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教育教学案例

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教育教学案例
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教育教学案例

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教学案例

————————————————————————————————作者:————————————————————————————————日期:

美术教学案例

课题:“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艺术美和形式美

学生:高二学生

教学准备:学生备品、课本、彩笔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图片

【教学目标】

1.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

2.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重点与难点】

1. 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直接反映,也不是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特定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的美术自身的美,而这种美又是多样的,即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概念与作品之间建立联系;

2.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区别。

教材:人教版第六课

教学设计:本课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通过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欧米艾尔》提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以改变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审美观念。因为一般人的这种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它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的认识,也有碍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由此强调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紧接着在第二部分“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中对“艺术美”及其表现作出说明。这里涉及到“美术形象”这个概念,可以参照第3课对“艺术形象”这个概念的解释。不过本课所说的“美术形象”或“艺术形象”已经不是指某种具体美术类型中的特定形象,更不是指像具象艺术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等可辨形象,而是包括了三种美术类型在内的美术作品所塑造出的“美术”的形象,是美术作品整体形象的体现,即存在于整个美术作品之中。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就存在于这种整体的美术形象之中。

第三部分“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是从潘天寿的作品《雄视》开始讲解什么是形式美的,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这里先简单解释了什么是“形式”,然后具体说明构成形式的三个主要方面:1.美术的语言

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所形成的形态变化;2.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3.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主要就来自于此。

【新授】

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不是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所谓“艺术美”主要强调的是艺术独立于现实的自身所特有的自在的美,这种美在现实中也许可以直接看到,但也许根本看不到,它是由美术作品集中提示出来的。

1、艺术美:综合主观与客观、个人审美与时代精神的艺术形象为“典型形象”或“艺

术典型”即艺术美。

2、美术形象: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

术作品中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美术形象”或“艺术形象”不是指某种具体美术类型中的特定形象,更不是指像具象艺术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等可辨形象,而是包括了三种美术类型在内的美术作品所塑造出的“美术”的形象,是美术作品整体形象的体现,即存在于整个美术作品之中。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就存在于这种整体的美术形象之中。

美术作品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直接反映。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特定的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的美术自身的美。即第二自然。

相关作品分析:

1、《艾普色姆的赛马》(油画,92×122.5CM,1821,巴黎卢浮宫藏),热里柯(法国)

热里柯(Jean Louis Theodore Gericault,

1791-1824)生于卢昂一个律师的家里,幼年即

随家迁往巴黎。热里柯在十九岁时进入格兰的画

室,格兰认为他具有非凡的才华。热里柯早期的

作品即己表现出他的大度和热情,由于自小喜爱

骑马,以后他成为画马的能手。他在1816—1817

年去意大利时,迷恋上米开朗基罗和意大利巴洛

克画家的作品。热里柯到达罗马后,不是一头扎

进美术馆里,而是在街头发现自己的生活:人民广场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罗马狂欢节,一群无鞍马选手准备参赛,这是些青年农民。鼎沸的人群勉强闪出一条极窄的通道,让狂奔的观者攀缘在房子和教堂上,在为赛马手呐喊助兴。这幕旋风般令人亢奋的群情与盛况,激起了画家的兴趣。热里柯当场画了许多与马有关的速写。这一幅《艾普色姆的赛马》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倾向,是热里柯去英国访问(1820—1822)期间完成的,他把从意大利获得的题材,经过出国游览考察所得,酝酿成了这一幅赛马题材作品。从历史的角度看,热里柯的英国之行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以马为主题的一系列后期创作,是他从英国返回后确立的。热里柯于

1824年不幸在一次偶然的坠马中受伤去世,年仅33岁。

作为浪漫主义的先驱,热里柯是向浪漫主义和现代倾向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他率先向文艺复兴的传统发起了总攻,这就是结束文艺复兴以来一直延续的对视觉真实的再现,这种再现一直使得艺术家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而从浪漫主义开始(甚至也包括新古典主义某些极端的探索),艺术的个性化、艺术家的能动地位和艺术自身的价值体现逐步具有了主导意义,现实只是成为艺术和艺术家独立发展的参考,艺术的意义超过了现实的意义,或者说艺术家的现实观发生了变化。热里柯在这里不是再现他的所见,而是把他的所见情绪化的表现出来,代表了浪漫主义的特征。

2、《欧米艾尔》(雕塑,1885),罗丹(法国)

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出生于巴黎拉丁贫民

区一个贫穷的基督徒家里,父亲是一名小职员,母亲是受雇

于人的女佣。罗丹自小就参加了各种手工艺劳动,首饰匠、

珠宝匠、泥水匠、木匠、模塑工他都干过,由此他逐步爱上

了美术,父亲虽不同意,但姐姐却很支持他,以自己微薄的

工钱供他学习,因此罗丹得以进入巴黎一所专门培养工艺美

术技工的图画与数学学校学画,但不久便因买不起油画颜料

而转入雕塑班,并成为当时著名动物雕塑家巴耶的学生。三

年的学习使他打下良好的传统雕塑基础,但他三年报考巴黎美院而不中,一个主考官给他的评价是:“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这给他很大的打击,但更大的打击还是姐姐的过世。从此他心灰意冷,便进入一家修道院出家了。有幸的是,修道院院长埃马尔神父发现了他的才能,便鼓励他继续从事艺术创作,还在修道院内专门为他安排了一间画室。为了表达他对神父的感激之情,罗丹为神父做了一件胸像,从这件胸像中已可以看出罗丹的不同凡响之处了。

