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本节知识在历年考试中均为单选题。

2.在历年考试中,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为考查重点,考生需要掌握各种方法的

基本含义。

一、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和特点

(一)中学教育科研的含文

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以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活动。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基本途径。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指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为了改进中学教育工作,围绕某一主题,运用科学的方法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探究教育现象本质的活动。其目的是在自己工作中研究教育现象,进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为了准确理解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含义,需要区分科研和教研两个概念。教研是指教学研究,是教师以各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而科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不仅要研究教学问题,还要研究学校德育问题、管理问题,以及社会、家庭中发生的教育现象,与教育相关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等。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

教育科研除具备一般科研的特征,如:探索性、问题性、系统性、继承性和创造性等,还具有自己的

特点。

1.研究角度的多维性

中学教育科研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需要与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有机

结合,并从多角度进行研究。

2.研究目的的针对性

中学教育科研是基于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它是改进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主力军。

3.研究主体的多元性

参加中学教育科研的,不仅包括教育理论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更有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而且

他们是中学教育科研的主力军。

4.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教育科研属于科学研究范畴,教育现象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因此,科研方法是多样的,既有宏

观的哲学思考,又有实证研究;既有定性研究,又有定量研究。

5.研究成果的滞后性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周期性很长的活动,这使得教育研究的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和“量化”。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

(一)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需要

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总是会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当今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教育教

学中也有很多情况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学生的时代特征等等都向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

(二)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发展

教师通过研究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拥有更高的专业水准。

(三)不断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

研究不仅使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和进步,还可以不断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

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一)观察法

1.观察法的含义

观察法是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2.观察法的分类

(1)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根据对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可以将研究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包括自然行为酌偶然现象观察和系统的现象观察,能搜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

实验室观察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在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这种观察有严密的计划,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可以把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的感知和描述,因此直观具体。

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这类观察突破了直接观察受到人的主观能力的局限,扩展了观察的深度和广度。

(3)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将观察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它的好处是,不破坏和影响研究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深层结构和关系的材料。但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非参与性观察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对象同一地位,而是以“旁观者”身份,可采取公开的.也可以采取秘密的方式进行。每当其一种行为发生时,观察者及时进行观察记录。非参与性观察结论可能比较客观,但易限于表面化,难于获得深层次的材料。

(4)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可以将观察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即根据是否对观察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可将观察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的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观察,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常用于对研究对象有较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的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则是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没有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其方法比较灵活,但获取材料不系统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或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

3.观察法的运用

(1)事先做好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对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的步骤、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用的仪器等;

(2)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观察过程中,一般要严格按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观察时要选择最适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并及时做记录;

(3)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二)调查法

1.调查法的含义

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2.调查法的分类

(1)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可以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普遍调查也叫全面调查,是对某一范围内所有被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如当前学生厌学情绪的情况调查。这种类型的调查的优点是具有普遍性,能全面地反映教育的许多现象及其变化发展情况,搜集的资料比较全面。但是调查所得到的材料往往比较肤浅和简单,有些问题无法深入了解,同时由于调查范围广,往往耗资大、费时长。

抽样调查,即从被调查对象的全体范囤(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特征值推断总体特征值的一种调查方法。

个案调查.即在对被调查的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从其中选择某个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进行调查与描述。

(2)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依据调查内容,可以分为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现状调查,且口对某一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的现状进行调查。如当前学生厌学情绪的情况调查。这种类型的调查,其时间特征是“现在”或“当前”,是进行“现状状况”、“当前情况”的调查。

相关调查,主要调查两种或两种以上教育现象的性质和程度,分析与考察它们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是否互为变量,目的是寻找某一教育现象的相关因素,以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发展调查,且口对教育现象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特征变化进行调查,以找出其前后的变化与差异。

预测调查,主要揭示某一教育现象随时间变化而表现出的特征和规律,从而推断未来某一时期的

教育发展趋势与动向。这类调查难度较大,其结果相对来说准确性不是很高。

(3)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依据调查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将调查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问卷调查,又称问题表格法,指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访谈调查,指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测量调查,指用一组测试题(栎准化试题或自编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况,

从而搜集数据资料进行量化研究的一种方法。

调查表法,指通过向相关的调查对象发放根据研究要求设计好的各种调查表格来搜集有关事实或数据资料的调查。调查表主要用于搜集各种形式的事实资料,尤其偏重于搜集数据资料。

3.调查法的一般步骤

(1)确定调查课题

一次调查所选的课题应具备现实意义或理论价值,而且应该是可行的。

(2)选择调查对象

选取调查研究的对象是一个重要环节,选出的调查对象对总体的代表性程度上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调查结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要选好调查对象,就必须系统地考虑调查的总体、样本数量、抽样方法等问题。就调查对象而言,应严格界定总体的范围和属性,对调查总体的界定应包括对象总体中个体的单位、对象的年龄范围、职业种类、地域分布等内容。

