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贵州省植物资源特点

合集下载

遵义杜仲

遵义杜仲

历史渊源
历史渊源
杜仲是遵义的道地药材,也是贵州“三宝”首尊。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将其列为上品,是地方官吏上贡朝 廷和百姓送礼的佳品。
20世纪80年代,遵义杜仲曾得到大力发展,高峰时期,遵义杜仲的种植面积在150万亩左右。
2009年,由贵州遵义县质监局、遵义县科技局编写的《遵义杜仲栽培技术规程》报送贵州省质监局审核。该 规程对遵义县杜仲的采种育苗、林地选择、造林技术、经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成品采收等一系列环节进行了 标准化规定,充分结合遵义县气象和水文的特点,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填补了“杜仲之乡”种植标准的空 白。
化学成分
杜仲主要化学成分:全株含陶冶珊瑚甙及一种硬性橡胶,称为杜仲胶,为反式异戊二烯聚合体,约含22.3%, 树皮和叶尚含果胶,绿原酸,维生素C等物质及微量生物碱等。
药用价值
杜仲皮和叶银丝如绵,全树为药。《本草纲目》载:“杜仲具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语肾虚腰痛,筋骨 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遵义市森林面积149.3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3.9%,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占贵州省省稀有动植物资源总数 的93.3%。野生和常见的高等植物,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典型,具有植物区系南北过渡性和起源古老性的特点。 仅全市15个自然保护区内,即有野生植物251科831属289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一级9种,二级29种, 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9种。适宜的地理气候环境,优良的生态资源,为杜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地理标志
质量技术要求
地域保护范围
பைடு நூலகம்专用标志使用
地域保护范围
遵义杜仲产地范围为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区、仁怀市、赤水市、遵义县、桐梓县、习水县、凤冈县、 湄潭县、余庆县、绥阳县、正安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织金的各种知识点总结

织金的各种知识点总结

织金的各种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织金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中部地区,东临贵阳市、黔南州平塘县,西接南明区、惠水县,南邻赫章县、黄平县,北连六盘水市、盘县和息烽县。

全县总面积2078平方公里,地处贵州省的南方边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二、自然资源1. 植被资源织金县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这种气候条件为织金县的植被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全县植被覆盖率高达85%,境内森林覆盖率超过65%,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等。

织金县境内还分布着大片的竹林和茶园,是贵州省茶叶和竹制品的重要产地之一。

2. 矿产资源织金县地处贵州省的西南边陲地区,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矿产资源富集区。

织金县境内有煤炭、铁、铜、铅、锌等多种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是贵州省的矿产资源大县之一。

3. 水资源织金县地处贵州省的水域丰富的地区,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县内有母亲河鸭池江穿境而过,还有资江、南江等大小河流纵横交织。

此外,织金县还有多个湖泊和水库,如天河水库、圩塘湖等,为当地的灌溉和生活用水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历史文化1. 历史沿革织金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夏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织金地区是古代蛮、夷、黔、蜀等民族的聚居地。

秦汉时期,织金地区先后归入郡县制度。

隋唐以后,织金地区逐渐成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交汇的地方。

明清时期,织金地区成为移民繁衍之地,布依、苗、侗、土家等少数民族在此定居生息。

2. 历史遗迹织金县历史悠久,留有丰富的历史遗迹。

如织金古城,是织金县现存最大最古老的古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外,县内还有许多古村落、古建筑、古寨堡等历史遗迹,如茅草岭古村、沐把村寨、盛神古寨等,这些遗迹见证了织金县丰富的历史文化。

四、特色民俗1. 布依族文化织金县是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布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歌舞、饮食等传统文化。

总结《贵州省情》

总结《贵州省情》

1.综合谈谈学习贵州省情的体会和意义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

2.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6.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

7.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体系,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8.贵州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点地区。

9.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10.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

2.贵州省情论文1500字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足以见得广阔的贵州土地上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资源富集、民族众多、人杰地灵,是贵州这片17.6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育了3900多万的人口。

我是一名贵州黔东南黎平侗族人,对贵州省情已初步了解。

贵州省森林资源现状

贵州省森林资源现状

贵州省森林资源现状(2006年)一、总体概况贵州省国土总面积17616770公顷,其中林地面积8771550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49.79%。

