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葫芦丝文化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可编辑)

合集下载

浅谈小乐器(葫芦丝)进入课堂的意义

浅谈小乐器(葫芦丝)进入课堂的意义

浅谈小乐器(葫芦丝)进入课堂的意义作者:王莹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33期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音乐教育改革一直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前行。

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音乐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音乐课堂的发展需求。

尤其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小乐器”进入音乐教学课堂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教学趋势。

关键词:小乐器葫芦丝进入课堂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国将素质教育的课堂质量提升作为教育改革的唯一方向。

小乐器进入课堂是当前音乐教育迈向素质教育的一个勇敢的尝试,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研究,本文以小乐器葫芦丝为例,探讨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的可能性和发挥的教学积极性。

一、小乐器进入课堂的必要性“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

首先,器乐进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表达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乐器进入课堂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

其次,音乐课堂教学的改进需要考虑到普遍性和易于推广性,需要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相适应,以便于教学内容的开展。

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音乐教育课堂上需要的是一种普遍性好、易于入门、容易操作实践的小乐器。

小乐器进入音乐课堂是当前国民教育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的必然内在要求。

二、选择葫芦丝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理由中国传统乐器众多,有二胡、琵琶等,为什么要选择葫芦丝进入小学的音乐课堂呢?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葫芦丝具有以下几点适合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条件:1.成本廉价,易于携带葫芦丝目前的市场上的价格相对其它乐器显得较为低廉,初学入门级别在10-30元之间,中等的也就100-150元之间。

专业的也就1000-3000之间。

这和动辄上万的钢琴,入门就需要好几百的二胡、琵琶等而言,是非常廉价易得的小乐器。

当代葫芦丝音乐创作发展的文化背景

当代葫芦丝音乐创作发展的文化背景

当代葫芦丝音乐创作发展的文化背景摘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社会交往不断扩大使得大型国家级文化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葫芦丝与柔软,如丝般柔滑的声音像是旋律感动了无数人心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和爱护,葫芦丝从民间文化艺术到城市文化艺术,从国内迅速蔓延到国外。

目前,更强调学者探索仪器本身葫芦丝演奏技巧,但在葫芦丝音乐创作研究,成果并不丰富,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

关键字:葫芦丝音乐创作发展目录当代葫芦丝音乐创作发展的文化背景 (1)摘要 (1)目录 (2)引言 0一、理论概述 0(一)葫芦丝 0(二)葫芦丝音乐 0二、当代葫芦丝音乐创作发展的现状 (1)(一)古调音乐 (1)(二)流行音乐 (1)(三)民谣音乐 (2)(四)改编曲 (2)三、当代葫芦丝音乐创作发展的文化背景 (3)(一)学校教育 (3)(二)国际化 (3)(三)旅游发展 (4)参考文献 (5)引言葫芦丝是流行于中缅两国傣族、德昂族中的一种传统民族乐器。

过去傣族、德昂族男孩到十四、五岁时就要学吹葫芦摊,因为谈恋爱时,男方就是用葫芦摊倾吐自己对姑娘的爱慕之情。

傣族民间有“目掌革,目宾字”(意为“小懂吹奏乐”,小是小伙子,)的说法。

在傣族看来,吹奏葫芦摊小仅是长大成年的标志,而且也是傣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征之一。

近几年,葫芦摊那勾魂摄魄的奇妙声音,引发了一股席卷全国的狂潮,天南海北的人们,都把会吹葫芦摊当作一种时尚、一种自豪;各种文艺晚会上,一当出现演奏葫芦摊的节目,总会给人们的心灵深处带来一股南国边睡清凉的风。