《欧米艾尔》实际上是罗丹对从前的一个模特,一个老年的意大利女人所做的敏锐研究中得到灵感的,通过畸形、丑陋的形体,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悲哀和绝望。罗丹以极写实的手法,记录了老年人身上一切不忍目睹的肉体形态。但是罗丹绝不是仅仅为了再现老年人丑陋的肉体,而是用用无与伦比的丑陋形态,象征人贪欲的结局,是对人因追求享乐而犯下的“罪恶”及其堕落的报应和惩罚。这在资本主义金钱竞争、享乐造成灾难的年代,无疑是一种反思,是用丑陋的肉体形象对当代人类行为的反思,也是对人的悲剧命运的反思。这种丑陋衰败的结局展示人类追求享乐的代价。因此,欧米艾尔这个人体雕塑越是丑陋,越是表现出作者对人类深沉的同情,体现出现人类追求享乐的巨大代价。而越是丑得真实、丑得可信,越是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罗丹用其丑无比的肉体形象,表现了当代人的罪恶、堕落、痛苦、绝望,也表现了作者对当代人的批判、同情、歌颂。

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美术作品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的美,即形式美,它不仅包含在艺术美之中,其本身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形式”(form)一词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形体、形态,即个别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

二是形体或形态借助语言手段和语言规则呈现出来的整体艺术形象。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构成形式的三个主要方面:

1、美术的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所形成的形态变化;

2、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3、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主要就来自于此。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区别:

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间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独立。一般来说,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由艺术家通过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创造出的艺术所特有的美。其中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但二者所指不同:所谓“艺术美”主要强调的是艺术独立于现实的自身所特有的自在的美,这种美在现实中也许可以直接看到,但也许根本看不到,它是由美术作品集中提示出来的。而形式美尽管也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和语言规则从现实中提炼而出,但它则更强调实现内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语言的构成关系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质。

相关作品分析:

1、《雄视》(中国画),潘天寿

潘天寿(1897—1971年),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

晚年常署颐者、雷婆头峰寿者,浙江宁海县冠庄人,是中国现

代最杰出的中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之一。1915年潘天寿考入

浙江第一师范,是李叔同和经享颐的学生。1923年任上海民

国女子工校和上海美专国画系教师,开始研究中国画,并与吴

昌硕交往密切,得到吴昌硕的称赞。1928年受林风眠之聘任

西湖国立艺术院国画系主任、教授。1944年后任校长。潘天

寿精于写意花鸟,兼作山水画、人物画,又擅长书法、篆刻,

特别是“指画”。他对中国绘画史和绘画理论也有很深的研究

和独到的见解。他的花鸟画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不论构图、

用笔都追求雄强豪壮的气势,这不仅是他正直、倔强性格的写

照,也是近代中国集体人格的反映。这幅《雄视》是他的代表

作之一,表现了潘天寿在构图和主题处理上追求奇崛、险峻和险中求稳的艺术特征。正是由于潘天寿的杰出艺术成就,因而和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一起被誉为“现代四大家”。

2、《春雪》(中国画,69.5×138CM,1984),吴冠中

《春雪》体现了吴冠中的一贯艺术追求,但

在他的同类作品中此画又是较为抒情的一幅。尽

管此画尺寸较大,但仍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画

面上似乎只有几块大片的墨色,间以墨点和墨线,少数地方用了一些色彩,但奇怪的是,一个巍峨秀丽的雪山就出现在我们面前。点、线、面等语言要素被作者运用的机巧而灵动,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的语言特征,体现出中国画的形式美和艺术美,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3、《老国王》(油画,76.8×54CM,1916—1917,匹兹堡卡内基学院藏),卢奥(法国)

乔治·卢奥(1871—1958年)出生于细木工家庭,原是

法国象征派画家莫罗的学生,莫罗死后,他曾被任命为陈列莫

罗作品的美术馆馆长,与野兽派画家志同道合。

卢奥的作品充满宗教情感,他憎恶法国社会道德的腐败,

在经常出入巴黎地方法院时,看到一些“失去上帝恩宠的人

们”,因而在他的画上增加了色衰的妓女、落网的歹徒、冷酷

的法官等形象。

这一幅《老国王》,体现出彩色玻璃窗画的特色。颜色很

厚重,黑色勾轮廓,体现出油画特有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特征。

老国王的侧面形象显得很忧伤,不象国王,倒象个苦难者的化

身,与基督受难像差不多。这幅画约创作于1916—1917,在

两次世界大战中间,卢奥反复修改了这幅画,借以寄托画家对苦难人民的同情。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荒原里受苦难人的沉默的朋友。我是永恒苦难的常青藤,它攀缘在这被弃的墙上,墙内是反叛的人们藏着他们的罪恶与善行。作为基督徒我相信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

4、《向正方形致敬》(油画,120.7×120.7CM,1959,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藏),阿尔波斯(美国)

约瑟夫·阿尔波斯(1988—1976)生于德国波特罗普,三十二岁时进入包豪斯学院做学生,以后留校任教。1933年希特勒关闭包豪斯时,他是这

个学院最早移居美国的教师之一,在美国他成为宣扬包豪

斯设计革命和设计手段新观念的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

在北卡罗琳那开设的著名的黑山学院成为他传播他的思想

的主要阵地,也成为美国先锋派艺术家荟萃和获取灵感的

大本营。

阿尔波斯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色彩知觉结构进行的详尽

研究由其教学和作品传播开来。对美国的抽象艺术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1950—1960他离开黑山学院来到耶鲁大学成

