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考试题库

《移动通信技术》考试题库
《移动通信技术》考试题库

《移动通信技术》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42分,每题2分)

1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可以是()。 A

A.单工、双工和半双工

B.仅仅是双工

C.单工和双工

2 蜂窝系统的频率复用技术可以使()。 A

A.系统容量增大

B.系统容量减少

C.系统容量不变

3 哪种干扰是蜂窝移动通信所特有()。 A

A.同频干扰

B.短波干扰

C.反射干扰

4 3G的主流技术是()。 B

A.窄带CDMA

B.宽带CDMA

C.有线接入

5 图象、音乐、网页浏览、视频会议及其他信息服务是移动通信的()。 B

A.语音服务

B.增殖服务

C.技术手段

6 在移动通信中英文缩写GPRS是指()。 C

A.无线应用协议

B.增强数据改进

C.通用分组无线服务

7 正六边形作为典型几何图形被采用在()。 A

A.蜂窝网系统中

B.寻呼系统中

C.集群系统中

8 移动通信中英文缩写TDMA是指:()。 C

A.频分多址

B.码分多址

C.时分多址

9 增大蜂窝系统的频率复用通过采用()。 B

A.大区制

B.小区分裂

C.波分复用技术

10 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信道编码技术是为降低()。 C

A.网络编码差错

B.语音编码差错

C.信道突发和随机的差错

11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得到广泛使用的调制技术之一是()。 B

A.BPSK

B.GMSK

C.QPSK

12 GSM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是()。 C

A.FDMA

B.TDMA

C.FDMA/TDMA

13 模拟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是()。 A

A. FDMA

B.TDMA

C.CDMA

14 GSM1800收发频率间隔为()。 A

A.95MHz

B.45MHz

C.25MHz

15 GSM系统的信道间隔为()。 B

A.100KHz

B.200KHz

C.200MHz

16 GSM的语音编码速率为()。 B

A.22.8kbps

B.13kbps

C.270.833kbs

17 跳频能有效地改善以下()现象。 A

A.多经效应

B.阴影效应

C.远近效应

D.码间干扰

18 IS-95A标准规定前向信道中每一载频分为()个码分信道。 B

A.124

B.64

C.374

D.8

19 在DCS1800系统中,频道间隔为()。 A

A.200kHz

B.25kHz

C.25MHz

D.45MHz

20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中国的移动国家代码为()。 C

A.86

B.086

C.460

D.0086

21 我国提出的3G标准技术中,目前由哪家经营商在进行商业试验()。 A

A.中国移动(新移动)

B.中国电信(新电信)

C.中国联通(新联通)

二、判断题(共计20分,每题2分)

1 CDMA只能通过扩频通信技术来实现。()√

2 GSM系统是不含FDMA技术的一个系统。()×

3 互调干扰是由于调制元器件的非线性产生的。()√

4 手机在通话时发生越区时,如果位置区也发生变化,在越区切换的同时也进行位置更新。

()

×

5 IS-95系统中,导频信道传送的是不含任何信息的全零码。()√

6 我国的3G发展将以TD-SCDMA一统天下。()×

7 多信道共用技术是一种频率的有效利用技术。()√

8 分集接收是抗衰落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9 不同小区下的沃尔什码,如果它们是相同的沃尔什码可以被成功解调。()×1

沃尔什码在反向信道中用于调制信号增加冗余信息。()√1

1

GSM系统中,移动台不论是打进或是打出,系统都要对用户鉴权。()√

三、填空题(共计18分,每空1分)

1 GPRS的中文名称是通用无线分组业务,英文全称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2 CDMA的中文名称是码分多址,英文全称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

3 GSM的中文名称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英文全称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4 GSM系统采用的调制方式是GMSK,IS95CDMA系统前向信道采用的调制方式是QPSK。

5 GSM系统主要可分为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交换子系统(NSS)、操作维护子系统(OMS)四部分。

6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一方或双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的传递,也即是移动体和移动体之间或移动体和固定体之间的通信。

7 目前,国际主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有TD-SCDMA、WCDMA、CDMA2000。

四、简答题(共计20分,每题5分)

1 简述移动通信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进行;3)移动通信业务与日俱增;4)移动台要求高;5)通道容量有限;6)通信系统复杂

2 什么是多径衰落?

答案:到达移动台天线的信号不是单一路径来的,而是许多路径来的众多发射波合成。

3 蜂窝移动通信采用小区制方式有何优缺点?

答案:优点:频率复用,区群组成,中心激励和顶点激励,小区分裂。缺点:同频干扰

4 什么是多址接入?

答案:电波覆盖区内,如何建立用户之间的无线信道连接问题。

5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案:GSM系统主要由交换网络子系统、基站子系统和移动台三大部分组成。交换网络子系统主要具有交换功能以及进行客户数据与移动管理、安全管理等所需数据库功能。基站子系统包括收发信台和基站控制器,主要负责无线信号的的发送和接收以及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

6 何为信道共用技术?

