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对策
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常导致仔猪死亡或生长发育受阻。
为了有效防治仔猪腹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猪舍,消毒猪舍和饮水设施,避免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2. 保证饲料质量:给仔猪提供营养均衡、易于消化的饲料,避免饲料变质或过期。
3. 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疫情和仔猪身体状况,合理选择疫苗接种,提高仔猪的免疫力。
4. 药物治疗:在仔猪出现腹泻症状时,及时使用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止泻药等,以减轻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5. 饲养管理: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保证仔猪充足的运动和阳光照射。
6.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仔猪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防止腹泻的发生。
7. 合理用药: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遵循兽医的建议和指导,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药物滥用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8. 建立健康档案:建立仔猪的健康档案,记录仔猪的身体状况、疫苗接种、药物治疗等信息,以便更好地管理和预防仔猪腹泻。
总之,防治仔猪腹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保持清洁卫生、保证饲料质量、疫苗接种、药物治疗、饲养管理、定期检查、合理用药和
建立健康档案等措施。
只有全面、科学地管理,才能有效控制仔猪腹泻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猪腹泻疾病的防控措施

猪腹泻疾病的防控措施?
答:猪腹泻疾病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饲养管理:实施“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减少疾病交叉感染。
分娩舍应做好保温工作,并处理好猪舍保温与通风的矛盾,保持分娩舍干燥、清洁卫生。
2.加强营养:保证营养平衡,防止营养因子缺乏。
适量添加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以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减少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供给充足而洁净的饮水,避免猪喝污水或尿液而引起的腹泻。
3.提高免疫力:通过添加高含量的维生素E、高剂量的
铜等营养物质,以及采用牛初乳及其中的免疫球蛋白饲养猪,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
此外,合理加工处理饲料原料,提高饲料适口性和消化率,也能减轻断奶仔猪胃肠功能的负担。
4.严格防疫和消毒:猪场要建立严格的防疫和消毒制度。
猪舍要卫生、干燥、不潮湿,定期消毒。
严格限制人员出入,消毒池药剂要常更换,保证消毒药的有效性。
5.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疫情和猪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对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及猪轮状病毒感染等常见腹泻疾病,可以使用相应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6.及早治疗:一旦发现猪群中有腹泻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
同时,对未发病的猪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以防止疫情的扩散。
7.淘汰老弱病残猪:及时淘汰老弱病残猪,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降低猪群的感染压力。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保证营养平衡、提高免疫力、严格防疫消毒、疫苗接种、及早治疗和淘汰老弱病残猪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控猪腹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仔猪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了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益,本文将对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仔猪腹泻的病因及症状1.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2.症状:仔猪腹泻的表现为排出水样或糊状粪便,颜色较淡,伴有恶臭。
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生长发育受阻。
严重时,会导致脱水、营养不良、衰竭甚至死亡。
二、防治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1)确保饲料和饮水的卫生,避免污染;(2)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避免拥挤,降低密度;(3)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尤其是寒冷季节;(4)定期进行疫病监测,遵循疫苗接种程序。
2.合理喂养(1)根据仔猪的年龄、体重、生长发育状况等,选用合适的饲料;(2)避免突然更换饲料,如需更换,应逐步过渡;(3)控制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防消化不良;(4)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仔猪抵抗力。
3.药物防治(1)定期对仔猪进行驱虫,防止寄生虫感染;(2)针对病原体,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3)在疫病高发期,增加药物预防剂量;(4)遵循国家规定的兽药使用准则,避免药物滥用。
