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眩晕症的临床体会

针灸治疗眩晕症的临床体会
针灸治疗眩晕症的临床体会

针灸治疗眩晕症的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眩晕的针灸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

年3月收治的眩晕患者30例针灸治疗方法效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患者经

治疗24h内症状完全消失5例,72h内症状完全消失13例,7天内症状完全消失

8例,10天内症状有显著改善4例。结论:针灸治疗眩晕,能改善脑动脉的供血

状况,缓解脑血管痉挛,使脑缺血情况得以改善。

【关键词】针灸治疗;眩晕;中医辩证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5-0016-02

眩晕是指以头晕眼花为主证的一种疾病。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

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本病的发生,

属于虚者居多,如阴虚则易肝风内动,血少则脑失所养,精亏则髓海不足,均易

导致眩晕[1]。针刺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中间产物对前庭神经的刺激,

缓解了耳膜血管的痉挛,使耳蜗的供血加强,从而使耳源性眩晕得以治疗。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眩晕患者30例针灸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眩晕患者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9~78岁,平均63岁;病史:高血压23例,低血压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胀时作、口苦、腰酸;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

1.2 方法

1.2.1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

面时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或脉弦细数。平肝

潜阳,滋养肝肾。取穴风池,肝俞,肾俞,三阴交,太冲,侠溪。随症加减,阴

虚甚者加京门、太溪。刺灸方法,太溪、三阴交、肾俞、肝俞、京门施补法;太冲、风池、侠溪、风池施泻法。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输穴,肾俞、京门为肾之俞

募穴,相伍为用,滋肾补水涵木;三阴交具益阴补肾、调和精血之功效;肝俞、

太冲平肝潜阳,降逆止眩;风池、侠溪泻胆火而潜阳止眩,诸穴配合,滋水涵木,平肝潜阳[2]。

1.2.2气血亏虚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咣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补益气血,健运脾胃。取穴

百会,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随症加减,心悸失眠甚者加心俞、肝俞。

刺灸方法,诸穴均用补法。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针睥俞配合三阴交

及胃经之合穴足三里,有培补脾土、强气血之源之意;关元为益气强身之要穴;

百会为诸阳之会,针之有调神、升发阳气之作用;心主血咏,肝藏血,针心俞、

肝俞可使气血运行调达,补益脑海。

1.2.3肾精不足头晕眼花,耳鸣,精神萎靡,健忘,腰膝酸软,性欲减退。

舌体瘦小,舌质淡红,脉沉细或细弱[3]。壮腰补肾,填精补髓。取穴肾俞,太溪,绝骨,睥俞,足三里,命门,百会;随症加减,偏阴虚而心悸失眠者加神门;偏

阳虚下肢浮肿者加复溜。刺灸方法诸穴均用补法。肾俞、太溪分别为足少阴肾经

之背俞穴和原穴,绝骨为髓之会穴,命门属督脉,功专补肾,四穴合用有益精补

髓之功;脾俞、足三里主健运,配于方中,寓补后天济先天之意。复溜温肾利水

消肿,百会健脑安神定眩,神门调养心神。

中医治疗眩晕症

中医治疗眩晕症 无痰不作眩 饮食失节,过食肥甘,会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蒙蔽清阳,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重昏蒙,胸闷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治疗此症应以化湿祛痰为主。 方药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取半夏1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橘红10克,天麻10克,牡蛎30克,泽泻15克,竹茹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无风不作眩 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苦,面色红赤,血压偏高等。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治疗此症应以平肝熄风为主。 方药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取杭芍15克,玄参15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代赭石15克,龟板1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夜交藤15克,牛膝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无虚不作眩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思虑劳倦或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或因脾胃素虚,皆能导致气血不足,气虚清阳不升,血虚使脑失濡养,发为眩晕。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房劳过度,或有遗精滑泄之疾,或年老体衰,肾精耗伤,脑髓不足,也为眩晕之因。气血亏虚型眩晕者,动则加剧,劳则即发,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无华,心慌气短,食少身倦。治疗此症应以补益心脾,培补气血为主。 方药可用归脾汤:取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神15克,当归15克,炒酸枣仁15克,远志10克,龙眼肉15克,木香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若肾精耗伤引致的眩晕,可伴有腰膝酸软,神疲健忘,遗精耳鸣,记忆减退等。方药可用补肾定眩汤:取枸杞子30克,菊花15克,熟地15克,山药30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5克,肉苁蓉20克,山萸肉15克,杜仲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吴茱萸汤,党参20g、吴茱萸10g、法夏15g、生姜30g、甘草6g 治眩晕症(痰浊中阻)秘方

