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中高二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黑人兄弟的礼物

刘成章

我居所的后院,杂草之隙,花方种,树初栽,此情势虽然时时引人憧憬,但自知一两年之内绝不会风光醉人。院子的三面是院墙,由一片片竖置的木板连接而成。因为长年累月的日晒雨淋,木板已由黄变黑,有的地方甚至已经破败不堪,遇上刮大风的天气,那些破败的地方有时还会“啪啦啦”作响。

墙那边是我们的邻人,这儿的老住户,从他家的房子和汽车看,生活并不怎么富格,可是他非常注重庭院的美化,各种花卉姹紫嫣红。他沿墙根种了好多树木,枝梢已隐约闪出墙头。那些树冠就像一包包深绿、浅绿以及紫红的汁液,全都泼在墙头上了,汁液涌动欲沿墙下流。好一个郁郁葱葱的墙头!

后来我发现,那碧绿的墙头,播出了淡淡的清香。扁圆的绿叶丛中,绽开了许多星星一样的小白碎花。这棵开花的是什么树呢?是橙子树吗?不敢断定。半个月之后,小白花变成了小果,豆粒似的,通身绿色。随着小果的长大,渐渐地,我认出了:它的确是橙子树!

到了秋天,橙子熟了,颗颗都像宝石雕成的球体,浑圆,凝重,笑呵呵地在枝头挂着。挂在墙的这边,挂在墙的那边。这边,那边,都有一样的色彩和分量,都闪着光,都把树枝压弯了。作为一个少壮年华已逝的风霜之人,面对如此美、如此灿烂、如此硕果累累的橙子树,我欣然,羨然,甚至有点儿忌妒。

这期间,我常常看见邻人采摘果实,有时还看见他们登上梯子,去够高处的、树梢上的橙子。好多日子过去之后,他们不再摘了,但他们并没有摘完。我发现其中似有用意,因为一树金橙,墙那边已是光光的了,一片空白;但墙上方和墙这边的,竟悉数留了下来。难道这橙子是留给我的吗?想到此,我一怔,心里有了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动。不过又想:邻人究竟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呢?我又困惑了。然而岁月的河水滚滚奔流,一个月的浪头过去,两个月的浪头过去,整个冬天的浪头都过去了,第二年春天的浪头也过完了,橙子又开花了,星星一样的小白碎花又缀在枝叶间,那几十颗金光耀眼的橙子,却依然高悬在墙头、枝头、我的心头。

结论,终于明白无误地摆在美利坚四月的天空之下了。

谢谢你了,我的芳邻!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作礼轻仁义重。你的情意是比洛矶山还要重的,我们全家感谢你!

不过我只是这样在心里念着,嘴上一直没有说出。而邻人也一直没有向我们表示过馈赠之意。但是可以完全肯定的是,双方的意思互相都明白了。我平生第一次体会到,心照不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境界。浓浓的情意,是无须点破的。

邻人是地道的黑人,我们的黑皮肤的兄弟。我对自己曾经听信了关于这个族裔的一些偏颇说法感到愧疚。在人性严重扭曲异化的当今世界,黑人兄弟身上保留的这种古朴民风,使我想起了信天游永在山间飘荡的家乡。

一个周末的上午,大概十点多钟了,一颗橙,一颗熟透了的橙,忽然“咚”地一声落在地上,溅起了春风的屑和阳光的屑。但我顾不上细想这些,我注意的只是我6岁的小孙子捡起这颗橙子,要给邻人送去。我毫不犹豫地拦了他,说:“孩子,这是黑爷爷送你的,你剥开吃去吧。不过改曰,咱们要一起去给黑爷爷送套中国茶具。

说话的时候,我心里冒出一句诗,那诗像我们两家人的友谊一样质朴、洁净。诗曰:“那边的全摘了,这边的永远留着。”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将爱橙的仑态融入橙之美、橙之韵、橙之神之中,将自己的审美历程与橙子的生长过程融汇,情景交融。

B. “我”的院墙破败不堪,而邻人的院墙却郁郁葱葱,文章通过对比凸显了邻人的勤劳朴实。

C. 作者在对墙头橙子的描写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透出了橙子的神韵,使文章神气盎然。

D. 文章语言朴实,情深意长,景美文妙,通篇流泻着浓郁深厚的情感,包含着深邃丰厚的意蕴,对如今的现实生活颇具警示意义。

(2)画横线的句子中,“这些”一词指的是什么?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结尾小诗“那边的全摘了,这边的永远留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1)D

