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及其翻译
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规,因此高职学生的休闲质量和品位偏低。
2、应试教育下的休闲方式单调,休闲技能低下虽然现代教育倡导素质教育,我国应试教育的外壳,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寻求生活的意义。
学生们记得要上课、要考试、要实习、要竞赛,要去听各类学术讲座,却唯独忘记抽点空闲去思考、去发展兴趣、去寻求心灵的宁静与精神的成长。
鉴于各种客观原因,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休闲教育还未引起高度重视,仍处于"拓荒"阶段,对学生休闲能力、技能的培训,远远不足以让学生重视自己的休闲生活,基本的休闲技能和素质缺乏,只局限在学习范围之内。
当前学生头脑中的所谓的"休闲"的全部内容及生活几乎都离不了单一的主题和形式———学习。
这也与当前组织指导休闲教育不够有着较大的关联,以致他们的休闲生活,随心所欲,缺乏安排,带有明显的偶然性和随意性。
闲暇时间增加了,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使休闲时间的利用价值最大化?人们在寻求一种如何休闲的方法!而休闲教育就是教人从小就学会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时间,学会欣赏生命和生活、学会各种形式的查、学会对价值的判断、学会选择和规避问题的方法、学会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各种技能。
开设休闲有关课程,培养正确的休闲理念和休闲观,加强休闲的意识,提高休闲质量和休闲技能,培养专业的休闲教育人才,将休闲教育作为高职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片面的把休闲与学习对立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休闲质量和档次。
■参考文献[1]马惠娣.闲暇时间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06)[2]赵谦.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职生休闲现状分析与休闲教育思考[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3]赵侠刘玉娟.通识教育视阈下大学生休闲教育[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张芳芳贺志波.培育大学生的科学休闲观[J]潍坊学院学报2012.(2)1.引言语言的模糊性和精确性互为条件依存在语言系统中。
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语言及其汉译策略

但是 , 假如通 过约定 的方 法 完全 消 解 了词语 中的模
广告 中模糊语 言 的使 用也 引起 了许 多学者 的兴 趣 。钟守满 、 凌 (00 认 为广 告 中模 糊语 言和模 王 20 )
糊 言语的 出现 是 为 了满 足 广 告 语 言 表 达 交 流 的需
摘要 : 性是人 类语言 的基本特 性之 一。为 了更好 地 实现 广告功 能 , 模糊 英语 广告语 言往往 带有很大 的模糊性 , 这主要 体现在语 音 、 词语 、 句子等 层 面。本文用丰 富的 实例 分析 英语广告 中的模糊 现 象,
并提 出相应 的汉译 策略。 关键词 : 告英语 ; 糊语 言 ; 广 模 翻译 策略
中的运用。曹钦明、 赖淑明(05 , 20 )廖东红(05对 20 ) 广告语中的模糊修辞及其语用功能进行了论述。贡
灵敏 、 (O7对 广 告 中 的模 糊 词语 进 行 了统计 蒋跃 2o )
学和语用 学分析 。英 语广 告 中模 糊 语 言大 量 存在 , 许多 富有创 意的广告 正是借 助于语 言 的模糊 性而独
模糊 学 是 美 国 科 学 家 查 德 ( .A.Zdh 于 L ae) 16 年创立 的一 门新 兴 学科 。模 糊 学诞 生后 , 95 引起
了广大学者对 模糊理论 的极大 关注 。伍铁平先 生 的
长期 以来 , 们 在各 领 域 的研究 都 崇 尚精 确而 人 力避 模糊 。就 语 言 的使 用 而 言 , 莱 斯在 会话 含义 格 理论 中指 出要注 意语言 的准确 性 。实 际上 ,人类生 “
7 6
言不仅包括 那些 中介 过 渡性 的词语 , 还包 括 那些 中
模糊语在英语书面广告中的语用分析

