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经济发展不够快的真正原因

广西经济发展不够快的真正原因
广西经济发展不够快的真正原因

广西经济发展不够快的真正原因

广西,既沿海,又沿边,比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盟,既拥有东部的区位优势,同时又拥有西部其他省区眼红的出海通道,还享受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庇护。无论抓住了那一条,广西经济这艘设计豪华的大船想不腾飞都难!

然而现实却是极其残酷,中国改革开放进入30年之际,广西的人均GDP还是列全国倒数前几位!排大陆沿海省区市倒数第一!沦为与自然环境条件极其恶劣的贵州省同为难兄难弟!我去过贵州的多个城市,人家人说中央一宏观调控,受害最多的就是后发展地区贵州、广西两个难兄难弟,可见在人家贵州人并没有把广西当“龙头”。

广西经济—这艘设计本豪华的大船为什么如此这般难以快速启航?船上的每一个部件单独工作起来都很优秀,然而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启动时,每个部件却很难有效协调运行,不是这里出现了短板,就是那里发生了卡壳!发展的脚步如垂垂老乌龟般蹒跚,问题出在哪里?很值得八桂大地上优秀的儿女们用心思考这些问题!

一、沿海发达地区都有哪些?

广西与沿海省区市同属沿海地区,与内蒙古同属西部地区,这些省区市与广西有很大的可比性,因此分析这省区市的经济发展经验,可为广西选择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很

好的参考。要实现广西的大发展,十分有必要借鉴一下兄弟省区市的经验,结合自身区位优势,解放思想,找准路子,大胆真干,广西这个后发展地区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迎头赶上沿海发达省区市,并加入富裕省份俱乐部。中国大陆的发达经济区基本上在东部沿海一带,从地域上可分为几大区域:一是京津塘为核心环渤海湾经济带。这一区域内有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山东省、河北省等5省市,以京津为龙头。这一经济区域以国有、国有控股的重工业、机电制造业为主,民营经济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二是“长三角”为核心的东部沿海经济带。以上海市为龙头,包括江苏省、浙江省3等省市,这一区域以上海市为龙头,先以发展内向型的民营经济为主,逐步拓展为内外兼顾的民营经济发达区域。三是“珠三角”为核心的南部沿海经济带。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龙头,区域内包括广东省、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南省。广东省借助香港特别行政区这一自由贸易港,以发展“三来一补”外向型经济起家。福建省是一个特殊的省份,经济上即不属“长三角”,也不属“珠三角”。另有内地后起新秀内蒙古自治区,方圆200公里内的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组成的“金三角”地区经济进步神速,全区GDP连续6年增速列全国第一!而且得益于资源优势,大有潜力可挖,有赶超大陆最发达地区的实力。归结起来,东部地区相对西部地区之所以经济发展快,原因是这些发达省区市有着先天的区位优势,并且思想较为解放,在区域合作中的找准了自身定位,开放合作意识十分强烈,区域经济发展要素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经济发展十分迅猛。

二、广西经济发展到底出了什么偏差

区位的先天优势是上天给予当地人民的一份厚礼,但仅有区位优势并不代表经济发展就一定迅速,广西就是很明显的例子。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有着先天区位优势的广西经济发展上都出现了那些偏差,以至于改革开放进入30年后,发展水平还是不高。

(一)区域合作战略失误频繁

1、区域经济合作方向失误

现代经济已全面进入全球化经济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地区如不能很好与其他国家、地区进行有效合作,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的双赢局面,国民经济是很难取得大发展的,也就是说谁也不可能关起门来单独谋发展。近代我国的经济之所以不发达,是因为我国错过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好机会,未能实现国家工业化。放眼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历史,实际上是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后,在发达国家需进行产业转移进而升级产业的背景下进行的,整体上我国的改革开放策略就是通过让出市场交换技术,进而达到升级我国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发展国民经济的目的,处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的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地区为什么要进行产业转移?其实质就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长期高福利的政策下,制造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昂,因此急需进行国际、地区间合作,将制造业转移到生产要素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等东部沿海省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

们,要实现后发展地区的大发展,就必须加强区域合作。在选择区域合作的对象上,后发展地区必须主动溶入发达地区,通过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进而做大做强自身经济。改革开放之初,比邻香港的“珠三角”,首先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这一经济区域最先通过发展“三来一补”的外向型加工制造业起家,逐步成为我国加工制造业之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在沿海确定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3个在广东省,但除了深圳市发展特别快,当上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外,珠海市、汕头市的经济发展很却很一般,为什么?这就必须回到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原理来探讨。区域经济学告诉我们,同样的政策,不同的自然条件、区位、地缘、人文环境条件等等,也会影响到区域经济合作的范围、广度、深度和优势互补的发挥,进而影响生产各要素的集聚,最终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广东的3个经济特区唯有深圳市一支独秀,其实与它比邻香港有很大的关系。香港这一特别行政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亚洲甚至国际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具有非常强的辐射带动能力。改革开放之初,特区就被确定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窗口,中央将大部出口指标分配给了特区,而深圳市比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是珠海市、汕头市无法比拟的,因此无论是产业资金、技术还是劳动力等等这些生产要素就更多地向深圳市集聚,集聚到达一定程度,锁定更多、更长的产业链,就会产生“马太效应”,促进更多的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中,经济发展就会加速腾飞,迅速拉开了与珠海市、汕头市的距离,最终当上了广东经济发展的龙头,进而和另一个老工业基地广州一起,辐射带动整个“珠三角”如东莞、佛山、中山等地的快速发展,形成今日之发达的“珠三角”。

“长三角”的发展经验也是一样的。这一经济区域首先确定了以上海市这个老工业基地为龙头,江苏、浙江两省都主动将比邻上海的地区主动溶入上海市这个大经济圈,通过上海市这个龙头的辐射,带动苏南和浙北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京市以及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嘉兴市等地的发展。当苏南、浙北优先发展起来,这两个省积累了一定的财力后,逐步拓展苏北和浙南的发展,因而后发展起来的苏北、浙南经济上也比现在的广西最好的地方强!