(2)①指的是熟透了落在地上的橙子,让作者明白黑人兄弟的礼物已经送达。②指的是黑人兄弟送来的温暖,这橙子不仅仅是礼物,也带来了如春风般的温暖和满满的爱意。

③说明了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性,暗示出这种和谐关系如同春风、阳光一般给人以美好的向往。

(3)内容上:“这边”留着的不仅仅是“那几十颗金光耀眼的橙子”,有着“比洛矶山还要重”的黑人兄弟的情谊。②结构上:诗句质朴、简洁,卒章显志,是文章的点睛之笔。③手法上:诗句虽简单,但可使文章境界全出,神采斐然,让人回味无穷。

【解析】【分析】(1)D项中“语言朴实”理解有误。本文记事叙述平淡但语言运用却十分优美。

(2)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义。近指代词一般是去上文找,且要注意靠近原则。“一个周末的上午,大概十点多钟了,一颗橙,一颗熟透了的橙,忽然“咚”地一声落在地上,溅起了春风的屑和阳光的屑。”这是上句,“这些”指的是熟透落地的橙子,“溅起了春风的屑和阳光的屑”这句话也是“这些”指代的内容,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春风”“阳光”是礼物给人的感受;结合文章主旨可以分析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方面,这也是作者写这个礼物的用意。最后,归纳整合即可。

(3)就本题而言:从内容上分析,这句话主要表达的是“这边”留着的不仅仅是橙子,还有更重要的情谊,回答出深层含义;从结构上分析,因为该句话位于整个文章的结尾部分,所以能够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

故答案为:⑴D;⑵D;⑶D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⑵该题考查散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完成这类题型,需要了解作者经历,读懂文本,既读懂表层含义,又读懂深层象征意义、比喻意义等。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熟能生巧。

⑶该题考查散文中重要语句的鉴赏能力。完成这类题目,需要多角度考虑:1、分析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回答时,先概括手法,再指出运用手法的作用;2、对人物形象的作用;

3、对主题有何作用;

4、结构上的作用,与题目、前文的关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留余

侯发山

康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可是,康百万发现,康家的摊子大了,利润倒没怎么上升。难道是里面有人捣鬼?他通过调查,发现大相公以及各个行当的相公、账房先生及小相公,都是按照他的旨意在循规蹈矩地做事,并没有投机取巧,更没有吃里爬外。原因出在哪里呢?他愁肠百结,百思不得其解。

这天后晌,康百万信步来到了神都山下,想散散心,排解一下心中的郁闷。黄河黄,河面宽阔,像一幅闪光的黄绸;洛水清,水流平静,河面如清绒的地毯。如果说黄河有男子汉的粗犷,则洛河有女子的婉约。两条河交汇后,一黄一清界限分明,绵延数里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经过一番激烈“搏斗”,最终洛河融进了黄河里。据说,伏羲创造的八卦图就是根据这一景象画出来的。黄河里走着不少大大小小的船只,船工的号子抑扬顿挫,此起彼伏……一个头戴草帽的老汉,站在河边的树下,拿着一个大舀子——漏水的勺子,一动不动地盯着水面。

康百万来到老汉身边,顺势坐在河岸上,观看老汉捞鱼。

老汉看了康百万一眼,没有说话,转眼盯着水面。

康百万瞅了瞅老汉身边的鱼篓,发现鱼篓里只有两条二斤左右的黄河鲤鱼,皱着眉头问道,大叔,您啥时候来的?