为建筑和设计系主任,这时期他开始了他著名的油画和正方形系列画,并都起名《向正方形致敬》,这组作品使他在抽象减少和视错觉的探索上达到一系列的高峰。其实,早在瓦萨莱利和巴黎的视觉艺术探索小组之前阿尔波斯就已经创造出了一种动力知觉绘画,他的这种创造使包豪斯构成派变成一种更有活力的抽象艺术。他1959年开始的《向正方形致敬》系列使他近乎绘制性的重复着他早先就已经开始的尽管不是很明确的主题,这就是用不同色调和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教学设计 葫芦岛市第五高级中学 雷宇 二00九年九月三日 课题: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一: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 2.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掌握美术作品的艺术 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 3.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中的“自然美”、“社会美”的感受,对美术作品的赏析, 让学生亲身的感受到艺术美和形式美带来的美的冲击,并能够运用自己以往的观察、经验来描述生活中的美和艺术中的美。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作品中感受艺术美和形式美, 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培养审美观。 5.教学重、难点 6.教学重点: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相关知识的掌握。 7.教学难点:通过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美和美术作品的 描述和分析。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幻灯片欣赏葫芦岛新区路灯图片、大海的图片、自然风光图片和美术作品,让学生对其进行描述,让学生分析、判断图片中艺术自身的“美”。 讲述:生活中有许多形态的美:自然美、社会美等等,有些是我们能直接欣赏的,有的是需要我们间接地体味的。 我们要怎样欣赏罗丹的《欧米艾尔》呢?我们能不能用“漂亮”、“好看”来形容这幅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呢? 探究:我们所能感受到得是她既不“漂亮”也不“好看”,却给我们带来了心灵和审美上的震撼。他用那种悲哀、绝望通过畸形、丑陋来表达对生命的强烈! 那么“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我们要首先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1.展开新课: (1)、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通过我们欣赏的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是等同于现实中的“漂亮”、“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 幻灯片欣赏罗丹的作品《欧米艾尔》和《行走的人》。 讨论:请从社会、自然、艺术的角度来比较“美”与“丑”,罗丹是如何使我们感到“艺术美”的? 分析:衡量艺术作品的美丑的标准主要不是看作品反映的对象的美丑性质,而是看艺术家怎

第七课 新的实验(教案)

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系列 第七课新的实验 抚顺县高中邹维平教学目标: 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现代艺术实验的探索角度与方法; 2、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 教具与学具: 投影仪、多媒体播放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心理测试:罗夏克墨渍实验 (请同学们看这个图形,第一印象觉得象什么?)在备选答案中请学生选择 罗夏克墨渍实验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性格测试实验,用墨水滴在纸上,中心对折,让被测者观察所产生的左右对成的图形,以此来测试被测者的性格。 2、出示《蒙娜丽莎》,学生准确的说出其名称 对比: 为什么对于墨渍的图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而对于《蒙娜丽莎》所有人却能异口同声的有同样的认识呢?(抽象与具象给人的感受) 抽象、具象→抽象与具象之间是否毫无联系呢?(不是)来看看具象与抽象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出示毕加索《公牛的变体画》,展示艺术家怎样从具象逐步抽象出物体的最简 练外形 A、公牛的体量感及质感的表现→ B、分析内在的组织结构,质感的表现已经退居其次→

C、彻底放弃对皮毛的质感的外在表现,以简练的形式直接表现对象的结构特点→ D、精简内部结构,夸张整体的外型特征,在可以识别的限度内,将细节减至最少 艺术家这样对形象的探索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引出课题——《新的试验》 二、授课 1、新的形体理解: 对比:Velazquez的《宫娥》与Picasso的变体画《宫娥》 [思考]①艺术是否只能比较客观记录物象? 观察Velazquez的《宫娥》中画家的形象,注意画家实怎样作画的? 手持画笔与调色板,根据对象来客观描绘,这是传统的艺术创作方法 [思考]②艺术的创作方法可否有所变化? 2、新的创作方法: 欣赏:Ferce Cako的《SICAF Soule 2003》(视频) [思考] 如果早200年我们会不会看见这样的一件作品?为什么? 这件作品中用了哪些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工具在传统的美术创作中使用过 么? 这件作品与以往我们观念中的美术作品有哪些不同? (这是一件新媒体艺术作品,它采用了新的载体形式。艺术作品的传统载体多是纸张、画布等物质实体,而该作品采用了光束这种新的载体形式,通过实物投影仪和光转换投影仪设备的表现力将RGB状态下光的艺术显示展现在观众面前,配上音乐后,形成独特的艺术作品形式。当然我们看到的不是“原作”,而只是原作过程的数字化记录。) 3、新的创作主题: [思考] 是否可以将照相机、印刷等现代技术能否作为艺术品的创作手段?为什么? (可以,独特手段的复制能够更好的体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大众文化,比如明星、广告、速食等题材,这些可不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内容?你是怎样认为的? (可以,艺术来源于生活,体现现代的大众文化也是艺术的手段。) 欣赏:Andy Warhol的波普艺术《Marilyn Monro》 (丝网印刷绘画实际上是绘画、摄影和印刷三种媒介的综合。沃霍尔玛丽莲、梦

00744美术鉴赏 浙江省2013年7月自考 试题

浙江省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术鉴赏试题 课程代码:0074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人面鱼纹是哪个文化类型彩陶最富特色的装饰图案? A.庙底沟 B.马家窑 C.半坡 D.半山型 2.哪一时期被誉为“青铜时代”? A.魏晋 B.秦代 C.夏商周 D.唐代 3.青铜器中的“鼎”应归于哪一范畴之中? A.乐器 B.礼器 C.工具 D.兵器 4.迄今为止,出土最早的最完整的青铜器是 A.二里头爵 B.司母戊大方鼎 C.大编钟 D.人面方尊 5.阿房宫是以下哪个朝代最重要的宫殿建筑群? A.周代 B.春秋 C.战国 D.秦代 6.霍去病墓的主题雕塑是 A.《辟邪》 B.《马踏匈奴》 C.《羽人骑天马》 D.《牵牛像》 7.哪位名家提出了“传神写照”并把“传神”作为评画的第一标准? A.顾恺之 B.苏轼 C.马远 D.李成 8.唐代被称为“画圣”的是 A.吴道子 B.李公麟 C.顾恺之 D.周肪 9.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为哪位画家所作? A.孙位 B.顾闳中 C.周文矩 D.展子虔 10.《五牛图》是下列哪位画家的作品?