(3)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

研究者在确定了调查的目的和对象之后,就应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与不同的研究对象来选择具体的调查手段。调查法还是一种间接的研究方法,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搜集资料,都必须借用一定的工具,这就涉及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

(4)制定调查计划

调查计划是研究者对调查研究工作及其工程所作的具体昀规划和安排。制定计划的目的在于确保调查研究工作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进行,以提高研究工作的实效。

(5)实施调查

调查实施阶段是调查研究的重要环节,调查研究能否取得成效,往往取决于这个阶段的工作情况。调查实施的过程,就是资料的搜集过程,即运用调查手段,接触调查对象,从中搜集第一手资料。在调查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核查资料,看看所搜集的资料是否齐全、准确,留意数据的数字是否正确,做到及时补救、更正,尽可能避免人为的错误。

(6)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者搜集的原始资料往往是零散杂乱的,需要调查者根据研究的需要及时地进行分类、汇总、概括、统计,这就是资料的整理。只有在对原始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才能反映出事物存在或变化的特征,才能形成研究结论,才能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

(三)历史法

1.历史法的含义

历史法是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对于中学教师来说,就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加以回顾,通过分析和思考,将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2.历史法的一般步骤

历史法的三个步骤包括收集资料、史料的鉴别、史料的分类。

采用历史法探讨教育现象及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由于只能在现存的文献与史料中寻找证据,资料数量有限,加之资料本身是否可靠的问题,因此在应用上会受到一定限制;二是研究中的史料由研究者解释,难免夹带主观成分,客观性不及其他实证研究方法,因此在分析解释研究结论时要格外小心谨慎。

(四)实验法

1.实验法的含义

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2.实验注的分类

(1)根据实验进行的场所,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于经过专门设计的、人工高度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的实验。这类实验的优点是能把实验中的各种变量严格分离出来,并给予确切的操作与控制,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是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实验。

(2)根据实验的目的可以分为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确认性实验的目标主要在于借助实验搜集事实材料,确认所研究的对象是否具有研究假说内容的基本特征,并推动教育实践的发展,也叫试探性实验。研究问题来自实际,所以具有直接的实践意义:实验强调的是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事实基础上概括经验性规律,追求最大限度的有效性。这类实验在现场情境下进行,在研究方法上带有很大的试探性,操作程序不太规范。因此,内在、外在效度均不高。

探索性实验是以认识某种教育现象或受教育者个性发展规律为目标.通过揭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因果关系及问题的解决,来尝试创建某种理论体系,所以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探索性实验主要研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根本性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此类实验以专门研究人员为主进行。

验证性实验是以验证已取樗的实验成果为目标,对已经取得的认识成果用再实践的经验来检验、修正和完善。这类实验具有明显的重复性,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反复进行的,不仅对实验条件有明确分析,而且实验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关注实验结果应用的普遍性,追求实验较高的外在效度。

(3)根据同一实验中自变量因素的多少,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单因素实验是指同一实验中研究者只操纵一个自变量的实验,也叫单一变量实验。由于单因素实验的自变量单一、明确,操纵相对比较容易,实验难度相对较小。

多因素实验是指在同一实验中需要操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的实验,也叫组合变量实验。这类实验要操纵的实验因素较多,实验的过程比较复杂,变量的观测内容也随之增多,因而在研究整体上难度较大。

(4)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

前实验指最原始的一种实验类型,它是对任何无关变量都不进行控制的实验。

准实验指在实验中未按随机原则来选择和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试,且只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控制的实验。

真实验指严格按照实验法的科学性要求,随机地选择和分配被试,系统地操纵自变量,全面地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

(五)行动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的含义

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它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2.行动研究法的实施步骤

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一般包括四个环节:

(1)确定研究课题:发现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选定研究主题,并对研究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诊断与肯定。

(2)拟定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并围绕总目标设计研兖的方法、程序、监控手段等。

(3)实施行动研究:收集资料、拟定并实施有效的教育措施。

(4)进行总结评价:汇集资料、做好观察记录,根据各种信息反馈认真修正行动计划,

再实施新一

轮行动研究,直至实现研究总目标。

资格证考试大纲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 )。

A.孔子B.孟子 C.苟子D.老子

2.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教育之外其他事物之间的客观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被称为()

A.教育规律B.教育原则

C.教育政策D.教育法规

3.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A.孑L子B.孟子C.苟子D.墨子

4.最早提出“模仿一理论一练习”三阶段教学法的教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

5.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是( )。

A.传统教育B.进步教育

C.生活教育D.社会教育

6.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

A.瓦根舍因B.布鲁纳

C.巴班斯基D.赞科犬

7.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决定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8.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

点属于( )。

A.个体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

9.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D.阶段性

10.科学地说,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物质前提B.决定因素C.主导作用D.无关因素

11.现代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学校,这里制约学制建立的因素是( )。

A.社会意识形态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本国学制历史发展D.生产力发展水平

12.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13.义务教育的特征包括( )。

①强制性②普遍性③免费性④地方性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③D.①②③④

14.教育目的评价作用不包括( )。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D.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15.某中学老师围绕中学生网瘾问题,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找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并提出建议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调查法B.观察法

