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8材料科学基础

838材料科学基础
838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着重研究材料的成分、加工方法与材料的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变化规律,是发挥材料潜力、充分利用现有材料和研究开发新材料的理论基础,是考生学习后续相关材料课程和今后从事材料专业的工作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系统地理解材料与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内在联系,具备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第1部分材料的原子结构与键合

原子结构与原子的电子结构;

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以及核外电子所构成。原子核内的中子呈电中性,质子带有正电荷。通过静电吸引,带负电荷的电子被牢牢地束缚在原子核的周围。因为在中性原子中,电子和质子数目相等,所以原子作为一个整体,呈电中性。

原子的电子结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做高速旋转远动,原子中一个电子的空间位置和能量可用四个量子数来决定,a.主量子数n;b.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c.磁量子数;d.自选角动量量子数s

原子结构、原子排列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材料中的结合键的类型、本质,各结合键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金属键: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与金属正离子相互作用所构成的键合,绝大数金属以金属键方式结合,它的基本特点是电子的共有化;当金属受力变形而改变原子之间的相互位置时不至于破坏金属键,这就使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并且,用于自由电子的存在,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离子键:实质是金属原子将自己最外层的价电子给予非金属原子,使自己成为带正电的正离子,而非金属原子得到价电子后使自己成为带负电的负离子,这样,正负离子依靠他们之间的静电结合在一起。特点:以离子为结合单位;一般离子晶体中的正负离子静电引力较强,结合牢固。因此其熔点和硬度均比较高。难产生自由远动的电子,是良好的绝缘材料,但是在高温熔融状态下正负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可以自由远动,此时呈现离子导电性。

共价键:由两个或多个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晶体中各个键之间都有确定的方位,配位数比较小,共价键的结合极为牢固,故共价晶体具有结构稳定、熔点高、质硬脆等特点;束缚在相邻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不能自由地运动,共价结合形成的一般都是绝缘体,其导电能力较差。

D.范德华力

E.氢键

键-能曲线及其应用。

原子的堆垛和配位数的基本概念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配位数(CN)是指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致密度是指晶体结构中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

4.显微组织基本概念和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第2部分材料的晶态结构

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结构、空间点阵、晶格、晶胞、晶格常数、布拉菲点阵、晶面间距等基

本概念。

晶体:原子在空间呈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非晶体:原子呈无规则排列的固态物质

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原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即长程有序,与非晶体在性能上区别主要有两点:a.晶体熔化时具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却无固定的熔点,存在一个软化温度范围。B.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非晶体却为各向同性

空间点阵:阵点在空间呈周期性规则排列,并具有完全相同的周围环境,这种由它们在三维空间规则排列的阵列称为空间点阵

晶格:由平行的直线将所有阵点连接起来,于是构成一个三维几何格架,称为空间格子

晶胞:为说明点阵排列的规律和特点,可在点阵中取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单元作为点阵的组成单元

布拉菲点阵:能够反映空间点阵全部特征的14种单位平面六面体,这14种空间点阵也称布拉菲点阵

2.晶体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的标定方法。

晶向指数的确定步骤:

以晶胞的某一点阵O为原点,过原点O的晶轴为坐标轴x,y,z,以晶胞点阵矢量的长度作为坐标轴的长度单位。

过原点O作一直线OP,使其平行于待定的晶向。

在直线OP上选取距原点O最近的一个阵点P,确定P点的3个坐标值。

将3个坐标值化为最小整数u,v,w加上方括号,[uvw]即为待定晶向指数。

晶面指数标定的步骤:

在点阵中设参考坐标系,设置方法与确定晶向指数时相同,但不能将坐标原点选在待确定指数的晶面上,以免出现零截距

求的待定晶面在三个晶轴上的截距,若该晶面与某轴平行,则在此轴上的截距为无穷大若该晶向与某轴负方向相截,则在此轴上截距为一负值

取各截距的倒数

将三个倒数化为互为质数的整数比,并加上圆括号,即表示为该晶面指数

晶体结构及类型,常见晶体结构(bcc、fcc、hcp)及其几何特征、配位数、堆积因子(致密度)、间隙、密排面与密排方向。

合金相结构,固溶体、中间相的基本概念和性能特点。

相是指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晶体结构和性质并以界面相互隔开的均匀组成成分。固溶体是以某一组元为溶剂,在其晶体点阵中溶入其他组元原子锁形成的均匀混合的固态熔体,他保持着溶剂的晶体结构类型

中间相:如果组成合金相的异类原子有固定的比例,所形成的固相的晶体结构与所有的组元均不同,且这种相的成分多数处在A在B中溶解限度和B在A中的溶解限度之间,即落在相图的中间部位

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机构,离子晶体结构规则、典型的离子晶体结构。

5.高分子材料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特征,高分子材料结晶形态、高分子链在晶体中的构象、高分子材料晶态结构模型、液晶态的结构特征与分类。

第3部分点缺陷和扩散

点缺陷的类型,肖脱基空位、弗兰克尔空位、间隙原子和置换原子,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等基本概念

