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污染物的三种分类

水体污染物的三种分类
水体污染物的三种分类

水体污染物的三种分类

水中的污染物通常可分为三大类,即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学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到目前为止,有关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研究较多,且已有较好的灭活方法。但对致病病毒的研究尚不够充分,也没有公认的病毒灭活要求标准。人类由粪便排出的病毒达100种以上,它们经不同途径污染水源。通过常规的净化与消毒处理,大部分病毒可被杀灭,但在自来水厂的出水中仍可能有部分存活,主要有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轮状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随着水环境污染状况的变化,水体中原有的病毒亦可能发生变化,并出现新的病毒。物理性污染物包括悬浮物、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其中放射性污染危害最大,但一般存在于局部地区。化学性污染物包括苯胺等有机污染物作用于机体可诱发肿瘤的形成;甲基汞、五氯酚钠等致畸污染物可通过妊有机和无机化合物。随着痕量分析技术的发展,至今从源水中检出的化学性污染物已达2500种以上。

目前应该高度关注的主要有:

介水传染病,由水中生活性污染物造成。饮用不洁水或食用被水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伤寒、霍乱、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甲型肝炎等传染性疾病,应特别避免这类疾病的暴发流行。此外,人们在不洁水中活动,水中病原体亦可经皮肤、黏膜侵入机体,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水体中常见的致突变污染物如氯代甲烷、丙烯腈等,可引起生物体遗传物质发生突然的、可遗传的效应;石棉、砷、镍、铬等无机物和亚硝胺、娠中的母体干扰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使胚胎发育异常而出现先天性畸形,也可直接作用于生殖细胞,影响生殖机能和出生缺陷。

水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危害。某些化学性污染物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硫磷、合成除虫菊酯等可干扰机体内一些激素合成、代谢或作用,从而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代谢、生殖、生育等功能。

为了保证饮水安全,防止疾病发生,可采取完善法规、强化管理、保护水源、防治污染等措施,并建立介水传染病和环境污染事故突发应急处理机制。从给水的角度考虑,可对现有自来水厂进行技术改造,增加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或生物活性炭处理等工序。其次,可对现有出厂自来水进行再处理,但要防止二次生物性污染。从研究工作角度考虑,今后应对水环境病毒变异状况及其安全性和预警进行研究;有关工业废水处理、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技术,包括致突变物、致癌物、致畸物和内分泌干扰物的深度处理技术,水生腐殖酸、藻类、磷、氮、氟、砷、氯化消毒有害副产物的控制技术以及新型消毒剂及其安全性评价研究,今后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山东思源水业工程。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详细分类与介绍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详细分类与介绍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历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传染病。如1848年和1854年英国两次霍乱流行,死亡万余人;1892年德国汉堡霍乱流行,死亡750余人,均是水污染引起的。 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1)数量大;(2)分布广;(3)存活时间较长;(4)繁殖速度快;(5)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常见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能够去除水中99%以上病毒,如出水浊度大于0.5度时,仍会伴随病毒的穿透。病原体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引起人体疾病。 ●耗氧污染物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水体中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耗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一般用20℃时,五天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 ●植物营养物 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使BOD5升高的物质。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对于湖泊及流动缓慢的水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水源保护的严重问题。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为沼泽,后变为陆地。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 象,可以在短期内出现。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广、数量大,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家肥)、工业废水、垃圾等。每人每天带进污水中的氮约50g。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洗涤废水,而施入农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体中。天然水体中磷和氮(特别是磷)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浮游生物生长的控制因素。当大量氮、磷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后,促使某些生物(如藻类)急剧繁殖生长,生长周期变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

污染物来源及进入水体途径

水体污染物来源和进入水体的途径 一、无机无毒物 (一)酸、碱、无机盐类的污染物质 污染水体中的酸主要来自矿山排水及许多工业废水。矿山排水中的酸由硫化矿物的氧化作用而产生,产生的酸继续与其他成分反应生成各种盐,主要是硫酸盐。矿区排水携至河流中的酸实为酸性盐的水解产物。其他如金属加工酸洗车间、黏胶纤维和酸性造纸等工业部门都可排放酸性工业废水。雨水淋洗含二氧化硫的空气后,汇入地表水体也能形成酸污染。 水体中的碱主要来源于碱法造纸、化学纤维、制碱、制革及炼油等工业废水。 酸性废水与碱性废水相互中和产生各种盐类,它们与地表物质相互反应,也可能生成无机盐类,因此酸和碱的污染必然伴随着无机盐类的污染。 (二)氮、磷等植物营养物 天然水体中过量的植物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农田施肥、农业废弃物、城市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 污水中的氮可分为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类。前者是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和尿素等;后者则指氨氮、亚硝酸态氮、硝酸态氮等,它们中大部分直接来自污水,但也有一部分是有机氮经微生物分解转化作用而形成的。 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丰富的氮、磷,每人每天带到生活污水中有一定数量的氮,粪便是生活污水中氮的主要来源。由于使用含磷洗涤剂,所以在生活污水中也含有大量的磷。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含量,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且因地区和季节而不同。 随着磷灰石、硝石和鸟粪层的开采,固氮工业的发展,豆科植物种植面积的扩大,日益增多的植物营养物质参加到地表物质循环中来。 农业废弃物(植物秸秆、牲畜粪便等)也是水体中氮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一个机械化牛奶场,400头母牛每天可产生约14吨固体废物和4.5吨液体废物。此外市区的雨水径流,常挟带狗猫屎尿、落叶尘埃、草坪