C.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

二、辨析题

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在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三、材料分析题

1.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他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

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

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

4 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

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

现在中国父母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

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教育进行反思。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日:“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故选B。

2.【答案lA。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教育舰律的理解。教育规律是客观的,题干中提到“客观的”、“内在的”、“必然的”是客观性的具体表现。教育法规、教育原则、教育政策这三者都是依据教育规律人为制定出来的,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有机结合的产物,故选A。

3.【答案lA。解析:孑L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使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心理准备条件,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

4.【答案】D。解析: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教育》)。在这一著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一理论一练习”三阶段。

5.【答案lC。解析: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6.【答案lA。解析: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巴班斯基以总结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而著称:赞科夫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

7.【答案]A。解析: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8.【答案lA。解析:本题考查关于教育目的的理论。其中,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饫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故选A。

9.【答案】B。解析:“聪明早慧”和“大器晚成”是在形容个体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有早有晚的情况。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的理解。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但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将其作为人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故选A。

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建立学制依据的理解。四个选项均对学制的建立具有影响作用。但题干中工程、机电、航空类专业学校的出现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应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要求出现的,这些都是生产力发展对学制影响的具体体现。故选D。

12.【答案】B。解析: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但只是颁布而没有实行。而中国首次颁布并实施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13.【答案lC。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的特点。义务教育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等特点。

14.【答案】B。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驰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方

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故选B。

15.【答案lA。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含义的理解。其中,调查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作品分析、测量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研究对象的客观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从中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中学科研经常使用的方法。题干中老师对网瘾问题的研究符合调查法的特点,放选A。

二、辨析题

1.【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此观点混淆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概念,将二者等同化。教育目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是相同的,即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教育目的的规定下,各级各类学校可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

三、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

高尔顿的研究揭示了遗传对人的智力发展的影响。遗传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前提或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尔顿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素质的构成部分,不是全部。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因素除了遗传外还包括环境、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首先,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

其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最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劫力。在同样的环境、教育条件下,拥有类似遗传条件的人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

综上所述,高尔顿的结论是片面、不够完整的。

2.【答案要点】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有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教育研究的含义: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创新性、理论联系实际、伦理原则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选题阶段、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总结与分析 教研选题的基本要求:1、问题有研究价值:1、满足教育科学发展的理论意义或价值,即学术价值。2、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意义或价值。 2、问题的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4、问题表述必须明确具体:1、课题表述主要是为研究活动提供一个聚焦点,要明确显示课题的范围和变量。 2、陈述要精确和无可置疑。 3、陈述应该简洁明了 假设的类型:按复杂性程度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 操作定义的作用:1、提高研究的客观性。2、有助于教育研究的统一性。3、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4、有利于研究评价、结果的检验和重复 系统随机取样: 优点:1、比简单随机取样方便。2、能在总体范围内有系统地抽取样本,使抽取到的样本较分散,一般抽样误差比随机取样小 缺点:当总体排列顺序与抽样间隔具有对应的周期性特点时,系统抽样会导致严重的抽样误差 分层随机取样:按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先将总体划分成几部分,然后从各个部分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随机抽样 研究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1、课题价值论证。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4、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的优缺点:1、可以在现象或行为发生的当时进行现场观察、记录,以收集研究资料。 2、能够得到不能直接报告或报告可能失实的材料。 3、在研究对象不配合的情况下可用观察法收集资料。 4、采用特殊设计时课在隐蔽的情况下进行自然观察,得到真实资料。 5、避免被试自陈时由于被试的偏见等导致的误差 缺点:1、观察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观察者的能力水平及心理的影响。2、对不能预知的现象采用现场观察优势难以奏效。3、有时观察会使被观察者不自然,使观察结果失真。4、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时间。5、对观察谁及要求高,观察法的新都、效度难以保证 时间取样法:是研究者在特定的时间内专门观察和记录所发生的特定的行为 时间取样观察法中研究者收集以下三方面内容:1、某一行为或事件是否出现或发生:2、该行为或事件出现或发生的频率如何:3、该行为或事件出现或发生的持续时间有多长 检核表的编制方法:1、列出重要项目。2、根据主要项目列出具体项目。3、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项目编制行为检核表。 教育调查法:实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以分析教育现状或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 教育调查法的类型:按调查目的来划分:1、现状调查。2、相关调查。3、发展变化调查。4、预测调查 问卷法:是研究者以按照一定要求和程序编制的问卷为工具,收集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问卷法基本结构:前言指导语问题和答案 问卷法种问题的内容与表述的要求:1、尽量用简单的语言。2、问题要尽量简短。3、避免双重含义。4、问题不要带倾向性。5、不用否定形式提问。6、不提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7、不直接提问敏感性问题 问题的顺序:1、把调查者熟悉的、简单易懂的放在前面。2、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放在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课堂笔记