作为民族乐器,能够迅速进入中国主流文化,葫芦丝是唯一的。

一、理论概述(一)葫芦丝葫芦丝,又称“葫芦箫”,从云南德宏州梁河傣,阿昌和德昂等民族地区,是一个传统的云南少数民族簧片乐器。

葫芦丝主要由主管,芦苇,带管,葫芦四个部分。

主管:旋律管,具有多个按音孔,簧片:声乐部分;连接管:辅助发音管;葫芦:葫芦漏斗效应,通过提升机的空气和附着在管内的头部。

介绍乐器葫芦丝的作文探索葫芦丝的魅力:传统乐器音韵之美

介绍乐器葫芦丝的作文探索葫芦丝的魅力:传统乐器音韵之美

探索葫芦丝的魅力:传统乐器音韵之美英文回答:The hulusi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 that is popular among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It is a free reed wind instrument consisting of a gourd-shaped wind chamber, bamboo pipes, and a reed. The hulusi is known for its unique and soothing sound.The wind chamber of the hulusi is made from a dried gourd, which gives it its distinct shape. The gourd is hollowed out and holes are drilled into it to create different pitches. The bamboo pipes, usually three in number, are inserted into the gourd and each pipe has finger holes that can be covered or uncovered to produce different notes. The reed is placed inside the gourd and is responsible for producing the sound when air is blown into the instrument.The hulusi is played by blowing air into the mouthpiece and using the fingers to cover and uncover the finger holes. By controlling the breath and finger positions, various melodies and tunes can be produced. It is often used to accompany folk songs, love ballad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The hulusi is not only a musical instrument but also a symbol of ethnic culture and heritage. It is commonly played by the ethnic Dai people in southern China, who have a long history of hulusi playing. In recent years, the instrument has gained popularity beyond China and has been adopted by musicians and enthusiasts worldwide.中文回答:葫芦丝是一种中国传统乐器,广受中国少数民族的喜爱。

葫芦丝 心得体会

葫芦丝 心得体会

葫芦丝心得体会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民乐乐器,葫芦丝自古以来一直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

通过学习和演奏葫芦丝这个古老而神奇的乐器,我有了很多的心得体会。

下面是我对葫芦丝的一些思考与感悟。

首先,葫芦丝教会了我如何坚持和努力。

刚开始学习葫芦丝的时候,我对这个乐器并不是很了解,也觉得很困难。

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去练习,而且进展很缓慢。

但是,我没有放弃,我坚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突破。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努力,我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巧和吹奏方法。

这让我明白了只要肯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

其次,葫芦丝让我懂得了音乐的美妙和独特之处。

葫芦丝的声音清澈而悠扬,常常让我陶醉其中。

通过吹奏葫芦丝,我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当我在静静地吹奏葫芦丝时,仿佛进入了一个宁静而祥和的境界,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放松。

葫芦丝的音色如此独特和特殊,不同于其他任何乐器的声音。

它可以表达出一种古老而充满哲理的情感,也可以演奏出欢快而活泼的音乐。

这些美妙的声音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葫芦丝。

再者,葫芦丝也教会了我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在学习葫芦丝的过程中,我参加了一些乐团和团队的合奏活动。

在和其他乐手一起演奏时,我学会了倾听和协调。

我们要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能演奏出一首完美的乐曲。

在合奏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尊重他人和包容他人的不足。

我们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进步。

通过和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我的音乐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最后,葫芦丝让我更加热爱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葫芦丝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乐器,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葫芦丝,我了解了葫芦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它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也研究了一些经典的葫芦丝曲目,体验了中国传统乐曲的魅力和美感。

这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热爱和向往,也意识到了传统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学习和演奏葫芦丝,我不仅仅掌握了一门技能和艺术,更获得了一种思考和感悟的方式。

浅谈民族乐器葫芦丝的沿革历程

浅谈民族乐器葫芦丝的沿革历程

浅谈民族乐器葫芦丝的沿革历程作者:秦艺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10期摘要:近年来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十分看重,其中,在沿革我国传统“民族民间乐器”的道路上,有许多成功的案例,这期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葫芦丝”了。

本文对“葫芦丝”的沿革从文化、历史、制作以及作品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其目的是为其他的“民族乐器”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民族乐器;葫芦丝;沿袭;改革1 葫芦丝的文化葫芦丝起源于2000多年以前的西汉时期,现在的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的石寨山曾挖掘出演奏葫芦丝的青铜塑像。

“葫芦丝”在傣语里面原被叫做“筚郎木叨”。

是流行于云南地区的佤、傣、布朗、德昂、阿昌等少数民族中间的一种十分有趣的民族乐器,在分类上,属于“簧管类气鸣乐器”。

2 葫芦丝的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前,葫芦丝仅仅是流传在其发源地,其发展环境蔽塞、交流停滞、制作方式的落后,都使得葫芦丝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由著名音乐家林之音于1954 年上半年带队云南省歌舞团音乐小组至德宏州,才在音乐采风中发现葫芦丝,并将其带回昆明。

