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某女17岁学生高中文化

半年前因父母离婚,出现情绪低落,语言减少,上课思想不能集中,自觉思考解题能力下降,兴趣缺乏,不愿参加学校活动,不愿与同学接触,失眠、消瘦、食欲减退。期中考试成绩由原前20名,降至100名以外,感到无脸见人,出现消极行为,用刀割腕自杀,送院抢救。出院后不原再上学,终日卧床,自感“脑子生锈,已成废人”。后被送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诊断“抑郁症”,服用氟西汀等,抑郁症状好转,曾返校上课,但很勉强。近1月余,因功课跟不上,情绪再度低落,对家长说:“活着没意思,太累,太痛苦,不如死了好。”遂被首次送住院治疗。

入院体检、实验室检查正常,否认家属史。

精神检查(略)

[症状标准]

1. 以情绪低落为主。

2. 具有下列症状(标准9项中,至少要有4项):

(1趣丧失(不愿参加活动和同学接触); (2)精神运动性迟滞(语言减少、) 兴终日卧床);(3) 联想困难(思考能力下降,“脑子生锈”); (4)自杀行为; (5)失眠; (6)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3. 无内省力。服用抗抑郁剂等曾有效。

[严重标准]

损害学习和社会功能,给本人造成生命之虞。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持续2周以上(本患者起病半年,中途经治疗部分缓解,近1月症状加重)。

[排除标准]

排除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

诊断:抑郁症

CCMD-3 :心境障碍(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32.2

王某男41岁职工高中文化

两年前因与单位经理争吵被辞退。一个月后出现情绪兴奋、言语增多、好管闲事,自称要写剧本、出小说、拍电影。一次购买2000元假手饰送亲友。每天打数10次电话,清晨5时约朋友谈心。睡眠减少,外出不归。情绪高涨,言行异常持续近2月,因管理困难,首次住入精神卫生中心。经碳酸锂、氯丙嗪等合并治疗3个月后,显进出院。出院诊断“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出院后缓解良好,另找工作,并胜任。

以后停止服药和门诊随访。三个月前,因单位效益差下岗,逐渐出现语言增多,夜眠减少,情绪兴奋,精力充沛,容易激惹,常与妻子、邻居争吵。挥霍无度,一天买西装1套、休闲西装6件、衬衫2件、皮鞋2双。自夸“在上海没有我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外追逐女性,性欲亢进。因旧病复发,第2次入院。

入院体检、实验室检查正常,有家属精神病史。

精神检查(略)。

[症状标准]

1.以情绪高涨,并伴有激惹为主。

2.具有下列症状(标准8项中,至少3—4项):

(1)语言增多; (2)自我评价过高; (3)精力充沛、活动增多;(4)鲁莽行为、挥霍无度; (5)睡眠减少; (6)性欲亢进。

3.两次发病,首次诊断“情感性障碍(躁狂发作)”,缓解期精神正常,胜任工作。

[严重标准]

损害社会功能,给他人造成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持续一周以上(本患者首次持续2月余,第二次3个月)。

[排除标准]

无器质性障碍,无成瘾物质所致躁狂根据,无精神分裂症症状。

诊断:心境障碍(复发性躁狂)30.4

陈某,女,23岁,未婚,中专文化。因与人交往时紧张、局促不安三年,羞见生人、回避社交一年求治。

病人19岁进入某专科学校,在花枝招展的女生中间感到压抑,立志发奋读书,以示不随波逐流,但成绩平平,故时而气馁、悲观,时而愤愤不平,甚至嫉妒。常暗中注意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如言语中有无含沙射影?眼神中有无蔑视怠慢?某日上课,发现新来的男老师似乎老是注意自己,颇难为情。迎面相逢,病人会面红耳赤、心慌气促。此后只要遇上该老师就言行失措。久而久之,觉得同学们都洞悉了其心中秘密,于是与同学们相处也不自然了。毕业工作后,从不参与同事活动,有同事与其主动交谈,也因不敢正视对方而借故走开,上下班故意加快或放慢脚步,避免与人同行。知道这样做没有必要,但又不敢与人相处。后经人介绍结识一男友,虽然同在一市,却多是鸿雁传书,每次决定约会,马上心慌、脸红,以致勇气全消,偶尔赴约,也是故意迟到。有一次男方父亲寿辰,邀病人赴约,无法推托,一直忐忑不安。赴宴那天,还没见公婆就心慌气促,四肢发颤,与公婆见面,顿觉头晕目眩,满身大汗,语无伦次。以为中暑,被送至医院。此后,羞见一切外人,甚至与家人共餐也有些不自然。为避免窘迫,常托词休病在家,以免交往。

【病例讨论】

本例病人的症状以恐怖为主要临床相,恐怖的对象主要为人际接触和社交场合,恐惧发作时伴心慌、面红、气促,甚至颤抖、大汗、头晕目眩等植物神经症状,并有回避行为。病人知道恐惧过分,不必要,但无法控制。符合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本例诊断】

社交恐怖症

刘某,男,9岁.因自幼好动,上课不认真,管教困难,于1992年7月来儿童精神卫生专科门诊求治,病史由母亲代诉。

患儿自幼顽皮多动,1岁多能走之后,喜欢到处攀爬,不怕危险,经常摔得皮破血流,依然如故。任何意见玩具到手之后就要拆开弄坏,从不怕生人,到亲友家做客,随便开别人的屉子、柜子,到处乱翻。7岁入学,上课、做作业从不专心,总是不停地做小动作,撩逗同学,搞恶作剧,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上课发言不守纪律,经常插话,扰乱课堂秩序。常常惹麻烦而又老师或者同学来告状。在家做作业时很不专心,边做边玩,外面一点小动静就要跑去看一看,经常做错或者不能按时完成。自己的东西杂乱无章,丢三落四,经常丢失文具、雨伞等日用品,或上学忘记要带的东西。家长曾经想培养他一些业余爱好,但不论学什么都是有始无终,缺乏耐心,不能坚持。脾气急躁,有什么要求马上就要满足,否则纠缠不休。学习成绩中上,近一年来有下降趋势,无说谎、偷窃等不良行为。自幼睡眠较少,似乎精力过剩。偏食,二便可。

【病例讨论】

此患儿临床表现为:1、自幼注意力不能集中。2、自幼行为多动、冲动。3、患儿无其他品行问题,无智力低下,学习成绩中上,但近年来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4、体格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