点缺陷包括空位、间隙原子、杂质或溶质原子

肖脱基空位:迁移到晶体表面或内表面的正常结点位置上,而使晶体内部留下空位

弗兰克尔空位:挤入点阵的间隙位置,而在晶体中同时形成数目相等的空位和间隙原子

间隙原子:在一定条件下,晶体表面上的原子也有可能跑到晶体内部的间隙位置形成间隙原子

置换原子:置换了溶剂原子的杂质称为置换原子

间隙固溶体: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中形成固溶体时,溶质原子占据溶剂点阵的阵点,或者说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点阵的部分溶剂原子,这种固溶体就称为置换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溶质分子分布于溶剂晶体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间隙固溶体

离子晶体中的点缺陷特点,点缺陷的平衡浓度、影响因素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点缺陷的平衡浓度:晶体缺陷的存在,一方面造成了点阵畸变,使晶体的内能升高,降低了晶体的热力学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增大了原子排列的混乱程度,并改变了周围原子的振动频率,引起组态熵和振动熵的改变,使晶体的熵值增加,增加了晶体的热力学稳定性

扩散概念,扩散第一定律、扩散第二定律。

扩散是涉及一种原子移到另一种原子中去的物质运输

扩散第一定律

3.扩散驱动力及扩散机制。

4.离子晶体中的扩散、聚合物中的扩散机制。

5.扩散系数、扩散激活能,影响扩散的因素及原理。

第4部分线、面和体缺陷

1.位错类型,刃型位错、螺型位错、位错线和滑移线的基本概念,柏格斯回路和柏氏矢量的基本概念及物理意义。

2金属晶体中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3.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聚合物晶体中的位错。

4.晶界、亚晶界、孪晶界、堆垛层错和相界面等基本概念。

5.晶粒度和晶粒尺寸的基本概念及测量。

6.体缺陷基本概念。

7.材料的强化方法及机制。

第5部分高聚物及非晶态结构

1.高分子的链结构、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2.玻璃化转变现象和玻璃化温度,玻璃化转变理论,影响玻璃化温度的因素。

3.高分子结晶能力,结晶速度,影响结晶速度的因素。

4.玻璃态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高弹态高聚物的力学性质,高弹性的特点,橡胶弹性对温度的依赖关系;高聚物的粘弹性力学松弛现象,粘弹性与时间、温度的关系。热固性和热塑性聚合物的概念及材料特性。

第6部分相平衡和相图

1.相律的基本概念,相平衡的相率解释。

2.纯晶体的凝固,晶体凝固的热力学条件,形核、晶体长大过程,凝固动力学及凝固组织。

3.二元相图中的匀晶、共晶、包晶、偏晶等相图的结构分析;共析、包析反应;二元相图的平衡结晶过程分析、冷却曲线;二元合金中匀晶、共晶、共析、二次相析出的平衡相和平衡组织特点;杠杆定律及其应用。

4.基本相图的分析和应用。

5.三元相图的基本概念,成分三角形、等温截面、垂直截面的概念,三元匀晶的平衡转变过程分析。

第7部分固态相变基础

固态相变的特点及分类;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等基本概念。相变驱动力,界面能与畸变能

在形核中的作用。

环境化学(戴树桂)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1.《环境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包括了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归趋和效应。本考试大纲侧重于环境污染化学,着重于各类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行为、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其产生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等经典内容。对其中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式、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及生物效应、化学物质结构与毒性关系,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生物浓缩机制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需加以重点掌握。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环境化学发展及基本内容 1.环境化学基本概念、发展动向、研究内容及热点问题 水环境化学 2.天然水的基本特征组成; 3.水体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着重配合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沉淀和溶解、水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等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4.水体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环境行为与归趋模式。着重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等典型机制与迁移转化模式。 5.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营养物质的来源;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湖水的营养化程度;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大气环境化学 6.大气中污染物的特征; 7.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温室效应;气相大气化学: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化学; 液相大气化学:酸沉降化学、大气中液相反应;大气颗粒物化学); 8.重要的大气环境化学问题:光化学烟雾的定义、特征及形成条件;光化学烟雾主要参与物质;光化学烟雾形成机理;光化学烟雾危害及防治;光化学烟雾与硫酸型烟雾的对比;太阳和地球辐射间的能量平衡;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及防治对策;降水的化学组成;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影响因素;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大气平流层的组成;臭氧层的形成和耗损的化学反应;臭氧洞的危害;臭氧层破坏现状及防治。 土壤环境化学 9.土壤组成与性质(吸附、酸碱性、缓冲性及氧化还原性质); 10.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重金属、氮磷); 11.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典型的迁移过程)。土壤中农药迁移的基本特性,扩散质体,流动吸附与分配作用,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以及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 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 12.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及消除。物质透过细胞膜的形式;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生物转化及消除。13.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生物蓄积,生物富集、生物放大和生物积累。 14.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耗氧(有机污染物)、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15.无机物质的生物转化。氮硫的微生物转化,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转化。 16.污染物质的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化效应;重金属元素在诸圈层中的转化效应有机污染物在诸圈层中的转化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17.重金属元素(汞、砷)形态; 18.微生物对水环境中化学物质的作用; 19.有机污染物(有机卤代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 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与发展动向,掌握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天然水

