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合集下载

特殊教育学校智力障碍儿童的康复流程

特殊教育学校智力障碍儿童的康复流程

特殊教育学校智力障碍儿童的康复流程1、入校评估①双溪评估:以0-17岁儿童为主②调查表:儿童学习特点调查表、儿童兴趣调查表a、目的:个训方案的制订,强化物的使用------针对性强,事半功倍2、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①原则步骤:根据六个领域中的训练目标对照儿童具体状况进行观察,了解儿童的现有水平,找出最合适儿童需要的训练目标②长期目标:以半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计划③短期目标:以7天---14天为一个周期制定计划并落实(即长期目标的分解)3、实施个训(1)六大领域: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2)训练方法:情景训练、集体教学、社会教学、多媒体电教设备教学(数码听觉统合训练系统等)、游戏训练4、评估(1)阶段评估:3—6个月(2)总结评估:一年(3)评估方法:依据活动的独立程度评估训练效果a、评估标准:(四级)一级:(3分):自己独立完成二级:(2分):口头协助完成三级:(1分):身体协助完成四级:(0分):完全由他人代替完成5、辅助配备:(1)听觉统合训练:通过聆听经过调制的音乐,矫正听觉系统对声音处理失调的现象,并刺激脑部活动,从而达到改善语言障碍、交往障碍、情绪失调和行为紊乱的目的。

a、主要适应对象:广泛发育障碍、儿童孤独症、言语发育迟缓、多动症、情绪障碍者、不和谐行为者b、训练效果:理解能力增强;适当的社会行为增加;感知能力的增强;刻板行为减少;日常信息记忆增强;独立生活能力增强等(2)感觉统合训练:前庭觉、平衡觉、本体觉、触觉、视觉、听觉等a、感统失调的主要表现:情绪波动大;行为异常;学习障碍;社会适应障碍二、智力障碍儿童的康复流程6、家庭康复互动(1)目的:Ⅰ、指导家长配合老师教学,实现教育的延续性Ⅱ、了解儿童在校学习情况,与老师互相交流心得Ⅲ、可见性进步情况,更直观(2)家庭康复训练基本原则a、训练内容生活化、趣味化、多样化(捡豆入瓶、牛奶插管等)b、训练适量、适当(一天或几天一项,持之以恒,每天坚持一定时间)。

培智班康复训练模式探索

培智班康复训练模式探索

培智班康复训练模式探索1.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特殊教育需求的增加,培智班康复训练已成为我国特殊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智班康复训练旨在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培智班康复训练模式,以期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2. 培智班康复训练模式概述2.1 康复训练理论基础康复训练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生物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

生物学理论强调改善智力障碍儿童的生物素质,提高其身体机能;心理学理论关注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促进其心理健康;教育学理论着重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教学,提升其认知能力和生活技能。

2.2 康复训练目标培智班康复训练目标主要包括: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

康复训练应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个人特点制定个性化目标,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2.3 康复训练内容培智班康复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训练、行为训练、感统训练、语言训练、生活自理训练和社会技能训练。

康复训练应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4 康复训练方法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个体训练、小组训练和家庭训练。

个体训练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小组训练注重智力障碍儿童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家庭训练强调家庭在康复过程中的参与和支持。

3. 培智班康复训练模式探索3.1 多元化教学模式培智班康复训练应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结合视听觉教学、游戏教学、情境教学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智力障碍儿童的兴趣和潜能。

3.2 个性化教学方案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个人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设定合适的训练目标和内容,确保康复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3 跨学科合作加强培智班教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跨学科团队合作,共同评估智力障碍儿童的需求,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提高康复效果。

3.4 家庭与社会支持重视家庭在康复过程中的参与和支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提高家长对康复训练的认识和参与度。

智力障碍儿童的诊断和康复

智力障碍儿童的诊断和康复
(5)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0-3岁)濮阳培训课件\评估量表\学前儿 童50项智力测查.doc
行为评定量表
• (1)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3-12岁)姚树桥
• (2)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 (6个月-15岁) • (3)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3-7岁)汪文鋆
• 鉴别诊断 • 1.精神发育暂时延缓 • 正常儿童的心身发育并非是稳态的直线发展,而在某些阶段发展较快,某 些阶段发育较慢。正常儿童中亦有部分儿童语言能力、运动功能发育较缓 慢,但一旦开始发育,一般理解及适应环境能力正常,便可赶上正常儿童, 在各方面都不显落后。 • 慢性躯体疾病、营养不良、教育环境差,造成儿童反应迟钝、词汇贫乏等 智力发育延缓的症状,易被误认为智力障碍。若这些外在的不利因素消除, 生活、学习条件改善或身体康复后,其智力可迅速恢复。
• F70 轻度精神发育迟滞 诊断要点 • 如果使用适当的标准化智商测验智商在50-69之间提示为轻度 精神发育迟滞。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延迟,影响 独立性发展的执行性语言功能问题可延续至成年。器质性病因仅 在很少一部分病人中可辨认出来。其它伴发状况如孤独症、其它 发育障碍、癫痫、品行障碍或躯体残疾也多少可以见到。如果存 在伴发的这类障碍应独立编码。 包含心智虚弱 、 轻度智力低下 、轻度精神发育不全 、愚鲁
智力障碍儿童的诊断与康复碍的诊断
• 1、诊断标准
• 2013 年 5 月美国精神病学协会(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发 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5 版(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DSM-5,以下简称 DSM-5) 被认为是目 前关于智力障碍的最新诊断标准。该标准较前一版本在智力障碍的名称、

