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及治疗现状
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症中医治疗临床分析

中医中药 中外健康文摘中医中药 2008年6月第5卷第6期 W orld Health Dige stM edica l Pe ri odica l 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症中医治疗临床分析■崔玉红1 郭金柱2(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医院内科 014060)【摘要】观察伴有抑郁症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加用中药干预的疗效。
选取30例伴有抑郁症状的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干预组各15例,西药组15例予以常规治疗如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抗栓(凝)等。
中药组在以上西药治疗的同时辨症施治加用中药。
治疗三个月后,观察心绞痛和伴随的抑郁症状如心慌、胸闷、乏力焦虑、烦躁、睡眠障碍,大便秘结等改善情况。
【关键词】冠心病;抑郁症;中西医【中图分类号】R5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6-0158-010 概述冠心病心绞痛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临床许多病人虽然经过正规的内科治疗,有时效果欠佳。
主要原因是许多患者同时伴有抑郁等心理状况。
本文观察了30例住院患者伴有抑郁的心绞痛的中医治疗,并与单用西药组进行对比,结果合用中药组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1 一般资料单纯西药治疗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58岁。
加用中药治疗组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60岁。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分布一致(P>0105)具有可比性。
其中伴高脂血症10例;高血压17例;伴脑梗死、心功能不全及糖尿病患者剔除。
冠心病诊断参照WH O诊断标准和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1979,上海)的冠心病诊断参考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心电图(ECG)、胸片、心脏超声等检查。
112 临床表现除冠心病心绞痛等症状外,均有下述症状三条以上:①睡眠障碍;②疲乏无力;③食欲减迟;④情绪低落;⑤注意力不集中;⑥大便秘结;⑦体重减轻;⑧负罪感;⑨模糊的自杀意念。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伴随着焦虑和抑郁情绪。
本文主要分析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特点:1. 高度焦虑: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脏病变,常常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不安和恐惧,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时更容易感到恐慌和焦虑。
2. 忧虑不安:冠心病患者担心心脏病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常常对自己的生活进行限制和调整,以减少可能引发心脏病发作的因素。
3. 自卑自责:冠心病患者往往会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感到自卑和内疚,对自己造成负面评价,产生自责和自卑情绪。
4. 情绪低落:冠心病患者常常感到疲倦和无力,体力活动受限,导致情绪低落和悲观情绪。
影响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因素:1. 疾病因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和稳定性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直接影响。
发作频率高、程度重的冠心病患者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2. 心理因素:个体心理特征和应对方式也会影响冠心病患者的情绪变化。
个体如果具有较强的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够积极面对疾病并寻求支持,就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3. 社会支持: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对其情绪状态也有一定影响。
社会支持不足、缺乏理解和陪伴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4. 个体经济状况:经济状况也会对冠心病患者的情绪产生影响。
经济困难会使患者更加焦虑,因为他们可能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和药物费用,担心疾病对家庭经济的负担。
5. 医疗措施: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也会影响他们的情绪。
如果医生给予了充分的治疗和康复指导,患者会更加自信和积极面对疾病,减少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
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主要表现为高度焦虑、忧虑不安、自卑自责和情绪低落等。
影响因素包括疾病严重程度、个体心理特征、社会支持程度、个体经济状况和医疗措施等。
针对这些因素,医护人员应给予冠心病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帮助他们有效管理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盐酸舍曲林治疗冠心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

盐酸舍 曲林治疗冠 心病 患者 伴焦虑抑郁状态 的疗效
林 友 兴
( 佛山市第三人 民医院药剂科 ,广东 佛山 5 2 8 0 4 1 )
【 摘 要】 目的 观 察 盐酸 舍 曲林 治疗 冠心病 惠者 伴焦 虑抑郁 状 态 的临床 疗 效。方 法 选取 我 院 自2 0 1 0 年 1月至 2 0 1 2 年 3月收治 的 1 8 0 例 冠 心
1 . 3观察指标
发硬 ,尤 以焦虑抑 郁最为常见 ,不 良的心理 状态直接 影响疾病 的治疗
和 恢复 。我院近年来对 冠心病合 并焦虑抑郁 患者给予 常规抗心肌 缺血
药 物治疗 同时加 用盐酸合 曲林治疗 ,效果 满意。现报道如下 。 1资料 与 方 法
1 . 1一般资料
观 察并记 录两组患者 治疗前 后的焦虑 自评量表 ( S A S )、抑 郁 自 评量表 ( S D S )评分 。 1 . 4疗效评价标 准 ① 以治疗 后焦 虑及抑郁状 况改善 水平作 为疗效评 价标准 ,即 】 :
