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并修改病句(五) 不合逻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析并修改病句(五)不合逻辑

【考点阐释】

“不合逻辑”是高考《考试说明》规定必须掌握的的六种病句类型之一。所谓不合逻辑的语病,是指句子虽然在语法方面正确,但不符合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或事理逻辑,因而有较大的迷惑性。同学们必须对造成“不合逻辑”的原因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对其进行正确辨析和修改。【体验高考】指出下列病句错误,并改正。

①(1993全国)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不合事理,试想谁会“不择手段”地“仿造伪劣产品”呢?应将“仿造”改为“制造”,或将“伪劣”改为“优质”。)

②(1993上海)该店青年服务员正努力保持和发扬了传统特色。(时态矛盾,“正”作为表时态的副词,表示行为动作正在进行;“了”表示行为动作的完成,前后矛盾。)

③(1995全国)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不合事理,“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怎能叫音乐作品呢?应在“既”的前面加上“在现代”,呼应前面的“在古代”。)

④我们深刻地感到,一张报纸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的精神食粮。(照应不周,一面不能对两面)

⑤(1997上海)他刚考上高中时的精神面貌和现在相比确实大不相同。(主客颠倒,从逻辑角度来说,表纵比,应当拿“现在”比“过去”,不能拿“过去”比“现在”。)

⑥(2001全国)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时态矛盾,“日前”意思是“前几天”,表示时间已过去;而“正在……中”表示行为仍在进行中,“日前”与“正在”不能连用。)

⑦(1991年全国)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很熟悉。(主客颠倒,“名字”是客体,“人”是主体,应当是“人对名字熟悉”,而不是“名字对人熟悉”。)

⑧(2005年天津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否定不当,“缺乏”的应当是“勇气”、“谋略”。)

⑨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概念混乱,“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⑩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否定不当,“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考点解说】

不合逻辑主要有不合事理、概念混乱、自相矛盾、否定不当、照应不周、主客颠倒、复句关系混乱七种类型。

(一)内容不符合客观真实(不合事理)

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对等,因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

1、不合事实

例1: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几千条胳膊呢?,应改为“千多条”。)

例2: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大学所有课程”浩瀚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应去掉“所有”。)

2、不合事理

例1: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小书房去找。(“酷暑”与“严寒”分别是在夏天、冬天,不可能同时到来,“他”怎么能每次都“冒着酷暑和严寒”呢?) 例2: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产品可以伪劣,但劣质产品绝对没有人会去仿造,所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

3、过于绝对

例1: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句子中“凡是……都……”言过其实,犯了绝对化的毛病。)

(二)概念分类不合逻辑(概念混乱)

因对词语所表达概念内涵及概念间关系的误解而造成的误用。

1、从属关系并列不当

例1: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牙膏、牙刷、日用品间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把“和”字改为“等”字。)

例2: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各种财产”应包括“房屋、庄稼”,应把“和”改为“等”。)

2、交叉关系并列不当

例1: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女同志。(“干部、青年、女同志”三个概念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例2: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外国名著。(“小说、诗歌、散文”与“外国名著”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使用。)

3、非同一范畴的概念不能并使用

例1:陈述句、疑问句、判断句和主谓句的特点一定要搞清楚。(分类标准不统一,前三者按句子的语气和用途分类,后者主谓句是按句子的结构特点分)

例2(2006年江西卷):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球衣、球鞋”不属乒乓器材,与“球台、球拍”不属同一范畴的概念,并列不当)

(三)表述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

1、前后矛盾

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它包括时间、数量、范围、动作、位置、状态等多方面矛盾。

例1:一个发展经济的大好机遇,正即将到来。(时态上自相矛盾:“正”是现在式,“即将”是将来式。)

例2:各级负责人基本上全都接受了训练。(范围上自相矛盾:“基本上”是大多数,而“全都”则是一个不漏。)

例3:这些都是糟粕,并无多大价值。(程度上自相矛盾:既为“糟粕”,当全无价值。)

例4:太阳表面的温度也不过六百度以上。(数量上自相矛盾:“不过”,不超过;“以上”,超过了。)

例5 (2006年湖北卷):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数量上前后矛盾:平均数是一个确数,而“三百公里左右”则是一个概数,应删掉“左右”。)

例6:他在这里下了车,我断定他大概是本地人。(状态上自相矛盾:“断定”,肯定;“大概”,估计,不肯定。)

例7:翻开几千年的历史记录,人们就会发现,地震最强烈的地方往往总是在山边地带。(频率上自相矛盾:“往往”,时常,经常,但未必每次皆然;“总是”,每次都不例外。) 例8: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

2、照应不周

主要指三种情况:一是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二是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短语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三是因偷换主语而使前后不照应。

例1(2006年四川卷):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前面是“有没有”关涉两面,而后面“关键在于”只是肯定的一面,前后不一致。)

例2(2006年湖北卷):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法。 (属于前后照应不周,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短语,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了,应改为“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例3: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偷换主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指的是“孩子”而非“父母”,应补出主语“孩子”。)

3、主客颠倒

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认知与被认知、主动与被动等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可能造成关系的错位,表达的混乱。

例1: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句子主客倒置了,应该是“我与报纸接触”。) 例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的。(应是“我国人民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四)多次否定失当(否定不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