智力障碍儿童言语沟通能力训练方法与注意事项

智力障碍儿童言语沟通能力训练方法与注意事项

智力障碍儿童言语沟通能力训练方法与注意事项发表时间:2020-01-08T14:36:04.833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7期作者:黄芹[导读] 训练时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最好是安排在上午,每次训练时间以30分钟为宜。

淄博市张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山东淄博255022智力障碍儿童在沟通能力发展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欠佳,这些语言障碍使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也大大影响他们与人的正常沟通,因此,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科学有效的言语沟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我们在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言语沟通训练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对他们进行科学的言语沟通训练呢?一、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言语沟通训练注意的事项1.合理规划训练时间。

训练时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最好是安排在上午,每次训练时间以30分钟为宜,患儿在此训练时间内精神较集中,时间稍长会感到疲劳。

2.精心安排训练内容。

训练的内容包括听自己的名字做出反应;能服从连续的简单的口头指示;能在一定时间内注意听人讲话;能听懂家人、老师或他人的召唤并能做出简单的回答;能看懂别人的手势、表情动作,能看懂不同标记;能正确发音,模仿各种普通声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等等。

在训练时要注意让患儿多听、鼓励他多说,另外不要急噪,要持之以恒。

二、智力障碍儿童进行语言沟通训练的有效方法智力残疾儿童在进行言语沟通能力的康复训练时可以从以下方法入手。

1.训练智力障碍儿童知道自己的名字。

首先,我们老师或者家长在训练这一内容时要告诉孩子:叫你的名字,你要答应“哎”、“到”。

其次,训练时我们把带有孩子名字的卡片、作业本、床单、衣物、毛巾等出示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指认或者说出自己的名字。

第三,我们可以通过出示多张不同的卡片,让孩子挑选写有自己名字的一张。

第四,通过问答的形式如“你叫什么名字?”指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名字,说对了给予肯定、表扬;说不对时要逐字教他说出,直到会说自己的名字来强化智力障碍儿童对自己名字的认知理解水平。

智障儿童体育培训计划(3篇)

智障儿童体育培训计划(3篇)

第1篇一、前言智障儿童,又称智力障碍儿童,是指智力发育水平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且存在适应性行为障碍的儿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社会各界开始关注智障儿童的教育和康复。

体育活动对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本计划旨在为智障儿童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体育培训方案,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二、培训目标1. 提高智障儿童的体质,增强免疫力;2. 培养智障儿童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社交能力;3. 培养智障儿童的运动兴趣,激发他们的自信心;4. 促进智障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三、培训内容1. 基本体能训练:包括跑步、跳绳、仰卧起坐、俯卧撑等,旨在提高智障儿童的体能水平。

2. 球类运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通过球类运动培养智障儿童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游戏活动:如接力跑、障碍赛跑、跳皮筋等,通过游戏活动提高智障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

4. 特殊器材训练:如平衡车、独轮车、滑板等,培养智障儿童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5. 心理辅导:通过心理辅导,帮助智障儿童建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

四、培训方法1. 小组教学:将智障儿童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专业教练负责,确保每位儿童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2. 循序渐进:根据智障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逐步提高训练难度。

3. 激励机制:设立积分奖励制度,鼓励智障儿童积极参与训练,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4. 家庭辅导:指导家长参与训练过程,共同关注智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五、培训时间1. 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3:00-5:00,共计每周10课时。

2. 每学期培训时间为18周,共计180课时。

六、培训地点1. 学校体育场地:提供足够的运动场地和器材。

2. 社区公园:利用社区公园的空地,为智障儿童提供户外运动空间。

七、师资力量1. 专业教练: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负责智障儿童的训练工作。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精细动作训练的常用方法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精细动作训练的常用方法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精细动作训练的常用方法精细动作训练是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的重要部分,它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手部力量、协调性及灵巧度,以及手眼协调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生活能力和思维水平的发展。

为了让自闭症儿童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我们需要采用一些常用的方法。

对于2、3岁以内的孤独症幼儿,我们可以采用早期精细动作训练。

其中,将物体投入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这个训练中,我们可以教自闭症儿童将小物体准确地投入,使用金属制品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且更换使用的物体可以让他们逐渐提高投放的难度。

