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uba无线控制器配置——基于MAC地址认证的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试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试 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填空题 1. 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用户(观察者) 2. 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协作式的感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发布感知信息 3.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基本功能:采集数据、数据处理、控制、通信 4. 传感节点中处理部件用于协调节点各个部分的工作的部件。 5. 基站节点不属于传感器节点的组成部分 6. 定向扩散路由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兴趣扩展阶段、梯度建立阶段、路径加强阶段 7.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大规模网络、自组织网络、可靠的网络、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应用相关的网络 8. NTP时间同步协议不是传感器网络的的时间同步机制。 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层 10. 从用户的角度看,汇聚节点被称为网关节点。 11. 数据融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多传感器的目标探测、数据关联、跟踪与识别、情况评估和预测 13. 传感器网络的电源节能方法:_休眠(技术)机制、__数据融合 14. 分布式系统协同工作的基础是时间同步机制 15. 无线网络可以被分为有基础设施的网络与没有基础设施的网络,在无线传感器网络,Internet网络,WLan网络,拨号网络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属于没有基础设施的网络。 16. 传感器网络中,MAC层与物理层采用的是IEEE制定的IEEE协议

17. 分级结构的传感器网络可以解决平面结构的拥塞问题 18. 以数据为中心特点是传感器网络的组网特点,但不是Ad-Hoc的组网特点 19. 为了确保目标节点在发送ACK过程中不与其它节点发生冲突,目标节点使用了SIFS帧间间隔 20. 典型的基于竞争的MAC协议为CSMA 二、选择题 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模块分为:通信模块、()、计算模块、存储模块和电源模块。A A.传感模块模块 C网络模块 D实验模块 2..在开阔空间无线信号的发散形状成()。A A.球状 B网络 C直线 D射线 3.当前传感器网络应用最广的两种通信协议是()D A. B. C. D. 4.ZigBee主要界定了网络、安全和应用框架层,通常它的网络层支持三种拓扑结构,下列哪种不是。D A.星型结构、B网状结构C簇树型结构D树形结构 5.下面不是传感器网络的支撑技术的技术。B A.定位技术B节能管理C时间同步D数据融合 6.下面不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具有的特点D A.能量优先 B.基于局部拓扑信息 C.以数据为中心 D预算相关 7.下面不是限制传感器网络有的条件C A电源能量有限 B通信能力受限 C环境受限 D计算和存储能力受限

Aruba无线网络基本配置指导手册

Aruba无线网络基本配置指导手册 2009-09

一、无线方案设计 (3) 1.1.无线网络拓扑图及组网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工程实施网络拓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无线网络设计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无线网络设备的部署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无线控制器的部署................................................................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无线接入点AP的部署.........................................................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网络VLAN 和IP地址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无线控制器VLAN 和IP地址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无线接入点AP的IP地址及VLAN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无线用户VLAN及IP地址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SSID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用户认证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用户角色策略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WLAN方案实施 (5) 2.1无线网络系统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无线网络系统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无线功能测试 (6) 3.1笔记本接入Internet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大规模网络 为了获取精确信息,在监测区域通常部署大量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数量可能达到成千上万,甚至更多。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传感器节点分布在很大的地理区域内,如在原始大森林采用传感器网络进行森林防火和环境监测,需要部署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另一方面,传感器节点部署很密集,在一个面积不是很大的空间内,密集部署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 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性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不同空间视角获得的信息具有更大的信噪比;通过分布式处理大量的采集信息能够提高监测的精确度,降低对单个节点传感器的精度要求;大量冗余节点的存在,使得系统具有很强的容错性能;大量节点能够增大覆盖的监测区域,减少洞穴或者盲区。 自组织网络在 传感器网络应用中,通常情况下传感器节点被放置在没有基础结构的地方。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不能预先精确设定,节点之间的相互邻居关系预先也不知道,如通过飞机播撒大量传感器节点到面积广阔的原始森林中,或随意放置到人不可到达或危险的区域。这样就要求传感器节点具有自组织的能力,能够自动进行配置和管理,通过拓扑控制机制和网络协议自动形成转发监测数据的多跳无线网络系统。在传

感器网络使用过程中,部分传感器节点由于能量耗尽或环境因素造成失效,也有一些节点为了弥补失效节点、增加监测精度而补充到网络中,这样在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个数就动态地增加或减少,