A.韩滉 B.曹霸 C.李成 D.韦偃 11.山水画理论著作《林泉高致集》是哪位画家所作? A.李成 B.范宽 C.郭熙 D.关仝 12.《踏歌图》是哪位画家的得意之作? A.李唐 B.米友仁 C.刘松年 D.马远 13.《泼墨仙人图》是以下哪位画家的作品? A.徐渭 B.梁楷 C.张择端 D.郑板桥 14.在康熙年间来到我国的意大利画家、为中西绘画的结合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是 A.提香 B.达芬奇 C.凡代克 D.郎世宁 15.近代国画精品《愚公移山》的作者是 A.张大千 B.林风眠 C.徐悲鸿 D.傅抱石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6.《舞蹈彩陶纹盆》属于半坡类型彩陶。 17.战国大编钟出土于河南安阳妇好墓。 18.《陶说唱俑》是东汉时期的作品。 19.《洛神赋图卷》是阎立本根据曹植的词赋意境所创作的。 20.《清明上河图》被美术史家称为“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杰作”。 21.在书法方面,赵佶的书法被称为“瘦金书”。 22.有关山水画的理论著作《笔法记》其作者是董源。 23.木刻版画《水浒叶子》是明代陈洪绶的作品。 24.唐寅仕女画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品是《列女仁智图》。 25.我国的齐白石被列为1962年“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帛画《人物龙凤图》 27.顾恺之 28.《古画品录》 29.明四家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参考教案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参考教案 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战争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特点和形式,以及艺术家选择特定场景和细节来表现战争的意图;训练学生的画面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正确态度。 教学内容 通过对若干件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对战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能够从不同层面上看待战争(历史中的战争,观念中的战争,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影响),并了解战争与美术的关系。追问静态的美术如何呈现复杂而动态的战争,从而对美术的特性与表现力有更深入的认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以及自己设计创作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作品,进一步加深对美术的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教材,与战争有关的美术作品或影视图像。 学生:教材,关于战争、和平的影视资料与文学著作。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同学们看过哪些关于战争的影视或文学作品?它们是怎样表现战争的? 引入本课主题。 二、作品欣赏和重点讲解 欣赏不同作品对战争与和平的不同表现,并提出问题。 1.长城。作为一件浩大的人工产品,它是怎样产生的?战争会遗留给人们什么?

2.兵马俑。这一组大型雕刻直接再现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它为什么在陵墓中出现?有什么特定的内涵?它们的敌人是谁?完成第74页的“思考与交流”。3.《布雷达的投降》。胜利者与失败者是谁?怎么从画面上把他们区分开来?国王委托委拉斯贵支完成这件作品的动机是什么? 4.《免胄图》。这件传为李公麟的作品描绘的是历史中的哪一个事件?作者是站在什么立场来表现的?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一个场面来描绘? 5.比较这两件同样以“投降”为主题的作品,看作者分别突出了哪些细节和场景。 三、分组讨论: 第一组:《采桑攻战宴乐铜壶》; 第二组:《原子弹灾害图·水》; 第三组:《内战的预言》; 第四组:《地道战》。 对比分析:它们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战争?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小组形成意见,相互交流。 四、集体讨论 美术作品中的战争与影视、文学中的战争是一样的吗?如果不是,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描绘战争场面的美术作品往往需要花费艺术家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他再现这一战争场景有什么特别的意图呢? 战争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变化。身在和平中的艺术家对战争的描绘与身处战争之中的艺术家对战争的表现常常有所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哪里? 如果由你来创作一件美术作品,如《布拉格的投降》,你会采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这个问题可以分组讨论,以求每个学生都能够向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创作与实践 欣赏教材第76页以“和平”为主题的两件作品,并适当比较二者的不同。以“和平”为主题进行创作,画出草图并附加设计思路即可。分组讨论,每组推选出一件最优秀作品,然后集体讨论,教师根据情况适当给予点评,最好以鼓励为主。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幽美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语言规则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经验,描述、分析自己身边的美与艺术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直观导入 欣赏、判断 让学生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的图片及“艺术美”的作品,并判断其类别。 [提问](1)、请指出哪几件作品是体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并举例出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美。 自然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社会美:社会美可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直接形态,如物质环境、物质产品、人的服饰仪表、行为举止、话语谈吐等,这类社会美是形之于外的,可以直接感知的,我们的审美活动大都体现在这一范围之内。

社会美的另一种形态是间接形态,如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时代精神、社会治安、社会风尚等等,这类社会美并不体现在某一详尽现象上,而是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我们需要透过繁复的现象,经过分析思考,才能掌握其中的本质。总之,这类社会美我们无法直接欣赏,只能间接地进行体味,这无疑增加了欣赏活动的难度。 (2)、罗丹的《欧米艾尔》,我们能不能用“幽美”、“好看”来形容这种作品的艺术美呢? [讲述]《欧米艾尔》既不“幽美”,也不“好看”,但给我们以心灵和审美上的震撼。作品传递给我们一种“残破美”或是“凄美”。 [提问]幽美、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讲述]如果我们要掌握美术鉴赏的标准,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和形式美。 小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的第二自然。它的美不同于大凡人的“幽美”或“好看”的审美观念。 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术的认识,也有碍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等同现实在的“幽美”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艺术美又称第二自然。是相对自然美来说的。美术形象: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详尽的、统统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种个别的、详尽的、统统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图片《开国大典、》《艾普色姆的赛马》和《记录马奔跑过程的持续摄影》。结合“艺术形象”这一概念进行讲解。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小组讨论,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2018尔雅美术鉴赏满分答案—李松

