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教材第一周教案 第一单元第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二课时)教案

高中新教材第一周教案  第一单元第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二课时)教案
高中新教材第一周教案  第一单元第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二课时)教案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空想社会主义

(1)进步性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批判者,表达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

教材“探究与分享1”

提示 (1)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

(2)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

(3)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

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

(2)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教材“探究与分享2”

提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的原因主要有,他们只看到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2.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1.(1)空想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

(2)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创造了历史条件。( )

提示:(1)×(2)√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教材“探究与分享3”

提示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①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首先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地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社会性的制度固有矛盾明朗化、尖锐化。②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③自然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④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结晶,它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

1.唯物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

缚,创立了唯物史观。

2.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两大发现的意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1)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 )

(2)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

提示:(1)×(2)√

教材“探究与分享4”

提示 (1)如:马克思提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然深刻影响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实践。诵读《共产党宣言》名言名句可以让学生们更加自觉地认识到要努力担负起新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新使命。理论指导实践,高中生作为共产主义青年,应当向先辈们和《共产党宣言》中那样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甚至全人类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2)《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4.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3)《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4)《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3.(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

提示:(1)√(2)×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教材“探究与分享5”

提示《国际歌》已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战歌,传遍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因此凭《国际歌》的熟悉曲调,就可以找到同志和朋友。列宁的这段名言,鼓舞了那个时代众多国家的无产者,为共产主义努力奋斗的斗志。

1.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3.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4.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4.(1)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2)20世纪末,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遭受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

提示:(1)×(2)×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背景材料】

西方近代最早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的是19世纪初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他在1803年写的《全世界和谐》一书中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不公正的,将被新的“和谐制度”所代替。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个是非颠倒的世界”,并在临终时说“一切社会设施的目的都应该是从道德上、智力上和体力上改善人数最多的和最贫穷的阶级的状况”。

思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主张。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提示 (1)基本主张: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公正、不合理,主张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建立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主义社会。

(2)进步性: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摆脱压迫剥削的正当愿望,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局限性:反对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用说服示范的方式建立社会主义,只能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空想社会主义

1.产生背景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述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2.评价

(1)进步性:空想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批判者,表达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

(2)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广义的空想社会主义包括空想共产主义。但在某些场合,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将二者加以区别,其原则是:把主张实行公有制的早期社会主义学说称为空想共产主义。如康帕内拉、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欧文、卡贝、魏特林等人的学说。把主张仍然保留私有制的早期社会主义者的学说称为空想社会主义。如圣西门、傅立叶等人的学说。空想共产主义都主张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建立社会平等。他们中有些代表人物还主张暴力革命,并提出和论证了过渡时期等问题。但他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还未能摆脱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因而他们的理想社会不能实现。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在不同程度上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批判了它的罪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天才的设想,但存在着局限性,是一种不具现实性的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因为( )

①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不懂得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

③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

④支持资产阶级革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该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①②③符合题目的限制性规定,A正确。

[答案] A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背景材料】

恩格斯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还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选择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思考:(1)材料中提到马克思一生中有两个发现,是指什么?

(2)剩余价值学说是怎样揭示无产阶级必然会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道路的?

提示 (1)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念基石

1.唯物史观

(1)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其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2)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

(3)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

2.剩余价值学说

(1)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2)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3.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二、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1.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在于它的综合性,与社会科学之王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它的操作性与制度设计,与经济学中的制度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对政府行为的制度设计。

2.《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

《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宣言指出,资本主义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工人,即无产者。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3.《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

《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4.无产阶级政党

(1)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2)无产阶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有组织地进行斗争,团结绝大多数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继续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从而为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必要条件。

5.《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下列对唯物史观认识正确的是( )

①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③设计了未来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

④坚持了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③

[解析] 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主要内容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①②正确;③④是空想社会主义的

观点,不选。

[答案] A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背景材料】

我国奴隶社会被封建社会所代替,前后经历了500年左右的反复斗争过程。西欧从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到资本主义彻底代替封建社会,经历了四五百年的漫长岁月和反复斗争。从世界范围来看,十月革命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各自的探索中发生了这种或那种失误,特别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的发展出现了重大挫折。

思考:材料说明了社会发展的什么道理?

提示材料说明历史上社会制度的每一次变革,都经历过长期的、曲折的、反复的斗争。如同任何社会的交替过程一样,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俄国十月革命

1.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3.十月革命的意义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从1944年到1949年,欧洲和亚洲有12个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人民民主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社会主义取得重大发展的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曾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领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下列对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

B.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它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解析]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A、B、D认识正确;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认识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C

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七十周年

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七十周年。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共产党宣言》这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描述,为我们刻画了两个意气风发、抱负远大的青年雕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德国知识青年的先锋,时年30岁的马克思和比他小两岁的恩格斯。

1847年6月,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发表。这两个事件,共同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共产党宣言》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又是马克思主义的袖珍百科全书;它不仅是共产主义政党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同时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树立的一座不朽的丰碑。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简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提示《共产党宣言》不仅揭示了19世纪上半叶欧美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种种弊端,而且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科学真理和美妙、光辉的未来社会的理想,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打开了通向未来的大门,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指明了路径,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