答案:由若干无线信道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为大量的用户共用共同使用仍能满足服务质量的信道利用技术。

7 采用正六边行做为小区形状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相邻小区的中心间隔最大,各基站的干扰就会越小,所以正六边形最好;2)小区的有效面积最大,在覆盖同样的面积的时候,正六边形所需要小区的个数最少,建立基站也就最少,最经济;3)重叠区域宽度和面积最小,正六边形邻接小区之间重叠面积最小,使同频干扰最小,宽度最小,便于通信设备的跟踪服务;4)所需的无线信道组数最少,相邻的小区不能使用相同的信道组,附近的若干个小区也不能使用相同的信道组,只有在不同的区群里才能信道再用。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第1章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 1.1移动通信1G—4G简述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相距18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1.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山东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真题

山东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真题 1-5(2015 版) 单选题 1、下列文件中可以用 Windows 附件中的画图软件编辑的是( )。 A 、齐鲁文化 .pdf B 、花季护航 .exe C 、魅力山东 .bmp D 、我的祖国 .wav 2、要想将报纸上的文章录入到电脑里,手工录入比较慢,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来完成:扫描→识 别→编辑,这三个步骤分别需要使用哪些硬件和软件? A 、扫描仪、尚书 OCR 、记事本 B 、数码相机、尚书 OCR 、Excel C 、扫描仪、金山快译、 Word D 、数码相机、金山快译、记事本 3、下列有关文件与文件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文件夹下的两个文件允许重名 B 、可以新建文件而不能新建文件夹 C 、不同文件夹下的两个文件允许重名 D 、可以新建文件夹而不能新建文件 4、网上购物已成为一种时尚,以下不是专业电子商务网站的是( ) A 、腾讯拍拍 B 、当当网 C 、淘宝网 D 、新华网 5、下列属于压缩软件的是( ) A 、暴风影音 B 、Winzip C 、迅雷 D 、千千静听 6、上网时需要使用许多密码,下列关于密码的设置方法中不安全的是( ) A 用自己的生日、电话号码作为密码 B 、用无规律的大小写字母、数字组成密码 C 、密码使用一段时间后重新设置 D 、如果没有限制,密码的长度不能太短 7、下列不属于多媒体信息的是( ) A 音频、视频 B 、磁带、光盘 C 、文字、图形 8、计算机感染病毒后,肯定不能清除病毒的措施是( A 、升级杀毒软件并运行 B 、强行关闭计算机 C 、找出病毒文件并删除 D 、格式化整个硬盘 9、学校举办班级网页评比,同学们的作品不适合存放在 ( A 、光盘 B 、MP4 C 、内存 D 、移动硬盘 10、2010年 1月 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 告显示,我国网民的年龄颁如下所示: 若用 E x c e l 图表来体现各年龄段网民的比例,应选择的图表类型是( )。 D 、影像、动画 ) )中上交 2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

土建质量员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概述 【重点提示】 专业实务 1.质量与建筑工程质量 1)掌握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2)熟悉建筑工程质量及其特性 3)了解质量的定义 2.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1)了解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2)了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构成 3)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方法 3.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1)掌握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概念 2)熟悉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基本原理 3)了解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4.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1)了解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过程 2)掌握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三个阶段 ①事前质量控制 ②事中质量控制 ③事后质量控制 3)掌握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 4)了解施工质量控制目标的主要内容 5.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 1)熟悉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直方图和控制图的用途和观察分析方法 2)了解数据和数理统计的概念 6.质量员岗位职责 1)掌握质量员岗位职责的内容 2)掌握质量员职业道德的内容 3)掌握质量员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程序 4)了解质量员的素质要求 【精编习题】 一.判断题 1.一般产品共有的质量特性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与环

境的协调性。(×) 2.建筑工程质量的适用性即功能,是指工程满足使用目的的各种性能。(√)3.建筑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中,质量保修是关键。(×) 4.机械设备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必要的物质条件,是现代企业的象征。(√) 5.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是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规律,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产品和组织,是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6.质量记录是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说完成活动的证据文件。(√) 7.工程质量控制按其实施主体的不同,分为自控主体和监控主体。其中,自控主体是指对他人质量能力和效果的监控者。(×) 8.勘察设计单位属于自控主体。(√) 9.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也是一个从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10.全场性施工准备是以一个建筑物或构筑物为对象而进行的施工准备。(×)11.事中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12.分层法是用来分析两个质量特性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13.排列图左侧的纵坐标表示累计频率,右侧纵坐标表示频数。(×) 14.正常直方图呈正态分布,其形状特征是中间高、两边低、成对称。(√)15.建筑工程的耐久性也就是工程竣工后的合理使用寿命周期。(√) 二.单项选择题 1.建设工程质量的特性主要表现在(D )方面。 A.3个B.4个 C.5个D.6个 2.建筑工程质量特性中,(B )是指工程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保证结构安全、保证人身和环境免受危害的程度。 A.可靠性B.安全性 C.经济性D.耐久性 3.(C )是指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A.耐久性B.安全性 C.可靠性D.经济性 4.(C )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中的保证。 A.设计质量B.工程验收