尔雅美术鉴赏答案——李松 1.1 1.文化通过物质载体和(B)传承下来。 A、精神载体 B、语言载体 C、心理载体 D、环境载体 2.塞尚属于以下哪个画派?(C) A、威尼斯画派 B、抽象画派 C、后印象派 D、海上画派 3.【多选题】以下画作中,属于达.芬奇的作品的有(ABC) A、《蒙娜丽莎》 B、《岩间圣母》 C、《最后的晚餐》 D、《埃斯泰克的海湾》 4.对《清明上河图》的广泛讨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起了《清明上河图》的广泛讨论。 (√)5.王蒙的画作常常与佛教思想有联系。(×) 1.2 1.元代倪瓒的代表画作是(D)。 A、《丹山瀛海图》 B、《夏山高隐图》 C、《双松平远图》 D、《六君子图》 2.青花瓷产生于以下哪个朝代?(C)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3.俑最早的用途是(B)。 A、装饰 B、陪葬 C、盛水 D、祭祀 4.画作的价格与画家的社会地位有很大关系。(√) 5.牛津大学柯律格教授所编的艺术教材《Art of China》,其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文人画的。(×) 1.3 1.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艺术作品印刷品是(C)。 A、《蒙娜丽莎》 B、《玛丽莲.梦露》 C、《毛主席去安源》 D、《红军长征图》 2.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艺术类教材是(A)。 A、《The Story of Art》 B、《中国艺术史》 C、《世界艺术简史》 D、《Art of China》 3.传统的艺术观念认为艺术范围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D) A、绘画 B、雕塑 C、建筑 D、行为艺术 4.与政治紧密相连的作品就不叫艺术品。(×) 5.《马拉之死》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爱情经历有关。(×) 1.4 1.雕塑最早产生于(D)。 A、青铜时代 B、中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旧石器时代2.以下哪条解释不属于英文“Art”的词条含义?(A) A、自然 B、美术 C、艺术 D、作品 3.在中国是发行量最大的关于中国美术史的书是(C)。 A、《中国绘画通史》 B、《世界美术简史》 C、《中国美术简史》 D、《中国绘画三千年》 4.雕塑的产生、发展与社会意识形态无关。(×) 5.“美术”一词源于古代文言文。(×) 1.5 1.在18世纪,Charles Batteaux将艺术划分为(C)和“美的艺术”两大类。 ? A、“自然艺术” B、“人工艺术” C、“实用艺术” D、“技能艺术” 2.哲学家D'Alembert列举的“fine art”不包括以下哪类?(D) A、雕塑 B、建筑 C、诗歌 D、哲学 3.从()开始,“书画”成为了一个固定的词语。(C) A、魏晋时期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4.在《牛津艺术词典》中,对“fine art”的释义是“实用艺术”。(×) 5.期的壁画是指画于岩石上的壁画。(×) 6.昆仑是一个地理概念。(×) 1.6 1.(D)是传统艺术的核心。 A、建筑

中国美术鉴赏第六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教学设计鉴

中国美术鉴赏第六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教学设计鉴 开中学李小卷 2011年7月17日19:23 大连教育学院点击:633 教学设计:鉴开中学李小卷 推荐:大连教育学院高中教师教育中心相毅敏 第六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 传神写照---人物画说课稿 鉴开中学李小卷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课题是《传神写照-----中国古代人物画》,选自人教版《美术鉴赏》中的第六课,属于《美术课程标准》中第八页系列一:美术鉴赏模块。 教材中这一课有3部分内容,本课为中国人物画部分,把教材一课中的一个部分用一个课时来上旨在让学生从走马观花的观赏转变为下马看花的鉴赏。 让学生在人物画的观察过程中,掌握“描述-感受-分析-评述”这种鉴赏方法,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从样式、题材认识中国人物画,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加,对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全面、深入,但也会偏颇,个性十足,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的去欣赏作品,读懂并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作品的内涵,在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的同时,学生的拓展和创新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设计理念: 教师:《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感悟的机会,并能够用美术语言对所学作品进行描述、感受与评价,并提出要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

面;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情景创设法、引导探究法、赏析教学法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地探究美、感受美。 学生: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及参与度,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所以学生采用的学法主要有:小组竞赛形式的自主学习法、探究法、比较分析法等从中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小组竞赛得分制: 整个组织形式是把班级分为四大组,以小组竞赛得分的方式进行整堂课的教学,回答正确加一分,回答全面加两分,这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度。 表格形式的比较分析法: 1.通过对中西方人物画的比较更加深学生对中国人物画的特点体会 2.通过工笔和写意两种不同形式的对比自主总结出中国人物画中对“神”的把握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以表格形式体现对比内容,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学生能够很直观的分析并得出结论 引导探究法: 为了突出重点,用细致全面的知识点来引导学生对于《历代帝王图》和《仙人泼墨图》的细节刻画的探究最终突破“传神写照”这一重点。再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性得到高度发挥,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联系高中生的认知、思维的规律,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目标:通过课前查阅、作品分析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了解其创作理念。并能用语言表述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小组竞赛等方式掌握“描述-感受-分析-评述”这一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美术:外国美术鉴赏第7课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第七课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教学目标: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学会如何来欣赏现代绘画。 教学重点: l、色彩和光学的关系。2、莫奈、凡高 教学难点:如何用心来欣赏绘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我们以前讲过的现实主义艺术的风格特点? 二、新课讲授课题——印象主义绘画 现在请预习过的同学来给介绍一下: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由来? 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的。印象主义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 请学生介绍莫奈和他的作品《印象·日出》。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问:这是什么颜色?白色!打上红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打上蓝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的。 大家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在不同的光线下,物体会展现不同的颜色。 请同学回忆,曾经学过的形容阳光色彩的词句。我们来看莫奈笔下的阳光的颜色。请看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辨别这三张画,大家可以讨论,它们分别是什么时间画的?黎明、中午、黄昏。 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者,除了莫奈还有谁? 看马奈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酒吧侍女》、《吹笛的男孩》。 组织学生讨论,请同学简单的来总结马奈的艺术风格。 马奈:十分善于使用黑色的。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响亮醒目而又各得其所。现在我们来看这些画,你能否分辨出莫奈的和马奈的作品。 不同的颜色经过色点的组合,就形成了新的色彩,那刚才大家用的绘画的方法就是——点彩画法。看点彩大师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分析:新印象主义: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因他们用这种科学的、严格化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学的印象主义”。 引导讨论:大家认为这种绘画方法好吗?这种绘画风格把印象主义对光与色的追求推向了一个极端,还有一批画家在寻求另外的一种对光和色的表现方法——后印象主义。 学生介绍后印象主义: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高更、塞尚、凡高。大家看看这是谁的画?很多同学非常熟悉凡高的作品,为什么?对,他的画曾经是世界的最高价。一说起凡高我们就想到向日葵,凡高在自己在一生中画过11幅《向日葵》,它体现了凡高的什么样的性格?凡高为什么要反复画向日葵? 通过课件了解:凡高于1888年2月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在那里他深深地为南方璀璨的阳光而激动。他在给埃米尔·伯纳的信中表达了他的狂喜,他说,那里的河是翠绿的,落日象熔金的炼炉,太阳是金黄色的,“在我眼里,此地的乡间,气氛宁静,色彩绚丽,……与人们在日本版画中见到的景象一模一样。他强烈地爱上了遍地生长的金色向日葵。画中,那一朵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正如凡高自己所说“这是爱的最强光!” 《向日葵》表现出了画家什么样的情绪?对生命的热爱!