此外,穿珠子训练和翻揭训练也是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孤独症幼儿锻炼手指活动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另外,撕扯搓揉训练也是常用的精细动作训练方法。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锻炼手指力和手部协调性,可以使用一些易于撕扯和搓揉的材料,如纸张或黏土等。

总之,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精细动作训练,我们需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逐步提高他们的手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为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孤独症儿童在纸上画直线、曲线、圆圈等,这有助于锻炼他们手部协调和手指灵活性。

可以先在纸上画好线条,然后让孩子模仿着画,逐渐提高难度,让他们自己画出线条来。

也可以使用练簿,让孩子在练簿上完成各种线条的练。

3.拼图训练拼图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孤独症儿童手眼协调和手指灵活性的方法。

可以先从简单的拼图开始,逐步提高难度。

在拼图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注意形状、颜色等细节,帮助他们提高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4.塑料ine训练让孤独症儿童用塑料ine做各种形状的物品,如动物、植物等。

这可以锻炼他们手部协调、手指灵活性和想象力。

可以先从简单的形状开始,逐步提高难度,让孩子自己设计并制作出各种形状的物品。

教授幼儿画图形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

初学者通常不会正确握笔,因此自闭症康复治疗师或自闭症父母首先要教孩子正确的握笔姿势。

培智康复训练教案

培智康复训练教案

培智康复训练教案教案标题:培智康复训练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培智康复训练的目的和重要性。

2. 掌握培智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设计适合不同智力水平学生的培智康复训练活动。

教案步骤:步骤一:介绍培智康复训练1. 向学生解释培智康复训练的定义和目的,即通过针对智力障碍的个体提供的一系列训练活动,促进其智力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2. 引导学生思考培智康复训练对智力障碍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训练活动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步骤二:讲解培智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 解释培智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化、系统性、渐进性和循序渐进性。

2. 介绍培智康复训练的常用方法,如认知训练、感知训练、语言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

3. 强调培智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

步骤三:设计培智康复训练活动1. 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个体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培智康复训练活动。

2. 以认知训练为例,可以设计一些智力开发游戏,如拼图、记忆游戏、逻辑推理等,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注意力。

3. 以感知训练为例,可以设计一些感官刺激活动,如触觉、听觉、视觉等,以促进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

4. 以语言训练为例,可以设计一些口语表达练习,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5. 以社交技能训练为例,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游戏或团队活动,如小组合作拼图、角色合作扮演等,以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步骤四:总结和评估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培智康复训练的目标和方法。

2. 进行学生的评估,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反思或小测验等形式,以检查学生对培智康复训练的理解程度。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困惑,并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案扩展:1. 针对不同智力障碍类型的学生,可以进一步设计更具体和个体化的培智康复训练活动。

2. 结合其他学科内容,如数学、科学等,设计跨学科的培智康复训练活动,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特殊教育-精细动作康复训练方案

特殊教育-精细动作康复训练方案
训练目标
用剪刀剪纸
训练内容
1、手指操(5min)
2、用筷子夹豆子(15min)
3、剪纸(25min)
训练过程
1、课前调动:
通过问好及简单交流进行师生互动。
2、准备活动
按摩手部肌肉群,增强学生手部肌肉控制能力;
手指操,活动手指各关节。
3、训练:
用筷子夹豆子
准备两个碗、豆子、筷子,学生练习夹起豆子放入另一个碗中;
请你放松你的肩膀、手腕/活动你的手指
你夹豆子真厉害;剪的很棒
我觉得你可以剪得再仔细一点
训练反思
精细动作康复训练方案
教师:训练时间:训练地点:
学生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
学生特征:该学生为轻度脑瘫儿童,同时伴有智力障碍、听力障碍,其精细动作领域缺陷主要表现为:左手尾二指不能主动屈伸;不能很好地使用剪刀工具完成学习、生活需求(如:筷子、勺子、剪刀、铅笔等)。
给出画好不同长短直线的纸,学生练习剪纸,教师在旁辅助、指导。
4、指导:安抚性话语鼓励学生
请你放松你的肩膀、手腕/活动你的手指
你夹豆子真厉害;剪的很棒
我觉得你可以剪得再仔细一点
训练反思
在训练中加入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适当奖励。
精细动作康复训练方案
教师:训练时间:训练地点:
学生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
2、用筷子夹豆子(15min)
3、剪纸(15min)
训练过程
1、课前调动:
通过问好及简单交流进行师生互动。
2、准备活动
按摩手部肌肉群,强学生手部肌肉控制能力;
手指操,活动手指各关节。
3、训练:
用筷子夹豆子
准备两个碗、豆子、筷子,学生练习夹起豆子放入另一个碗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1、 感知能力训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要求: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
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
更能适应环境。
2、 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 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
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
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运动(如大把抓、手
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
示作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 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 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示理
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 认知能力训练 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识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
等,并作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
5、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应根据每个
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
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
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6、 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
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7、 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游戏"是儿童学习的媒介,它能增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增加
受教育的机会;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