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复习题

考试题型:填空题(25)、判断题(10)、简答题(16)、分析题(25)、计算题(24) 一、 填空题

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提高毛坯制造精度 ),(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

( 多次加工 )。

2.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 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 ),( 金相组织变化 ),

( 残余应力 )。

3.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 法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 切

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4. 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 重合基准 ),( 统一基准 ),( 自为基准 ),

( 互为基准 )。

5.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 刀具 )对( 工件 )的正确加工位置。

6.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 和R 的波动反映的是( 变值性误差的变化 )和( 随机性

误差 )的分散程度。

7. 工艺系统是由( 机床 ),( 夹具 ),( 刀具 ),( 工件 )构成的完整系统。 8. 对那些精度要求很高的零件,其加工阶段可以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

段, , 。

9. 根据工序的定义,只要 、 、工作对象(工件)之一发生变化或对工

件加工不是连续完成,则应成为另一个工序。

10. 采用转位夹具或转位工作台,可以实现在加工的同时装卸工件,使 时间与 时间重叠,从而提高生产率。 11. 尺寸链的特征是关联性和 。

12. 拉孔,推孔,珩磨孔, 等都是自为基准加工的典型例子。

13. 根据工厂生产专业化程度的不同,生产类型划分为 、 和

单件生产三类。

14. 某轴尺寸为043

.0018.050+-φmm ,该尺寸按“入体原则”标注为 mm 。 15. 工艺基准分为 、 、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16.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每个工序又依次分为安装、 、

和走刀。

17. 传统的流水线、自动线生产多采用 的组织形式,可以实现高生产率生产。 18. 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 、 、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

原则和便于工件装夹原则。

19. 如图1所示一批工件,钻4—φ15孔时,若先钻1个孔,然后使工件回转90

度钻下一

个孔,如此循环操作,直至把4个孔钻完。则该工序中有 个工步, 个工

位。

图1 工件

20.全年工艺成本中,与年产量同步增长的费用称为,如材料费、通用机床折旧

费等。

21.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22.为了改善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调质等,应安排在切削加

工之前。

23.自位支承在定位过程中限制个自由度。

24.工件装夹中由于基准和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

差。

25.在简单夹紧机构中,夹紧机构实现工件定位作用的同时,并将工件夹紧;夹

紧机构动作迅速,操作简便。

26.锥度心轴限制个自由度,小锥度心轴限制个自由度。

27.回转式钻模的结构特点是夹具具有;盖板式钻模的结构特点是没有。

28.常用夹紧机构中的是手动夹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夹紧机构。

29.工件以外圆表面定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定位,一种是定位

30.夹紧力的作用方向应有利于工件的准确定位,一般要求主要夹紧力应垂直指向。

31.铣床夹具的对刀装置主要由和组成。

32.零件的加工精度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尺寸精度、和。

33.在车床上车削轴,采用双顶针定位,如果轴产生腰鼓形误差,说明工艺系统中

的刚度不足;如果轴产生鞍形误差,则说明工艺系统中的刚度不足。

34.工艺上的6σ原则是指有%的工件尺寸落在了范围内。

35.卧式车床的误差敏感方向为;刨床的误差敏感方向为。

36.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37.按照在一批工件中误差出现的规律,加工误差可分为和两大类。

38.主轴回转误差可以分解为径向圆跳动、和三种基本形式。

39.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

40.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传动。

41.在转塔车床上就地镗削转塔上六个安装刀架的大孔是为了保证大孔轴线与重

合。

42.表面残余_ _(拉或压)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

43.加工表面层金属的力学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表面层金属的

冷作硬化,、。

44.车削加工时,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值。

45.磨削时,砂轮的速度越高,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值

46.磨削淬火钢时,可能出现的表面金相组织的变化有烧伤,烧伤和淬火

烧伤。

47.在运动副中,两相对运动零件表面的刀纹方向均与运动方向相同时,耐磨性。

48.在运动副中,两相对运动零件表面的刀纹方向均与运动方向垂直时,耐磨性。

49.常用的机械表面强化方法有和。

50.磨削时,采用内冷却方式和砂轮能有效地防止烧伤现象的产生。

51.任何机器都是由、、组件和部件等组成。

52.调整组成环的公差时,尺寸相近、加工方法相同的组成环,其公差值;难加工

或难测量的组成环,其公差值。

53.产品装配精度一般包括相互位置精度、和。

54.调整组成环的公差时,标准件尺寸的组成环,其公差值;易加工或易测量的组

成环,其公差值。

55.根据零件的互换程度不同,互换法可以分为和。

56.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就是装配所要保证的或。

57.保证产品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选择法、和。

58.各装配精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是相对运动精度的基础,对其它两项精度

的实现有较大的影响。

59.由一个零件的精度来保证某项装配精度的情况,称为。

60.完全互换装配法常用于精度的环尺寸链的大批大量生产装配中。。

61.最常见的调整方法有、可动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

62.在查找装配尺寸链时,组成环的数目应当等于有关零、部件的数目,这就是装配尺寸链

的原则。

63.大数互换装配法适用于精度的环尺寸链的大批大量生产装配中。

64.最常见的修配方法有、合并加工修配法和自身加工修配法。

二、判断题

1.不完全定位在机械加工定位方案中是不允许出现的。

2. 有色金属的精加工不宜采用磨削加工。

3. 过定位和欠定位在机械加工定位方案中是不允许出现的。

4. 淬火一般安排在磨削加工之前进行。

5. 工件一旦夹紧,则它的六个自由度就全被限制了。

6.在大量生产中,单件工时定额可忽略准备与终结时间

7. 中批生产中,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多采用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的形式。

8.采用复合工步可以节省基本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9.铰孔不但能保证尺寸、形状精度和减小孔的表面粗糙度,还能纠正位置精度。

