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结直肠癌诱导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

合集下载

capeox化疗方案简介

capeox化疗方案简介

capeox化疗方案简介CapeOX化疗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结直肠癌的组合化疗方案。

它由一种化学药物卡培他滨(Cape)和氧化亚铂(OX)组成,这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一、药物成分1. 卡培他滨(Cape):卡培他滨是一种口服的细胞毒性药物,属于“负合子类”抗肿瘤药物。

它通过阻断癌细胞的DNA合成过程,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2. 氧化亚铂(OX):氧化亚铂是一种静脉注射的铂类化疗药物,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

它通过与DNA结合,干扰DNA的修复过程,从而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引起癌细胞的死亡。

二、治疗适应症CapeOX化疗方案主要适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尤其是中晚期的转移性结直肠癌。

目前,CapeOX化疗方案被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和辅助治疗。

三、治疗方案CapeOX化疗方案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4天,具体方案如下:1. 卡培他滨的用药方案:- 日剂量为1000-1250mg/m2,口服,每天两次,连续14天。

2. 氧化亚铂的用药方案:- 日剂量为130-150mg/m2,静脉注射,每14天一次。

3. 辅助药物:- 预防性药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化疗前后给予适当的抗感染和止吐药物。

- 辅助治疗:根据患者血常规和肝功能等情况,可以合理应用造血生长因子和肝功能保护药物。

四、治疗效果CapeOX化疗方案通过组合应用卡培他滨和氧化亚铂,可以显著提高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表明,CapeOX化疗方案在结直肠癌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五、常见副作用CapeOX化疗方案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包括但不限于:1. 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等。

2. 造血系统抑制: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3. 神经毒性反应:周围神经炎、手足综合征等。

4. 肝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

注:严重副作用发生后,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师。

卡培他滨 (Capecitabine) 抗癌药物

        卡培他滨 (Capecitabine)  抗癌药物

卡培他滨 (Capecitabine) 抗癌药物卡培他滨(Capecitabine)抗癌药物卡培他滨(Capecitabine)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恶性肿瘤。

它属于一类叫做口服脱氧尿苷类似物(Oral Fluoropyrimidines)的化学药物,它通过被转化为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使细胞内的嘧啶核苷酸合成减少,从而抑制了DNA的合成,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和繁殖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卡培他滨的药物特性、临床应用、副作用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内容。

一、药物特性卡培他滨是一种咪唑型衍生物,在体内通过肝脏中的酶系反应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进而发挥药效。

其特点在于其制剂为口服制剂,使得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服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便利性和生活质量。

二、临床应用卡培他滨主要用于治疗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以及胰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

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卡培他滨可以单药应用或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卡培他滨通常与他莫昔芬(Tamoxifen)等内分泌治疗药物联合应用。

临床试验证明,卡培他滨的应用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三、副作用卡培他滨的主要副作用包括消化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皮肤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和肝功能受损等。

消化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血液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皮肤反应主要为手足综合征,表现为手掌脱皮、疼痛和红肿等;神经系统反应主要为感觉异常和周围神经病变等。

此外,卡培他滨的应用还可能导致肝功能受损。

四、药物相互作用卡培他滨与其他药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可能增强或降低卡培他滨的药效,例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和抗癫痫药物等。

因此,在患者接受卡培他滨治疗时,需告知医生目前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总结:卡培他滨(Capecitabine)是一种口服的抗癌药物,通过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抑制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卡培他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28例的临床观察

