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教育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教育探讨

发表时间:2016-07-21T14:16:30.82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7月总第199期作者:杨吉生[导读] 我国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特殊教育学校678200

摘要:智力障碍儿童,首先是儿童,因为他们与正常儿童具有一样的发展规律,其次,他们才是发展缓慢的儿童。智力障碍儿童具有康复教育的可能性,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现实情况表明,我国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基于此,笔者根据自己从事的特殊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台湾及部分发达国家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教育的经验,探讨如何更好地展开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教育。

关键词: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教育台湾

一、智力障碍概述

1.智力障碍的术语表达。目前,我国关于“智力障碍”术语的表达有很多种,其中“智力障碍”、“弱智”、“智力落后”、“智力残疾”以及“精神发育迟滞”等是最为常见的几种。比如,教育部使用的是“弱智”,中国残联及相关民政部门使用的是“智力残疾”等。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关于“智力障碍”有着不大相同的术语表达。这反映出人们对“智力障碍”认识的不同,而认识程度不同,将反映出各个地区和国家改进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教育实践的方向和内容的不同。

2.智力障碍的定义。那么什么是智力障碍?美国智力落后协会(2010)将其定义为:“一种以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都存在显著限制为特征的障碍。”什么是智力功能,笔者以为是人与环境的互动。而适应行为,则指的是应用性的(穿衣、吃饭、大小便等)、社会的(自尊、责任心、人际关系处理、遵从规则等)、概念的(钱的概念、语言的了解、语言的表达等)适应性技能。

二、我国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教育实践中,并非只存在单一的模式,不同的地区,康复教育模式不尽相同。一些地区主要采用双向或多元康复教育模式,认为设立特殊班级于普通学校内来对弱智学生进行安置的教育方案,可促进智力障碍学生社会适应行为以及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另外,这些地区,为了满足智力障碍儿童的实际需求,通常会进行“课程康复”体系的设置。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在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教育实践上,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在智力障碍儿童的安置上,存在特殊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以及两者结合等模式;二是在立法上,国家、各地区以及各部门在共同的努力下已经完成立法保障体系;三是在教育观念上,开始注重并使用融合教育理念;四是在课程的设置上,内容开始生活化,以用来满足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需求。以上一切都表明,我国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教育正向着美好的前景发展。然而,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服务人员(教师)服务意识不强,专业水平不强,政府主导作用不够等等。

三、我国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教育的展望

展望我国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思考。

1.服务观念转变,强化服务意识。随着智力障碍儿童生活需求的逐渐增多,服务人员(教师)必须要给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支持服务。而这就需要服务人员转变服务观念,摒弃以往陈旧的观念和思维模式,改变以往从“救济(可怜)弱者”的角度对待智力障碍儿童,不再给他们贴上标签,而应更多地认识到环境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影响和支持,积极对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教育环境进行优化,使他们感受到并获得我们提供的支持。同时,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在转变观念的时候也要创造性的思考,这样才能主动的、发自内心的服务于智力障碍儿童。

2.加强师生间的对话。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围绕智障儿童的需求以及特点展开教学。而学校,更要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教师要关心每一位智力障碍儿童的成长,在设计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与正常儿童具有的不同特点,不应该只一味地“你讲他听”,教学活动只围绕着教师转,而应该“双向互动”,加强教学指导,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成长与康复。智力障碍儿童具有记忆力水平低、感知觉缓慢以及思维不敏捷等特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务必要加强师生间的对话,促进智力障碍儿童智力功能以及适应行为的发展,从而促进智力障碍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3.因势利导,正面教育。并不只是正常人才有自尊心,智力障碍儿童同样具有自尊心,教师(服务人员)在对待他们的时候,不能以一种蔑视的态度,而应该温和、细致、耐心地对待他们。让智力障碍儿童经常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独立生活(即适应行为)的能力。

4.创造环境,激发潜力。智力障碍儿童与同伴的交往通常会受到限制,老师和学校应该多创造条件,让智力障碍儿童多与正常的儿童玩耍、交往、交流,与正常儿童的交往,有利于智力障碍儿童对正确行为举止的模仿学习,有利于个性品质的培养,以及有利于良好情感的培养。老师要参与指导,让智力障碍儿童懂得分享物品和分享快乐,学会自我控制,以及给他人提高帮助,从而促进智力障碍儿童康复的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夏健思袁茵智力障碍新生学校环境适应的教育建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09)。

[2]李超浅谈游戏教学及其对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教育的作用[C].第三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2008。

[3]陈玲音乐教学对智力障碍学生的作用[J].林区教学,2015,(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