大学计算机基础答案

一、选择题 1._____________是现代通用计算机的雏形。 A. 宾州大学于1946年2月研制成功的ENIAC B.查尔斯?巴贝奇于1834年设计的分析机 C.冯?诺依曼和他的同事们研制的EDV AC D.艾伦?图灵建立的图灵机模型 2.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是_____________。 A.查尔斯?巴贝奇B.图灵C.阿塔诺索夫D.冯,诺依曼 3.物理器件采用晶体管的计算机被称为_____________。 A.第一代计算机B.第二代计算机 C.第三代计算机D.第四代计算机 4.目前,被人们称为3C的技术是指_____________。 A. 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 B.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C.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D.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 5.下列不属于信息系统技术的是_____________。 A. 现代信息存储技术B.信息传输技术 C.信息获取技术D.微电子技术 6.在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 。 A.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 B.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C.光电子技术是继微电子技术之后近30年来迅猛发展的综合性高新技术 D.信息传输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7.在电子商务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称为_____________。 A.B2B B.B2C C.C2C D.C2B 8.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_____________。 A.科学计算B.数据处理C.过程控制D.CAD/CAM/CIMS 9.计算机辅助制造的简称是_____________。 A.CAD B.CAM C.CAE D.CBE 10.CBE是目前发展迅速的应用领域之一,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 A.计算机辅助设计B.计算机辅助教育 C.计算机辅助工程D.计算机辅助制造 11.第一款商用计算机是_____________计算机。 A.ENIAC B.EDV AC C.MARK I D.UNIV AC 二、填充题 1.图灵在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建立图灵机模型和提出了_____________ 。 2.最近的研究表明,电子计算机的雏形应该是由阿塔诺索夫和他的研究生在1941年 制作成功的_____________计算机。 3.以“存储程序”的概念为基础的各类计算机统称为_____________。 4.第一款商用计算机是1951年开始生产的_____________计算机。 5.第一代电子计算机采用的物理器件是_____________。 6.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英文简称是_____________。 7.未来计算机将朝着微型化、巨型化、_____________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试题与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试题 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在:( ) (A) 1946年、法国(B) 1946年、美国(C) 1946年、英国(D) 1946年、德国 2、1946年诞生的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 ) (A)UNIVAC-I (B)EDVAC(C)ENIAC (D)IBM650 3、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使用的逻辑部件是()。 (A)集成电路(B)大规模集成电路(C)晶体管(D)电子管 4、第四代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采用的是() (A)晶体管(B)小规模集成电路(C)电子管(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计算机的发展阶段通常是按计算机所采用的什么来划分的?() (A)内存容量(B)电子器件(C)程序设计语言(D)操作系统 6、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按其所采用的逻辑器件可分为几个阶段?() (A)2个(B)3个(C)4个(D)5个 7、下面哪一位科学家被计算机界称誉为“计算机之父”?() (A)查尔斯?巴贝奇(B)莫奇莱(C)冯?诺依曼(D)艾肯 8、下列四条叙述中,正确的一条是() (A)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首次实现了“存储程序”方案。(B)按照计算机的规模,人们把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时代。(C)微型计算机最早出现于第二代计算机中。(D)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结构理论基础 9、到目前为止,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结构都基于同一个思想,这个思想最早是由()提出的。( )

(A)布尔(B)冯?诺依曼(C)牛顿(D)图灵 10、在下列四条叙述中,正确的一条是:() (A) 最先提出存储程序思想的人是英国科学家艾伦?图灵(B) ENIAC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器件是晶体管(C) 第三代计算机期间出现了操作系统(D)第二代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器件是集成电路 11、PC机的更新主要基于什么的变革。() (A) 软件(B)微处理器(C)存储器(D)磁盘容量 12、现代计算机之所以能自动地连续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是因为( ) (A)采用了开关电路(B)采用了半导体器件(C)具有存储程序的功能(D)采用了二进制 13、办公自动化(OA)是计算机的一项应用,按计算机应用分类,它属于:() (A)数据处理(B)科学计算(C)实时控制(D)辅助设计 14、天气预报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良好的帮助,它应该属于计算机的哪一类应用?( ) (A)科学计算(B)信息处理(C)过程控制(D)人工智能 15、人工智能是让计算机能模仿人的一部分智能,下列不属于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应用:() (A)机器人(B)信用卡(C)人机对奕(D)机械手 16、能准确反映计算机主要功能的是:() (A)计算机可以代替人的脑力劳动(B)计算机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C)计算机可以实现高速度的运算(D)计算机是一种信息处理机 17、计算机最主要的工作特点是:() (A)存储程序与自动控制(B)高速度与高精度(C)可靠性与可用性(D)有记忆能力 18、CD-ROM是一种( )的外存储器:( ) (A) 可以读出,也可以写入(B) 只能写入(C) 易失性(D) 只能读出,不能写入