眩晕辨证论治分型

眩晕 1.风痰上扰 症状:眩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胸闷、恶心而时吐痰涎,少食而多思睡,舌胖苔浊腻或厚腻而润,脉滑或弦滑或脉濡缓。 辩证分析:头晕伴摇晃漂浮感,风性主动,故为风象,脾胃不健则生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则头晕,浊阴不降故头重如裹,痰浊中阻,气机不畅故胸闷恶心,脾胃不健故少食,痰浊蒙蔽清窍故思睡。舌质淡红,苔润腻,脉弦滑,均为痰浊中阻之象。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制半夏10g 白术12g 天麻10g 茯苓15g 生姜3g 橘红6g 大枣2枚 2.阴虚阳亢 症状:头晕目涩,心烦失眠,多梦,面赤颧红,耳鸣,盗汗,五心烦热,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细弦。 辩证分析:阴虚则阳亢,肝阳上亢,上冒清空故头晕耳鸣,阳升则面赤颧红,阴虚则内热,故五心烦热盗汗,内热扰动心神故心烦失眠多梦,阴虚则津亏,故目涩口干。舌红少苔,脉细弦数为阴虚阳亢之象。 治法: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30 g代赭石30g先煎生龙骨10g先煎生牡蛎15g先煎生龟板15g先煎生白芍15g 元参15g 天冬15g 川楝子6g 生麦芽6g 茵陈6g 甘草5g- 3.肝火上炎 症状:头晕胀痛,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辩证分析:肝阳化火,火性炎上,上扰清空则眩晕,头痛且胀,火现于面则面红目赤,火化味为苦,故口苦,肝火扰动心神故少寐多梦,肝在志为怒,肝气实则怒,故易怒,舌红苔黄脉弦为肝火上炎之象。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 钩藤12g 石决明18g 川牛膝12g 益母草10g 黄芩10g 栀子10g 杜仲10g 桑寄生10g 夜交藤10g 茯神10g 4.气血亏虚 症状:头晕目眩,劳累则甚,气短声低,神疲懒言,面色晄白,唇甲苍白,心悸少寐,纳少体倦,舌淡胖嫩,边有齿印,苔少或薄,脉细或虚弱。 辩证分析: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故头晕且遇劳加重,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虚则面色晄白,唇甲不华,血不养心,心神不明故心悸少寐,气虚则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淡胖嫩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象。 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方药:八珍汤加减。人参(或党参)6g 黄芪10g 当归10g 炒白术10g 茯苓10g 川芎6g 熟地黄15g 生白芍10g 肉桂3g 枸杞子10g 怀牛膝6g 炙甘草6g 5.肾精不足 症状:头晕而空,精神萎靡,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齿摇耳鸣,或有遗精滑泄,发枯脱落,颧红形瘦,咽干,舌嫩红,苔少或光剥,脉细数。 辩证分析: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脑为髓海,肾精亏则髓海不足,上下俱虚,故头晕而空,脑为元神之府,髓海空虚则精神萎靡,失眠健忘。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膝酸软,肾开窍于耳故耳鸣,偏阴虚则形瘦咽干,偏阳虚则形寒肢冷,舌嫩红脉细为肾虚之象。 治法:补肾填精,充养脑髓。 方药:河车大造丸加减。紫河车15g 龟甲30g 黄柏15g 杜仲12g 怀牛膝15g 天冬15g 生地30g 麦冬15g 党参15g 茯苓15g 6.痰瘀阻窍 症状:眩晕而头重昏蒙,神疲气短,伴胸闷恶心,肢体麻木或刺痛,唇甲紫绀,肌肤甲错或皮肤如蚁行状,或头痛,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滑或涩。 辩证分析:饮食伤脾,脾失健运则湿聚生痰,痰阻则气滞,气滞则血瘀,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加之瘀血阻窍故头晕,头重昏蒙。痰浊中阻,气机不利故胸闷恶心,唇甲紫绀,肌肤甲错为血瘀之征,舌有瘀斑脉滑为痰瘀阻窍之象。 治法:活血化痰,通络开窍。 方药:涤痰汤和通窍活血汤。胆南星10g 枳壳10g 茯苓15g 川连6g 水蛭10g 陈皮10g 石菖蒲10g 竹茹10g 红花30g 丹参30g 麝香0.25g(冲服,或白芷10~15克代)石决明25g 赤芍15g 桃仁15g 川芎10g 菊花10g 牛膝10g 葱3根姜3片大枣3枚

眩晕治疗中常用药物

眩晕治疗中常用药物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第二节??眩晕治疗中常用药物 一、前庭抑制剂表4-2改善眩晕症状的常见药物 药品名??常用剂量(PO)??镇静效应??其他给药途径 茶苯海明苯海拉明美其敏异丙嗪东莨菪碱麻黄素??25~50m g q6h 25~50m g q6h 12.5~25m g q8~12h 25m g q6h 0.3-0.5m g(经皮)25m g q6h??++ ++ + ++ + _??r e c t a l,i m,i v i m,i v r e c t a l,i m,i v p o,s c,i v i m 1.抗组胺类药物该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H受体,抑制前庭神经元及脑干呕吐中枢,具有抗眩晕和止吐疗效,同时可以协同抗胆碱药物中枢效应。副作用主要是镇静,服药期间应避免机械操作。有时也可出现类似抗胆碱药物的口干、视物模糊等副作用。2.抗胆碱类药物该类药物可以通过中枢抗胆碱作用抑制前庭系统活动,减轻眩晕症状。副作用主要是副交感阻滞,出现口干、视物模糊、心悸等。对于老年人,应谨慎应用,防止精神症状以及尿储留的发生。3.吩噻嗪类药物

该类药物最主要效应为止吐。如氯丙嗪等有强效止吐作用,但对眩晕疗效甚微。副作用主要是嗜睡、体位性低血压及锥体外系副作用。 4.安定类药物 安定类药物如地西泮、罗拉西泮等可缓解患者急性发作期焦虑、恐惧情绪,并有协同的抗眩晕效果。羟嗪作为兼有抗组胺和止吐作用的安定类药物,推荐剂量为25~50mgt id。 二、血管扩张剂和改善脑功能药物 该类药物主要通过改善内耳和(或)脑组织的血供来缓解眩晕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倍他司丁、氟桂利嗪、尼莫地平、银杏叶制剂等。 倍他司丁(β-Histine),为组胺衍生物。有强烈血管扩张作用,改善脑、小脑、脑干和内耳微循环,增加脑内血流量;可调整内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内耳淋巴液的循环,消除内耳水肿;可抑制组胺释放,产生抗过敏作用。控制内耳性眩晕效果较好。 盐酸氟桂利嗪:选择性Ca2+通道阻滞剂,可阻滞在缺氧条件下Ca2+跨膜进入细胞内;可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膜迷路积水,增加耳蜗内辐射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内耳微循环。对中枢及周围性眩晕均有效,10mg(65岁以下),5mg(65岁以上),qn,应在控制症状后及时停药,初次疗程常小于2个月。治疗慢性眩晕症1个月或急性眩晕症2个月后,症状仍未见改善,则应停药。 第三节眩晕治疗概述 一急性期治疗 (一)急性期的一般治疗 ⑴注意防止摔倒、跌伤。 ⑵安静休息,择最适体位,避声光刺激。 ⑶低盐饮食。 ⑷可低流量吸氧。 ⑸适量控制水和盐的摄入,以减轻内耳迷路水肿。 (二)急性期药物对症治疗 ⑴扩血管:山莨菪碱、阿托品、倍他司丁。 ⑵镇静:可早期适量应用(前3天),如鲁米那、非那根。 ⑶止吐:胃复安、吗丁啉。 ⑷脱水:早期限制进水量,可临时应用甘露醇125~250m l。 ⑸有焦虑和抑郁等症状的患者行心理治疗,需要时予药物治疗。