水体污染的指标

简述水体污染的指标有哪些? 1.物理性指标 主要有温度、色度、嗅和味以及固体物质。 2.化学性指标 (1)有机物 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 ①生物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称为生化需氧量(以mg/L为单位)。 ②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 是所消耗的氧化剂量,用氧量(mg/L)表示。化学需氧量愈高,也表 示水中有机污染物愈多。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测得的值称 CODcr和CODmn。 ③总有机碳(TOC)与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 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一个综合参数。 有机物中除含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 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一氧化碳、二氧 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④油类污染物有石油和动植物油脂两种。油类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影响水 生生物的生长、降低水体的资源价值。油膜覆盖水面阻碍水的蒸发, 影响大气和水体的热交换。 ⑤酚类化合物是有毒有害污染物。水体受酚类化合物污染后影响水产品 的产量和质量。酚的毒性可抑制水微生物(如细菌、藻等)的自然生 长速度,甚至使其停止生长。 (2)无机性指标 ①污水中的N、P为植物营养元素,从农作物生长角度看,植物营养元 素是宝贵的物质,但过多的N、P进入天然水体却易导致富营养化。水 体中氮、磷含量的高低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就污水对水 体富营养化作用来说,磷的作用远大于氮。 ②pH值主要是指示水样的酸碱性。一般要求污水处理后的pH值在6~ 9之间。天然水体若长期遭受酸、碱污染,将使水质逐渐酸化或碱化, 从而对正常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③重金属主要指汞、镉、铅、铬、镍,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 的元素,也包括具有一定毒害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铜、钴、锡等。 3.生物性指标 包括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两个指标。

常见8类水体污染物的危害

编号:AQ-CS-06644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常见8类水体污染物的危害 Harm of 8 kinds of common water pollutants

常见8类水体污染物的危害 备注: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环保知识:悬浮固体 固体物会淤塞排水道,窒息水底栖生物,破坏鱼类的产卵地。 悬浮小颗粒物会堵塞鱼类的腮,使之呼吸困难,导致死亡。 颗粒物含量高时会使水中植物因见不到阳光而难以生长或死亡。 悬浮固体物会降低水质,增加净化水的难度和成本。 现代生活垃圾中的难降解固体成分(如塑料包装)进入水体之后,会使水生动物误食后死亡。 有机质和病原体(存在于食物、植物、粪便、动物尸体中的有机成分) 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危及鱼类的生存。 导致水中缺氧而使需氧微生物死亡。这类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维持水体的自净功能。它们死亡的后果是:水体发黑,变臭,

毒素积累,伤害人畜。 重金属(汞、铅、镉、镍、硒、砷、铬、铊、铋、钒、金、铂、银等) 对人、畜有直接的生理毒性。 用含有重金属的水来灌溉庄稼,会使作物受到重金属污染,致使农产品有毒性。 沉积到水体底部,通过水生植物或微生物进入食物链,经鱼类等水产品进入人体。 合成化学品(如:苯酚、多氯联苯、二恶英、呋喃等) 这类合成化学品多数是难降解、对水生动物和人有毒性的物质(致癌、干扰内分泌系统、扰乱生殖行为、影响免疫系统等)。它们进入水体会危害水中生物,尤其是引起生物的繁殖行为发生明显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个水体的生态系统。 它们的毒性会积累在水生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进入其它生物体,最终进入人体。 它们污染过的水体难以被净化,使人类的饮水安全和健康受到

