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38文化创新(.docx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38文化创新(.docx

考点38文化创新

第Q步过模拟

1.(2018 ?山东淄博一中期中,38, 2分)音乐家赵季平在乐坛耕耘五十多年,创作出交响乐

《和平颂》、民族管眩乐《古槐寻根》和影视剧歌曲《红高粱》《大宅门》等经典之作, 他认为一部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的就是生活。这表明

(B )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咅乐创作的源泉②咅乐的发展取决于咅乐创作方法的创新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④创新是音乐创作富有牛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音乐家赵季平创作出多部经典之作,他认为一部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的就是生活,这表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音乐创作的源泉,说明人们在实践屮创造并享用文化,

①③符合题意;音乐的发展受到创作方法创新的影响,但不取决于音乐创作方法的创新,②

说法错误;④与材料不符。

2.(2018 ?河北邢台月考,23, 2分)深入生活,沉于生活的酱缸是一门“苦”功夫,更是不

可替代的“巧”功夫。要想出原创精品,就必须在生活中发现人物、接触人物、钻研人物,进而创造人物,信念是艺术的生命,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C )

①文化创作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②立足社会生活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③要最大限度满

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各种需求④要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生活屮汲取营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题意未涉及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①不选;题意强调沉于生活才能出精品,

②应选;题意未强调作品满足群众需求,且“各种需求”表述不科学,③不选;生活是创

作的源泉说明④正确。

3.(2018 ?河南郑州一屮期屮,15, 2分)豫剧是河南省的传统剧种,是屮原文化的一张名

片,诸多传统曲目家喻户晓。但市场经济条件下,豫剧的发展也遇到了问题。如何创新豫剧以适应时代发展,是屮原文化发展中不可回避的话题。对于豫剧的创新,下列看法错误的是

(A )

①豫剧的创新要严格遵循市场发展规律,顺应市场需求

②豫剧的创新要坚持移步不换魂,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2017年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

2017年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 【一】见到经济学角度分析如何经营时。从这些方面回答。 1,市场:要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2,科技: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人才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劳动者、经营者素质。 5.效益: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立品牌,生产优质产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7,竞争力: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图表类主观题。 第一问一般是反应了什么现象:要看清题目,从图表语言转变为文字语言,还要答出反应的本质性问题。第二问:一般问:表一与表二的关系。 第三问:对反应现象的认识。结合图表、文字认识。 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注意,要结合材料 【三】意义影响的主观题。 一、经济意义: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促进结构调整,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4,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能力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吸收资金、计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政治意义: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转变政府的职能。 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高综合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开放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环境,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安全 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 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对党】有利于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 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 【思想文化意义】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国民素质 ★【答题技巧】★ 当题目问“为什么”时的答题思路 要说这件事的依据 重要性(作用意义目的等) 必然性(这件事存在的客观实际) 可能性(存在的主观条件) 或者不做的危害(导致消极后果) 【启示类】一要说明材料体现的道理二要说我们应该怎么办(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应该怎么说) 【反映类】原理方XX分析 把握材料给我信息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考试试题汇总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考试试题汇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全国Ⅰ卷.2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B)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①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④ 2.(卷.26)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卷.20)“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C)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5.(卷.16)说: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这一论述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B)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汉归根归根到底是由文化决定的 ③文化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④文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

2019年高考文化常识试题汇编(附答案)

高考最新文化常识试题汇编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D.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和人世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史,原是奉皇命检核地方官的职务,后成为掌一州军政大权的要职。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是编纂历史书籍的重要根据。 C.嫡嗣,此处指皇位承继人,即太子。嫡,宗法制度下妻或妾生的长子。 D.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其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和荣誉称号。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指《周易》,是中国一部古老的占卜之书,约成书于尧舜时期。春秋时期,有人依附于它的卦爻形式,借以发挥哲学思想。 B.兵部尚书,别称为大司马,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明代为正二品。兵部主要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事务。 C.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指皇帝外出时,由太子等重要人物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D.驿,指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如“驿站”“驿馆”等;也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文中指由朝廷专门指派的车马。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司,古代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仪同三司”非官职,仅指与三公同等待遇。B.出,古时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也指“出仕”,即出来做官。文中是前一种意思。C.别都就是“陪都”,指首都以外另设的副都,中国最早的陪都出现在炎黄时期。D.薨,古代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高等级的妃嫔或者封王贵族的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垂髫,相当于七岁的年龄阶段,女孩称为髫年,男孩称为韶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中的“总角”还要比垂髫之年小上几岁,“总角、孩提”是幼年的泛称,而“垂髫、始龀”