针灸歌赋汇总

杂病穴法歌 杂病随症撰杂穴,仍兼原合与八法,经络原会别论详,脏腑俞募当谨始,根结标本理玄微,四关三部识其处。伤寒一日刺风府,阴阳分经次第取。(伤寒一日太阳风府,二日阳明之荥,三日少阳之俞,四日太阴之井,五日少阴之俞,六日厥阴之经。在表刺三阳经穴,在里刺三阴经穴,六日过经未汗,刺期门、三里,古法也。惟阴症灸关元穴为妙。)汗吐下法非有他,合谷内关阴交杵。(汗,针合谷入二分,行九九数,搓数十次,男左搓,女右搓,得汗行泻法,汗止身温出针。如汗不止,针阴市,补合谷。吐,针内关入三分,先补六次,泻三次,行子午捣臼法三次,提气上行,又推战一次,病人多呼几次,即吐;如吐不止,补九阳数,调匀呼吸,三十六度,吐止,徐出针,急扪穴;吐不止,补足三里。下,针三阴交入三分,男左女右,以针盘旋,右转六阴数毕,用口鼻闭气,吞鼓腹中,将泻插一下,其人即泄,鼻吸手泻三十六遍,方开口鼻之气,插针即泄;如泄不止,针合谷,升九阳数。凡汗、吐、下,仍分阴阳补泻,就流注穴行之尤妙。)一切风寒暑湿邪,头疼发热外关起。头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为之主,偏正头疼左右针,(左痛疼针右),列缺、太渊不用补,头风目眩项捩强,申脉、金门、手三里。赤眼迎香出血奇,临泣、太冲、合谷侣,(眼肿血烂,泻足临泣)耳聋临泣(补足)与金门,合谷(俱泻)针后听人语。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俱泻)随手取。口噤喎斜流涎多,地仓、颊车仍可举。口舌生疮舌下窍,三棱刺血非粗卤(舌下两边紫筋)。舌裂出血寻内关,太冲、阴交走上部,舌上生胎合谷当,手三里治舌风舞。牙风面肿颊车神,合谷(泻)(足)临泣泻不数。二陵、二蹻与二交,头项手足互相与。两井、两商、二三閒,手上诸风得其所,手指连肩相引疼,合谷、太冲能救苦。手三里治肩连脐,脊间心后称中渚。冷嗽只宜补合谷,三阴交泻即时住。霍乱中脘可入深,三里、内庭泻几许。心痛番胃刺劳宫(热),寒者少泽细手指(补)。心痛手战少海求,若要除根阴市睹。太渊、列缺穴相连,能祛气痛刺两乳。胁痛只须阳陵泉,腹痛公孙、内关尔。疟疾《素问》分各经,危氏刺指舌红紫。(足太阳疟,先寒后热,汗出不已,刺金门。足少阳疟,寒热心惕,汗多,刺侠溪。足阳明疟,寒久乃热,汗出喜见火光,刺冲阳。足太阴疟,寒热善呕,呕已乃衰,刺公孙。足少阴疟,呕吐甚,欲闭户,刺大钟。足厥阴疟,少腹满,小便不利,刺太冲。心疟刺神门,肝疟中封,脾疟商丘,肺疟列缺,肾疟太溪,

眩晕症

眩晕症 百科名片 眩晕症(Vertigo),发作时的特征是常常会感到天旋地转的晕,甚至恶心、呕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要注意的一点是,眩晕症通常反映出前庭部位的病变,它是一种症状,并不是一个疾病。主要分为两种即: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 目录[隐藏]

眩晕症。另外一种说法是,中耳长出一条小通路达到内耳,影响左右两边的压力差,造成眩晕症。 2.梅尼尔氏症(Meniere’s disease): 至今仍是一个充满迷样般的疾病,由解剖学的证据已知梅尼尔氏症的主要病变在于,不明原因的内淋巴局部水肿,听神经及半规管细胞被破坏。病人会感到耳鸣、耳朵胀痛、听力丧失、眼球振颤。发作呈现阵发性,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而后逐渐缓解。尔后的数个月内不定时的发作,每发作一次,听力就丧失一些,最后可以完全耳聋。 3.急性迷路炎(Acute labyrinthitis): 急性迷路炎常与病毒感染有关,这样的情形通常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再来就是缓慢出现的晕眩,大约再过三天后出现最严重的晕眩,之后大约三到六周的时间会慢慢复原。 4.耳毒性物质或药物(Ototoxins): 某些常见的抗生素药物,因病人体质关系,使用后就会造成暂时性听力丧失,眩晕症也是其中一个症状,通常停药后可以恢复。 5.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 这是第八对脑神经的良性肿瘤,脑部的肿瘤不管组织学上是良性或恶性,只要会压迫到重要的神经造成神经学症状就是不好的肿瘤。刚才提过,前庭部位的神经网路相当复杂而重要,因此,压迫听神经,就会造成听力丧失,压迫前庭,就会造成眩晕症,压迫小脑,就会有平衡感失调的症状,如果侵犯小脑与桥脑交界(cerebellopontile (C -P) angle),许多脑干的症状就会出现。一般来说,肿瘤性疾病所造成的症状会随着时间越来越严重,开刀的困难度也越高。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所造成的后遗症越小。可惜的是,通常病人等到有症状的时候,肿瘤多半已经很大了。 二、中枢神经疾病 1.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 这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渐进性去髓鞘的可怕疾病,若影响到前庭神经,就会造成眩晕症,此外,也会影响许多脑干部位神经的病变及相关症状,视神经的病变相当常见。起初疾病发作后会缓解,但是往后每发作一次,病人的状况就越差,缓解也不会回到原来的状况,病程呈现阶梯式下降的曲线。 2.椎底动脉循环障碍(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 这种类型的眩晕症是因为脑部血管循环障碍所造成,所以发作的时候,偶尔会伴随着类似中风的相关症状,例如语言障碍、视觉障碍、感觉神经麻痹、肢体无力或麻痹等等。若症状在一天内缓解,称为阵发性缺血性脑中风(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 IA)。若症状轻微,数分钟缓解,只能下椎底动脉循环障碍的诊断。 3.中枢神经药物(Central acting agents) 许多中枢神经抑制的药物,过量服用就会导致眩晕症。适当的药物浓度监测是必要的。其他和眩晕症很类似的昏厥、头晕、头痛等等症状在医学上都有很严格的定义,一般人常常在求诊的时候,混用这些症状。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