生物分离工程题库+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题库 一、填充题 1. 生物产品的分离包括R 不溶物的去除 ,I 产物分离 ,P 纯化 和P 精 制 ; 2. 发酵液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 过滤 和 离心 等; 3. 离心设备从形式上可分为 管式 , 套筒式 , 碟片式 等型式; 4. 膜分离过程中所使用的膜,依据其膜特性(孔径)不同可分为 微滤膜 , 超滤膜 , 纳滤膜 和 反渗透膜 ; 5. 多糖基离子交换剂包括 离子交换纤维素 和 葡聚糖凝胶离子交换剂 两大类; 6. 工业上常用的超滤装置有 板式 , 管式 , 螺旋式和 中空纤维式 ; 7. 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有 吸附质的性质 , 温度 , 溶液pH 值 , 盐的浓度 和 吸附物的浓度与吸附剂的用量 ; 8. 离子交换树脂由 网络骨架 (载体) , 联结骨架上的功能基团 (活性基) 和 可 交换离子 组成。 9. 电泳用凝胶制备时,过硫酸铵的作用是 引发剂( 提供催化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聚 合所必需的自由基) ; 甲叉双丙烯酰胺的作用是 交联剂(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催化剂的作 用下聚合而成的含酰胺基侧链的脂肪族长链) ; TEMED 的作用是 增速剂 (催化过硫酸胺形成自由基而加速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的 聚合 ); 10 影响盐析的因素有 溶质种类 , 溶质浓度 , pH 和 温度 ; 11.在结晶操作中,工业上常用的起晶方法有 自然起晶法 , 刺激起晶法 和 晶种起晶法 ; 12.简单地说离子交换过程实际上只有 外部扩散 、内部扩散 和化学交换反应 三步; 13.在生物制品进行吸附或离子交换分离时,通常遵循Langmuir 吸附方程,其形式为c K c q q 0+= 1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是 疏水性强 的,而流动相是 极性强 的;常用的固定相有C 8 辛烷基 和 十八烷基C 18 ;常用的流动相有 乙腈 和 异丙醇 ; 15.超临界流体的特点是与气体有相似的 粘度和扩散系数 ,与液体有相似的 密度 ; 16.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方法有 加聚法 和 逐步共聚法 两大类;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大作业 题目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姓名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 1402班 学号

1. 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中的移动一方通过无线的方式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借助于有线通信网,通过通信网实现与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方任何人进行通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移动通信是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移动通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第一代蜂窝模拟通信,第二代蜂窝数字通信,以及未来的第三代多媒体传输、无线Internet等宽带通信,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进行信息传输的个人通信。 1.2移动通信的发展 目前,移动通信已从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移动通信阶段,并且正朝着个人通信这一更高级阶段发展。未来移动通信的目标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快速可靠的通信服务。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模拟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与此同时,其它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公共移动通信网。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这个系统一般被当作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发展和成熟时期。蜂窝模拟网的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的需求。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推出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随后美国和日本也相继指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Qualcomm 公司推出了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从此,码分多址这种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些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2017年土建质量员考试试题库

2017土建质量员考试试题库(必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工程质量的特性主要表现在(D)方面。 A.3个B.4个 C.5个D.6个 2.建筑工程质量特性中,(B)是指工程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保证结构安全、保证人身和环境免受危害的程度。 A.可靠性B.安全性 C.经济性D.耐久性 3.(C)是指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A.耐久性B.安全性 C.可靠性D.经济性 4.(C)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中的保证。 A.设计质量B.工程验收 C.施工质量D.质量保修 5.建筑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中,(B)是把关。 A.设计质量B.工程验收 C.施工质量D.质量保修 6.(B)是组织质量工作的“基本法”,是组织最重要的质量法规性文件,它具有强制性质。 A.程序文件B.质量手册

C.质量记录D.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7.ISO9000族核心标准中,(D)成为用于审核和第三方认证的唯一 标准。 A.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B.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C.ISO900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D.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8.(C)属于监控主体,它主要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抓工程报建、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施工许可、材料和设备准用、工程质量监督、重大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等主要环节进行的。 A.工程监理单位B.勘察设计单位 C.政府D.施工单位 9.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中,(D)是人们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理论方法。 A.三阶段控制原理B.三全控制管理 C.全员参与控制D.PDCA循环原理 10.对于重要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交接检查,实行(A)。 A.三检制B.自检制 C.互检制D.保护检查 11.实测检查法的手段,可归纳为(D)四个字。 A.看、摸、量、套B.靠、吊、敲、照 C.摸、吊、敲、套D.靠、吊、量、套