至此,葫芦丝才正式走出其发源地。

渐渐地葫芦丝真正走进大众视野的时间,是上世纪走向舞台,迈出国门。

这让葫芦丝进入到了广大的作曲家、演奏家、乐器改革家们的眼中。

之后,全国各地正式成立了“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并举办“葫芦丝邀请赛”。

这种类型的邀请赛和文化节越来愈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是繁荣了葫芦丝演奏事业。

3 葫芦丝的制作葫芦丝的构造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即葫芦、竹管和簧片。

具体如下图所示:图1 葫芦丝的构造古早之时,葫芦丝的一直是以纯手工的方式进行加工制作,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葫芦丝日益增加的需求以及现代机械的进步,逐渐演变成现代的机械生产为主,手工辅助的形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两种方式对于葫芦丝的生产加工,有着不同但同样重要的作用,并且到今天,在葫芦丝的生产制作中,依然沿袭了这两种生产方式。

探究葫芦丝的民族风味

探究葫芦丝的民族风味

2020·6葫芦丝这一乐器,通过政府部门、民间传承人、葫芦丝演奏家和葫芦丝爱好者的推广,得以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传播,并深受群众喜爱。

这其中与其具有的柔美音色、适中的价格、方便携带、容易上手学习等优势密不可分,但其中最重要的传播要素还是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得以充分的挖掘、整理、呈现。

葫芦丝起源于云南省德宏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云南西部,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德宏州内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5种少数民族为主的多种少数民族,是全国傣族、景颇族、德昂族和阿昌族的主要聚居地。

葫芦丝发源地位于德宏州梁河县勐养镇,这个地方就聚居了傣族、景颇族、阿昌族、汉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

德宏州世居少数民族中吹奏葫芦丝或称葫芦箫的有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其中以傣族曲调传播演奏居多。

■葫芦丝的传说故事各少数民族中都流传着关于葫芦丝的故事传说,在德宏州勐养镇傣族的传说故事中说道:“一次山洪暴发,一位傣族小伙子抱着一个葫芦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佛祖被他们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便把竹管插入葫芦中,小伙子捧起葫芦,吹奏出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

”其中有一些传说故事则是表达洪水中小伙子失去了心爱的姑娘,为了表达对心上人的思念,用葫芦丝这一乐器进行吹奏,因而在葫芦丝曲调中有“哭调”,用于表达对心上人的怀念。

■葫芦丝名称的探究在德宏地区各民族对葫芦丝的名称叫法不同。

傣族傣语称为“筚朗叨”,“筚”是傣族吹管乐器的总称,“朗叨”意为葫芦。

景颇族称为“克弄”,景颇族的乐器“瑞作”和葫芦丝也极为相似,口含簧片发声。

阿昌族称为“葫芦箫”。

德昂族称为“毕”。

名称因民族语言不同而不同,形制结构也略有不同。

景颇族的“克弄”葫芦的方向是安装在吹管的下方,演奏技法有相同的地方。

葫芦丝名称的另一种说法是在早期音乐工作者对德宏民间乐器的调查研究中,当采集到葫芦丝这一乐器时,询问当时的德宏州歌舞团工作人员时,由于方言口音的原因,采集者把“葫芦箫”听成了“葫芦丝”后这一名称被广泛传播使用。

“小葫芦,大作用”

“小葫芦,大作用”

“小葫芦,大作用”作者:戴娜来源:《学周刊》2018年第13期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验,其中小学音乐课程尤其注重学生的感受。

葫芦丝是一种民族特色鲜明的管弦类乐器,教师应将其应用到教学中,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教学互动,让学生了解并学习葫芦丝,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音乐课堂;葫芦丝;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3-0154-02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8.13.099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意识到在学生很小的时候,培养他们的艺术爱好和水平会更有效果。