选 取我 院 自2 0 1 0 年1 月至 2 0 1 2 年3 月 收治 的1 8 0 例 冠心病 伴焦 虑抑
郁 状态 患者 按 照随 机数 字表法 随机 分为 观察 组 与对 照组各 9 O 例 ,纳 入 标 准为 :冠 脉造 影证 实 冠脉 有超 过5 0 %狭 窄 ,采用 焦 虑 自评 量表 ( S A S )、抑郁 自评量表 ( S D S )标准分均超过5 0 分 】 。排 除严重 肝肾
冠心病患者伴抑郁或焦虑障碍对心率变异的研究

Ef e t t a tr t a i b l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f c r n r e r i e s te t f c o he r a e v r a iiy o o o a y h a td s a e pa i n s
t e — u jc sef csi o aio fg o p y S S 1 . o t r .Reut Th a ibl y o e r we n s b e t fe t n c mp rs n o r u s b P S 3 0 s fwa e s ls e v r it fh a t a i rt HRV)o g o p ( o o a yh a tds a ep t n swih d p e so n / ra xey ae( fA r u c r n r e r ie s ai t t e r s in a d o n it )wa o rt a e slwe h n
o he o s t rgr up .Co l so Th ra iiy ofhe r a e( RV)ofc r na y he r ie s a int t — nc u i n e va i b lt a tr t H o o r a td s a e p te swih de
w ih d p e so r a it t e r s i n o nx e y
ZU eh g匝 固 H i e , M—n s
Ur mq 3 01 u i 8 0 1,Chi a) n
( p rme t f C r o a c l r,Fis fii td Ho pi l De a t n a div s ua o rt Af la e s t ,Xij a gM e c lUn v ri a n i n dia ie st y,
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

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作者:王秋敏张子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
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行单纯冠心病治疗,观察组200例在此基础上行综合干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及12周随访焦虑、抑郁评分下降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P【关键词】冠心病;焦虑;抑郁;综合治疗;临床研究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对公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心血管疾病引发的患者病死率在发达国家居死亡原因的首位[1]。
患者在病发冠心病后,极易产生孤独、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积极有效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行单纯内科治疗,观察组200例在此基础上行综合干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00例,年龄51-89岁,平均(65.9±2.1)岁。
男250例,女150例,其中合并焦虑230例,合并抑郁142例,合并焦虑抑郁24例。
基础疾病:合并糖尿病96例,高血压128例。
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WHO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及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制定)的相关规定。
入院后均接受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
且SDS>41,SAS>40,符合纳入标准。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具体步骤如下。
①健康指导:包括疾病发病机制、诱发因素、治疗、预后和护理保健的相关知识,就患者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的给予满足,制定学习目标,对健康教育方案进行制定。
血府逐瘀汤合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临床研究

血府逐瘀汤合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临床研
究
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合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焦虑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
对照组予常规冠心病治疗与心理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合十味温胆汤加减方。
治疗4周后观察心绞痛、心电图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
结果: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29%,对照组为64.7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6.47%,对照组为52.9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
治疗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SF~36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HAMA、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
2组治疗后HAMD、HAMA、SF-36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胃肠道反应及心脑血管不良反应,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治疗前后无异常变化。
结论:血府逐瘀汤合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焦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筛查及相关干预研究

( 乐 特 )0 g 赛 2 r /日口服 , 程 3 a 疗 0天 。
贾 文侠
7 50 4 00甘 肃 庆 阳 市 人 民 医院