从而使网络的拓扑结构随之动态地变化。传感器网络的自组织性要能够适应这种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动态性网络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可能因为下列因素而改变:①环境因素或电能耗尽造成的传感器节点出现故障或失效;②环境条件变化可能造成无线通信链路带宽变化,甚至时断时通;③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这三要素都可能具有移动性;④新节点的加入。这就要求传感器网络系统要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具有动态的系统可重构性。 可靠的网络 传感器网络特别适合部署在恶劣环境或人类不宜到达的区域,传感器节点可能工作在露天环境中,遭受太阳的暴晒或风吹雨淋,甚至遭到无关人员或动物的破坏。传感器节点往往采用随机部署,如通过飞机撒播或发射炮弹到指定区域进行部署。这些都要求传感器节点非常坚固,不易损坏,适应各种恶劣环境条件。由于监测区域环境的限制以及传感器节点数目巨大,不可能人工“照顾每个传感器节点,网络的维护十分困难甚至不可维护。传感器网络的通信保密性和安全性也十分重要,要防止监测数据被盗取和获取伪造的监测信息。因此,传感器网络的软硬件必须具有鲁棒性和容错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试题

1. 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用户(观察者) 2. 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协作式的感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发布感知信息 3.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基本功能:采集数据、数据处理、控制、通信 4. 传感节点中处理部件用于协调节点各个部分的工作的部件。 5. 基站节点不属于传感器节点的组成部分 6. 定向扩散路由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兴趣扩展阶段、梯度建立阶段、路径加强阶段 7.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大规模网络、自组织网络、可靠的网络、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应用相关的网络 8. NTP时间同步协议不是传感器网络的的时间同步机制。 9. IEEE 802.15.4标准主要包括: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层 10. 从用户的角度看,汇聚节点被称为网关节点。 11. 数据融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多传感器的目标探测、数据关联、跟踪与识别、情况评估和预测 13. 传感器网络的电源节能方法:_休眠(技术)机制、__数据融合 14. 分布式系统协同工作的基础是时间同步机制 15. 无线网络可以被分为有基础设施的网络与没有基础设施的网络,在无线传感器网络,Internet 网络,WLan 网络,拨号网络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属于没有基础设施的网络。 16. 传感器网络中,MAC层与物理层采用的是IEEE制定的IEEE 802.15协议 17. 分级结构的传感器网络可以解决平面结构的拥塞问题 18. 以数据为中心特点是传感器网络的组网特点,但不是Ad-Hoc的组网特点 19. 为了确保目标节点在发送ACK过程中不与其它节点发生冲突,目标节点使用了SIFS帧间间隔 20. 典型的基于竞争的MAC协议为CSMA

校园无线网络介绍及使用说明

校园无线网络介绍及使用说明 一、校园无线网络覆盖范围 目前校园无线网络一期建设已经完成并进入试运行阶段,覆盖范围包括综合楼、办公楼、逸夫图书馆、第二教学楼、天财体育馆、月牙报告厅。 二、校园无线网络的相关使用说明 用户在无线网络覆盖区域会搜索到名为“TJUFE-Wlan”的开放无线网络,成功连接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访问校外资源。身份认证可以通过Web页面认证和客户端程序认证两种方式中任意一种方式进行。下面将就身份认证的流程从安卓系统,苹果ios系统,及台式电脑windows系统三种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1、使用安卓系统以WEB方式进行身份认证 首先需要连接所在区域的TJUFE-Wlan无线网络。成功连接后打开浏览器访问任意网页,如访问百度网站,在浏览器输入https://www.360docs.net/doc/f6488454.html,,浏览器会自动跳转到认证系统的登录界面(如图1),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点击登录(如图2)。至此,您已经成功登录,可任意访问校外资源及信息门户。如需下线,在关机前请点击“注销”。

图1 用户登录界面 图2 用户成功登录界面 2、安卓系统客户端的下载和使用。 首先,在登录界面(如上图1所示),找到“客户端下载”,点击“确定”并“安装”。在客户端程序登录界面上,填写账号和密码(如图3)点击“登录”。