葫芦丝是一种简单易学的乐器,它的声音悦耳动听,并且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开发学生的乐器训练,是学校践行“体艺2+1项”的重大实践,让小学生学习葫芦丝,不仅能锻炼他们的意志,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专业技能,让学生产生美的享受,陶冶情操。

所以在这个阶段,学校把葫芦丝作为音乐课上的一门尤其重要的课程,对于教学应用和教学推广有着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利用葫芦丝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小学生比较贪玩,在上课的时候会很吵,而葫芦丝的音乐比较舒缓,能够平定学生的情绪,使其静下来学音乐。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播放葫芦丝乐曲还能够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如果经常听,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欣赏音乐,甚至还可以随口哼出自己喜爱的音乐曲调。

在这种特别的音乐环境下,学生不仅会喜欢上葫芦丝,并且还会对葫芦丝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音乐课堂上就会更加积极,因此,利用葫芦丝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舒心的学习氛围。

例如,《小白菜》是一首曲调凄美的音乐,描述的是一个身处旧社会、幼年丧母的小女孩的凄凉生活。

在教学时,我在学生正式学习这首音乐之前先播放它的葫芦丝演奏曲。

葫芦丝知识

葫芦丝知识

葫芦丝知识葫芦丝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乐器,也是一种吹奏的乐器。

它有着独特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深受广大民众喜爱。

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葫芦丝的知识。

葫芦丝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南方地区,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的制作材料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竹子、木头和葫芦。

竹子和木头制作的葫芦丝体制坚实,音色清脆;而葫芦制作的葫芦丝音色则更为悠扬。

葫芦丝一般由十根以上的簧片组成,簧片的长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演奏者通过吹口、音孔和调音孔的协调运用,使葫芦丝发出不同的音符。

葫芦丝的演奏技巧十分独特,需要通过嘴唇、舌头和指法的协调来控制音符的高低、长短和连续性。

在演奏葫芦丝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各个音孔的使用,快速准确地改变指法,以确保演奏的音符准确无误。

此外,演奏者还需要掌握吹奏的技巧,通过调整吹气的力度和呼吸的节奏,使演奏的音符更加丰富和生动。

葫芦丝的演奏技巧非常考验演奏者的技术水平和音乐感觉,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磨练才能掌握得到。

葫芦丝在中国的民间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既可以独奏,也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

葫芦丝擅长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能够将人们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在婚礼、葬礼还是节庆活动中,葫芦丝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活动增添了喜庆、祥和和庄严的氛围。

同时,葫芦丝也常常被用于影视作品的配乐中,为观众带来了动人的音乐体验。

除了在中国,葫芦丝也逐渐受到了国际乐坛的关注和喜爱。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和演奏葫芦丝,将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乐器介绍给世界。

葫芦丝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以及民俗友好交流的重要纽带。

总的来说,葫芦丝是一种独特且富有魅力的乐器。

它通过独特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它不仅在中国的民间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在国际乐坛上展现了自己的魅力。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葫芦丝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它将继续为人们带来美妙的音乐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葫芦丝文化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
◎音乐论坛
浅谈葫芦丝文化
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
一袁永杰
【摘要】:随着国家对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提出。

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也成为客观要求。


芦丝是傣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族乐器。

近几年。

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扩大。

受到云南和其他地区人民的广泛喜爱。

但我们也逐步发现葫芦丝所面临的发展瓶颈.如何突破葫芦丝文化发展的瓶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我们应思考的
重点.本文试从以上角度作分析。

【关键词】:葫芦丝文化;作用;民族音乐文化;瓶颈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需求不断满足和首先,葫芦丝文化是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积极补充。

葫芦丝文
提高,其追求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愈来愈强烈。

党中央在十八大报告化承载着傣族人民关于爱情的美好传说。

在关于葫芦丝的起源里有
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弘扬民族乐器文化,是丰富民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有一个傣族小伙子,在一次洪水中,他为了救
族音乐体系,对我国精神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这有利于推动实现心爱的姑
娘,抱着一个葫芦,不怕艰险,冲破洪浪,最终救出了姑
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葫芦丝作为我国云南少数民族乐器,流传于
娘。

小伙子的对爱情的坚定感动了佛祖,于是佛祖便把竹管插入金
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色彩,它在发葫芦送给了他,小伙子拿起金葫芦吹起了美妙动听的旋律,顿时万
扬和传承民族音乐中表现为载体作用。