指标测定 : 心理 C ① T测试 : 用 采 心理 C T测试 软件 收集 资料 , 对于 阳性病 例于疗程后再次进 行心理 C T测 试 , 以评 估患者认知 行 为 、 眠及焦 虑 和 ( ) 睡 或 抑 郁症状 的改 善情况 。② 心率 变异性 检测
返 工 作 情 况 未 见 明 显 差 异 , 示 导 致 焦 虑 提 抑郁发 生 的更 多 因素来 源 于疾 病 本 身 。 见表 1 。
讨 论
烟、 进食 习惯差 、 药物治疗 的顺 应性 差等 , 进一步增加 了心肌 缺血 的发生 。抑 郁症
被 认 为 是 缺 m 性 心 脏 病 预 后 不 良 的 独 立 危 险 因 素 。 国 外 文 献 报 道 , 性 心 肌 急
状 , 至影 响 患 者 的 疾 病 过 程 及 转 归 , 甚 而
关键 词
干预
急 性 冠 脉 综 合 征 焦 虑 抑 郁
di1 . 9 9j i n 10 o : 0 3 6 / . s . 0 7—6 4 . 0 2 s 1 x 2 1
0 .2 72 6
( V) 受试者 于 临床 干预 结束 时 由专 HR : 人负责动态心电图检查 , 进行 H V分析 , R 以时 域 分 析 指 标 2 4小 时 R 间 期 标 准 R 差、 三角指数为分析指标 , H V明显 降 将 R 低和轻度降低均记为异常 , 以比较 。③ 用
疾病 的药物治疗 。结果表 明, C A S患者是 否伴有焦虑 和( ) 或 抑郁状态 与 自身多 因 素相关 ; 相应 临床干预 对其认 知 行为 、 心 率变异性 、 睡眠障碍 、 院天数 、 住 重返工作
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结以及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 2 ] 宋乐 鸥. 喹硫平与利培 酮治疗精 神分裂 症 3个 月随访对 照研 究[ J ] . 中国现代 医
生, 2 0 1 1 , 0 5 ( 1 6 ) :1 0一l l;6 l
注: 与治疗前 比较 , a P < 0 . 0 5 ; 与 B组 比较 , b P< 0 . 0 5 2 . 3 两组不 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未 出现严重 不 良反应 , A组有 2例 嗜睡 , l 例心 动过 速, 1 例血压下降 , l 例头疼 ; B组有 4例肌张力增加 , 2例心动过 速, 1例 口干 , 两组不 良 反应 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3讨论 近年来 , 精神分裂症患者越来越 多 , 许多患 者会 同时伴随 着抑郁症 状 , 而抑郁 症状 的出现会在一 定程度 上影响精神分裂症 的治疗 疗效 , 对 患者的预 后有较 大 的影 响。因 此无形 中延 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 增 加 了患者 的经 济负担 。由于 服用抗精 神病药 物和 抗抑郁药物所需 时间较长 , 增加 了药 物不 良反应 出现的机 率 , 给患者 带来较 大的危 害,
ul a T - 弗
,期
失眠则给予氯硝谣泮 片, 伴随锥体外症状则合用苯 海索 片。
1 . 3评 价 指 标
( 1 ) 疗效评价 _ 4 J : 根据 阴性 与阳性 症状 量表 ( P A N S S ) 评价 疗效 , 痊 愈指减 分率 ≥ 7 5 %; 显效 : 减分率 ≥5 O %; 有效 : 减 分率 ≥2 5 %; 无效 : 减分 率 < 2 5 % 。( 总有 效 = 痊 愈 + 显效 + 有效 ) ( 2 ) 应用汉 密顿 抑郁 薰表( H A M D ) l J 评价患者 的抑 郁情况 , 分数越 低表 示抑郁症状越轻 。 1 . 4统计学 方法 全部数据均 在 S P S S 1 7 . 0软件上统计 , 其中计量资料用 ( X± S ) 表示 , 应用 t 检验 , 计 数资料应用 ?2检验 , 检验标准 以 P< O . 0 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及治疗现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身疾病。
冠心病患者可出现多种心理反应,主要表现在情绪变化上,社会心理因素与其关系密切,大量的证据表明,焦虑与抑郁的发生在冠心病患者中十分常见,并且与冠心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增加有关。
近年来综合心理干预已引起临床医生重视,本文拟从冠心病与焦虑、抑郁的关系、对其预后的影响及临床干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标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焦虑和抑郁;心理干预;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也是目前公认的心身疾病,在其病程中,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紧张、恐惧、孤独等负性情绪,对冠心病的预后产生极大影响,需引起医患双方的重视。
在冠心病各类型中,以心绞痛及心肌梗死伴发的最为严重,多表现为焦虑与抑郁。
文献表明无论何种类型的冠心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均较高[1]。
冠心病的治疗方针除内科躯体治疗外,还需要采用一系列以消除精神心理症状、维持疗效、稳定病情、促进康复、减少复发为目标的综合心理干预治疗。
本文拟从冠心病与焦虑和抑郁的关系、对其预后的影响及其临床干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1 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发病率迄今为止,人们对心血管疾病与焦虑抑郁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横、纵断面研究。
心血管疾病可引起或加重抑郁,而焦慮和抑郁又可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
在所有心血管疾病中,与焦虑、抑郁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冠心病。
Atoosheh指出在由运动负荷试验诱发的胸痛患者中42%的患者有焦虑,而31%的患者有抑郁[2]。
国内王宽等对314例中国冠心病患者运用中国版的HADS(C-HADS)进行评估后发现有超过1/3的患者出现心理困扰[3]。
国内综合医院门诊冠心病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是焦虑(78.2%)、抑郁(54.0%)、恐怖(33.3%)、强迫(33.3%)[4]。
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焦虑发生率为37%,抑郁发生率为43%;不稳定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发生抑郁的人数显著增多[1]。
冠心病患者伴有较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甚至是焦虑症和抑郁症,但多数以躯体化或行为症状为主诉表现,包括胸闷、乏力、食欲减退、恐惧、活动迟钝等,与冠心病本身症状难以区分,是心血管门诊一种常见的“心脏神经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过程。