10.轴的外径尺寸的公差,如果按“入体原则”标注,则其上偏差为零。

11. 附加基准是起辅助定位作用的基准。

12.孔的直径公差,如果按“入体原则”标注,则其下偏差为零。

13. 遵守“基准统一”原则,可以避免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

14. 对于平面磨床,床身导轨在垂直面的直线度要求应该高于水平平面内的直线度要求。

15. 加工丝杠时常采用弹性或液压尾顶尖,是为了避免工件受热伸长而产生弯曲变形。

16. 如果工艺过程稳定,则加工中就不会出现废品。

17. 定位支承点不超过六个,就不会出现过定位。

18. 一般来说,夹具误差对加工表面的位置误差影响最大。

19. 工件的内应力不影响加工精度。

20. 加工误差的点图分析法可用于估算加工过程中的合格率和不合格率。

21. 定位误差是由于夹具定位元件制造不准确所造成的加工误差。

22. 普通车床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不大。

23.车削具有圆度误差的毛坯时,由于“误差复映”而使工件产生与毛坯同样大小的圆度误差。

24.假若一批工件加工尺寸的实际分布与正态分布基本相符,则其分布曲线的位置和形状都受加工系统中的常值系统误差的影响。

25. 零件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其耐磨性越好。

26.滚压加工能使工件表面金属组织细化,形成压缩残余应力。

27.固定调整法采用改变调整件的相对位置来保证装配精度。

28.采用互换装配时,选择的协调环不能为标准件或公共环。

29.粗糙表面易被腐蚀。

30.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数值及性质一般取决于工件最终工序的加工方法。

31.采用调整法装配时,选择的补偿环不能为公共环。

32.选择装配法常用于高精度少环尺寸链的成批或大批量生产中。

33.如果工件表面没有磨削烧伤色,也就说明工件表面层没有发生磨削烧伤。

34.进给量对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大。

35.装配尺寸链中的协调环和补偿环都不应该是公共环。

36.采用直接选配法装配时,最后可能出现“剩余零件”。

三、简答题:

1.为什么提高切削速度和刀具的刃磨质量,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值

2.在装配时,有时采用“自身加工法”、“合并加工法”或“误差抵消法”,请问它们是由哪

种装配方法发展成的

3.如果零件的表面没有烧伤色是否就说明零件的表面层没有被受热损伤为什么

4.什么叫装配尺寸链的最短路线原则为什么应遵守这个原则

5.磨削裂纹的产生与工件材料及热处理有无关系

6.修配装配法的含义是什么适用于什么生产中

7.加工箱体类零件时,常以什么作为统一的精基准,为什么

8.试分析在成批大量生产中,为什么要控制毛坯硬度的均匀性

9.拟定工艺路线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0.试分析引起下列形状误差的主要原因: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工件车细长轴,1)工件

产生腰鼓形形状误差;2)工件产生尺寸由大到小的锥形。

11.什么是工序对同一工件其加工工序的安排是固定不变的吗为什么

12.试解释转移原始误差法的原理并举例加以说明。

四、分析题:

1.判断下组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好坏,并简要说明理由。

a) b)

2.判断下组机器结构装配工艺性的好坏,并简要说明理由。

a) b)

3、过球心打一孔。指出工件定位应限制的自由度。

4.分析图示夹紧方案不合理的原因,并加以改进。

5.判断下组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好坏,并简要说明理由。

a) b)

6.判断下组机器结构装配工艺性的好坏,并简要说明理由。

a) b)

7、在小轴上铣槽,保证尺寸H和L 。指出工件定位应限制的自由度。

8.分析图示夹紧方案不合理的原因,并加以改进。

9.判断下组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好坏,并简要说明理由。

a) b)

10.判断下组机器结构装配工艺性的好坏,并简要说明理由。

a) b)

11.镗两小孔(上方大孔已加工),保证尺寸A和H。指出工件定位应限制的自由度。

12.分析图示夹紧方案不合理的原因,并加以改进。

13.比较下组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好坏,并简要说明理由。

a) b)

14.比较下组机器结构装配工艺性的好坏,并简要说明理由。

a) b)

15.钻2—φ6H7孔,各平面已加工。指出工件定位应限制的自由度。

16.在无心磨床上磨削销轴,销轴外径尺寸要求为φ12±。现随机抽取100件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其外径尺寸接近正态分布,平均值为x= ,均方根偏差为σ= 。试作图分析有无废品产生,如产生废品,判断产生的废品能否修复。

17.判断下组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好坏,并简要说明理由。

a) b)

18.判断下组机器结构装配工艺性的好坏,并简要说明理由。

a) b)

19、过轴心打通孔,保证尺寸L 。指出工件定位应限制的自由度。

20、某镗孔工序,孔的尺寸为1

.00

50+φ,镗孔后实际尺寸按正态分布,标准偏差为,但分

布曲线中心相对公差带中心向左偏移。试作图分析有无废品产生,如产生废品,判断产生的废品能否修复。

21.判断下组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好坏,并简要说明理由。

a) b) 22.判断下组机器结构装配工艺性的好坏,并简要说明理由。

a) b)

23、加工齿轮坯两端面,保证尺寸A 及两端面与内孔的垂直度 。指出工件定位应限制的自由度。

24、某柴油发动机曲轴第四个连杆轴颈直径,要求为φ±,热处理后精磨194件,结果发现其尺寸接近正态分布, m x μ562.0-=,m μσ506.2=。试作图分析有无废品产生,如产生废品,判断产生的废品能否修复。

五、计算题:

1. 工艺过程:加工底面→以底面为基准,加工A1→A2→A3,A0为间接形成,故为封闭环。

已知:A1=280

,A2=80

A0=100±

求: 镗孔工序尺寸A3=

计算题1附图 尺寸链

解:1.

画尺寸链图如右图所示, A1为减环, A2,A3为增环。

2.计算尺寸链:

A0=A2+A3-A1,即,100=80+A3-280,A3=300 ES0=ES2+ES3-EI1,=0+ES3-0,ES3=

EI0=EI2+EI3-ES1,=+,EI3=0

2.(习题6-3)

B方案:

1) 关于对称度的定位误差:Δdw =0

2)关于工序尺寸54的定位误差: Δdw = Δjw+Δjb =T d/2 -

Δdw = 方案:

2 sin

2

d

T

1) 关于对称度的定位误差:

Δjw =D max-d min= (考虑任意边接触) Δjb=(考虑同轴度,假设同轴度为)

定位面是内孔,工序基准是外圆轴线,不在同一要素上,两误差相加得:

Δdw = Δjw + Δjb =

2)关于工序尺寸54的定位误差:

Δjb=(同轴度)+Td/2=+= Δjw =D max-d min=

Δdw = Δjw + Δjb =

D方案:

1) 关于对称度的定位误差:Δdw = Δjb =T d/2 =

2)关于工序尺寸54的定位误差: Δdw = 0

方案比较:

1)由于C、D方案关于对称度的定位误差 >对称度公差,不能用

2) B方案:

关于工序尺寸54的定位误差: Δdw = ,只占该工序尺寸公差的15%;

关于对称度的定位误差:Δdw = 0,因此该方案可用

3.如图所示,一圆盘形工件在V形块上定位钻孔,孔的位置尺寸的标注方法假定有三种,其相应的工序尺寸为A、B、C,试对这三种不同的尺寸标注方法分别进行定位误差的计算。