至此,您已经成功登录,可任意访问外网(如图4)。 图3 安卓客户端登录界面图4 成功登录后的安卓客户端 3、苹果ios系统客户端的下载和使用 在app store中搜索“深澜”,下载文件名是“深澜”的app(如图5)。打开app之后,输入认证地址:202.113.128.16,用户名及初始密码(如图6)。点击连接,登录成功(如图7)。 图5 app store搜索结果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与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在信息传输、采集、处理方面的能力非常强。最初,由于军事方面的需要,无线传感网络不断发展,传感器网络技术不断进步,其应用的X围也日益广泛,已从军事防御领域扩展以及普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全面描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过程、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影响传感器应用的若干因素。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节点;限制因素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liu peng (college of puter science,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434023,china) abstract: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 tion,collecting,processing capacity is very strong.initially,due to the needs of the military aspect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progress its increasingly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from military defense field to expand and spread to various aspects of social life.a 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the status of the research areas and a number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ensor. keywords:wireless sensor networks;sensor nodes;limiting factor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起源以及特点

Aruba无线控制器用户初始配置手册(suning)

ARUBA 无线控制器用户配置手册 苏宁电器 Aruba 无线控制器用户配置手册 Version 1.3

苏宁电器 Aruba 无线控制器用户配置手册 一、连接 Aruba 无线控制器 1.将 console 线 RJ45 一端连接至无线控制器的SERIAL端口,另一端连接至电脑COM 口(笔记本没有COM 口的可以使用USB-COM线)。 2.打开相应的配置终端软件(可以使用Secure-CRT或者使用系统自带的超级终端软件, 建议使用Secure-CRT这款第三方终端软件) 3.配置终端软件的参数 Secure-CRT配置步骤: 协议选择Serial,点击“下一步” 端口选择好本电脑上使用的 COM 接口,波特率选择“ 9600 ”,数据流控制选型将前面 的勾全部去掉,其它选项保持不变,点击“下一步”

点击“完成”即可登录到配置界面。 超级终端配置步骤: 点击“开始” >“所有程序” >“附件” >“通讯” >“超级终端” 在名称一栏自定义输入一个名称,例如:“ suning ”,点击“确定”

在连接时使用选择好相应的COM 接口,点击“确定” 点击“还原为默认值” ,再点击“确定”即可登录到配置界面。 二、配置向导 第一次登录控制器会出现配置向导进行简单的配置 开机运行到如下图所示,即到了配置向导界面

配置如下: Enter System name [Aruba200]: 此处直接回车即选择 []内的内容,例如此处回车即选择设 备名称为: Aruba200 ,也可自己自定义系统名称 Enter VLAN 1 interface IP address [172.16.0.254]: 此处直接回车即选择 VLAN 1 的 IP 地址为:172.16.0.254,一般此处直接回车,后面可以另行更改 Enter VLAN 1 interface subnet mask [255.255.255.0]: 此处直接回车即选择 VLAN 1 的 IP 地址 的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 Enter IP Default gateway [none]: 此处为指定控制器的网关地址,即路由地址,一般这边 不指定,等进入系统后重新配置指定 Enter Switch Role, (master|local) [master]:此处为指定控制器角色,一般默认为master ,可直接回车到下一步

无线网络室内分布简介

无线网络室内分布简介 一、室内覆盖现状 现代建筑多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再加上全封闭式的外装修,对无线网络信号的屏蔽和衰减特别严重,造成室内覆盖的弱区或盲区。 现代建筑物越来越高、越来越密集,因此一些高层建筑物的低层、某些超高建筑物的高层,大多数的地下建筑,如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地铁、隧道等场所,存在部分盲区。 还有一些没有完全封闭的高层建筑的中、高层,进入室内的信号非常杂乱,近处、远处基站的信号通过直射、折射、反射、绕射等方式进入室内,信号忽强忽弱不稳定,干扰严重。 各种情况都造成了室内覆盖质量的下降。 二室内分布系统介绍 为解决以上室内覆盖问题,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设室内覆盖系统。 室内覆盖系统主要针对高大型建筑物,或者大型市场、商场及地铁、隧道等特殊室内区域。 一般有两种覆盖方式:一种是室内直接覆盖方式,在室内适当位置安装基站;另外一种九是室内分布系统,通过无源或有源器件组成室内分布系统,将信号均匀分配到室内的各个角落。 室内分布系统用于内部结构复杂的办公楼、居民楼等地方的覆盖。将基站的信号通过有线方式直接引入到室内的每一个区域,再通过小型天线将基站信号发送出去,提供室内的良好覆盖。 室内分布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信源设备(宏基站/微基站/拉远单元RRU 等)、室内布线(馈线)、有源无源器件(干线放大器、功分器、耦合器)、室内天线等设备。 按所采用器件的不同,室内分布系统也可以分为无源系统和有源系统。 1.无源室内分布系统 无源室内分布系统主要由无源器件(如功分器、耦合器等)组成,设备性能稳定、安全性高、维护简单,信号经过功分器、耦合器和线路衰耗后,到达各个天线处的强度不同,覆盖效果也不尽相同。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Aruba无线网络整体解决方案v1.0