超星美术鉴赏李松汇总

1 文化通过物质载体和()传承下来。 ?A、精神载体 ?B、语言载体 ?C、心理载体 ?D、环境载体 2 对《清明上河图》的广泛讨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3 塞尚属于以下哪个画派?() ?A、威尼斯画派 ?B、抽象画派 ?C、后印象派 ?D、海上画派 4 王蒙的画作常常与佛教(道教)思想有联系。(×) 5 以下哪幅画作不是达.芬奇的作品?() ?A、《蒙娜丽莎》 ?B、《岩间圣母》 ?C、《最后的晚餐》 ?D、《埃斯泰克的海湾》(塞尚)1 青花瓷产生于以下哪个朝代?()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2 俑最早的用途是()。 ?A、装饰 ?B、陪葬 ?C、盛水 ?D、祭祀 3 元代倪瓒的代表画作是()。 ?A、《丹山瀛海图》 ?B、《夏山高隐图》 ?C、《双松平远图》 ?D、《六君子图》 4 画作的价格与画家的社会地位有很大关系。(√) 5 牛津大学柯律格教授所编的艺术教材《Art of China》,其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文人画的。(×) 1 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艺术作品印刷品是()。 ?A、《蒙娜丽莎》 ?B、《玛丽莲.梦露》 ?C、《毛主席去安源》 ?D、《红军长征图》 2

与政治紧密相连的作品就不叫艺术品。(×) 3 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艺术类教材是()。 ?A、《The Story of Art》 ?B、《中国艺术史》 ?C、《世界艺术简史》 ?D、《Art of China》 4 传统的艺术观念认为艺术范围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A、绘画 ?B、雕塑 ?C、建筑 ?D、行为艺术 5 《马拉之死》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爱情经历有关。(×)1 雕塑最早产生于()。 ?A、青铜时代 ?B、中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旧石器时代 2 以下哪条解释不属于英文“Art”的词条含义?() ?A、自然 ?B、美术 ?C、艺术

尔雅美术鉴赏考试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这句话出自()。(1.0分)1.0 分A、 《吕氏春秋》 B、 《左传》 C、 《荀子》 D、 《论语》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艺术类教材是()。(1.0分)1.0 分 A、 《The Story of Art》 B、 《中国艺术史》 C、 《世界艺术简史》 D、 《Art of China》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3中国漫画艺术的高峰期是在()。(1.0分)1.0 分 A、 20世纪70年代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 D、 21世纪初期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4古代画作中的蝙蝠象征着()。(1.0分)1.0 分 A、 福气 B、 富贵 C、 长寿 D、 多子多孙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举孝廉,是()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1.0分)1.0 分A、 汉朝 B、 晋朝 C、 南北朝 D、 唐朝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6张若霭的《五君子图》中不包含以下哪种形象?()(1.0分)1.0 分A、 松 B、 柏 C、 梅 D、 菊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7敦煌壁画上原始使用的颜料有()种。(1.0分)1.0 分 A、 10~20 B、 20~30 C、 30~40 D、 40~50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8以下哪幅画作在人物位置顺序上出现了差错?()(1.0分)1.0 分A、 《八骏图》 B、 《三博士来朝》 C、 《八十七神仙卷》 D、 《历代帝王图》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高三美术教案+中国美术鉴赏第6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

第六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第一部分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 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 内容结构: 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 古代人物画的不同样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 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 重点和难点: 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揭示今天的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体验过程 回想刚才的一幕,让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去表现? 老师:讲述郭子仪如何明白唐代两位著名画家的水平高低的故事,引出人物画的灵魂——传神写照 二、鉴赏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 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李世民坐在宫女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的是平常的装束,但眉宇间很有神采。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朱衣执笏引班的官员之后,神情恭谨而机警。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早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故事画 表现的是自汉至隋十三个帝王: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大帝孙权、蜀昭烈帝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图卷以每一位帝王及男女侍从为一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有墨笔楷书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 反映了五代时期人物画创作所达到的成就。它以连环图画形式表现了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情节,以展现夜宴活动的丰富内容,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画中主要人物有十余人,反复出现于五个情节之中,合共46人次。其中多数是见于记载的真实人物,即韩熙载与他的宾客太常博士陈雍、门生舒雅、紫微朱铣、状元朗粲、和尚德明、教坊副使李家明及其妹、女伎王屋山等。图中成功地表现了韩熙载的形象,不但画出了他的外形特征,而且比较深入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特殊心理状态。韩熙载是南唐政权中比较有政治见识的,但由于他来自北方,言行又不守名检,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权臣的排挤,不得不借放纵行径以示消沉,以图自保。画中韩熙载有志不得伸,抑郁苦闷的情绪由于夜宴欢乐气氛的反衬而得到深化与加强。画中的其余人物则主要是围绕五个不同的情节,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和人物之间的呼应、联系,表达其精神状态和统一的环境气氛。其中以起首的“听乐”和第四段“清吹”表现得最好。