4. 如图所示齿轮坯,内孔及外圆已加工合格(01

.080-=φd mm ,

025

.00

35+=φD mm ),现在

插床上以调整法加工内键槽,要求保证尺寸2

.00

5.38+=H mm 。试计算图示定位方法的定位

误差(忽略外圆与内孔的同轴度误差)。

5.如图为活塞零件(图中只标注有关尺寸),若活塞销孔mm 018

.00

54+φ已加工好了,现欲精

车活塞顶面,在试切调刀时,须测量尺寸A2,试求工序尺寸A2及其偏差。

6、图示a )为一轴套零件,尺寸

已加工好,b

)、c )、d )为钻孔加

工时三种定位方案的简图。试计算三种定位方案的工序尺寸A1 、A2和 A3。

7.车削一批轴的外圆,其尺寸要求为Φ20±。若此工序尺寸呈正态分

布,公差带中心大于分布中心,其偏值δ=,均方根差σ=,求: (1)这批工件的废品率是多少 (2)指出该工件常值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大小;

(3)可采取什么改进措施以消除废品

解:(1)

5.102

.003

.002

.097

.1994.19==

-=

x

x

查4332.01=F

则0668.04332.05.05.011=-=-='F F

X X -σ

1 2 3

F

注:

废品率为0668.01='F

(2)03.02097.19=-=-=?δx x C

12.002.066=?==?δS (3)采用将刀具朝着尺寸变化的方向调整(即直径上增加,使X 与公差带中心重合以消除废品。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 提高毛坯制造精度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多次加工

2. 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 金相组织变化 残余应力

3. 法线 切线

4. 重合基准 统一基准 自为基准 互为基准

5. 刀具 工件

6. 变值性误差的变化 随机性误差

7. 机床 夹具 刀具 工件

8. 精加工阶段 精密、超精密或光整加工阶段 9.工人 工作地点 10.基本 辅助

11.封闭性 12.铰孔(或浮动镗刀块镗孔) 13.大量生产 成批生产 14.0

0.06150.043?- 15.工序基准 定位基准 16.工位 工步 17.工序分散

18.保证相互位置要求 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 19. 1 4 20.全年可变费用 21.确保零件达到或基本达到图纸规定的质量要求 22.退火 正火

23.1 24.工序基准定位基准

25.定心偏心 26.5 4

27.分度装置夹具体 28.螺旋夹紧机构

29.定心支承 30.主要定位面

31.对刀块塞尺 32.形状精度位置精度

33.工件机床 34. 3σ

35.水平方向垂直方向 36. 轴承孔的圆度误差

37.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38 端面圆跳动倾角摆动

39 切屑 40 降速

41 机床主轴回转轴线 42 拉

43.金相组织残余应力 44 增大

45 越小 46 回火退火

47. 较好 48. 最差

49. 喷丸强化滚压加工 50 开槽

51. 零件套件 52. 相等取较大数值

53. 相对运动精度相互配合精度 54. 为确定值取较小数值

55. 完全互换法大数互换法 56. 装配精度技术要求

57. 修配法调整法 58. 相互位置精度相互配合精度59. 单件自保 60. 高(或低)少(或多)

61. 固定调整法 62. 最短路线(或一件一环)

63. 较高较多 64. 单件修配法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15.√ 16.×17.× 18.√ 19.× 20.× 21.× 22.√ 23.× 24.×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三、简答题:

1.提高切削速度和刀具的刃磨质量,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因为:1)刀具刃口表面粗糙度会“复印”在工件表面上,所以提高刀具的刃磨质量,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值。2)在低、中切削速度下,切削塑性材料时容易产生积屑瘤或鳞刺,提高切削速度有利于抑制积屑瘤或鳞刺的产生,从而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值。

2.“自身加工法”、“合并加工法”是由修配装配法发展成的。“误差抵消法”是由调整装配法发展成的。

3.表面没有烧伤色并不等于表面层没受热损伤。如在磨削过程中最后采用无进给磨削,仅磨去了表面烧伤色,但却没能去掉烧伤层,留在工件上就会成为使用中的隐患。

4.在查找装配尺寸链时,每个相关的零、部件只以一个尺寸作为组成环列入装配尺寸链,这样,组成环的数目就等于有关零、部件的数目,即“一件一环”,这就是装配尺寸链的最短路线原则。因为由尺寸链的基本理论可知,在装配精度既定时,组成环数越少,则各组成环所分到的公差值就越大,零件加工越容易、越经济。所以要遵循这条原则。

5.磨削裂纹的产生与工件材料及热处理工序有很大的关系。如磨削导热性差的材料(如耐热钢、不锈钢),容易产生裂纹;含碳量高的钢,由于晶界较脆,磨削时也容易产生裂纹。

工件淬火后,如果存在残余拉应力过大,即使在正常的磨削条件下也可能出现裂纹。6.修配装配法是将尺寸链中各组成环按经济加工精度制造。在装配时通过修去尺寸链中某一零件上预留的修配量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这种装配方法适用于高精度多环尺寸链的成批生产或单件小批生产中。

7.加工箱体类零件时,常以“一面两孔”作为统一的精基准,因为这样可以比较方便地加工大多数(或所有)其它表面;可以简化夹具设计;可以减少工件搬动和翻转次数。8.成批大量生产中采用调整法加工, 若毛坯硬度不均匀将造成切削力的变化较大,使工艺系统变形变化较大,将造成加工后尺寸不一。

9.拟定工艺路线的主要任务是:

(1)选择定位基准;

(2)确定加工方法;

(3)安排加工顺序及热处理、检验等其它工序; (4)确定生产的组织形式; (5)划分加工阶段。

10.1)工件产生腰鼓形形状误差——主要原因是加工时工件刚度不足;

2)工件产生尺寸由大到小的锥形——主要原因是加工时工件和刀具产生热变形。 11.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对同一工件其加工工序的安排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根据工序的定义,只要工人、工作地点、工作对象(工件)之一发生变化或不是连续完成,则应成为另一个工序。因此,同一工件,同样的加工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工序安排。

12.转移原始误差法就是把影响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转移到不影响(或少影响)加工精度的方向或其它零部件上去。例如,在成批生产中,采用前、后导向套的镗模加工箱体零件的孔,刀杆与主轴浮动联接,这也就是把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转移掉,工件的加工精度完全由镗模和镗杆的精度来保证。 四、分析题:

1.b 结构工艺性好。

槽与沟的表面不应与其它加工面重合,这样可以减少加工量;改善刀具工作条件;在已调整好的机床上有加工的可能性。 2 a 装配工艺性较好。

a 可将轴及其上面的零件组成单独的装配单元,便于装配。 3 x y

4、夹紧力作用点位置工件刚性小,工件变形大。

改进:如图,夹紧力作用点位置工件刚性较大,工件变形小。

5.b 结构工艺性好。

孔的位置不能距壁太近。图b 可采用标准刀具和辅具,且可提高加工精度。 6 a 装配工艺性较好。

a 结构螺栓置于外侧,便于装配。 7 y

z z x

8、夹紧力作用点位于定位元件之外,会使工件发生翻转,破坏工件的定位位置。 改进:使夹紧力作用点正对支承元件。 9.b 结构工艺性好。

钻孔时入端和出端要避免斜面,这样可以避免刀具损坏;提高钻孔精度;提高生产率。 10. a 装配工艺性较好。

因图a 轴承内环直径大于轴的直径,便于拆卸轴承,而图b 轴承内环直径等于轴的直径, 轴承难以拆卸。

11.

Z X X Y Z

12. 夹紧力的作用方向与切削力方向不一致,则夹紧力至少要大于切削力。 改进:夹紧力与主切削力方向一致,此时所需夹紧力较小。

13.b 结构工艺性好。

加工面减小,节省工时,减少刀具损耗,并且容易保证平面度要求。

中南大学 专升本 机械原理 在线作业三及答案

一. 单选题(共20题,共80分) 1. 一个齿轮上的圆有()。(4分) A.齿顶圆和齿根圆 B.齿顶圆,分度圆,基圆和齿根圆 C.齿顶圆,分度圆,基圆,节圆,齿根圆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2. 标准齿轮的压力角为,在()上。(4分) A.基圆 B.分度圆 C.节圆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3. 渐开线齿轮传动平稳是因为()。(4分) A.传动比 B.轮齿所受的正压力方向不变 C.啮合线通过节点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4. 一个齿数为Z,分度圆螺旋角为β的斜齿圆柱齿轮,其当量齿数为()。(4分) A. B. C.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5. 为避免根切,设计标准的齿轮传动时,其齿轮的齿数Z应满足条件()。(4分) A. B.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6. 加工标准齿轮,齿条刀具如何移位。(4分) A.刀具中线与齿轮分度圆相离 B.刀具中线与齿轮分度圆相割 C.刀具中线与齿轮分度圆相切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7. 加工正变位齿轮,齿条刀具如何移位。(4分) A.刀具中线与齿轮分度圆相切 B.刀具中线与齿轮分度圆相离 C.刀具中线与齿轮分度圆相割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8. 两渐开线齿轮的齿形相同,则()。(4分) A.它们的模数一定相等 B.它们一定满足正确啮合条件 C.它们的基圆和压力角一定相等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9. 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压力角应满足()。(4分) A. B. C.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10. 轴交角为的蜗杆传动,若蜗轮的螺旋角为右旋,则蜗杆的螺旋升角为()。(4分)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含参考答案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机械制造工艺学 一、填空题: 1.对那些精度要求很高的零件,其加工阶段可以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 段, , 。 2.根据工序的定义,只要 、 、工作对象(工件)之一发生变化或对工 件加工不是连续完成,则应成为另一个工序。 3.采用转位夹具或转位工作台,可以实现在加工的同时装卸工件,使 时间与 时间重叠,从而提高生产率。 4.尺寸链的特征是关联性和 。 5.拉孔,推孔,珩磨孔, 等都是自为基准加工的典型例子。 6.根据工厂生产专业化程度的不同,生产类型划分为 、 和 单件生产三类。 7.某轴尺寸为043.0018.050+ -φmm ,该尺寸按“入体原则”标注为 mm 。 8.工艺基准分为 、 、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9.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每个工序又依次分为安装、 、 和走刀。 10. 传统的流水线、自动线生产多采用 的组织形式,可以实现高生产率生产。

11. 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和便于工件装夹原则。 12. 如图1所示一批工件,钻4—φ15孔时,若先钻1个孔,然后使工件回转90度钻下一个孔,如此循环操作,直至把4个孔钻完。则该工序中有个工步,个工位。 图1 工件 13. 全年工艺成本中,与年产量同步增长的费用称为,如材料费、通用机床折旧费等。 14. 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5. 为了改善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调质等,应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 16.自位支承在定位过程中限制个自由度。 17.工件装夹中由于基准和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18.在简单夹紧机构中,夹紧机构实现工件定位作用的同时,并将工件夹紧; 夹紧机构动作迅速,操作简便。 19.锥度心轴限制个自由度,小锥度心轴限制个自由度。 20.回转式钻模的结构特点是夹具具有;盖板式钻模的结构特点是没有。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四套全)

一、是非题(10分) 1. 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 √) 2.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 √) 3.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 6. 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7.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 √) 8. 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 二、填空(30分) 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

(展成法)。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8.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加工位置。 9.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和R的波动反映的是(变值性误差的变化)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 。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doc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 试卷一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劳动生产率是指用于制造单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 ) 2.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 ( ) 3.成批生产轴类零件时。机械加工第一道工序一般安排为铣两端面、钻中心孔。 ( ) 4.箱体零件多采用锻造毛坯。 ( ) 5.采用试切法加工一批工件,其尺寸分布一般不符合正态分布。 ( ) 6.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疲劳强度越高。 ( ) 7.在机械加工中,一个工件在同一时刻只能占据一个工位。 ( ) 8.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 9.用六个支承点就可使工件实现完全定位。 ( ) 10.成组技术的主要依据是相似性原理。 (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基准是( )。 A .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 B .在工件上特意设计的测量点 C .工件上与机床接触的点 D .工件的运动中心 2.ES i 表示增环的上偏差,EI i 表示增环的下偏差,ES j 表示减环的上偏差,EI j 表示减环的下偏差,M 为增环的数目,N 为减环的数目,那么,封闭环的上偏差为( )。 A .∑∑==+N j j M i i ES ES 11 B .∑∑==-N j j M i i ES ES 11 C .∑∑==+N j j M i i EI ES 11 D .∑∑==-N j j M i i EI ES 11 3.精加工淬硬丝杠时,常采用( )。 A .精密螺纹车床车削螺纹 B .螺纹磨床磨削螺纹 C .旋风铣螺纹 D .普通车床车螺纹 4.磨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了( )。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及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一、填空 1.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有_轨迹法_、成形法、_展成法_。 2.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__形。 3.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_加工精度_和_加工表面质量__。 4.表面残余_拉_(拉或压)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 5.车削加工时,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_变大_。 6.切削液的作用有冷却、_润滑__、清洗及防锈等作用。 7.在受迫振动中,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会发生_共振_现象 8.刀具静止参考系的建立是以切削运动为依据,其假定的工作条件包括假定运动条件和假定安装条件。 9.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_刻划_、__滑擦(摩擦抛光)和切削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 10.产品装配工艺中对“三化”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11.尺寸链的特征是_关联性和_封闭性_。 12.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_珩磨_、研磨、超精加工及_抛光_等方法。 1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_工艺文件 14.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及性质的过程。 15.零件的几何精度、表面质量、物理机械性能是评定机器零件质量的主要指标。16.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工艺 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17.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主要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由于的制造误差与磨损引起。 18.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19.零件的加工误差指越小(大),加工精度就越高(低)。 20.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高的生产率。 2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 22.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质量要求。 23. 零件的加工误差值越小(大),加工精度就越高(低)。 24机械产品的质量可以概括为__实用性____、可靠性和__经济性____三个方面。25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_定尺寸刀具法__、__调整法_____、自动获得尺寸法。 26__加工经济精度_____是指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27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形______。 28工艺上的6σ原则是指有__99.73%_____的工件尺寸落在了 3σ范围内 29零件的材料大致可以确定毛坯的种类,例如铸铁和青铜件多用_铸造____毛坯30表面残余拉应力会_加剧_ (加剧或减缓)疲劳裂纹的扩展。