卡培他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28例的临床观察

卡培他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28例的临床观察
林秀欣;邓文静;陈秋连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0(031)015
【摘要】目的:观察卡培他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口服卡培他滨1000~1250 mg/m2,2次,d,连续口服14 d,3~4周重复,完成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8例完全缓解(CR)O例,部分缓解(PR)15例,无变化(SD)10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CR+PR)53.6%.不良反应主要是轻中度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结论:卡培他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可行,不良反应可耐受.
【总页数】2页(P2178-2179)
【作者】林秀欣;邓文静;陈秋连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中山大学附属江门中心医院,广东江门529000;广东省江门市中山大学附属江门中心医院,广东江门529000;广东省江门市中山大学附属江门中心医院,广东江门529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含卡培他滨联合方案一线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临床观察 [J], 童刚领;王芬;陈晓秋;彭安;申东兰;王树滨
2.口服卡培他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57例 [J], 刘青青;钱媛;范柏林;白艳梅;肖敏
3.卡培他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28例的临床观察 [J], 林秀欣;邓文静;陈秋连
4.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序贯卡培他滨单药二线治疗晚期或复发性胃癌的临床观察[J], 胡琴;王可武;殷飞;张涛
5.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序贯卡培他滨单药二线治疗晚期或复发性胃癌的临床观察[J], 董洪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卡培他滨用于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卡培他滨用于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P r e s c r i p t i o n D r u g V o 1 . 1 3 N o . 1 1
. 疗效评价 .
1 6 7
卡 培他滨用于 晚期 乳腺癌维持治疗 的临床疗效及 安全性分 析
李海利 , 郭卫 东 , 张惠洁 , 张惠茹 , 耿春玲 ( 内蒙古 医科大 学第三 附属 医院 , 内蒙古 包头 0 1 4 0 1 0)
5 1 2 .
2 . 1两 组 患者 治疗 前 后 血 脂 水 平 变化 对 比
治疗 前, 两组患 者 的 T G、 T C 、 HD L — C、 L D L — C差 异 均 无
【 摘要 】 目的 评 价卡培他滨单药维持化疗治疗 晚期 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 良反应 。方 法 6 4 例经病理学确诊 的晚期转 移性乳 腺癌 , 以卡
培他 滨为主的两药联合化疗后 无进展的患者 , 分 为试验 组 3 1 例, 给予卡培他滨单药维持 , 病情 进展则停药 ; 对照组 3 3 例进行 随访观察 。结果 与对
1 . 3疗 效 评 价
汀药物使用 时, 必须要遵循 个体化 患者 治疗 前 后 的三 酰 甘油 ( T G) 、 血 浆 总胆 固醇 药师应该 对患者个 体的胆 固醇水平 、 预期 的心血管危 险性以及 ( T C) 、 高 密 度 脂 蛋 白胆 固 醇 ( HD L — C ) 、 低 密 度 脂 蛋 白胆 固醇 发生不 良反应的潜在危险 l 生进行综合考虑 】 。 ( L D L — C) 水平 ; 观察两组患者不 良反应 的发生情况 。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治 疗 1年后 , 观察 组 患 者 的 T G、 T C以及 1 . 4统计 学方法 L D L — c明显低 于对 照组 患者 , 观察 组 患者 的 H D L — C含量 要 明 利用 S P S S 1 7 . 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学处 理 , 使用描述性统 显高于对照组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 明, 瑞舒伐他汀药物用 计方法 , 将计量 资料分 布情 况判断处 理, 计量 资料采用 ( 均值 ± 于调节冠心病患者 的血脂水平 , 具有 较好 的临床疗 效 。

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复发转移结直肠癌临床观察

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复发转移结直肠癌临床观察

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复发转移结直肠癌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2-09-28T16:24:33.6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谢春强[导读]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也是我国四大常见肿瘤之一谢春强 (崇州市中医院四川成都 611230) 【摘要】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共68例,对照组34例患者第l~14天给予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每日两次,每21天为1个周期;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卡培他滨治疗的同时,并于第1天接受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每21天为1个周期;所有均进行2个周期的治疗,2个周期后对治疗效果和毒性反应进行评定。

结果: 患者近期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RR 和PFS分别为55.89%和70.58%,优于对照组(50.00%和70.58%),但差异不显著,两组结果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贫血、恶心呕吐、便秘和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说明治疗方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耐受性好。

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近期临床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高,可作为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解救和治疗方案。

【关键词】卡培他滨多西他赛复发转移结直肠癌【中图分类号】R73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2-0058-02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增多,国外曾有报道,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相关死亡率均居于第三位[1]。

临床将化疗作为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主要手段,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摘要】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这种联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分析吉西他滨和卡培他滨的药理作用,设计临床研究方案并进行临床试验,发现该联合治疗在治疗晚期乳腺癌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安全性评估显示,联合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副作用可控。

结论部分指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具有明显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望部分展望了该联合治疗方案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研究,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更有效和安全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吉西他滨、卡培他滨、晚期乳腺癌、有效性、安全性、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临床试验结果、副作用、安全性评估、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目前,关于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验证。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设计、临床试验结果、安全性评估以及副作用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建议,促进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评估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随着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吉西他滨和卡培他滨作为常用的抗癌药物,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两者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完全明确。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试验设计,系统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科学依据的治疗方案,为晚期乳腺癌患者改善生存质量提供重要参考。

2. 正文2.1 吉西他滨和卡培他滨的药理作用吉西他滨和卡培他滨是常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化疗药物,它们通过不同的药理作用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吉西他滨是一种抑制DNA合成的药物,它能够干扰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和修复,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来说,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吉西他滨和卡培他滨是两种常用的抗癌药物,它们在治疗晚期乳腺癌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吉西他滨是一种口服的抗癌药物,属于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

吉西他滨通过抑制DNA复制和细胞分裂,起到抗癌的作用。

卡培他滨则是一种化疗药物,主要通过干扰细胞核酸合成和修复DNA损伤来杀死癌细胞。

吉西他滨和卡培他滨在治疗晚期乳腺癌方面常常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

一项针对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显示,该联合治疗方案在提高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