在 此 类 广 告 中 , 没 有 多 的 语 境 供 消 费 者 推 断 的出现 , 表达 更客 观 。 使 例如 :
F r mo e t a en ur nd a h f o r h n a c t y a al,Pa e Phiipe ha e tk lp s be n ntig “ntig ohn” ayhn”和 “ ” i 的指 称 。 t 这些 广告不是 要 介绍 产品 , 而是 传播 其公 司独有 的观 念 。由此 , 类 广告 赋 予品牌 一种 独特 的 k o na e iet ac e ol .瑞 ! P t P ip e 这 n w s h n s w t i t r (  ̄ ae hl p 手表) t f h nh w d k i
2 l 年 4月 01
和 上暑 j . 季 : 。 & i t |
第 1期 3
总5I 2 期
V l 翱 N .3 o 5 O 1
模 糊 语 在 英 语 书 面 广 告 中 的 语 用 分 析
于晓 ( 南 财 经大 学 经 贸外语 学 院 四川 成 都 6 13 ) 西 11 0 中图分 类号 : 3 H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8 9 5 2 1 ) 4 0 6 — 2 1 0 — 2 X( 0 1 0 — 1 3 0
广告 应该 以事 实为 准 。 广告 语 中模 糊 语 的使 用 , 以避 免 绝对 情 况 可
I p s bes ohn !阿迪 达 斯) m os l intig( i
A yhn o s l.( 宁) n tigi p si e 李 s b
I a o tf nd i 匹克) c !
尔德 在 其著 作 中都 对 模 糊语 有所 讨 论 。( 铁平 , 9 99 ) 直 到 含 义非 常 : 但 7 消 耐克 用 “o 而 不用 d”
《老子》语言的模糊性及其翻译的“留白”

差异。连淑能[ 】 】 先生在 比较 中西悟性与理性思维差异 的基础上指 出, 汉语遣词造句成章的最大特点是意合 。 这种轻形式 结构的意合性决定 了汉语模糊语言在 词义 上的多向度与结构上 的多维度 。
言都存在模糊性,但是 ,各 民族在世界观和思维方式 上 的差异,必然反映为特定的语言模糊性 。汉字 是平
面型文字 ,与线型文字存在外部形态与 内部结构上 的
若 “ ”【 若 “ ” 【 1若 “ 神 ’ 1 ,谓 母 2’ 】 ( 牝 4 】 ( 谷 ’【() J 4 “ ’[ 谓 “ 大 ’2 ’ 朴”[ 56谓 ‘ 】 ( 2 97 ‘ ] , 天下根 ”【 ¨。老子给 ( 2 ) 】 (
显对 应使 “ ”的东方蕴涵丧失殆尽 。 道 ( 二)句子层面 《 老子》的句式特点是大量 的零句与整句组合 ,
言特征,结合英汉语言 的差异评析模糊 内涵在译 本中 的缺损,进而从道家语言观着手探讨 《 老子》的模糊 语言与道家思想的内在联系,指出译文 中模糊的缺损 是 中国哲学和美学思想应该怎样被西方读者认识 的一 种剥夺,主张 以翻译 “ 留白”为译语读者保留汉文化 模糊语 言所具有的意义 内蕴和 开放性解读 空间。
一
形式复杂 多样又整齐匀称 ,对偶、对照 、排 比、反复
等修 辞的运用成就 了全文 的韵文特色 ,使之摆脱语法
的形式局 限:为追求字数相等 的上下联,单句一般为 无主句和省略句,而复句也少用或不用关联;这就使
得主 体与事件 以及 单句 间的逻辑关系呈现多元潜势 。
、
《 子 》语 言 的模 糊 性 的特 征 老 及 其 在英 译 中的缺 损
语用学:语用模糊浅析

语⽤学:语⽤模糊浅析 引⾔ ⾃从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L.A.Zadeh)1965年在《信息与控制》杂志上提出了著名的模糊理论,使“模糊集”成为⼀个科学术语以来,就诞⽣了⼀系列模糊学的边缘学科。
语⾔的模糊性研究以及模糊语⾔学的研究也就应运⽽⽣了。
国内从伍铁平先⽣的论著和论⽂开始,就兴起了对模糊语⾔研究的热潮,随着研究的深⼊,⼈们普遍认为这种局限于语义模糊的研究已经不能解决复杂的语⾔世界和⾔语交际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们认为⾮常有必要把语境考虑到模糊语⾔的研究范围之内,由此,对语⽤模糊的研究势在必⾏。
本⽂试图从宏观的⾓度对语⽤模糊的术语界定,产⽣原因以及功能问题进⾏分析和探讨,以期推动对语⽤模糊现象的进⼀步深⼊研究。
1.语⽤模糊的术语界定 “语⽤模糊”这个术语最早是七⼋⼗年代由利奇(cf.Leech1977);布朗和列⽂森(Brown&Levinson1978[1987])提出来的。
90年代,国内外的学者们对语⽤模糊的界定,以及与语法歧义的对⽐进⾏了较系统的研究。
⽽学术界对语⽤模糊的术语和概念⼀直存在争议(俞东明1997;张乔1998)。
