: dt d θω= 角速度与速度的关系:V=rω 3.加速度:dt V d a =或 2 2dt r d a = 平均加速度:t V a ??= 角加速度:dt d ωβ= 在自然坐标系中n a a a n +=ττ其中dt dV a = τ(=rβ),r V n a 2 = (=r 2 ω) 4.力:F =ma (或F = dt p d ) 力矩:F r M ?=(大小:M=rFcos θ方向:右手螺旋 法则) 5.动量:V m p =,角动量:V m r L ?=(大小:L=rmvsin θ方向:右手螺旋法则) 6.冲量:? = dt F I (=F Δt);功:? ?= r d F A (气体对外做功:A=∫PdV ) 7.动能:mV 2/2 8.势能:A 保= – ΔE p 不同相互作用力势 能形式不同且零点选择不同其形式 不同,在默认势能零点的情况下: 机械能:E=E K +E P 9.热量:CRT M Q μ =其中:摩尔热容 量C 与过程有关,等容热容量C v 与等压热容量C p 之间的关系为:C p = C v +R 10. 压强:ωn tS I S F P 3 2= ?== 11. 分子平均平动能:kT 23=ω;理想气体内能:RT s r t M E )2(2 ++=μ 12.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NdV dN V f =)((意义:在V 附近单位速度间隔内的分子 数所占比率) 13. 平均速率:πμ RT N dN dV V Vf V V 80 )(= = ? ?∞ mg(重力) → mgh -kx (弹性力) → kx 2/2 F= r r Mm G ?2 - (万有引力) →r Mm G - =E p r r Qq ?420πε(静电力) →r Qq 04πε

(完整)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测试题

《力》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1、在下面所指出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A .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B .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 体 C .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 D .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放在支持面上的物体,其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与支持面垂直 B. 树上的苹果在下落时受到重力,落到地面后静止时不受重力作用 C. 重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D. 地球吸引物体,物体不吸引地球 4、如图所示,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5、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 的是( ) (1)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2)篮球撞击在蓝板上被弹回 (3)用力握小皮球,皮球变瘪 (4)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的满天飞 舞 A 、(1)(2) B 、(2)(3) C 、(3)(4) D 、(2)(4) 6、下列物体中没有弹力存在的是( ) A 、没有发生形变的弹簧 B 、拧紧的钟表发条 C 、竖直悬挂着钩码的弹簧 D 、拉开的弓 7、(2009?天水)体育课上用了多年的铅球,其表面磨损了一些,但没有发生变 人对跳板的压力 手对弓的拉力 手对弹簧的拉力 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 A B C D

化的是铅球的()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重力 8、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不再受重力的作用 B、走钢丝的杂技演员,手中握有一根长杆是为了表演起来更惊险好看 C、汽车在斜坡上行驶,它受到的重力垂直于坡面 D、玩具“不倒翁”不倒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重心很低 9、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测量的力不能超过量程 B、使用前轻轻拉动挂钩来回几次 C、使用前应校零 D、使用时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拉着 10、投篮球时,当篮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篮球() A、只受到手的推力 B、受到重力和推力 C、只受到重力 D、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11、欢欢用力提起一桶水,他对水桶施加了一个拉力,此时水桶对欢欢的手也加了一个拉力,这两个力的() A、大小相同 B、方向相同 C、大小和作用点相同 D、三要素相同 12、下列情况中产生的力,哪些不是弹力() A、手轻压钢条,使钢条变弯一些 B、脚踩饮料瓶,将它踩瘪 C、手轻拉弹簧,弹簧伸长些 D、运动员拉开弓,准备射箭 13、甲乙两人受到的重力之比是5:4,甲乙的质量比是() A、5:4 B、4:5 C、5:9 D、9:5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攻门,球飞入网窝。这时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运动员的头也感到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以上事实说明:。 2、网球运动员用网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了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二是力的作用是的.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改变,表明了力的作用效果还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3、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的道理制成的,用它可以直接检验墙壁是否. 4、某一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指在0.1N的刻度上,某同学没有校零,就用该弹簧测力计测一个3N的力,测得的结果为_______N。 5、人推车,车从静止变为运动。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重物挂在一根弹簧下面,弹簧被拉长,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6、用扳手拧螺母时,不仅要考虑到作用在扳手上的力的大小,还要考虑 力的和,因为它们都影响的作用效果。