Aruba无线网络整体解决方案 Written by Suntengfei 2012-03

目录 1.项目总体概述 (4) 2.AA公司无线系统需求分析 (4) 2.1 AA公司无线网络覆盖要求 (4) 2.2 AA公司无线网络架构要求 (5) 3.无线网络设计 (6) 3.1 无线网络接入覆盖设计 (6) 3.1.1.覆盖设计 (6) 3.1.2.网络改造覆盖面设计 (7) 3.1.3.细粒度的无线安全设计 (8) 3.2 无线网络系统组网设计 (11) 3.2.1.无线控制器设计 (12) 3.2.2.无线接入点设计 (12) 3.3 无线网络稳定性设计 (13) 3.3.1.无线接入点的冗余设计 (13) 3.3.2.无线终端接入过程 (16) 3.3.3.负载均衡设计 (17) 3.3.4.抗干扰功能 (17) 3.4 无线网络安全设计 (19) 3.4.1.合法用户保护机制 (19) 3.4.2.无线用户接入认证方式 (19) 3.4.3.于现有系统用户系统的整合 (21) 3.4.4.伴随用户的身份验证设计 (23) 3.4.5.管理员帐户设定/访客管理系统 (25) 3.4.6.访客流量与内网的隔离 (25) 3.4.7.非法AP检测 (26) 3.4.8.入侵检测 (27) 3.4.9.无线接入的病毒防护 (28) 3.5 无线网络可管理设计 (29) 3.5.1.简便的配置向导功能 (29) 3.5.2.无线热区图规划功能 (30) 3.5.3.无线射频终端的定位 (31) 3.5.4.无线系统的远程维护功能 (32) 3.5.5.统一集中化管理 (33) 3.5.6.未来网络扩展设计 (33) 3.5.7.网络性能优化设计 (34) 3.6 未来的无线网络扩展 (35) 3.6.1.远程办公室无线覆盖规划 (35) 3.7 AA公司集团无线网络远景规划 (41) 4.方案优势 (42) 4.1 稳定性优势 (42) 4.1.1.通过大规模商业应用证明的成熟性和稳定性 (42) 4.1.2.基于多种冗余配置方案的网络可靠性 (43) 4.1.3.先进的无线交换架构 (43)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试题及答案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用户(观察者) 2.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协作式的感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发布感知信息 3.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基本功能:采集数据、数据处理、控制、通信 4.传感节点中处理部件用于协调节点各个部分的工作的部件。 5.基站节点不属于传感器节点的组成部分 6.定向扩散路由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兴趣扩展阶段、梯度建立阶段、路径加强阶段 7.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大规模网络、自组织网络、可靠的网络、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应用相关的网络 8.NTP时间同步协议不是传感器网络的的时间同步机制。 9.IEEE标准主要包括: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层 10.从用户的角度看,汇聚节点被称为网关节点。 11.数据融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多传感器的目标探测、数据关联、跟踪与识别、情况评估和预测 13.传感器网络的电源节能方法:_休眠(技术)机制、__数据融合 14.分布式系统协同工作的基础是时间同步机制

15.无线网络可以被分为有基础设施的网络与没有基础设施的网络,在无线传感器网络,Internet网络,WLan网络,拨号网络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属于没有基础设施的网络。 16.传感器网络中,MAC层与物理层采用的是IEEE制定的IEEE 协议 17.分级结构的传感器网络可以解决平面结构的拥塞问题 18.以数据为中心特点是传感器网络的组网特点,但不是Ad-Hoc的组网特点 19.为了确保目标节点在发送ACK过程中不与其它节点发生冲突,目标节点使用了SIFS帧间间隔 20.典型的基于竞争的MAC协议为CSMA 二、选择题 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模块分为:通信模块、()、计算模块、存储模块和电源模块。A A.传感模块模块C网络模块D 实验模块 2..在开阔空间无线信号的发散形状成()。A A.球状B网络C直线D射线 3.当前传感器网络应用最广的两种通信协议是()D A. B. C. D.