老汉说,大清早就来了。

康百万不禁惊讶地问,大叔,大半天您就弄到这两条啊?黄河里的鲤鱼不是也不少吗?你是说我捞鱼的水平很臭吗?老汉似乎不高兴了。

康百万忙说,大叔,没有,我没有那个意思。

忽然,老汉猛地一甩胳膊,舀子划了一个优美的弧线,似乎瞬间完成了下水和出水的过程。一条鱼被舀子捞着了,这条鱼不小,有三斤多重。老汉把鱼丢进了鱼篓。

康百万发现了秘密所在,忽然笑了,快嘴快舌地说,大叔,您的舀子的洞太大了,只能捞到大鱼,一斤以下的小鱼都捞不到啊。

老汉气呼呼地说,如果舀子底部没有窟窿,想“一网打尽”,大鱼小鱼都不放过,怕是一条鱼也捞不到。

为什么?康百万顺嘴问道。

老汉说,有句古话叫做“漏水的勺子才能舀到大鱼”。这是为啥?因为漏水的那些孔,不但没有影响俺们捕鱼,反倒如渔网一般,减轻了水的冲击力,捕大鱼如探囊取物。

大叔,您说的好像有一些道理。可是,像您这种捞法啥时候才能把鱼篓捞满呀?康百万感到不可思议。

老汉瞪了康百万一眼,恶狠狠地说,我不稀罕小鱼!

康百万闹了个大红脸,不明白老汉为何会发这么大的火。

话不投机,好半天两人都没有说话。康百万觉得无趣,准备起身离去。

老汉瞄了康百万一眼,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康百万说,如果连小鱼也不放过,天长日久,河里还会有鱼吗?不留鱼,俺们渔民日后咋生活?后世子孙咋生存?赶尽杀绝那是自掘坟墓!

“……”康百万张嘴说不出话来。仔细琢磨老汉的话,不禁对老汉肃然起敬,他的话太有哲理了。

当天晚上,康百万失眠了。留鱼?留鱼?留余?康百万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心里一下子亮堂了,兴奋得差点叫起来。

不久后,康百万召集家族会议,大刀阔斧地改变经商策略,其中最主要一条就是,做生意只赚取利润的百分之六十,要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均衡,保持人与社会、自然各种关系的和谐,相伴相生,正常谋利,谋正当利,适可而止。他说,留余忌尽,忌盈忌满,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心机不可用尽,留余不但是昌家之道,也是做人之则。随后,他让当朝文状元牛瑄雕刻“留余匾”挂在客厅,作为家训让后世子孙铭记。

此后,康家世世代代秉承留余思想,一直富裕了四百多年。

(原载《天池小小说》,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故事情节虽然谈不上紧张激烈,但布局谋篇的技巧纯熟,例如开头写康百万找不出生意利润无法提高的原因,巧设悬念,吸引了读者。

B. 作者善用动作、神态等细节塑造人物形象,例如写康百万“忽然笑了,快嘴快舌地说”表现了他对老汉的不屑与嘲弄,为老汉生气做铺垫。

C. 小说的语言应该与文章的内容相贴合,为内容服务,例如本文人物对话语言十分契合人物身份和性格,具有明显的生活化、个性化的特点。

D. 作者擅长借故事说道理,虽然只叙述了一件平常无奇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哲思,在当代社会也颇有现实意义,让人读来深受启发。

(2)文中第二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本文标题“留余”有哪些深刻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B

(2)①从人物形象上看,以黄河、洛水的瑰奇景象为捕鱼老汉的出场做铺垫,并衬托了老汉看似普通平凡,实则有大智慧的形象。②从思想主旨上看,以黄河浑浊、洛水清澈交汇融合,暗示凡事皆应有所调和,有助于下文谋利亦须留余的主旨的传达。③从表达效果上看,此段描写生动形象而富有文化气息,营造了历史文化的背景,调节了叙事节奏,丰富了文章内容。

(3)①“留余”是做事之法。无论捕鱼还是做生意,都不可过于贪婪,只图眼前利益,而

要适可而止,从长计议。②“留余”是发展之道。家族的昌盛,社会长远发展,都要考虑人与自然等各方面的和谐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③“留余”是做人之则。为人处世要修身养德,留有余地,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心机不可用尽,这是中华民族应该世代传承的美德。

【解析】【分析】(1)B项,“表现了他对老汉的不屑与嘲弄”错误。结合“康百万发现了秘密所在,忽然笑了,快嘴快舌地说,大叔,您的舀子的洞太大了,只能捞到大鱼,一斤以下的小鱼都捞不到啊”分析,康百万笑是因为发现了大叔的秘密所在,并不是对老汉的不屑与嘲弄。故选B。