全省森林面积为7033936公顷,森林覆盖率39.93%,其中:有林地覆盖率为31.82%,“国特灌”覆盖率为8.11%。

全省8771550公顷林地中:有林地面积5606000公顷,占63.91%;疏林地160923公顷,占1.83%;灌木林地1670602公顷,占19.05%;未成林造林地519152公顷,占5.92%;无立木林地145016公顷,占1.65%;苗圃地2608公顷,占0.03%;宜林地666000公顷,占7.6%;辅助生产用地1248公顷,占0.01%。

全省活立木总蓄积310010350立方米,其中:乔木林蓄积302549020立方米,占97.59%;疏林蓄积985693立方米,占0.32%;散生木蓄积626895立方米,占0.20%;四旁树蓄积5848744立方米,占1.89%。

二、有林地资源全省5606000公顷有林地中,乔木林5494321公顷,占98.01%;竹林111679公顷,占1.99%。

(一)乔木林资源全省乔木林中,纯林面积4336366公顷、蓄积247251819立方米,混交林面积1157955公顷、蓄积55297201立方米乔木林按龄组划分:幼龄林2832166.5公顷、蓄积93553124立方米,分别占51.55%、30.92%;中龄林1917256.7公顷、蓄积139713644立方米,分别占34.90%、46.18%;近熟林496012.4公顷、蓄积48065598立方米,分别占9.03%、15.89%;成熟林215778.6公顷、蓄积17117855立方米,分别占3.93%、5.66%;过熟林32783.9公顷、蓄积4098800.2立方米,分别占0.60%、1.35%。

全省乔木林中,马尾松1480842.3公顷、蓄积109223134立方米,分别占26.95%、36.1%;杉木1065212.2公顷、蓄积84153629立方米,分别占19.39%、27.81%;阔叶类树种(包括栎类、桦类、杨树、阔叶混、其他软阔类、其他硬阔类、乔木经济林树种等)2343299公顷、蓄积87650050立方米,分别占42.65%、28.97%;其他树种604968.6公顷、蓄积21522209立方米,分别占11.1%、7.11%。

贵州野生淀粉植物资源初探

贵州野生淀粉植物资源初探
i f e l d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l o c l a f a r me r i n t e r v i e ws ,a s we l l a s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s i n c u r r e n t wo r k.A t o t l a o f 1 2 6 s p e —
y e t p o o r i n L i u p a n s h u i .B a s e d o n t h e B r a y — c u r t i s d i s t a n c e c o e ic f i e n t ,t h e w i l d s t rc a h p l a n t r e s o u r c e s i n B i j i e
山 地 农 业 生物 学 报
3 2 ( 4 ) : 3 3 8~ 3 4 3 , 2 0 1 3
J o u na r l o f Mo u n t a i n A 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 B i o l o g y
贵, k l t I 野 生 淀 粉 植 物 资 源 初 探
c i e s a n d 3 v a r i a n t s o f wi l d s t rc a h p l nt a s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wh i c h b e l o n g t o 4 3 f a mi l i e s ,7 5 g e n e r a .Th e a b u n —
G u i z h o u 5 5 0 0 0 1 , C h i n a ; 3 . G u i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f o F o r e s t y r I n v e n t o y r a n d P l a n n i n g , G u i y a n g G u & h o u 5 5 0 0 0 1 ,