(完整版)大学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大学物理》上册复习纲要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一、基本要求: 1、 熟悉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四个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会处理两类问题:(1)已知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2)已知加速度和初始条件求速度和运动方程。 2、 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二、内容提要: 1、 位置矢量: z y x ++= 位置矢量大小: 2 22z y x ++= 2、 运动方程: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 t z t y t x t )()()()(++= 3、 位移?: z y x ?+?+?=? 无限小位移:k dz j dy i dx r d ++= 4、 速度: dt dz dt dy dt dx ++= 5、 加速度:瞬时加速度: k dt z d j dt y d i dt x d k dt dv j dt dv i dt dv a z y x 222222++=++= 6、 圆周运动: 角位置θ 角位移θ? 角速度dt d θω= 角加速度22dt d dt d θ ωα== 在自然坐标系中:t n t n e dt dv e r v a a +=+=2 三、 解题思路与方法: 质点运动学的第一类问题:已知运动方程通过求导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包括它沿各坐标轴的分量;

质点运动学的第二类问题:首先根据已知加速度作为时间和坐标的函数关系和必要的初始条件,通过积分的方法求速度和运动方程,积分时应注意上下限的确定。 第二章 牛顿定律 一、 基本要求: 1、 理解牛顿定律的基本内容; 2、 熟练掌握应用牛顿定律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以微积分为工具,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的简单动力学问题。 二、 内容提要: 1、 牛顿第二定律: a m F = 指合外力 a 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 在直角坐标系中: x x ma F = y y ma F = z z ma F = 在曲线运动中应用自然坐标系: r v m ma F n n 2 == dt dv m ma F t t == 三、 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 1、 重力: mg 2、 弹性力: 弹簧中的弹性力kx F -= 弹性力与位移成反向 3、 摩擦力:摩擦力指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接触面上有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其方向总是与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大小: N f F F μ= 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为:N m f F F 00μ= 0μ静摩擦系数大于滑动摩擦系数μ 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一、 基本要求: 1、 理解动量、冲量概念,掌握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并能熟练应用。 2、 掌握功的概念,能计算变力作功,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 3、 掌握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熟练应用。 4、 了解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二、 内容提要 (一) 冲量

大学物理A期末复习

2016大学物理(64学时)期末复习 复习一、刚体部分 内容提要 转动惯量:离散系统,∑=2i i r m J 连续系统,?=dm r J 2 平行轴定理:2md J J C +=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ωJ L = 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dt dL J M = =α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021 L L Mdt t t -=? 力矩的功:?=θMd W 力矩的功率:ωM dt dW P == 转动动能:22 1 ωJ E k = 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2 22 1210 ωωθθθJ J Md -= ? 一、选择题 1.( )两个匀质圆盘A 、B 的密度分别为A ρ和B ρ,且B A ρρ>,质量和厚度相同.两圆盘的旋转轴均通过盘心并垂直于盘面,则它们的转动惯量的关系是: A 、B A J J < B 、B A J J = C 、B A J J > D 、不能判断 2.( )一力矩M 作用于飞轮上,飞轮的角加速度为1β,如撤去这一力矩,飞轮的角加速度为2β-,则该飞轮的转动惯量为: A 、 1 βM B 、 2 βM D 、2 1ββ-M 3. ( )A 与B 是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 球用一根不能伸长的绳子拴着, B 球用