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化常识分类训练:文史典籍

文体典籍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史记,是西汉司马迁主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与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答:“主持编写”误,应为“独立完成”;“司马光编写”误,应为“司马光主持编写”。 2.《史记》、《左传》、《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答:《史记》和《左传》《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说法错误,应为“《史记》和《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3.仲尼,即孔子,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倡导“仁”的思想。() 4.箴,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规劝、告诫为主。() 5.常棣,即《小雅·常棣》,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 6.实录,古代编年体的一种,专门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也有以王朝命名的。() 7.《论语》是记载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汇编,共20篇,与《孟子》《大学》《礼记》并称为“四书”。() 答:“四书"不包括《礼记》,应将其改为《中庸》。 8.“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加《论语》为“六经”。()

六经:《易》《书》《诗》《礼》《春秋》《乐》 9.《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西汉刘向编定。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10.“青词”指用朱笔写在青藤之上的奏章。明代中后期大臣多用青词邀宠。() 11.《战国策》又称《国策》,成书于战国末年至秦汉间,后经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史书。() 12.“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时使用的文书。() 1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纪传体历史著作,与《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答:“纪传体”改“编年体” 14.“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答:“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错误,无“肱股之臣”。() ,包括奏、议、疏、表等。 16.五经,儒家五部典籍的合称。《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易》洁静精微,《礼》恭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 17.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18.史臣曰,同《史记》中的“太史公曰”一样,都是为了颂扬人物而进行的篇末评论,这种评论不同时期有不同称谓,但都属于“论赞”。() 答:篇末评论有褒有贬。

高考政治真题解析分项文化生活专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分项解析专 题十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说明:本套资料的独特价值在于:第一次搜集全2011高考全国各地全部政治试题15套,并真正地做到了认真审核和校对,好多试题答案都是网上首发文字版;并且做了详细的分考点解析,希望对广大师生能有所帮助! 考点:社会主义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1(2011高考北京卷26)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挂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3(2011高考江苏卷21)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题干信息“历史……地方特色的剧种……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这反映了①、④、③;题干反映了戏曲文化在相互交流、吸收中共同发展,没有反映出时尚流行,②不符合题意。 4(2011高考江苏卷22)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重庆市教育工作委等部门将15000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大题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大题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主观试题是很多考生的失分点,下面小编跟大家说说高考政治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相关答题模板--是什幺? 1.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意识形态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2.特点: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形成的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长跑离不开物质载体3.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人认识世界和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还表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中。(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为:(1)科技与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2)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4.文化对个人的作用(或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影响个人的表现为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3)文化影响个人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4)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面对世界激烈的文化竞争我国应该怎幺办?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

2019高考必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2019高考必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一、科举制度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 最近几年,网络盛传新高考将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在《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中,也确实印证了这个说法,语文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内容的考查。为了减轻大家备战高考的压力,给2019届高考生汇总了语文必修一、二、三教材中的文化常识内容。 必修一 《左传》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晋侯、秦伯 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周朝时期,受分封诸侯的爵位共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由此可见当时晋国的级别比秦国要高。 子 在文中是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在古汉语中,用作第二人称的敬称代词

主要有“子”“君”“公”“阁下”“卿”“殿下”“足下”等。 寡人 通常用作古代君主的自称,意为“寡德之人”,表示自谦,在春秋战国时期使用较为普遍。 执事 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大夫 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战国策》 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卿 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祖 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徵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中庶子 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郎中 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箕踞 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东向 在中国古代,君臣议事于朝廷之上,是以向南的座位为尊的。但在宾主之间,一般以向东的座位为尊,其次是向南的座位,再其次是向北的座位,最末位是向西的座位,因此古人常常以请人东向坐来表示对人的尊敬。 望其气 中国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书,望云气以测吉凶征兆。据说,凡是有皇帝命的人,即使在登基之前,周围[JP3]也会有五彩绚丽的天子气出现。文中的“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就是这个意思。 籍 项羽的名,自称名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在古代,名和字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一般在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 亚父 对年长者的尊敬称呼,表示仅次于父亲。 参乘 坐在车右侍卫的人,又叫陪乘。古代乘车之法,尊者居左,驭者居中,陪乘者居右,负责行车安全。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知识体系整合及典型例题

接轨高考三文化知识体系整合 真题分布设问方式考点链接 2018·全国Ⅰ卷 T40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 二,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 发展中的作用。(10分) 文化对社会发展 的作用 2018·全国Ⅱ卷 T40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杂交水 稻研发推广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