*内容主要有四部分组成: *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意义、种类、功用;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教育研究的设计等。)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教育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论文和报告的撰写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对象与特性 一、科学研究 (一)科学 对科学的理解主要有三种: 其一,将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科学就是尖端技术; 其二,将科学定义为“一切系统的、有组织的、正确的知识体系”; 其三,认为科学就是数学、化学、物理学等现有的学科。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二)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二、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特性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 其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 其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其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所谓教育存在包括两个方面的存在,一是实践形态的存在,一是理论形态的存在; 其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研究者所意识到或预见到了的教育问题。 叶澜教授在《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一书中对于教育研究对象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教育存在”具有三种形态:教育活动型存在、教育观念型存在、教育反思型存在。 (二)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性 叶澜在她的《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点: 1、教育系统的人为性; 2、教育系统的实践性; 3、教育系统中主客体的复合性; 4、教育系统结构的层次性; 5、教育系统的自控性和它控性; 6、教育系统效果的滞后性和隐蔽性。 杨小微主编的《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四点: 1、教育问题的复杂性; 2、教育问题的整合性; 3、教育问题的二难性; 4、教育问题的开放性。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特性 1、复杂性 2、实践性 3、准控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与功能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 (一)以教育实践活动的范围和层次来分类,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 1、宏观研究(macroscopic research) 2、中观研究 3、微观研究(microcosmic research) (二)以教育研究的目的来分类,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1、理论研究(Theoretical Research) 2、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 (三)以时间为标准分类,可分为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和预测研究 1、历史研究(Historical Research) 2、现状研究 3、预测研究(Prediction Research) (四)依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1、定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不是教育研究的原则

1.()不是教育研究的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伦理性原则 2. 2.教育研究的基本性质包括文化性、价值性和() A.客观性 B.科学性 C.综合性 D.主体性 3.促进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水平 B.科学技术水平 C.文化传统 D.经济制度 4.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制 5.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 A.《爱弥儿》 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6.在教育的基本要素里,作为中介的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媒介 D.教育内容 7.“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8.《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体现了()的教育原则。 A.教学相长 B.综合课程 C.长善救失 D.藏息相辅 9.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A.收集资料 B.选择课题 C.提出假设 D.制订方案 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多次变化,说明了教育目的受()

A.文化传统的制约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制约 C.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 D.外国教育目的的影响 11.关于教育的起源一直是众说纷纭,其中,我国古代的朱熹所持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2.下列对于教育测量法的缺点,说法错误的是() A.编制测验难度大,费时费力 B.研究过程松散、随意,缺乏系统性 C.教育测验通常是间接测量,测量的结果往往是相对的 D.灵活性差,难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答案:B 解析:B项的描述是行动研究法的缺点。 13.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 A.可以改变人口质量 B.可以减少人口数量 C.可以调整人口结构 D.可以制约人口迁移答案:B 解析:教育有助于帮助人们树立新的社会价值观和婚育观,有助于提高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与意识,从而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14.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可分为() A.直接观察法与间接观察法 B.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C.自然情景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答案: A 解析: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可分为直接观察法与间接观察法。 15.“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答案:A 解析:略。 16.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父母教子女 B.幼猴学跳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节教育研究及其特征 导入:什么是科学研究 1.案例:视频播放镜像自我认知测试研究、守恒实验 提问:这是科学研究吗?你愿意做这样的研究吗? 2.互动:我们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与认识小学教育? 直接的感觉经验 他人的看法 专家意见 实证方法 3.分享: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 整个科学无非是对整个日常思考的提炼。研究得越深,我们会发现我们有待知道的就越多。——爱因斯坦 一、科学研究 1.内涵 (1)科学 ●日常理解:科学即正确或正确的知识(科学算命、科学发展观、这个东西做 得好“科学”)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的目的出 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知识。 (2)研究: ●日常概念:对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稍作认真的分析与思考。 ●一般概念: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 ●美国学者贝斯特和卡恩:曾经比较全面地给出了“研究”的12个特征。概 括起来,主要包括这样几个要素:目的——“研究”是一种有计划、有意图的活动;过程——为了达到目的,“研究”将是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方法——“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规范概念: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认识活动,是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技