中科院水生所环境化学真题

环境化学真题 2005考试科目:环境化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1.生产率 2.自由基 3.生物浓缩因子 4.硝化作用 5.可疑致癌物 二、填空题(每空 1.5 分,共30 分) 1.一个厌氧性湖泊,其湖下层的元素都将以( )形态存在,碳、氮、硫分别以( )、( )、( )的形式存在。 2.一般可把污染物的光解过程分为( )、( )及( )三类。 3.温室气体中,( )是唯一由天然源排放造成环境浓度较高的气体,( )在大气层中不是自然存在的,而完全是由人为产生的。 4.在水环境中,多氯联苯、酞酸脂主要富集在( )、( )中。 5.天然水体颗粒态重金属可分为( )、( )、( )、( )及( )五种形态。 6.酸性矿水是由黄铁矿氧化产生的( )所引起的。 7.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必须条件是( )、( )、( )。 三、简答题(每题 8分,共 40 分) 1.腐殖质在水环境中有什么作用? 2.我国富营养化湖泊主要有哪些特点? 3.生物体吸收环境中物质主要有哪三种途径? 4. 为什么说沉积物是探索天然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工具? 5.请说明大气颗粒物中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和类型? 四、论述题(10 分) 请叙述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2006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环境化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 3分,共 15 分) 1.环境背景值 2.湿沉降 3.温室效应 4.化学形态 5.生物最适营养浓度定律 二、填空题(每空 1.5分,共30 分) 1.水质指标中,表征耗氧污染物的指标是;表征病原微生物的指 标是和;表征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是、 的含量以及叶绿素a的含量。 2.当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逐步转化为无机物。 有氧分解产物为CO2、NO3-、SO42-等,通常不会造成水质恶化; 缺氧分解产物为、、等,将会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3.氮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可以分为、和三种 4.总碱度是用强酸标准溶液滴定,为指示剂,滴定终点的pH为4.3 , 2-转化成。 此时CO 3 5.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的吸附作用有三种类型,、、 6.根据生物学效应的差异,多种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通常可分 为、、、四种类型。 三、简答题(每题 8分,共 40 分) 1.水中无机污染物主要有哪些迁移转化途径? 2.天然水中对水质影响最大的有机物是腐殖质。简述其结构特点及作 用。 3.简述酸雨的主要化学组成,以及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4.简述土壤中磷的存在形态。 5.光化学烟雾及还原烟雾有何区别。 四、论述题(15分) 什么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简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及其意义,列 举5种以上《斯德哥尔摩公约》中规定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基础知识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知识.docx

基础知识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D O S操作系统基本使用方法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 重点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1. 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应用领域、工作原理、硬件结构、软件系统、微机系统多媒体知识和安全常识; 2. 理解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方式,了解汉字输入方法、信息处理的内容和方法; 3. 了解磁盘操作系统(DOS)的发展历史、DOS的构成、基本功能和汉字处理功能; 4. 掌握文件和路径的概念; 5. 掌握DOS的启动方式、磁盘和磁盘驱动器的使用方法、常用DOS命令的使用方法和通配符的使用方法; 6.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特点 7. 了解Internet的特点和概念,能进行入网申请和简单使用Internet。 计算机中的常用定义和术语 1. 计算机:计算机是一种具有内部存储能力、由程序控制操作过程的自动电子设备。它主要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控制器和运算器等几部分组成。 2.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物理装置的总称。软件是计算机运行所需要各种程序及有关资料。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3. 指令和程序:指令就是“命令”,是规定计算机操作 类型及操作数地址的一组代码。程序是指令的有序集合。 4. 多媒体: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图象、声音与计算机、通信融为一体的信息环境的总称。 5. 数据与信息:数据是指能够用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字符和符号等。 信息是数据的内涵和本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信息是数据、消息中包含的意义,它不随信息媒体的改变而改变;另一方面,信息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出现的不定性减少,若不提供信息,则不定性会大一些。 6. 数制:数的进位制称数制。 计算机中常用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表示信息,其中最常用的是表示计算机内部存储和处理信息的二进制和为了清晰和简洁表示二进制而采用的十六进制。 7. 字符编码:使用二进制数对字符进行的编码称字符编码。 8. 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的英文简称,是计算机中用二进制表示字母、数字、符号的一种编码标准。ASCII码有两种,使用7位二进制数的称为基本ASCII码;使用8位二进制数的称为扩展ASCII码。 9. 汉字编码:用于表示汉字字符的二进制字符编码。汉字编码根据其用途不同可分为输入码、内部码、字型码和地址码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试题(带答案).(精选)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7+Office 2010)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冯?诺依曼(VonNeumann)体系结构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 A.信息存储 B.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C.数字控制 D.存储智能 2.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 A.字节 B.位 C.字 D.字长 3.Windows 7系统中的“桌面”是指()。 A.整个屏幕 B.某个窗口 C.当前窗口 D.全部窗口 4.Windows 7操作系统中,显示3D桌面效果的快捷键是()。 A.Alt+Tab B.Win+shift C.Ctrl+Tab D.Win+Tab 5.下面“不合法”的文件名是()。 A.12345678?.TXT B.WIN_PROG.EXE C.FILE.DAT D.35768.TXT 6.()能与CPU直接交换数据。 A.软盘 B.硬盘 C.内存 D.光盘 7.1GB等于()。 A.1000MB B.1024KB C.1000KB D.1024MB 8.关于Windows7中窗口的说法,以下()是正确的。 A.屏幕上只能出现一个窗口,这就是活动窗口 B.屏幕上可以出现多个窗口,但只有一个是活动窗口 C.屏幕上可以可以出现多个窗口,但不止一个是活动窗口