的。(10分) 2018·全国Ⅲ卷 T40 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意义?运 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10分) 中华民族精神、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2017·全国Ⅰ卷 T40(1)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 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文化的作用、文化 传播 2017·全国Ⅰ卷 T40(3) 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提两条建议。(4分) 教育的功能 2017·全国Ⅱ卷 T40(2)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 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 用。(10分) 文化的作用、文化 创新 2017·全国Ⅲ卷 T38(2)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 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10分) 文化在交流中传 播、中华文化 2016·全国乙卷 T39(2)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 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中华民族精神 2016·全国乙卷 T39(3) 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 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两 条、每条10~30个字)(4分) 思想道德修养 2016·全国甲卷 T39(2) 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 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 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10分) 文化与经济的关 系、文化的作用 2016·全国丙卷 T39(2) 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 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启示。(10分) 文化继承和发展 的关系、科技对文 化发展的影响、文 化的传播 2016·全国丙卷 T39(3) 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 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 条理由。(4分) 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

2019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

抢分点二文化常识题——重积累,会推断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8页 突破点一联想推断法解古代文化常识题

[典例]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思维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审题干,明角度。 (1)“不正确的一项”,明确选择方向与选择数量;(2)“豪右”“顿首”“茂才”“京师”的表述哪一个不正确。 第2步:广联想,巧推断。 回到文本语境,结合前后文再次审读查看,确定答案。 文化常识的复习范围及途径 1.分类 总共主要有四大类:天文地理、纪年纪时、姓名字号、礼仪制度。 2.途径 (1)课内 ①人教版必修5“梳理探究”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②教材内容及注释。(详见本书P118~P123)这是最主要的途径。 (2)课外 平时做课外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化知识。(详见本书P124~P128) 掌握文化常识“两清” 1.清楚常见的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对于这些常见的常识都要有所了解,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试题来分辨。

2.清楚易混易错点。文化常识中有一些易混知识点,如“谥号”“庙号”和“年号”的区别等,对于这些知识点一定要分清。 突破点二分类识记法突破古代文化常识题 (一)按照出处联系课文语境识记

2014---2019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真题与答案

威宁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第十六次周测卷 命题人:余愿审题人:虎恩雄班级:姓名: ( 2019 年全国卷一) 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2019 年全国卷二)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 2019 年全国卷三)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瀣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 2018 年全国卷一)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 2018 年全国卷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高考政治第八章走进文化生活专题1

高考政治第八章走进文化生活专题1 2020.03 1,2006年5月8日《华南新闻》载文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已不再仅仅只是虚拟世界的代称。网络已是工具,不再是“游戏”人生的地方,更不是无度宣泄情绪的场所。因此 A.政府要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不文明行为,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 B.网民们要担当起维护社会文明与道德的使命,文明上网 C.网络传媒要采取多种方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 D.网络媒体要通过市场运作大力追求经济效益 2,2006年“五一”期问,青岛精心组织了五大板块、200余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列文化活动。注重阵地建设,创新精品剧目,本着“城乡文化一体化均衡发展”思路,青岛正稳步实施文化事业和产业工程。这样做 A.能促使各种文化呈现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B.会使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出现多样化 C.能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D.说明大众传媒使文化产品得到了更好的传播 3,为了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加深对“八荣八耻”的认识,青岛市文明办、青岛晚报于2006年3月17日特别创作、推出一组主题漫画,以促进广大市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行动,把青岛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上新水平。这组漫画已分发到了各区市,张贴在社区楼院、广场街道等场所,

倡导广大居民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八荣八耻’’的要求落实为自觉 行 动。这一做法 A.开展了正确价值观念的教育 B.坚持了“三贴近”的原则 C.铲除了落后、腐朽文化滋生的土壤 D.创新了文化宣传的形式和手段 4,目前,在我国的广告传播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广告主、广告公司及广告媒介急功近利,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不惜迎合低级趣味,设计制作不良广告,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些不良文化现象主要表现在:有的内容格调低下、用语粗俗、滥用成语;某些广告甚至含有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不良内容;有的背离我国传统社会道德和规范, 过分强调极端个人主义。出现上述不良文化现象的原因是 A.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 B.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D.出现了专门从事文化产品制作的群体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你认为应怎样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6,上题材料反映的现象存在的原因是 ①封建社会的残余思想根深蒂固 ②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不良思想

2017年高考政治-文化与生活(练)-专题练习-答案

文化与生活(练) 答案 一.练高考 1~5 AABDA 6.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穷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共10分) 二.练模拟 1~5 DBBAD 6 D 三.练热点 1~5 AACAB 6 B

文化与生活(练) 解析 一.练高考 1.【答案】A 【解析】用山、桥、小舟之间的联系代表体细胞与小分子、基因之间的联系,这体现了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A项正确;科学与艺术来自于社会实践,B项不选;材料并没有表明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C项不选;材料表明科学的传播需要借助艺术的手法,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A.2.【答案】A 3.【答案】B 【解析】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C错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当今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A错误;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答案为B 4.【答案】D 5.【答案】A 【解析】题肢③说法错误,乡愁是人对故乡思念的体现,不是乡土文化的标志,故排除。题肢④夸大了乡愁的作用,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6.