橡皮筋拴着,把它们拉到水平位置,放手后两小球到达竖直位置时,绳子与橡皮筋长度相等,则此时两球的线速度 A 、 B A V V > B 、B A V V < C 、B A V V = D 、无法判断 4.( )用一条皮带将两个轮子A 和B 连接起来,轮与皮带 间无相对滑动, B 轮的半径是A 轮半径的3倍.如果两轮具有 相同的角动量,则A 与B 两轮转动惯量的比值为: A 、3:1 B 、9:1 C 、1:3 D 、1:9 5.( )某滑冰者转动的角速度原为0ω,转动惯量为0J ,当他收拢双臂后,转动惯量减少了41.这时他转动的角速度为: B 、410ω C 、4 30ω D 、45 0ω 6.银河系有一可视为球体的天体,由于引力凝聚,体积不断收缩。设它经过一万年体积收缩了%1,而质量保持不变.则它的自转周期将: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能判断 7.( )一子弹水平射入一木棒后一同上摆.在上摆的过程中,以子弹和木棒为系统,则总角动量、总动量及总机械能是否守恒结论是: A 、三量均不守恒 B 、三量均守恒 C 、只有总机械能守恒 D 、只有总动量不守恒 8.( )长为L 的均匀细杆OM 绕水平O 轴在竖直面内自由转动,今使细杆从水平位置开始自由下摆,在细杆摆动到铅直位置的过程中,其角速度ω,角加速度β如何变化 A 、ω增大,β减小 B 、ω减小,β减小 C 、ω增大,β增大 D 、ω减小,β增大 9(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椭圆运动,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卫星的动量P ,角动量L 及卫星与地球所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 E 是否守恒 A 、P 不守恒,L 不守恒,E 不守恒 B 、P 守恒,L 不守恒,E 不守恒 C 、P 不守恒,L 守恒,E 守恒 D 、P 守恒,L 守恒, E 守恒 E 、P 不守恒,L 守恒,E 不守恒 10. ( )如图2所示,A 和B 为两个相同绕着轻绳的 图1

大学物理第三版下册答案(供参考)

习题八 8-1 电量都是q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问:(1)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2)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 解: 如题8-1图示 (1) 以A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为负电荷 2 2 2 0) 3 3 ( π4 1 30 cos π4 1 2 a q q a q' = ? ε ε 解得q q 3 3 - =' (2)与三角形边长无关. 题8-1图题8-2图 8-7 一个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半圆环,电荷线密度为λ,求环心处O点的场强. 解: 如8-7图在圆上取? Rd dl= 题8-7图 ? λ λd d d R l q= =,它在O点产生场强大小为

2 0π4d d R R E ε? λ= 方向沿半径向外 则 ??ελ ?d sin π4sin d d 0R E E x = = ??ελ ?πd cos π4)cos(d d 0R E E y -= -= 积分R R E x 000 π2d sin π4ελ ??ελπ == ? 0d cos π400 =-=? ??ελ π R E y ∴ R E E x 0π2ελ = =,方向沿x 轴正向. 8-11 半径为1R 和2R (2R >1R )的两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单位长度上分别带有电量λ和-λ,试求:(1)r <1R ;(2) 1R <r <2R ;(3) r >2R 处各点的场强. 解: 高斯定理0 d ε∑? = ?q S E s 取同轴圆柱形高斯面,侧面积rl S π2= 则 rl E S E S π2d =?? 对(1) 1R r < 0,0==∑E q (2) 21R r R << λl q =∑ ∴ r E 0π2ελ = 沿径向向外

大学物理上册答案详解

大学物理上册答案详解 习题解答 习题一 1—1 |r ?|与r ? 有无不同? t d d r 和t d d r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t d d v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解:(1)r ?是位移的模,?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 r ?12r r -=,12r r r -=?; (2) 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t d d r ==v t s d d . t r 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有r r ?r =(式中r ?叫做单位矢),则 t ?r ?t r t d d d d d d r r r += 式中 t r 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 ∴ t r t d d d d 与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 题1—1图 (3)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t v a d d =,t 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 量. ∵有ττ (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 t v t v t v d d d d d d ττ +=

式中 dt dv 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t t r d ?d d ?d τ 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 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 2 y x +,然后根据v =t r d d ,及a =22d d t r 而 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 v =2 2 d d d d ?? ? ??+??? ??t y t x 及a = 2 22222d d d d ??? ?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 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 系中,有j y i x r +=, j t y i t x t r a j t y i t x t r v 22 2222d d d d d d d d d d d d +==+==∴ 故它们的模即为 2 22 222 2 22 2 22d d d d d d d d ? ?? ? ??+???? ??=+=? ? ? ??+??? ??=+=t y t x a a a t y t x v v v y x y x 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 22d d d d t r a t r v ==