(2)结合“两条河交汇后,一黄一清界限分明,绵延数里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经过一番激烈‘搏斗’,最终洛河融进了黄河里。据说,伏羲创造的八卦图就是根据这一景象画出来的”分析,营造了历史文化的背景,丰富了文章内容。结合“黄河里走着不少大大小小的船只,船工的号子抑扬顿挫,此起彼伏……一个头戴草帽的老汉,站在河边的树下,拿着一个大舀子——漏水的勺子,一动不动地盯着水面”分析,写黄河和洛水的特点,以黄河、洛水的景象为捕鱼老汉的出场做铺垫,并衬托了老汉的形象。结合“黄河黄,河面宽阔,像一幅闪光的黄绸;洛水清,水流平静,河面如清绒的地毯”“两条河交汇后,一黄一清界限分明,绵延数里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经过一番激烈‘搏斗’,最终洛河融进了黄河里”“要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均衡,保持人与社会、自然各种关系的和谐,相伴相生,正常谋利,谋正当利,适可而止”分析,以黄河浑浊、洛水清澈交汇融合,暗示凡事皆应有所调和,有助于下文主旨的表达。

(3)“留余”,结合“如果舀子底部没有窟窿,想‘一网打尽’,大鱼小鱼都不放过,怕是一条鱼也捞不到”“如果连小鱼也不放过,天长日久,河里还会有鱼吗?不留鱼,俺们渔民日后咋生活?后世子孙咋生存?赶尽杀绝那是自掘坟墓”“做生意只赚取利润的百分之六十”分析,是做事之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过于贪婪,要适可而止,从长计议。结合“要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均衡,保持人与社会、自然各种关系的和谐,相伴相生,正常谋利,谋正当利,适可而止”分析,开头说康家所有人员都“寻求利润最大化”,结构利润不升;结尾说康百万改变策略,“只赚取利润的百分之六十,要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均衡,保持人与社会、自然各种关系的和谐,相伴相生,正常谋利,谋正当利,适可而止”,结果康家“一直富裕了四百多年”,对比之中就可以知道“留余”是发展之道。结合“留余忌尽,忌盈忌满,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心机不可用尽,留余不但是昌家之道,也是做人之则”分析,“留余”是做人之则。

故答案为:⑴B;

⑵①从人物形象上看,以黄河、洛水的瑰奇景象为捕鱼老汉的出场做铺垫,并衬托了老汉看似普通平凡,实则有大智慧的形象。②从思想主旨上看,以黄河浑浊、洛水清澈交汇融合,暗示凡事皆应有所调和,有助于下文谋利亦须留余的主旨的传达。③从表达效果上看,此段描写生动形象而富有文化气息,营造了历史文化的背景,调节了叙事节奏,丰富了文章内容。

⑶①“留余”是做事之法。无论捕鱼还是做生意,都不可过于贪婪,只图眼前利益,而要适可而止,从长计议。②“留余”是发展之道。家族的昌盛,社会长远发展,都要考虑人与自然等各方面的和谐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③“留余”是做人之则。为人处世要修身养

德,留有余地,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心机不可用尽,这是中华民族应该世代传承的美德。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来作答。通读全文,文中第二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从人物形象上看,以黄河、洛水的瑰奇景象为捕鱼老汉的出场做铺垫,并衬托了老汉看似普通平凡,实则有大智慧的形象。从思想主旨上看,以黄河浑浊、洛水清澈交汇融合,暗示凡事皆应有所调和,有助于下文谋利亦须留余的主旨的传达。从表达效果上看,此段描写生动形象而富有文化气息,营造了历史文化的背景,调节了叙事节奏,丰富了文章内容。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的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要能结合文章主旨来挖掘。通读全文可知,“留余”是做事之法。无论捕鱼还是做生意,都不可过于贪婪,只图眼前利益,而要适可而止,从长计议;“留余”是发展之道。家族的昌盛,社会长远发展,都要考虑人与自然等各方面的和谐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留余”是做人之则。为人处世要修身养德,留有余地,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心机不可用尽,这是中华民族应该世代传承的美德。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全国人民都在关心考生、成绩、招生时,生活在“魔都”的同胞们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扑在垃圾上。他们除了吃饭、睡觉、搜索XX是什么垃圾,每天还要接受楼下阿姨发自灵魂的拷问:“你是什么垃圾?”因为,自7月1日起,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对垃圾分类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都将受到处罚。