如俞东明(1997)沿袭了托马斯(J.Thomas1995)的定义:语⽤模糊(Vagueness)是指说话⼈在特定的语境或上下⽂中使⽤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同时表达数种⾔外⾏为或⾔外之⼒这类现象。
⽽从Kempson(1977)的Vagueness发展⽽来的何⾃然则⽤语⽤含糊统指约略,模糊,笼统,两可,含混,暗喻,弱陈,反讽,夸张等。
他认为语⽤含糊是指“从语⾔的使⽤和理解的⾓度谈语⾔的不确定性”。
他不但要研究看似是词汇,实际上是话语中的“模糊限制语”(hedge),还包括那些被不少⼈认为是“语义模糊”,⽽实际上是语⽤模糊的现象。
综观以上两派对于“语⽤模糊”的界定。
俞认为何⾃然⽤pragmaticvagueness,实际上是指语义模糊(vagueness)和模糊限制语(hedges),前者属于语义学的研究范畴,⽽后者主要是模糊语⾔学的研究对象。
模糊语在外交语言中的语用功能探究

模糊语在外交语言中的语用功能探究摘要:模糊语在口头交际和书面表达中使用频繁,它具有多种不同的语用功能,恰当使用模糊语可以使话语委婉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从而更好地维系和改善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
本文以外交语言为例,外交语言中模糊语的特点及其语用功能,从而表明外交事务中,人们常用模糊策略来实现诸如礼貌、委婉、自我保护或留有余地等各种语用功能。
关键词:模糊语外交语言语用功能1. 引言模糊语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是语言使用者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利用某种特殊语境和对方话语中含糊的、不确定的表达方式,以便达到某种交际效果的语言现象。
何自然(1988)认为语用模糊指语言运用中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可能性、模棱两可和笼统性[1]。
他还指出“说话人有意含糊其辞,使用模糊语或模糊限制语,把话说得模棱两可”是一种“间接礼貌策略”[2]。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适当使用模糊限制语,将话语说得不确定,以便留有回旋的余地,避免与听话人的想法或意愿直接相悖,从而实现理想的交际目的。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属性,在日常语言中,模糊语比比皆是,从而使得我们的日常语言丰富多彩,委婉含蓄。
由于模糊语独特的语义特征和丰富的语用功能,对它的研究对于指导人们之间的有效交际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以政治外交用语为例,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外交语言中模糊语的特点及其语用功能。
2.外交语言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分析政治外交用语的一大特色就是使用模糊限制语。
外交用语的表达和时事政治观点的阐述通常代表着某个政党,某个政府的政策、法令和决定以及时事政治的变幻莫测,模糊语的巧妙使用则体现了外交发言人的睿智及其语言的灵活。
2.1 外交语言的特点外交语言的模糊在外交界誉被誉为为“建设性模糊”。
政治外交的一个技巧手段便是巧妙使用模糊语言。
在外交事务中,外交人员往往为了某种政治目的,故意含糊其辞,不直截了当提供信息,他们所用语言词汇常含有与字面意义不同的言外之意。
浅谈模糊语言的模糊性及其语用价值

知识文库 第9期40 浅谈模糊语言的模糊性及其语用价值李林蔚作为反映客观世界,表达思维结果的语言,必然存在模糊形式。
模糊语言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不容忽视的。
正确认识模糊语言的科学概念,特征,和使用价值,对我们研究语言使用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模糊理论和模糊语言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控制论专家1965年在其发表的《模糊集》中提出的,他指出:“在现实物质世界所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
”客体界限不精确,就必然使反映客体的词的意义出现模糊。