从以上的经验来看,广西在区域合作对象的选择上实际上失误了。广西作为后发展地区,谁来辐射带动你?这个问题不解决,广西要实际跨越式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广西的周边都有那些?东面是广东省,东北面是湖南省,北面是贵州省,西北是云南省、四川省,西南面是越南。改革开放之初,这几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差不多,越南自身更是非常落后,加上当时与我国还处于交恶状态,所以周边地区谁也没有能力辐射带动广西的发展。总结起来,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第30年,广西却连续失去了3个10年发展的好时机。

(1)失去的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个世纪80年代,广西首先确定沿海的北海市作为发展龙头,这是基于当时广西现状的无奈选择,因为周边地区无人可以辐射带动北部湾,广西只能自力更生,自我发展。北海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沿海14个开放城市之一,是最小的一个,这在当时中央其实已经很照顾广西了,因此当时的广西区域合作决策并无太大的问题,就是自力更生。沿海省区中,福建省与广西有很多相似之处。福建省的自然条件按理说还不如广西,大部分是山地,比广西更“山”,交通条件也不是很好,与广东比邻,不过交通距离实际比广西距“珠三角”还远,不容易溶入“珠三角”;与浙江比邻,但距离浙江发达地区也不近,也很难溶入“长三角”。福建省的唯一优势就是有一经济特区厦门。这个特区估计是为了海峡两岸尽快实现“三通”准备的,而两岸“三通”迟迟实现不了,因此台湾省无法辐射带动福建发展。但福建省的干部群众却不等不靠,以经济省会泉州市、特区厦门市、政治省会福州市3个有一定工业基础的老城组成的三驾马车,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经济发展水平亦取得不俗的成绩,再逐步辐射省内其他地区的发展。虽然整体上福建省与邻居广东省、浙江省相比有差距,但比起广西来,却又发达得多。反观当年的广西北海建设模式,自治区将大部分财力都往里投,但北海市似乎只会跑马圈地,而圈了地却没能集中引进一批加工制造业。当然这与广西当时的指导思想有关,以至于90年代广西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居然不是先修通北海到南宁,而是先修通柳州至桂林,美其名曰要优先发展桂林旅游产业,谁听说过一个大的行政区域仅靠旅游业就的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吗?无工不富这么显浅的道理都没弄明白?所以北海在90年代发展受限制,没有高速公路也是重要原因。以至于北海市到了90年代开始搞房地产,没能很好地考虑快速建设数十上百平方公里以上的工业园区,没能很好地集中引进一批出口导向型的加工制造业,做大城市的经济基础,因而形成很大

的房地产泡沫,与海南省三亚市、海口市其实很相似,最后都因泡沫破裂从此一揭不振。而我们的老工业城市柳州市、梧州市在此期间,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举步为艰,甚至在广西的地位每况愈下。假如这一时期广西铁了心发展新兴城市北海市、南宁市和工业重镇柳州市,象福建省一样专心,自我发展泉州、厦门、福州三个“点”,形成区域经济上三个布局“点”,再加上放手民营经济活跃的桂东南,让这些城市群优先发展起来,做大做强桂南、桂中、桂东这几市的经济,夯实广西的发展基础,带动广西的发展的火车头就能建成,并逐步走向“线”经济发展阶段,再辐射广西之西北发展。当然,福建模式是在沿海选择三个“点”,这是福建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因为福建相对广西还说,还要“山”得多,内地没有建设大城市所需的平原,所以其三个“点”均选择在沿海。但广西去不同,海岸线没有福建那么长,北部湾很小,是不可能同时在沿海建立几个“点”的,那样会内部互相竞争,正确的选择就是北海市-南宁市-柳州市构成区域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点”。可惜这些年广西还没找到真个需要重点发展的城市,无法形成生产要素中的“马太”集聚“点”效应,未能出走出经济发展布局的第一步。失去的这10年,广西开始逐步落后沿海省区市!