术,对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究,以经验事实为依据,并将其上升为一般理论的过程。 (3)科学研究: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2.科学研究的特点 1)客观性:①资料来源于客观②研究过程客观③研究结果客观 2)创造性:没有创新的研究是毫无价值的 3)继承性:科学研究探求新的问题必须要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4)系统性:研究的内容、方法、程序是系统的 5)控制性:科学研究必须有严格的设计方案,严格地实施方案,科学 地定性定量分析,以使研究结果可信、有效。 二、教育研究 1.主要内涵 教育研究就是研究者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研究理论的指导下,以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或问题予以分析、解释、预测和控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活动。 ●教育研究与一般的经验总结、消息报道有区别。 经验中含有规律,经验经过反复筛选可以找到本质的规律性东西。但仅凭经验,不仅花的时间长,而且有时费了很大周折仍不能发现规律。 案例:教育研究不能“自说自话” 在一个“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的课题中,研究者指出出学困生的若干成因,其中两个是:1)学生痴迷网络而影响了学习;2)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产生厌学情绪。 对此,我们想知道,做出这样的判断的证据是什么?很遗憾,作者并没有提供证据。即使上述两个判断看起来有道理,但是我们仍然会怀疑:确实是这样吗?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可能性吗? 如果作者能在做出这两个判断之前开展一个调查,发现在他的班级、年级或学校,发现有80%的学困生都痴迷网络,有75%的学困生其父母对其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无疑,这两个数据就成为做出结论比较有力的证据。虽然这个证据还不能完全说明二者之间确实存在因果关系,但做出因果推测的可靠性大大增加了。 ●教育研究也不同于权威专断。 如亚里斯多德认为苍蝇有五条腿,(其实他碰巧抓了只丢了一条腿的苍蝇),

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

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完整版)西南大学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作业一:教育研究的基本知识

一、名词解释(30) 1.教育研究(6) 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是在教育领域中的或关于教育的科学研究,通常指应用科学的方法,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特定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解释教育本质,解决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2.定量研究(6) 也成量化研究,是运用数学,物理等手段和工具精确地描述教育事实,解释教育事实,以求发现普适性的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 3.定性研究(6) 也称质性研究,是指在尽可能自然的状态下,通过深入,细致,长期的观察,体验,调查和分析,以一种开放的研究态度,对教育现象获得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4.文献研究(6) 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查阅文献获得资料,并通过研究者的思维加工而取得研究成果。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不直接接触教育实践活动,通常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旁观者和反思者。许多研究对于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教育变革的历史分析、教育实践活动的综合反思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5.现场研究(6) 现场研究是在教育实践活动发生的现场进行的。虽然这种研究也需要作文献的考察,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但它强调研究者必须亲临教育活动的现场,通过直接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对现实存在的与教育实践活动有关的人、事、物及活动过程进行如实的记录、分析和推论。研究者直接接触教育实践活动,可以看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真实状况,体现出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一致性。这种研究最适合于了解和解决实践问题方面的课题研究。 二、简答题(50) 1.教育研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10) 一般认为,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因而它必须包括目的、过程和方法等基本要素。研究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和接受特定的训练。 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因而与研究具有同质性。但是由于人们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因而教育研究也存在着不同的界定。但是不论侧重于哪一方面,教育研究都至少包含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它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即发展教育理论或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二是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即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或问题;三是它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研究方法,促使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两种范式