此后,通过语言学界的研究表明:形容词,概数词,程度副词和一部分时间名词,时间副词属于模糊词;受形容词,程度副词修饰或限制的短语也带有模糊性。
那到底什么是模糊语言呢?我们通俗地解释它,就是运用上述模糊词或模糊短语进行表达,其概念的内涵外延难以确定的语言。
另外,有的句子虽然表面上没有模糊词语出现,但句义模糊广泛,其外延也难以确定,这些句子也属模糊语言。
一、模糊语言的分类 1、语音模糊从语言本身和实际语用方面我们可以将分为:语音模糊,这点主要体现在我们语言的口语中,因为无论哪种语言,其音素都是模糊的,我们无法用确定不变的规定来将每个音素的发音作硬性规定。
2、词义模糊我们知道,通常在描述客观事物的时候我们通常将词作为表达的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概括反映。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说:“一个词语具有一个或多或少的模糊的意义。
”这样的词语比比皆是,甚至对每个词语,无论是表达抽象概念或是具体概念的,我们都可用模糊性来分析它。
3、语句语义模糊这类的模糊性源于语词意义模糊,通常它要出现在一定的句法组合结构中,这种模糊性才体现出来。
比如,“那是玛丽的书。
”我们可以理解为“那是玛丽写的书”或“那是玛丽带来的书”或“那是玛丽学习的书”等等。
又如“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可以解释为“开飞机可能有危险”或“开着的飞机可能有危险”。
对于语句语义的模糊通常求助于语境来解决。
模糊的取与舍从葛浩文译本看丰乳肥臀中模糊语言翻译

模糊的取与舍从葛浩文译本看丰乳肥臀中模糊语言翻译葛浩文是众所周知的中国文学翻译家,他的作品涵盖了许多经典的中文小说,其中包括莫言的《丰乳肥臀》。
在翻译中,葛浩文运用了一些模糊的语言,使得原文的情感和意义能够在目标语言中得到较好的传达。
本文将通过分析葛浩文译本中的模糊语言翻译来探讨其对《丰乳肥臀》中取舍问题的影响。
首先,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模糊语言,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中的意义和情感。
在《丰乳肥臀》这部小说中,莫言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情绪变化,将读者带入到了一个富有想象力和感性的世界中。
葛浩文翻译时选用了一些模糊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或许"、"似乎"、"好像"等,以模糊的方式呈现出原文中的情感和意义。
这些模糊词汇使得译文更加灵活,更加接近原文的表达效果,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其次,在《丰乳肥臀》这部小说中,取与舍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之一。
莫言通过描写主人公李半山与家人、社会之间的矛盾与抉择,探讨了人性中的取舍问题。
而在葛浩文的译本中,模糊语言的运用使得这个主题更加突出。
葛浩文通过翻译中的语气、词汇和句式选择,传达了李半山在面对各种抉择时的内心挣扎和纠结。
例如,在描述李半山与妻子尚维英的关系时,葛浩文运用了一些模糊的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在取与舍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此外,葛浩文的翻译中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因素。
《丰乳肥臀》这部小说中涉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封建制度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描写。
葛浩文在模糊语言的运用中,融入了一些中国文化特色,使得译文更加贴近原著的文化背景。
例如,在描述李家家风时,葛浩文运用了一些直译和模糊的表达方式,将中国传统家族观念和封建礼仪体系传达给了西方读者。
最后,葛浩文的译本中的模糊语言翻译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批评者认为,模糊语言的运用会导致原文的意义和情感在翻译中并不完全得到传达。
他们认为,模糊语言使得译文在表达上变得模糊不清,读者很难理解原文的真实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糊语 言的语用分析及其翻译
文/刘志芳