贵州极危树种岩生红豆资源现状及濒危原因分析

贵州极危树种岩生红豆资源现状及濒危原因分析

贵州极危树种岩生红豆资源现状及濒危原因分析李晓芳;王加国;安明态;袁丛军;严令斌;杨焱冰;蒲屹芸【摘要】通过多年对贵州省目前已知的17个岩生红豆分布点的自然居群进行生境、生存状况和资源量调查,分析其自然地理分布、生境特点、资源及更新状况,初步弄清其濒危的主要原因.1)岩生红豆分布局限,多零星或小片状分布,资源贫乏,居群间彼此孤立;2)各居群个体数量和种群结构差异较大,大树和结实植株较少,种子天然更新受限制;3)主要分布于喀斯特山地,生境严酷,生长健康状况各不相同;4)人为砍伐极为严重,除贵阳黔灵山、望谟笔架山和赤水葫市镇有一定的保护措施外,其余均处于未保护状态.人类活动影响、生境严酷和自身更新困难等是导致岩生红豆濒危的原因,其中,人类活动影响是最直接原因.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种苗繁育和回归引种为辅的方式有机整合,同时加强人工繁殖与野生居群保育生物学研究,是当前对其进行有效保护与科学管理的基本途径.【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15(034)010【总页数】5页(P56-60)【关键词】岩生红豆;资源现状;年龄结构;濒危原因;贵州【作者】李晓芳;王加国;安明态;袁丛军;严令斌;杨焱冰;蒲屹芸【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阳550005;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岩生红豆(Ormoiasaxatilia)是蝶形花科(Leguminosae)红豆树属(Ormosia)常绿乔木,我国特有种,贵州省级保护树种,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新种,模式标本采自贵阳黔灵山[1-3]。

树形优美,树冠常绿,种子艳丽,为珍贵的庭院绿化观赏树种;种子具清热解毒、消肿除湿功效,为重要药材[4];树干通直,材质优良,纹理美观,为珍贵的红木类用材树种。

贵州木兰科植物种类及资源分布格局特征

贵州木兰科植物种类及资源分布格局特征

贵州木兰科植物种类及资源分布格局特征袁丛军;杨焱冰;戴晓勇;李鹤;杨成华;吴艳琼;王加国【期刊名称】《西部林业科学》【年(卷),期】2017(046)003【摘要】经过多年的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整理,按照司马永康修订提出的木兰科植物分类系统,对贵州现有木兰科植物种类、组成、分布等进行详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贵州现有木兰科植物10属60种,其中48种野生种、10种外来种、2种存疑种;②植物属种构成以含笑属、木莲属、玉兰属为主,约占比例80.0%,单性木兰属、鹅掌楸属、秃木兰属等所占比例仅为20.0%;③贵州省为中国西南野生木兰科植物重要分布区,种类仅次于云南(61种),高于广西(45种)、湖南(28种)、四川(26)等省(区);而在分布属数上次于云南(10属),高于广西(8属)、湖南(6属)、四川(5属);④水平分布上以黔南和黔北为野生种类分布重点区域,黔中区分布种类最少,垂直分布上主要分布于海拔500~1 000m、1 000~1 500m间,海拔1 500~2000m 间分布种类次之,海拔2 000m以上的地段分布种类最少.黔中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为主要引种种植区域.%After years of field survey and literature review,according to plant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Magnoliaceae proposed by Sima Yongkang,plants number,species composition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were analyzed and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①There were 60 Magnoliaceae species with 10 genera inGuizhou ,including 48 wild species,10 alie n species,2 kinds of doubt;②in terms of genus,Michelia,Manglietia,and Magnolia accounted for 80.0%,and the proportion of other genus,accounting for 20%;③Guizhou Province isan important distribution area of Magnoliaceae plants in Southwest China,its species number lower than that of Yunnan(61),higher than that of Guangxi(45),Hunan (28),Sichuan (26),and other province;and in terms of genus number,lower than that of Yunnan(10),higher than that of Guangxi(8),Hunan(6),Sichuan(5);④In terms of horizontal distribu tion,wild species were mostly distributed in Southern Guizhou and Northern Guizhou,and few distribution in Central Guizhou.In terms of vertical distribution,it mostly distributed in in the elevation of 500~1 000m and 1 000~1 500m,flowed by 1 500~2 000m,and few distribution Above 2000m.Guiyang City,Anshun City,and Liupanshui City,were the main introduction areas in Guizhou Province.【总页数】8页(P68-75)【作者】袁丛军;杨焱冰;戴晓勇;李鹤;杨成华;吴艳琼;王加国【作者单位】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 550003;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3;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 550003;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 550003;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747.1【相关文献】1.贵州木兰科植物外来种的种类与分布 [J], 赵文君;周家维;杨成华2.贵州普定县古树资源及空间分布格局特征 [J], 陈璞;袁丛军;戴晓勇3.贵州原生木兰科植物种类 [J], 杨成华;周家维;姜运力;冯育才4.贵州楼梯草属(荨麻科)植物种类组成及分布格局 [J], 崔兴勇; 安明态; 施金竹; 刘锋5.贵州玉屏县古大树资源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 [J], 母先俊;杨远春;袁丛军;余德会;李登江;黄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省江口县木本蜜源植物资源初步调查