眩晕简介 病因 眩晕的病因 由眼动、前庭、本体感觉等系统传人外物及自身的动静态方向信息,经中枢神经相应部位整合协调处理后,而达到视线稳定、姿态及空间方位感正常的平衡状态。如其结构或功能受损,则可导致眩晕。 (一)前庭源性疾病 (1)外周性:多由耳部疾病引起,如中耳炎、迷路炎、梅尼埃病等,又称耳源性眩晕。 (2)中枢性:为前庭中枢段结构病损所致,如脑干、小脑部位的炎症、肿瘤、血管病、颈椎病为老年人眩晕常见病因。 (二)非前庭性疾病 (1)眼源性疾病:急性眼肌麻痹、青光眼、屈光不正、Cogan综合征等。 (2)本体感觉系统疾病:各种原因所致脊髓背索病损及多发性神经炎等。 (3)其他:躯体各系统病损影响其相关功能亦可表现头昏。因多无旋转感受而称非典型眩晕。 常见疾病: (一)听神经瘤 第Ⅷ对脑神经的这种肿瘤可以导致轻度的、间断的眩晕和单侧的感觉神经听力丧失。其他的表现包括耳鸣,枕骨下疼痛以及脑神经受压所致偏瘫。 (二)良性体位性眩晕 这种疾病是由于半规管中碎片引起的眩晕,随着头部运动持续几分钟。这种类型的眩晕通

常是可以通过控制体位来治疗的。 (三)脑干局部缺血 这种疾病可以产生一种突然的、严重的眩晕,可以是间断的和持续存在的。伴随临床表现包括共济失调、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眼球震颤、眼球向一侧运动障碍。轻偏瘫和感觉障碍也可能出现。 (四)头部创伤 头部外伤后可以出现持续性的眩晕,常伴随有本能的或是体位性的眼球震颤,如果颞骨骨折,可出现听力丧失,伴随症状和体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水平下降,行为改变、复视,视物模糊、癫痫发作、运动或感觉降低,随着病情的发展,颅内压增高也是可能出现的。 (五)带状疱疹 第Ⅷ对脑神经感染可以突然出现眩晕,伴随面部麻痹、疱疹侵犯耳道可以出现感染侧听力丧失。 (六)迷路炎 内耳感染也可以出现严重的眩晕。眩晕可以持续几天,也可能是几个月或者几年。伴随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进展性的听力丧失和眼球震颤。 (七)梅尼埃病 这种疾病因迷路功能障碍引起突发性的眩晕,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甚至数天。不可预料的周期性发作的严重眩晕和不稳定步态可使患者摔倒。疾病发作时,任何头部和眼部的突然运动均可引起恶心、呕吐。 (八)晕动病 本病由节律性、移动性运动所引起的以晕厥、恶心、呕吐和头痛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九)多发性硬化症

中医治疗眩晕症出现的成果

中医治疗眩晕症出现的成果 1、眩晕的发生与人的脏腑有关。观察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脾阳不振运化失司;肝阳上亢诸风掉眩;清浊升降失调,聚湿痰积必眩晕。 2、眩晕症的病人都是虚证,但不可乱补、眩晕症的病人都是虚证,虚者补之,绝对正确。 但不可乱补。怎样补?在用药方面要具体分析,临床观察有的补药服了很好,有的服后反而不好,足以证明药物的选择是很重要的。正确的补法是靠准确的选药,选药是根据药的药性进行。 3、治疗以辨病为主。明确是哪种眩晕病、属于哪种类型眩晕。眩晕症有多种,先确定是哪种眩晕。已确定是美尼尔氏综合症,分辨是眩晕症中的哪种类型。根据症状表现,提出分型,对眩晕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经药引经药(药引子): 美尼尔氏综合症的主要病所,重要部位体积小到毫米,而且在颞骨内、靠内耳,目前世界范围内,所用的药,穿透不到病所,如何使药物能达到病所。就要选择理想的引经药,通过引经药,将有效治疗眩晕的药引达到病所,就能发挥治疗眩晕的作用,中药能够办到此种特效功能。 5、美尼尔氏综合症分为八种类型。从古至今没有人将美尼尔氏综合症分型。我根据症状表现,对美尼尔氏综合症进行了分型,70 年代正式提出分型,分型对诊断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6、系列‘眩晕尼尔康 '研究成功。运用中医的理论,依据祖传秘方,运用中医的理论,研究出科学的配方,配制成中药有效的,系列‘眩晕尼尔康 '。有效的运用中药中的引经药(药引子),选择了具有穿透性机能很好的引经药,将有效的中药引达到病所内。使其迷路的压力降低、淋巴循环通畅,从根本上发挥治疗眩晕症美尼尔氏综合症等多种眩晕症的作用。 巩固时期的治疗服“眩晕尼尔康”或“眩晕尼尔康加强”具有抗复发作用,使淋巴成份恢复正常,有效的防止复发。

中医古籍大全:(百家针灸歌赋)