(2)失去的90年代。改革开放的历史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国家大西南扶贫工程南昆铁路的开通,广西以为找到了救命稻草,“适时”地将自己决策为大西南的“龙头”,要倾全区之力建设辐射大西南的出海大通道!建设大防城港!某中央一个人一句话说北海市是个死角,没有优良的深水港,广西的头头十分听话,立即调整广西战略发展重点,并将发展重点放在建设防城港,修建广西的出海基地,废了有一点经济发展基础北海市的武功!这个时候广西的经济布局就是以防城港市、南宁市为中心,企图建立辐射云贵川的大通道,所有高速公路建设也围绕着这个通道做文章。可惜大西南有什么?无非是有一点煤、矿,我们花了大价钱修路,却发现自己只给别人建设了一个通道。防城港是个鸟笼大点的地方,一面临海,几面是山包,也没有大型河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google卫星地图看看,这个城市有没有拓展成为特大城市的可能性。防城港沿海一带的确有着建设深水大港所需的条件,因此广西企图学习深圳特区那样,从一个小渔村零起家,举全区之力建设大防城港这个大乡村,但是深圳特区和防城港有极大的不同,深圳特区有香港这个亚洲金融贸易中心的辐射,防城港周边有什么?一切就得从零开始,光有个港口没人辐射你,就难以建立工业加工出口基地,货物经过防城港除了留下一点可怜买路钱,广西什么也得不到。最后人家大西南云贵川几省还是不领广西的情!大西南的货物还是源源不断的通过南梧二级公路跑广东!直到前几年,广西沿海3个港口的吞吐量还居然比不过贵港一个内河港口,这是为什么?不值得反思么?大西南的煤、矿,通过铁路运到贵港、南宁(这个时期贵港港很乱收费高,贵州的煤都舍近求远跑南宁去转港),再通过黄金水道西江前往“珠三角”。而作为加工制造业象征的集装箱运输,更是通过弯弯曲曲、速度象蜗牛般的南梧二级公路前往“珠三角”,每天几万辆汽车象蚂蚁搬家一样走“珠三角”,就是不走北部湾!为什么?因为北部湾没有加工制造业基础,没有产品需要向大西南地区输出,大西南地区的汽车将货物运到北部湾后,得空车回去,变成单向运输,成本就不合算,这就是大西南货物为什么坚持走“珠三角”的原因! 广西这时急了,眼看自己花大价钱投资的出海通道无人买账,拒绝修往广东方向的高速公路!而且南梧二级路即使超负荷运转压坏了也尽量拖延维修时间,企图迫使往东的货物走北部湾,可惜还是失败了,还连累了广西非公经济最活跃的桂东南地区!为什么?因为以广西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本来就没有能力当大西南这个“龙头”,自己却硬是花了血本充胖子!在这一时期,广西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埋头发展自己加工制造业,却一门心思先花钱去建大通道先当“龙头”,人家不买账,却耽阁了自我积累发展的最佳时机。失去了80年代,那么90年代广西要适时调整发展战略,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是继续在北部湾建立一个重点发展的“点”。选择条件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建设深水良港条件、有足够的土地资源用于城市拓展、有足够的谈水资源、有足够的发展加工制造业所需的第一批本地劳动力资源,最好还要有河流解决水资源和内河运输问题。如果一条路走到黑,那么坚持继续重点发展北海市也是不错的战略选择。但如广西要听中央的话不再重点发展北海市,那么正确的选择新“点”只有一个,就是全力发展钦州市。因为钦州市建设大城市的条件相对防城港市好一些。对照以上几个选择条件,钦州市与防城港市相比,除了港口有那么一点点差距外,其他条件都大大优于防城港市,无论是建设大城市需要的土地、劳动力还是其他条件等(希望防城港的朋友不要骂人,这里是学术讨论,就事论事。

防城港当然也要发展,只是防城港做北部湾的龙头的确不是很合适);二是发展老工业柳州市、首府南宁市这两个“点”;三是修好一条通往东部的高速路,放手桂东南地区自我发展的成为第四个“点”。因为当时的桂东南地区民营经济非常活跃,是广西的温州地区,并不需要广西给予太多,一条高速公路足已。可惜广西还失去了第二个10年,广西开始大大的落后了。

(3)失去的21世纪初期。错过改革开发的前20年,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历史前程进入了21世纪,广东省这个借改革开放率先发展起来的发达省份,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区域经济合作内容的拓展,开始淘汰转移一批相对“落后”的产业,以便腾出土地着手产业升级。为什么要升级产业?因为加工制造业发展不可能是无限的,它受当地资源、环境、劳动力价格、生产成本的制约,和当年发达国家将加工制造业转移到“珠三角”极其相似,因此广东不可能一直只发展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制造业,仅做世界的工厂,那样的继续发展,代价是很高的,因此必须升级产业为发展集研发设计加工贸易信息一体化的高技术产业。而在“珠三角”产业转移开始的这一时期,广西没有修通对接“珠三角”的高速公路来承接产业转移,却另起心思升级广西发展战略,开始不满足于当大西南的小“龙头”了,要争做更大的“龙头”,适时地将东盟也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提出的口号是“背靠大西南,面向东盟”,多么伟大口号! 叫叫口号出点名扩大广西北部湾的知名度,这当然是很合算的买卖。但你北部湾仍至整个广西的经济上还真不能主要靠东盟!为什么?东盟是我国的政治后院,国家当然十分重视与东盟的关系,所以中央将中国东盟博览会放在南宁也是有其明显的目的,主要还是基于政治的考虑,当然也有补偿历史上欠广西太多的意思,可谓一举两得,但经济上的考虑不会是首选。为什么?因为东盟没有辐射带动我区加快经济发展的能力,东盟中除新加坡、文莱等小国较发达,马来西来、泰国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外,大部分都是后发展中国家,而新加波与江苏等省的合作已经耗尽了其再投资能力,不可能再投资多少钱给广西。而我们的近邻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印尼等国家,却是些甚至比广西地区还落后的国家,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与广西是竞争关系,怎么合作?人家根本无力辐射带动我们!而我们广西却多次组织招商考察团赴东盟招商!乞丐还知道行乞的时候要多找富人要,才能发点富人“财”,而广西却开这种到后发展中国家招商的国际玩笑?因此面对东盟,政治上我们要保持与中央高度一致,大力发展与东盟的关系,东盟的市场也是我们需要的,但不能指望东盟能给广西带来什么项目投资! 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最佳时机里,我们的邻居们贵州、湖南等省和广东省内的粤北、粤西却在快马加鞭地花大力气完善通往“珠三角”的交通,主动溶入泛“珠三角”经济圈之时,广西却放着发达的邻居“珠三角”不主动溶入并承接其产业转移,却非要弄个“背靠大西南,面向东盟”独立于“珠三角”的经济战略,希望当更大的“龙头”。一山不容二虎的通俗道理,历史上的广西的高层居然没弄明白。因此两广作为地缘上的近邻,只能容下一虎,“珠三角”已先广西成“虎”,做了华南地区的经济龙头,而广西却不肯认这个能辐射带动自己的龙头,自己一门心思想当大西南的鸡头,却也不甘愿做“珠三角”的凤尾。广西进入21世纪的快近10年了,GDP总量还不及一个深圳市,自己有多少斤两都不知道。