废水中21种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废水中21种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废水中各种污染物众多,来源也比较广泛,本文将为大家介绍21种常见污染物的来源以及处理方法。 1. 耗氧有机物(易生化)的来源有哪些?处理方法有哪些? 污水中耗氧有机物(易生化)主要有腐植酸、蛋白质、酯类、糖类、氨基酸等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废水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简单的CO2等无机物这些有机物在天然水体中分解时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因而称为耗氧有机物。含有这些物质的污水一旦进入水体会引起溶解氧含量降低进而导致水体变黑变臭。生活污水和食品、造纸、石油化工、化纤、制药、印染等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都含有大量的耗氧有机物。据统计我国造纸业排放的耗氧有机物约占工业废水排放的耗氧有机物总量的1/4城市污水的有机物浓度不高但因水量较大城市污水排放的耗氧有机物总量也很大。污水二级生物处理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将这些物质的绝大部分从污水中去除掉。耗氧有机物成分复杂分别测定其中各种胶有机物的浓度相当困难实际工作中常用CODCr、BOD5、TOC、TOD等指标来表示。一般来说上述指标值越高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越多水质越差。自然水体中BOD5低于3mg/L时水质良好达到7.5 mg/L时水质已较差超过10mg/L时表明水质已经很差其中的溶解氧已接近于零。易降解有机物利用生化法就可以去除,有推流式活性污泥法(例如曝气池),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例如SBR、CASS工艺)、生物膜或者MBR等。 2. 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有哪些?处理方法有哪些? 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指的是不能被未驯化的活性污泥所降解、而经过一定时间驯化后能在某种程度上降解的有机化合物。废水中的一些有毒大分子有机物如有机氯化物、有机磷农药、有机重金属化合物、芳香族为代表的多环及其他长链有机化合物都属于难以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还有一些有机化合物根本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可称为惰性有机物。 因此对含有这类有机物的废水应采取培养特种微生物等形式对其进行单独处理或对其采用厌氧等特殊工艺处理使其部分CODCr转化为BOD5、提高可生化性然后再混合其他污水一起进行二级生物处理。 3. 废水中有机氮和氨氮的来源有哪些?处理方法有哪些?

水体中八类污染物

●病原体污染物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 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1)数量大;(2)分布广;(3)存活时间较长;(4)繁殖速度快;(5)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 ●耗氧污染物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水体中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耗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一般用20℃时,五天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 ●植物营养物 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使BOD5升高的物质。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对于湖泊及流动缓慢的水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水源保护的严重问题。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为沼泽,后变为陆地。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可以在短期内出现。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广、数量大,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家肥)、工业废水、垃圾等。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洗涤废水,而施入农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体中。天然水体中磷和氮(特别是磷)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浮游生物生长的控制因素。当大量氮、磷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后,促使某些生物(如藻类)急剧繁殖生长,生长周期变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所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水是判断一个星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的重要依据,由此观之,水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世界的发展,水资源越来越缺乏,这是因为水体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了,而我们只有知道水污染的来源,才能治理它,那么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生活污水 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是来源于生活的一种水污染。其组成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为150—400L,其量与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总的特点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容易产生恶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的排放现象越来越严重,不过我认为这个利用好了可以对农业作出很大贡献。现在农村里的沼气池就是对生活污水的利用。 二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水。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选矿、除渣、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开矿、治炼、化学工业等。据调查,我国已有38个国营企业和100多万个乡镇企业,后者设备差,废水排出量也大。其中有很多民营企业根本达不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这样下去,眼前的利益是得到了,而我们的子孙后代却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治理前人留下的环境污染。 三农业污水 农业污水是指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农产品加工等过程中排出的、影响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污水或液态物质。其来源主要有农田径流、农产品加工污水、饲养场污水。(饲养场污水可作为厩肥,但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往往弃置不用,造成环境问题。作为厩肥使用,大都采用面施的方法)近年来,化肥、农药等的降解反应,产生的硫化氢、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变得恶臭。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其中无机盐有氰化物、硫酸盐、磷酸盐、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有机物质如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尿素等,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农业污水数量大、影响面广。污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进入河流、湖泊、内海等水域,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农药、病原体和其他有毒物质能污染饮用水源,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也就是说,我们撒的过多的农药,最后会进入我们人体中,所以说,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本身。 当然,水污染的来源不止这三个,我的水平有限,现在水污染治理的形势刻不容缓,既然明确了方向,就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啊!