机械原理复习试题与答案1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原理 一、填空题: 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数等于。 2.同一构件上各点的速度多边形必相似于对应点位置组成的多边形。 3.在转子平衡问题中,偏心质量产生的惯性力可以用相对地表示。 4.机械系统的等效力学模型是具有等效转动惯量,其上作用有等效力矩的等效构件。 5.无急回运动的曲柄摇杆机构,极位夹角等于,行程速比系数等于。 6.平面连杆机构中,同一位置的传动角与压力角之和等于。 7.一个曲柄摇杆机构,极位夹角等于36o,则行程速比系数等于。 8.为减小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应该增大凸轮的基圆半径。 9.凸轮推杆按等加速等减速规律运动时,在运动阶段的前半程作等加速运动,后半程 作等减速运动。 10.增大模数,齿轮传动的重合度不变;增多齿数,齿轮传动的重合度增大。 11.平行轴齿轮传动中,外啮合的两齿轮转向相,内啮合的两齿轮转向相。 12.轮系运转时,如果各齿轮轴线的位置相对于机架都不改变,这种轮系是轮系。 13.三个彼此作平面运动的构件共有 3 个速度瞬心,且位于同一条直线。 14.铰链四杆机构中传动角γ为90度,传动效率最大。 15.连杆是不直接和机架相联的构件;平面连杆机构中的运动副均为低副。 16.偏心轮机构是通过扩大转动副半径由铰链四杆机构演化而来的。 17.机械发生自锁时,其机械效率小于等于0 。 18.刚性转子的动平衡的条件是。 19.曲柄摇杆机构中的最小传动角出现在曲柄与机架两次共线的位置时。 20.具有急回特性的曲杆摇杆机构行程速比系数k 1。 21.四杆机构的压力角和传动角互为余角,压力角越大,其传力性能越。 22.一个齿数为Z,分度圆螺旋角为β的斜齿圆柱齿轮,其当量齿数为z/cos3β。 23.设计蜗杆传动时蜗杆的分度圆直径必须取值,且与其模数相匹配。 24.差动轮系是机构自由度等于 2 的周转轮系。

机械制造工艺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 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高精度的零件的工艺过程较长(工序多),一般要 划分几个加工阶段。是哪几个阶段? 2、何为精基准?怎样选择精基准? 3、什么是加工精度(加工误差)的敏感方向?举例说明。 4、加工钢件时,如何选择硬质合金刀具材料? 5、有色金属工件的精加工,为什么不能采用磨削的方法来完成? 6、车削细长轴工件时,车刀的主偏角一定要选择90°,即Kr ≥90°,为什么? 二、分析题 1.在车床上加工一批光轴外圆,经检测若发现整批工件有下列几种形状误差。试 分析产生这几种误差的原因。(15分) 2. 图示板型工件,最后工序是加工O 1和O 2孔。要求21οο与A 面平行。请设计保证 尺寸 a 和b 的定位方案。(要求:将定位方案用定位符号Λ标注在工件图上)(10分) 三、车削铸铁工的外圆柱面,若进给量f =0.04mm/r ,车刀刀尖圆弧半径e γ=3mm 。试

估算加工后表面粗糙度值。(10分) 四、在卧式铣床上铣键槽。经测量,工件两端的键槽深度大于中间,且都比调整的深度尺寸小。试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15分) 五、下图所示为圆轴上铣键槽。要求保证0 14.054-mm 及对称度。试计算二种定位方案的 定位误差,并比较优劣。(10分) b 0.03A 540 -0.14φ600 -0.10 φ30+0.03 90° a)b)c) 六、如图所示。已知工件的相关尺寸025.0050.0170--=L ,0025.0260-=L ,15.00 320+=L ,3L 不便 测量。试重新给出可以测量的尺寸,并标注该测量尺寸及偏差。(10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附标准答案)

8、误差复映系数反映了(毛坯)误差与(工件加工)误差之间的比例关系。 9、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包括(径向圆跳动)(轴向圆跳动)(倾角摆动) 10、工艺系统热源传递方式有(导热传热)(对流传热)(辐射传热)三种形式。 1、试分析下图所示的三种加工情况,加工后工件表面会产生何种形状误差?假设工件的刚度很大,且车床床头刚度大于尾座刚度。 A) 加工外圆面将产生左小右大的圆柱度误差 B)端面形状根据工件在切削力作用下的偏转和刀架偏转的相对角度变化而不同,形成内凹或者外凸端面,也可能没有平面度误差 C)工件的偏转角度随位置不同而不同,由此造成工件加工成鞍形,产生圆柱度误差 2、如图表示了再生颤振产生的四种情况。图中实线表示前一转切削的工件表面振纹,虚线表示后一转切削的表面。分析哪一种有可能产生再生颤振? D有可能产生再生颤振(因为其后一转的振纹的相位滞后于前一段振纹)又再生振纹只有当后一转的相位滞后于前一段振纹,且角度为A在0到180才有可能产生再生颤振。 3、分析磨削烧伤的形式及改进措施。 A.如果磨削区的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但已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工件表面金属的马氏体将转化成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称回火烧伤。 B.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再加上冷却液的急冷作用,表面层金属会出现二次淬火马氏体组织。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高;在它的下层,因冷去较慢,出现了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低的回火组织,称为淬火烧伤。 C.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而磨削过程又没有冷却液,表层金属将产生退火组织,表层金属的硬度将急剧下降,称为退火烧伤。 改进措施:a.正确选择砂轮 b.合理选择磨削用量 c.改善冷却条件 d.选用开槽砂轮。