一时间,整个上海的民众都开始积极参与到了人类这项伟大的事业中。点个外卖,吃不完了想扔掉?你需要先把汤倒进水槽,把面倒进湿垃圾箱,再把塑料盖放进可回收垃圾箱,塑料盒扔进干垃圾箱。喝杯奶茶,喝到一半怕增胖?你需要先把剩余的奶茶倒进下水口,把珍珠、果肉等残渣放进湿垃圾箱,把杯子、吸管放进干垃圾箱,如果你的杯子是带盖的,再塑料盖放到可回收垃圾箱。喝酒、撸串、小龙虾?忙碌了一天,想丰富一下夜生活?对不起,整只小龙虾是湿垃圾,去黄的龙虾头和龙虾壳是干垃圾,龙虾肉和龙虾黄是湿垃圾……

纸巾,干垃圾,不管多湿它都是干垃圾;瓜子皮,湿垃圾,不管多干它都是湿垃圾;可即便根据各种攻略能勉强应付垃圾分类,也不一定能买得到分类垃圾桶!因为订购量较大,家用分类垃圾桶已经开始限量供应,并且还“限购”了!!!你与垃圾分类,不仅差一些相关知识,还差一个垃圾桶。当然,作为利国利民的好事,垃圾分类还有很多不是立竿见影的利处,它不仅能够美化环境,变废为宝,还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婚恋观。年薪

100万,内环有大平层,房产写你名……全都比不上一句:以后垃圾分类我来!

材料二:

材料三:

日本

初到日本的外国人,都会对他们的垃圾分类叹为观止。最大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类、有害类,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分为孙项目,以此类推。前几年横滨市把垃圾类别由原来的五类更细分为十类,并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518项之多。试看几例:口红属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红管属小金属物;水壶属金属物,但12英寸以下属小金属物,12英寸以上则属大废弃物;袜子,若为一只属可燃物,若为两只并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领带也属旧衣料,但前提是"洗过、晾干"。不过,这与德岛县上胜町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该町已把垃圾细分到44类,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零垃圾"的目标。

美国

被称为垃圾生产大国的美国,垃圾分类逐渐深入公民的生活,走在大街上,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政府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除了在街道两旁设立分类垃圾桶以外,每个社区都定期派专人负责清运各户分类出的垃圾。居民对政府的垃圾分类工作也表示了极大的支持。这不仅表现在他们每个人对垃圾分类的知识耳熟能详;而且,在这里为垃圾分类处理出钱,就像为能饮用到洁净的自来水付费一样天经地义。

澳大利亚

一般人家的院子里,都会有三个深绿色大塑料垃圾桶,盖子的颜色分别为红、黄、绿。绿盖子的桶里,放清理花园时剪下来的草、树叶、花等;黄盖子的桶里,则放可回收资源,包括塑料瓶、玻璃瓶等。由于规定复杂,因此市政部门每年都会向各家邮寄相关宣传资料,孩子们更是早早地学会了如何给垃圾分类。几年前,记者的房东讲解如何进行垃圾分

类时,忘记说要把瓶盖取下来。这时,她刚上小学的儿子杰森在旁纠正道,一定要将盖子取下来,否则处理时很危险。

其他国家

垃圾分类不仅是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的时尚,也是不少发展中国家的趋势。在巴西,许多社区都实行垃圾分类,这位市长把市政大厅正门口的分类垃圾箱作为该市的荣耀。而附近的二十多个海滩,分类垃圾箱更像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菲律宾的一些地方,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为清洁自己的生活环境而努力,垃圾分类是这个运动中的主要内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自7月1日起,对垃圾分类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都将受到处罚。

B. 因为订购量较大,家用分类垃圾桶已经开始限量供应,并且还“限购”了,所以不一定能买得到垃圾桶!

C. 垃圾分类不仅能够美化环境,变废为宝,还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婚恋观。一句“以后垃圾分类我来!”标志着他(她)在家庭中的地位。

D. 根据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到2018-2020年我国的厨余垃圾产生量规模急剧增长,厨余垃圾的处理仍将面临很大的困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第二段“点个外卖,吃不完了想扔掉?”等生活例子,不仅教会了你分类的方法,更表达了整个上海的民众都开始积极参与到了人类这项伟大的事业中。