《分离工程》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如果设计中给定数值的物理量的数目等于 设计变量 ,设计才有结果。 2. 在最小回流比条件下,若只有重组分是非分配组分,轻组分为分配 组分,存在着两个恒浓区,出现在 精镏段和进料板 位置。 3. 在萃取精镏中,当原溶液非理想性不大时,加入溶剂后,溶剂与组分 1形成具有较强 正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与组分2形成 负偏差或理想 溶液 ,可提高组分1对2的相对挥发度。 4. 化学吸收中用增强因子表示化学反应对传质速率的增强程度,增强因子E 的定义是 化学吸收的液相分传质系数(k L )/无化学吸收的液相分传质系数(k 0L ) 。 5. 对普通的N 级逆流装置进行变量分析,若组分数为C 个,建立的MESH 方程在全塔有 NC+NC+2N+N=N(2C+3) 个。 6. 热力学效率定义为=η ; 实际的分离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热力学效率必定 于1。 7. 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透过 溶剂 的性质,对溶液施加 压力,克服 溶剂的渗透压 ,是一种用来浓缩溶液的膜分离过程。 二、推导(20分) 1. 由物料衡算,相平衡关系式推导图1单级分离基本关系式。 1(1) 0(1) 1c i i i i z K K ψ=-=-+∑ 式中: K i ——相平衡常数; ψ——气相分率(气体量/进料量) 。 2. 精馏塔第j 级进出物料如图1,建立MESH 方程。

— 三、简答(每题5分,共25分) 1.什么叫相平衡?相平衡常数的定义是什么? 由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物理平衡而共存状态。 热力学上看物系的自由焓最小;动力学上看相间表观传递速率为零。 K i =y i /x i 。 2.关键组分的定义是什么;在精馏操作中,一般关键组分与非关键 组分在顶、釜的分配情况如何? 由设计者指定浓度或提出回收率的组分。 LK绝大多数在塔顶出现,在釜中量严格控制; HK绝大多数在塔釜出现,在顶中量严格控制; LNK全部或接近全部在塔顶出现; HNK全部或接近全部在塔釜出现。 3.在吸收过程中,塔中每级汽、液流量为什么不能视为恒摩尔流? 吸收为单相传质过程,吸收剂吸收了气体中的溶质而流量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增加,气体的流量相应的减少,因此气液相流量在塔内都不能视为恒定。 4.在精馏塔中设中间换热器为什么会提高热力学效率? 在中间再沸器所加入的热量其温度低于塔底加入热量的温度,在中间冷凝器所引出的热量其温度高于塔顶引出热量的温度,相对于无中间换热器的精馏塔传热温差小,热力学效率高。 5.反应精馏的主要优点有那些? (1)产物一旦生成立即移出反应区;(2)反应区反应物浓度高,生产能力大;(3)反应热可由精馏过程利用;(4)节省设备投资费用;(5)对于难分离物系通过反应分离成较纯产品。 四、计算(1、2题10分,3题15分,共35分) 1. 将含苯0.6(mol分数)的苯(1)—甲苯(2)混合物在101.3kPa下绝热闪蒸,若闪蒸温度为94℃,用计算结果说明该温度能否满足闪蒸要求? 已知:94℃时P10=152.56kPa P20=61.59kPa 2. 已知甲醇(1)和醋酸甲酯(2)在常压、54℃下形成共沸物,共沸组成X2=0.65(mol分率), 在此条件下:kPa P kPa p98 . 65 , 24 . 9002 1 = = 求该系统的活度系数。 3. 气体混合物含乙烷0.50、丙烷0.4、丁烷0.1(均为摩尔分数),用不挥发的烃类进行吸收,已知吸收后丙烷的吸收率为81%,取丙烷在全塔的平均吸收因子A=1.26,求所需理论板数;若其它条件不变,提高平均液汽比到原来的2倍,此时丙烷的吸收率可达到多少。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试题必修部分

高息技术会考试题必修部分 选择题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及其特征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B 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2.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 D A.价值型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共享性 3.下列叙述中,其中 D 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 4.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 A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可转换性 5. B 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时效性 B.不可能增值 C.可传递、共享 D.依附性 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信息的一般特征? D A.载体依附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独享性 7.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C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 8.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 B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9.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确的是 B A.信息能够独立存在 B.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不能分享 D.信息反映的是时间永久状态 10.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B A.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B.信息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C.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说明信息的依附性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11.在朝鲜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蓝德公司向美国政局高价兜售一份调查报告没被理会,战后美国政府分文未花就得到该报告,这体现了信息的 D A.价值性 B.可伪性 C.具有可传递性 D.具有时效性 12.关于信息共享与物质的共享的差别,以下说确的是 C 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 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 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 13.将几幅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加工后,形成一幅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 C A.可以共享的 B.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C.可以增值的 D.具有时效性 14.武王伐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却没有甲骨文资料记载其确切年代。现代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史传说中的“天象”,利用天文知识成功地完场该时间的判定。这说明信息具有 C 特征。 A.可传递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的可转换性 D.价值性

2018年土建质量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2018年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概述 【重点提示】 专业实务 1.质量与建筑工程质量 1)掌握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2)熟悉建筑工程质量及其特性 3)了解质量的定义 2.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1)了解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2)了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 3)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方法 3.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1)掌握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概念 2)熟悉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3)了解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4.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1)了解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过程 2)掌握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三个阶段 ①事前质量控制 ②事中质量控制 ③事后质量控制 3)掌握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 4)了解施工质量控制目标的主要内容 5.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 1)熟悉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直方图和控制图的用途和观察分析方法 2)了解数据和数理统计的概念 6.质量员岗位职责 1)掌握质量员岗位职责的内容 2)掌握质量员职业道德的内容 3)掌握质量员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程序 4)了解质量员的素质要求 【精编习题】 一.判断题 1.一般产品共有的质量特性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与环