几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

几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 1、 pH与氧化还原(ORP)电位 (1)天然水的pH值一般在6.5~8.5之间。中性水pH为7,酸性水pH>8,碱性水pH<6。饮用水合适的pH范围是7~8.5,极限范围为6.5~9.2。一般鱼类在pH为6.5~8.5的水中正常生存。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水,pH为6~7.5。长期灌溉pH值低于5.5的水,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受到抑制,硝化作用减弱,氮肥得不到充分释放;磷酸盐的肥效降低,钙、镁等盐容易遭到淋失,长期灌溉pH值大于9的水,可使蔬菜枯死。 酸、碱污染不仅会引起自然水pH的变化,而且还会腐蚀桥梁、船舶、鱼具以及金属管道。 酸污染主要来源于机械制造、选矿、电镀、农药、印染、三酸与磷肥等工业废水。此外,酸雨也是一个污染源。碱污染主要来源于造纸、印染、化工、电镀等工业废水。 (2)氧化还原电位是表示水体中含有多少氧化还原物质的指标。氧化还原反应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地球化学反应。在自然条件下,这种反应趋向平衡。当污染物中存在强氧化剂或强还原剂时,氧化还原电位可表示其相对量。因此,氧化还原电位可作为含氧化还原物质水处理时反应终结的管理指标。 测定pH值最常用的方法是玻璃电极法和目视比色法。测定氧化还原电位的方法也采用电极法,但用的是金属电极(金、铂)。 2、电导率 电导率是用数字来表示水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单位是S(习惯单位是υ/cm)。在水质监测中,电导率是水质多参数常规监测的一个指标。电导率与溶液中离子含量成比例关系,因而可间接地推测总溶解物质的含量。如果被测水中主要含有无机物,那么就可作为总盐分的估计。天然水的电导率大多在50~500μυ/cm,新鲜蒸馏水电导率为0.5~2.Oμυ/cm,绝对纯水的电导率理论上为5.5×10-8υ/cm(25℃时)。 水的电导率一般用电导法(分压法或电桥式)测定,用电导电极做为化学传感器,以电导率仪为指示仪表。 3、溶解氧 溶于水中的游离氧称为溶解氧,它是衡量水质优劣的一个参数。一般水体的溶解氧接近饱和,此时氧的浓度叫做平衡浓度。在20℃时,溶解氧的饱和值为9.17mg/L。当水体受到耗氧污染物污染时,溶解氧就降低。耗氧污染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氨基酸、脂肪酸、

水体污染物.

水体污染物主要表现如下: 硫化物、无机酸碱盐(如氯化物、硫酸盐、酸、碱)的无机有害物; 氟化物、氰化物的无机有毒化学物质及汞、砷、铬、铝、镉等重金属元素; 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物、油类、脂类等耗氧有机物; 钾、铵盐、磷、磷酸盐等植物营养源; 苯类、酚类、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等有毒有机物; 寄生虫、、细菌、病菌等微生物污染; 铯、钚、锶、铀等放射性污染物。 水体污染物的分类 造成水体水质、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水体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有害物质(或能量)都可叫做水体污染物。 水体污染物从化学角度可分为无机有害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有害物、有机有毒物4类。 从环境科学角度则可分为病原体、植物营养物质、需氧化质、石油、放射性物质、有毒化学品、酸碱盐类及热能8类。 无机有害物如砂、土等颗粒状的污染物,它们一般和有机颗粒性污染物混合在一起,统称为悬浮物(SS)或悬浮固体,使水变浑浊。还有酸、碱、无机盐类物质,氮、磷等营养物质。 无机有毒物主要有:非金属无机毒性物质如氰化物(CN)、砷(As),金属毒性物质如汞(Hg)、铬(Cr)、镉(Cd)、铜(Cu)、镍(Ni)等。长期饮用被汞、铬、铅及非金属砷污染的水,会使人发生急、慢性中毒或导致机体癌变,危害严重。 有机有害物如生活及食品工业污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 有机有毒物,多属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质如农药DDT、六六六等、有机含氯化合物、醛、酮、酚、多氯联苯(PCB)和芳香族氨基化合物、高分子聚合物(塑料、合成橡胶、人造纤维)、染料等。有机物污染物因须通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分解和氧化,所以要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质变黑发臭,影响甚至窒息水中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 病原体污染物主要是指病毒,病菌,寄生虫等。危害主要表现为传播疾病:病菌可引起痢疾、伤寒、霍乱等;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肝炎、小儿麻痹等;寄生虫可引起血吸虫病、钩端旋体病等。 含植物营养物质的废水进入天然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耗去水中溶解氧,造成水中鱼类窒息而无法生存、水产资源遭到破坏。水中氮化合物的增加,对人畜健康带来很大危害,亚硝酸根与人体内血红蛋白反应,生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能力,使人中毒。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是形成亚硝胺的物质,而亚硝胺是致癌物质,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可诱发食道癌、胃癌等。 石油污染,指在开发、炼制、储运和使用中,原油或石油制品因泄露、渗透而进入水体。它的危害在于原油或其他油类在水面形成油膜,隔绝氧气与水体的气体交换,在漫长的氧化分解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水中溶解氧,堵塞鱼类等动物的呼吸器官,黏附在水生植物或浮游生物上导致大量水鸟和水生生物的死亡,甚至引发水面火灾等。 热电厂等的冷却水是热污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这些废热直接排入天然水体,可引起水温上升。水温的上升,会造成水中溶解氧的减少,甚至使溶解氧降