摘 要 :模 糊 语 言作 为 自然 语 言 的一 种 重 要 表 现 形 式 ,也 是 语 言 自身 所 具 有 的 本 质 属性 ,在 社 会 生 活 中 的 作 用越 来 越 明 显 , 引起 了更 多 的 关 注 和 讨 论 。 其 主 要 表 现 在 语 篇 和 语 境 的应 用 中 ,也 就 是 指语 言 的 语 用 变异 , 据 此试从语 用的 角度 来分析模 糊语 言能够比较 准确地解释其 功能 。本文主要讨论 了模糊语 言的性 质 ,理解 、特 点、语 用功能及其 翻译 ,并 强调 了模糊语 言在 实际生活中的作 用。 关键词 :模 糊语 言 ;语 用 ;特 点 ;功能 ;翻译
译 理 论 及 实践 。
参考文献 :
[ 黎 千驹 . 1 1 模糊修辞学导论【 . M】 北京 : 光明 日报出版社 ,0 6 20 . [ 伍铁平 . 2 】 模糊语 言学[ . MI 上海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9 9 19 . 【 文旭 . 3 】 从语义场理论看语言的模糊性【 . J 外语学刊 ,9 5 () ] 1 9 ,1
中图分类号 :H 0 0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9 6 2 1 )0 4c一 l 卜 0 0 9 性 同样 都 是 自然语 言 的 客 观 属 性和基本属性 。其 中,模糊语言在人类的实际生活 中起 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正确地使用模糊语言,可以达到很 好的效果 ,能使语言更加 灵活、生动、富有表现力等 。 模糊语言 模糊语言即是指语言的模糊性 ,是指在 自然语言中 存在的某些不精确、不明显的因素。 在 实 际 的语 言 活 动 中 ,人 们 为 了加 强交 流 效 果 会 有 意 无 意地 使用 模 糊 语 言 来表 达 其 意 思 ,也就 是 目的 明 确 地选用模糊词语。模糊语言在交际实际运用 中经常被使 用 ,具 有很 强 的语 用 功能 。 二 模糊语言的特点 模糊语言作为现实生活中一种 重要的表达方式 ,主 要具 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 、相对性等特征 ,不确定性 是 它最 明 显的特 征 。 首先 ,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是指一个概念的意义范 畴外延具有模糊性 。通 常是 由于人们对 无限复杂的客观 世界 的认 识有限 ,或者 即使对某些 事物可 以确定 ,但 由于 多方面的原因 ,故意不 明确表示。这种不确定语言 的巧妙使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其 次 ,模糊语言的不精确性是指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所 产生 的不 同意义 ,通常很 明显地表 现在那些表示事物性 质和状态的模糊词语 中,并且与不确定性 紧密相连 ,是 客观事物在语言方面的必然反映。 三 模糊 语言的语用功 能 由于模糊语言 自身的特点及其作用决定 了它在交际 中的语用价值。如果合理地使用模糊语言 ,就能使语 言 表达更灵活 ,从而取得较好的交际效果 。模糊语言可以 使语 言更加形象生动,逼真感人 ,达到余音绕梁 ,言不 尽意 ,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有时还可 以引起主体对客 观事物扑朔迷离的感觉 ,从而激发出更 多的想象 ,产生 强烈的美感 。尤其是文学语言更离不开模糊性的表达 , 模糊 言 语 随 处 可 见 。恰 当地 运 用 模 糊语 言 可 以 使 语 气 变 得委婉含蓄 、礼貌得体 。从语用的视觉来考察模糊语言 的使用,不难看出它符合 了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达 到了很好的交际效果 。例如 ,你想请别人给你帮忙 ,你 如果说 : “ 明天下午六 点以前把我的东西拿过来 。”必 然会引起强硬的意 义,造成交际上的障碍 。你完全可以 说: “ 请你有空的时候 ,顺便把我的东西给带过来。” 这样就可以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四、模糊 语言的翻 译 鉴于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不精确性 、相对性等特 点 ,对它的理解需要借 助认知与语境 ,而其使用要达到 特 别 的交 际 目的 ,因此 在 模 糊 语 言 的 翻译 过 程 中 ,要 对 它的交际意图进行分析 ,在具体的语境中提取 出其言外
一
.