贵州省江口县木本蜜源植物资源初步调查

贵州省江口县木本蜜源植物资源初步调查陈云飞;苟光前;王瑶;孙巧玲;王灯【摘要】A survey forwoody nectar source plantthat conducted in Jiangkou County, Guizhou, recorded 131 species of woody nectar source plantin 49 families and 89 genera, Among them, 32 species in 13 families and 21 genera belonged to primary nectar source plant, accounting for 24.43% of total nectar plant, whileother 99 species in 47 families and 72 gen-erawere auxiliary nectar source plant, accounting for 75. 57%.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flowering seasons, honey typ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habitats, the numbers of woody nectar source plant and all four life formincreased first as the rise of altitude, andthen decreased. Distributionof arbors, dungarungas, shrubsand woody vines also followedasimi-lar pattern. In addition, suggestions on exploitation of woody nectar source plants in this area were discussed.%通过对江口县境内调查统计得出,该县共有木本蜜源植物49科89属131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地方特色明显
在贵州蕴藏的植物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贵州特产或为贵州主产,是贵州优势植物资源。如:高位果品刺梨,临近省份都有分布,却主产于贵州,每年可提供资源600--1000万斤,而且开发利用有较长的历史,出来早已驰名的中国的刺梨酒外,还可发展多种饮料、果酱、罐头等食品生产,已经成为贵州特色的高位食品。
1.1.物种丰富,用途多样,分布广泛
在考察结果及已有的资料估计,贵州的资源大约在3000中以上,其中重要的资源植物(不包括用材树种及食用药用植物)大约为800余种(一用一次计)。而且其经济用途十分多样,为贵州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2.经济价值高,生产潜力大
在丰富的野生植物中,不少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列如出产较多的天麻,杜仲等药用植物,是国内紧缺的重要中药;木耳、香菇、等蛋白质植物,也是十分畅销的高档食品,五倍子及多种鞣科植物提取的栲胶,是制革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近来又应用于锅炉清洗,需要量很大,山苍子油、樟油等大量应用于化学工业,价值很贵。
植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它是生物界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各类生态系统第一性生产力的“创造者”。绿色植物能以太阳光能作为能源,用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无机盐类为原料,经过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建造植物体和形成本种所特有的产品及其成分,这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一、贵州植物资源的特点
贵州所处亚热带地理位置、复杂的自然条件及优越的水热资源,使本省植物种类复杂多样,具有各种不同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也很丰富。由于本省地势比较起伏,地形破碎,往往在不大的城市范围内,都同时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致使多种不同性质的野生植物同时得以发育。即贵州植物资源的特点除了遵循国家植物的特点以外还有的特点是:
四、贵州优先开发利用的10种经济植物资源„„„„„„„„
五、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贵州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势与植物多样性特点„„„„„„„„„„„„„„„„„„„„„„„„„„„
六.相关参考文献以及资料„„„„„„„„„„„„„„„„
前言
为了加强和巩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技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我们掌握植物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方法,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熟悉贵州的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方法,把课堂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植物资源学是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数量、用途及其开发的科学,与药用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和保护生物学有密切关系。