大学物理公式大全下册

电磁学 1.定义: ①E 和B : F =q(E +V ×B )洛仑兹公式 ②电势:? ∞ ?= r r d E U 电势差:?-+ ?=l d E U 电动势:? + - ?= l d K ε(q F K 非静电 =) ③电通量:???=S d E e φ磁通量:???=S d B B φ磁通链: ΦB =N φB 单位:韦伯(Wb ) 磁矩:m =I S =IS n ? ④电偶极矩:p =q l ⑤电容:C=q/U 单位:法拉(F ) *自感:L=Ψ/I 单位:亨利(H ) *互感:M=Ψ21/I 1=Ψ12/I 2 单位:亨利(H ) ⑥电流:I = dt dq ; *位移电流:I D =ε 0dt d e φ 单位:安培(A ) ⑦*能流密度: B E S ?= μ 1 2.实验定律 ①库仑定律:0 204r r Qq F πε= ②毕奥—沙伐尔定律:204?r r l Id B d πμ?= ③安培定律:d F =I l d ×B ④电磁感应定律:ε感= –dt d B φ 动生电动势:?+ -??= l d B V )(ε 感生电动势:? - + ?=l d E i ε(E i 为感生电场) *⑤欧姆定律:U=IR (E =ρj )其中ρ为电导率 3.*定理(麦克斯韦方程组) 电场的高斯定理:?? =?0 εq S d E ??=?0 εq S d E 静 (E 静是有源场) ??=?0S d E 感 (E 感是无源场) 磁场的高斯定理:??=?0S d B ??=?0S d B (B 稳是无源场) E =F /q 0 单位:N/C =V/m B=F max /qv ;方向,小磁针指向(S →N );单位:特斯拉(T )=104高斯(G ) Θ ⊕ -q l

赵近芳版《大学物理学上册》课后答案

1 习题解答 习题一 1-1 |r ?|与r ? 有无不同? t d d r 和 t d d r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 t d d v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解:(1) r ?是位移的模,? 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 2r r -=,1 2r r r -=?; (2) 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 t d d r = =v t s d d .t r 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有r r ?r =(式中r ?叫做单位矢),则t ?r ?t r t d d d d d d r r r += 式中t r 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 ∴ t r t d d d d 与 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 . 题1-1图 (3) 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t v a d d = , t 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量. ∵有ττ (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 ,所以 t v t v t v d d d d d d ττ += 式中dt dv 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t t r d ?d d ?d τ 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 2y x +,然后根据v = t r d d ,及a = 2 2d d t r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 v = 2 2d d d d ?? ? ??+??? ??t y t x 及a = 2 22222d d d d ??? ?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 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j y i x r +=, j t y i t x t r a j t y i t x t r v 222222d d d d d d d d d d d d +==+==∴ 故它们的模即为