香港迪士尼樂園最新「動畫藝術廊」啟發創意及想像力 賓客從幕後角度投入迪士尼今昔故事世界的起源 (2008年9月1日― 香港訊)香港迪士尼樂園隆重呈獻最新遊樂設施「動畫藝術廊」,讓大小賓客一同投入迪士尼動畫世界中,激發無限創意與想像空間。 一直以來,迪士尼與彼思的動畫人物和故事為全世界各地的男女老幼帶來歡樂。從最早期的米奇老鼠及一眾好友,至近年的《超人特工隊》成員等;賓客都可以在「動畫藝術廊」,了解他們最喜愛的迪士尼角色的誕生過程。 「動畫藝術廊」的焦點,是一個巨型的「反斗奇兵幻影箱」,這個全港獨一無二的設施,以嶄新的方式,把動畫製作概念於三維空間中呈現賓客眼前。 香港迪士尼樂園市務副總裁李嘉麗表示:「華特迪士尼公司憑著創作經典動人故事的超卓能力,令世世代代的小朋友獲得啟迪,發揮創意思維。『動畫藝術廊』展現了迪士尼動畫歷史的中心理念,透過將畫作的草稿和設計圖結合在一起,創作出無數受賓客愛戴的迪士尼朋友、故事、電影及娛樂項目。」 「反斗奇兵幻影箱」將《反斗奇兵》及《反斗奇兵續集》內角色的立體模型,裝設於圓盤上。當圓盤高速轉動時,閃光燈會亮起,從而就能產生連環動作;憑如此簡單裝置,就可以幻化出連綿的動態影像和奇妙的視覺效果。 李嘉麗續道:「當『反斗奇兵幻影箱』轉動的一剎那,靜態的模型彷彿被賦予生命,在賓客眼前躍動,令人眼界大開。這個極富娛樂性的設施,正好體現了當年華特迪士尼所指的『動畫解釋了人類所能想像出來的一切』。」 賓客甫踏進「動畫藝術廊」,舉目皆是1920年代末至今的概念原稿。賓客可在此加深認識迪士尼動畫的創作過程─即是全球迪士尼主題樂園大部份遊樂及娛樂設施的靈感泉源。 「動畫藝術廊」除了展出有關動畫的重要元素,如立體模型、故事發展草圖、背景彩圖外,亦展示了不同年代的動畫創作,包括米奇與好友們;以《雪姑七友》及《睡公主》為代表的動畫黃金時代;以《小魚以》及《阿拉丁》為代表的動畫文藝復興時代,及以《反斗奇兵》及《五星級大鼠》為代表的動畫新世代;賓客將會看到他們心愛的迪士尼朋友是如何誕生的。 -第一頁-

怎样治疗眩晕症

眩晕的原因 1.贫血老人如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的表现,应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否贫血。老年人如果不注意营养保健,很容易患贫血。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疾病的老年患者均可继发贫血。 2.血粘度高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黏度高,血流缓慢,造成脑部供血不足,发生容易疲倦、头晕、乏力等症状。其中造成高血脂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平时饮食结构的不合理。 3.动脉硬化患者自觉头晕,且经常失眠、耳鸣、情绪不稳、健忘、四肢发麻。脑动脉硬化使血管内径变小,脑内血流下降,产生脑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晕。 4.颈椎病常出现颈部发紧、灵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发麻、发凉,有沉重感。颈椎增生挤压颈部椎动脉,造成脑供血不足,是该病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 5.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除头晕之外,还常伴随头胀、心慌、烦躁、耳鸣、失眠等不适。 6.心脏病冠心病早期,有的人可能感觉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精神不易集中等。主要是因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造成供血不足而引起头晕。 7.美尼尔综合症美尼尔综合症是一种内耳疾病,眩晕是美尼尔综合症最主要的表现。 8.血液疾病白血病、恶性贫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晕,通过血液系统检查可以确诊。 9.运动不足有些人平时缺乏锻炼、心肺功能较弱 ,如果突然剧烈运动,可出现头晕。运动时间过长 ,体内营养物质耗损过多,血糖浓度降低 ,或者剧烈运动时,呼吸加快体内氧气供应不足也易产生眩晕。 10 、内耳疾病耳源性眩晕常见者有美尼尔氏综合征 ,迷路炎、前庭神经炎等。 11.某些药物服药期的不良反应。 眩晕症 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 务界广泛重视。Smith(1993)报道眩晕是门诊常见症状的第三位。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 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晕症,占老年门诊的81-91%;其中65岁以上老人眩晕发 病率女性占57%,男性占39%。 什么是眩晕?