Pajak对来自22个欧洲国家中因冠心病住院的8580个患者使用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HADS)考察至少6个月后指出:男性中抑郁症的患病率(HADS抑郁评分≥8)的变化范围为8.2%~35.7%,而女性为10.3%~62.5%;男性中焦虑的患病率(HADS焦虑评分≥8)为12.0%~41.8%,女性为21.5%~63.7%[5]。
由此可见女性冠心病患者比男性更容易患抑郁症。
邓必勇等[6]对中国1083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长期随访中,运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评估,结果显示焦虑、抑郁及两者并有的发病率分别为7.9%、28.3%和14.3%,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老年高于中年;马骏等[7]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2例,应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102例患者中焦虑患者49例,占48.04%;抑郁患者53例,占51.96%;102例患者中同时存在焦虑与抑郁患者46例,占45.10%;男女焦虑及抑郁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0分,持续2周以上的诊断为抑郁患者共62例,年龄66~85(72.0±5.0)岁,冠心病伴抑郁患者在常规、扩冠、抗凝营养心肌治疗基础上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不但能改善抑郁状态,而且心绞痛、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明显降低,心功能有所改善,死亡率下降。
刘梅先[26]在观察抗焦虑抑郁药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的研究中,将符合入选标准并完成随访患者147例,分为对照组49例和抑郁干预组98例,两组均予冠心病药物治疗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抑郁干预组加用米氮平(55例)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43例)治疗,8周末再次评估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P < 0.05);抑郁干预组的焦虑抑郁与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P < 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一旦合并焦虑抑郁,早期进行抗焦虑药物治疗非常有效。
3.2 心理干预国内曹春凤[27]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疗效、焦虑及抑郁的心理影响的研究中,将120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支持疗法、认知干预、个别心理治疗等方法进行干预,观察治疗4周后再次用SAS及SDS 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及SDS的评分情况及疗效进行比较发现,120例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生例数为107例,占89.2%,干预组心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表明对冠心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支持性的心理治疗、行为训练、冠心病知识的宣传和个别咨询,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消除焦虑、抑郁等症状,改善躯体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开展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的负性情绪,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使他们能正确的认识并面对疾病所带来的危害,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有较大临床价值[28]。
国内有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干预可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抑郁情绪,增加积极的心理因素及适应应对能力,从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通过与患者交谈,鼓励患者诉说内心压抑的感受,设身处地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并给予理解、同情、安慰,让患者认识到抑郁对身心健康产生的消极影响,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选择最佳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指导其在感情上安慰、在生活上照顾患者,让患者体验到亲人的关爱,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缓解其抑郁、焦虑情绪;鼓励患者亲友探视、陪护,社会的支持可给患者心理安慰,从而减轻其孤独无助感,建立起治疗疾病的信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其了解病因、治疗及相关保健知识,从而正确对待疾病。
本研究也表明冠心病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较对照组减少(P < 0.05),说明健康教育干预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情绪,从而增加治疗依从性,促进病情康复[29]。
[参考文献][1] 宋志丽,于津,姜东炬.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理状况分析[J]. 临床军医杂志,2005,33(3):358-359.[2] Rohani A.,V Akbari,F Zarei.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in chest pain patients referred for the exercise stress test[J]. Heart Views,2011,12(4):161-164.[3] Wang WR. Chair SY,Thompson DR,et al. A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Clinical Nursing,2009,18(13):1908-1915.[4] 郭克锋,吴群强. 综合医院门诊冠心病患者精神卫生现状及心理干预的效果[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1):42-44.[5] Pajak A,Jankowski P,Kotseva K,et al. Depression,anxiety,and risk factor control in patients after hospitalization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EUROASPIRE III Study[J]. Eur J Prev Cardiol,2013,20(2):331-340.