大学物理A期末试卷

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A 成绩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1.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3356x t t =-+(SI ),则该质点做 ( ) (A)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 (B)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负方向 (C)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 (D)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负方向 2.一质点在平面上作一般曲线运动,其瞬时速度为v ,瞬时速率为v ,某一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平均速率为v ,它们之间的关系必定有: ( ) (A)v v = ,v v ≠ (B)v v ≠ ,v v = (C)v v ≠ ,v v ≠ (D)v v = ,v v = 3.飞轮做加速转动时,轮边缘上一点的运动学方程为s=0.1t 3(SI)。飞轮半径为2m 。当此点的速率为v=30m/s 时,其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分别为 ( ) (A) 6m/s 2,450m/s 2, (B) 6m/s 2,90m/s 2, (C)3m/s 2,90m/s 2, (D)3m/s 2,450m/s 2, 4.质量为1kg 的弹性小球以20m/s 的速度垂直落向地面,又以10m/s 的速度弹回,设小球与地面的接触时间为0.1s ,则碰撞过程中小球对地面的平均冲力大小为 ( ) (A)30N (B)10N (C)300N , (D)100N 5.质点系内力可以改变: ( ) (A)系统的总质量, (B)系统的总动能 (C)系统的总动量, (D)系统的总角动量 6.如图所示,一摆由质量均为m 的杆与圆盘构成,杆长等于圆盘直径D 的2倍,则摆对通过O 点并与圆盘平面垂直轴的转动惯量为 ( ) (A)17724 mD 2 (B)174 mD 2 (C)17524 mD 2 (D)176 mD 2 7. 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具有固定转轴的刚体上,如果这几个的矢量和为零,则此刚体 (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忽略空气对物体的作用时,被抛出去的篮球在空中的受力情况是() A.受到重力和手对它的作用力B.受到手对它的作用力 C.只受到重力D.受到重力和前冲力 2 . 下列是对一枚一元硬币的有关物理量进行估测,你认为合理的是() A.体积大约是2 .5m3B.质量大约是2 .5kg C.直径大约是2 .5cm D.将一枚一元硬币从地上捡到课桌上做功约为5J 3 . 体育活动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力扣杀排球时手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力作用 C.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维持 D.铅球落地后将地面砸了个坑,说明铅球受力发生了形变 4 . 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挂甲物体时,指针指在A处,挂乙物体时,指针指在B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体比乙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 B.乙物体比甲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 C.两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一样大 D.无法确定甲、乙两物体对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 5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弹簧可以制做测力计,是因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B.手中的石头释放后,会下落得越来越快,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小型汽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目的是减小人的惯性 D.在平静的水面上,一只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两只船将同时从静止开始向相反方向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6 . 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教室前门的高度约为1m B.小佳同学的正常体温约37℃ C.家用电脑的额定功率约1000W D.此张物理试卷重约2N 7 . 小鹏在福田区保税区乘坐无人驾驶公交车参观,在无人驾驶公交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道路旁的建筑B.沿途的路灯杆C.公交车的车厢D.迎面来的轿车 8 . 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鸟受到的力大B.飞机受到的力大 C.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9 . 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2m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2cm C.一个初中生的质量约50kg D.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10kg 10 . 已知g=9.8N/kg,关于5kg和49N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kg=49N B.5kg>49N C.5kg<49N D.不是同一物理量,无法比较 11 .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大学物理(上册)参考答案

第一章作业题 P21 1.1; 1.2; 1.4; 1.9 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和位置的关系为 a =2+62 x ,a 的单位为2 s m -?,x 的单 位为 m. 质点在x =0处,速度为101 s m -?,试求质点在任何坐标处的速度值. 解: ∵ x v v t x x v t v a d d d d d d d d === 分离变量: x x adx d )62(d 2 +==υυ 两边积分得 c x x v ++=32 2221 由题知,0=x 时,100 =v ,∴50=c ∴ 1 3s m 252-?++=x x v 1.10已知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 a =4+3t 2 s m -?,开始运动时,x =5 m , v =0, 求该质点在t =10s 时的速度和位置. 解:∵ t t v a 34d d +== 分离变量,得 t t v d )34(d += 积分,得 1 223 4c t t v ++= 由题知,0=t ,00 =v ,∴01=c 故 2234t t v + = 又因为 2 234d d t t t x v +== 分离变量, t t t x d )23 4(d 2+= 积分得 2 3221 2c t t x ++= 由题知 0=t ,50 =x ,∴52=c 故 52123 2++ =t t x 所以s 10=t 时 m 70551021 102s m 1901023 10432101210=+?+?=?=?+ ?=-x v 1.11 一质点沿半径为1 m 的圆周运动,运动方程为 θ=2+33 t ,θ式中以弧度计,t 以秒

人教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大全

人教初中物理第七章力 知识点大全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知识点1:力 1.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叫做力。 2.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单位和表示符号: (1)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N)。托起一个鸡蛋大约是1N。 (2)力的表示符号:F。 4.补充: (1)一个力的产生必须有两个物体,即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接触力:推力、拉力、阻力、摩擦力等),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非接触力:磁力、重力)。 知识点2:力的作用效果 1.意义: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力的存在。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例子: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例子: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知识点3:力的三要素和表示方法 1.内容: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 作用效果。 2.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知识点4:弹力 1.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2.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3.影响因素:物体的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越大。(弹力大小的定性) 4.补充: (1)弹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塑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知识点5:弹簧测力计 1.概念: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2.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 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即在一定 的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和与弹簧的形变量成 正比) 3.种类:盒型弹簧测力计、圆筒型弹簧测力 计。 4.补充: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