2017年最全《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2017 年最全《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名词解释: 1 生产过程:将原材料(或半成品)转变成品的全过程称为生产过程 2 工艺过程: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等,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3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4 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内容,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于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 5 工步: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一个工步。 6 走刀:刀具对工件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走刀 7 生产纲领:机器产品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该产品的生产纲领 8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9 六点定位原理:采用6 个按照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称之为六点定位原理。 10 工件的实际定位:在实际定位中,通常用接触面积很小的支撑钉作为约束点。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称为完全定位。 1、不完全定位:工件的自由度没有完全被限制,仅限制 了1?5个自由度。 过定位:工件定位时,一个自由度同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约束点所限制,称为过定位。 12 欠定位:在加工时根据被加工面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要求,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即约束点不足,这样的情况称为欠定位 13 基准: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元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14 定位基准:在加工时用于工件定位的基准。可分为粗基准和精基准。 15 设计基准:设计者在设计零件时,根据零件在装配结构中的装配关系和零件本身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确定标注尺寸的起始位置,这些起始位置可以是点、线、或面,称之为设计基准、 16 测量基准:工件测量时所用的基准。 17 机械加工精度: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18 工艺系统:指在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19原始误差:工艺系统的误差称为原始误差。 20 加工误差: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21 原理误差:即在加工中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近似的刀具轮廓和近似的加工方法而产生的原始误差。 22 主轴回转误差:主轴实际回转轴线对其理想回转轴线的漂移。23 导轨导向误差:指机床导轨副的运动件实际运动方向与理想运动方向之间的偏差值。 24 传动链传动误差:指内联系的传动链中首末两端传动元件之间相对运动的误差。 25 误差敏感方向:指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那个方向称为误差敏感方向。 26 刚度:工艺系统受外力作用后抵抗变形的能力 27 误差复映:由毛坯加工余量和材料硬度的变化引起切削力和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变化,因而产生工件的尺寸、形状误差的现象 28 系统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或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统称为系统 误差。 29 随机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 小和方向是随机性的,称随机误差 30 表面质量:零件加工后的表面层状态 31 加工经济精度: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 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32 工序分散——即将工件的加工,分散在较多的工序内 完成。 33 工序集中——即将工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 内完成。 34 加工余量:加工时从零件表面切除金属层的厚度 35 工艺尺寸链:在工艺过程中,由同一零件上的与工艺相关的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 36 时间定额: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需消耗的时间。 37 机器装配:按照设计的技术要求实现机械零件或部件的连接,把机械零件或部件组合成机器。 填空 1. 工艺过程的组成:工序、工位、工步、走刀、安装 2. 生产类型分为:单件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大批大量生产 3. 工件的安装与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试切、调整、定尺 寸刀具、自动控制 4. 影响精度的因素:装夹、调整、加工,影响加工精度因素:工艺系 统几何精度、工艺系统受力 变形、工艺系统热变形 5. 影响刚度因素:联接表面间的接触变形、零件间摩擦力的影响、接合面的间隙、薄弱零件本身的变形 6. 工艺系统热变形产生的误差:1、工件热变形2、刀具热变形3、机床热变形。 7?内应力因起的变形:1.毛坯制造和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引起的变形;2.冷校直带来的内应力引起的变形; 3. 切削加工带来的内应力引起的变形。 8.加工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分为常值和变值,原理误差、刀具/夹具/量具/机床的制造误差、调整误差、系统受力变形属于常值,工艺系统热变形、刀具/夹具/量具/机床磨损属于变值。复映误差、定位误差、夹紧误差、多次调整引起的误差、内应力引起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第 1 页共11 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题库

现代制造工艺学 一.名词解释 1.生产纲领:计划期,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的产量称为生产纲领。2.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3.加工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差称为加工总余量。 4.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 5.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对机械产品中的零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6.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的定位。 不完全定位:允许少于六点(1-5点)的定位。 欠定位: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工件一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以上支承点重复限制的定位。 7.加工精度、加工误差: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8.误差复映:当车削具有圆度误差的毛坯时,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变化而使工件产生相应的圆度误差,这种现象叫做误差复映。 9.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轮廓是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轮廓,其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小于50. 10.冷作硬化: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或称为强化)。 11.工艺系统刚度:工艺系统抵抗变形的能力。 12.工序能力: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加工误差正常波动的幅度。 。 13.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14.安装: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09答案

试卷九答案 -:、(10分)是非题 1.辅助支承起定位作用,而可调支承不起定位作用。 (x ) 2.菱形销用在一面双销定位中,消除了垂直于连心线方向上的过定位。 (V ) 3.毛坯误差造成的工件加工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X ) 4.装配精度与装配方法无关,取决于零件的加工精度。 (X ) 5.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远离加工部位,以防止夹紧变形。 (X ) 6.斜楔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只取决于斜角,而与长度无关。 (V ) 7.粗基准定位时,一般正在加工的表面就是零件的精基准。 (X ) 8.过盈心轴定位一般用于精加工,此时可保证工件内外圆的同轴度可利用过盈 量传递扭矩。 (V ) 9.V形块定位,工件在垂直于V形块对称面方向上的基准位移误差等于零。(V ) 10.装配尺寸链中的封闭环存在于零部件之间,而绝对不在零件上。 二、(20分)填空 1.机械加工中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自动控制法)。 2.基准位移误差是(定位)基准相对于(起始)基准发生位移造成的(工 序)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3.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制造精度)只要求可行,而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 4.镗模上采用双镗套导向时,镗杆与镗床主轴必须(浮动)连接。 5.工艺系统是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的完整系

统。 6.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采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7.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量)生产时,极少采用夹具,一般用划线及试切法达到加工精度要求。 8.工艺系统热变形和刀具磨损都属于工艺系统的(动态)误差,对工件加工误差而言,造成(变值)系统性误差。 9.工件上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点、线、面称为(定位基准)。 三、(10分)解释概念 1.基准统一(统一基准)原则 零件在同一次安装中,方便地被加工多个表面,而且多个加工工序一致采用的一组定位基准。 2.工艺能力系数 表示所要求加工的公差范围^与实际工序加工误差(分散范围65)之比。 3.原理误差 由于釆用了近似的刀具形状和近似的加工运动而产生的误差。 4.过定位 定位中工件的一个不定度同时被多个定位元件所限制的情况。 四、(10分)如图所示零件,A、B、C面已加工好,现以C面定位加工D面,尺寸要求如图,试问以C面作为定位基准时,D到C的工序尺寸是多少?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及答案,推荐文档

