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合集下载

山东蓝黄经济区战略概述

山东蓝黄经济区战略概述

一、蓝色经济区概述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2009年,区内总人口3291.8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138元。

为进一步增强腹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将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

规划意义: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关系到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局。

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增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海洋国土开发,提高海洋维权和国际海域开发的后勤服务能力,保障我国黄、渤海运输通道安全,维护和争取国家海洋战略权益。

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推动海陆统筹协调,提升海洋经济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密切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的联动融合,优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总体开发格局。

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探索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利用的新模式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途径,提高资源利用与配置效率,维护黄、渤海生态平衡与生态安全,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巩固和提升以青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地位,提升黄、渤海和黄河流域的开放水平,深化我国与东北亚各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拓展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规划定会:立足山东半岛在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改革开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突出优势,结合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沿海空间布局等方面的战略要求,科学确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定位,全面提升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解读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解读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解读规划内容摘录:优化布局,强化枢纽,完善网络,提升功能,发挥组合效应和整体优势,构建海陆相连、空地一体、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网路。

清洁能源:“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利用效率,努力构筑平安稳定的能源**体系”,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将来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在规划的电源建设重点工程中,可以见到莱州湾近海风电场、华电莱州、烟台八角大型高效燃煤电厂、烟台港西港区石油储运中转基地等一大批与烟台直接相关的重点项目。

规划内容摘录: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利用效率,努力构筑平安稳定的能源**体系。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有序开发风能资源,重点建设沿海7市大型陆地风电基地和鲁北、莱州湾、渤中、长岛、山东半岛北、山东半岛南6个海上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环境保护:根据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将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烟台市四海洋与渔业保护区将重点规划建设,建立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经济区和强化海陆污染同防同治,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完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

规划内容摘录:规划新建重要海洋与渔业保护区:烟台长山尾海洋地质遗迹保护区、丁字湾岛群、崆峒岛岛群、千里巖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海阳千里巖岛刺蔘、皱纹盘鲍等种质资源保护区。

政策保障:依靠深化改革解决深层次问题,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领先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海洋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健全区域合作发展机制,加大政策支援力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确保规划任务目标顺利实现。

规划内容摘录:合理调整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重点城市行政区划,规划建设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等海洋经济新区。

发展基础:烟台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中有哪些“软硬”件?《“十二五”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给我们亮了一下“家底”。

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深刻认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意义,明确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4月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总揽全局,立意高远,精辟深刻,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的重要部署,为丰富深化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科学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充分体现了对山东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握发展大局,抓住发展机遇,以科学务实、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决不辜负胡锦涛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全省人民的重托。

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把握海洋经济发展新趋向,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标志着对省情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海洋经济发展将实现新的突破,标志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起点、进入新的阶段,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要充分认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既要重视陆域发展,又要重视海洋开发和保护,推进海陆一体发展。

建设蓝色经济区,对于统筹海陆资源,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区域海洋产业结构相关分析

区域海洋产业结构相关分析

二、区域产业结构配置
(一)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标准
(1)要提高区域经济的增长力度,使区域产业结构按 照区域优势的准则不断进行选择和交换。 (2)要提高区域产业间的和谐度,使区域产业联系有 序化、产业比例合理化。 (3)要提高区域产业结构的弹性,使区域产业结构既 有吸收区域内外资源、减缓经济波动与外界干扰的素 质,又有促进主导产业稳步发展的潜能。
(二)区域关联产业的配置
根据所确定的区域主导产业发展规模,积极利用市场 机制和科学的规划、计划和管理等手段,引导区域关 联产业以适度的规模发展;根据区域主导产业的空间 布局状况,合理布局区域关联产业。
(三)区域基础产业的配置
区域基础产业按照服务对象和自身性质可划分为生产 性基础产业、生活性基础产业和社会性基础产业三类。 此外,还应重视潜在主导产业及支柱产业的发展。
三、区域海洋产业结构分析结果
区域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与配置的本质是正确选择海洋 主导产业,引导和培育其健康快速发展。 区域海洋主导产业的选择包括判断、评价、选择三个 步骤。其中,区域海洋主导产业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 层次分析法、灰色聚类定权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 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熵值法等。
区域海洋经济与理论
区域海洋经济与理论
区域海洋产业结构相关分析
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二、区域产业结构配置 三、区域海洋产业结构分析结果
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的调整,使各产业实 现协调发展,并满足区域经济不断增长的需要的过程。 不仅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还包括产业发 展国际化、产业素质与竞争力的提高。
(二)区域产展主导产业
各地区应根据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在全国范 围内构筑自己的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这可能有三种 情况:

浅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对策

浅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对策

浅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对策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以海洋经济为基础的蓝色经济已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强大力量。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快结构调整,对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文章介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概况;以烟台地区为例分析了山东蓝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解决对策,希冀山东半岛蓝色海洋经济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更好地统筹陆地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制约因素优势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t4(2012)06—219—02在世界范围内,海洋经济正在向着多元化、高科技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在我国,对于海洋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已经得到了高度关注。

山东省作为海洋大省,海洋资源和海洋生物丰富,发展海洋经济成为了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1年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作为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获得批复。

这意味着发展蓝色海洋经济将会成为山东进一步发展的亮点,利用海洋资源发展蓝色经济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同时也是加快山东经济腾飞和提升山东省经济全局地位的需要,更是转变山东经济方式的需要。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概况(一)蓝色经济区的概念蓝色经济,是指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展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产业活动的经济集合。

蓝色经济区,是指依托蓝色海洋或蓝色国土的资源,以人力劳动区域分工为基础组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地理区域,它是包含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科技文化水平诸多因素相联系的的综合性、多样化的功能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国海洋科技产业发展的领头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地位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提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沿海各省市把海洋经济确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海洋开发事业突飞猛进。

山东省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的SWOT战略分析

山东省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的SWOT战略分析
围包 括 山东 全 部 海 域 和 青 岛 、 营 、 台 、 坊 、 东 烟 潍 威
收 稿 日期 :0 1 2—1 2 1 —0 0
岛蓝色经 济 区毗 邻 日本 、 国 , 处 东北 亚 经济 区 , 韩 地
便 于与这些 国家地 区开 展 经 济 贸 易 , 行 技术 交 流 进
与合 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出 , 与 自然和 谐发 展 , 国内外有 重要 影 响 的山东 人 在 半 岛蓝 色经济 区 。


内部 优 势分析 (t n ts s egh ) r
( ) 一 区位优 势 首 先 , 岛蓝色 经济 区地处 黄 河 出海 口流 域 , 半 是 黄 河流域 内陆 各 省 区东 出大 海 的 门户 , 整 个 黄河 是 流 域经 济对外 开放 的桥 梁 。其 次 , 岛蓝 色 经 济 区 半 是 环渤海 经济 圈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之 一 , 半 岛海 I东 J J 岸线 长度 占到 整个环 渤海 经济 圈海岸线 总 长 5 % 以 0 上, 发展 潜力 和空 问巨大 。再 次 , 岛 蓝色 经济 区是 半 联 贯东北 老工业 基地 与长 三角经 济 区的纽 带 。在我 国规 划 的铁 路 “ 纵 五 横 ”中, 东 处 于东 部 沿 海 五 山
DOl 1 . 9 9 J I S 1 o : 0 3 6 / . S N. o 8—3 5 . 0l . 2 0 0 14 2 10 .3
20 0 9年 4月 胡 锦 涛 总 书 记 视 察 山 东 时 强 调 指 出 : 要 大力发 展海 洋经 济 , “ 科学 开发 海洋 资 源 , 育 培 海洋 优势 产业 , 打造 I东 半 岛蓝 色经 济 区 。 随后 , I j ” 山 东 上下 迅 速 掀起 一 场 蓝 色 经 济 热 潮 。2 1 0 1年 国务 院正式批 复《 山东 半 岛蓝 色 经济 区发 展 规划 》, 规 此 划 的批 复实施是 我 阁区域 发展 从 陆域 经济 延伸 到海 洋 经济 、 积极 推进 陆海统 筹 的重 大战 略举 措 , 志 着 标 伞 国海 洋经济 发 展 试点 T 作 进 入 实 施 阶 段 , 为 国 成 家海 洋发展 战 略和 区域 协调发 展 战略 的重 要组 成部