大学物理(下)答案

大学物理学答案【下】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习题9 9.1选择题 (1) 正方形的两对角线处各放置电荷Q,另两对角线各放置电荷q,若Q所受到合力为零, 则Q与q的关系为:() (A)Q=-23/2q (B) Q=23/2q (C) Q=-2q (D) Q=2q [答案:A] (2)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若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则该面内必定没有电荷; (B)若高斯面内没有电荷,则该面上的电场强度必定处处为零; (C)若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不为零,则该面内必定有电荷; (D)若高斯面内有电荷,则该面上的电场强度必定处处不为零。 [答案:D] (3) 一半径为R的导体球表面的面点荷密度为σ,则在距球面R处的电场强度() (A)σ/ε0 (B)σ/2ε0 (C)σ/4ε0 (D)σ/8ε0 [答案:C] (4) 在电场中的导体内部的()

(A)电场和电势均为零;(B)电场不为零,电势均为零; (C)电势和表面电势相等;(D)电势低于表面电势。 [答案:C] 9.2填空题 (1) 在静电场中,电势不变的区域,场强必定为 [答案:相同] (2) 一个点电荷q放在立方体中心,则穿过某一表面的电通量为若将点电荷由中心向外移动至无限远,则总通量将。 [答案:q/6ε0, 将为零] (3) 电介质在电容器中作用(a)——(b)——。 [答案:(a)提高电容器的容量;(b) 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4) 电量Q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的球体内,则球内球外的静电能之比 [答案:5:6] 9.3 电量都是q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问:(1)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2)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 解: 如题9.3图示 (1) 以A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为负电荷 1q212cos30?=4πε0a24πε0qq'(2a)3 解得q'=-q 3

大学物理(上)知识总结

一 质 点 运 动 学 知识点: 1. 参考系 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而选作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要作定量描述,还应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2. 位置矢量与运动方程 位置矢量(位矢):是从坐标原点引向质点所在的有向线段,用矢量r 表示。位矢用于确定质点在空间的位置。位矢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 k ?)t (z j ?)t (y i ?)t (x )t (r r ++== 称为运动方程。 位移矢量:是质点在时间△t 内的位置改变,即位移: )t (r )t t (r r -+=?? 轨道方程: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方程。 3. 速度与加速度 平均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即: t r v ?? = 速度,是质点位矢对时间的变化率: dt r d v = 平均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t s v ??= 速率,是质点路程对时间的变化率:ds dt υ= 加速度,是质点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dt v d a = 4. 法向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 加速度 τ?a n ?a dt v d a t n +==

法向加速度ρ =2 n v a ,方向沿半径指向曲率中心(圆心),反映速度方向的变化。 切向加速度dt dv a t =,方向沿轨道切线,反映速度大小的变化。 在圆周运动中,角量定义如下: 角速度 dt d θ= ω 角加速度 dt d ω= β 而R v ω=,22n R R v a ω==,β==R dt dv a t 5. 相对运动 对于两个相互作平动的参考系,有 'kk 'pk pk r r r +=,'kk 'pk pk v v v +=,'kk 'pk pk a a a += 重点: 1. 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 物理量,明确它们的相对性、瞬时性和矢量性。 2. 确切理解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量和线量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计算问题。 3. 理解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能分析与平动有关的相对运动问题。 难点: 1.法向和切向加速度 2.相对运动问题 二 功 和 能 知识点: 1. 功的定义 质点在力F 的作用下有微小的位移d r (或写为ds ),则力作的功定义为力和位移的标积即 θθcos cos Fds r d F r d F dA ==?= 对质点在力作用下的有限运动,力作的功为 ? ?=b a r d F A 在直角坐标系中,此功可写为