■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两种范式 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两种范式:实证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与解释学(或建构主义),以及与这种两种方法论对应的量化研究(方法)和质化研究(方法)。 ■关于“科学”概念的界定 今天所说的或所使用的“科学”一概念是以17~20世纪西方的知识活动为基础而立起来的。关于“科学”概念的界定: 《不列颠百科全书》:“涉及对物质世界及其各种现象并需要无偏见的观察和系统的所有各种智力活动。一般说来,科学涉及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包括追求各种普遍真理或各种基本规律的作用[2]”。(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P137) 《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对各种定量规律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第5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P2664) 科学活动又是与理论密切相关的: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科学理论是“由人类的想象力构想出的广阔领域的系统性概念化结构,它包括关于物体和事件内在规律性的经验定律的体系;这些物体和事件可以是可观察的,也可以是假定的;由这些定律所提出结构并设计用科学的合乎理性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事物”。(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4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P720) 由此可以得知,科学是指通过理性精神和手段用以探索具体事物规律性的知识活动,它与无知和迷信相对立;理性精神与理性手段(包括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假设、推理、分析、综合、计算、实验等)彼此关联、互相依赖,而科学活动既包括质化研究,也包括量化研究,在理论形态与技术形态之间,这两种研究不存在排斥关系(吾淳.古代中国科学范型[M].北京:中华书局,2002.P4~5)。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活动以及中国有无科学史? 吾淳先生认为,古代中国的知识活动是以经验为核心,这种知识活动除了通过目标———反复(实践与观察)———归纳(总结)———修正(提高)———目标这样一个结构模式以提高技术水平、达到精湛技艺这一条重要路径外,还有另一条路径,那就是倾向或热衷于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又依赖于积累、直觉、类比、归纳、试误、修正等与经验密切相关的方法[5]P32。因此,中国古代的科学知识活动带有明显的经验(直觉)思维特征,由此推断中国思维忽视逻辑的观点较为流行。 中国逻辑中的最典型的判断形式主要不在与对事物的性质有所确定,而主要在于对因果关系等有所确定。另外,中国逻辑具有辨证思维、综合思维、注重概念内涵多样性及对应性等特征,由此可以对中国逻辑冠之为“形式更多样或更复杂的逻辑”或“非形式化的逻辑系统”。(吾淳.古代中国科学范型[M].北京:中华书局,2002.P350~35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所要追求的“理”所用的方法是归纳法,近代科学也用归纳法来追求这个“理”,但还用逻辑的方法来推演,而这种逻辑推演的方法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没有。(杨振宁.中国文化与科学[J].杨振宁、饶宗颐.中国文化与科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P13) ■什么是“实证研究”? 国内学者把“empiricalresearch”翻译成“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normativeresearch)”相对立]是指以实证主义(positivism)为理论基础的研究,有不少学者误将其等同于定量研究。在英语世界中,“empiricalresearch”的确切涵义为“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theoreticalresearch)相对应,涵义要比国内学者指称“实证研究”要宽,以…后实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的之一的“质化研究”应属于广义的实证研究之列[蒋凯.涵养科学精神:教育研究方法的省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什么是“定性研究”?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选择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教育研究的特点: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可验证性。 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自愿原则、匿名原则、原则、无害原则。 教育研究的意义: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是定量和定性的方法。 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阅读资料、筛选资料、解释资料。 研究论文可分为两大类:实证性的研究报告、理论性的学术报告。 影响研究方法选择的因素:综合与分析、归纳与演绎、因素的控制程度、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常用的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质的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相关性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容分析研究法。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多数是以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为主。 课外、校外活动的意义: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 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家庭教育的特点:教育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家庭、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统一;要理解和尊重孩子;不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 社会教育对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途径和形式: 1、社区对学生的影响; 2、各种校外机构的影响; 3、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戏剧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1、相互访问 2、建立通讯联系 3、举行家长会 4、组织家长委员会 5、举办家长学校 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互相联系 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教育研究方法1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1.什么是研究?研究的要素有哪些内容? 一般认为“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 它主要包括如下要素: (1).目的:研究是一种有计划、有意识的活动。它通常以发现事物的规律性、解决新问题或改进某种实际情景为目的。 (2).过程:为了达到目的,研究将是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它有一套严格而系统的操作原则和程序。研究步骤有: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 (3).方法: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以自己的尺度调节着整个活动的进行,它的正确选择与使用是研究成败的关键。2.什么是教育研究? 综合研究的三个要素——目的、过程、方法——来界定:教育研究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可信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3.什么是方法?什么是教育研究方法? (1)方法是作为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2)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4.以研究目的、功能、作用为标准,教育研究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按照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类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发展研究 评价研究 预测研究 5.怎样理解基础研究? (1).基础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描述、 解释某些现象和过程以及它们的活动机制与内在规律。 基础研究将对研究领域具有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 (2).现有研究成果认为,基础研究大体可分为形成系统知 识的研究、学习的研究、训练迁移的研究。 (3).基础研究一般与直接的应用无关。 6.怎样理解应用研究? (1).应用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它是对基础性研究的成果作进一步的验证,就所关注的某一实际问题,从大量的案例中寻求概率性的必然结论。(2).应用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3).应用研究更加关注效果,如某种方法比另一种方法更有效吗。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分是相对的,常常互为补充。基础研究提供解决教育问题的理论,应用研究提供事实材料去支持和完善理论,或者促进新理论的产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论 转引