之 意 从而 找到 最 恰 当 的 翻译 途 径 。这就 对 译 者 提 出 了较 之翻译其他预料更高的要求 ,这是 由模糊语言本身的特 质 所决 定 的 。所 以 模 糊语 言的 处 理 直 接关 系 到 译 文的 质 量 ,如果要减少因语言模糊 引起的信息流失 ,译者就需 要不断努 力,加深对两种文化的理解和两种语言的驾驭 能力 ,在了解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基础上灵活采用多种 翻译策略 ,尽可能准确、恰 当地传达原著的语言信息 , 并考 虑 增 强其 可读 性 。 1 、直译法 . 任何语言都具 有模糊性的特征 ,并在某 些 模 糊表 达 上 表 现 出 相对 应 性 ,因 此可 以用 一 种语 言 的 模糊语去直接翻泽另一种语言 中的模糊语 ,从而保留相 应的模糊语信息 ,能够忠 实地再现原文 的含义。比如 , 在英语中表示不同年龄的词语有 , “ o n ”, “ d l y u g mide a e , “d l” , “ l” {相 应地 在 汉语 中 ,我 们 可 g ” a ut od 以表达 为 : “ 轻人” 、 “ 年 中年人 ” 、 “ 年人” 、 成 “ 老年人 ”。这种常用的直译法 ,也可以用作对模糊语 言的翻译 。2 、意译法 . 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存在着明显的 差 异 ,所 以两 者 之 间 模糊 语 言 的 翻 译不 可 能 完 全 一一 对 应 ,也 不 仅 仅 只 是语 言方 面 的 问题 。而 在 一 定 程 度上 , 模 糊语 的 翻 译 与 其所 处 的文 化 背 景 有 紧密 的 联 系 。而 当 原语 中的模糊信息在 目的语 中找不到语 义对等的模糊语 义时 ,就需要用非对等 词来传达其意义 ,就是所 谓的意 译法。比如英语中有些表达某一意义的模糊词语与汉语 中表达相 同含义的模糊词语不对等 ,这时就可以选用符 合 译入 语 表 达 习 惯 的模 糊 语 来 加 以表 达 ,使 之 更具 有 可 读性 。尤其 是 英汉 两 种语 言 的谚 语 、 习语 等 的 翻译 。 在模糊语言 的实际翻译过程 中,有时可以字对字或 句对句的直译 ,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及其文化差异的存 在 ,有时须采取意译法 ,并且结合具体 的语言环境和其 它因素的影响 ,译者 可以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 ,使译文 更加 流畅 、通顺 ,从而取得理想的翻译效果 。在客观的 物 质 世界 中 ,随 处 充 满 了模 糊 现 象 ,而 模 糊 语 言 是 人们 对 事 物 和 状 态 不 确 定 性 的物 质 表 现 形 式 。在 语 言 交 际 中,模糊语言 已被广泛应用,是一种既普遍又重要的语 言 现 象 。 因此 对 模 糊 语 言 的相 关 内 容进 行讨 论 具 有很 高 的语用价值 。我们要重视模糊语言的使 用,以增强语 言 表达 的感染力,进行有效地交流 。 作者单位 :西 南交通大学外 国语 学院 作者 简介 :刘志芳 ( 9 2 1 8 一 ),女 ,汉族 ,四川 凉 山 州人 , 西 南 交通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硕 士 ,方 向 为 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