境的协调性。(×) 2.建筑工程质量的适用性即功能,是指工程满足使用目的的各种性能。(√)3.建筑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中,质量保修是关键。(×) 4.机械设备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必要的物质条件,是现代企业的象征。(√) 5.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是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规律,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产品和组织,是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6.质量记录是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说完成活动的证据文件。(√) 7.工程质量控制按其实施主体的不同,分为自控主体和监控主体。其中,自控主体是指对他人质量能力和效果的监控者。(×) 8.勘察设计单位属于自控主体。(√) 9.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也是一个从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10.全场性施工准备是以一个建筑物或构筑物为对象而进行的施工准备。(×)11.事中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12.分层法是用来分析两个质量特性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13.排列图左侧的纵坐标表示累计频率,右侧纵坐标表示频数。(×) 14.正常直方图呈正态分布,其形状特征是中间高、两边低、成对称。(√)15.建筑工程的耐久性也就是工程竣工后的合理使用寿命周期。(√) 二.单项选择题 1.建设工程质量的特性主要表现在(D )方面。 A.3个B.4个 C.5个D.6个 2.建筑工程质量特性中,(B )是指工程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保证结构安全、保证人身和环境免受危害的程度。 A.可靠性B.安全性 C.经济性D.耐久性 3.(C )是指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A.耐久性B.安全性 C.可靠性D.经济性 4.(C )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中的保证。 A.设计质量B.工程验收

分离工程习题解答

[例2-3] 求含正丁烷(1)0.15、正戊烷(2)0.4、和正已烷(3)0.45(摩尔分数)之烃类混合物在0.2MPa 压力下的泡点温度。B. 露点温度 a. 解:因各组分都是烷烃,所以汽、液相均可看成理想溶液, K i 只取决于温度和压力。如计算要求不高,可使用烃类的 p -T -K 图(见图 2-1)。 假设 T = 50℃, p =0.2MPa ,查图求 K i , 组分 xi Ki yi=Kixi 正丁烷 0.15 2.5 0.375 正戊烷 0.40 0.76 0.304 正已烷 0.45 0.28 0.126 说明所设温度偏低,选正丁烷为K G ,95.0805 .076 .03==∑= i G y K K 。 查p-t-k 图t 为58.7, 再设 T = 58.7℃,重复上述计算得 故泡点温度为 58.7℃。 解:B. 露点温度, 假设 T = 80℃, p =0.2MPa ,查图求 K i , 组分 xi Ki yi/Ki=xi 正丁烷 0.15 4.2 0.036 正戊烷 0.40 1.6 0.25 正已烷 0.45 0.65 0.692 1978.0≠=∑ =∑∴i i i K y x 选正戊烷为参考组分,则 56.1978.06.14=?=∑?=i G x K K 由56.14=K ,查图2-1a 得t=78℃ K 1=4,K 2=1.56, K 3=0.6, 1053.175.0267.00375.0≈=++=∑ =∑∴i i i K y x

故混合物在78℃。 [例2-7] 进料流率为 1000kmol/ h的轻烃混合物,其组成为:丙烷 (1)30% ;正丁烷 (2)10% ;正戊烷 (3)15% ;正已烷 (4)45%( 摩尔 ) 。求在50 ℃和 200kPa 条件下闪蒸的汽、液相组成及流率。 解:该物系为轻烃混合物,可按理想溶液处理。由给定的T 和p ,从p - T - K 图查K i ,再采用上述顺序解法求解。 (1)核实闪蒸温度 假设50℃为进料泡点温度,则 假设50℃为进料的露点温度,则 说明进料的实际泡点和露点温度分别低于和高于规定的闪蒸温度,闪蒸问题成立。 (2)求Ψ,令Ψ 1 =0.1(最不利的初值) =0.8785 因f (0.1)>0,应增大Ψ值。因为每一项的分母中仅有一项变化,所以可以写出仅含未知数Ψ的一个方程: 计算R - R 方程导数公式为: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简介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610302 专业名称移动通信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移动通信技术原理、设备、工程等专业知识,具备移动基站工程建设与维护、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业务管理与服务、微波与卫星通信系统维护等能力,从事移动基站勘察与设计、移动基站维护、无线网络室内分布设计、无线网络优化、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移动业务支撑与管理、移动终端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通信行业企业,在移动基站建设与维护、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业务支撑与终端维护等岗位群,从事移动基站勘察与设计、移动基站维护、无线网络室内分布设计、无线网络优化、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移动业务支撑与管理、移动终端维修、微波与卫星通信系统维护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基本素质与能力; 3.具备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 4.具备基站系统设备开通与调测、运行与维护能力; 5.具备无线网络规划设计、优化能力; 6.具备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7.具备移动通信业务营销与服务能力;