4.中医防治(1)采用中药治疗,如石榴皮、黄连、白头翁等;(2)针灸、按摩等物理疗法;(3)结合中医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病因进行调理。
5.疫情监测与应急预案(1)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疫情;(2)对疫病进行鉴别诊断,确保防治措施的针对性;(3)制定应急预案,发生疫情时迅速采取措施,降低损失。
总之,防治仔猪腹泻需从饲养管理、喂养、药物防治、中医防治等多方面入手,加强疫情监测与应急预案,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病率,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仔猪腹泻病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河南农业2024年第7期仔猪腹泻病的原因及防控措施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如果不预控则会在5 d 内死亡。
(三)其他原因饲养管理不当也是导致仔猪腹泻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饮食过量、饮食不足、饲料差异性较大,会增加仔猪腹泻病的发生概率;不合理的饲料组配、饲料中添加剂过量或缺乏等因素也可能会导致腹泻。
仔猪生存环境消毒不彻底、通风环境较差,空气过于潮湿,也会使仔猪发生腹泻病。
二、仔猪腹泻病的防控措施(一)重视仔猪的饲料控制为预防仔猪腹泻病的发生,降低仔猪腹泻病的发生概率,养殖户可以从饲养的角度出发,做好仔猪日常饲料的配置工作。
如果饲料中的pH 较高,则细菌在肠道在饲料内添加一定量的酸化剂,增加仔猪的吸收功能,减少腹泻发生的可能性。
保持饲料的优质性和营养的均衡性,产仔母猪和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也是减少仔猪腹泻G 等物质,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
保持仔猪在12 h 内能够获得足够的初乳,3 h 内喂养初乳,能够确保仔猪在左右获得抗体,保持足够的免疫力。
仔猪的生长环境控制包括猪舍内日常粪便的清理、d 进行1次猪舍的全面消毒工作,合理使用干燥粉能够保持仔猪在健康、良好的环境内生长。
32℃左右,母猪适宜的温度在为仔猪注射抗病毒疫苗,可以降低仔猪患腹泻病的发生概率。
市场中疫苗类型包括大肠杆菌疫苗、脱氧核酸疫苗、灭活疫苗等。
间隔性注射不同类型的疫苗,可以增加仔猪的抗体,使得仔猪具备一定的抗病毒能力。
例如,通过注射包含特定致病微生物基因序列的DNA 疫苗,可促使宿主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
灭活疫苗通过将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进行处理,使其失去致病能力但保留免疫原性。
疫苗的使用应按照兽医和专家的指导,确保接种程序规范。
作者简介:冀桂伦(1978—),女,河南上蔡人,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动物检疫工作。
(责任编辑 刘素芳)YANGZHI TIANDI养殖天地。
养殖技术-猪流行性腹泻综合防治措施

养殖技术-猪流行性腹泻综合防治措施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呕吐、腹泻、脱水,临床变化和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极为相似。
多发生在每年12月份至翌年1-2月,夏季时有发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猪,年龄越小,症状越重,死亡率高。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通常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营养,控制霉菌毒素中毒,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脱霉剂,同时加入电解多维。
2、提高温度,将产前2周以上的母猪赶入产房,产房提前加温。
3、加强仔猪的3针保健,仔猪3针保健即出生后的3天、7天、21天,分别肌注0.5毫升、0.5毫升、1毫升长效土霉素。
4、种猪群紧急接种传染性肠胃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或传染性肠胃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苗。
5、对8日龄-13日龄的呕吐腹泻猪用口服补液盐拌土霉素碱或诺氟沙星,温热39℃左右进行灌服,每天4次-5次,确保不脱水为原则。
6、口服补液盐溶液100-200毫升,一次口服。
7、盐酸山莨菪碱,仔猪5毫升,大猪20毫升,每天一次,后海穴注射。
8、应用抗生素(四环素、庆大霉素)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
9、中药处方:党参、白术、茯苓各50克,煨木香、藿香、炮姜、炙甘草各30克加水煎30分钟。
取汁加入白糖200克拌少量饲料喂服。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一、概述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成员(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毒为冠状病毒。
其它病毒如轮状病毒、腺病毒、呼肠孤病毒以及肠道病毒等亦可引起猪的传染性腹泻)。
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特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敏感,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的消毒药在一定浓度下都能杀灭该病毒。
猪舍的环境温度可影响猪体内病毒的繁殖,在8~12℃的环境中比30~35℃的环境中产生的毒价高,这可能是本病在寒冷季节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病毒不耐热,在4℃以上不稳定,56℃加热45分钟,65℃加热10分钟即死亡。
相反在4℃以下的低温,病毒可长时间的保持其感染性。
放在阴暗处历时7 天仍保持其感染力。
肠道内的病毒在-20℃可保存6个月,在-18℃保存 18个月仅下降一个对数滴度。
病毒在PH4~8稳定,PH2.5时则被灭活。
对光敏感,在阳光下曝晒6小时即被灭活。
紫外线能使病毒迅速灭活。
三、流行病学猪流行性腹泻病多发于寒冷的冬春季节,即11月至翌年4月之间。
有时夏季也可发生该病。
该病目前仅感染猪,未发现感染牛、羊等其它动物。