直至现在连北都找不着!

广西经济发展

广西经济发展 朱文亮 今天谈起广西经济的发展,我觉得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而要从解放思想这一方面说起,我觉得更是困难,尤其是在今天的时局的情况下。我们来发展经济,到底需要怎么来解放思想,或者说运用如何样的思维来应对社会经济的进步。在此,我不想仅“思想”方面来谈经济的发展,因为仅从一方面来谈,会将经济的发展看得很片面。所以,在此我选择若干个方面来简要谈谈我对广西经济发展的想法。 现状和历史 就目前广西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总体程度来说,不用全国的地位如果,就是在西部的12个省、市、区也谈不上是很出类拔萃。在此我们说的是总体程度,而不是单单指的是GDP或者是居民可支配出入来说的,而应该还包括居民的教育、医疗、文化、科技创新程度等等方面。广西经济今日的落后,我不简单思想领域的问题,我想更多的历史上的问题,因此在谈如果发展经济之时不能仅仅谈现阶段“解放思想”问题,有些问题应该是更深层的历史问题,明白这一情况是否也是一种解放思想呢?广西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并非中国的富裕地区,也是更不是容易接近的地区。自秦朝开始的朝代对于这一地区出于国防安全和民族团结的考虑,一直采用比较的宽松的政策。即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建立了民族自治区,但是中央政府在此并没有在此投入较多的工业项目,而加之原先的农业基础不好,教育文化落后的等先天性缺陷。今日之落后是长期历史过程造成的,所以要想改变的今日的落后的面貌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而是需要经过一长期的奋斗的过程。 一些案例的分析 下面就广西进行现代化建设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在此作一简单的分析: 第一,就整个地区而言,城市化水平不高,尤其缺乏一些核心的大城市。目前的广西的三大城市南宁是政治文化教育中心,而柳州是交通和工业中心,但桂林的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有一定优势另外在外其声誉很高,就总体而言实力相当。按说这应该是好事,因为他们实力的相当代表着区域经济发展平衡。这样的情况是本来稀有的资源过于分散,使其单个实力必然不强,其这三座城市的竞争力都较弱,对周边县区的缺乏相应的辐射力。虽然国家一直强调要合理发展中等规模城市,但是中等规模城市的实力毕竟不如大城市那样强大,而一个省区只有一些实力不强的中等城市对本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起不到太大的辐射力。就以区内最实力最强的城市南宁市来说在西部的城市中综合实力仅才排列第八位,这个和广西在西部地区的总体实力的排名实在是不相符合。而被誉为西部城市三巨的头重庆,西安和成都,它们的潜在竞争力和实力即使放在沿海地区仍是不可小视,或许这些城今日在GDP总量上它们不及一些东部的城市,但是他们在科技,文化,教育,区位等诸多方面起的优势。使其将来的发展用有着巨大的潜力。 反观现在广西的城市,最大的南宁市区人口仅仅才150万,国民生产总值也只有不到600亿,这样城市实力和规模显然难以参加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所以将来的广西的发展必须要培育一两个大型的核心城市,是指在国内有较强的竞争力,这样才辐射到广西其他地区。不要搞什么“平均主义”,搞个个都不错,但是没有一个能拿出手的。在发展之初,城市之间应该需要拉开一些档次的。 关于“效率”和“公平”之间的争论在现在中国双方都足够的力量来压倒对方。中国之大,地区差异之大,所有的问题都不能一刀而切。就现在的广西区而言,我想应该是效率优先,积极培养一些具有实实在在竞争力的核心城市,在先进带动落后。当然在注重效益的时候绝对不能置公平而不管。 第二,产业规划不合理,真正的优势和劣势不分。关于的广西将来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我们从政府的报告来看主要是以制糖、有色冶金、电力、汽车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以及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中国东盟的物流中心和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塞。总体看来这些项目,均属于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相对于现在广西的情况基本还是很合适的,但是在真正执行起来的时候却出现在了很大的偏差。 1.首先是夸大了区位优势。目前情况而言广西优越的区位优势还不能体现出来。因为广西周边的省份除了广东之外,其经济发展水平都不高,因此把对广西的区位优势就体现不出来。而且所谓的西南出海通道现在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 五”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发文字号】桂政发[2013]3号 【发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13.01.09 【实施日期】2013.01.09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XP10 【失效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的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桂政发〔2013〕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发展循环经济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是我区化解快速发展与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排放矛盾,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后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