本文试对于葫芦丝文化在民物祥和,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福这对年轻的情侣。

至此,葫芦
族音乐的弘扬上作简略的探索和思考。

丝便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在今天,用葫芦丝演奏情歌已成为傣族

, 葫芦丝文化的简介
青年求爱的重要方式之一。

葫芦丝起源传说不仅展现了傣族人民对
一葫芦丝爱情的忠贞执著、坚定不移,同时也表现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葫芦丝,顾名思义,其是由葫芦做成的乐器,而“丝”意在表
这种经岁月积淀而形成的精神特质,已成为这个民族独有的特征,
明其音色的轻柔、优雅、唯美、细腻。

它又叫“葫芦箫”,属于吹管丰富着其民族文化内涵。

葫芦丝传说文化不仅丰富了傣族音乐文化
乐器类。

它是用小葫芦作小音箱,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于葫芦的起源,也增加几分传奇的神秘色彩,体现了傣族人民积极的生活
小箱下,最长的竹管有七个音孔。

吹奏时,手指控制音孔,奏出旋
态度。

律,而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声。

其音
其次,葫芦丝文化展现傣族人民独有的艺术创造力。

包括有:
乐极具表现力,深受云南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的喜爱。

同时,因其制作上的创新。

葫芦丝构造看起来简单朴实,但却展现了傣
“外观古朴,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近年来受到音族人民的创造力,能将看似平常的物件,打造成能创造出具有美妙
乐爱好者和旅游者的推捧。

葫芦丝主要在傣族地区中广泛流行,傣
细腻的音乐的乐器,此外,民间艺术家们还推陈出新,不断改良葫
族人民能歌善舞,在重大节日中,葫芦丝成为主角,扮演着丰富人
芦丝的制作技巧。

艺术成果的创造。

《月光下的风尾竹》、《侗乡
们生活,陶冶情操,抒发情感,熏陶氛围,传情达意的重要角色。

之夜》、《竹林深处》、《婚誓》等等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名曲将
二葫芦丝文化葫芦丝音色的婉转而悠扬、清新而细腻的特征发挥到极致,把我们

葫芦丝文化是围绕葫芦丝为中心而发展演变而形成的精神财富次次带入到无比优美的境界,展现民族音乐独有的魅力。


积累。

它涵盖了葫芦丝的传说、起源、制作、演绎等方方面面的内术理论教材的编著等。

艺术理论是艺术大家们对艺术实践的理论总
结,是经验的积累,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随着葫芦丝在人们中的广
容。

它的产生发展依托于傣族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对情感的寄托。

独具特色的葫芦丝文化已成为傣族人民的标志之一,逐步传播于国泛传播,创作指导性的艺术理论已成为发展趋势,如哏德全、杨志
宇、李春华共同编著了的国内第一套葫芦丝、巴乌有声教程及配套
内外。

以葫芦丝乐器音乐创作的民间民族艺术家,如哏德全、李春光碟《傣风神韵》,其后魏仕健出版了《葫芦丝大教本》、《中国
华、魏仕建、岳小卜等为葫芦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作了许多优秀
的音乐作品,编写了一系列葫芦丝学习教程,以及葫芦丝制作技艺葫芦丝演奏方案》等。

三.葫芦丝文化发展的瓶颈
等。

他们的贡献在于不仅宣传了葫芦丝文化,同时也促进了不同民
在钢琴、小提琴、吉他等世界性乐器在国内不断流行的背后,
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增强人们的文化
引发的是我们对本国民族乐器文化在世界流传的思考,葫芦丝相比
认同感,兼收并蓄了多种音乐文化因素,促进中华音乐文化的大发
与世界流行乐器并不逊色,甚至具备有些世界流行乐器没有的优
展大繁荣,其最终实现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点,如价格成本低、便于携带等。

可是,为何其并不如钢琴、小提
、葫芦丝文化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作用的表现
琴等在国内、国外受欢迎呢
葫芦丝文化作为民族民间乐器文化之一,其最明显的功能就是
第一,政府主管部门关注度有待提高。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
起着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载体作用。

圜黄河之声年第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