B. “横滨市把垃圾类别由原来的五类更细分为十类,并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518项之多”,是为了表达日本令人叹为观止的垃圾分类。

C. 在美国,政府为垃圾分类处理出钱,使每个人对垃圾分类的知识耳熟能详,从而感受到垃圾分类,就像为能饮用到洁净的自来水付费一样天经地义。

D. 垃圾分类不仅是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的时尚,也是不少发展中国家的趋势。在巴西,许多社区都实行垃圾分类,这位市长把市政大厅正门口的分类垃圾箱作为该市的荣耀。(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各个国家垃圾分类的共同点,并结合我国目前垃圾分类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

①共同点:________

②看法:________

【答案】(1)A

(2)C

(3)共同点:分类详细全民参与;看法:垃圾分类尚未全面展开,分类意识不强,分类不详细。但垃圾分类不仅能够节约资源,更能保护环境,利国利民,应该全员参与,达成共识。

【解析】【分析】(1)B项,“所以不一定能买得到垃圾”错误,原文材料一“也不一定能买得到分类垃圾桶”,属于扩大范围;C项,“标志着他(她)在家庭中的地位”错误,原文材料一“还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婚恋观。年薪100万,内环有大平层,房产写你名……全都比不上一句:以后垃圾分类我来”,并未说到地位,属于无中生有;D项“2018-2020年我国的厨余垃圾产生量规模急剧增长”错误,材料二表明2019和2020年的增长是一种预

测,不是增长情况,混淆时态。故选A。

(2)C项,“政府为垃圾分类处理出钱,使每个人对垃圾分类的知识耳熟能详”理解有误,原文材料三“居民对政府的垃圾分类工作也表示了极大的支持。这不仅表现在他们每个人对垃圾分类的知识耳熟能详”,偷换概念。故选C。

(3)此题要求“概括各个国家垃圾分类的共同点,并结合我国目前垃圾分类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需要我们分点回答,从材料筛选出主要信息,多角度答题。譬如,“初到日本的外国人,都会对他们的垃圾分类叹为观止”“被称为垃圾生产大国的美国,垃圾分类逐渐深入公民的生活”“一般人家的院子里,都会有三个深绿色大塑料垃圾桶”等可见共同点有分类详细,而美国“居民对政府的垃圾分类工作也表示了极大的支持”,澳大利亚“一般人家的院子里,都会有三个深绿色大塑料垃圾桶”,“在菲律宾的一些地方,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为清洁自己的生活环境而努力”等概括出“全民参与”的共同点。至于对于我国垃圾分类现状的看法,则集中在材料一。看法要全面,能够认识到好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还能针对现状提出一定的思考和建议。不足的一面,从“生活在“魔都”的同胞们却两耳不闻窗外事”可知垃圾分类尚未全面展开,“可即便根据各种攻略能勉强应付垃圾分类”分类意识不强,上海干湿垃圾的分类再对比日本“最大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类、有害类,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分为孙项目”得出分类不详细,考生容易忽略这一点。好的一面,“作为利国利民的好事,垃圾分类还有很多不是立竿见影的利处,它不仅能够美化环境,变废为宝,还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婚恋观”可见垃圾分类不仅能够节约资源,更能保护环境,利国利民,而后提出做法——应该全员参与,达成共识。

故答案为:⑴A;⑵C;

⑶1、共同点:分类详细全民参与

2、看法:垃圾分类尚未全面展开,分类意识不强,分类不详细。但垃圾分类不仅能够节约资源,更能保护环境,利国利民,应该全员参与,达成共识。

【点评】(1)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2)此题主要概括文章内容、把握主要观点和深度思考某种特点的综合分析能力。做题时首先找到每个选项的在文中的有效信息,然后把每个选项与之一、一对应,分析是否错误,同时还要注意每个选项常见的错误:绝对化、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等。(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筛选信息概括。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的方法有:方法一:语句摘录法。通过摘录文中的中心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方法二:要点归纳法。把揭示文段中心内容的词语或者句子找出来,归纳组织成句子即可。方法三:层意合并法。先将文段分层归纳出层意。然后在层意的基础上提炼概括。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庭梅野鹤

程习武

①知县的青纱小轿在村道上的皑皑白雪中起起伏伏,在苏庭梅的眼中起起伏伏,像一面炫目的旗帜。转过弯,看不见了。苏庭梅才慢慢地走回暮色渐起的院子。白日的气氛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