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美术鉴赏学案第7课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

及第中学高一美术导学案编制:王宝凤审核:高一美术组审批: 时间:2010.12.03 编号:09 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 【使用说明】 请在课前结合导学案预习课本,将不会的内容做好标记。 【自主学习】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在来自哪里? 美术家的创作意图多种多样,有的是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己的、,有的则是针对艺术问题以阐述自己的、,所以美术作品的表现也就是多种多样了,其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然而,不管艺术家有什么样的创作意图,归根结底,他们都体现了艺术家表达和创造的欲望。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既然艺术家的创作是有感而发,他就必须先有所“感”,而后才能“发”。一般来说,艺术家的感受主要是来自和两个方面。 我们知道,美术作品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而生活在这个社会和文化氛围中的艺术家,他的任何作品都必然受到他所生存的的那个社会和文化的约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可能会通过题材表达他对,而中国的文人画家的创作意图可能会通过或来表达他的。 2. 。例如,同是处于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的年代,由于李桦成长与国民党统治区,受到的是 ;而古元是成长于延安解放区的民主环境中,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导下,他的早期作品则 。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不同的艺术家通过不同类型的所呈现的意图或方式是不同的。 具象艺术主要通过来传达作者的意图。如,《开国大典》(见课本第37——38页)。 意象艺术主要通过来转达作者的意图。如,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见课本第38页)。 抽象艺术主要通过来实现艺术家的意图。如,第三国际纪念碑(见课本第39页)。 【合作探究】 以《开国大典》为例,说说应怎样从作品的形象、形式分析以及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去理解作品的创作意 图?

美术鉴赏作业答案

美术鉴赏作业答案 【篇一:尔雅美术鉴赏习题答案】 txt>1 文化通过物质载体和()传承下来。 ? a、精神载体 ? b、语言载体 ? c、心理载体 ? d、环境载体 我的答案:b 2 塞尚属于以下哪个画派?() ? a、威尼斯画派 ? b、抽象画派 ? c、后印象派 ? d、海上画派 我的答案:c 3 以下哪幅画作不是达.芬奇的作品?() ? a、《蒙娜丽莎》 ? b、《岩间圣母》 ? c、《最后的晚餐》 ? d、《埃斯泰克的海湾》 我的答案:d 4 对《清明上河图》的广泛讨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的答案:√ 5 王蒙的画作常常与佛教思想有联系。() 二 美术作品的展示空间已完成 1 青花瓷产生于以下哪个朝代?() ? ? ?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我的答案:c 2 俑最早的用途是()。 ? ? ? ? a、装饰 b、陪葬 c、盛水 d、祭祀

我的答案:b 3 元代倪瓒的代表画作是()。 ? ? ? ? a、《丹山瀛海图》 b、《夏山高隐图》 c、《双松平远图》 d、《六君子图》 我的答案:d 4 画作的价格与画家的社会地位有很大关系。() 我的答案:√ 5 牛津大学柯律格教授所编的艺术教材《art of china》,其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文人画的。() 三 美术作品的题材与形式已完成 1 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艺术作品印刷品是()。 ? a、《蒙娜丽莎》 ? b、《玛丽莲.梦露》 ? c、《毛主席去安源》 ? d、《红军长征图》 我的答案:c 2 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艺术类教材是()。 ? a、《the story of art》 ? b、《中国艺术史》 ? c、《世界艺术简史》 ? d、《art of china》 我的答案:a 3 传统的艺术观念认为艺术范围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 a、绘画 ? b、雕塑 ? c、建筑 ? d、行为艺术我的答案:d 4 与政治紧密相连的作品就不叫艺术品。() 5

(完整word版)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教案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9·11事件撞机瞬间》] [思考交流] 1、看了这个片断后,你有何感触? 2、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 战争,自文明萌发之始便噩梦般的伴随着人类。无论胜利与失败,都充满了杀戮与苦难。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痕迹,留在画面上的图像,储存在音符里的记忆,都是人们对逝去的生命的恒久纪念,更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反思。 [出示课题《战争与和平》] 二、战争与美术 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 1、长城。作为一件浩大的人工产品,它是怎么样产生的?战争会遗留给人们什么?

2、《兵马俑》——秦 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不会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奇迹;这个奇迹本身,也完全是战争的主题。 那么工匠们费劲力气烧制出像真人一样大小的俑为的是什么目的?俑的出现最主要是代替真人殉葬。这个地下军队其时是作为秦始皇的陪葬,他们在地下另一个世界里仍然保卫着秦始皇,听从他的调遣。 其中各个俑长相各不相同,形态逼真,比例准确,和西方雕塑相比较,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三、反思战争 战争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给广大民众以深重的灾难,战争破坏了平静的艺术环境,同时造成艺术家精神上的矛盾冲突,促使艺术家反思战争,反思人生和整个世界,从而创造出许多感人的作品。 [出示图片《原子弹灾害图·水》] 丸木位里夫妇就用画笔展现了失败者对战争的痛苦回忆。