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单一药物相比,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的联合治疗组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明显延长。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还显示出较好的局部控制效果。

这意味着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减少患者症状的恶化。

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在治疗晚期乳腺癌方面,药物的安全性同样至关重要。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的联合治疗方案在安全性上表现出较好的特点。

患者在接受联合治疗时主要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等轻度消化道反应,以及白细胞减少、贫血等轻度血液学毒性。

这些不良反应多数是可控制和可逆的,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明显威胁。

由于吉西他滨和卡培他滨都是口服药物,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可以方便地在家中进行用药,不需要频繁到医院就诊,减轻了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这种方便的用药方式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的实现。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该联合治疗方案在提高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控制肿瘤生长和扩散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同时在安全性上也得到了肯定。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背景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尽管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仍然面临着挑战。

吉西他滨和卡培他滨是目前用于晚期乳腺癌治疗的常用药物,它们分别属于顺铂类和紫杉醇类抗癌药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被广泛应用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

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至2020年间在我国多家医院确诊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的化疗方案。

通过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评估了治疗前后患者的肿瘤缓解情况、生存期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经过统计分析,本研究发现,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对晚期乳腺癌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肿瘤缓解率明显提高,生存期也得到了明显延长。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不良反应较为轻微,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脱发等,并且可以通过对症处理有效控制。

讨论吉西他滨和卡培他滨分别是顺铂类和紫杉醇类抗癌药物,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干扰肿瘤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分裂,从而达到抗癌的效果。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更好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的不良反应较为轻微,这为患者接受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可以作为临床上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

不过,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还需要开展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

也需要加强对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的药物相互作用、剂量和疗程的进一步研究,以期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期结直肠癌诱导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冀晓辉,雷海科淤,腾燕,赵和照,李代蓉,王东林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肿瘤内科,重庆400044)

摇摇摘要: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诱导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至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采用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类诱导化疗方案。诱导化疗结束后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维持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7例),维持治疗组给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对照组停止化疗并随访观察,统计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截止2018年12月,维持治疗组患者PFS高于对照组(P<0.05);维持治疗组患者诱导化疗时大多数不良反应进入维持治疗后都有明显减少(P<0.05)。结论晚期直肠癌给予诱导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PFS,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摇摇关键词:摇晚期结直肠癌;摇卡培他滨;摇维持治疗;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摇耐受性

摇摇中图分类号:R735.3摇摇文献标志码:A摇摇文章编号:1001-5248(2019)09-0138-02

基金项目: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医学科研项目(No.2015ZDXM040)中国癌症基金会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No.LC2016W02)作者简介:冀晓辉(1984-),男,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从事肿瘤综合治疗研究。淤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室

摇摇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有数据统计发现全世界2012年的新增病例为140万,死亡病例为70万,且其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也1页。在我国其发

病率为29.44/10万人,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为第三位,死亡率为第四位也2页。外科手术是直肠癌最为有

效的治疗方案,但是部分患者发现时已经为晚期,无法给予手术治疗,诱导化疗则成为常用的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案,但是是否给予维持化疗,临床一直有所争议。本研究旨在观察晚期结直肠癌诱导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摇资料与方法

1.1摇一般资料摇选择2012年5月-2017年12月至我院进行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患者8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1)经内镜咬取黏膜进行病理检查或者手术病理证实为结直肠腺癌的患者;(2)至少有一处可测量病灶;(3)无法行手术根治性

切除的晚期肿瘤患者;(4)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5)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在3个月

内接受过同一治疗方案的患者;(2)放化疗期间给予手术切除原发灶或者转移病灶的患者;(3)有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患者;(4)转移病灶均为不可测量病灶,如癌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骨转移;(5)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维持治

疗组(45例)和对照组(37例)。维持治疗组患者男性37例,女性8例;年龄37~76(51.33依8.92)岁;左半结肠6例,右半结肠8例,乙状结肠13例,直肠18例;低分化型27例,高、中分化18例。对照组患

者男性25例,女性12例;年龄36~76(51.91依9.16)岁;左半结肠7例,右半结肠6例,乙状结肠

14例,直肠10例;低分化型22例,高、中分化15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Dukes分期等因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摇方法

1.2.1摇研究方法摇(1)对照组:患者给予诱导化疗

治疗方案。诱导化疗采用均采用予标准方案的联合化疗(FOLFOX/FOLFIRI/XELOX/XELIRI),得到靶病灶最大缩小率时进行随访。(2)维持治疗组:诱导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得到靶病灶最大缩小率后给予卡培他滨进行维持治疗,具体方案为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每天2次,d1~14,21d为1个疗

程,直至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1.2.2摇分析指标摇(1)比较两组患者中位无进展