环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坚定不移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努力把我区循环经济提高到新的更高水平。 《规划》是指导我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制订扶持政策的重要依据。实施好《规划》,对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广西建设,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均衡发展,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实施《规划》,明确自身职责任务,切实将所负责的推进工作纳入本级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和完善相应工作方案,统筹好近期与远期的目标任务,安排好各个阶段的规划实施重点和项目,并逐项分解落实到具体机构和责任人。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要切实承担起综合协调职责,负责统筹推进循环经济的各项工作;自治区工信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厅等各有关部门和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都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共同把《规划》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13年1月9日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目录

区域经济名词解释及简答(完整版)

名词解释 1.区域:是指在地球表面上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2.区域开发:一般指对具有某种或某几种资源的区域进行的开发及在这个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属于区域发展早期阶段的过程。 3.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4.工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是关于企业合理选址的理论,即通过对运输成本、工资成本和集聚效益等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计算,选择产品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厂理想区位的理论方法。 5.人力资源的概念: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一般来讲,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范围内的人力资源,但有时也指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 6.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品和劳务产出的增长。 7.经济发展又称经济进步,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过程。 8.极化效应:极化效应是指增长极对外围地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将外围地区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聚集到中心,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9.扩散效应: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通过其产品、资本、人才、信息的活动将经济动力和创新成果传导到周围地区,从而促进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10.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其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具体内容包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 11.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各各产业的组成状态和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生产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12.资源结构:所谓资源结构,就是指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13.区域主导产业:是指那些以地区资源优势为基础,产值上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他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区域主导产业决定着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向和区域在全国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 14.幼稚产业:所谓“幼稚产业”,是指那些当时还不成熟、经不起竞争,且具有发展潜力和战略意义的产业。

《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

广西地方标准《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起草小组

目录 一、前言 (1) 二、任务来源 (2) 三、工作简况 (2) 四、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3) 五、编写依据及总原则 (3) 六、确定标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 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国家标准情况......... ......》 (9) (10) 八、贯彻执行主要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标准的有关建议 九、其他事项说明

《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前言 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环境和资源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循环经济应运而生。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构筑“资源一产品—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有效利用资源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对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它强调的是在生产活动之初尽可能少地投入自然资源,生产活动之中尽可能少地消耗自然资源,生产活动之末尽可能少地排放生产废弃物,以达到对自然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面向环境、基于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的思想日益深入民心,达到全社会的 普遍关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将得到极大提高,其中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可行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工业企业的循环经济状况进行监控。编制符合我区主要工业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标准对广西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状况进行总体的定量判断,作为政府、园区、企业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加强管理的依据,作为对支柱产业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参数,为推进广西“十二五”工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任务来源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 号),广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非均衡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时期。如何借鉴西方主流区域经济理论为我所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区域经济的增长理论和增长模式,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简要评论。遵循发展规律,中国区域经济的路径选择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 一、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源于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其代表人物有纳克斯、罗森斯坦—罗丹、鲍茨和斯坦等。 (一)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保罗·罗森斯坦—罗丹(P.N.Posenstein-Rodan,1943)是该理论的倡导者和集大成者。该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众多产业,从而突破其发展瓶颈,推进经济全面高速增长。大推进理论的论据和理论基础建立在生产函数、需求、储蓄供给的三个“不可分性”上面。 (二)诺斯出口基地理论 封闭经济模型主要缺陷是没有看到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潜在作用,出口基地模型弥补了这一弱点。出口基地理论(export base theory)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诺思(North,1955)提出,后经蒂博特(Tiebout)、罗曼斯(Romans)以及博尔顿(Bolton)等人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其理论基础是静态比较分析中的外贸乘数概念;其基本思想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其输出产生的增长,区域外生需求的扩大是内生增长的主要原动力。根据这个理论,如果每个地区都集中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自由贸易会逐步平衡地区间的要素(资本和劳动力)、价格(利润和工资),从而导致地区差距不断缩小。 (三)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R.纳克斯(R.Nurkse,1953)提出的,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宏观经济中存在着供给和需求两个恶性循环。从供给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低储蓄能力,低储蓄能力引起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完成一个循环。从需求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低购买力引起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又完成一个循环。两个循环互相影响,使经济状况无法好转,经济增长难以实现。 (四)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简要述评 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提出以后,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开发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对工业化过程中片面强调工业化,忽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的倾向有所影响;强调均衡的、大规模投资和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实行宏观经济计划的必要性,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和区域开发提供了一种理论模式,产生了一些积极的作用。 该理论构建了一个庞大而严格的逻辑体系结构,认为经济发展动力来源于“报酬递减”、“比较优势”等,然而该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与现实相去甚远的假设条件之上的。不但把技术进步视作外生因素,没有纳入其分析框架之中,而且丢掉了区域(空间)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克服空间距离会发生运输费用。所有这一切,都与新古典主义所讲的前提条件相抵触。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1、历史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实差距的重要 因素之一。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各种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条件作为经济区域的成长基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3、制度因素 中国的改革,发展了市场经济,也同时造成了富裕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更加 富裕,贫穷的农村和西部地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策倾斜效应 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5、人力资源差异