Aruba无线网络竞争优势分析(精)

Aruba无线网络优势分析 一、基于用户身份的策略控制: Aruba 移动网络解决方案在安全性上的独特优势在于在单一操作平台之上集成了经过国际计算机安全联盟ICSA 认证的基于用户身份角色的状态防火墙和用户策略管理功能。能够针对每个用户创建独特的角色并实现基于用户身份角色的网络安全策略控制、带宽管理、QoS等功能。该功能还支持将违反策略的客户端列入黑名单,从而终止他们的会话并拒绝他们进一步连接网络。Aruba 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覆盖在任何现有网络之上,并能与现有的任何目录结构集成。 相比之下,其它竞争对手只能通过在有线网络核心集成防火墙、带宽管理设备等其它网络部件来解决安全性、带宽管理、QoS等问题。而这种传统的网络集成式解决方案只能基于网络层信息来实现,对用户身份信息完全一无所知。而且只有当用户流量流经该设备时才有效,无法真正实现基于用户的控制。 二、经过实践验证的稳定可靠性: Aruba无线网络解决方案提供成熟、强大的智能RF射频管理能力。通过无线控制器的集中管理和协调,Aruba AP可以实时监控无线网络运行环境,并根据无线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工作信道及发射功率。从而自动避免因无线信号干扰而造成的网络质量或稳定性问题,以及动态补偿因个别AP失效导致的覆盖盲区,提供稳定可靠的无缝无线覆盖。而且在大型场馆覆盖等环境中,Aruba无线解决方案支持基于AP 负载或用户数量的负载均衡,进一步提高无线网络的稳定可靠性。 而其它竞争对手虽然也相继宣称支持类似于Aruba解决方案的动态调整AP工作信道及发射功率,以及AP负载均衡等功能。但是在无线专业技术和经验积累上的巨大差距,使得他们的解决方案在现场实际应用环境中完全达不到其所宣称的效果。大量的国际国内用户在经过真正的实地测试和现网应用之后,无一例外地认可Aruba无线网络具备最优异的稳定可靠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后习题含答案

1-2.什么是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目的是协作地探测、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 1-4.图示说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系统架构。 1-5.传感器网络的终端探测结点由哪些部分组成?这些组成模块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1)传感模块(传感器、数模转换)、计算模块、通信模块、存储模块电源模块和嵌入式软件系统 (2)传感模块负责探测目标的物理特征和现象,计算模块负责处理数据和系统管理,存储模块负责存放程序和数据,通信模块负责网络管理信息和探测数据两种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另外,电源模块负责结点供电,结点由嵌入式软件系统支撑,运行网络的五层协议。 1-8.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1)网络通信协议:类似于传统Internet网络中的TCP/IP协议体系。它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 (2)网络管理平台:主要是对传感器结点自身的管理和用户对传感器网络的管理。包括拓扑控制、服务质量管理、能量管理、安全管理、移动管理、网络管理等。 (3)应用支撑平台:建立在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管理技术的基础之上。包括一系列基于监测任务的应用层软件,通过应用服务接口和网络管理接口来为终端用户提供各种具体应用的支持。 1-9.传感器网络的结构有哪些类型?分别说明各种网络结构的特征及优缺点。 (1)根据结点数目的多少,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可以分为平面结构和分级结构。如果网络的规模较小,一般采用平