眩晕病人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

眩晕病人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 发表时间:2015-07-13T09:47:13.19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黄正容 [导读]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 黄正容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 646001 【摘要】目的:探讨眩晕症患者辨证施护效果。方法:观察组30 例,根据眩晕的不同分型进行辨证施护。对照组30 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0.0%,辨证施护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结论:根据辨证分型采取同病异护,护理效果明显,缩短了患者的病程。因此采用中医辨证施护措施对各种年龄的眩晕患者进行辨证施护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眩晕;中医辩证;施护【中图分类号】R2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255-01 前言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眩晕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是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假性眩晕多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根据不同病患者的中医辩证而采用施护的治疗效果。 正文一、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了我科2014 年度出现眩晕症状的住院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80 例,按照病患者的病床号码的单双号进行分组,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为40 例。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29 例,女性患者有21 例,平均年龄为61.3+-12.9 岁,平均病程为17.2+-1.5 天;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7 例,女性患者有23 例,平均年龄为6.0.5+-13 岁,平均病程为16+-1天。两组病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1)诊断标准:主要症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明显的眩晕感,病患者感到旋转或者晃动的感觉;或者病患者看东西的时候会有旋转感觉;或者病患者自己感觉到头晕、昏沉、头脑胀等不适感。包括了下面四种类型:第一种,肝阳上亢型:病因在于病患者长期的情志不调,情绪长期处于忧郁的状态中,容易发怒,对自身的肝阴造成了损害。主要症状表现如下: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口干舌燥、面红目赤、舌苔颜色呈黄等等。 第二种,气血不足型:该类型的眩晕症的病患者长期患病,因此对其自身的气血造成了损耗,过度思虑,心肝遭到损害,气血有所不足。主要症状表现如下:病患者出现明显的眩晕感,一旦活动这种眩晕感就会有所加剧,劳累过度立即感到头晕,容易疲劳,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失眠多梦,舌苔比较淡薄,脉象虚大或者沉细。 第三种,肾精不足型:这种眩晕症的情况常发生在中老年患者身上,主要是因为疲劳伤心过度,神经亏耗所致。主要症状表现如下:病患者感到头晕耳鸣,腰酸背痛,四肢发软,失眠多梦,体质阴虚的病患者会出现盗汗、心烦、舌头颜色较红;如果病患者体质属于偏阳,那么其表现为形寒肢冷,舌苔比较淡薄,脉沉细。 第四种,痰浊中阻型:这种眩晕症发生的原因通常在于病患者平时饮食不节制所致,饮食习惯过于肥腻,对脾胃造成了过度的负担,长期以来就会对脾胃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脾胃功能失调,痰浊中阴。主要症状表现如下:病患者出现明显的眩晕感,头部感到沉重,胸闷,恶心,想吐,四肢乏力,舌苔比较后腻,脉象糯滑。 (2)护理的方法:第一种,肝阳上亢型:保持病房环境良好、安静、卫生,让病患者保持心情愉快轻松舒畅乐观,避免受到情志所伤害;保持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芥菜等具有清肝火和降低血压功效的蔬菜;煎煮中药汤剂辅助治疗,主要的药方包括了野菊花、钩藤、益母草、桑枝、苍耳草,水煎;制造药枕,主要的中药材包括了磁石、菊花以及夏枯草;知道病患者进行按摩,所按摩的穴位包括了百会、风池等,每天按摩两次,每次按摩1-2 次。 第二种,气血不足型:叮嘱病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对病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慰与鼓励,增加病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安排病患者每天外出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在饮食习惯方面主要以富含营养且容易消化的食物,从而帮助病患者保气血化生,同时使用莲子百合粥,有利于病患者养心护脾;指导病患者按摩穴位,例如三阴交、足三里、内关等等穴位,使用拇指和食指来按摩每个穴位50 次,直到气感向上传导。 第三种,肾精不足型:帮助病患者戒烟酒,节制房事并且调整自身的饮食起居作息,并且养成规律的运动锻炼习惯;对于体质偏阴虚的病患者可以用黑芝麻煮粥食用,对于体质偏阳的病患者可以用黑豆煮烂服用;指导病患者按摩穴位,主要是按摩太阳穴和风池穴两个穴位,使用拇指或者中指旋转按摩,每个穴位按摩30 次;耳穴贴压治疗法,主要针对神门、内耳、皮质下等几个穴位,采用莱菔子进行贴耳,并且叮嘱病患者每隔半小时对贴耳的位置进行揉按,每隔两天换贴一次。 第四种,痰浊中阻型:叮嘱并且帮助病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刺激性的食物,饮食宜清淡,禁烟酒;采用薏苡仁和红枣水煎成汁饮用;使用菊花、白芷、远志等等中药材制作药枕;指导病患者对印堂进行按摩,每天按摩30 次。 (3)疗效判断标准:痊愈:病患者原本的眩晕等主要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病患者的眩晕症状明显得到改善,但是头部仍然感到昏沉,看东西有旋转、晃动的感觉,但是对正常生活的影响不大;有效:病患者眩晕的症状有轻度改善,但是感到身边的物体有旋转和晃动的感觉,对于正常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无效:病患者的眩晕症状没有得到好转甚至于加剧。 3、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应用了SPSS18.0 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形式是S+-s,统计学分析采用t 检验,定性检验是X2,当P<0.05,表示差异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0二、研究结果对两组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观察组:共有病例为40 例,痊愈有18 例,显效有12 例,有效有15 例,无效有5 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共有病例为40 例,痊愈有5 例,显效有5 例,有效有12 例,无效有8 例,总有效率为80%。 上述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5%。 三、研究结论总而言之眩晕症的发病原因在于病患者的肝肾受损所引起,并且还和人体的脾肾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针对眩晕症状的病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当从病患者出现眩晕症状的病因以及病机特点出发,在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情志等方面进行护理,根据不同类型的眩晕症状的特点进行护理,从而体现了中医治疗法的同病异治的原则。 结语综上所述对眩晕病患者进行辩证护理可以有针对性对帮助病患者改善眩晕的症状,并且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病患者自我护理的意识,也加强了其自我护理的认识,从而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眩晕症状。辩证施护的方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1]秦峰.略谈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施护[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02)[2]舒海梅.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施护[J].右江医

6 眩晕治疗中常用药物

第二节眩晕治疗中常用药物 一、前庭抑制剂 表4-2 改善眩晕症状的常见药物 药品名常用剂量(PO)镇静效应其他给药途径 茶苯海明 苯海拉明 美其敏 异丙嗪 东莨菪碱 麻黄素 25~50mg q6h 25~50mg q6h 12.5~25mg q8~12h 25mg q6h 0.3-0.5mg(经皮) 25mg q6h ++ ++ + ++ + _ rectal, im, iv im,iv rectal, im, iv po, sc, iv im 1.抗组胺类药物 该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H受体,抑制前庭神经元及脑干呕吐中枢,具有抗眩晕和止吐疗效,同时可以协同抗胆碱药物中枢效应。副作用主要是镇静,服药期间应避免机械操作。有时也可出现类似抗胆碱药物的口干、视物模糊等副作用。 2.抗胆碱类药物 该类药物可以通过中枢抗胆碱作用抑制前庭系统活动,减轻眩晕症状。副作用主要是副交感阻滞,出现口干、视物模糊、心悸等。对于老年人,应谨慎应用,防止精神症状以及尿储留的发生。 3.吩噻嗪类药物 该类药物最主要效应为止吐。如氯丙嗪等有强效止吐作用,但对眩晕疗效甚微。副作用主要是嗜睡、体位性低血压及锥体外系副作用。 4.安定类药物 安定类药物如地西泮、罗拉西泮等可缓解患者急性发作期焦虑、恐惧情绪,并有协同的抗眩晕效果。羟嗪作为兼有抗组胺和止吐作用的安定类药物,推荐剂量为25~50mg tid 。 二、血管扩张剂和改善脑功能药物 该类药物主要通过改善内耳和(或)脑组织的血供来缓解眩晕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倍他司丁、氟桂利嗪、尼莫地平、银杏叶制剂等。 倍他司丁(β-Histine ),为组胺衍生物。有强烈血管扩张作用,改善脑、小脑、脑干和内耳微循环,增加脑内血流量;可调整内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内耳淋巴液的循环,消除内耳水肿;可抑制组胺释放,产生抗过敏作用。控制内耳性眩晕效果较好。 盐酸氟桂利嗪: 选择性Ca2+通道阻滞剂,可阻滞在缺氧条件下Ca2+跨膜进入细胞内;可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膜迷路积水,增加耳蜗内辐射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内耳微循环。对中枢及周围性眩晕均有效,10mg(65岁以下),5mg (65岁以上),qn,应在控制症状后及时停药,初次疗程常小于2个月。治疗慢性眩晕症1个月或急性眩晕症2个月后,症状仍未见改善,则应停药。 第三节眩晕治疗概述 一急性期治疗 (一)急性期的一般治疗 ⑴注意防止摔倒、跌伤。 ⑵安静休息,择最适体位,避声光刺激。 ⑶低盐饮食。 ⑷可低流量吸氧。 ⑸适量控制水和盐的摄入,以减轻内耳迷路水肿。(二)急性期药物对症治疗 ⑴扩血管:山莨菪碱、阿托品、倍他司丁。 ⑵镇静:可早期适量应用(前3天),如鲁米那、非那根。 ⑶止吐:胃复安、吗丁啉。 ⑷脱水:早期限制进水量,可临时应用甘露醇125~250ml。 ⑸有焦虑和抑郁等症状的患者行心理治疗,需要时予药物治疗。 ⑹进食少、呕吐重者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静脉补液。 二、间歇期治疗 40%的患者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可控制症状,40%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20%药物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一)一般治疗 ①避免水盐过量,忌烟酒,舒缓压力、改善睡眠。②病因治疗:病因明确者积极根治。 (二)药物治疗原则 ⑴扩血管:钙离子拮抗剂、α1受体拮抗剂、山莨菪碱、组胺受体拮抗剂等。 ⑵疏通微循环:东菱迪芙、凯时、维脑路通等。 ⑶促进前庭代偿:可通过促进邻近神经元恢复,复苏休眠神经元,提高神经元敏感性;还可促进前庭中枢代偿。药物选择有倍他司丁、钙离子拮抗剂、银杏叶制剂、其他中药等。用药时间常需3~6月。 (三)特殊治疗 ⑴手法复位适用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⑵高压氧适用于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 ⑶耳道压力治疗适用于梅尼埃病。 (四)手术治疗