D.屏幕上出现的全部是活动窗口 9.如果电子邮件到达时,用户的计算机没有开机,那么电子邮件将()。 A.退给发信人 B.保存在ISP的邮件服务器上 C.过一会重新发送 D.丢失 10.网页的地址为 https://www.360docs.net/doc/f54312539.html,,其中的“http”指的是()。 A.服务器主机名 B.访问类型为超文本传输协议 C.访问类型为文件传输协议 D.www服务器域名 11.在Word编辑状态,单击“粘贴”按钮后()。 A.将文档中被选择的内容复制到当前插入点处 B.将文档中被选择的内容复制到剪贴板 C.将剪贴板中的内容移动到当前插入点处 D.将剪贴板中的内容复制到当前插入点处 12.在()中,WORD用户可以查看与实际打印效果相一致的各种文档。 A.草稿 B.大纲视图 C.页面视图 D.主控文档 13.要将选定的Word文字块复制到另一位置,采用鼠标拖动时,需按住()键。 A.Alt B.Shift C.Ctrl D.Enter 14.在Word 2010中,在“打印”对话框的“页面范围”下的“当前页”项是指()。 A.当前窗口显示的页 B.光标插入点所在的页 C.最早打开的页 D.最后打开的页 15.Excel单元格中,()。 A.只能包含文字 B.可以是数字、字母、公式或单元格引用 C.只能包含数字 D.不能输入分数

计算机基础知识

考点 1计算机发展历史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现在,计算机技术经历了大型机、微型机及网络阶段。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电子元件的不同可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四代。 考点 2计算机的特点 现代计算机算一般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处理速度快。 (2)存储容量大。 (3)计算精度高。 (4)工作全自动。 (5)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考点 3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具有存储容量大,处理速度快,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强等许多特点,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领域,并迅速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进入了家庭。计算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科学计算(数值计算)。 (2)信息处理。 (3)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4)过程控制。 (5)多媒体应用。 (6)人工智能。 考点 4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品种众多,从不同角度可对它们进行分类。 (1)按工作原理划分:模拟式计算机、数字式计算机、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2)按功能用途划分: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 (3)按性能规模划分: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巨型计算机。 二、数制与编码 考点 1数制的基本概念 (1)数制的基本概念 ①按照进位原则进行计数。 ②逢N 进 1。 ③采用位权表示法。 (2)数制的三要素 ①基:一个数所包含的数字符号的个数称为该数的基,用R 表示。例如,对二进 制来说,任意一个二进制数可以用 0,1 两个数字符表示,其基数R 等于 2。 ②位:以小数点为基准,小数点向左位数依次增加,向右位数依次减少。③权:任何一个R 进制数都是由一串数码表示的,其中每一位数码所表示的实际 值的大小,除数码本身的数值外,还与它所处的位置有关,由位置决定的值就称为位值(或位权)。

超星2018大学计算机基础答案(修正版)

超星2018大学计算机基础答案 (修正版)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物理器件采用晶体管的计算机称为第()代计算机。A、一 B、二C、三D、四正确答案:B 2时至今日,计算机仍采用存储程序原理,原理的提出者是()。 A、莫尔 B、冯.诺依曼 C、比尔.盖茨 D、图灵 正确答案:B 3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是()。A、查尔斯.巴贝奇B、莫奇利和埃克特 C、阿兰.图灵D、冯.诺依曼 正确答案:C 4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年。A、1939 B、1946 C、1952 D、 1958 正确答案:B 5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 4个时代,各个时代划分的原则是根据()。

A、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器件 B、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C、程序设计语言 D、计算机的存储量 正确答案:A 6 ()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形。 A、查尔斯.巴贝奇于1834年设计的分析机 B、宾夕法尼亚大学于 1946 年2月研制的ENIAC C、冯.诺依曼小组研制的 EDVAC D、阿兰.图灵建立的图灵机模型 正确答案:A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 1下列()是衡量微处理器的主要指标。A、主频B、字长C、速度D、工 艺正确答案:A , C 2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趋势不包括()。A、巨型化B、微型化C、智能化D、复合化正确答案:D 3将CPU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所形成的元器件称为()A、微处理器B、ROM C、CMOS D、Cache 正确答案:A 4下列()不属于输入设备。 A、扫描仪B、键盘C、硬盘D、体感设备正确答案:C 5负责解释和执行程序的部件称为()。A、内存B、中央处理单元C、输入设备D、输出设备正确答案:B 6下面对计算机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运算速度快B、计算精度高C、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D、随着计算机硬件设备及软件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其价格也越来越高正确答案:D

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考题库网考计算机应用基础真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考题库网考计算机应用基础 真题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一、单选题 1.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元件是______。 A.继电器 B.晶体管 C.电子管 D.集成电路 答案:B 2.以下不属于电子数字计算机特点的是______。 A.运算快速 B.计算精度高 C.形状粗笨 D.通用性强 答案:C 领域是计算机应用中最诱人、也是难度大且目前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A.辅助设计 B.信息处理 C.人工智能 D.过程控制 答案:C 4.在计算机领域,信息是经过转化而成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______。 A.数据 B.符号 C.图形 D.数字 答案:A 5.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运算对象是______。 A.模拟量 B.混合量 C.脉冲 D.不连续量 答案:D 6.下列各类计算机存储器中,断电后其中信息会丢失的是______。 C.硬盘 D.软盘 答案:B