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 思想文化因素和教育共同组成的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当看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思想文化和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 (1)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3)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制约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剧区域经济的矛盾。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4)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四)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4、落后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发挥自身优势,赶超发达地区。所谓落后地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下层次的地区。它包括以下含义:① 落后地区是一个相对的地域概念。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的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的 主要内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 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就好像是处于不同的阶梯上,高收入地区处于高梯度,低收入地区处于低梯度,而在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之间,还有几个中间梯度。有梯度就必然有空间上的转移,高梯度地区首先应用新技术,先发展一步,而后随时间推移,逐步有序的从高梯度地区向处于二级、三级的低梯度地区推移。随着经济发展,梯度推移加快,区域间差距可以逐步缩小,最终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 (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是建立在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基础上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等人。他们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它们也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要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四个阶段。 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创新活动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按照顺序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 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一般都布局在处于高梯度的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主要原因在于:处在发展阶段的工业部门一般布局在第二梯度上一些条件具备的城市。处在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工业部门布局在经济发展最低梯度地区。 (二)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三种效应 在区域经济梯度推移过程中有三种效应在同时起作用,即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和回程效应,它们共同制约着地区生产分布的集中和分散。极化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扩展效应会促使生产向其周围的低梯度地区扩散,回程效应的作用会削弱低梯度地区,促成高梯度地区进一步发展。这三种效应综合作用的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解读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解读 中国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3817424.html, 时间: 2008-02-28 发表评论>> 中国国情专题库:透视中国问与答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规划》摘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和玉林、崇左两市物流等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 万平方公里,2006 年末总人口1255 万人。 【解读】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拥有沿海1595公里海岸线,深水岸线160多公里,是国内仅存的未大规模开发的连片沿海岸线,是我国沿海地区规划布局新的现代化港口群、产业群和建设高质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 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是国家深化西部大开发,完善沿海经济布局,推动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大战略举措。 【关键词】 功能定位 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规划》摘要】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解读】把北部湾经济区定位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突出了开放合作的主题,表明北部湾经济区在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中将担任重要角色。这一功能定位以面向东盟合作和服务带动“三南”为支点,把构建国际大通道和“三基地一中心”作为核心内容,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国际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农经081 ) 摘要:“统筹区域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要求之一。当前,我国正在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在此发展进程中,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区域发展特色。怎样正视我国东南西北地区的差距和发展潜力,是统筹区域发展的前提之一。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应的是:启动经济高速发展的车轮,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实行全局较均衡但局部不均衡的发展战略;保持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需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精髓就是从“先富到后富再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的发展。”在视察南方讲话中,小平同志又一次强调了这个问题,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他又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其实质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允许而不是限制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而其最终目的则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央对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关系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发展和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企业”,要“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在“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党中央下决心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这将使我国地区经济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与此相适应,将逐步形成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并为最终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国情 2.1 我国是个大国,经济区域众多,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有差异。

广西循环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前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富民强桂”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编制《广西“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我区循环经济发展方向、目标、路径和重点,对于推进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西循环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以及《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编制,是我区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广西循环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循环经济其他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区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采取了

一系列措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一节产业基础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三次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为“十二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夯实了产业基础。 一、农业循环经济成效显著 (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 基本形成了以种蔗-制糖-造纸(酒精)-肥料(肥水),种桑-养蚕-造纸(制板)、蚕沙-沼气-有机肥-提取叶绿素,蚕蛹食品-保健用品-桑叶茶-果桑开发,稻草、桑杆-食用菌等为代表的种植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牧草或秸秆—草食家畜—食用菌—农林作物”的草食动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培育了“养殖+沼气+种植”以及“猪+沼+果(稻、菜、蔗等)+灯+鱼”等立体生态模式。 (二)循环农业模式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累计推广生态农业模式3750万亩,增收38.2亿元;建设生态鱼池8.9万多个,示范工程每年增收2.67亿元。推广“三免”技术8754.73万亩,“三避”技术8627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5012万亩,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累计认定面积2036.2万亩,生态富民小康建设示范“十百千万”工程推广面积3750万亩,单项生态农业技术推广面积61200万亩次。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2800万亩次,应用频振式杀虫灯10.76万台。推

区域经济现状与发展分析

区域经济现状与发展分析 摘要:现如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发展不平衡。但是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都在转变,所以在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各个区域的经济进行协调发展,使区域经济趋于平衡。一方面要强化各个区域经济,另一方面要提高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关键字:区域经济;现状;发展分析; 国务院在2005年,将我国的经济划分为“四大板块八大经济区”,其中在全国范围内按各个省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分别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东部是由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这些省份共同组成;中部是由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这些省份共同组成;西部是由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这些省份共同组成;东北是由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这些省份共同组成。在这样一种划分的前提下,我国的区域经济就很自然的凸显出来了。本文就针对我国区域经济的现状,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一番分析。 一、我国各个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1.东部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东部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比例的36%,为全国创造了56%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3698元,这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平均水平的1.6倍,在我国四大经济板块中排名第一。 东部经济实力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带动了东部沿海的整体经济发展,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全国的2倍;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总比例的1/5;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珠三角地区,其人均生产总值为全国的1.6倍; 众所周之,上海是我们国家的经济中心,它也是东部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第一。今年,我们国家在上海举办了万人瞩目的上海世界博览会,更加是快速的带动了上海地区以及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更加的超过其它各个地区,成为我们国家当之无愧的经济中心。 2.中部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很明显,我们国家中部的经济实力相对于东部而言要弱些,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比例的32%,为全国创造了23%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223元,还不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仅是平均水平的0.78倍。 3.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相对于中部而言要弱些,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比例的23%,为全国创造了21%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565元,还不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仅是平均水平的0.61倍。贵州省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5100元,在全国最低。只看西部地区的经济,其大西部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要高于大西南经济区,也就是说大西北地区的经济实力较大西南地区要稍高。 4.东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东北是我国的老的革命根据地,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比例的8.4%,为全国创造了9%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5200元,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稍高一些,在四大板块中排名第二。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时期。如何借鉴西方主流区域经济理论为我所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源于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其代表人物有纳克斯、罗森斯坦—罗丹、鲍茨和斯坦等。 (一)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保罗·罗森斯坦—罗丹(P.N.Rosenstein—Rodan,1943)是该理论的倡导者和集大成者。该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众多产业从而突破其发展瓶颈,推进经济全面高速增长。大推进理论的论据和理论基础建立在生产函数、需求、储蓄供给三个“不可分性”上面。 (二)诺斯的出口基地理论 封闭经济模型的主要缺陷是没有看到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潜在作用,出口基地模型弥补了这一弱点。出口基地理论(export base theory)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诺斯(North,1955)提出,后经蒂博特(Tiebout)、罗曼斯(Romans)以及博尔顿(Bolton)等人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其理论基