大学物理A活页作业

练习1 质点运动学(一)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 1. 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 j bt i at r 22 (其中a 、b 为常量), 则该质点作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变速直线运动. (C) 抛物线运动. (D)一般曲线运动. [ ] 2.一质点在平面上作一般曲线运动,其瞬时速度为v ,瞬时速率为 ,某一时间内的平均 速度为v ,平均速率为v ,它们之间的关系必定有: (A )v v v,v (B )v v v,v (C )v v v,v (D )v v v,v [ ] 3.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运动学方程为x = 6 t -t 2 (SI),则在t 由0至4s 的时间间隔内,质点 的位移大小为___________,在t 由0到4s 的时间间隔内质点走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___. 4.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坐标x 与时间t 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则该质点在第 秒瞬时 速度为零;在第 秒至第 秒间速度与加速度同方向. 5. 有一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t 时刻的坐标为x = t 2 – 2 t 3 (SI) .试求: (1) 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 (2) 第2秒末的瞬时速度; (3) 第2秒内的路程. x (m) t (s) O

6. 什么是矢径矢径和对初始位置的位移矢量之间有何关系怎样选取坐标原点才能够使两者一致 练习2 质点动力学(一)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 1.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两滑块A 和B 通过一轻弹簧水平连结后置于水平桌面上,滑块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均为 ,系统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匀速 运动,如图所示.如突然撤消拉力,则刚撤消后瞬间,二者的加速度a A 和a B 分别为 (A) a A =0 , a B =0. (B) a A >0 , a B <0. (C) a A <0 , a B >0. (D) a A <0 , a B =0. [ ] 2. 体重、身高相同的甲乙两人,分别用双手握住跨过无摩擦轻滑轮的绳子各一端.他们从同一高度由初速为零向上爬,经过一定时间,甲相对绳子的速率是乙相对绳子速率的两倍,则到达顶点的情况是 (A)甲先到达. (B)乙先到达. (C)同时到达. (D)谁先到达不能确定. [ ] 3. 分别画出下面二种情况下,物体A 的受力图. (1) 物体A 放在木板B 上,被一起抛出作斜上抛运 动,A 始终位于B 的上面,不计空气阻力; A F x B A A B B C (1) v

大学物理第五版下册

第9、10章 振动与波动习题 一、选择题 1. 已知四个质点在x 轴上运动, 某时刻质点位移x 与其所受合外力F 的关系分别由下列四式表示(式中a 、b 为正常数).其中不能使质点作简谐振动的力是 [ ] (A) abx F = (B) abx F -= (C) b ax F +-= (D) a bx F /-= 2. 如图4-1-5所示,一弹簧振子周期为T .现将弹簧截去一半,仍挂上原来的物体, 则 新的弹簧振子周期为 [ ] (A) T (B) 2T (C) 1.4T (D) 0.7T 3. 在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中,振动相位)(?ω+t 的物理意义是 [ ] (A) 表征了简谐振子t 时刻所在的位置 (B) 表征了简谐振子t 时刻的振动状态 (C) 给出了简谐振子t 时刻加速度的方向 (D) 给出了简谐振子t 时刻所受回复力的方向 角, 然后放手任其作4. 如图4-1-9所示,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 使摆线与竖直方向成 微小的摆动.若以放手时刻为开始观察的时刻, 用余弦函数表示这一振 动, 则其振动的初相位为 [ ] (A) (B) 2π 或π2 3 (C) 0 (D) π 5. 两质点在同一方向上作同振幅、同频率的简谐振动.在振动过程中, 每当它们经过振幅一半的地方时, 其运 动方向都相反.则这两个振动的相位差为 [ ] (A) π (B) π32 (C) π34 (D) π5 4 6.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 振动方程为)cos( ?ω+=t A x . 则在2 T t =(T 为振动周期) 时, 质点的速度为 [ ] (A) ?ωsin A - (B) ?ωsin A (C) ?ωcos A - (D) ?ωcos A 7. 一物体作简谐振动, 其振动方程为)4πcos( +=t A x ω.则在2 T t = (T 为周期)时, 质点的加速度为 (A) 222ωA - (B) 222ωA (C) 223ωA - (D) 22 3ωA 8. 一质点以周期T 作简谐振动, 则质点由平衡位置正向运动到最大位移一半处的最短时间为 [ ] (A) 6T (B) 8 T (C) 12T (D) T 127 9. 某物体按余弦函数规律作简谐振动, 它的初相位为2 π 3, 则该物体振动的初始状态为 [ ] (A) x 0 = 0 , v 0 0 (B) x 0 = 0 , v 0<0 (C) x 0 = 0 , v 0 = 0 (D) x 0 = A , v 0 = 0 10. 有一谐振子沿x 轴运动, 平衡位置在x = 0处, 周期为T , 振幅为A ,t = 0时刻振子过2 A x = 处向x 轴正方θ + 图4-1-9 图4-1-5