A.速度 B.字长 C.主频 D.周期 答案:B 8.保持微型计算机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输入/输出设备是______。 A.键盘和鼠标 B.显示器和打印机 C.键盘和显示器 D.鼠标和扫描仪 答案:C 电大、各类远程网络教育统考大学英语B、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考辅导 全套题库,精心整理并归类完毕,全中文翻译,视频教程讲解,零基础一次性通过,索取请 9.决定微处理器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是______。 A.内存的大小 B.微处理器的尺寸 C.主频 D.内存储器 答案:C 码可以表示的字符个数是______。 答案:C 11.二进制数相对应的十进制数应是______。 答案:D 12.计算机内部用于处理数据和指令的编码是______。 A.十进制码 B.二进制码 码 D.汉字编码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模拟题 一、单选题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C)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D)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D)不同的码。 A. 8个 B. 16个 C. 128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A)。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B)。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C)。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A)。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D)。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A )的容量。 A.RAM B.ROM C.CMOS D.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A)。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D)。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中科院环境化学试题1

2000年环境化学 一、基本概念与常识 1、常压下25°C的水中能有多少溶解氧?如果用{CH2O}来表示有机物的话,降解多少有机物就可以消耗完这些溶解氧? 2、水的硬度(2分) 3、水的总碱度(2分) 4、水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什么?(2分) 5、土壤的组成(2分) 6、大多数土壤中氮的形态、其最终形态为何。(2分)地球温暖化有什么危害?如何控制?(2分) 7、大气分为几层?臭氧层位于那一层?主要臭氧层破坏物质;最近一次有关臭氧层保护的国际大会于何时在哪国召开? 二、计算题 1、在碱性条件下向7.9×10-5mol/L的铜离子溶液中加入EDTA并使之过量200mg/L,请计算溶液中铜离子的平衡浓度。EDTA 络合物的稳定常数为6.3×1018,EDTA的分子量为372.1。(15分)

2、CaF2溶解度积为3.5×10-11,请计算要想使氟离子浓度达到8mg/L以下,至少需要多大的钙离子浓度。(氟离子的分子量 为19、钙离子的分子量为40)(10分) 三.论述题 1.何谓硝酸化作用、其在自然界中的意义何在?写出其反映方程式;何谓反硝化作用,硝酸化、反硝化在水处理上有何重要应用?(15分) 2.主要点源水污染有那些,主要面源水污染有那些,面源和点源的主要控制或治理方法。(15分) 3.什么是富营养化、它有什么危害。(10分)

4.什么是二恶英、其危害及来源。(10分) 2001年环境化学一、试述环境化学的学科特点,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20分) 二、试解释以下名词(20分) 1、天然水的酸度和碱度 2、电子活度 3、双电层理论 4、光量子产率 5、共代谢

计算机基础知识题库完整

一、单选题练习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 C )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 D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xp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 D )不同的码。 A. 8 个 B. 16个 C. 128 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 C )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 )。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 B )。 A. 102 B. 210 C. 103 D. 28 代表的是( C )。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 A )。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 D )。 A. 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 A )的容量。 A. RAM B. ROM C. CMOS D. 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B. 1100 C. 10111 D. 11011

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 A )。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 D )。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14.在Windows 的窗口菜单中,若某命令项后面有向右的黑三角,则表示该命令项( A )。 A. 有下级子菜单 B.单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C.双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D.右击鼠标可直接执 15.计算机的三类总线中,不包括( C )。 A. 控制总线 B.地址总线 C.传输总线 D.数据总线 16.操作系统按其功能关系分为系统层、管理层和( D )三个层次。 A. 数据层 B.逻辑层 C.用户层 D.应用层 17.汉字的拼音输入码属于汉字的( A )。 A. 外码 B. 内码码 D.标准码 的剪贴板是用于临时存放信息的( C )。 A.一个窗口 B.一个文件夹 C.一块内存区间 D.一块磁盘区间 19.对处于还原状态的Windows应用程序窗口,不能实现的操作是( D )。 A.最小化 B.最大化 C.移动 D.旋转 20.在计算机上插U盘的接口通常是( D )标准接口。 21.新建文档时,Word默认的字体和字号分别是( C )。 A.黑体、3 号 B.楷体、4号 C.宋体、5 号 D.仿宋、6号 22.第一次保存Word文档时,系统将打开( B )对话框。 A. 保存 B.另存为 C.新建 D.关闭 23.在Word表格中,位于第三行第四列的单元格名称是( C )。

2016年_838+有机化学_A卷试题

适用专业: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环境化学 考试科目: 838有机化学 是否需要考生 携带计算器: 否 准考证号码: 姓 名: 考试时间: 3小时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8 道大题(共计 24 个小题),满分 150 分。 2.本卷属试题卷,答题另有答题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该试题卷上或草纸上均无效。答题卷上不能做任何与答题无关的标记信息或记号,一经发现该考 试科目以违纪处理,零分计算。 3.必须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其它均无效。 ————————————————————————————————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主产物。(共30分,每小题 3分)

二、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8分) 丁烷、1-丁烯、环丙烷、丙炔 三、分离对甲苯胺,对甲苯酚,萘的混合物。(8分) 四、解释题。(共10分,每小题5分) 1.氯乙烯不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请加以解释。 2. 1-氯丁烷与苯在三氯化铝的催化下进行Friedel-Crafts反应,得到正丁基苯和仲丁基苯的混合物,且仲丁基苯为主产物,请加以解释。 五、在苯甲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中,某同学设计用下面的实验装置来蒸馏苯甲酸乙酯(沸点210-212℃),试指出该装置的不当之处。(10分) ————————————————————————————————