二.练模拟 1.【答案】D 【解析】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涉及的是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故A、B、C均与题意不符。 2.【答案】B 3.【答案】B 【解析】文化源于社会实践,“源于时代的智慧”说法错误,A项不选;“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说明优秀文化源于时代的实践,又引导时代的发展,B项正确;优秀文化能影响时代的发展,“创造时代未来”的说法不正确,C项不选;“决定时代的走向”说法错误,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4.【答案】A 【解析】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很多,如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故排除;题肢④中的“消除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是错误的,因为文化具有民族性,故排除;题肢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5.【答案】D 6.【答案】D 【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者是深远持久的观点绝对,故①的观点不科学,法国禁播《哆啦A梦》原因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对孩子成长不利,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

高考政治总复习:《文化生活》专题检测易错题集锦(含答案)

【优化设计】2018高考政治总复习易错题集锦(试题+答案+分析提示):阶段综合--文化生活 1.“心暖经济暖”,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 C.文化和政治相互交融 D.文化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 B 【分析提示】 材料强调信心对战胜困难的作用,从文化角度看,表明了优秀文化的力量和作用,B项正 确,A、C两项均不符合题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D项错误。 2.“超女选秀”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推动了“大众选秀”节目的流行。这反映了“选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 A.决定经济的发展 B.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C.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D.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答案】 C 【分析提示】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超女选秀”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说明了文化与经济密切联系,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C项符合题意。 3.《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 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见贤则思齐,则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 D 【分析提示】 墨子这句话的本意是说,人性如素丝,被青色沾染就变成青色,被黄色沾染就变成黄色,沾染的色彩变了,它的颜色也随着变化,被五色所沾染,它也就变成了五色。所以说沾染不可以不谨慎。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强调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D项强调要以人为镜,见人长者取之,见人短者反思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符合题意要求。其余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4.“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镌刻在江苏省如皋市东大街迎春桥头的这副对联,百年来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如皋人的心灵,“爱”的篝火在如皋人一代又一代人的爱心接力中越燃越旺。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③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可改变也不能消除④人们对文化的影响只能接受不能选择

2019届高考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最新整理)

2019届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C(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文中“授骁骑校”、“历迁 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调动官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 D.文中“谥忠介”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2.B(3分)(解析:B.“同治”“光绪”是庙号错,是年号.)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3.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 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 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4C【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3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C.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71)走近文化生活精练(含解析)

走近文化生活 1、抖音是一款社交类软件,通过抖音,可编辑短视频分享生活,也可在这里认识朋友,了解歌曲和奇闻趣事。近日,央视曝光某些短视频出现了未成年人禁忌内容。对此,我们在文化消费时应该( )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文化环境②提高眼力,辨别不同文化影响 ③改进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④加强修养,提升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国范儿公益广告,通过泥塑、年画、剪纸等传统民间艺术形式,采用各层次百姓都认同的艺术手段,用人们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多方位、多角度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面貌,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深受人们的喜欢。中国范儿公益广告的成功在于 ( ) ①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②坚持贴近群众的原则,用通俗文化取代高雅文化 ③倡导形式多样化,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④立足市场需求,始终坚持把经济效益放首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时下,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层出不穷,已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新增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专家指出,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网络文艺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责无旁贷。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必须增强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自觉抵制网络文化 ②应该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是文化建设的方向 ④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鲁迅:"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人却用它造烟花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它看风水。"鲁迅的话对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启示有( ) ①推进科技创新,重视科技发明 ②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③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大题答题术语知识点归纳

《文化生活》大题常考知识点归纳 (一)文化的作用 1、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1)(总)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在经济综合实力竞争中,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文化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对综合国力: ①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力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P22 (6)文化对民族: ①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P11 ②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9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P71 3、对文化本身的作用

2019高考文化常识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准确识记,合理推断 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知识的内容。 ——教育部《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B.“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C.“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起源于明代。 D.“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吏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等。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旧时这一天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B.“拱”,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如《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 C.“晦”,指阴历每月的三十日,这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望、既望等。D.“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即用刀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 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B.“笞刑”,古代的一种刑罚,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定为五刑之一。C.古代的纪时法比较特殊,如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前。D.“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六合”,指天地四方。如《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六合”就是这个意思。 C.“童试”,即童生试,是明、清两代参加科考的资格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D.“山东”,指泰山以东的地区。如《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指的就是这个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