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1. 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有_轨迹法_、成形法、_展成法_。 2. 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__形。 3. 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__。 4. 表面残余_拉_ (拉或压)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 5. 车削加工时,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_变大_。 6. 切削液的作用有冷却、_润滑一、清洗及防锈等作用。 7. 在受迫振动中,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会发生_共振_现象 8. 刀具静止参考系的建立是以切削运动为依据,其假定的工作条件包括假定运动条件和假定安装条件。 9. 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_刻划一_、__滑擦(摩擦抛光)和切削三种 作用的综合过程。 10. 产品装配工艺中对“三化”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11. 尺寸链的特征是—关联性和_封闭性_。 12. 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珩磨_、研磨、超精加工及_抛光_等方法。 1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 的工艺文件 14. 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形状、尺寸、相对 位置、及性质的过程。 15. 零件的几何精度、表面质量、物理机械性能是评定机器零件质量的主17.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主要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 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由于的制造误差与磨损引起。 18. 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19. 零件的加工误差指越小(大) _____________ ,加工精度就越高(低) 。 20. 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高的生产率。 21.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 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工件 的安装误差。 22. 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质量要求。 23. 零件的加工误差值越_______ 小(大)__________________ ,加工精度就越高 (低)。 24机械产品的质量可以概括为_实用性______ 、可靠性和_经济性___________ 三个方面。 25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_定尺寸刀具法_、_调整法 _____________ 、自动获得尺寸法。 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填空 26. 27 28 29 毛坯要指标。30表面残余拉应力会加剧(加剧或减缓)疲劳裂纹的扩展。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与答案(四套全)

一、是非题(10 分) 1. 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 √) 2.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 √) 3.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 √) 6. 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7.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 √) 8. 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 √) 二、填空(30 分) 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

(展成法)。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6.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加工位置。 7.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 和R 的波动反映的是(变值性误差的变化)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 。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一填充题 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机械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即(a),(b),(c)。 答案:加工质量、生产率、经济性。 2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包括(a),(b),(c),(d)等四个方面。 答案:机床、夹具、工件、刀具。 3 工艺过程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是:(a),(b),(c),(d)。 答案:提高加工质量、合理利用机床、安排热处理工序、及早发现毛坯缺陷。 4 在机械制造中,通常将生产方式划分为(a),(b),(c)三种类型。 答案:单件小批、中批、大批大量生产。 5 确定毛坯加工余量的方法有三种即(a),(b),(c)。大批量生产用(d)。 答案:计算法、查表法、经验估计法、计算法。 6 根据作用的不同,基准通常可分为(a)和(b)两大类,定位基准属于(c)。 答案: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艺基准。 7 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安排机加工顺序的原则是(a),(b),(c),(d)。 答案:先面后孔、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 8 选择定位粗基准要考虑(1)使各加工面都有一定的和比较均匀的(a);(2)保证加工面与非加工面的(b)。 答案:加工余量、相互位置精度。 9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a),(b),(c)。 答案: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表面相互位置精度 10 零件表层的机械物理性质包括(a ),(b),(c)。 答案:表面冷硬、表层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 11 刀具磨损属于(a )误差,可以通过计算后输入(b )来补偿。 答案:变值系统误差、等值异号的误差

12 零件的表面质量包括(a),(b),(c)、(d)。 答案:表面粗糙度及波度、表面冷硬、表层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 13 工艺系统的振动分为两大类即(a)与(b),其中振幅随切削用量而变的是(c)。 答案:强迫振动、自激振动、自激振动 14 切削加工后,引起表面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有(a),(b),(c)。 答案:塑性变形、温度变化、金相组织变化 15 精密机床加工精度零件为了减少热变形,加工前应具备两条:(a),(b )。 答案:热平衡、恒温室 15 弯曲的轴进行冷校直后,原来凸出处会产生(a )应力,原来凹下处产生(b)应力。 答案:拉、压 16 磨削长薄片状工件时若在长度方向两端顶住,在热影响下工件发生(a)的变形,冷后具有(b)的形状误差。 答案:上凸、下凹 17 解释自激振动的原理主要有两条(a),(b)。 答案:再生振动、振型耦合 18 在普通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长轴外圆,若机床刚度较低,则工件产生(a)的形状误差;若工件刚度较低,则工件产生(b)的误差。 答案:中凹、腰鼓形 19 普通车床上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导轨误差是(a)及(b)。 答案:水平面内的平行度、导轨的平直度 20 切削加工中,若同时用几把刀具加工零件的几个表面则称这种工步为(a),若一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则称这种刀具为(b)。 答案:复合工步、复合刀具 21 十大原始误差中(a),(b),(c),(d)属于动误差。 答案:热变形、内应力变形、弹塑性变形、磨损

中南大学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何竞飞 中南大学机械设计设计系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综合设计能力的训练,在学生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加深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绘制工程图和应用计算机等能力, 特别是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按照一个简单机械系统的功能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拟定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并对其中的某些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任务。要求绘制适量图纸、编制计算机程序和撰写设计说明书。具体要求包括: 1、课程设计内容应以完整的机械系统(包括原动机、执行机构和传动系统)为设计对象,也可选作其他机械装置,但工作量应相当; 2、设计过程应包括:方案讨论,执行机构设计,传动系统设计,原动机选择,结构设计,完成一般机械设计的全过程训练; 3、设计图纸应符合国家标准,尺寸公差标注正确,技术要求完整合理; 4、鼓励创新思维;提倡广泛查阅资料;强调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 课程设计应完成并提交的设计资料: 1) 平面刨削机床运动简图设计及运动分析线图(A1图纸)及减速器设计装配图(A1图纸)各一张; 2) 零件工作图若干张(传动零件、轴、箱体等); 3) 设计说明书一份,内容包括:方案选择、电动机选择、传动比分配、机构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传动件及连接件的设计计算,选择联轴器等装置的功能、技术参数、装配维护注意事项等。 三、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1、设计题目 牛头刨床是一种常用的平面切削加工机床,电动机经带传动、齿轮传动(图中未画出)最后带动曲柄1(见图1)转动,刨床工作时,是由导杆机构1-2-3-4-5带动刨头和刨刀作往复运动,刨头5右行时,刨刀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刨头左行时,不进行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速度较高,以节省时间提高生产率,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题与复习题