六、推断题。(共18分,第一小题10分,第二小题8分) 1. 分子式为C6H12O的化合物A,能与苯肼作用但不发生银镜反应。A经催化氢化得分子式为C6H14O 的化合物B,B与浓硫酸共热得化合物C(C6H12)。C经臭氧化并水解得化合物D和化合物E。D能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起碘仿反应,而E则可发生碘仿反应而无银镜反应。写出A-E的结构式。 2.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8H10,其NMR谱图中有关数据如下:δ1.2(三重峰,3H);δ2.6(四重峰,2H);δ7.1(宽峰,5H)。试推测其可能的结构。 七、合成题。(共50分,每小题10分) 八、推测反应机理。(共16分,第一小题6分,第二小题10分) ————————————————————————————————

环境化学考研经验

我是刚考完研的一名普通学生,由于英语与数学的严重失误今年考上的希望不大,但早在考前我就决定考完发一个关于环境化学的帖子,一方面分享下复习的一些不成熟的方法,另一方面也是作为经历考研这一阶段的总结。 首先,我这里说的环境化学是以南开大学戴树桂教授的经典教材《环境化学》与南京大学王晓蓉教授93版《环境化学》为考察课本的相关专业(主要是环境科学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考查科目,根据我周围同学的报考情况,主要集中在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山东大学、哈工大等招生单位,上述地方南京大学可以买到真题、中科院网上有回忆版公开的是07年真题、南开大学公开的是06年真题,其余的地方真题也能通过一些渠道获得,但个人观点是没有太大必要。但这里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大学的真题侧重课本更多,特别是南大南开,而研究所的题更具开放性,但近两年这一趋势并不明显了。 其次,参考书虽然确定但因为我考的是研究所,所以必要的拓展阅读是很有帮助的,这里我的建议是除上述两本外,可以到图书馆借阅武汉大学邓南圣教授的《环境化学教程》、十一五规划教材《环境化学实验》、北大唐孝炎的《大气环境化学》、陈静生的《水环境化学》、王连生译的《环境有机化学》、山西大学孟紫强的《环境毒理学教程》、东华大学奚旦立的《环境监测》、清华蒋展鹏的《环境工程学》与清华出版社翻译的老外的《环境化学》(第二版)、南开陈甫华等翻译的老外的《环境化学》等教材,至于中科院《21世纪的环境化学》、戴树桂《环境化学进展》、赫次英格的《环境化学手册》那几个分册有时间可以翻阅一下。期刊方面国外关注下ES&T就够了,国内生态中心的《环境化学》《环境科学学报》《环境科学》环科院的《环境科学研究》环科学会的《中国环境科学》要适当看一下,了解一下前沿与基本的科研思路。别的参考也可以看,但权重大的个人认为就上面那几个了。 再次,这里讲一下我的方法,我开始复习专业课约在9月中旬,第一轮就是比着课本做笔记,每看一章要做课后题(很重要,很多时候就考课后题),这一轮结束后就已经11月了,然后我第二轮基本是以专题的形式来复习的,这时候看的参考书和资料比较多,第三轮已经到12月了,这时候主要就是理解与记忆,将知识点串成网,这时候看了下真题(不局限于报考院校,各处均可),然后就去考试了。 最后,我说一下资料,我的电子版资料都是网上找的,主要来源就是精品课程网站(主要是南开的),南开的课件比较好,重点都用五星表示了出来,至于那些模拟题我建议看有答案的,至于资料具体在哪里,有心人自会找到。网址如下 https://www.360docs.net/doc/f54312539.html,/script/envchem/ https://www.360docs.net/doc/f54312539.html,/jpkcweb/hjhx/course/index.asp https://www.360docs.net/doc/f54312539.html,/ziyuan/94/zjdxjpkc/crs/hjhx/main.asp https://www.360docs.net/doc/f54312539.html,/web/sub ... mp;SubMenuCode=1107 https://www.360docs.net/doc/f54312539.html,/jpkch/2007/hjhx/index.htm http://222.16.42.183/hjhx/ https://www.360docs.net/doc/f54312539.html,/jpkc/huanjinghuaxue/kcfzr01.html 这里我说一下环境化学二轮复习要关注的几个专题(1~2天看一个),希望考生关注的是界面层次的环境化学行为与全球尺度的环境化学现象与PTS。总体说环境化学知识面较广,有些知识点也比较深,但只要认真准备,考题并不难。但我以后估计无法研究环境化学了,再次bs下今年的英语命题组,另外希望大家认真准备数学(我的惨痛教训)。 1水体富营养化 2光化学烟雾 3温室效应 4酸沉降 5臭氧层消耗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汇总 一、计算机的诞生及发展 (一)计算机的诞生 1.时间:1946年 2.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3.名称:ENIAC (二)计算机的发展 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程序控制”的设计思想,同时指出计算机的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的数据和指令。 (3)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技术(将程序事先存在主存储器中,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在不需要人员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逐条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 四、计算机的分类