污水的主要来源

龙口市污水处理厂资料 污水的主要来源、分类 污水的主要来源可分成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降水 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主要指淘米,洗菜水,衣物洗涤,卫生间粪尿水等。有机物质有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尿素等,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 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 工业污水工业生产用水中的废水。其中包括有毒、有害物重金属,酸碱度等。 降水包括降雨、降水进入下水道的水。 污水中污染物成分 1.物理性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固体物质的三种存在形态:悬浮的、胶体的、溶解的。固体物质用总固体量(TS)作为指标,污水处理中常用悬浮固体(SS)表示固体物质的含量。 2.化学性指标(1)化学需氧量(COD):指用强化学氧化剂(我国法定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CO2与H2O所消耗的氧量(mg/L),用CODcr 表示,简写为COD。化学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污染越严重。 (2)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如果污水成分相对稳定,则一般来说,COD> BOD5。一般BOD5/COD大于0.3,认为适宜采用生化处理。(3)总需氧量(TOD):有机物主要元素是C、H、O、N、S等,当有机物被全部氧化时,将分别产生CO2、H2O、NO、SO2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4)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质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物质质的一个综合参数。(5)总氮(TN):污水中含氮化合物分为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四种含氮化合物总量称为总氮(TN)。凯氏氮(TKN)是有机氮与氨氮之和。(6)总磷(TP):包括有机磷与无机磷两类。(7)pH值(8)重金属 3.生物性指标 (1)大肠菌群数: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的数目,以个/L计。(2)细菌总数:是大肠菌群数、病原菌、病毒及其他细菌数的总和,以每毫升水样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表示。 造成的危害 水体污染后,对环境的生态系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严重时会使水体生态平衡破坏,物质循环中止,水生生物因急性或慢性中毒而死亡。主要包括耗氧污染物,糖、蛋白质、淀粉、脂肪等消耗水中大量的氧。使水生大量死亡。植物营养物主要是指氮、磷钾等将导致水生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中严重缺氧,导致鱼

水污染以及危害

水污染以及危害水体富营养化的原理及其危害?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 1.概念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2.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 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

水体受污染原因及常见污染物

水体受污染原因: 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引起水质恶化。因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超过水体自净能力而致。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排放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被污染水质经过分析会发现COD、氨氮、磷、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水体透明度极低,水中的悬浮物比较多,在水体不流动的死角处会有树叶杂草和油状物出现,水体有刺鼻异味或臭味。由于水量比较大,一般不采用外河道换水的方法,而采用原位修复的办法。 常见的污染物: (1) 病原微生物污染: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引起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 (2) 耗氧污染物:由于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甚至转为厌氧分解,水变黑发臭; (3) 酸、碱、盐无机污染物: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或农药、化肥等各种酸、碱、盐等无机物进入水体; (4) 植物营养物污染:如锌、磷、氮严重超标使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水质富营养化; (5) 各种油污染:油田、炼油厂污水排放,饭店潲水排放; (6) 有毒物污染:主要有砷、氟、铅、汞、硝酸盐等; (7) 放射性物质污染:放射性物质。 (8) 热污染:热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它是工矿企业向水体排放高温废水造成的。 污水治理措施: 1、采用人工或物理的方法清理水面的树叶杂草,漂浮物,进行日常性维护; 2、进行水体流动或曝气复氧的设施改造,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3、采用化学的方法对水体中的悬浮物进行吸附沉降,偶尔用化学杀藻剂进行杀藻;

4、用微生物活菌制剂进行水体调理和改善,主要利用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和转化,降低水体中的有机物、COD、氨氮、磷、亚硝酸盐等指标。 5、控制水生植物的种植面积,用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并进行有效管理,及时收割,转移营养成分。 6、适当控制水生动物,保持生物链的连续性和物种的多样性,并能够保持平衡。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一级处理过程为:通过粗格删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删或者筛率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多尔沉砂池和钟式沉砂池。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 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二级处理过程为:从初沉池流出的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从生物处理设备流出的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