[6] 邓必勇,崔建国,李春坚,等. 住院冠心病患者1083例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相关分析[J]. 中华心血管杂志,2010,38(8):702-705.[7] 马骏,刘同涛,贾崇奇,等.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5):555-556.[8] 崔建国,梁晓芳,李春坚,等. 509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J]. 江苏医药,2009,35(10):1120-1122.[9] 王秀华,何国平,周文娟,等. 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抑郁的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3):385-387.[10] 杨璧卉,王静. 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J]. 吉林医学,2011,32(9):1836-1837.[11] 曾静妮. 心肌梗塞患者抑郁、焦虑分析及对策[J].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2):94-95.[12] 张红,覃俊.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4):438-439.[13] Gomez-Caminero A,Blumentals WA,Russo LJ,et al. Does panic disorder increase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cohort study of a national managed care database[J]. Psychosom Med,2005,67(5):688-691.[14] 曹晶,夏大胜. 抑郁症与冠心病[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4,9(2):153-156.[15] Lederbogen F,Str■hle A. Stress,mental disorder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Der Nervenarzt,2012,83(11):1448-1457.[16] Goldston,K,Baillie AJ. Depress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explanatory 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approaches[J]. Clin Psychol Rev,2008,28(2):288-306.[17] Shimbo D,Davidson KW,Haas D C,et al. Negative impact of depression on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echanisms,treatment considerations,and future directions[J].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JTH,2005,3(5):897.[18] Nemeroff CB,Musselman DL. Are platelets the link between depression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J]. American heart journal,2000,140(4 Suppl):57-62.[19] Laugsand L E,Vatten L J,Platou C,et al. Insomnia and the Risk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linical Perspective A Population Study[J]. Circulation,2011,124(19):2073-2081.[20] 蒙涛,马树人,曹加淮,等. 抑郁症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4):332-333.[21] Kozmar D,Catipovic-Veselica K,Galic A. Depression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 Psychological Reports,2003,93(3):1105-1108.[22] 朱梅生,张爱伦. 冠心病患者伴抑郁或焦虑障碍对心率变异的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8):868-871.[23] Doering L V,Moser D K,Riegel B,et al. Persistent comorbid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predict mortality in heart diseas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0,145(2):188-192.[24] Nabi H,Hall M,Koskenvuo M,et al. Psychological and somatic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health and social support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Biological psychiatry,2010,67(4):378-385.[25] 劉占丰,李宏宇,邢凤玲.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33-34.[26] 刘梅先. 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冠心病伴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J]. 哈尔滨医药,2009,29(5):5-6.[27] 曹春凤.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疗效、焦虑及抑郁心理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1,9(3):193-195.[28] 陈健.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10,31(26):4499-4499.[29] 梁晨景,黎观妹,柯月兰. 健康教育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疗效的影响[J].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427-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