青岛蓝色经济发展状况与评价

青岛蓝色经济发展状况与评价
青岛蓝色经济发展状况与评 价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引言 • 青岛蓝色经济发展现状 • 青岛蓝色经济发展评价 • 青岛蓝色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与机遇 • 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01
引言
青岛蓝色经济概述
青岛蓝色经济定义
青岛蓝色经济是指依托海洋资源,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以科技为先导,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经济、社 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经济形态。
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海洋科技创新
青岛重视海洋科技创新,加强与高校 、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海 洋科研项目,涉及海洋工程、海洋环 境、海洋生物等多个领域。
成果转化
青岛积极推动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 应用,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和成 果转化平台,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 展的深度融合。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蓝色经济倡导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减少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04
青岛蓝色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与机遇
资源环境压力与挑战
要点一
总结词
青岛蓝色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环境压力,包括水资源短缺、 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随着蓝色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而青岛 地区水资源相对短缺,加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同时,土 地资源紧张也是制约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青岛 地区的土地资源有限,需要合理规划利用。此外,环境污 染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市场竞争压力与机遇
总结词
青岛蓝色经济发展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同时也存在着市场机遇。
详细描述

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解读(二)

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解读(二)

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解读(二)来源:大众日报首发子站:综合处首发栏目:调研报告日期:2009-11-02 今日/总浏览: 1/4272提要: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精心谋划,着力形成“一区三带”的发展格局。

“一区”就是全面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三带”就是依托沿海七市,优化涉海生产力布局,形成三个优势特色产业带:一是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区域,着力打造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二是在胶东半岛着力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三是构建以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

发掘优势,打造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意见》摘要: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区域着力打造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

发挥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海域后备资源丰富的优势,以资源高效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线,大力发展体现高效生态、循环经济、精细加工的优势产业。

按照高效、生态、创新的原则,建成一批大型现代海洋牧场和生态畜牧业养殖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渔业、绿色种植业和节水农业;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海洋化工等特色产业,提升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业、生态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构筑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靠海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原本“重河轻海”,海洋资源的开发远不及胶东半岛,沿海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历史再一次把机遇赐予“黄三角”。

山东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郑贵斌认为,黄河三角洲是我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同处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的开发开放,已为促进黄河三角洲又好又快发展搭建了新的合作平台,条件得天独厚。

不少专家建议,规划“海洋经济特区”,即考虑在鲁北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300—500平方公里区域,建立“山东海洋经济特区”,享受特区政策,对外招商引资,更好地开掘这一地区的发展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分析摘要:随着海洋经济的崛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结构升级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运用SWOT模型,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分析,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统筹海洋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建立山东半岛与日韩产业协作区;运用经济杠杆对海洋产业发展进行调控;调整主导海洋产业;打造海洋产业群,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

关键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产业结构优化;SWOT国际海洋经济理论认为,当前陆地资源已经出现危机,而海洋资源却没有充分开发,未来必将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新空间。

为此,各主要发达国家早在二战后就开始了对海洋经济的研究,甚至出现对海洋资源的争夺。

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一直偏低。

2011年年初,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承载着我国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大开发的国家使命。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资金与技术等原因,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出现诸如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环境污染严重、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海洋开发战略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

为此,本文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为例,运用SWOT方法,对其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现状1、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历程山东省政府于2003年开始建设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主体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海上山东”建设稳步推进。

2004年,制定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半岛城市群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生产总量占全省的64%,经济增长贡献率64.8%。

2005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已成为全国最密集的城市和产业集聚区之一。

2009年,山东省出台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201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18724.9亿元。

传统海洋产业全面复苏,海洋服务业较快增长,新兴海洋产业高速发展。

2011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健康发展。

其中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21395.1亿元。

“海上山东”的发展轮廓已初具规模。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形成“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总体开发框架的关键。

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演进形态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2年之前,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形态为一、二、三产业,此为原始阶段,海洋只是满足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

第2阶段为2003年到2005年,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形态为一、三、二产业,此为初级阶段。

当时海洋产业的发展以海洋渔业、海洋盐业等传统产业作为重点,同时带动了旅游业、海洋公共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阶段为2006年至今,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形态为二、三、一产业,此为中级阶段。

这说明当资金和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山东半岛海洋产业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海洋矿产业及海洋化工业等海洋第二产业,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进入了快速工业化发展阶段。

而高级阶段的三次产业结构形态为三、二、一产业,在这一阶段,传统的海洋产业利用高新技术实现升级,新兴海洋产业规模扩大,海洋第三产业成为海洋经济支柱产业。

现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并未达到此高度。

二、SWOT模型分析SWOT模型分析法,是通过相关调研和数据分析,将研究对象的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劣势因素(Weaknesses)、外部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进行深度挖掘,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各种因素匹配组合,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制定行动计划。

1、优势分析(Strengths)(1)地理区位条件优越。

山东半岛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外开放条件。

(2)海洋科技教育力量雄厚。

山东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基地,集中了全国50%以上的海洋科技人员,国家和省属涉海科研、教学事业单位近60所,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29个,成为海洋高端人才聚集地和优质劳动力富集地带。