8.具备移动终端维修、营销及售后服务能力; 9.具备微波与卫星通信系统维护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现代通信技术及应用、光传输技术与设备、基站建设与维护、通信工程制图与概预算、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室内覆盖工程、电信业务应用与营销、移动终端维修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电子技术基础、移动通信原理、基站建设与维护、通信工程制图、通信工程概预算、无线网络优化、移动终端维修等实训。 在移动通信类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电信机务员(三级、四级)通信网络管理员(三级)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员(四级)移动通信助理工程师无线网络优化助理工程师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工程安装与维护通信运营服务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真题20附带答案已排版可打印共计20套

第一卷必修部分评析 一、单选题(题数:15道,共:30.0分,得分:0.0分) 1、(必修)百度、谷歌等网站提供了在线自动翻译的功能,这属于()。(×) A、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 B、基于网络技术的信息加工 C、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加工 D、基于人工方式的信息加工 系统答案:C 考生答案: 2、(必修)陈老师要告知班上的学生有关校园书法比赛的消息,最方便、有效的信息发布方式是()。(×) A、将比赛的通知打印出来发给每一位学生 B、在校园论坛上发布通告 C、在教室里上课前口头告知全班学生 D、打电话通知每一位学生 系统答案:C 考生答案: 3、(必修)在搜索引擎中使用多个关键词进行搜索时,输入正确的是( )。(×) A、歌曲:小苹果:筷子兄弟 B、歌曲;小苹果;筷子兄弟 C、歌曲小苹果筷子兄弟 D、歌曲!小苹果!筷子兄弟 系统答案:C 考生答案: 4、(必修)如图所示计算钱梅宝的平均分,在单元格I3中输入下列选项中的公式,不能得到正确结果的是()。 (×) A、=A VERAGE(C3:G3) B、=(C3+D3+E3+F3+G3)/5 C、=A VERAGE(C3:H3) D、=H3/5 系统答案:C 考生答案: 5、(必修)下列与信息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B、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太多,应该禁止青少年上网 C、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应过度崇拜,也不应盲目排斥 D、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语音来进行计算机输入 系统答案:B 考生答案: 6、(必修)行政部小张要统计公司各部门的员工人数,做了以下工作: ①选定相关的数据区域; ②按员工姓名顺序,建立了包含编号、姓名、部门、职位等字段的Excel工作表,并输入了所有员工的相关信息; ③通过数据“分类汇总”功能统计出各部门的员工人数; ④按部门递增的顺序排序。 这些工作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 系统答案:B 考生答案: 7、(必修)图1是使用ACDSee软件打开图片进行处理的界面,需要将图片处理成如图2所示的结果,应该点击按钮()。 (×) 系统答案:B 考生答案:

质量员题库及答案

2015年土建质量员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 1、质量监督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和企业保证质量所具备的条件进行( A )的活动。 A、监督检查 B、执法监督 C、巡回检查 D、监督抽查 2、质量监督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 C )质量所具备的条件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 A、商品、工程、服务质量和企业保证质量 B、产品、服务、工程质量和企业保证质量 C、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和企业保证质量 D、工业产品、工程、服务和企业保证质量 3、( B )是政府实施国民经济的职能之一,是宏观管理监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A、执法监督 B、质量监督 C、质量检查 D、监督检查 4、对质量监督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总称是( D )。 A、质量监督 B、监督检查 C、质量管理 D、质量监督管理 5、我国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目前是多系统组成的管理,主要由( D )和各专业监督系统组成。 A、质量监督系统 B、监督管理系统 C、监督管理系统 D、技术监督系统 6、( A )是衡量工程质量的尺度。 A、技术标准 B、技术规程 C、技术规范 D、规范标准 7、标准按属性分类法,分为技术标准、( B )三大类。 A、规范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B、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C、强制性标准和工作标准 D、规范标准和管理标准 8、国家标准的代号由( C )构成。 A、大写英语字母 B、小写汉语拼音字母 C、大写汉语拼音字母 D、小写英语字母 9、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依据是( A )。 A、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准 B、法律、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C、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D、设计图纸、施工方案、质量措施 10、建设工程监督档案是指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实施过程中形成的( C )。 A、文字、图表和照片 B、文件、表式和成象资料 C、文字、表式和成象资料 D、原始记录、文字、照片 11、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在建设工程合格后( B )个工作日出具质量监督报告。 A、5 B、7 C、10 D、15 12、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履行监督检查职时,有权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 B )。 A、有关施工图纸 B、有关工程质量的文件和资料 C、有关财务资料 D、有关计算机管理文件 13、质量监督人员在检查中发现工程质量存在问题时,有权( A )责令限期改正。 A、签发整改通知 B、罚款 C、局部停工 D、进行检测 14、建筑结构包括建筑工程的( C )。 A、地基和基础 B、结构工程 C、基础和主体结构 D、主体结构 15、大型建筑工程或者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可以由两个以上的承包单位联合共同承包。共同承包的各方对承包合同的履行承担(D)。 A、违约责任 B、有限责任 C、无限责任D、连带责任 16、现场监督抽查方法可以采用检测仪器对工程结构进行( A )。