五、计算机硬件 (一)中央处理器 1.简介 中央处理器又称为微处理器,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2.组成 (1)控制器 实现计算机各部分的联系并自动执行程序的部件。功能是从内存中一次取出指令,产生控制信号,向其他部件发出命令指挥整个计算过程。 (2)运算器 对二进制数码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二)存储器 1.内存储器 (1)作用 内存储器又称主存储器,简称内存。内存位于系统主板上,可以直接与CPU进行信息交换,内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计算机系统中正在运行的程序及所需要的数据和中间计算结果以及与外部存储器交换信息时作为缓冲。 (2)特点 速度较快,容量相对较小。 (3)分类 只读存储器ROM:永久保存数据,存储微型机的重要信息。 随机存储器RAM:断电丢失数据,存储当前运行的程序信息(SRAM、DRAM)。 2.外存储器 (1)作用 外存储器又称辅助存储器,简称外存。CPU不能直接访问。主要用于存放等待运行或处理的程序文件。 (2)特点 存储容量大,存取速度相对内存要慢得多。 (3)分类

大学计算机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判断题 1.第一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 2.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 3.美国Intel公司推出的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是Intel 8086。(×) 4.以Intel 4004为核心的电子计算机就是微型计算机,简称为微机。(√) 5.对量子计算机的研究,主要目的是解决经典计算机中的存储容量问题。(×) 6.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主要由两个方面来决定:一是计算机部件的运算速度,二是部件排列的紧密程度。(√) 7.?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计算机自动地从存中取指令、分析指令再执行该指令,接着取下一条指令,周而复始地工作。(√)8.第一台具有“存储程序”思想的计算机是1946年诞生的,其名称为ENIAC。(×) 9.未来计算机可能朝着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等方向发展。(√) 10.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11.软件逐步硬件化是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2.当代计算机基本属于?诺依曼体系结构。(√) 13.第三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采用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 14.第四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 15.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外部设备的一组私有的信息通路。(×) 16.第一台PC机是由IBM公司推出的。(√) 17.按照目前计算机市场的分布情况来分,计算机可以分为大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嵌入式系统等。(√) 18.一体微机计算机属于嵌入式系统的畴。(×) 19.生物计算机具有体积小、功效高、能自我修复、能耗低、没有信号干扰的特点。(√) 20.光子计算机具有无需导线,一小部分能量就能驱动、信息储存量大的特点。(√) 21.自动柜员机属于微型计算机的一种。(×) 22.个人计算机(PC机)属于微型计算机。(√) 23.R进位计数制共R个基本数元。(√) 24.八进制的基本数元是从1到8。(×) 25.(100)10和(64)16相等。(√)

中国科学院大学838环境化学2015年考研真题答案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838环境化学 智从教育独家编辑整理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3.可以使用无字典存储和编程功能的电子计算器。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拮抗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同时或数分钟内先后输入集体,其中一种化学物质可干扰另一种化学物质原有的生物学作用使其减弱,或两种化学物质相互干扰使混合物的生物学作用或毒性作用的强度,低于两种化学物质任何一种单独输入机体的强度。 2.生物放大:指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积蓄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增大而提高的现象。 3.光化学第一定律:首先,光子的能量大于化学键能时,才能引起光解反应;其次,分子对某特定波长的光要有特征吸收光谱,才能产生光化学反应。 4.酚酞碱度:如果以酚酞为指示剂,用强酸滴定,当溶液由较高的pH值降到8.3时,此时表示OH-被中和,CO32-全部变成HCO3-,作为碳酸盐只中和了一半,得到的结果称为酚酞碱度。 5.矿化作用::是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有机态化合物转化为无机态化合物过程的总称。 6.Fenton试剂:指在天然或人为添加的亚铁离子时,与过氧化氢发生作用,能够产生高反应活性的羟基自由基的试剂 7.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性基团和疏水性基团的物质。 8.土壤盐基饱和度: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 9.干沉降:指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或与其他物体碰撞后发生的沉降。 10.PM2.5: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

(NEW)中国农业科学院806环境化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 录 第一部分 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化学考研真题 201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806环境化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0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408环境化学考研真题 第二部分 其他名校环境化学考研真题 2016年山东大学803环境化学考研真题 201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38环境化学考研真题 2012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846环境化学考研真题2012年西南大学862环境化学考研真题

第一部分 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化学考研 真题 201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806环境化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填空题 1.光化学反应 2.多环芳烃、多氯联苯英文缩写 3.环境中砷的化学价态______、______ 4.臭氧层生成是由于平流层中O2______的结果 5.天然水中对水质影响最大的有机物是______ 6.土壤胶体微粒核一般带______电荷 7.______或______是植物、动物、人最重要重金属解毒剂 8.环境中重金属元素测定的两种仪器 9.固废再利用 10.辐射对人体损害包括躯体效应和______ 二、名词解释 1.大气温度层结 2.温室气体

3.辛醇水分配系数 4.BCF 5.专属吸附 6.土壤盐基饱和度 7.ED50 8.被动扩散 9.表面活性剂 10.环境污染物 三、简答题 1.简述大气中重要含氮化合物种类、来源及对环境污染 2.简述腐殖质分类及对水体重金属行为影响 3.以水体铬为例,简述其形态(价态)对其毒性影响 4.简述有机磷农药特点及降解过程 四、论述题(二选一) 1.详细阐述土壤或水环境中重金属的主要化学过程及其影响因素2.论述化学污染物类别,环境效应及影响因素,以及毒物联合作用类型,并举例说明某种污染物的环境化学行为与环境效应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