关于水污染的来源

《关于水污染的来源、分类及治理》组长杨洋洋 组员杨丹丹 刘小梅 郑梦婷 李嘉敏 指导老师陈锋 日期 2014年7月16日

前言 地球表面约有70%以上被水覆盖,其余约占地球表面30%的陆地也有水存在,地球上总水量为13.8亿立方千米,其中比较容易开发利用的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最密切的湖泊,河流和浅层地下淡水资源,只占淡水总量的0.34%,为104.6万亿立方米,还不到全球总储量的万分之一。在这种全球水资源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我国已脱不了厄运。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使得本来水资源丰富的大国人均拥有水量明显不足,人均值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面对中国严峻的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中国更加令人棘手的是水污染,这更加剧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介绍 水体污染是指天然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污染一般是指水中污染物数量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污染物数量达到了破坏水的原有用途的程度;污染物含量已超过水中该物质的本底值,从而影响水的用途。来源

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1997年,全国污水排放量约416亿吨,其中45%来源于城市生活污水,55%为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工业水污染主要来自造纸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以及采矿业等等。而在一些城市和农村水域周围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如酿酒、制革、印染等,也往往是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主要来源。 城市生活污水。尽管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在过去的十年期间逐年下降,而生活污水的总量却在增加。1997年与1990年相比,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整整翻了一番,达到189亿吨,而我国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率仅为13.6%。全国各地生活污水对当地水体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影响不尽相同。例如,山东省生活污水占废水总量的40%,而重庆市生活污水则产生了当地水体中68%的化学耗氧量和85%的生物耗氧量。 农业废水。除了农产品加工这一间接水污染行业外,作物种植和家畜饲养等农业生产活动对水环境也产生重要影响。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尽管我国的化肥使用量与国际标准相比并不特别高,但由于大量使用低质化肥以及氮肥与磷肥、钾肥不成比例的施用,其使用效率较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量廉价低

常见8类水体污染物的危害

常见8类水体污染物的危害环保知识:悬浮固体 固体物会淤塞排水道,窒息水底栖生物,破坏鱼类的产卵地。 悬浮小颗粒物会堵塞鱼类的腮,使之呼吸困难,导致死亡。 颗粒物含量高时会使水中植物因见不到阳光而难以生长或死亡。 悬浮固体物会降低水质,增加净化水的难度和成本。 现代生活垃圾中的难降解固体成分(如塑料包装)进入水体之后,会使水生动物误食后死亡。 有机质和病原体(存在于食物、植物、粪便、动物尸体中的有机成分)

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危及鱼类的生存。 导致水中缺氧而使需氧微生物死亡。这类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维持水体的自净功能。它们死亡的后果是:水体发黑,变臭,毒素积累,伤害人畜。 重金属(汞、铅、镉、镍、硒、砷、铬、铊、铋、钒、金、铂、银等) 对人、畜有直接的生理毒性。 用含有重金属的水来灌溉庄稼,会使作物受到重金属污染,致使农产品有毒性。 沉积到水体底部,通过水生植物或微生物进入食物链,经鱼类等水产品进入人体。

合成化学品(如:苯酚、多氯联苯、二恶英、呋喃等) 这类合成化学品多数是难降解、对水生动物和人有毒性的物质(致癌、干扰内分泌系统、扰乱生殖行为、影响免疫系统等)。它们进入水体会危害水中生物,尤其是引起生物的繁殖行为发生明显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个水体的生态系统。 它们的毒性会积累在水生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进入其它生物体,最终进入人体。 它们污染过的水体难以被净化,使人类的饮水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 酸性废水 降低水体的pH值,杀死幼鱼和其它水生动物种群,并使成年鱼类无法繁殖。

酸化的水体使金属和其它有毒物质更易溶解于水中,这会进一步损害水体的生态系统。 酸化作用会杀死一些大型的鱼类。 酸化水体中水生生物的灭绝会使依赖它们为食物的其它物种(比如一些鸟类)的灭绝。 磷酸盐 增加水体中藻类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磷,因而引起藻类疯长。 导致水体中细菌大量繁殖。疯长的藻类死亡之后成为水体中细菌的营养,于是细菌迅速增殖。 致使鱼类死亡。大量增殖的细菌会消耗水中的氧气,水体缺氧会引起鱼类死亡。