分离工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 填空 1、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满足( ∑K i Z i>1且 ∑K i / Z i>1)条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 等温闪蒸 )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2、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 溶剂回收段 )。 3、吸收因子为( A=L /KV ),其值可反应吸收过程的( 难易程度 )。 4、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 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真空塔 ),( 用再沸器的解吸塔 ),( 用蒸馏塔解吸 )。 5。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 设计型 )型计算和( 操作型 )型计算。 6。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 分配组分 )。 7、吸收有( 1 )关键组分,这是因为( 单向传质 )的缘故。 8、精馏有( 2 )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 双向传质 )的缘故。 9、对宽沸程的闪蒸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 进料热焓 )决定,故可由( 热量衡算式 )计算各板的温度。 10、流量加合法在求得ij x 后,由( S )方程求j V ,由( H )方程求j T 。 11、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液体的( 溶解能力 )和类似气体的( 扩散能力 )。 12、常用吸附剂有( 活性炭 ),( 硅胶 ),( 沸石分子筛 ),( 活性氧化铝 )。 13、分离过程分为( 机械分离 )和( 传质分离 )两大类。 14、传质分离过程分为( 平衡分离过程 )和( 速率分离过程 )两大类。 15、分离剂可以是( 物质媒介 )和( 能量媒介 )。 16、露点方程的表达式为( ∑Y i / K i =1 )。 17、泡点方程的表达式为( ∑K i X i=1 )。 18、泡点温度计算时若 ∑K i x i >1,温度应调( 低 )。 19、泡点压力计算时若 ∑K i x i >1,压力应调( 高 )。 20若组成为Z i 的物系, 11c i i i K Z =>∑, 且1(/)1c i i i Z K =>∑时, 其相态为( 气液两相 ) 。 21若组成为Z i 的物系, 11c i i i K Z = <∑ 时其相态为( 过冷液体 )。 22若组成为Z i 的物系, 1(/)1c i i i Z K =<∑时,其相态为( 过热液体 )。 23设计变量分为( 固定设计变量 )与( 可调设计变量 )。 24透过曲线是以( 吸附时间 )为横坐标绘制而成。 25透过曲线是以( 床出口流体中溶质的相对浓度 )为纵坐标绘制而成。 26透过曲线是分析( 床出口流出物的溶质的相对浓度与吸附时间的关系 )得到的。 27、溶液结晶的推动力是( 过饱和度 )熔融结晶的推动力是( 过冷度 )。 28、液膜组成中流动载体的作用是( 是指定的溶质或离子进行选择性迁移 )。 29、根据微滤过程中微粒被膜截留在膜的表面层或膜深层的现象,可将微滤分成( 表面过

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

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 所谓移动通信就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移动通信与固定物体之间的通信比较起来,具有一系列的特点,主要是:(1)移动性。就是要保持物体在移动状态中的通信,因而它必须是无线通信,或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结合。(2)电波传播条件复杂。因移动体可能在各种环境中运动,电磁波在传播时会产生反射、折射、绕射、多卜勒效应等现象,产生多径干扰、信号传播延迟和展宽等效应。(3)噪声和干扰严重。在城市环境中的汽车火花噪声、各种工业噪声,移动用户之间的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等。(4)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它是一个多用户通信系统和网络,必须使用户之间互不干扰,能协调一致地工作。此外,移动通信系统还应与市话网、卫星通信网、数据网等互连,整个网络结构是很复杂的。(5)要求频带利用率高、设备性能好。 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1) 空间系统; (2) 地面系统:①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②关口站、基站。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到2020年将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而且到2010年,将从第3代过渡到第4代(4G)。到4G,除蜂窝电话系统外,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毫米波LAN、智能传输系统(ITS)和同温层平台(HAPS)系统将投入使用。未来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明显的趋势是要求高数据速率、高机动性和无缝隙漫游。实现这些要求在技术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此外,系统性能(如蜂窝规模和传输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频率的高低。考虑到这些技术问题,有的系统将侧重提供高数据速率,有的系统将侧重增强机动性或扩大覆盖范围。 从用户角度看,可以使用的接入技术包括:蜂窝移动无线系统,如3G;无绳系统,如DECT;近距离通信系统,如蓝牙和DECT数据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固定无线接入或无线本地环系统;卫星系统;广播系统,如DAB和DVB-T;ADSL和Cable Modem。 移动通信的种类繁多。按使用要求和工作场合不同可以分为(1)集群移动通信,也称大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为只有一个基站,天线高度为几十米至百余米,覆盖半径为30~km,发射机功率可高达200W。用户数约为几十至几百,可以是车载台,也可是以手持台。它们可以与基站通信,也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移动台及市话用户通信,基站与市站有线网连接。(2)蜂房移动通信,也称小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是把整个大范围的服务区划分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各个移动台的联络与控制,各个基站通过移动交换中心相互联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模拟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