(3)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山东省内有9条沿海高速公路,位列全国第一;民用航空事业快速发展,交通便利;沿海港口密集,拥有24个国家一类港口。

山东半岛地区已经形成了高速公路、铁路、港口中、航空为主体的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

(4)自然资源丰富。

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选择滩涂、浅海、港址、盐田、旅游和砂矿等六种资源对沿海各省市进行丰度指数评价,山东位居第一,表明山东海洋资源具有显著的综合优势。

(5)投资环境优越。

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创建了多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并按照国际惯例简化手续,使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是外资企业理想的投资园地。

2、劣势分析(Weakness)(1)海洋环境污染严重。

近年来,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海域功能逐渐丧失,海岸带环境质量下降,对海洋的渔业、旅游业等造成影响。

(2)海洋综合利用欠缺。

海洋资源具有特殊的三维性,不同的水层拥有不同的资源也有不同的用处,比如在同一水域,海面可以航行,海面以下可以养鱼,海底采矿。

但目前山东省对于海洋资源的利用是单一的,产业层次结构是简单的,综合利用和多层次利用严重不足,造成了海洋资源的浪费。

(3)海洋管理体制不完善。

海洋功能区划不标准和缺乏有效地协调联动机制,直接导致海洋管理缺乏协调机制,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务院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2)日韩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

日韩作为东亚经济发达国家,许多产业由于成本过高而需要转移,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是日韩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

4、威胁因素(Threats)(1)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2011年,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分别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1%、30.1%和21.5%。

山东半岛经济区作为环渤海经济区的一部分,优势并不明显,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2)水资源短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口、工厂密集,生活和工业用水大,尽管水资源相对其他地区丰富,但依旧短缺且浪费和污染现象非常严重。

表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SWOT矩阵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1、统筹海洋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海洋经济是多层次、复合型的综合经济体系,需要宏观调控。

而目前我国的海洋产业分属不同的管理主体,缺乏统筹全局管理海洋产业的机构。

山东省应成立专门的海洋产业协调管理机构,协调各部门和各区域关系,科学的做出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和产业布局,力求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特色和不同的发展方向。

2、建立山东半岛与日韩产业协作区日韩海洋产业以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而山东半岛则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

因此在产业结构方面,山东半岛与日、韩是互补的,通过与日韩构建产业协作区,引入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同时把山东半岛中成本较高的产业向中国西部转移,从而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

3、运用经济杠杆对海洋产业发展进行调控政府可以运用金融、信贷、税率等经济手段,鼓励海洋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贷款规模和利息上,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新兴海洋产业,实行低利率,并鼓励贷款;对效益低、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实行高利率,并控制其贷款规模。

同时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引导个人、企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污染小的海洋产业投资。

在税收政策上,增加生态类和污染类税种,并在税率上拉开档次。

同时加强对海洋各产业的资金投入和金融支持,建立融资平台和蓝色产业信托投资基金。

4、调整主导海洋产业目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导产业仍是海洋渔业,因此应培植和壮大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精细化工、海洋生物制药这样的“双高双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绿色工业。

重点发展海洋旅游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交通运输业。

积极推动新兴海洋产业和未来海洋产业发展的同时实施产品带动战略,通过重点项目和有带动作用的支柱产品,形成产业化、规模化、高度化、合理化的新型海洋产业增长点。

5、打造海洋产业群,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就目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现状而言,应打造三大主要产业群。

港口物流产业群:以青岛港为核心,烟台港、日照港为骨干,威海港、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莱州港为支撑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

临海重化工业产业群:以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等产业为主,采用新技术,提高生产规模和质量,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和产品。

新兴海洋产业群:集中发展以滨海旅游业、海洋药物工业、海洋能电力业等为主体的新兴海洋产业群,建设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海洋产业群集中众多产业部门的企业共同生产,使劳动力充足,技术多样化,信息交流更方便,同时可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灵活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促进海洋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1] 国家海洋局.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EB/OL].2012.[2] 国家海洋局. 海洋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EB/OL].1999.[3] 刘容子.制定“蓝色工程”计划发展海洋产业群[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1998,(01):21—28.[4] 刘志迎.现代产业经济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64—166.[5] 山东省统计局.2003—2011年山东省统计公报[EB/O L].山东省统计信息网.[6] 李福柱、孙明艳、历梦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异质性演进及路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03):12—14.[7] 王乃静.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新探[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74—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