不同年龄的猪都可发病,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 100%,成年母猪为15%~19%。
哺乳仔猪受害最严重,病死率可达50 %以上,但以两周龄内哺乳仔猪易感染、死亡率最高。
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症状相似,但猪流行性腹泻发病程度较轻、传播速度稍慢。
一般是有一头猪发病后,同圈或邻圈的猪在1周内相继发病,4~5周内传遍整个猪场,死亡率不高,有一定的自限性,经1个月左右流行恢复痊愈。
该病的传染来源主要是病猪和康复后带毒猪。
该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个器官、体液和排泄物(如粪便、呕吐物、乳汁、鼻分泌物以及呼出的气体等),但以病猪的小肠粘膜、肠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和扁桃体含毒量最高。
在发病早期,呼吸系统组织和肾的含毒量也相当高。
猪流行性腹泻诊断与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诊断与防治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疾病。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仔猪,并且对于年龄在三周以下的仔猪是特别致命的。
PED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通过食物、水以及直接与感染猪接触而传播。
PEDV会引起猪肠道上皮细胞的严重坏死,最终导致猪出现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本文将对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进行详细介绍。
一、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1. 临床症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后,仔猪会出现急性腹泻、呕吐、食欲下降、体温升高等症状。
仔猪可能会变得浑身无力,甚至会因为脱水而死亡。
这些症状多在感染后24-72小时内出现,所以一旦有这些症状的出现,应该立即进行诊断和采取措施。
2. 病毒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以通过猪粪便、肠组织等进行检测。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这种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猪是否感染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3. 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死亡的猪,可以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来确定是否是因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
病理学检查可以发现猪的肠道组织出现广泛的坏死现象,从而确定猪是否感染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二、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1. 疫苗预防目前,已经研发出了一些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
这些疫苗可以在猪出生后的几周内注射,帮助猪建立免疫力,预防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在疫苗注射后,猪会产生抗体,提高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抵抗力。
2. 环境消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环境中可以存活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因此定期的环境消毒是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重要措施。
对于猪圈、喂食设备、水槽等场所都应该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减少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3. 限制交通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疾病,因此限制交通是控制疫情的一种重要措施。
应该限制非必要的人员和物品出入养猪场,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4. 饲料和水源消毒饲料和水源可能成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传播途径,因此应该定期对饲料和水源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规模化猪场产房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规模化猪场产房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摘要】规模化猪场产房仔猪流行性腹泻是影响猪群健康和生长的重要疾病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该疾病的危害性和发生原因,以及规模化猪场环境管理、合理饲料配方、粪便管理、及时疫苗接种和定期健康检查等方面在预防和控制仔猪流行性腹泻中的作用。
通过对规模化猪场产房仔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介绍和分析,强调了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为保障仔猪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强对规模化猪场的管理、饲养和保健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猪群健康、稳定的生长。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产房、仔猪、流行性腹泻、防治、环境管理、饲料配方、粪便管理、疫苗接种、健康检查、疾病监测、综合防治、健康生长。
1. 引言1.1 猪场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危害性猪场仔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腹泻不仅会直接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还会增加养殖成本和降低生产效益。