础是静态比较分析中的外贸乘数概念。基本思想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其输出产生的增长,区域外生需求的扩大是内生增长的主要原动力。根据这个理论,如果每个地区都集中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自由贸易会逐步平衡地区间的要素(资本和劳动力)、价格(利润和工资),从而导致地区差距不断缩小。 (三)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R.纳克斯(R.Nurkse,1953)提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宏观经济中存在着供给和需求两个恶性循环:从供给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低储蓄能力,低储蓄能力引起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完成一个循环;从需求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低购买力引起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又完成一个循环。两个循环互相影响,使经济状况无法好转,经济增长难以出现。 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二元结构主义理论 针对罗森斯坦—罗丹、纳克斯等人提出的部门、区域的均衡增长理论,另一些经济学家则从相反方向提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艾伯特·赫希曼(Albert 0.Hirsehman)、沃尔特·惠特曼·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佩鲁(Perrous)等人。 (一)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课程

广西循环经济进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前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区科学进展、和谐进展、跨越进展,加快“富民强桂”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编制《广西“十二五”循环经济进展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我区循环经济进展方向、目标、路径和重点,关于推进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进展方式转变、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加快经济进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进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西循环经济“十二五”进展规划,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进展循环经济的意见》以及《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编制,是我区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指导以后五年广西循环经济进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循环经济其他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进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区高度重视进展循环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进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进展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一节产业基础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进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

见》,扎实推进三次产业的循环经济进展,为“十二五”加快进展循环经济夯实了产业基础。 一、农业循环经济成效显著 (一)农业循环经济进展迅速 差不多形成了以种蔗-制糖-造纸(酒精)-肥料(肥水),种桑-养蚕-造纸(制板)、蚕沙-沼气-有机肥-提取叶绿素,蚕蛹食品-保健用品-桑叶茶-果桑开发,稻草、桑杆-食用菌等为代表的种植业循环经济进展模式,以“牧草或秸秆—草食家畜—食用菌—农林作物”的草食动物循环经济进展模式,培育了“养殖+沼气+种植”以及“猪+沼+果(稻、菜、蔗等)+灯+鱼”等立体生态模式。 (二)循环农业模式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累计推广生态农业模式3750万亩,增收38.2亿元;建设生态鱼池8.9万多个,示范工程每年增收2.67亿元。推广“三免”技术8754.73万亩,“三避”技术8627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5012万亩,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累计认定面积2036.2万亩,生态富民小康建设示范“十百千万”工程推广面积3750万亩,单项生态农业技术推广面积61200万亩次。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2800万亩次,应用频振式杀虫灯10.76万台。推广冬季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417.3万亩,增收12.5亿元。建设沼气池371.3万座,农户入户率达46.4%。 (三)废弃物实现高效资源化和减量化 要紧农作物秸秆作为肥料还田利用的达33%、作为饲料利用的达21%、作为燃料利用的达20%、作为原料利用的达15%。每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一、广西的基本区情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有壮、汉、瑶、苗、侗等12个世居民族。2008年末总人口504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壮族人口占%)。陆地面积万平方公里,现设14个地级市、109个县(市、区)。广西的发展优势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区位优势。广西沿海、沿边、沿江,陆地边境线1020公里,海岸线1595公里,有8个县(市、区)与越南接壤,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8个。西江“黄金水道”横贯广西境内,直通广东、香港、澳门。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是我国通往东盟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连接我国与东盟市场的重要枢纽。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全面建成、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兴起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的区位优势和战略作用更为突出。 二是资源优势。广西是我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铝、锰、锡、锑、铟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其中铝资源储量10亿吨以上,可建成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水能可开发蕴藏量1800多万千瓦,居全国第七位。以南亚热带为特色的农林产品、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甘蔗和机制糖、蚕茧、木薯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是我国南亚热带水果和速丰产林基地,有中草药4600多种,居全国第二位。岸线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三个沿海港口