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一、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了解废水中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浓度,对于废水的收集、处理、处置设施的设计和操作,以及环境质量的技术管理都是重要的;对于该废水危害环境的评价,也是只管重要的。 废水中污染物种类较多。根据废水对环境污染所造成危害的不同,大致可划分为固体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油类污染物、有毒污染物、生物污染物、酸碱污染物、需氧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感官污染物和热污染等。 二、水质指标 为了表征废水水质,规定了许多水质指标。主要有化学耗氧量、有毒物质、有机物质、悬浮物、细菌总数、pH值、色度、氨氮、磷、生化耗氧量等。一种水质指标可能包括集中污染物的综合指标,而一种污染物也可以造成集中水质指标的表征。如悬浮物可能包括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藻类等,而一种有机污染物就可以造成COD、BOD、pH值等几种水质指标的表征。 (一)固体污染物 固体污染物以悬浮物、胶状物和溶解固形物三种形态存在于水中。 1.悬浮物:水中粒径大雨100nm的杂质,一般呈悬浮状态,常造成水质混浊。由无机泥砂类和有机藻类、微生物与菌泥等组成。 2.胶状物:粒径在1~10nm之间,呈胶状。一般是黏土类无机胶体和高分子有机胶体组成。 3.溶解固形物:粒径小于1nm的杂质,主要是一些低分子的化合物,溶解在水中,不影响

水的透明度。 废水水质分析中,把固体污染物分为两类:凡能透过滤膜(孔径0.45μm)的称为溶解性固体(以DS表示);凡是不能透过的称为悬浮物(以SS表示);DS与SS的总量称为总固形物(以TS表示)。 固体悬浮物的危害:当水被悬浮物污染,再大量排入自然界水体,将造成水体混浊,颜色改变。会自行沉降的悬浮物沉于水体底部,会危害水底栖生物的繁殖,影响渔业生产;沉积于灌溉的农田,会堵塞土壤空隙,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淤积严重,还会堵塞水道。 溶解固形物的危害:当水中溶解固形物的浓度大,造成pH值变化或盐分增加,也将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或使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疯长,对农业和渔业危害很大。盐分过大,对水质生化处理造成困难。 (二)需氧污染物 废水中凡是能通过生物化学或化学作用而消耗水中溶解氧的物质,统称为需氧污染物。绝大多数需氧污染物都是有机物质,无机物仅有Fe、Fe2+、S2-、CN-等。因此,一般情况下,需氧污染物专指有机污染物。 由于有机物种类繁杂,难以将各种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全面定性与定量,现一般用生化耗氧量(BOD)、化学耗氧量(COD)和总耗氧量(TOD)来表征。 (三)油类污染物 油类污染物主要是“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有机化合物。

废水中33种污染物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废水中33种污染物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1废水氯中有机和氨氮的来源有哪些 有机氮主要以蛋白质形式存在,还有尿素、胞壁酸、脂肪胺、尿酸和有机碱等含氨基和不含氨基的化合物,有些有机氮如果胶、甲壳质和季胺化合物等很难生物降解。生产这些有机氮或以这些有机氮为原料的工业排放的废水中会含有这些有机氮。钢铁、炼油、化肥、无机化工、铁合金、玻璃制造、肉类加工和饲料生产等行业排放含有氨氮的工业废水,皮革、动物排泻物等新鲜废水中氨氮初始含量并不高,但由于废水中有氮的脱氨基反应在废水贮存或在排水管道中驻留一段时间后氨氮的浓度会迅速增加。 对有机氮工业废水可采用生物法处理,在微生物去除有机碳的同时,高级氧化通过生物同化及生物矿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氮转化为氨氮。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汽提、空气吹脱、离子交换、活性炭吸附、生物硝化和反硝化等. 2废水中氟化物的来源有哪些 含氟产品的制造、焦炭生产、电子元件生产、电镀、玻璃和硅酸盐生产、钢铁和铝的制造、金属加工、木材防腐及农药化肥生产等过程中都会排放含有氟化物的工业废水。 含氟化物废水的处理方法可分为沉淀法和吸附法两大类。沉淀法适于处理氟化物含量较高的工业废水但沉淀法处理不彻底往往需要二级处理处理所需的化学药剂有石灰、明矾、白云石等。吸附法适于处理氟化物含量较低的工业废水或经沉淀处理处理后氟化物浓度仍旧不能符合有关规定的废水。 3 废水中硫化物的来源有哪些 炼油、纺织、印染、焦炭、煤气、纸浆、制革及多种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中都会排含有硫化物的工业废水,含有硫酸盐的废水在厌氧条件下也可以还原产生硫化物成为含有硫化物的废水。含硫化物废水的处理方法有将硫化物转化为硫化盐进行絮凝沉淀和将硫化物转化为硫化氢汽提两类。