针灸歌赋 针灸治证大全歌赋,学针灸必收藏背诵

针灸歌赋针灸治证大全歌赋,学针灸必收藏背诵针灸歌赋针灸治证大全歌赋,学针灸必 收藏背诵 遇秋按:这个歌赋是集中国历代有名针灸歌赋而成的,所以只需要记住这个歌赋,针灸学用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如果你想下载这个歌赋到自己手机或电脑上方便查看,可回复“下载”自行下载~ 先贤秘传针灸经,妙用通玄法最灵。 字字言词多妙典,万两黄金学也轻。 每每不忘多效验,治疗如神记在心。 【头面五官喉舌病】 【治则一首】 头面之疾针至阴,曲池合谷法可循。 【头痛十首】 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定安泰。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 列缺头痛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 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 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 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一切风寒暑湿邪,头疼发热外关起。 一切内伤内关穴,痰火积块退烦潮。 身热头疼攒竹穴,大陵神门与少泽。

合谷鱼际中诸间,液门委中与太白。眉间疼痛苦难当,攒竹沿皮刺不妨。若是眼花皆可治,更针头维即安康。攒竹丝竹主头疼,偏正皆宜向此针,更去大都徐泻动,风池针刺三分深。曲池合谷先浅泻,祛疼除疴自安神。头风头痛与牙疼,合谷三间两穴寻。更向大都针眼痛,太渊穴内用针行。牙疼三分针吕细,齿疼依前指上面,更推大都左之右,交互相迎仔细迎。【眼病九首】 两眼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肝家血少眼昏花,宜补肝俞力便加,更把三里同泻动,还光益血自无差。睛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翳障先针小骨空,睛明合谷太阳中,后溪主穴休忘却,攒竹风池尽可通。目生翳者治肝俞,命门瞳子髎穴宜,外眦五分得气泻,再兼合谷商阳医。凡人目赤目窗针,大陵合谷液门临。上星丝竹空攒竹,七穴治之病根绝。眼睑瞤动治头维,再兼一穴攒竹医。眼痒眼疼光明泻,兼治五会痛痒休。

治疗眩晕症的偏方大全

治疗眩晕症的偏方大全 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广泛重视。Smith(1993)报道眩晕是门诊常见症状的第三位。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 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晕症,占老年门诊的81-91%;其中65 岁以上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占57%,男性占39%。 1.麦门冬汤靳某,男,54 岁,干部,1989 年3 月8 日初诊。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 年,近2 年来伴有失眠多梦,心悸气短,胸闷发憋,活动后气短发憋加重。经口服“降压药”、“降脂药”,证状时有改善。一周来因工作烦忙,病情加重。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滑数。证属:气阴两虚,痰瘀内阻,清窍失养。治宜益气养阴,化痰降逆。方用麦门冬汤加味:麦门冬30g,太子参15g,清半夏15g,炙甘草6g,粉葛根30g,双钩藤12g 后下,紫丹参30g,生龙牡各30g 先下,牛膝20g,大枣10 枚。2 诊:上药服5 剂,头晕大减,余证均有减轻,但睡眠仍差,前方加炒枣仁20g。上方加减共服20 余剂,诸症均除。后改为散剂,以巩固疗效。按此病案致病特点有二,一是突出一个虚字,气虚致使血行不健,阴血亏虚而致血络失荣,气阴俱虚,不能上荣于元神之府,而发眩晕。此为“无虚不作眩”也。其二是突出一个痰字,痰瘀互结,清阳不能上养清窍而致眩晕。方用麦门冬汤益气养阴以补虚;重用半夏化痰以降逆。牛膝补益肝肾,引火下行;双钩藤清热平肝,祛痰泄火;葛根、丹参化瘀生新助胃津之化生,升胃气助瘀血之行化。虚得补,痰得消,瘀得化,药证相合,诸症消失而愈。2.小青龙汤冯某,女,54 岁,教师,1988 年11 月9 日初诊。患者素有梅尼埃病病史10 余年,10 天前因感冒,眩晕又作,自觉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耳鸣作响。舌质淡红,苔薄白水滑,脉浮数。经中西药“肌注”、“静脉滴注”给药,眩晕有所好转,但站起活动则恶心呕吐即作。 家属故求治于中医治疗。证属:外感风寒,引发痰饮。治宜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为先。方用小青龙汤:净麻黄10g,桂枝10g,白芍药10g,细辛6g,五味子6g,法半夏15g,炙甘草6g,云茯苓15g,生姜10g。服上方3 剂后,汗出热解,眩晕大减,精神转佳。原方加焦白术20g,泽泻30g。上药进3 剂后,眩晕已止,诸症皆除,病告痊愈。按临床辨治疾病,要善抓主症,明辨病因。症者病之标,因者病之本。本案眩晕证为外感引发所致。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水饮内停,致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眩晕又作。选用小青龙汤解表邪,宣肺气,蠲浊饮。表邪已解,气机畅达,清升浊降,饮邪分化,清窍得养,故眩晕亦随之而除。3.桃仁承气汤米某,男,58 岁,厨师,1990 年2 月21 日初诊。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 年,时常头痛头晕,脚如踩棉团,头重脚轻,时欲跌仆。经常口服“降压”、“降脂”药病情时轻时重。近两周因情志不舒而眩晕加重,头重脚轻,时欲跌仆,腰酸腿软,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大便秘结,1 周未行,小便短赤,舌体微动,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大。BP:28.0/15.0kpa(180/110mmHg),经人介绍延余诊治。 证属阴虚阳亢,瘀热夹痰,肝风内动。治宜通腑泄热,平肝潜阳,祛瘀涤痰。方用桃仁承气汤加味:桃仁15g,大黄12g,芒硝6g,桂枝6g,炙甘草6g,丹皮10g,生龙牡各30g 先下,生石决明40g 先下,川牛膝20g,生龟板15g 先下。2 诊:服上方1 剂后,便下大量黏稠黑色大便,便后心情舒畅,头晕好转。服完3 剂后,大便日2 次,便为稀稠灰黑色便,头晕减轻,血压降至22.0/12.5kpa(165/95mmHg)药已对症,原方去芒硝,加夏枯草15g,地龙10g,继上方再进6 剂,血压恢复正常,眩晕,震颤等症亦随之消失,后改服大黄虫丸以善其后。按此例为阴虚阳亢,痰瘀互结,热郁下焦的虚实夹杂证。致使清阳不升,腑浊不降,肝风挟痰瘀上蒙清窍而成眩晕。方用桃仁承气汤通泻实热,祛瘀凝,化痰浊,驱