面结构;如果网络规模很大,则必须采用分级网络结构。 (2)平面结构: 特征:平面结构的网络比较简单,所有结点的地位平等,所以又可以称为对等式结构。 优点:源结点和目的结点之间一般存在多条路径,网络负荷由这些路径共同承担。一般情况下不存在瓶颈,网络比较健壮。 缺点:①影响网络数据的传输速率,甚至造成网络崩溃。②整个系统宏观上会损耗巨大能量。③可扩充性差,需要大量控制消息。 分级结构: 特征:传感器网络被划分为多个簇,每个簇由一个簇头和多个簇成员组成。这些簇头形成了高一级的网络。簇头结点负责簇间数据的转发,簇成员只负责数据的采集。 优点:①大大减少了网络中路由控制信息的数量,具有很好的可扩充性。②簇头可以随时选举产生,具有很强的抗毁性。 缺点:簇头的能量消耗较大,很难进人休眠状态。 1-13.讨论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潜在的应用。 (1)用在智能家具系统中,将传感器嵌入家具和家电中,使其与执行单元组成无线网络,与因特网连接在一起。 (2)用在智能医疗中,将传感器嵌入医疗设备中,使其能接入因特网,将患者数据传送至医生终端。 (3)用在只能交通中,运用无线传感器监测路面、车流等情况。 2-2.传感器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2-5.集成传感器的特点是什么? 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强、性能好。 2-7.传感器的一般特性包括哪些指标? 灵敏度、响应特性、线性范围、稳定性、重复性、漂移、精度、分辨(力)、迟滞。 2-15.如何进行传感器的正确选型? 1.测量对象与环境:分析被测量的特点和传感器的使用条件选择何种原理的传感器。 2.灵敏度:选择较高信噪比的传感器,并选择适合的灵敏度方向。 3.频率响应特性:根据信号的特点选择相应的传感器响应频率,以及延时短的传感器。 4.线性范围:传感器种类确定后观察其量程是否满足要求,并且选择误差小的传感器。 5.稳定性:根据使用环境选择何时的传感器或采用适当的措施减小环境影响,尽量选择稳定性好的传感器。 6.精度:选择满足要求的,相对便宜的传感器。 2-17.简述磁阻传感器探测运动车辆的原理。 磁阻传感器在探测磁场的通知探测获得车轮速度、磁迹、车辆出现和运动方向等。使用磁性传感器探测方向、角度或电流值,可以间接测定这些数值。因为这些属性变量必须对相应的磁场产生变化,一旦磁传感器检测出场强变化,则采用一些信号处理办法,将传感器信号转换成需要的参数值。 3-2.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为什么要进行调制和解调?调制有哪些方法? (1)调制和解调技术是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调制对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采用什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原理及应用(第2版)》

《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无线传感器网络 学时/学分:40/2.5 先修课程:模拟电路、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操作系统、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 程序设计语言 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 是否含课内实验:■是□否(若选择“是”,则还需填写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等) 本课程旨在全面系统地阐述当前各种主流的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原理,结合多种无线传感网络开发平台,深入浅出地讲解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技术。在讲授内容上,力求反映国内外该方向技术的最新进展,在讲述方法上,注重理论与实际、原理与应用相结合,无线传感网络是现代通信产业中发展最为活跃的行业之一。本课程介绍无线传感网络的系统构成、网络技术、协议、开发平台和应用,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熟练掌握有关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的分析设计方法; 2.较好掌握有关各种无线传感网络的支撑技术,操作系统及开发平台; 3.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通信技术,掌握路由协议、网络协议的技术标准等; 4.掌握在ZigBee环境下的无线传感器组网的实际开发案例; 4.进一步了解无线传感网络的最新的发展应用,如海量存贮、异类传感器网络技术。 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突出重难点等) 三、课程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 第1章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第2章微型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常见传感器介绍,传感器的特性和选型,微型传感器的应用 第3章无线传感器网络软/硬件设计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硬件设计,传感节点(网关和汇聚节点设计、典型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软件技术,(软件架构、中间件、操作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技术平台 第4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覆盖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平面结构,层次结构、混合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覆盖基本概念,覆盖模型,覆盖指标,覆盖算法 第5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支撑技术 时间同步技术,(时间同步的基本概念、同步信息传输延时分析、同步算法、同步模型参数的估计),定位技术,(源定位算法、节点自定位、匹配定位、典型定位系统实例),数据融合(分类、主要方法、多数据融合网关的设计),能量管理(节能的方法、节点的能量管理),容错技术(故障模型、检测、修复) 第6章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与网络技术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基于竞争的MAC协议、基于调度的MAC协议) 第7章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标准 技术标准的意义, IEEE1451系列标准, IEEE802.15.4标准, ZigBee协议标准,Bluetooth, UWB 第8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 路由协议的分类,平面路由协议(几个典型的平面路由协议、平面路由协议和分簇路由协议比较),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分簇路由协议的网络结构、分簇网络中节点能耗分析、分簇路由协议的性能评价、几个典型的分簇路由协议) 第9章ZigBee实践开发技术 ZigBee硬件平台(CC2430/CC2530概述、2CC2430/CC2530芯片主要特点、3CC2430/CC2431芯片功能结构、CC2430与8051的相联), CC2430开发环境IAR(软件安装、使用、实例运行),开发实践——环境监测(系统总体方案、系统试验平台搭建、系统联调与实现),基于ZigBee协议栈进行开发(协议栈架构简介、15.2ZigBee协议栈的开发接口API、ZigBee Device Profile API、外围部件的操作) 第10章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协同处理技术 协同感知方法(协同感知理论基础、同构协同感知、异构协同感知、协同感知算法案例、面向WSN的协同感知体系架构),海量数据处理技术(基于海量数据的协同网络架构、海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海量数据的知识获取)