大学物理A(一)期末复习题

[1].质点作曲线运动 ,在时刻t 质点的位矢为 r ,速度为v,速率为v,t 至(t + t)时间内的位移为 r ,路程为 s,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为 r(或称 |r |),平均速度为v,平均速率为 v . (1)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c) (A) |r |=s=r (B) |r |≠s ≠r,当t →0时有|d r |=ds ≠rd (C) |r |≠r ≠s,当t →0时有|d r |=dr ≠ds (D) |r |≠s ≠r,当t →0时有|d r |=dr=ds (2)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b) (A) |v | = v | | = v (B) |v |≠v | |≠ v ,v ,v (C) |v | = v | |≠ v (D) |v |≠v | | = v ,v ,v [2].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位矢 r (x,y)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 , 即 dr d r ds 2 dy 2 (1) (3) dx . ;(2) ; ; (4) dt dt dt dt dt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A ) 只有(1)(2)正确 (B)只有(2)正确 (C ) 只有(2)(3)正确 (D)只有(3)(4)正确 [3]. 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v 表示速度,a 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a t表示切向加 速度.对下列表达式,即 (1)dv/dt =a ;(2)dr/dt =v ;(3)ds/dt =v ;(4)dv/dt |=a t.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

1

[4].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 (A)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 (B)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 (C)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D)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5].已知质点沿x轴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x 2 6t22t3,式中x的单位为m,t的单位 为s.求: (1)质点在运动开始后4.0s内的位移的大小; (2)质点在该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3)t=4s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6].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r2t i(2 t2)j,式中r的单位为m,t的单位为s.求: (1)质点的运动轨迹; (2)t=0及t=2s时,质点的位矢; (3)由t=0到t=2s内质点的位移r和径向增量r [7].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x 10t 30t2 y 15t 20t2 式中x,y的单位为m,t的单位为s. 试求:(1)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8].质点沿直线运动,加速度a=4-t2,式中a的单位为m·s-2,t的单位为s.如果当 t=3s 时,x=9m,v=2m·s-1,求质点的运动方程. [9].一石子从空中由静止下落 ,由于空气阻力,石子并非作自由落体运动,现测得其加速度a= A-Bv,式中A、B为正恒量,求石子下落的速度和运动方程. [10]. 一质点具有恒定加速度a=6i+4j,式中a的单位为m·s-2.在t=0时,其速度为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教案

7.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2 、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3 、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1 、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测未知的知识。 2 、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 2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难点: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结果的评估。 【教学方法】 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具:投影仪、投影片。 学具: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板书设计】 已学的电学物理量:电流I、电压U、电阻R。

猜测三者之间的关系:I=UR、I=U/R、I=U-R、…… 实验所需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实验电路图:见图-1实验电路图:见图- 10 记录表格:R=5Ω 电压(V) 电流(A) R=10Ω 电压(V) 电流(A)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复习提问: ①我们学过的电学部分 的物理量有哪些? ②他们之间有联系吗? ③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它的电流如何变化?当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如何变化?学生以举手的形式回答 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 写在学案上。 这部分问题学生以前已 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大 部分学生回答得很正 确,即使有少数同学回 答错误也没有关系,学 生之间会进行纠正。 提问:电压增大,电流也随着增大,但是你知 道电流增大了多少吗?让学生猜测电流I、电压U、电阻R之间的关系学生大胆猜想。 不论对错,教师都应认 真对待,但应该注意: 猜想不是瞎猜、乱猜, 不是公式越多越好,应 该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 的基础上有根据,符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