国医大师贺普仁首度公开秘籍《“一针一得”针灸临证秘法》

国医大师贺普仁首度公开秘籍《“一针一得”针灸临证秘法》 作者钟健夫 贺普仁:字师牛,号空水,首届国医大师。1926年5月出生,自幼师从京城针灸名家牛泽华,22岁悬壶应诊,1956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任针灸科主任30年之久,1990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名老中医”。贺老德艺双馨,一生以“以医治人,以义正己”为座右铭,在5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博采众家之长,创立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中医针灸病机学学说和独具特色的针灸治疗体系一贺氏三通法。著有《针灸治痛》、《针具针法》、《针灸歌赋临床应用》、《毫针疗法图解》、《火针疗法图解》、《三棱针疗法图解》等书。 主编推荐:《“一针一得”针灸临证秘法》是中医书友会继“彭静山先生针灸秘传十八绝招”之后的又一针灸雄文,可以说是贺普仁先生一生的干货,称之为“秘籍”一点都不夸张。贺老在第一秘手抄本第81条结尾处做了专门备注:“以上为第一秘。共计捌拾壹症。不轻传。诚者主动传。”科技时代,秘籍得之太易,特别希望诸君珍惜。能看到这篇文章,相信您是诚者,主动传之。 贺普仁从医七十年首度公开秘籍:不轻传,诚者主动传! 一、针灸界的“九阴真经” 第一眼看到《“一针一得”针灸临证秘法》(以下简称《一针一得》,全书同),我们很惊讶,竟然是“手抄本”,而且是毛笔字! 流利有力的行书,写在一叠空白的“北京市中医医院门诊初诊病人统计表”背后,一字一字,集腋成裘。稿纸已经发黄,这是一叠年深月久的记忆,令人想起金庸小说里威力无比的武林秘籍“九阴真经”。翻开《一针一得》,一页页,一行行,一条条,记录了针灸治疗300多种病症最简易的独穴秘法! 1979年6月贺普仁在第一秘第81条结尾处做了专门备注:“以上为第一秘。共计捌拾壹症。不轻传。诚者主动传。” 秘法,贺普仁的秘法,岂非中国针灸界的秘籍?当然,“九阴真经”是虚构的杀人秘籍,“针灸临证秘法”却是真实的救人秘术! 贺普仁的孩子没有见过。贺普仁的弟子也没有见过。

(中医-眩晕)眩晕的病因病症

一、眩晕的概述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以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为特征;头晕以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为特征。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外感、内伤均可发生眩晕。 二、眩晕的病因 (一)外感风邪风性善动,主升发向上,风邪外袭,上扰头目,故致眩晕。 (二)七情内伤忧郁太过,肝失条达,肝郁化火,或恼怒伤肝,肝阳上亢,上扰清空,发为眩晕;忧思太过,伤及脾胃,气血生化乏源,清窍失养,或惊恐伤肾,肾精亏虚.髓海失养,亦可发为眩晕。 (三)饮食不节膏粱厚味,饥饱无度,过食生冷,均可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饮水湿上犯清窍,或饮食不节,脾胃日虚。气血生化乏源,清窍失养均可发为眩晕。 (四)劳倦过度劳倦伤脾,气血不足,或房事不节。肾精亏虚,均可导致清窍失养而发为眩晕。 三、眩晕的症状 (一)自主神经症状:血压变化,出汗,面色苍白,腹泻。 (二)耳部症状:耳聋,耳鸣,耳闷。 (三)眼部症状:眼前发黑,复视,视物模糊。 (四)颈部症状:颈项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动受限。

(五)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意识障碍,感觉运动障碍,语言或构音障碍等。 四、眩晕的治疗 (一)肝阳上亢 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 方解: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乎肝熄风;黄芩、栀子清肝泻火;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引血下行,配合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茯神、夜交藤养血安神定志。全方共奏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之功。 (二)肝阳上亢 治法:清肝泻火,清利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 方解:方用龙胆草、栀子、黄芩清肝泻火;柴胡、甘草疏肝清热调中;木通、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生地、当归滋阴养血。全方清肝泻火利湿,清中有养,泻中有补。 (三)痰浊上蒙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