Aruba 3000系列无线控制器

ARUBA 3000 SERIES MOBILITY CONTROLLERS data center for Aruba Virtual Branch Network (VBN) deployments, supporting up to 128, 256 and 512 Remote APs (RAPs), respectively, at small branch and Located in the distribution layer or in the data center, Aruba 3000 series Mobility Controllers manage complex and

? 2011 Aruba Networks, Inc. AirWave?, Aruba Networks?, Aruba Mobility Management System?, Bluescanner, For Wireless That Works?, Mobile Edge Architecture?, People Move. Networks Must Follow?, RFprotect?, The All Wireless Workplace Is Now Open For Business, Green Island, and The Mobile Edge Company? are trademarks of Aruba Network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Aruba Networks reserves the right to change, modify, transfer, or otherwise revise this publication and the product specifications without notice. While Aruba uses commercially reasonable efforts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specifications contained in this document, Aruba will assume no responsibility for any errors or omissions. Note: All scaling metrics outlined in this document are maximum supported values. The scale may vary depending upon the deployment scenario and features enabled.DS_A3000_101008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新兴的下一代传感器网络,在国防安全和国民经济各方面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和特点,讨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瓦斯监测系统、智能家具,环境监测,农业。交通等方面的现有应用,最后提出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军事、瓦斯监测系统、智能家具,环境监测,农业。交通。 1.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背景以及发展现状 随着半导体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90年代末,美国首先出现无线传感器网络(WSN)。1996年,美国UCLA大学的William J Kaiser教授向DARPA提交的“低能耗无线集成微型传感器”揭开了现代WSN网络的序幕。1998年,同是UCLA大学的Gregory J Pottie教授从网络研究的角度重新阐释了WSN的科学意义。在其后的10余年里,WSN网络技术得到学术界、工业界乃至政府的广泛关注,成为在国防军事、环境监测和预报、健康护理、智能家居、建筑物结构监控、复杂机械监控、城市交通、空间探索、大型车间和仓库管理以及机场、大型工业园区的安全监测等众多领域中最有竞争力的应用技术之一。美国商业周刊将WSN网络列为21世纪最有影响的技术之一,麻省理工学院(MIT)技术评论则将其列为改变世界的10大技术之一。WSN是由布置在监测区域内传感器节点以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无线自组网(Ad hoc),其目的是协作的感知,采集

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是WSN的三要素。将Ad hoc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人们可以通过WSN感知客观世界,扩展现有网络功能和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WSN技术现已经被广泛应用。图为WSN基本结构。 WSN经历了从智能传感器,无线智能传感器到无线传感器三个发展阶段,智能传感器将计算能力嵌入传感器中,使传感器节点具有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能力。而无线智能传感器又增加了无线通信能力,WSN将交换网络技术引入到智能传感器中使其具备交换信息和协调控制功能。 无线传感网络结构由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现场数据收集处理决策部分及分散用户接收装置组成,节点间能够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传感器节点获得的数据沿着相邻节点逐跳进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所得的数据可被多个节点处理,经多跳路由到协调节点,最后通过互联网或无线传输方式到达管理节点,用户可以对传感器网络进行决策管理、发出命令以及获得信息。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中的运用是推进农业生产走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最可行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十分关注WSN在军事,环境,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发展,美国和欧洲相继启动了WSN研究计划,我国于1999年正式启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05年将网络传感器中基础理论在一篇我国20年预见技术调查报告中,信息领域157项技术课题中7项与传感器网络有直接关系,2006年初发布的《国家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