[收稿日期] 2006-09-12 [作者简介] 王洪才(1966-),男,河北省永年县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05JJD880068)。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论 王洪才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厦门 361005) [摘要] 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始终是教育学研究的最基础和最前沿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育学的科学地位并影响到教育学的进展方向。目前人们在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探讨上存在着严重分歧,典型表现在人们对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缺乏共识,而且也没有一个系统的明晰的分 类标准,特别是对各种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缺乏明晰的阐释,这阻碍了教育研究的深入和教育学的进展。通过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及其哲学基础的探讨,我们认为教育研究应有思辨、批判、行动及实证四种基本方法范式。 [关键词] 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范式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0209(2006)06-0021-07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标准和规范意义 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是教育学研究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因为它关系到对教育研究的科学性的证明,进而关系到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和发展前途,因而也是教育学的最前沿的课题之一。坦白地讲,教育研究在这方面的突破并不大。目前教育研究的方法论论述主要依赖于其他学科的资源,并且主要从哲学角度来论述教育学研究的独立性,这使得教育学面临着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但要使教育学真正摆脱尴尬的境地,仍然需要从方法论方面进行突破。因而它又变成了一个最具前沿性的课题。但要谈论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首先要从“什么是研究方法”谈起,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者叶澜指出,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1](P1-12) 。那么,什么是研究方法呢?简言之,研究方法 就是我们在探究世界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的总称。通常人们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或学科不同来区分研究方法。那么,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探讨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总称,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探讨高等教育过程中所 采用的方式方法总称。 一般而言,人们在论述某一研究领域或某一学科的研究方法时都对“方法”有一个隐含的限定,即所谈论的方法专指“科学的”或“正确的”方法。也就是说,人们所探讨的方法具有理想性和规范性,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排他性”。如此,“方法”也具有“标准”和“规范”的意味。而关于这些规范和标准的理论依据就是方法论。所以任何一项自称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为自己提供方法论的说明,否则它的科学性质将面临严重质疑。而且作为一门学问的教育研究方法,当然不能只是罗列一些现象,告诉人们教育研究方法包含些什么等“是什么”的问题,还必须向人们讲解究竟“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因此探讨教育研究方法,必须包含方法论部分,方法论为“规范”和“标准”提供依据。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经验和心得,这些都构成了个人独特的研究方法,但很难说得上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因为“个人的”研究方法往往不具有普遍性,很难被别人认同,或者说往往自己认为是有效的方法别人却很难应用,而且即使应用,也未必有实际效果,因此这些“方法”只能 2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总第198期)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21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严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周密的组织,合理的程序和步骤,构成一个规范科学的探索活动系统。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是教育科学研究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它是教育科学研究规律的反映和教育科学研究实践经验的慨括。 一、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教育科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这是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所决定的。实施这一原则要求是: (一)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内容要符合教育的目的的要求。科研当中不能提出与国家教育要求相矛盾的要求、作业或其它问题。 (二)教育研究的方式方法、实施过程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在选择研究方法和程 序时不能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要符合道德要求,要考虑所用的方法对学生的身心是否会产生不良影响。 总之,教育科研要把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把教育性原则贯彻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二、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当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以客观实际为准绳,根据客观 事实的本来面目加以考察,排除一切主观偏见。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一)坚持客观的态度。研究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作风。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要客观。(二)一切以客观真实的事实为依据。资料必须真实可靠,严格的查证核实。 (三)全面的收集资料。教育现象和问题具有复杂性,因此,要全面、细致地收集资料,防止以偏盖全。 (四)研究的过程和结论要客观、科学。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去研究客观现 实。就是说从课题的选择到材料的分析,从方法手段到研究的组织都必须客观科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果。 同时研究的结论必须经过证实或实践检验,保证其客观性、科学性。 三、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指导科研活动。科学研究必须注重事物之间的联 系,要有整体系统的观点。要考虑教育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分析家庭环境、系统环境的影响。还要重视总体的系统研究,全面地探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我们还应当看到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系统的研究探索活动。因而,科学研究要有明确的目的,

教育研究方法剖析

作业1 第一章 简答题 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答: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月联系,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与技术不同.技术是"为了同一母的而共同协作所形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技术的根本职能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和作用,即在于设计和制定用于生产通讯.科研及生活等方面的工具和手段,它着重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实际任务,而科学是系统知识理论,是发现,目前早已有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规律,科学提供它用理论而即使则是创造发明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之手段或规则,是将理论变 成现实. 2.简述科学的特点. 答:科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客观性②实践性③理论性④逻辑系统性⑤真理性⑥发展能够性 3.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 答:科学研究的特点:①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 ②具有自觉性的继承性与创造性. ③具有极强的探索性. 4.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 答:科学研究的类型: ①探究性研究②叙述性研究③因果性研究 5.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答: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①准备阶段②研究设计的发展阶段③搜集资料阶段④整理分析阶段 6.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 答:①按它用方法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 ②按科学研究阶段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划分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方法. ③按研究方法的性质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 第二章

简答题 1.简单叙述科研问题提出的一般途径. 答:①一般只有通过对人类教育行为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提出研究的问题,确定科学研究的起点②寻求何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各种行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③探究经验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④揭示已有理论的逻辑矛盾⑤受文献资料的启发,广泛地查阅文献,发现研究问题⑥与各行各界学者的交流⑦社会实际问题的探讨⑧交叉学科所产生的空白区. 2.简述叙述科研问题的一般分类. ①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 ②有意义问题与无意义问题 ③常规问题与突破常规问题 ④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 3.简单叙述确定研究问题时的原则. ①价值性原则,即问题是否在理论与使用上有价值 ②科学性原则,即问题是否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③可行性原则,即是否具备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人力,物力,理论准备等 4.说出多元智慧的八种智能. 答:①语文智能②逻辑一数学智能③空间智能④肢体一动觉智能⑤音乐智能⑥人际智能⑦内省智能⑧自然观察智能 第三章 简答题 1.研究时机的工作内容 答:①取样时机②工具设计③分析设计④策略设计 2.列出4种随机取样方法 ①简单随机取样法 ②分层随机取样法 ③等距随机取样法 ④整群随机取样法 3.简述建党随机取样法. 答:简单随机取样法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作为样本.它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对象有同等的被抽噎到的可能性.并要求个体一件都相互独立.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袁振国主译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 一、研究的经验本质 二、研究的系统过程 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 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 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 三、一般研究方法 第三节理论的作用 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收集资料 三、分析 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 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 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 第三章查阅文献 第一节文献检索

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 一、信息来源 二、图书馆 三、期刊文献 四、索引和摘要 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 六、元分析报告 七、《教育研究评论》 八、论文 九、辞书 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 一、摘要或小结 二、组织信息 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 一、批判性阅读 二、写综述 三、参考文献 四、准备文献目录 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 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问题的确定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研究的意义