生存期(PFS):随访至2018年12月,观察两组患者PFS并进行比较。PFS为从第1天的治疗到发现临

床/放射学进展或死亡之间的时间间隔。(2)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肝肾功能损害、外周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3摇统计学方法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数资

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依标准差(軃x依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31·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摇2019年9月第37卷第9期摇JPrevMedChinPLA摇September2019摇Vol.37No.92摇结果2.1摇两组患者PFS比较摇维持治疗组患者PFS高于对照组也(11.42依1.42)个月vs(9.36依1.19)个月页(P<0.05)。2.2摇维持治疗组患者诱导治疗期与维持治疗期不

良反应发生情况摇起始时,以5-FU为基础联合化疗治疗过程中,大部分不良事件严重程度为玉或域级。1例(2.22%)芋级消化道反应,2例(4.44%)芋级神经病变,3例(6.67%)芋级手足综合征,2例

(4.44%)芋~郁级骨髓抑制。在卡培他滨维持治

疗期间或无化疗间隙观察到,大多数的玉~域级和芋~郁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下降。除手足综合征

外,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组的其余不良事件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表1摇维持治疗组患者诱导治疗期与维持治疗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n(%),n=45页

组别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黏膜反应神经病变手足综合征诱导治疗期7(15.56)4(8.89)8(17.78)3(6.67)10(22.22)维持治疗期2(13.33)3(6.67)5(11.11)2(4.44)2(4.44)字20.4750.2220.9911.0814.597

P0.4910.6380.3200.2980.032

3摇讨论摇摇随着医学的进步以及对结直肠癌研究的深入,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出现了显著进步,各种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的应用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4页。即便

如此,由于结直肠癌晚期患者病灶扩散,对身体损害严重,其疗效仍然不尽如人意。诱导化疗是指放疗或者手术前进行的化疗;维持治疗是指病人完成初始化疗制订的化疗周期数,并达到最大的肿瘤缓解疗效后,继续采用有效的单药化疗或靶向治疗进行延续治疗。有研究也5页认为维持治疗在病人预后方面的疗效并不低于持续化疗,而卡培他滨是临床较多选用的维持治疗方案。

卡培他滨是一种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的口服细胞毒性制剂,其本身并无细胞毒性,口服后能够经过肠黏膜迅速吸收,在肝脏被羧基酯酶转化为无活性的中间体5爷-脱氧-5爷氟胞苷,然后通过肝脏和肿瘤组织的胞苷脱氨酶的作用转化为5爷-脱氧-5爷氟尿苷,再在肿瘤组织内经胸苷磷酸化酶催化,转化为氟尿嘧啶,起到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已有临床研究也6页证实,卡培他滨口服后肿瘤组织内的氟尿嘧啶浓度明显高于血液和肌肉等其他组织中的浓度,而且能够与多种抗肿瘤药物起到协同作用。在本研究中,截止2018年12月,维持治疗组患者PFS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预后。从不良反应方面分析发现,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就维持治疗组而言,维持治疗期手足综合征发生率(4.44%)低于诱导治疗期(22.22%)(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可逆或者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说明维持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综上,晚期直肠癌给予诱导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延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PFS,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也1页摇李道娟,李倩,贺宇彤.结直肠癌流行病学趋势也J页.肿

瘤防治研究,2015,42(3):305.也2页摇王瑞玲,李雪,孙鹏,等.结直肠癌循环肿瘤细胞的研

究进展也J页.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4,8(16):85.也3页摇罗世政.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30

例临床疗效分析也J页.贵州医药,2014,10(4):340.也4页摇林义办,彭翔,邓建中,等.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

疗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也J页.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12(3):320.也5页摇郑晓川.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

疗效观察也J页.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6):642.也6页摇苏正曙,陈建望,孙余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

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析也J页.实用肿瘤杂志,2017,32(1):77.

(收稿日期:2019-05-06;修回日期:2019-06-11)

(上接137页)也2页摇杨勇,陈维毅,易兴彪.有限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术治疗复杂性Pilon骨折的疗效观察也J页.骨科,2016,7(1):40.也3页摇张继锋.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也J页.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4):73.也4页摇FASELJH,ASSALM,RAYA,etal.Amodifiedpostero鄄medialapproachcombinedwithextensileanteriorforthetreatmentofcomplextibialpilonfractures(AO/OTA43-C)也J页.JOrthopTrauma,2014,28(6):138.也5页摇RAMLEEMH,KADIRMR,MURALIMR,etal.FiniteelementanalysisofthreecommonlyusedexternalfixationdevicesfortreatingTypeIIIpilonfractures也J页.MedEngPhys,2014,36(10):1322.也6页摇潘炜.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

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也J页.甘肃医药,2013,32(4):259.

(收稿日期:2019-03-26;修回日期:2019-05-07)

·931·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摇2019年9月第37卷第9期摇JPrevMedChinPLA摇September2019摇Vol.37No.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