1.3.综合利用性强
不少植物资源具有多种经济用途,如壳可提取加工食用或工业用,其木材坚硬,可做枕木,农具,也可栽培黑白木耳,其叶可饲喂柞蚕等。又如樟科植物体内含有芳香油工艺用材或家具用材。马尾松是省内分布广泛、数量最大的针叶树,其经济用途也是多方面的。
关于贵州省植物资源特点
成绩评定
教师签名
评阅时间
课程名称:植物资源学
学院:林学院
专业:林学
班级:林学111班
学号:1109030121
姓名:柳华富
指导教师:安明态
2012年06月20日
目录
前言
一、贵州植物资源的基本特点„„„„„„„„„„„„„„
二、贵州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现状„„„„„„„„„„„
三、贵州优先保护的10种经济植物资源„„„„„„„„„„
植物资源是在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与可能利用的植物,包括陆地、湖泊、海洋中的一般植物和一些珍稀濒危植物。植物资源既是人类所需的食物的主要来源,还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纤维素和药品、在人类生活、工业、农业和医药上具有广泛的用途。植物资源是生物圈中各种植被的总和。包括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两大类。前者分为天然植物资源(如森林资源、草场资源和野生植物资源等)和栽培植物资源(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园艺作物资源)。后者如各类海藻及水草等。植物资源作为第一性生产者,是维持生物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
2.2(黔东北武陵山脉的梵净山武陵山脉
黔东北武陵山脉的梵净山武陵山脉的主峰梵净山是贵州珍稀名贵、濒危及特有药用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它位于黔东北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之间,由于山势高耸,层峦叠障,坡陡谷深,自然垂直带非常典型,水热资源丰富,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加之交通不便,人为活动较少,所以珍稀名贵、濒危及特有药用植物十分丰富、据统计共28种。其中属贵州珍稀名贵药用植物的有:天麻、黄连、厚朴、凹叶厚朴、七叶一枝花、竹节参珠子参、峨参、杜仲及武陵山脉(松桃甘龙)的湖北贝母。属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一级的有;珙桐。二级的有:鹅掌楸、蓖子三尖杉、连香树、光叶珙桐、杜仲;三级的有:穗花杉、紫茎、八角莲、伯乐树、天麻、黄连、厚朴、凹叶厚朴。属国家重点保护药用植物二级的有;黄连、杜仲、厚朴、凹叶厚朴。属贵州特有种药用植物的有:银背叶党参、梵净山冠唇花、梵净山火绒草、梵净山紫苑、贵州报春、贵州金丝挑及武陵山脉的小叶淫羊藿、黔北淫羊藿、德务淫羊藿。
贵州资源的现状
2.1(黔西北高原山原山地
黔西北高原位于贵州西部,包括毕节、赫章、威宁、纳雍、水城、盘县及大方的部分地区,系云南高原向东延伸的一部分,属乌蒙山脉的东端。境内海拔高达2900,,一般为1500m的中山,地形复杂,起伏大,切割深,且岩溶地貌极为发育,因而含有丰富的温带药用植物区系成分,是贵州珍稀名贵、濒危及特有药用植物最为丰富的地区。据统计共有29种,其中属贵州珍稀名贵的药用植物有:金铁锁、猪苓、狭叶竹节参竹节参、珠子参、羽叶三七、滇重楼、狭叶重楼、毛慈菇、倒提壶、天麻、杜仲、厚朴。属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二级的有:狭叶瓶尔小草、光叶珙桐、杜仲、金铁锁;三级的有:西康玉兰、扇蕨、厚朴、天麻、八角莲。属国家重点保护药用植物二级的有:杜仲、厚朴;三级的有:华中五味子、坚龙胆、粗茎秦艽、紫草、卵叶远志。属贵州特有种药用植物的有:水城淫羊藿、红果五指莲、威宁翠雀花、桤叶蜡瓣花、贵阳鹿蹄草、贵州报春、硬毛四裂花黄苓、盘县马先蒿。
植物资源的保护:保护区的建立有限,许多地方的珍稀植物资源植物尚未纳入人的保护区的范围,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水平低。保护区组织机构的纯行政性:没有科研能力,无法做到有效保护,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去进行保护,如何加强临危植物的更新,如何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未得到实现,保护的效果很差。知识水平低、科普宣传、政法宣传不够,许多农民,甚至林场保护区的工人不认识一些珍贵的植物,导致滥砍的现象时有发生,随意砍伐和破换的现象十分严重。种群的恢复发展缓慢,开发利用的数度大于种群的发展速度,由于很多珍贵的树种具有高度的观赏科研价值,使市场对其种子、幼苗的需求量加大,对珍贵植物的过度采集将加剧了其濒临灭绝的进程。
二、贵州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现状
贵州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东南部,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境内高山河谷,地势起伏较大,全省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最高海拔2900m,南部最低河谷仅137m,属亚热带气候。由于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既含有丰富的热带药用植物成分,也含有丰富的温带药用植物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