具有兴建年吞吐能力数亿吨的资源。广西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区位、资源等优势,为广西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提供了优越条件。 三是生态优势。广西蓝天碧海、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全区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四位;沿海有红树林面积万亩,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8%,居全国第二位;有76个自然保护区、34个风景名胜区、26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地质公园,同时还有31个市(区、县)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比例达到80%,主要江河3类水质达标率超过90%。良好的生态环境,己经成为广西的一大优势、一大品牌。 四是政策优势。广西同时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沿海地区开放政策和边境贸易政策。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2010年全面建成,目前国家已陆续在广西批准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广西凭祥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四个保税区。 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一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从1978年到2008年,经济总量从亿元增加到7171亿元,居全国第17位;人均GDP2008年达到14966元;财政收入由1978年亿元增加到2008年843亿元,年均增长%。二是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三大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34:调整为2008年的::,工业占GDP比重提高到%,实现了产业结构从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重大转变。三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广西西南出海通道框架基本形成并已发挥重要作用,国际大通道加快建设。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李光辉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同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可以预料21世纪初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并同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及经济关系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 区域是人类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的地域空间,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在一定区域内完成和实现的。不同的区域环境,将塑造出性质各异、层次不同、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区域”一词是一个含义十分广阔、使用领域极大的词汇,它或以实体概念被使用,或以抽象的空间概念被使用,不同的学科对象有不同的解释,就是在经济学这一学科中也有不同所指。常见的区域有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北亚经济合作区、经济特区等等。在这些区域中,既有跨国的,也有几个国家各自一个行政区的组合,还有一个国家内为特别目的设立的区域等等。 区域经济学关于区域的概念可以表述为: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作为这一概念的内涵应具有地域性、独立性和开放性等。 一体化一词英文为“Integration”,最初来源于企业之间的联合。企业之间通过卡特尔、托拉斯以及其他兼并方式联合而成的产业组织,可分为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两种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一专有名词最早出现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西欧,从此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探讨也就开始了。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词的定义,经济学家艾尔·阿拉格(AiiM·EL-Agrua)有过这样的描述:“到了1950年,专门研究国际贸易的经济学家们赋予这一名词(区域经济一体化,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一项明确的定义,特别指将不同经济实体结合成较大经济区的一种事务状态或者一种过程。今天这个名词的用法也仅限于一含义。更具体地说,国际经济整合能消除参与国之间的所有贸易障碍,并建立一定的合作的协调的机制。后者完全依赖于一体化采取的具体形式。” 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ela A.Balassa)在其名著《经济一体化理论》一书中对“经济一体化”的定义也做了明确的阐述:“我们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a process),又是一种状态(a state of affairs)。就过程而言,它包括采取种种措施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的歧视;就状态而言,则表现为各国间各种形式差别的消失。”(3)巴拉萨的这一定义在西方经济学中具有经典性意义。此后许多经济学家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解释,基本上围绕着“过程”和“状态”而展开的。 1952年7月,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58年1月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简称〈〈罗马条约〉〉)生效,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从此,经济一体化不是一纸概念,而是有丰富实践的实体,从而引起很多经济学家的极大兴趣。经济学家维多利亚·柯森(Victoria Curson)在1974年从生产要素配置的角度解释了经济一体化,他把一体化“过程”的理解为趋向全面一体化的成员国之间的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把一体化“状态”理解为业已一体化成员国的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4)经济学家彼得·林德特给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定义是:通过共同的商品市场、共同的生产要素市场,或两者的结合,达到生产要素价格的均等。对此,经济学家彼得·罗伯逊(Peter Robson)则强调:“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并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安排应该体现三个方面的特征:在某种条件下,成员国之间歧视的消失;维持对

广西城市经济排名

年广西城市经济排名

————————————————————————————————作者:————————————————————————————————日期:

2010年广西城市经济排名 1、南宁市(在东盟,大西南,泛珠三大背景的催化下,享受中央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后,经济飞速发展广西城市的老大)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简称"邕",拥有1680多年的历史。从远古到近代,这座城市都在不断的创新发展,时至今天,它是中国西部各省区唯一沿海的省会城市,是中国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枢纽城市,是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重要中心城市,是沟通中国和东盟的前沿城市。200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财政收入74.63亿元,比上年增长22.23%。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76亿元,增长36.99%;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5.25亿美元,增长2.57%。内外资合同引进资金256.08亿元,增长101.15%;实际到位资金122.54亿元,增长105.19%。 2、柳州市(强大的工业体系使柳州屈居南宁稳居广西第二把手把交椅) 又称龙城,是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山水景观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市辖六县四区,总面积18686平方公里,总人口351.3万人,居住有汉、壮、苗、瑶、侗等48个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构成了柳州的禀赋特色,日趋发展的工业经济彰显着柳州的时代特征。2003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27.82亿元,财政收入58.1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2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3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500.1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2.64亿元。 3、桂林市(经过空前的城市改造和众多旅游新项目及高新科技的发展,排名接近并将超过柳州) 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它地处广西东北部,是桂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桂林市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在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过去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得到缓解,城市建设和改造步伐加快,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构架初步形成。“十五”期争取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40亿元,通过扩大投入,使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建设有重大进展。 4、玉林市(繁荣的民营经济,和众多的消费人口,支撑玉林保持桂东南老大广西四哥的位置) 所辖二区五县市的建成面积达74.43平方公里;其中玉林市城区常驻人口近40万人;城市住宅人均居住面积10.42平方米。现在,玉林市正在以玉林市城区为中心以高等级公路为纽带,以北流、容县、陆川、博白、福绵、兴业、玉州为卫星城,把玉林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组团式城市群。把玉林建设成为科技、运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