原子弹使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遭到毁灭性打击,这是对日本战争罪行的惩罚,但画家用画笔问:战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无论你是对错、胜败,战争都只会导致一个结果——毁灭、破坏和持久的苦难。 ①《内战的预感》达利 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幅画比较易懂,但形像却异常丑恶。“立体派”虽然是把客观世界的形象拆散以后重新加以组合,却并不那么可怕,因为至少它还是图案式的美感。达利的这幅画则把人体拆散再重新组合起来,以让它保持极逼真的效果。故使人更觉可怕。画中一只胳膊长在大腿上,而手又握住另一只大腿的根部,接在那条腿上的脚则踩在拆下来的屁股上,从大腿上边长出来一个狞笑的人头。一堆堆内脏似的物体抛满了地面。这是关于战争残酷的一场恶梦——甚至是只有在发高烧的时候才会产生的恶梦。 ②《荷拉斯兄弟的宣誓》——达维特法

2016美术鉴赏考试答案(李松)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铁线描这类比较硬的绘画笔法是从()之后才开始流行的。
1.0 分
?
唐代
A、
?
宋代
B、
?
元代
C、
?
明代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
汉代人认为,()是掌管长生不老药的女神。
1.0 分
?
女娲
A、
?
西王母
B、
?
C、

嫦娥
?
洛神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乐山大佛在古代除了其本身的宗教功能外,还具有()的功能。
1.0 分
?
防地震
A、
?
防御塔
B、
?
治水
C、
?
净水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以下不属于桑德罗·波提切利的作品的是()。
1.0 分
?
《春》
A、

?
B、
《维纳斯的诞生》
?
C、
《睡莲》
?
D、
《三博士来朝》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步辇图》全图的主角和中心是以下哪位人物?()
1.0 分
?
通译者
A、
?
B、
松赞干布
?
禄东赞
C、
?
唐太宗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与我们日用、生活紧密相关的艺术是()。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 现代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材分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主要讲述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了解东西文化的碰撞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学会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于美术学科存有纯娱乐心理,对美术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技能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因此,在教学的难度设计上不宜太大,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逐步渗透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个案分析《愚公移山》,了解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和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及观念,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富春山居图与情感体验吴冠中的形式画法,了解画面记录的时代变迁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画有一定的接触,在前面的课上也欣赏了一些古代中国画,本课主要是抓住“现代”二字感受现代中国画的变革,高一的学生还缺少深入分析作品的能力,对现代中国画在变革中表现出的新的创作方法,绘画语言等缺少理解分析的能力,所以在理解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中国画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中从观念到表现手法、表现内容发生的具体的变化的认识和理解时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通过古代与现代作品的比较分析,让学生直观的感悟到现代中国画体现出的时代精神及新的绘画语言的运用。

2017年尔雅美术鉴赏考试答案

2017 年尔雅美术鉴赏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现代画家贾又福属于以下哪个画派?()(1.0 分)
?
A、太行山画派 B、黄山画派 C、泰山画派 D、华山画派 正确答案: A
2 敦煌壁画有包括()个石窟群。
?
A、200 多 B、300 多 C、400 多 D、500 多 正确答案: C
3 敦煌壁画上原始使用的颜料有()种。(1.0 分)
?
A、10~20B、20~30C、30~40D、40~50 正确答案: D
4 毕加索的《亚威农的少女》,借鉴了以下哪种艺术形式?()(1.0 分)
?
A、中国剪纸 B、哥特建筑 C、马赛克图案 D、非洲木雕 正确答案: D
5 工笔花鸟画最成熟的时期是()。(1.0 分)
?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正确答案: D

6 中国漫画艺术的高峰期是在()。(1.0 分)
?
A、20 世纪 70 年代 B、20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90 年代 D、21 世纪初期 正确答案: B
7《五君子图》中有以下哪位皇帝的题诗?()(1.0 分)
? ? ? ?
A、康熙 B、乾隆 C、崇祯 D、雍正 正确答案: B
8“丧礼者 以生者饰死者也。”这句话出自()。(1.0 分)
A、《吕氏春秋》 B、《左传》 C、《荀子》 D、《论语》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 ? ? ?
9 从()开始,画家们开始在画作上公开署名。()(1.0 分)
? ?
A、春秋晚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说课稿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高一年级上册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在艺术美与形式美中陶醉》。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这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我将进行教材分析。根据美术新课程大纲要求,本课为 欣赏评述课,用时一课时。美术鉴赏究竟鉴赏什么?这对于学生来 说是一个实际而又不清楚的问题。从本课开始,我将带领大家进入 美术鉴赏的专业知识学习阶段。我们在本课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漂 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通过对此问题的探索与解答,进而引导学 生发现蕴藏在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与形式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 能力和艺术素养。 其次是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在知识起点水 平及情感态度准备方面,高一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史哲知识积淀,对艺术作品和美术现象有一定的审美倾向,对“美“已经逐渐形成 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但并不全面和客观。在学生的能力基础方面,高一学生已具备较强的理解力和联想能力,能初步理解美术作品。 在学生的学习风格方面,高一年级学生蓬勃向上,充满朝气,独立 竞争意识强烈,喜好个性表现,小组活动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接下来,我将阐述本课的学习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的学习目 标定为两个,分别是结果性目标和过程性目标。其中结果性目标为1.了解什么是艺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2.了解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的基本原则和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3.能从作品的艺 术美与形式美的角度分析作品。过程性目标为1.在小组活动中,锻 炼学生查找、收集以及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2.在 上台展示环节,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深度理解美术作品的美,获得审美享受,在美术的品的艺术 美与形式美中沉醉。 再次,我将说明本课的学习重难点。本课的学习重点为1.美 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和我们通常所说的“漂亮”或“好看”有 什么区别。2.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有哪些原则和规律,过哪些方面。 体现出来。本课的学习难点为:如何从艺术美与形式美的校对分析 美术作品。 最后,我着重阐述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将本课的教 学过程设计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温情导入、查找探究、作品分析、小组活动、鼓励评价。一、温情导入我首先展示两幅美术作品《欧米哀尔》与《马拉之死》。结束后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这两幅作 品漂亮吗?美吗?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后,我将对《欧米哀尔》 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进而引出概念“艺术美“。二、查找探究接下来,我会把时间交给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查找美术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