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指导意见

—3 — 附件: 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指导意见 一、总则 (一)为控制全国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防 治水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和环保总局受国务院委托与各省 级人民政府签订的《“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 要求,制定本指导意见。 (二)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对区域(流域)和 排污单位分配化学需氧量总量指标。 本指导意见所称排污单位,是指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水污染 物的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或其它工业污水集 中处理设施等。 (三)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依据本指导意见逐级分配给区域(流 域)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即为核定的区域(流域)总量控制指标; 分配给排污单位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即为核定的排污许可量。 (四)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的化学需氧量总量分配方案,应 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备案。下一级环境 保护部门分配的化学需氧量总量指标之和不得突破上一级下达的区 域总量控制指标,也不得突破国家确定的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等专 —4 — 项规划下达的流域总量控制指标。 二、区域(流域)总量指标分配 (五)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在分配区域(流域)化学需氧量总量 指标时,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容量、排放基 数、经济发展水平和削减能力以及有关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要求, 对重点保护水系、污染严重水体、一般水域等实行区别对待,确保 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 (六)区域(流域)化学需氧量总量指标在水质控制目标容量 测算和出境断面污染物总量削减的基础上进行分配,计算方法如下:(1)以2005 年环境统计数据为基准,核算2005 年区域(流域) 化学需氧量出境量,计算公式如下: Pc=∑PsiKi Pc—省(市、县)控断面化学需氧量出境量; Psi—流域内第i个控制区域的实际排放量; Ki—流域内第i个控制区域的污染物综合传递系数。 污染物综合传递系数Ki按下式计算: Ki=K1i×K2i×K3i×K4i K1i—入河系数(以企业排放口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到入 河排污口的距离(L)远近确定:L≤1km,入河系数取1.0;1<L≤10km,入河系数取0.9;10<L≤20km,入河系数取0.8;20<L≤40km,入 河系数取0.7;L>40km,入河系数取0.6);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运动特征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运动特征 污染物进入水体之后,随着水的迁移运动、污染物的分散运动以及污染物质的衰减转化运动,使污染物在水体中得到稀释和扩散,从而降低了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浓度,它起着一种重要的“自净作用”。根据自然界水体运动的不同特点,可形成不同形式的扩散类型,如河流、河口、湖泊以及海湾中的污染物扩散类型。这里重点介绍河流中污染物扩散。 一、推流迁移 推流迁移是指污染物在水流作用下产生的迁移作用。推流作用只改变水流中污染物的位置,并不能降低污染物的浓度。 在推流的作用下污染物的迁移通量可按下式计算: f x =u x c ,f y =u y c ,f z =u z c (3-1) 式中:f x 、f y 、f z ——x 、y 、z 方向上的污染物推流迁移通量;u x 、u y 、u z ——在x 、y 、z 方向上的水流速度分量;c ——污染物河流水体中的浓度。 二、分散作用 污染物在河流水体中的分散作用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和弥散。 在确定污染物的分散作用时,假定污染物质点的动力学特性与水的质点一致。这一假设对于多数溶解污染物或呈胶体状污染物质是可以满足的。 分子扩散是由分子的随机运动引起的质点分散现象。分子扩散过程服从费克(Fick )第一定律,即分子扩散的质量通量与扩散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即 E M ——分子扩散系数; c ——分子扩散所传递物质的浓度。

分子扩散是各向同性的,上式中的负号表示质点的迁移指向负梯度方向。 湍流扩散是在河流水体的流湍流场中质点的各种状态(流速、压力、浓度等)的瞬时值相对于其平均值的随机脉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当水流体的质点的紊流瞬时脉动速度为稳定的随机变量时,湍流扩散规律可以用费克第一定律表达,即 E x、E y、E z——x、y、z 方向的湍流扩散系数; 由于湍流的特点,湍流扩散系数是各向异性的。湍流扩散作用是由于计算中采用时间平均值描述湍流的各种状态导致的,如果直接用瞬时值计算,就不会出现湍流扩散项。 弥散作用是由于横断面上实际的流速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在用断面平均流速描述实际的运动时,就必须考虑一个附加的,由流速不均匀引起的作用——弥散。弥散作用可以定义为:由空间各点湍流流速(或其他状态)的时平均值与流速时平均值的空间平均值的系统差别所产生的分散现象。弥散作用所导致的质量通量也可以按费克第一定律来描述: D x、D y、D z——x、y、z方向上的弥散系数; 由于在实际计算中一般都采用湍流时平均值,因此必然要引入湍流扩散系数。分子扩散系数的数值在河流中为10-5-10-4m2/s;而湍流扩散系数要大得多。在河流中的量级为10-2-100m2/s。弥散作用只有在取湍流时平均值的空间平均值时才发生,因此弥散作用大多发生在河流中。一般河流中弥散作用的量值为101-104m2/s。 三、污染物的衰减和转化 进入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保守物质和非保守物质。 保守物质进入水环境以后,随着水流的运动而不断变换所处的空间位置,还由于分散作用不断向周围扩散而降低其初始浓度,但它不会因此而改变总量。重金属,很多高分子有机化合物都属保守物质。对于那些对生态系统有害,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