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 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 一、摘要 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 三、附录 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 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 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 一、绪论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结果 五、结论、建议和启示 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 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 一、提出的审稿意见 二、发表标准 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 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

教育科研的原则

教育科研的原则 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就是开展教育科研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不能盲目的为研究而研究。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所开展的研究活动自觉纳入我国四化建设实践的轨道。 2、要把推进改革开放,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进而高速度、高质量地造就四化建设人材为基本宗旨,紧密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在教育科研活动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以客观实际为准绳,排除一切主观偏见。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要真实。研究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否则一切研究过程和结果均毫无意义。为此,在调查提取材料的时候必须实事求是,是运用材料的时候必须经过严格查证核实。 2、要全面。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的各种属性间也是相互依存的。在把握研究对象的属性特征时,一定要注意全面性,防止以偏概全。 3、要细致。各种研究对象都既有其质的区分,又有其量的界限。对客观世界的调查与研究,都必须深入细致,不仅明确其区分,还要

掌握其量的界限。 三、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就是要求教育科研活动从课题的选定到成果的提取,从方法手段到态度作风,都必须科学,不能蛮干,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研究课题要科学。课题本身是否科学,这是个牵动全局的问题,如果课题本身缺乏科学性,研究价值不高,在研究过程中付出再大的努力,也不会有更大的意义。所以,选题一定要慎重,要经过科学分析和论证。 2、研究过程、方法、手段要科学。科学研究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只有科学地组织研究过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才能顺利地取得理想的科学成果。在实现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科学化过程中,关键的问题在于充分发挥创造性,不要企图从什么典籍中一下拿到一个妙方,而要把主要精力花到“创造自己的东西”上。 3、成果要科学。教育是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教育制约因素的复杂性,导致了获得科研成果的艰巨性。对已获得成果必须经过反复查实论证或实践检验,以确保其科学性。 4、态度要科学。教育科研工作者必须保持严肃的科研态度,这是保证成果科学性的前提。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第一和最基本的原理。

教育研究方法 期末试题题库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试题题库 第一章总论 一、判断 1.定性研究主张在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下展开研究活动,需要研究者预先对实验环境进行控制与安排。【】2.定性研究主张研究者应积极与被研究者交往。【】3.定性研究强调制定详尽、完备、周密的研究设计。【】4.教育研究形成独立学科是在20世纪。【】5.实验研究方法根据控制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实验室观察与自然观察。【】6.教育研究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意义是能够用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7.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教育研究多样化时期。【】 二、单选 1.行动研究要求在具体的教育研究情境中展开,这体现了教育研究的【】A.真实性B.创新性C.生态性D.反思性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测验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时研究的问题,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比较研究B.描述研究C.实验研究D.历史研究 3.注重教育理论工作者、实验工作者和教育行政领导的精诚合作的研究是【】A.叙事研究B.比较研究C.技术研究D.行动研究 4.以下哪个不属于教育研究的原则【】A.客观性原则B.继承性原则C.创新性原则D.实践性原则5.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理论服务还是为实践服务,可以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 究、行动研究、应用研究和【】A.事实研究B.历史研究C.比较研究D.描述研究

6.在自然环境中,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对事物的看法,从中提取出研究假设,并对假设进行检验的调查方法是【】A.定量研究B.叙事研究C.比较研究D.定性研究 7.研究者实现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订假设的研究方法是【】A.定量研究B.叙事研究C.比较研究D.定性研究 8.依据早先在X时间内所获取的信息,对某一现象将在Y时间内发生作出预测的知识叫做【】A.描述性知识B.预测性知识C.改进性知识D.推测性知识9.能有效促进个体发展,有效提升和改进教育教学效果的知识是指【】A.描述性知识B.预测性知识C.改进性知识D.推测性知识10.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的突出问题和发展需要为研究课题,通过规范化的研究程序的出研究成果,改进学校工作的研究活动叫做【】A.行动研究B.校本研究C.叙事研究D.比较研究11.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动及其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的研究方法叫做【】A.行动研究B.校本研究C.叙事研究D.比较研究12.通过对教师生活故事的描述和分析,揭示内隐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和观念,使人们从故事中体验、思考和理解教育的本质与价值的研究是指【】A.行动研究B.校本研究C.叙事研究D.比较研究13.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是教育研究工作的保证,其中关系到研究目的能否真正实现的是【】A.客观性原则B.继承性原则C.创新性原则D.实践性原则14.教育研究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意义是【】A.是发展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 B.有助于教育知识的拓展 C.能够用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 D.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15.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论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Teaching Outline Qualitative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eacher:Chang Ching Hsun

Qulitative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Content 壹、教學目標 ................................................................................. 错误!未定义书签。貳、核心能力與能力指標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參、實施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肆、評量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伍、研討主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ContentA:兼融方法論與研究法的主要架構(基礎知識)错误!未定义书签。 ContentB:以「質的資料蒐集與分析」為主要架構 ....... 错误!未定义书签。Bibliography................................................................................. 错误!未定义书签。Teaching Schedule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