考生:模拟考生 1 总分: 34 第一大题:单选题共有 45 道题目 , 总分为 45分 , 得分为 27 分第 1 小题 : (110301003) 分数: 1 分, 得分: 1 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经过了起步阶段和标准化阶段,现已进入______ 阶段。 (A) 启蒙 (B) 标准化(C) 实验(D) 应用发展 考生答案 : D 正确答案 : D 第 2 小题 : (74001005)分数: 1 分, 得分: 0 分_______是随机存储器的缩写,这种存储器是一种 _______存储器。 (A) RAM、只读 (B) RAM、读写(C) ROM、只读(D) ROM、读写考生答案 : C 正确答案 : B 第 3 小题 : (63401001)分数: 1 分, 得分: 1 分下列文件类型中,能够包含视频信息 ________。 (A) .wav (B) .mid(C) .mp3 (D) .avi 考生答案 : D 正确答案 : D 第 4 小题 : (52501005)分数:1 分, 得分: 0 分使用网络收藏夹可以管理 _______。 (A) 文件 (B) 文件夹(C) 网站地址(D) 从网上下载的网页

考生答案 : D 1 / 18 正确答案 : C 第 5 小题 : (105801003) 分数: 1 分, 得分: 1 分未经允许将他人编写的程序修改后作为自己的作品发表,这种行为是 _______。 (A) 侵权行为(B) 合法劳动(C) 受法律保护(D) 值得提倡 考生答案: A 正确答案: A 第6 小题 : (63101001) 分数: 1 分, 得分: 1 分_______格式文件是纯文本 文件,不携带任何文字修饰控制格式,一般字处理软件都能打开。(D) .pdf(A) .doc (B) .txt(C) .html :B 考生答案 : B 正确答案信息 _____信息技术是指与, : (20701001)第 7 小题分数:1分得分:1分有关的技术。输入、输出(A) (B)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 (C) 加工和输出分类和加工 (D) :B 考生答案 : B 正确答案 2 / 18

质量员题库

质量员试题500道 单选题: 1.基础部分必须断开的是(C)。 A.伸缩缝B.温度缝C.沉降缝D.施工缝 2.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的条件是(A)。 A.温度20±2℃,相对湿度95% B.温度20±2℃,相对湿度90% C.温度20±3℃,相对湿度95% D.温度20±3℃,相对湿度90% 3.有抗震要求的带肋钢筋,其最大力总伸长率不应小于(C)%。 A.7 B.8 C.9 D.10 4.均布载荷作用下,连续梁弯矩分部特点是(A)。 A.跨中正弯矩,支座负弯矩 B.跨中正弯矩,支座零弯矩 C.跨中负弯矩,支座正弯矩 D.跨中负弯矩,支座零弯矩 5.下列钢材化学成分中,属于碳素钢中的有害元素有(D)。 A.碳B.硅C.锰D.磷 6.不能测量水平距离的仪器是(D)。 A.水准仪B.经纬仪C.全站仪D.垂准仪 7.砌体基础必须采用(C)砂浆砌筑。 A.防水B.水泥混合C.水泥D.石灰 8.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最多(B)日内,建设单位应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A.7 B.15 C.30 D.90 9.正常使用条件下,节能保温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 D)年。 A.2 B.3 C.4 D.5 10.施工组织总设计应由总承包单位(B)审批。 A.负责人B.技术负责人C.项目负责人D.项目技术负责人 11.基坑验槽中遇持力层明显不均匀时,应在基坑底普遍进行(C)。 A.观察 B.钎探 C.轻型动力触探 D.静载试验 12.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次梁与主梁上层钢筋交叉处钢筋安装的通常顺序正确的是 (B)。 A.板的钢筋在下.次梁钢筋居中.主梁钢筋在上

B.板的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钢筋在下 C.板的钢筋居中.次梁钢筋在下.主梁钢筋在上 D.板的钢筋在下.次梁钢筋在上.主梁钢筋居中 13.混凝土搅拌通常的投料顺序是( C)。 A.石子—水泥—砂子—水 B.水泥—石子—砂子—水 C.砂子—石子—水泥—水 D.水泥—砂子—石子—水 14.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应在混凝土(B )开始。 A.初凝前 B.终凝前 C.初凝后 D.强度达到1.2N 15.下列地面面层中,属于整体面层的是(B)。 A.水磨石面层B.花岗岩面层 C.大理石面层D.实木地板面层 16.一般环境中,要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水胶比的要求是(B)。 A. 提高强度等级,提高水胶比B.提高强度等级,降低水胶比 C.降低强度等级,提高水胶比D.降低强度等级,降低水胶比 17.由湿胀引起的木材变形情况是(C)。 A. 翘曲 B.开裂 C.鼓凸 D.接榫松动 18.对施工控制网为轴线形式的建筑场地,最方便的平面位置放线测量方法是 (A)。 A. 直角坐标法 B.极坐标法 C.角度前方交会法 D.距离交会法 19.代号为P·O 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是( B)。 A.硅酸盐水泥 B.普通硅酸盐水泥 C.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D.复合硅酸盐水泥 20.在工程应用中,钢筋的塑性指标通常用(B )表示。 A.抗拉强度 B.屈服强度 C.强屈比 D.伸长率 21.在进行土方平衡调配时,需要重点考虑的性能参数是(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