一、判断题 (10分) 1. 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 √ ) 2.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 √ ) 3.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 ×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 √ ) 6. 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 7.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 √ ) 8. 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 )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 √ ) 二、填空 题(30分) 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提高毛坯制造精度 ),(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 多次加工 )。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 互换法 ),( 调整法 ),( 修配法 )。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 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 ),( 金相组织变化 ),( 残余应力 )。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 轴向跳动 ),( 径向跳动 ),( 角度摆动 )。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 轨迹法 ),( 成型法 ),( 展成法 )。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 法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 切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7. 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 重合基准 ),( 统一基准 ),( 自为基准 ),( 互为基准 )。 8.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 刀具 )对( 工件 )的正确加工位置。 9.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 和R 的波动反映的是( 变值性误差的变化 )和( 随机性误差 )的分散程度。 10.工艺系统是由( 机床 ),( 夹具 ),( 刀具 ),( 工件 )构成的完整系统。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 三、解释概念 (10分) 1.工步 刀具、加工面不变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工艺系统刚度 垂直加工面的切削力F y 与刀刃相对加工面在法线方向上的相对变形位移y 之比为工艺系统刚度K 即K =y F y 3.精基准 已加工面为定位基准面的定位基准。 4.定位误差 一批工件定位时,工序基准相对起始(调刀)基准在加工要求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加工套类零件的定位基准是( D )。 A.端面 B.外圆 C.内孔 D.外圆或内孔 2. 磨刀、调刀、切屑、加油属于单位时间哪部分。( C ) A.基本 B.辅助 C.服务 D.休息 3. 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常采用( B )来保证。 A.基准重合 B.互为基准 C.自为基础 D.基准统一 4. 平键连接中,传递转矩是依靠键与键槽的( C )。 A.上、下平面 B.两端面 C.两侧面 D.两侧面与底面 5. 常用的光整加工的方法中只能减少表面粗糙度的是( C )。 A.研磨 B.高光洁度磨削 C.超精加工 D.珩磨 6. 轴类零件加工时最常用的定位基准是( C )。 A.端面 B.外圆面 C.中心孔 D.端面和外圆面 7. 轴类零件定位用的顶尖孔是属于( A )。 A.精基准 B.粗基准 C.互为基准 D.自为基准 8. 定位消除的自由度少于六个,但满足加工精度要求的定位称为( B )。 A.完全定位 B.不完全定位 C.过定位 D.欠定位 9. 试指出下列刀具中,哪些刀具的制造误差不会直接影响加工精度( B )。 A.齿轮滚刀 B.外圆车刀 C.成形铣刀 D.键槽铣刀 10. 车削时,车刀刀尖运动轨迹若平行于工件轴线,则不为(C )。 A.车外圆 B.车螺纹 C.车圆锥面 D. 车孔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 铰孔可以提高孔的尺寸精度、减小孔表面粗糙度,还可以对原孔的偏斜进 行修正。(错) 12. 所有零件在制定工艺过程时都应划分加工阶段。(错) 13. 钻出的孔一般应经扩孔或半精镗等半精加工,才能进行铰孔。(对) 14.拉孔前工件须先制出预制孔。(对) 15.不完全定位消除的自由度少于六个,没有满足加工精度要求。(错) 16. 同种磨料制成的各种砂轮,其硬度相同。(错)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机械制造工艺试题库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一、填空 1. 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有_轨迹法_、成形法、_展成法_。 2. 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__形。 3. 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_加工精度_和_加工表面质量__。 4. 表面残余_拉_(拉或压)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 5. 车削加工时,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_变大_。 6. 切削液的作用有冷却、_润滑__、清洗及防锈等作用。 7. 在受迫振动中,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会发生_共振_现象 8. 刀具静止参考系的建立是以切削运动为依据,其假定的工作条件包括假定运动条件和 假定安装条件。 9. 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_刻划_、__滑擦(摩擦抛光)和切削三种作用的综合 过程。 10. 产品装配工艺中对“三化”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11. 尺寸链的特征是_关联性和_封闭性_。 12. 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_珩磨_、研磨、超精加工及_抛光_等方法。 1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_工艺文件 14. 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及性质的过程。 15. 零件的几何精度、表面质量、物理机械性能是评定机器零件质量的主要指标。 16. 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 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17.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主要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 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由于的制造误差与磨损 引起。 18. 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19. 零件的加工误差指越小(大),加工精度就越高(低)。 20. 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高的生产率。

中南大学机械原理试题1

机械原理试题(一) 一、判断题(本题20分,每小题2分) 1、当机构的自由度F > 0,且等于原动件数,则该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 2、任何机构当出现死点时,都是不利的,因此应设法避免。( ) 3、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中,可通过改变螺旋角的大小调整中心距。( ) 4、为了减轻飞轮的重量,最好将飞轮安装在转速较高的轴上。( ) 5、速度瞬心是指两个构件相对运动时相对速度相等的点。( ) 6、经过动平衡的转子不需再进行静平衡。() 7、急回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一定大于1。() 8、在蜗杆传动中,蜗杆与蜗轮的旋向相同,且它们的螺旋角相等。() 9、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根圆一定大于基圆。() 10、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除有数值大小外,平行轴之间还有符号问题。() 二、填空题(本题12分,每小题2分) 1、图示平面六杆机构的速度多边形中矢量代表,杆4角速度的方向为时针方向 2、试将下图中a)、b)所示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数值填入括号内。 a图中:=( );b图中:=( )。 3、a)图中蜗轮的转向为----时针;b)图中蜗杆的旋向为-----旋。

三、简答题(本题30分,每小题5分) 1.凸轮机构中推杆常用的运动规律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2.斜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什么? 3.什么是哥氏加速度,它在什么场合下存在?其大小和方向如何? 4、机构力分析与机构速度分析有何关联? 5、平面四杆机构的杆长条件是什么? 6、为什么渐开线齿轮与齿条啮合时,齿轮的节圆不因齿条相对齿轮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六、求机构的自由度,并判断机构是否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本题10分) 七、一对标准外啮合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已知:mn=4mm,z1=24 ,z2=48,a=150mm。试求:(1)螺旋角β;(2)两轮的分度圆直径d1,d2;(3)两轮的齿顶圆直径da1,da2。(本题10分) 八、在图示机构中,已知rad/s,m。用图解法求以及全部瞬心。(本题10分) 九、图示轮系中,已知,,,,,,, 试求传动比。(本题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