腹泻会导致仔猪消化吸收功能受损,影响营养物质的正常吸收,直接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腹泻还会导致仔猪体内水、电解质失衡,严重者甚至会引发中毒症状,危及仔猪生命安全。
腹泻还会增加兽医治疗和护理的成本,降低养殖效益,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收益。
猪场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危害性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障仔猪的健康生长。
1.2 规模化猪场产房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原因1. 病原体感染:流行性腹泻是由多种致病菌或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副猪嗜肠球菌等。
这些病原体会引起仔猪肠道感染,导致腹泻症状严重。
2. 饲料问题:规模化猪场供应大量仔猪的饲料,如果饲料中存在质量问题或受到污染,就会引发仔猪腹泻。
比如饲料中可能存在霉菌毒素或不良物质,会对仔猪肠道造成刺激。
3. 环境卫生不佳:规模化猪场产房通常密集饲养,如果环境卫生不佳,容易造成细菌繁殖和传播。
仔猪在不洁净的环境中生长容易感染病原体,导致腹泻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病 原 学
P E D V 属 于冠 状 病 毒 科 冠 状 病 毒 属 。病 毒 粒 子 呈 多 形 性, 倾 向球形 , 直径 9 5 ~1 9 0 n m。外 有 囊 膜 , 囊 膜 上 有 花 瓣 状纤维突起 , 病 毒核 酸 型 为 R NA 型 。 1 9 9 5年 国 际 病 毒 分 类 委员会( I C TV) 第 6次 报 告 将 P E D V 列 为冠 状 病 毒 属 的 正 式
流行性腹泻病毒 ( P o r c i n e e p i d e mi c d i a r r h e a v i r u s , P E DV) 引
上 皮 细 胞 内复 制 繁 殖 , 引起小 肠绒 毛上皮 广泛受 损 、 肠 绒 毛 萎缩 , 造 成吸收表面积 减少 , 小 肠 黏 膜 碱 性 磷 酸 酶 的 含 量 显
因素 的危 害 。
猪省份 ; ( 2 ) 主要感染 1 0 日龄 以 内 哺 乳 仔 猪 , 2 ~ 7日龄 仔 猪 感染率最高 , 对 妊 娠 母 猪 和 其 他 生 长 阶 段 的 猪 没 有 明 显 影
著减少而引 起营 养物 质 吸收 障碍 , 这 是 引 起 腹 泻 的 主 要 原
因, 属于渗透性腹 泻。严重 腹泻 引起脱水 , 这 是 导 致 仔 猪 死
亡 的 主要 原 因 。
5 实验 室诊 断
根 据 临 床症 状 和 病理 剖 检 变 化 , 无法对 P E D进行确 诊 , 因为引 起 猪 腹 泻 的 其 它 病 , 如猪传 染性 胃肠炎 ( p o r c i n e t r a n s mi s s i b l e g a s t r o e n t e r | t i s v i r u s ,TG E) 、 猪 轮 状 病 毒 感 染 ( p o r c i n e r o t a 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 ) 等 所 引 起 的 临 床 症 状 和 病 理 变 化与 P E D极 其相 似 , 因此 对 P E D进 行 实 验 室 鉴 别 诊 断 是 非
干净 , 使用刺激性较 低、 对 病 毒 杀 灭 效 果 较 好 的 消 毒 液 进 行
严格 消毒 , 并提前做好 分娩 舍 的清洁 消毒工 作 , 保 证 有 充 足
的空舍时间 。
2 流 行 特 点
本次腹泻疫情呈现出与以往明显不 同的流行特 点 , 主要 表 现 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 1 ) 发病范围广 , 几 乎 覆 盖 全 国所 有 养
起 的 以腹 泻 、 呕吐 、 脱 水 和 对 哺 乳 仔 猪 高 致 死 率 为 主 要 特 征 的一 种 高 度接 触 性 肠 道 传 染 病 。 。从 2 0 1 0年 1 O月 份 开 始 , 猪 流 行 性 腹 泻 在 东 南 亚 多个 养 猪 国 家 呈 现 高 发 病 率 、 高 死 亡 率 的 流行 态 势 , 波 及 我 国南 方 十 余 个 省 份 , 死亡仔猪超过 1 0 0 万 头 , 给 我 国养 猪 行 业 造 成 了 巨大 的 经 济 损 失 。 目前 , 仔 猪 腹 泻 仍 未得 到有 效 控 制 , 为 此 笔 者 根 据 实 验 室 工作 经 验 及 对 猪 场 的 调 查 了解 , 谈谈 当前猪 流行性 腹泻 的 防控对 策, 仅 供同行参考。
成 员 。
常 必要 的 。病 毒 分 离 常 被 看 作 是 诊 断 病 毒 病 的 金 标 准 , 然 而 对P E D而言 , 病 毒 分 离 相 对 困 难 。 目前 , R T — P C R 和 荧 光 定 量P C R常用于 P E D 的诊 断 。
6 防 控 措 施
《 上海 畜牧 兽 医通讯 》 性 腹 泻 的 防 控 对 策
杨德 全 葛菲菲 鞠厚 斌 宁 昆 刘 健 周锦 萍
(上 海 市 动 物 疫 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上 海 长 宁 2 0 1 1 0 3) 猪流行性腹泻 ( P o r c i n e e p i d e mi c d i a r r h e a ,P E D) 是 由 猪
6 . 1 . 2 做 好 免 疫 接 种 。母 猪 在 分 娩 前 4 5 d及 1 5 d左 右 各 注 射 猪 传 染 性 胃肠 炎 与 猪 流 行 性 腹 泻 二 联 弱 毒 疫 苗 , 也 可 使 用 含 猪 轮 状 病 毒 的三 联 灭 活 疫 苗 , 使 仔 猪 通 过 母 乳 获 得 被 动免疫抗体 , 防 止 相关 病 毒 性 腹 泻 病 的 发 生 。母 猪 产 前 4 ~5 周 仍 需 接 种 大 肠 杆 菌 等 多 价 基 因 工 程 疫 苗 或 仔 猪 c型 产 气 荚膜梭菌苗 、 大肠埃希 氏菌病 二联 灭活疫 苗 , 以 减 少 细 菌 性
6 . 1 预 防措 施
6 . 1 . 1 建 立 严 格 的生 物安 全措 施 。 做 好 猪 场 的 清 洁 卫 生 和 消毒工作 , 对进出猪场 的人员 及 车辆执 行严格 的消 毒制 度 , 切 断 疫 病 的传 播 途 径 , 使用 复合醛 、 碘 制 剂 等 消 毒 剂 对 猪 场 内外 环 境 进 行 严 格 消 毒 。临 产 母 猪 转 人 分 娩 舍 前 , 应 先 洗 刷
P E DV 可 通 过 消 化 道 、 呼 吸 道 和 肌 肉 接 种 途 径 感 染 猪
体, 消 化道 传播 ( 经 粪 一 口) 是P E D V 主要 但 并不 是 唯 一 的 传 播途径 , 根据已报道和本实验室检测结果 , 母 猪 乳 汁 中带 毒 , 可垂直传播。 。P E DV 对外 界 环 境 的 抵 抗 力 不 强 , 一 般 碱 性 消毒药都有较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