TD-LTE无线网络规划软件和原理介绍要点

TD-LTE无线网络规划原理 1 概述 无线网络规划的意义是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使无线网络部署精细化,以最小化建网成本,并为客户提供一个优质的无线网络或解决方案。 首先,必须要充分理解和深入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用户的需求一般包括频率、带宽、速率、覆盖、容量等方面。 其次,必须要精细化无线网络部署。 再次,必须要最小化建网成本。 最后,必须要尽最大努力为客户提供一个优质的无线网络或解决方案。 2 规划原理 TD-LTE无线网络规划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2.1传播模型 (1)自由空间传播模型模型公式:

()32.4520*lg()20*lg()PL dB f d =++ 式中,系统频率f 的单位为MHz ,距离d 的单位为km 。 (2) Okumura-Hata 模型 适用范围: 频率:150~1500MHz 发射机高度:30~200m 接收机高度:1~10m 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距离:1~35km 模型公式: ()69.5526.16*lg()13.82*lg()()[44.9 6.55*lg()]*lg()b m b PL dB f h a h h d γ=+--+- 式中, 22[1.1*lg()0.7]*[1.56*lg()0.8] ()8.29*[lg(1.54*)] 1.12003.2*[lg(11.75*)] 4.971500m m m m f h f a h h MHz f MHz h MHz f MHz ---?? =-≤≤??-≤≤? 中小城市大城市 150大城市 400430.8 1201(0.14 1.87*10* 1.07*10*)*[lg(/20)] 20b d km f h d d km γ--≤? =?+++>? 密集城区校正因子:3dB 一般城区校正因子:0dB 郊区校正因子:2 2*[lg(/28)] 5.4f -- 农村校正因子:22 [lg(/28)] 2.39*[lg()]9.17*lg()23.17f f f --+- 开阔地校正因子:2 4.78*[lg()]18.33*lg()40.94f f -+- 准开阔地校正因子:24.78*[lg()]18.33*lg()3 5.48f f -+- (3) Cost-231 Hata 模型 适用范围: 频率:1500~2000MHz 发射机高度:30~200m 接收机高度:1~10m 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距离:1~100km 模型公式: ()46.333.9*lg()13.82*lg()()[44.9 6.55*lg()]*lg()b m b PL dB f h a h h d γ=+--+- 式中,

无线传感网络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传感网络结课报告 论文题目: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分析 学院: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专业:光电信息工程 班级:光电三班 学号:1212471329 学生:政鹏 指导教师:克坚 2015年 6 月 7 日

摘要 .......................................................................... II 第一章绪论 . (1) 1.1 背景及国际形势 (1)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现状 (1)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2) 第二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 (4) 2.1 体系结构 (4) 2.1.1 节点组成 (3) 2.1.2 网络体系结构 (3) 2.2 路由协议 (5) 2.2.1平面路由协议 (4) 2.2.2层次路由协议 (6) 第三章特点及应用优势 (9) 3.1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 (9) 3.1.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特点 (7) 3.1.2与其他网络相比主要区别 (7) 3.2 应用优势 (10) 3.2.1潜在优势 (8) 3.2.2与导弹雷达相比潜在优势 (8) 第四章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11) 4.1 战场侦察与监视 (11) 4.2 战场态势感知 (12) 4.3 核、生、化监测 (13) 4.4 装备、弹药、后勤物资管理 (13) 4.5 智能尘埃 (14) 第五章结束语 (16) 第六章调研照片 (16) 第七章参考文献 (18)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新兴网络,它采用无线通信技术,由微小的传感器组成,无线传感 器网络节点具备感应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信能力,使无线传感器网络有广阔的 应用前景,可广泛用于军事、环境、医疗保健、空间探索及各种商业应用。文中对无线 传感网络的构建,路由协议以及定位算法做了简介,着重讲了它在军事领域的重要地位,以及当下的主要应用研究方向。 关键词:WSN,体系结构,军事应用 Abstract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s a burgeoning network,which is composed of tiny sensors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Node of WSN have influence, information handing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bilities, making WSN have wide application foreground, including military,environment, medical treatment, space imploring and various business ap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i first provid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WSN, routing protocol and the Relocation Arithmetic, and then focus on its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military field, main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direction no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